金融衍生品包括哪些基本类型(金融衍生品定价有哪些基本方法)
时间:2024-01-25 19:37:33 | 分类: 基金问答 | 作者:admin| 点击: 59次
金融衍生品定价有哪些基本方法
定价策友肆略可以按照评估量化掘族利益并确定价格上限、判告弊衡量市场规模、确定最低限价、预测竞争企业的反应、确定投放价格、进入市场控制六个步骤进行。
外汇风险管理范文10篇
关键词:企业;外汇风险;跨国公司;汇率变动
外汇风险是指由汇率变化而对外汇交易产生损失,继而导致企业盈利能力降低的一种风险形式,外汇风险会对跨国企业的经营质量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就外汇风险的分类来说,其主要包括三种,即经济风险、交易风险及折算风险,三种风险均会对跨国企业经营产生较大的影响,尤其是经济风险对企业造成的影响更大和更为持久,积极开展外汇风险管理尤为关键。我国企业所参与的跨国经济活动规模越来越大,2019年的外汇交易额便已经达到了200万亿元,因此,进一步明确企业外汇风险类型和管理优化策略十分必要,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
一、企业外汇风险类型
(一)经济风险。经济风险也称之为经营风险,是一种难以预料且对跨国企业影响最大的风险,其对跨国企业的发展是长期且持续的,其影响力远大于交易风险和折算风险。经济风险是指跨国企业在跨国经济活动中所持有的外币受到汇率浮动,继而导致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受到影响,尤其是生产成本和销售价格受到影响,导致跨国企业最终的经济效益受损,可以通过资产风险和经营风险两种形式产生。总的来说,跨国企业经营过程中所遇到的外汇经济风险主要有三方面特点:一是无法被准确识别与计量,二是在企业经营过程中长、中短期均存在,三是由间接渠道产生,即便是纯粹的企业也会面临经济风险。(二)交易风险。交易风险是指跨国企业在经营的全过程中因为受到外汇汇率的变化而引起的一种外汇风险,风险类型较多,对跨国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有较大的影响。就交易风险的形成原因来说,其是在未了结的债权债务经汇率变动后交割清算时产生的风险,通常情况下这些债权债务会在汇率变动前便发生,但在汇率变动后才开始结算,导致外汇风险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汇率制度体系。跨国企业所面临的外汇风险主要有两种因素,即货币和时间,当汇率的波动幅度越大时货币折算风险也会越大,本国币种和外币之间的兑换可以直接影响到外汇风险,时间因素是加速外汇交易风险的催化剂。交易风险虽然没有经济风险那样的影响力,但对跨国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正常经营能力均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因而必须给予其管理优化充分的重视。(三)折算风险。折算风险也称之为会计风险和转换风险,是指跨国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将外币余额折算成本国货币时因为受到汇率的变动而导致会计账薄上的记录的相关项目发生风险。作为跨国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面临汇率风险的一种,折算风险极易受到汇率变动的影响,当汇率在一定时间内发生非预期变化时企业的合并报表数据会发生变化,蒙受损失的风险大大增高。按照财务报表的类型,折算风险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损益表风险和资产负债表风险。以资产负债表风险为例来说,企业的股本项目通常情况下均是按照历史汇率来折算,因而不存在折算风险,但留存收益项目含有本期损益留存的部分,所以实际上也存在折算风险,只要按照现行汇率开展折算事务即会存在折算风险。[1]
(一)经济风险管理优化策略。(1)经济风险管理不仅需要依靠财务工作部门,更要依靠企业多个部门来协作,因而企业一方面要对各个部门的权责作细化分解,将具体的责任落实到相关的人员身上,增强经济风险防控能力,另一方面要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良好的工作氛围,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形成经济风险应对合力,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诸多风险加以科学防控。除此之外,可以根据企业经营特点和外汇风险来合理调整企业内部管理措施和经营战略,尤其是需要对外汇变动情况开展全面且系统化的营销管理,降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面对的经济风险。(2)重点做好生产策略、促销策略、定价策略及市场选择策略的选择和制定工作,始终立足于企业经营特点和市场环境来开展经济风险的管理工作,即围绕汇率风险问题来着手开展经济风险管理。比如可以通过技术措施来最大限度提升产品生产率,选择更加适宜的工厂厂址,调整企业的整体生产成本投入,做好成本管控工作。[2](3)为提升跨国企业应对经济风险的能力,跨国企业要预先为汇率变动做好足够的准备工作,管理好负债和资产,有针对性地制定风险应对措施,常用的内部管理方法包括延后或者提前结汇、配对、冲抵净额与改变计价货币,可根据企业自身情况来选择。[3](二)交易风险管理优化策略。(1)把控好交易风险管理优化的原则:针对交易风险的特点,跨国企业要严格遵循全面重视原则、管理多样化原则及收益最大化原则。比如在管理多样化原则方面,跨国企业要根据企业经营范围、经营特点来选择和制定管理措施,尤其是要考虑外汇管理政策,不能长期使用同一种风险管理方法。再比如在收益最大化原则方面,跨国企业要始终立足于交易风险管理目标,通过最低的成本投入来获得最大的经济收益,所制定的风险应对措施要结合自身财务承受能力。(2)做好交易风险的控制工作:在交易风险控制方面,跨国企业可以选择通过内部管理来强化风险应对能力,包括:①进一步加强账户管理能力,对资产负债率作主动性的调整,将主要的账户作重新安排和转换,比如可以转换为自身价值高和增值速度快的货币;②经营过程中可优先选择有利的计价货币,通常情况下跨国企业在开展外汇收支事务中,原则上要尽量使用硬货币收汇,使用软货币付汇;③货币保值有诸多的条款,没有固定模式,目前来看跨国企业常用的货币保值方式主要有黄金保值、“一篮子”货币保值及硬货币保值,可优先选用硬货币保值这一方式;④跨国企业要有敏锐的市场警觉意识和风险防控意识,灵活掌握收付时间,提前或推迟收、付款,把握好时机,最大限度减少自己所承受的经济损失。(3)做好交易风险的管理工作:在合同签订过程中便制定好交易风险管理措施,包括合同货币选择、合同条款加设、调整价格或利率。比如在调整价格或利率中,交易双方可以就合同货币的制定寻找一个平衡点,最大限度保证双方的经济利益,争取调整合同中的价格和利率。比如可以适当调高以软货币结算的出口价格,再比如可以降低硬货币计价结算的进口价格。除此之外,跨国企业也可以通过保险的方式来管控交易风险,向有关的保险公司投保汇率变动险,一旦汇率发生大变化则可以考虑由保险公司支付相应的赔偿。[4](三)折算风险管理优化策略。跨国企业在管理折算风险时必须有一个清晰的管控思路,可以考虑通过子公司所在区域的货币进行价来化解风险,即交易风险,而母公司则可以通过所使用货币来开展计价,继而解决折算风险问题。当采用这一种方式时,母公司和海外子公司所有的债务头寸和资产均需要通过母公司的报表货币来体现,即便是本币种汇率发生较大的变动,跨国企业也不会受到折算风险的影响,子公司单纯依靠所在区域货币来化解风险时也可以很好地免受汇率风险的影响。但需要考虑的一点是,这种方式虽然适用于跨国企业,且可以有效缩减折算风险,但使用后交易风险会随之增加,这对于跨国企业的稳定经营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跨国企业在化解折算风险时必须精准确定汇率的变动情况,做好新的交易风险防控工作。若是所产生的折算风险并不会影响企业的现金流,则可以不进行套期保值操作。除此之外,在财务报表编制时详细阐述折算风险所产生的影响,以此为盈利数值的升降提供参考。(四)其他外汇风险管理优化策略。除针对折算风险、交易风险及经济风险所开展的针对性防控管理措施外,跨国企业要想更好的应对外汇风险,还需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①外汇风险识别是跨国企业管控风险的基础,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比如在经济风险识别时要重点审查外币资产,并结合资产所在国家的外汇经济走势来确定是否存在风险;再比如在交易风险识别中,要重点对交易双方国家的宏观经济走向作系统化的分析,尤其是要分析和识别利率政策、金融环境,明确交易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继而制定针对性的管控措施;②在外汇风险防范机制健全方面,一方面跨国企业要强化企业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定期开展培训活动,强化员工识别外汇风险和处置外汇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要设立专门的外汇风险管理不进门,落实管理责任,一旦发现外汇风险及时处理。另外,还需要对外汇风险管理制度作不断地完善,强化责任制度和监督制度的执行力度。
考虑到国际市场风云变幻,跨国企业所面临的外汇风险需要做好针对性处理,相关企业要始终树立忧患意识,对现有的内部管控制度作不断地完善,做好外汇风险的识别工作和应对,以保障自己的正当权益。
[1]王雪艳.破解中资跨国企业汇率风险管理困*[J].中国外汇,2020(4).
[2]柳冠竹.外贸企业面临的外汇风险及防范策略[J].时代经贸,2020(2).
[3]袁金平.企业外汇风险管理的财务策略探讨[J].中国市场,2021(3).
