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新材什么时候分红(年报分红什么时候出来?)
时间:2024-01-08 20:29:19 | 分类: 基金知识 | 作者:admin| 点击: 59次
年报分红什么时候出来?
每年春季会陆续发年报,持续时间会有几个月,每个公司召开股东大会决定分红是因公司而异,一般是年报公告后一个月内召开股东大会,股东大会后两个月内实施完毕,规定是这样的,具体操作的话各家公司不一样。
上市公司分红派息主要集中在半年报和年度报告知之中,也就是说,上市公司分红派息是在半年财务报告和年度财务报告公布之后。
半年财务报告(股市俗称中报)的报告期主要集中在7-8月份,目前正是半年报披露的高峰期。
年度财务报告的报告期主要集中的次年的1-4月份。例如2015年的年度财务报告都是在2016年1-4月之间公道告。
半年报和年报披露的分红派息可通过和讯网、东方财富网等财经网站查询具体内容。
注意:半年报实施分红派息的公司较少,上市公司分红派息一般都集中在年底进行,也就是年度报告公布之后。
股价创历史新高名单出炉多股月内频频突破新高
净流出资金较多的有珀莱雅、四方达、美联新材等,净流出资金分别为6018.95万元、5634.34万元、1062.01万元。市值方面,创新高股平均A股总市值299.93亿元,A股总市值较高的有爱旭股份、锦江酒店、珀莱雅等,分别为739.59亿元...
头条朋友们,不想打工了,想在家照看小孩,有没有什么生意可做?
适合你的也有几个
1.微商啊,不打工在家的最好项目之一。
2.自媒体创作,比如写头条号,做头条段视频,都可以赚钱。
3.直播带货,比如在家做美食,卖手工美食等。
4.在线社群培训,培训带娃知识等你熟悉的。
5.在家做代理,负责本地市场,不用出差,每天回家。
6.其他还有开店,干洗店,加盟小吃等。
10转4派4元什么意思?
上市公司分红。10转4就是公司采用公积金每10股转送4股给你,假如你持股10000股,通过转送后你将持股14000股,公积金转股是免交税的。10派4就是用现金进行分红,同样的你可分得现金红利4000元,但是这个分红是要补缴红利税的,根据沪深交易所规定,根据你持股时间长短分类补缴。
华鲁恒升研究报告:夯实低成本护城河,煤化工龙头加速新材料转型
(报告出品方/作者:国盛证券,王席鑫,孙琦祥,杜鹏)
1.1.国内领先的煤化工龙头企业
山东华鲁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是多业联产的新型煤化工企业,前身是德州化肥厂,公司成立于2000年4月,2002年6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主要业务包括化工产品及化学肥料的生产、销售,发电及供热业务,主要产品包括肥料、有机胺、醋酸及衍生品、多元醇、己二酸及中间品等。公司依托洁净煤气化技术,构建了高效灵活的煤气化三大平台调控中枢和多产品协同发展平台,是国内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制造商和全球最大的DMF供应商,公司合成氨、甲醇和醋酸等产品获得行业“能效领跑者”称号。
历经二十余年发展,公司已形成煤化工完整产业链,下游产品包括由合成氨衍生的尿素、三聚氰胺;由甲醇衍生出的醋酸、有机胺、DMF以及煤制乙二醇和煤制DMC。另外公司在煤化工基础上拓展了石油化工产业链,从纯苯衍生出的己二酸、PBAT、以及尼龙66和尼龙6项目,产品结构不断丰富。
公司从成立以来发展历经了四个阶段:1)2004年之前传统业务阶段:公司氨醇产能仅为23万吨,业务主要是传统尿素生产;2)2004年-2011年,产业链纵向延伸阶段:公司氨醇产能逐步扩大至180万吨,随着平台产能的扩张,公司不断做煤化工产业链纵向延伸,在提高尿素产能同时,开始布*产业链下游延伸品DMF、醋酸和醋酸酐;3)2012-2016年,产业链横向延伸阶段:公司氨醇平台产能由180万吨扩张至220万吨,除了布*煤制乙二醇,开始尝试石化路线纯苯为原料的环己酮、己二酸、丁辛醇等产品;4)2017年至今,强化核心竞争力,布*高附加值产品阶段:氨醇产能进一步扩张,公司“一头多线”柔性生产的产业链优势更加明显,扩张煤制乙二醇、DMC,同时布*PA6、PA66等高附加值新材料产品,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不断迁徙和强化。
公司为山东国资委控股,股权结构清晰。目前公司普通股股份总数为21.12亿股,公司股权结构清晰,第一大股东为山东华鲁恒升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32.19%。实际控制人为德州**。
1.2.公司财务分析
营收和利润中枢不断抬高。2020年营业收入131.15亿元,同比下降7.58%,归母净利润为17.98亿元,同比下滑26.70%,主要是受到疫情及三季度部分装置停产检修影响所。2021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182.35亿元,同比101.64%,归母净利润56.12亿元,同比334.84%,其中三季度单季度营业收入66.22亿元,同比+117.13%,环比+0.2%;归母净利润18.11亿元,同比+368.49%,环比-18.63%,主要受益于国内经济复苏下产品景气度回升,公司主要产品肥料、醋酸、多元醇和有机胺等量价齐升。