从建国到现在,随着外汇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我国外汇市场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对商业银行的外汇经营管理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我国没有自由交易的公开外汇市场。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之后到1994年,是外汇调剂市场与官方外汇市场并存的阶段。此阶段实行外汇调剂制度,允许外汇留成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的价格将外汇转让给需要用汇的单位来调剂余缺,商业银行依然游离在外汇市场之外,不参与外汇市场交易活动。1994年我国进行外汇体制改革,建立了银行间外汇市场,从此商业银行以市场参与者的身份进入外汇市场。商业银行为企业办理结售汇业务后,在银行间外汇市场进行外汇头寸余缺调剂。此时商业银行完全是被迫进场交易,其行为从属于**在经常项目开放情况下稳定汇率的目标,具有政策性业务的意义,汇率变动的风险完全由我国中央银行承担。
随着我国对外经济的发展,外汇储备迅速增长,结售汇体制也逐步从强制结售汇向意愿结售汇转变,外汇市场逐步活跃,商业银行与企业的汇率风险随之暴露。针对这种状况,2003年外汇市场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推出远期结售汇业务、延长外汇市场交易时间、允许银行进行双向交易、增加欧元交易品种。伴随着外汇市场的发展,商业银行逐步摆脱作为**实行经济政策工具的角色,从自身业务发展需要出发,积极主动地参与外汇市场交易,以便规避风险、获取收益。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长,人民币利率市场化与自由兑换进程的加快,2005年,我国外汇管理部门对外汇交易市场和汇率形成机制又进行了一系列改革:5月,外汇市场做市商制度启动;7月,汇率形成机制调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8月,远期结售汇范围扩大,允许银行对客户办理不涉及利率互换的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可以预见,随着我国向灵活汇率制度转变,外汇交易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必将进一步扩大,逐步与国际金融市场融合,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也势必与外汇市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特别是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影响深远。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调整后,汇率的波动幅度比过去增大,变动频率比过去加快。
汇率风险指在一定时期内由于汇率变化导致的经济主体资产、负债和收益的不确定性。各国国内的**、经济因素是引起外汇市场供求变化,造成汇率变动的最根本原因。商业银行汇率风险主要是由于汇率波动的时间差、地区差以及币种和期限结构不匹配等因素造成的,汇率的波动导致商业银行持有外汇头寸的价值发生变化,形成商业银行汇率风险。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分为交易风险、折算风险和经济风险三种类型。
商业银行外汇风险产生的两个来源是持有外币资产负债和进行外汇交易:①随着国际经济和贸易往来的迅速发展,提供更多的外币融资服务使得银行持有更多外币资产和负债。②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外汇交易日益成为一个主要的交易品种,银行根据外币价格的变化进行投机以获利,使商业银行成为外汇市场的主要参与者。为客户提供外汇服务和在外汇市场上投机都使得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均产生外汇头寸。随着汇率的变化,该头寸的价值发生相应变化,造成银行收益的不确定,表现为汇率风险。
2.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汇率风险的表现形式
(1)资产负债的汇率敞口风险。我国企业对外汇需求不断增加,但我国商业银行外汇资金来源却没有相对增加,外汇资金供应紧张,造成商业银行向主管部门申请人民币购买外汇以发放外汇贷款的现象,这会导致外汇资产与人民币负债之间的敞口风险。
(2)引入OTC交易方式后,商业银行结售汇等中间业务汇率风险增加,可能出现平盘价低于对客户结算价的情况。
(3)远期结售汇业务等外汇衍生产品给国内银行带来更多风险。
(4)汇率的变动也给商业银行外汇资本金带来风险。由国家通过外汇储备注资、通过境外上市或引进战略投资者融资形成的外汇资本金容易受汇率波动的影响,造成折算**民币后的资本数量发生变动,从而影响资本充足率。3.对商业银行外汇风险的衡量
对汇率风险的衡量应从两个方面进行:首先确定风险敞口,然后衡量在受险时期内汇率发生非预期变动的概率和方差。汇率风险敞口需要确定受险货币、金额和时间。银行所持有的每一种外币的净受险头寸=外汇资产-外汇负债+买入外汇-卖出外汇=外汇净资产+净外汇买入头寸。受险时间内未预期到的汇率变动的概率反映了汇率风险的大小,方差反映了汇率波动范围的大小。在一个较长时间和相对稳定的经济环境下,银行在汇率风险中的损失有一个较为稳定的概率。汇率波动方差的大小决定了产生经济损失的程度。商业银行对汇率的预测可以采用基础因素分析、技术分析、模型预测以及主观分析等方法。在确定风险敞口和汇率变动的概率和方差后,可以衡量出商业银行在汇率风险中外汇敞口潜在的损失,即等于净受险头寸与汇率波动概率的乘积。另外,对于外汇风险的衡量存在各种计量方法,如缺口分析、久期分析、外汇敞口分析、敏感性分析、情景分析以及VAR方法等。
(1)外汇风险管理服从银行经营的总体目标。一般商业银行的目标表现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外汇风险管理需要支付一定的成本,并固定未来的收益,避免汇率波动的影响。在外汇风险管理中,收益最大化目标要求商业银行对外汇风险报酬、风险损失和管理成本做出精确的核算并进行比较,以此为依据确定具体的风险管理方法。
(2)商业银行在外汇交易中要对交易的币种进行管理,一般选择较为熟悉的有完善历史资料的货币、可以自由兑换的货币、与原有债权债务相匹配的货币,或者加列货币保值条款。
(3)管理多样化原则。外汇风险的成因、管理方法和成本多种多样,所以对不同外汇风险的管理措施应具体分析,选择最适合的管理方法。同时,要注意防止由于考虑不周全而产生的操作风险。
商业银行对于汇率风险管理方法可以通过两种渠道:①表内套期保值,不分别考虑即期交易和远期交易的损益,调整外汇风险敞口为零,来消除外汇风险影响。但是表内套期保值成本较高,同时通过对资产负债的调整会对整个机构的运营产生影响。②表外套期保值,利用远期外汇合约、期货合约、货币期权、掉期、货币互换等表外工具建立外汇衍生交易头寸,使其方向与表内风险相反,规模相等来消除外汇风险影响。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金融衍生产品的不断丰富,由于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成本优势和更大的灵活性,利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汇率风险管理开始成为重要方法。
(1)加强对外汇风险的重视,加强银行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监控外汇风险的意识,普及外汇风险监管知识技能,重视和培养外汇专业人才。
(2)OTC交易方式的引入改变了以往撮合方式中外汇交易中心承担信用风险的情况,增加了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因此,询价交易中做市商银行应加快交易系统、信息系统、风险管理系统建设,同时商业银行应加强对交易对手的授信管理,定期对交易对手的信用风险进行重估。
(3)汇率波动的频繁以及人民币的不断升值使客户的汇率风险增加,贷款企业信用风险加大,所以商业银行应把外汇交易涉及的客户信用风险纳入企业法人统一授信管理。
(4)衍生产品的风险不在自身,而是来自操作运营。由于衍生工具是零和游戏,风险复杂性高、隐蔽性大、计量难度大、破坏性大,所以商业银行应当特别重视外汇交易中的操作风险,应当不断完善管理政策和程序,注重规则的实施,对于即使产生了收益的违规操作也加以严肃处罚。加强外汇交易的限额管理,建立超限额预警机制,对未经批准的超限额交易进行相应处理。
(5)完善商业银行的部门和结构。建立与外汇业务经营部门相互独立的外汇风险管理和控制部门;加强外汇风险审计能力,制定合理有效的审计方法、配备具有外汇专业知识的审计人员。
(6)银监会加强对商业银行外汇风险的外部监管,制定银行在交易前准备、交易实现、确认、轧差、结算、往来账核对、财务控制等交易流程上应遵循的规定,减少商业银行间的恶性竞争。
关键词:海外EPC项目;外汇风险;管理
一、海外EPC项目外汇风险管理策略
随着金融环境的不断变化,使得参与海外EPC项目建设企业的外汇风险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在企业实际发展中,应该充分认识外汇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实现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一)提升企业管理外汇风险能力。企业应重视外汇风险带来的重大影响,树立外汇风险防范意识,积极应对外汇风险,才能促进企业发展。具体提高企业外汇风险管理能力需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调整企业内部资金财务部门以及会计部门,积极开展资金实际运作。资金和财务管理能力是企业发展关键,主要体现企业防范与规避外汇风险能力;第二,聘请以及培养外汇管理人才。外汇管理人才是企业发展的保证,要求外汇管理人才要精通金融管理先进方法,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开放的思维以及创新意识;第三,加强与商业银行的沟通,重视金融专业人员的意见与建议,全面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1](二)企业内部设立抗风险管理机构。企业在内部设定抗风险管理结构,能够有效控制外汇风险。我国海外EPC工程建设企业,外汇风险相对较大,应该建立外汇管理部门,健全完善风险管理制度,有效防范外汇风险。(三)加强金融机构合作与联系。金融机构相对于企业更擅长外汇管理,对于外汇风险的管控能力较强,它有一套完整的外汇管理机制并提供服务项目。海外EPC工程建设企业在外汇管理中,要充分利用金融机构的专业优势,利用好金融工具,规避外汇风险。
针对海外EPC项目特点和项目运营不同阶段,我认为,对外汇风险进行有针对性的管控是比较有效的管理模式,能有效防范外汇风险。以下从项目运营的三个阶段分别介绍外汇风险的防范方法。(一)投标和签订合同阶段外汇风险管理。1.合同结算币种的选择在我国企业的国际工程实务中,合同结算币种可有以下三种选择:(1)人民币结算法;(2)自由兑换币结算法,一般业主或多选择美元或者欧元作为合同结算货币;[2](3)双方确定提出的合同结算币种在总承包合同价格中的权重,把汇率变动的风险计入工程总价中,分散汇率风险。由于当前国际金融形势复杂难测,在国际工程实务中,第三种选择最为普遍,自由兑换货币与所在国当地币的组合计价,可以分散汇率风险,从而降低汇率波动造成的损失和风险。我们需要做的是选择哪种自由兑换货币以及自由兑换货币、所在国当地币在合同价格中的比例。2.合同约定硬货币保值条款实务中业主有时因资金来源、所在国外汇管制政策等原因不能以美元、欧元等硬货币付款,而是以当地币支付合同全部或部分价款。这种情况下,总承包商应和业主协商在合同中植入总价保值条款,如采用美元、欧元计算合同的固定价值,付款时将美元、欧元折算成当地币金额,以防范当地币的汇率风险。[3]3.合同条款界定汇率损失赔偿(1)投标报价中充分考虑汇率风险国际招标项目中,承包商处于弱势地位不能自主选择合同计价货币,并且EPC项目建设周期较长。因此,市场人员在投标报价时,要预测项目建设期间汇率变动趋势,结合项目预计现金流量分析来计算报价,不能只看投标报价时的汇率。因为汇率变动是很难准确预测的,报价时一般以不可预见费用形式补偿可能出现的汇兑损失。(2)延误付款汇率损失赔偿合同实际执行中业主方出现拖欠工程款现象时有发生,因此总承包商和业主在合同中应明确约定:如果出现因业主方原因导致总承包商延误收款的情况,在延误收款这段时间内因为汇率变化而导致总承包商实收金额减少的风险,总承包商有权向业主索赔损失。[4](二)项目建设阶段的外汇风险管理。1.应收账款的外汇风险管理(1)及时催收避免汇率风险有效规避应收账款汇率风险的有效途径就是尽早资金回笼。商务人员应在合同规定时间内,及时办理结算并提交**等资料索要工程款项。企业应充分重视应收账款管理,制定相关制度敦促应收账款的早日回收,对账龄较长、催收难度较大的应收款项应设定一定比例的奖励,将会取得较好的效果。(2)出口信用保险项下应收账款买断出口信用保险项下应收账款买断是指海外EPC总承包商向境外出口货物或提供了服务并就其业务投保了出口信用保险,因为资金紧张而将合同项下应收账款债权和保险权益一起转让给商业银行,银行在保单承保范围内,按**额一定比例买断应收账款,并保留对保单承保范围以外的风险的追索权。通过这种方式,总承包商将对外EPC业务中的商业风险、国家风险等全部转嫁给银行,解决了无法及时收回货款的问题,企业获得了充裕资金的同时,也有效规避了因应收账款不能及时回收产生的汇率风险。2.贸易融资贸易融资,是银行的业务之一,是指银行向出口商或进口商提供的与出、进口贸易结算相关的短期融资或信用便利,包括出口贸易融资和进口贸易融资。海外EPC项目企业是出口商,如涉及境外采购也是进口商,因此贸易融资对海外EPC企业防范外汇风险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3.金融工具套期保值金融工具套期保值能够有效缓冲外汇风险,降低外汇风险发生频率。其主要有远期外汇合约、外汇期权和外汇期货合约三种方法,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及风险承受能力选择使用。4.合理选择分包、采购合同币种在EPC项目合同结算币种确定后,企业应尽量以总承包合同币种签订分包合同、大额设备采购合同,总承包商不用结汇或兑换成其他币种支付分包工程款和采购款,从而将汇率风险转给分包商和供货商,降低了总承包商的汇率风险。[5]5.实时监控执行采购计划实务中物资采购款项支出在EPC项目支出往往占有较大比例,采购资金使用的无计划性会导致工程项目收支过程中的币种差异,从而会产生汇率风险。因此,企业应谨慎制订采购计划、编制采购资金预算并严格执行,遇有偏差出现及时适度予以调整,保证EPC工程项目正常运行前提下,尽量避免盲目结汇或兑换而带来的汇率风险。6.加强公司内部资金结算管理海外EPC项目企业的资金管理应实行“资金收支两条线”,即企业所属项目资金收入全部汇入公司总部,项目根据工程实际进展提出资金使用计划,总部根据各项目资金需求总体平衡资金向项目拨付资金。这样,企业可避免因盲目结汇而导致的汇兑损失,保留汇率相对比较稳定的美元或欧元,选择合适时机结汇使外汇保值增值。当然,大型集团公司通过设立财务公司统一调度集团所属企业资金,则更能发挥集团优势来规避汇率风险。[6](三)项目竣工验收阶段的外汇风险管理。1.补偿汇率风险在项目投标和签订合同阶段外汇风险管理中提到“硬货币保值条款”和“界定外汇损失赔偿”,在项目竣工验收阶段,企业要通过日常外汇风险相关基础资料的搜集与业主进行最后的清算,对因外汇风险而产生的损失进行补偿。2.及时收回质保金在实务中,海外EPC项目在工程完工后会进入一年到两年的工程质保阶段,业主一般会保留合同金额3-5%作为质保金。随着汇率的波动,质保金在一年或两年后还能不能保值将会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企业一般会选择开立质保金保函置换质保金,提前收回资金避免因时间推移而产生的汇率风险。
外汇风险是客观存在,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不断推进,其对中国“走出去”工程企业的影响也日趋加剧。工程企业必须树立海外EPC项目外汇风险管理意识,未雨绸缪从投标和签订合同阶段就开始筹划,外汇风险管理贯穿于整个合同执行过程,充分利用现代金融工具,实现企业外汇保值并努力实现增值,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盈利增长点,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淑珍.浅议现行汇率制度下我国企业外汇资金风险管理[J].中国外资,2011(1).
[2]杨胜刚.国际金融学[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10,1.
[4]朱疆.外贸企业外汇风险及防范措施探讨[J].企业经济,2002(1).
[5]袁振权,陈秀梅.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的风险成因与风险化解[J].集团经济研究,2007(5).
一、宣钢实施外汇风险管理的背景
我国目前已成为一个进出口贸易大国。2004年,对外贸易再创新高,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达11547亿美元,名列美国、德国之后,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比上年增长35.7%。净增长3037亿美元。在2004年,海关统计的进出口额度中,我国与欧盟国家贸易量的比重很大.居日本之后列我国十大进口国的第二位。我国从欧盟国家进口产品中很大一部分是技术含量高的机械设备、精密仪器。这部分贸易目前都直接或间接地使用欧元来报价和进行成本核算。由于人民币汇率目前仍与美元挂钩。与欧元的兑换率随外汇市场自由浮动.这就使得企业不可避免地要面对汇率风险。而1999年欧元的全面启动,更加大了外汇风险。经营进出口业务的外贸企业和生产企业一般在国际贸易中面临三种风险:一是由于外汇汇率波动使企业的未来收益变得很不确定的经济风险:二是由于外币汇率波动而使企业的应收外币资金与应付外币价值变得不确定的交易风险;三是由于外币汇率变化而使涉外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某些外汇项目金额发生变动的会计风险。宣钢也无一例外要面对这些风险。
由于汇率波动并不总是朝一个方向运动。因此在进行保值操作的事后评价时经常会发现保值后市场并没有向想象的不利方向变动,与此时的市场价格相比,保值交易会处于潜亏状态,因此。有些人自然而然会认为保值策略失败了,保值交易使自己失去了享受到更好市场价格的机会。但实际上对于一个保值方案的正确评价,其关注的要素主要应包含保值的水平与原来成本的比较.而不受日后市场的变动影响,只要所做保值的水平好于预算成本,保值交易就是成功的,市场的变动只是影响了其保值功效而已。而不做保值从本质上讲是将希望寄托在对市场波动方向的猜测与幻想中,但没有人能够描绘出未来远期市场的运行轨迹,心存侥幸地等待,其结果往往是与市场反向而行。
正确的保值理念首先要树立“固定成本”的概念.锁定成本、规避风险是保值交易的根本出发点,当交易价格低于债务成本时,企业便应理智地开始保值。其次不应以投机的思维看待保值,保值者的盈利状况能够进行事前的估算与衡量,它取决于债务成本与保值成本的差额,因此,保值者关注市场的主要目的应是寻找更为有利的降低及锁定成本的市场时机。
为控制未来现金流并保持长期项目的连续性,宣钢以保值的理念规避与管理汇率风险,将债务成本固定在公司财务所能承受与认可的范围之内.保证按预算支出获得稳定与可预见的现金流:固定甚至降低公司的债务成本支出.从而保障项目持续盈利:同时.防范市场汇率向不利方向波动而导致公司债务成本增加。宣钢在外汇管理中随着管理目标的不同。采取固定汇率、期权等金融工具来消除或适当保留汇率波动的影响.从而达到多种保值增值的目标。经过近几年的实践,目前在组织结构、管理模式、实施步骤、风险评价上已经形成了一套办法。宣钢公司成立了外汇风险管理办公室.秘书处设在进出口公司,成员单位是财务处、计划处、工程指挥部、进出口公司、企管办及具体设备或原料的使用单位。公司董事长直接负责.并由董事长授权操作外汇额度、最高成本。管理模式是项目负责制,具体到每个项目。
由相关的成员单位提出成本要求,并根据市场讨论确定公司能承受的风险水平。董事长签字确认项目计划和风险水平以及最高成本线。进出口公司根据宣钢公司对项目签署的意见,选择可以实现预期目标的金融工具后,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签署意向协议。公司项目计划、银行协议、资金申请三单备妥后。进出口公司报由宣钢公司财务处进行审核、批准和资金拨付。然后,与银行签定正式协议并进行外汇锁定或期权买卖。项目进行完毕,设备或原料要对工厂进行交库,按照实际执行汇率确定进厂价格,工厂在与计划比较确定无超支的情况下完成交接。对公司进出口业务财务处分季度、年进行项目风险评价。对比原来计划水平确定项目完成情况和实施水平,并与考核指标挂钩进行奖罚。通过以上办法.宣钢把外汇风险管理纳入正常的管理程序,建立了良好的运行机制,设立专门的操作和监管部门进行管理,由董事会负责保值政策的制定与重大问题的决策:成立专门的风险管理办公室秘书处。负责保值交易的具体实施并将相关情况向董事会汇报;建立健全内部授权机制,明确秘书处职责与权利,确保成功保值:将进出口业务与财务核算衔接起来,通过有效沟通使董事会能够掌握资金的整体运作。
宣钢的进口产品包括铁矿石和设备、备件,出口产品主要为钢材和化工产品。按照国际大宗原料贸易惯例,铁矿石的进口和钢铁、化工产品出口均以美元计价。在1995~2000年,宣钢还没有外汇风险管理的概念,收款和付款同样为美元,而美元相对人民币多年保持稳定,因此,所有的业务都采用即期外汇买卖。以2002年3月15日提单的一船6.2万吨矿石为例,该船矿石价格为CIF天津新港约36美元/吨。宣钢于2月10日开出100%的即期信用证,卖方实际交单日期为3月15日。3月21日,银行通知议付,3月25日,宣钢通知银行付款,付款金额为223.2万美元。3月25日的银行美元现汇卖出价为8.28,宣钢实际付款为1848.096万元人民币。
宣钢使用远期外汇买卖是从2002年大量进口成套设备时开始的。当时的进口设备供货商90%为欧盟成员国,如德国、法国、意大利、卢森堡等,这些国家的公司在投标时无一例外是用欧元报价的,具体执行时可以换算成美元,但换算比例是按签订合同当日的汇率中间价格确定的。下面以2002年5月宣钢进口“15000立方米制氧机组”为例说明远期结售汇的操作过程和成本核算。
(1)进口项目说明:2002年5月20日宣钢以国际招标的方式签订该项目.最后中标单位为德国ATLAS公司,中标价格为279万欧元,交货时间为2003年4月30日之前。付款方式:预付款在合同签订以后一个月之内,金额为合同总价的15%;合同交货前3个月,即在2003年1月30日之前,开立受益人为卖方的不可撤销即期信用证。金额为合同总额的85%。
(2)实际执行情况(敞口管理)。当时由于欧元刚刚开始运行。汇率波动不明显,同时宣钢也没有汇率风险的管理意识,因此采用了即期外汇买卖。成本分析如下:2001年5月20日,欧元汇率银行卖出价为763.11,成本预算为2129.0769万元人民币。2002年6月19日,支付15%的合同预付款:金额为41.85万欧元。当天中国银行欧元卖价为789.2,实际付款额为330.2802万元人民币。
(3)损失计算。2003年4月30日,外方交货,5月28日,设备到达天津新港。宣钢于5月15日从银行赎单,当天欧元汇率为951.41,实际付款额为2256.2688万人民币。由于欧元汇率的变化,实际支出成本为2586.549万元人民币,比预算成本增加457.4721万元人民币。可见,如果对外汇风险不加以管理,企业将会因汇率波动产生极大的损失。
(4)假设A:若15000立方米制氧机组项目采用远期结售汇.支付成本如下:2002年5月20日签订合同后,按照结售汇具体操作办法,分两笔向银行提出《保值外汇买卖申请书》,签订远期结售汇协议,一笔金额为合同总值的15%。即:41.85万欧元.到期时间为一个月。当时远期汇率为755.93。另一笔到期时间为180天,远期汇率为752.12,到11月15日申请展期,汇率不变。宣钢第一次付款41.85万欧元,合人民币316.36万元。第二次付237.154万欧元。合人民币1783.68万元。总计采购成本2100.04万元。
(5)假设B:如果签订合同时与外商协议换算成相对人民币较为稳定的美元计价,根据国际惯例,2002年5月20日当天中国银行的欧元汇率中间价为763.11,实际付汇成本为2129.11万元。
通过实际操作与A、B两种假设方式的比较可以看出.在欧元不断升水的情况下,使用远期结售汇是最为有效的规避风险手段。因此,从2003年6月份开始,宣钢进口设备、原料均采用了远期结售汇操作方式。到2003年11月底之前,宣钢进口的80万吨铁矿石全部采用了远期结售汇。由于美元远期汇率一直处于贴水状态,汇率相对稳定,但总体水平低于美元的即期汇率水平,因此,使用远期结售汇比采用即期外汇买卖节约了312.12万元人民币的支出。
一、宣钢实施外汇风险管理的背景
我国目前已成为一个进出口贸易大国。2004年,对外贸易再创新高,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达11547亿美元,名列美国、德国之后,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比上年增长35.7%。净增长3037亿美元。在2004年,海关统计的进出口额度中,我国与欧盟国家贸易量的比重很大.居日本之后列我国十大进口国的第二位。我国从欧盟国家进口产品中很大一部分是技术含量高的机械设备、精密仪器。这部分贸易目前都直接或间接地使用欧元来报价和进行成本核算。由于人民币汇率目前仍与美元挂钩。与欧元的兑换率随外汇市场自由浮动.这就使得企业不可避免地要面对汇率风险。而1999年欧元的全面启动,更加大了外汇风险。经营进出口业务的外贸企业和生产企业一般在国际贸易中面临三种风险:一是由于外汇汇率波动使企业的未来收益变得很不确定的经济风险:二是由于外币汇率波动而使企业的应收外币资金与应付外币价值变得不确定的交易风险;三是由于外币汇率变化而使涉外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某些外汇项目金额发生变动的会计风险。宣钢也无一例外要面对这些风险。
由于汇率波动并不总是朝一个方向运动。因此在进行保值操作的事后评价时经常会发现保值后市场并没有向想象的不利方向变动,与此时的市场价格相比,保值交易会处于潜亏状态,因此。有些人自然而然会认为保值策略失败了,保值交易使自己失去了享受到更好市场价格的机会。但实际上对于一个保值方案的正确评价,其关注的要素主要应包含保值的水平与原来成本的比较.而不受日后市场的变动影响,只要所做保值的水平好于预算成本,保值交易就是成功的,市场的变动只是影响了其保值功效而已。而不做保值从本质上讲是将希望寄托在对市场波动方向的猜测与幻想中,但没有人能够描绘出未来远期市场的运行轨迹,心存侥幸地等待,其结果往往是与市场反向而行。
正确的保值理念首先要树立“固定成本”的概念.锁定成本、规避风险是保值交易的根本出发点,当交易价格低于债务成本时,企业便应理智地开始保值。其次不应以投机的思维看待保值,保值者的盈利状况能够进行事前的估算与衡量,它取决于债务成本与保值成本的差额,因此,保值者关注市场的主要目的应是寻找更为有利的降低及锁定成本的市场时机。
为控制未来现金流并保持长期项目的连续性,宣钢以保值的理念规避与管理汇率风险,将债务成本固定在公司财务所能承受与认可的范围之内.保证按预算支出获得稳定与可预见的现金流:固定甚至降低公司的债务成本支出.从而保障项目持续盈利:同时.防范市场汇率向不利方向波动而导致公司债务成本增加。宣钢在外汇管理中随着管理目标的不同。采取固定汇率、期权等金融工具来消除或适当保留汇率波动的影响.从而达到多种保值增值的目标。经过近几年的实践,目前在组织结构、管理模式、实施步骤、风险评价上已经形成了一套办法。宣钢公司成立了外汇风险管理办公室.秘书处设在进出口公司,成员单位是财务处、计划处、工程指挥部、进出口公司、企管办及具体设备或原料的使用单位。公司董事长直接负责.并由董事长授权操作外汇额度、最高成本。管理模式是项目负责制,具体到每个项目。
由相关的成员单位提出成本要求,并根据市场讨论确定公司能承受的风险水平。董事长签字确认项目计划和风险水平以及最高成本线。进出口公司根据宣钢公司对项目签署的意见,选择可以实现预期目标的金融工具后,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签署意向协议。公司项目计划、银行协议、资金申请三单备妥后。进出口公司报由宣钢公司财务处进行审核、批准和资金拨付。然后,与银行签定正式协议并进行外汇锁定或期权买卖。项目进行完毕,设备或原料要对工厂进行交库,按照实际执行汇率确定进厂价格,工厂在与计划比较确定无超支的情况下完成交接。对公司进出口业务财务处分季度、年进行项目风险评价。对比原来计划水平确定项目完成情况和实施水平,并与考核指标挂钩进行奖罚。通过以上办法.宣钢把外汇风险管理纳入正常的管理程序,建立了良好的运行机制,设立专门的操作和监管部门进行管理,由董事会负责保值政策的制定与重大问题的决策:成立专门的风险管理办公室秘书处。负责保值交易的具体实施并将相关情况向董事会汇报;建立健全内部授权机制,明确秘书处职责与权利,确保成功保值:将进出口业务与财务核算衔接起来,通过有效沟通使董事会能够掌握资金的整体运作。
宣钢的进口产品包括铁矿石和设备、备件,出口产品主要为钢材和化工产品。按照国际大宗原料贸易惯例,铁矿石的进口和钢铁、化工产品出口均以美元计价。在1995~2000年,宣钢还没有外汇风险管理的概念,收款和付款同样为美元,而美元相对人民币多年保持稳定,因此,所有的业务都采用即期外汇买卖。以2002年3月15日提单的一船6.2万吨矿石为例,该船矿石价格为CIF天津新港约36美元/吨。宣钢于2月10日开出100%的即期信用证,卖方实际交单日期为3月15日。3月21日,银行通知议付,3月25日,宣钢通知银行付款,付款金额为223.2万美元。3月25日的银行美元现汇卖出价为8.28,宣钢实际付款为1848.096万元人民币。
宣钢使用远期外汇买卖是从2002年大量进口成套设备时开始的。当时的进口设备供货商90%为欧盟成员国,如德国、法国、意大利、卢森堡等,这些国家的公司在投标时无一例外是用欧元报价的,具体执行时可以换算成美元,但换算比例是按签订合同当日的汇率中间价格确定的。下面以2002年5月宣钢进口“15000立方米制氧机组”为例说明远期结售汇的操作过程和成本核算。
(1)进口项目说明:2002年5月20日宣钢以国际招标的方式签订该项目.最后中标单位为德国ATLAS公司,中标价格为279万欧元,交货时间为2003年4月30日之前。付款方式:预付款在合同签订以后一个月之内,金额为合同总价的15%;合同交货前3个月,即在2003年1月30日之前,开立受益人为卖方的不可撤销即期信用证。金额为合同总额的85%。
(2)实际执行情况(敞口管理)。当时由于欧元刚刚开始运行。汇率波动不明显,同时宣钢也没有汇率风险的管理意识,因此采用了即期外汇买卖。成本分析如下:2001年5月20日,欧元汇率银行卖出价为763.11,成本预算为2129.0769万元人民币。2002年6月19日,支付15%的合同预付款:金额为41.85万欧元。当天中国银行欧元卖价为789.2,实际付款额为330.2802万元人民币。
(3)损失计算。2003年4月30日,外方交货,5月28日,设备到达天津新港。宣钢于5月15日从银行赎单,当天欧元汇率为951.41,实际付款额为2256.2688万人民币。由于欧元汇率的变化,实际支出成本为2586.549万元人民币,比预算成本增加457.4721万元人民币。可见,如果对外汇风险不加以管理,企业将会因汇率波动产生极大的损失。
(4)假设A:若15000立方米制氧机组项目采用远期结售汇.支付成本如下:2002年5月20日签订合同后,按照结售汇具体操作办法,分两笔向银行提出《保值外汇买卖申请书》,签订远期结售汇协议,一笔金额为合同总值的15%。即:41.85万欧元.到期时间为一个月。当时远期汇率为755.93。另一笔到期时间为180天,远期汇率为752.12,到11月15日申请展期,汇率不变。宣钢第一次付款41.85万欧元,合人民币316.36万元。第二次付237.154万欧元。合人民币1783.68万元。总计采购成本2100.04万元。
(5)假设B:如果签订合同时与外商协议换算成相对人民币较为稳定的美元计价,根据国际惯例,2002年5月20日当天中国银行的欧元汇率中间价为763.11,实际付汇成本为2129.11万元。
通过实际操作与A、B两种假设方式的比较可以看出.在欧元不断升水的情况下,使用远期结售汇是最为有效的规避风险手段。因此,从2003年6月份开始,宣钢进口设备、原料均采用了远期结售汇操作方式。到2003年11月底之前,宣钢进口的80万吨铁矿石全部采用了远期结售汇。由于美元远期汇率一直处于贴水状态,汇率相对稳定,但总体水平低于美元的即期汇率水平,因此,使用远期结售汇比采用即期外汇买卖节约了312.12万元人民币的支出。
一、外汇风险的相关概念
1.外汇风险的概念
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牙买加协定》承认浮动汇率制的合法性,于是各国的货币汇率频繁变动,并且经常进行大幅变动。例如,从1980年到1985年,美元对西方十余种主要货币的实际汇率平均上升了60%,而在随后的两年里几乎又跌回到原值;日元在上世纪90年代曾多次对美元汇率产生大幅度的涨跌,使西方经济险象环生。正因如此,各国在国际经济交易中会产生外汇风险。
外汇风险又称为外汇市场风险,是市场风险中一种重要的风险。它是由引发市场风险的因子——汇率出现不利的变动而使国家、金融机构、企业和个人等的资产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外汇风险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外汇风险是指由于汇率的变化以及交易者到期违约和外国**实行外汇管制等给外汇交易者和外汇持有者带来经济损失的可能性;狭义的外汇风险仅指由于汇率的变化而给外汇交易者和外汇持有者带来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根据其主要表现可以分为交易风险、折算风险、经济风险和储备风险。
即以外币计价的经济交易在到期结算时,由于汇率波动而导致该交易以本币衡量的价值发生变动的可能性。
折算风险也称会计风险、转换风险、评价风险,是指由于外汇汇率的变动而引起的企业资产负债表中某些外汇资金项目金额变动的可能性。它是一种账面的损失和收益,并不是实际交割时的实际损益,但它却会影响企业资产负债的报告结果。
经营风险又称经济风险,是指由于意料之外的外汇汇率变化而导致企业产品成本、价格等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企业未来经营收益增减的不确定性。例如,我国某集团公司在美国有一子公司,利用当地资源和劳动力组织生产,产品以美元计价销售。突然美元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贬值,这就会给子公司的经济绩效带来潜在的风险。
储备风险是指外汇作为储备资产,因外汇汇率变动而引起价值下跌或上升的可能性。每个国家或企业为平衡国际收支或国际支付都有一定数量的外汇储备。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外汇储备的构成尤为重要。对于由汇率变动所引起的外汇储备损失称为储备风险。在一般情况下,外汇储备中的货币品种应适当分散,保持多元化,根据汇率变动和支付需要随时调整结构,将风险减小到最低限度。
(二)外汇风险的构成和外汇风险管理的基本原理
1.外汇风险的基本构成因素
外汇风险的构成因素有三个——本币、外币和时间,这构成了时间风险和价值风险。在确定的时间内,本币和外币存在折算比率,因此会有风险。从一般意义上说,一笔应收外汇或应付外汇账款的时间对汇率风险的大小具有直接影响,时间越长,汇率波动的可能性就越大,汇率风险也就相对较大。
(3)套期保值操作:针对存在的外汇敞口,实行反向交易,构成一项方向相反的货币流动,可以全部或部分抵销外汇风险对企业的影响。
其着眼点在于尽量减少外汇损失。一般来说,这类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较小,宁愿维持较低的收益率,也不愿冒可能产生损失的风险。
在一定管理成本情况下,使汇率变动对本币造成的经济损失最小化。只有从减少外汇风险损失中得到的收益大于为减少风险所采取措施的成本费用时,防范风险的措施才是有意义的、才是可行的。
基于以上的理论分析,可将我国商业银行的外汇风险管理现状和差距归结为:银行高层监控外汇风险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外汇风险的政策和程序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外汇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控制能力有待提高,外汇风险的内控有待加强。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长、人民币利率市场化与自由兑换进程的加快,2005年,我国外汇管理部门对外汇交易市场和汇率形成机制又进行了一系列改革:5月,外汇市场做市商制度启动;7月,汇率形成机制调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8月,远期结售汇范围扩大,允许银行对客户办理不涉及利率互换的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可以预见,随着我国向灵活汇率制度的转变,外汇交易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必将进一步扩大,与此同时,我国商业银行的外汇风险将更加日常化和显性化。
1.商业银行的资金账户和交易账户面临的外汇风险同时加大
新汇率机制下,商业银行的交易账户,即因交易目的而持有的以外币计价、结算的金融工具的(人民币)市值,会随着人民币对主要外币汇率的波动而变动。同时,银行账户中的外汇资产和负债,例如外汇存款、外汇贷款、同业外币拆借、投资性外币债券等,也会随着汇率的升值和贬值而产生盈亏。交易账户和银行账户的外汇风险加起来,便构成了商业银行的外汇风险。
2.商业银行的客户面临的外汇风险加大,增大了商业银行受损的可能性
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不仅会直接影响商业银行账户和交易账户的资金头寸,还会通过影响其客户的外汇财务状况,间接地影响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汇率波动的频度和幅度提高后,从事国际贸易的客户经营账户的外汇风险增加,其财务状况将随着汇率波动而盈亏不定,从而影响客户的偿债能力,进而使商业银行贷款的风险加大。
外汇衍生产品交易要求银行有很好的定价能力,并且能够很好地管理衍生产品的风险,这对商业银行是非常大的挑战。随着远期结售汇业务的范围扩大,交易期限限制放开,同时允许银行自主报价,并允许银行对客户办理不涉及利率互换的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这些措施在促进银行外汇衍生品交易发展的同时,也使银行面临的相关风险增加。在提供远期、掉期等衍生产品时,银行的定价和风险管理水平直接决定其盈利能力,体现着银行的竞争力。
1.银行高层监控外汇风险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董事会承担着外汇风险的最终管理责任。负责审批外汇风险管理的战略、政策和程序,负责确定本行的外汇风险容忍度。为了有效履行这些职责,董事和高级管理层必须对外汇风险有充分了解。然而,目前不少商业银行的董事乃至高级管理人员缺乏外汇风险管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甚至缺乏对外汇风险的基本了解。有些银行明明外币敞口为多头,竟然误认为人民币升值对本行有利。更普遍的问题是,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不掌握(也没有意识去掌握)本行的外汇风险敞口头寸,说不清本行的外汇风险水平和状况,在这种情况下,设定风险限额只能是一种奢谈。这样的董事会恐怕在外汇风险管理方面很难发挥出定调子的职能。
大部分银行的外汇风险管理的政策和程序离专业化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例如,从政策和程序覆盖的分支机构和产品条线看,我国很多银行的政策和程序并没有完全覆盖商业银行的各个分支机构、产品条线以及银行的表内、表外业务。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同样不容忽视,很多制度只是印在纸上,在实际中实施不力,甚至根本无人执行。3.外汇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能力有待提高
外汇风险无法计量,就无法管理,更做不到有效管理。与国外同类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在外汇风险计量上存在较大差距。例如,外汇风险敞口在国外是20世纪70-80年代所普遍使用的风险计量工具,而我国银行才刚刚开始尝试计算风险敞口,有些银行甚至至今都不能准确算出本行所承担的单一货币的敞口头寸和所有外币的总敞口头寸。很多银行尽管从国际上引入了Kendor+Panaroma等标准化的风险计量系统,能够计算VaR值,但致命的缺陷是VaR值并没有被整合到银行日常的风险管理过程中,如设置交易员限额和产品限额等。而且,风险的监测、控制能力比风险计量还要弱得多。
有些银行尚未建立与外汇业务经营部门相互独立的外汇风险(或市场风险)管理和控制部门。内部审计对外汇风险管理体系的审计内容不够全面,没有合理、有效的审计方法。关键问题是,国内银行缺乏真正熟悉外汇业务和外汇风险的内审人员。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薪酬不具备竞争力,很多银行即使在交易前台也缺乏合格的外汇交易员,这些人很难被配置到内控部门;另一方面是由于外汇交易和外汇风险有较强的技术性,没有专业的内审人员,很难发现银行外汇业务中的潜在风险点。因此在现实中,内审部门几乎无人具备开展针对外汇风险审计的能力,而且,大多数银行都没有进行过针对外汇风险(市场风险)的外部审计。
外汇体制特别是汇率制度的改革,对商业银行提出了更高的外汇风险管理要求。笔者借鉴国际上商业银行的外汇管理经验,提出如下建议。
除了作为我国外汇专业银行的中行以外,其他商业银行开办国际业务的时间最长不过20年左右,而且由于人民币长期以来盯住美元,中央银行吸收了全部汇率波动的风险,商业银行只是在理论上存在着外汇风险管理的需求,在现实中一直把信用风险管理作为风险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绝大部分还为国家或**所有或控制,尚不明晰的产权制度为一些高层管理人员进行内部控制提供了机会。他们会在利益和业绩的驱动下,不顾风险、超越制度从事外汇产品交易。因此,商业银行应从产权制度、监管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入手,强化高级管理人员和外汇从业人员的岗位责任意识和外汇风险意识。
应制定自上而下的外汇风险管理的授权政策和自下而上的报告政策与程序,做到组织合理、权限清晰、责任明确;新产品、新业务的内部审批程序应当包括由相关部门,如业务经营部门、市场风险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和结算部门等对其操作和风险管理程序的审核和认可;要尽快培养和建立一支具备专业知识、能够对包括外汇风险在内的市场风险进行审计的队伍,加强内部审计检查,确保各项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得到有效执行,及时防范和化解外汇风险。
由于各种原因,国内银行风险管理人员专业化水平程度不高,即便涌现一些优秀人才,也会因激励不够或是工作环境不理想而大量流失。而人才资源是服务业的核心资源,商业银行要建立系统的培训制度、有竞争力的薪酬管理制度和升迁制度,把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和留住人才放在战略的高度。
我国物流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行业。随着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作业的范围已经跨越了世界各个角落,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企业,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日益活跃和拓展,物流企业的经营活动无时无刻不与外汇风险挂钩,物流企业的资产与负债、收入与支出等都涉及多种货币,汇率的波动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影响很大。如何防范企业在对外经贸活动中的外汇风险,不仅关系到一些企业的经济效益问题,特别是我国2007年人民币的汇率制度改革,我国物流企业面临的外汇风险大幅度放大,如何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管理好外汇风险对于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物流企业外汇风险及表现
物流企业外汇风险是指物流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对外经济、贸易管理与营运等活动中,以外币表示的资产(债权、权益)与负债(债务、义务)因未预料的外汇汇率的变动而引起的价值增加或减少的可能性。外汇风险可能具有两种结果,或是获得利益;或是遭受损失(Loss)。目前,一些国家货币汇率经常动荡不定,国际金融市场变幻莫测,外汇风险对持有外汇物流企业来讲已成为重要问题。
1.交易风险。即由于外汇汇率波动而引起的应收资产与应付债务价值变化的风险。它包括:一是以延期付款为条件进出口的物流劳务,在货物已发运或劳务提供后,而物流劳务费尚未收支这一期间,外汇汇率变化所发生的风险;二是以外币计价物流企业信贷活动,包括向外投资和向外筹资或对外债务,如遇投资本息收入的外币汇率下降,投资的实际收益就会下降,使对外投资者蒙受损失。
2.折算风险。折算风险经常被称为会计风险或转换风险、翻译风险。它是指以外币度量的物流企业子公司的资产、负债、收入、费用和损益都需要按一定的汇率折算为物流企业母公司所在国的货币表示。折算风险会影响企业在股东和社会公众面前的形象,甚至可能会招致企业利润下降和股价下跌。
3.经营风险。经营风险也称为经济风险,是指物流企业由于预料之外的汇率变动引起企业产量、成本和价格的变动,使得企业收益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可能发生变化的潜在性风险。由于经济风险取决于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预测汇率变动方向的能力,所以,经济风险取决于经济分析,带有很大主观性。
1.外汇风险在我国物流企业涉外业务中主要表现为交易风险和经济风险
对于我国大多数涉外物流企业来说,由于经营的国际化程度不高,它们面临的外汇风险主要来自于进口付汇、出口收汇,当企业在这些背景下产生了净外币头寸时,由于有关汇率可能发生变动,将使企业直接面临外汇交易风险。同时,我国物流企业出口的商品中,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数量占有较高的比例,需求价格弹性较大,汇率的变动对于产品的需求有较大影响,对于物流企业企业而言就意味着面临着汇率的经济风险。
2.中国大多数物流企业缺乏外汇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体系
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双向流动的迅猛发展,使得我国物流企业外汇业务迅猛增长,越来越多的物流头寸于外汇风险之中,加之当前国际金融市场上汇率变动频繁剧烈,外汇风险已成为我国物流企业普遍面临的重大问题。但事实上,我国大多数物流企业由于从事国际业务时间不长,普遍缺乏外汇风险意识。企业对于国际经济交往中所面临的可能的外汇风险暴露要么视而不见,要么抱着侥幸的心理消极应对,对汇率风险的重要性缺乏深刻认识。由于外汇风险管理业务部门在企业经营中最直接的表现是增加了公司运营的成本而不能给企业带来利润,企业难以看到汇率风险管理所体现的价值,从而忽视外汇风险管理对于物流企业从事国际业务的必要性。
目前国内银行间外汇市场上的交易币种仅限于人民币对美元、欧元、港币和日元四种货币。且外汇市场上提供企业进行外汇风险避险的产品也十分匾乏。除四大国有银行可以向客户提供一年期以内远期交易外,具有保值性质的外汇期货、期权和掉期等衍生产品交易要么尚未开展,要么市场规模过小而难以满足企业进行外汇风险套期保值的需要。
目前国内银行对外汇风险管理的产品还处于开发或刚起步阶段,有的还是空白,与国际水平有很大差距。目前我国人民币利率还远远没有形成一个有效地市场化的利率形成机制。而非市场化的利率不可能给出外汇衍生产品的合理定价,从而限制了较为复杂的外汇衍生产品的设计和推广。显然,过于单一的外汇市场交易品种和风险防范手段,限制了我国物流企业对套期保值手段的选择,进而影响了对外汇风险的有效管理。三、我国物流企业外汇风险管理对策
物流企业选择什么币种进行计价结算、选择哪国的贸易伙伴、是否对进出口贸易进行套期保值、怎样管理其资产负债、如何进行国际结算,这一系列的日常活动都在汇率变动一定的情况下对外汇风险产生影响,使外汇风险的影响结果截然不同,因此,我国物流企业要管理好外汇风险,需要做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提高外汇风险意识
对于任何一个物流企业,只要有外汇的收支,外汇风险就会客观存在。而风险的大小最终取决于风险暴露头寸及国际外汇市场的变化,完全没有风险的外汇收支是不存在的。但如果能够正视风险的存在,采用合适的方法,外汇风险并不是不可以化解的。对我国物流企业而言,随着企业的发展,外汇风险将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其日常经营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外汇风险防范管理,首要任务就是要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特别是公司的高层决策与管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积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企业的外汇风险防范列为企业日常工作的一项重要日程,而不是消极应对。谨慎对待外汇风险,以化解风险而不是投机作为风险管理的目标。
在对外贸易和资本借贷等经济交易中,交易双方的签约日期同结算或清偿日期总是存在一个时间差,在汇率不断变动而且软硬币经常更替的情况下,选择何种货币作为签订合同时的计价货币或计价清偿货币,往往成为交易双方谈判时争论的焦点,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交易主体是否承担汇率风险的问题。首先是尽量采用本国货币作为计价货币。这样就避免了货币的兑换问题,也就不存在汇率风险。其次是物流劳务收入结算是时争取选用币值稳定、坚挺的“硬币”;而物流劳务支出争取选用币值疲软的“软币”。
通过预先决定汇率和金额的远期交易是一种最直接的弥补风险手段。假定物流企业,预定在三个月后收进以美元计价的物流劳务款,可与银行预先约定在三个月后卖出美元。当美元资金一入账就进行交割,也就是以约定的汇率将美元卖给银行,换**民币,这样通过远期外汇交易对可能产生的交易结算风险进行有效防范。
该委员会由高层决策人员及专业的金融和财务人员组成,统一对全公司的外汇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该委员会的日常工作以外汇分析为主,针对外汇市场的走势及公司内部的外汇收支情况,寻找发现外汇风险,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和风险承受能力,确定外汇风险限额,参考专家、外汇指定银行的意见制定相应的外汇风险管理方案。除了制定和执行风险防范措施,外汇风险管理委员会应完善的风险报告和财务报告机制,建立有效的外汇风险评价体系,以月或季度为期,定期向公司管理层报告外汇风险管理的情况。不仅如此,管理层的意见和指导方针以及各相关部门的意见也应及时地反馈给货币委员会组织。完善的报告机制不仅有利于外汇风险管理委员会改进工作,同时也有利于外汇风险管理取得良好的绩效。
参考文献:
[1]王世文:远期外汇交易在进物流企业汇率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对外经贸实务,2005,(12)
[2]夏琳: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外汇风险管理问题的思考[J].金融纵横,2005,(11)
[3]张宏玲:远期结售汇在生产企业外汇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冶金财会,2006,(02)
关键词:物流企业外汇风险交易风险
我国物流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行业。随着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作业的范围已经跨越了世界各个角落,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企业,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日益活跃和拓展,物流企业的经营活动无时无刻不与外汇风险挂钩,物流企业的资产与负债、收入与支出等都涉及多种货币,汇率的波动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影响很大。如何防范企业在对外经贸活动中的外汇风险,不仅关系到一些企业的经济效益问题,特别是我国2007年人民币的汇率制度改革,我国物流企业面临的外汇风险大幅度放大,如何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管理好外汇风险对于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物流企业外汇风险及表现
物流企业外汇风险是指物流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对外经济、贸易管理与营运等活动中,以外币表示的资产(债权、权益)与负债(债务、义务)因未预料的外汇汇率的变动而引起的价值增加或减少的可能性。外汇风险可能具有两种结果,或是获得利益;或是遭受损失(Loss)。目前,一些国家货币汇率经常动荡不定,国际金融市场变幻莫测,外汇风险对持有外汇物流企业来讲已成为重要问题。
1.交易风险。即由于外汇汇率波动而引起的应收资产与应付债务价值变化的风险。它包括:一是以延期付款为条件进出口的物流劳务,在货物已发运或劳务提供后,而物流劳务费尚未收支这一期间,外汇汇率变化所发生的风险;二是以外币计价物流企业信贷活动,包括向外投资和向外筹资或对外债务,如遇投资本息收入的外币汇率下降,投资的实际收益就会下降,使对外投资者蒙受损失。
2.折算风险。折算风险经常被称为会计风险或转换风险、翻译风险。它是指以外币度量的物流企业子公司的资产、负债、收入、费用和损益都需要按一定的汇率折算为物流企业母公司所在国的货币表示。折算风险会影响企业在股东和社会公众面前的形象,甚至可能会招致企业利润下降和股价下跌。
3.经营风险。经营风险也称为经济风险,是指物流企业由于预料之外的汇率变动引起企业产量、成本和价格的变动,使得企业收益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可能发生变化的潜在性风险。由于经济风险取决于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预测汇率变动方向的能力,所以,经济风险取决于经济分析,带有很大主观性。
1.外汇风险在我国物流企业涉外业务中主要表现为交易风险和经济风险
对于我国大多数涉外物流企业来说,由于经营的国际化程度不高,它们面临的外汇风险主要来自于进口付汇、出口收汇,当企业在这些背景下产生了净外币头寸时,由于有关汇率可能发生变动,将使企业直接面临外汇交易风险。同时,我国物流企业出口的商品中,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数量占有较高的比例,需求价格弹性较大,汇率的变动对于产品的需求有较大影响,对于物流企业企业而言就意味着面临着汇率的经济风险。
2.中国大多数物流企业缺乏外汇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体系
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双向流动的迅猛发展,使得我国物流企业外汇业务迅猛增长,越来越多的物流头寸于外汇风险之中,加之当前国际金融市场上汇率变动频繁剧烈,外汇风险已成为我国物流企业普遍面临的重大问题。但事实上,我国大多数物流企业由于从事国际业务时间不长,普遍缺乏外汇风险意识。企业对于国际经济交往中所面临的可能的外汇风险暴露要么视而不见,要么抱着侥幸的心理消极应对,对汇率风险的重要性缺乏深刻认识。由于外汇风险管理业务部门在企业经营中最直接的表现是增加了公司运营的成本而不能给企业带来利润,企业难以看到汇率风险管理所体现的价值,从而忽视外汇风险管理对于物流企业从事国际业务的必要性。
目前国内银行间外汇市场上的交易币种仅限于人民币对美元、欧元、港币和日元四种货币。且外汇市场上提供企业进行外汇风险避险的产品也十分匾乏。除四大国有银行可以向客户提供一年期以内远期交易外,具有保值性质的外汇期货、期权和掉期等衍生产品交易要么尚未开展,要么市场规模过小而难以满足企业进行外汇风险套期保值的需要。
目前国内银行对外汇风险管理的产品还处于开发或刚起步阶段,有的还是空白,与国际水平有很大差距。目前我国人民币利率还远远没有形成一个有效地市场化的利率形成机制。而非市场化的利率不可能给出外汇衍生产品的合理定价,从而限制了较为复杂的外汇衍生产品的设计和推广。显然,过于单一的外汇市场交易品种和风险防范手段,限制了我国物流企业对套期保值手段的选择,进而影响了对外汇风险的有效管理。三、我国物流企业外汇风险管理对策
物流企业选择什么币种进行计价结算、选择哪国的贸易伙伴、是否对进出口贸易进行套期保值、怎样管理其资产负债、如何进行国际结算,这一系列的日常活动都在汇率变动一定的情况下对外汇风险产生影响,使外汇风险的影响结果截然不同,因此,我国物流企业要管理好外汇风险,需要做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提高外汇风险意识
对于任何一个物流企业,只要有外汇的收支,外汇风险就会客观存在。而风险的大小最终取决于风险暴露头寸及国际外汇市场的变化,完全没有风险的外汇收支是不存在的。但如果能够正视风险的存在,采用合适的方法,外汇风险并不是不可以化解的。对我国物流企业而言,随着企业的发展,外汇风险将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其日常经营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外汇风险防范管理,首要任务就是要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特别是公司的高层决策与管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积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企业的外汇风险防范列为企业日常工作的一项重要日程,而不是消极应对。谨慎对待外汇风险,以化解风险而不是投机作为风险管理的目标。
在对外贸易和资本借贷等经济交易中,交易双方的签约日期同结算或清偿日期总是存在一个时间差,在汇率不断变动而且软硬币经常更替的情况下,选择何种货币作为签订合同时的计价货币或计价清偿货币,往往成为交易双方谈判时争论的焦点,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交易主体是否承担汇率风险的问题。首先是尽量采用本国货币作为计价货币。这样就避免了货币的兑换问题,也就不存在汇率风险。其次是物流劳务收入结算是时争取选用币值稳定、坚挺的“硬币”;而物流劳务支出争取选用币值疲软的“软币”。
通过预先决定汇率和金额的远期交易是一种最直接的弥补风险手段。假定物流企业,预定在三个月后收进以美元计价的物流劳务款,可与银行预先约定在三个月后卖出美元。当美元资金一入账就进行交割,也就是以约定的汇率将美元卖给银行,换**民币,这样通过远期外汇交易对可能产生的交易结算风险进行有效防范。
该委员会由高层决策人员及专业的金融和财务人员组成,统一对全公司的外汇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该委员会的日常工作以外汇分析为主,针对外汇市场的走势及公司内部的外汇收支情况,寻找发现外汇风险,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和风险承受能力,确定外汇风险限额,参考专家、外汇指定银行的意见制定相应的外汇风险管理方案。除了制定和执行风险防范措施,外汇风险管理委员会应完善的风险报告和财务报告机制,建立有效的外汇风险评价体系,以月或季度为期,定期向公司管理层报告外汇风险管理的情况。不仅如此,管理层的意见和指导方针以及各相关部门的意见也应及时地反馈给货币委员会组织。完善的报告机制不仅有利于外汇风险管理委员会改进工作,同时也有利于外汇风险管理取得良好的绩效。
参考文献:
[1]王世文:远期外汇交易在进物流企业汇率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对外经贸实务,2005,(12)
[2]夏琳: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外汇风险管理问题的思考[J].金融纵横,2005,(11)
[3]张宏玲:远期结售汇在生产企业外汇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冶金财会,2006,(02)
物流企业外汇风险是指物流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对外经济、贸易管理与营运等活动中,以外币表示的资产(债权、权益)与负债(债务、义务)因未预料的外汇汇率的变动而引起的价值增加或减少的可能性。外汇风险可能具有两种结果,或是获得利益;或是遭受损失(Loss)。目前,一些国家货币汇率经常动荡不定,国际金融市场变幻莫测,外汇风险对持有外汇物流企业来讲已成为重要问题。
1.交易风险。即由于外汇汇率波动而引起的应收资产与应付债务价值变化的风险。它包括:一是以延期付款为条件进出口的物流劳务,在货物已发运或劳务提供后,而物流劳务费尚未收支这一期间,外汇汇率变化所发生的风险;二是以外币计价物流企业信贷活动,包括向外投资和向外筹资或对外债务,如遇投资本息收入的外币汇率下降,投资的实际收益就会下降,使对外投资者蒙受损失。
2.折算风险。折算风险经常被称为会计风险或转换风险、翻译风险。它是指以外币度量的物流企业子公司的资产、负债、收入、费用和损益都需要按一定的汇率折算为物流企业母公司所在国的货币表示。折算风险会影响企业在股东和社会公众面前的形象,甚至可能会招致企业利润下降和股价下跌。
3.经营风险。经营风险也称为经济风险,是指物流企业由于预料之外的汇率变动引起企业产量、成本和价格的变动,使得企业收益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可能发生变化的潜在性风险。由于经济风险取决于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预测汇率变动方向的能力,所以,经济风险取决于经济分析,带有很大主观性。
1.外汇风险在我国物流企业涉外业务中主要表现为交易风险和经济风险
对于我国大多数涉外物流企业来说,由于经营的国际化程度不高,它们面临的外汇风险主要来自于进口付汇、出口收汇,当企业在这些背景下产生了净外币头寸时,由于有关汇率可能发生变动,将使企业直接面临外汇交易风险。同时,我国物流企业出口的商品中,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数量占有较高的比例,需求价格弹性较大,汇率的变动对于产品的需求有较大影响,对于物流企业企业而言就意味着面临着汇率的经济风险。
2.中国大多数物流企业缺乏外汇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体系
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双向流动的迅猛发展,使得我国物流企业外汇业务迅猛增长,越来越多的物流头寸于外汇风险之中,加之当前国际金融市场上汇率变动频繁剧烈,外汇风险已成为我国物流企业普遍面临的重大问题。但事实上,我国大多数物流企业由于从事国际业务时间不长,普遍缺乏外汇风险意识。企业对于国际经济交往中所面临的可能的外汇风险暴露要么视而不见,要么抱着侥幸的心理消极应对,对汇率风险的重要性缺乏深刻认识。由于外汇风险管理业务部门在企业经营中最直接的表现是增加了公司运营的成本而不能给企业带来利润,企业难以看到汇率风险管理所体现的价值,从而忽视外汇风险管理对于物流企业从事国际业务的必要性。
目前国内银行间外汇市场上的交易币种仅限于人民币对美元、欧元、港币和日元四种货币。且外汇市场上提供企业进行外汇风险避险的产品也十分匾乏。除四大国有银行可以向客户提供一年期以内远期交易外,具有保值性质的外汇期货、期权和掉期等衍生产品交易要么尚未开展,要么市场规模过小而难以满足企业进行外汇风险套期保值的需要。
目前国内银行对外汇风险管理的产品还处于开发或刚起步阶段,有的还是空白,与国际水平有很大差距。目前我国人民币利率还远远没有形成一个有效地市场化的利率形成机制。而非市场化的利率不可能给出外汇衍生产品的合理定价,从而限制了较为复杂的外汇衍生产品的设计和推广。显然,过于单一的外汇市场交易品种和风险防范手段,限制了我国物流企业对套期保值手段的选择,进而影响了对外汇风险的有效管理。三、我国物流企业外汇风险管理对策
物流企业选择什么币种进行计价结算、选择哪国的贸易伙伴、是否对进出口贸易进行套期保值、怎样管理其资产负债、如何进行国际结算,这一系列的日常活动都在汇率变动一定的情况下对外汇风险产生影响,使外汇风险的影响结果截然不同,因此,我国物流企业要管理好外汇风险,需要做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提高外汇风险意识
对于任何一个物流企业,只要有外汇的收支,外汇风险就会客观存在。而风险的大小最终取决于风险暴露头寸及国际外汇市场的变化,完全没有风险的外汇收支是不存在的。但如果能够正视风险的存在,采用合适的方法,外汇风险并不是不可以化解的。对我国物流企业而言,随着企业的发展,外汇风险将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其日常经营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外汇风险防范管理,首要任务就是要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特别是公司的高层决策与管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积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企业的外汇风险防范列为企业日常工作的一项重要日程,而不是消极应对。谨慎对待外汇风险,以化解风险而不是投机作为风险管理的目标。
在对外贸易和资本借贷等经济交易中,交易双方的签约日期同结算或清偿日期总是存在一个时间差,在汇率不断变动而且软硬币经常更替的情况下,选择何种货币作为签订合同时的计价货币或计价清偿货币,往往成为交易双方谈判时争论的焦点,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交易主体是否承担汇率风险的问题。首先是尽量采用本国货币作为计价货币。这样就避免了货币的兑换问题,也就不存在汇率风险。其次是物流劳务收入结算是时争取选用币值稳定、坚挺的“硬币”;而物流劳务支出争取选用币值疲软的“软币”。
通过预先决定汇率和金额的远期交易是一种最直接的弥补风险手段。假定物流企业,预定在三个月后收进以美元计价的物流劳务款,可与银行预先约定在三个月后卖出美元。当美元资金一入账就进行交割,也就是以约定的汇率将美元卖给银行,换**民币,这样通过远期外汇交易对可能产生的交易结算风险进行有效防范。
该委员会由高层决策人员及专业的金融和财务人员组成,统一对全公司的外汇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该委员会的日常工作以外汇分析为主,针对外汇市场的走势及公司内部的外汇收支情况,寻找发现外汇风险,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和风险承受能力,确定外汇风险限额,参考专家、外汇指定银行的意见制定相应的外汇风险管理方案。除了制定和执行风险防范措施,外汇风险管理委员会应完善的风险报告和财务报告机制,建立有效的外汇风险评价体系,以月或季度为期,定期向公司管理层报告外汇风险管理的情况。不仅如此,管理层的意见和指导方针以及各相关部门的意见也应及时地反馈给货币委员会组织。完善的报告机制不仅有利于外汇风险管理委员会改进工作,同时也有利于外汇风险管理取得良好的绩效。
参考文献:
[1]王世文:远期外汇交易在进物流企业汇率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对外经贸实务,2005,(12)
[2]夏琳: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外汇风险管理问题的思考[J].金融纵横,2005,(11)
[3]张宏玲:远期结售汇在生产企业外汇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冶金财会,2006,(02)
[4]杨春红:汇率市场化形势下对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的思考[J].南方金融,2007,(05)
[5]吕素香:商业银行价格歧视定价策略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4)
关键词:我国商业银行;外汇风险;风险管理
一、商业银行外汇风险的来源
商业银行的资本金是维持其日常基本运营活动的保障之一,也是防范银行经营风险的条件之一。近几年来,随着外汇资本金规模的增大,银行的外汇风险也在不断增大。在银行资本金在没有通过国家外汇管理*的审批条件下,是不允许私自结汇或者转换币种的,所以当汇率不断波动时,银行以外币表示的资本金的价值也将不断变化,导致银行一直存在外汇风险,甚至会影响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比如,当人民币大幅升值时,将银行外币资本金转化成以本币表示的金额时将会大幅缩水,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也随之降低。
近些年来,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加快,对银行外汇贷款的需求大量增加,使银行的外汇资产业务发展迅速;此风险包括商业银行的外汇资产与外汇负债的外币头寸不匹配的现象,也就是说存在币种不完全一致的可能性;还包括商业银行持有外汇资产、负债的期限错配,即外汇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的到期期限不一致,例如,某银行的外汇负债已到期,但是它持有的外汇资产期限都较长,没有到期的资产可以用来偿还到期的负债。
结售汇业务是银行的中间业务之一。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国内更多的个人、企业选择到国外开展业务,从而需要大量的外汇进行交易与结算,为了规避由汇率波动带来的经济损失,客户会选择提高结汇业务量,立即把汇率风险转接给银行,因此银行每天的外汇头寸将会随着客户的需求而上下波动,可能会出现较大外汇敞口,而当汇率往不利于银行的方向变动时,银行就会有遭受潜在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向前发展以及对金融改革的日益加深,商业银行对于可以自主灵活管理外汇风险的需求不断增加。国内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日益完备和外汇市场结构的完善,促进更快改善结售汇周转头寸管理制度。为了更好更快的完善外汇市场,提高外汇指定银行为客户提供外币买卖业务和外币资金管理业务的灵活自主性,自2005年9月起,国家外汇管理*对头寸限额管理政策进行了调整,结售汇综合头寸管理制度正式进入银行每日操作流程。外汇管理*依据国际收支情况、各银行结售汇业务总量、银行资产负责结构以及本外币资本金数量等因素,来决定银行每日的结售汇综合头寸限额。目前,外汇*推行的政策越来越宽松,给银行更大的自主性和发展空间,总体上要进行限额管理,但有逐渐放开的趋势。结售汇综合头寸限额管理的区间为从零到国家外汇*核定的数额,银行体系的总限额将大幅提高,银行对待风险管理必须更加谨慎。此外,国家外汇管理*逐日对结售汇综合头寸进行考察与监督,对外汇交易业务和头寸进行严格的限额控制,其中也包含外汇交易头寸限额和止蚀限额。在每个营业日终了,银行都应对全行的结售汇综合头寸进行管理,保证它在外汇*规定的限额之内。所有当日超过外汇*规定的限额头寸,银行要在下一个营业日终了之前将其调控在规定额度之内。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对外汇风险的重视程度和意识普遍较低。存在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外币业务与人民币业务相比,外币业务的占比较小,并且部分银行管理层没有意识到有效控制外汇风险对银行整体稳健运营来说非常重要。例如,我国商业银行现在实行的是垂直管理制度,即由董事会做出如何管理外汇风险的决议,所以董事会以及高级管理者们对外汇风险的认识、评估以及管控水平就决定了银行能否迅速、成功的控制住风险。但由于一些历史体制的问题,对于外汇风险的操控与管理,目前国内银行的高层管理者还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储备,并且缺乏对外汇风险设置风险限额的意识与操作。
由于一些历史制度原因,我国的市场化进程时间较短,商业银行对外汇风险的管理活动起步较晚、经验较少;尽管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猛,涉及外汇交易的规模迅速扩大,但理论的发展却没有跟上实体发展的速度。因此必然会导致我国没有足够切实的数据和经验来建立研究针对我国外汇风险的模型,进而也就使我国银行对外汇风险的识别、管控等能力不足。相较于国外某些大银行已经开始运用大量数据统计模型、金融工程等高科技先进手段对外汇风险进行准确地计量与检测,目前国内的外汇风险管理水平仍不能精确地算出银行所持有的某一种外汇敞口头寸的风险和所有外币总的敞口头寸。
与国外相比,国内的外汇衍生品处于刚起步的阶段,缺乏满足实际需求且真正有效的金融衍生品,国内的商业银行处于缺少规避和转移外汇风险途径与手段的状态。现阶段国外银行普遍运用期货、远期、互换和期权等衍生品进行外汇风险规避,甚至部分跨国银行利用金融工程等方法,综合运用上述四种基本金融衍生品;而我国目前能够自主使用的外汇衍生品只包括银行间市场的远期外汇交易、银行间债券市场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交易、银行间市场人民币外汇货币掉期交易和银行间市场人民币对外汇期权交易,可以看出,我国衍生品类型较少,远远比不上国外的普及程度,且不擅长利用金融工程等先进技术进行有针对性的创新活动。
四、我国商业银行外汇风险管理的应对策略和建议
银行的高级管理层要多关注全球金融领域的动态变化,清楚的了解本行在全球金融市场中的地位及其所面临的风险,不断向国内外银行学习对外汇风险管理的优秀经验和专业的风险管理知识。首先,国内银行的董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