柔性生产线,多产品协同发展,未来不断向高附加值做产业链纵向延伸。从公司的营收和毛利结构看,肥料、多元醇、有机胺、醋酸等产品占比均衡,公司可以根据市场变化适时调整产品结构,增加高盈利产品的生产和销售,通过强化产销协同,实现公司效益最大化。未来公司将基于现有的煤气化成本优势继续向产业链下游纵深发展,切入新材料、新能源等高附加值领域,包括PA66高端新材料项目、12万吨/年PBAT可降解塑料项目、高端溶剂DMC、DEC项目;根据公司公告,公司德州基地30万吨DMC项目、30万吨己内酰胺装置已于10月初投放,与己内酰胺配套的20万吨/年尼龙6切片等项目预计2022年上半年投产;此外荆州第二基地项目审批落地也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国内成本最低的煤化工企业,盈利能力出众,资产负债率业内最低并持续下行。公司作为煤化工行业中最具有优势的企业,盈利能力高于同行企业,2021年三季度,公司综合毛利率39.62%,净利率30.77%,仅次于煤制烯烃龙头宝丰能源,ROE为30.98%,位居行业前列;近几年来公司负债率持续下行,2021年三季度资产负债率仅为23.14%,大幅低于同行业企业。
公司现金流优异,充足的现金流将是公司未来发展的有力保障。公司现金流表现优异,历年经营现金流净额基本都高于归母净利润,2020年受疫情影响,化工品价格大部分处于底部时的情况下,公司经营现金流金额仍有29.95亿元,预计未来公司每年经营现金流都可以维持在30亿元以上,充足的现金流将是公司未来发展的有力保障。2020年开始公司在建工程大幅增加,达到34.72亿元,同比+549%,截止2021年三季度,在建工程41.56亿元,同比+122%,精制精二酸、PA6、高端溶剂、荆州基地等项目建设保证了公司未来成长。(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公司目前产品景气分化,其中尿素、复合肥、醋酸及DMF处于历史中枢以上位置,醋酸、醋酸酐、三聚氰胺、乙二醇处于历史景气相对低位,公司在行业景气度下行时候往往表现较强的盈利韧性,除了优秀的管理、较低的成本费用之外,公司通过不断技术改进,产品成本不断压低,ROE和盈利底部也随之逐渐抬升。
2.1公司ROE和盈利底部不断抬升
从过去20年的季度年化ROE变化来看,公司历史上曾出现三次最低季度年化ROE,分别是2010年Q3、2015年Q3和2020年Q3,当时公司尿素、复合肥、醋酸、DMF、甲醇、合成氨等主要产品景气度大多处于历史底部,盈利能力也处于历史底部区域,其对应的季度年化ROE分别为0.84%、7.44%和10.48%,可以看出公司ROE底部在不断抬升。
最典型的是2015年下半年公司DMF,醋酸等主要产品价格、价差均创历史新低,较2010年Q3大幅降低,但是公司2015Q3的净利率和季度年化ROE不仅没有新低,反而远高于2010年的同期水平,足以说明公司盈利能力已经大幅提升,盈利底部抬升明显。
2.2财务费用下降
2002年至今,公司ROE最低点是2010年,随后ROE低点不断抬高,2018年ROE达到25%,创上市以来新高。对ROE拆分发现2016年ROE高于2010年主要来源是净利率增加,公司资产负债率自2010年以来不断下降,2019年公司负债率降到21.75%,达到上市以来最低水平,2020年随着公司资本开支增加,负债率略有上升,达到23.85%,但整体在煤化工行业中仍处于偏低水平;公司ROE水平与公司净利率基本一致并呈正相关,而净利率增加则主要是期间费用下降(主要是财务费用中的利息支出)和成本下降。
2.3生产成本下降
一直以来公司致力于生产成本端的控制和不断优化,这些成本端控制的措施包括煤气化技术路线的选择、煤气化产能规模效应的累积、持续不断的技术改进等方面,不断抬高公司生产平台成本优势壁垒,拉大与竞争对手的差距。
2.3.1核心工艺技术、产能规模不断迭代
公司采用技术更先进的多喷嘴水煤浆技术,水煤浆工艺优点是煤炭单耗低,原料气转化效率高,可使用成本更低的烟煤,电耗和污染也更底,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公司已熟练掌握装置的运行和技改,因此公司能够高效利用价格更低的原料,大幅降低成本。
2004年,公司大氮肥项目投产后成为国内第一家采用“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加压气化”工艺的企业。2017年10月,公司传统产业升级及清洁生产综合利用项目顺利投产,项目达产后年生产能力为13.6783亿Nm3的羰基合成气(CO+H2),公司采用先进的水煤浆气化技术,替代采用传统UGI固定床气化技术的合成气生产装置,进一步降低原料煤和公用工程消耗,成为国内最大的氨醇平台,三个平台可以全部互通互联,规模效应之下,公司氨醇生产成本进一步下降。
2.3.2人均创利高于同行,股权激励彰显信心
公司员工人数远少于同行业企业,2020年公司员工总数仅为4102人,多年来公司凭借优秀的管理和生产效率,在人均创利方面却明显高于行业企业,2020年公司人均创利43.84万元,远高于同行业企业。
在员工待遇方面,公司人均薪酬明显高于同行业企业,2020年公司人均薪酬22.7万元,是同行业企业的1.5倍;同时自2015年以来公司累计实施了三次股权激励,激励对象涉及公司董事、高管、核心技术骨干,其中第三期股权激励涉及人数扩大到190人,认购金额达到2.4亿元,激励范围和程度大幅提升,有望调动员工积极性,为公司持续发展注入动力。
2021年12月24日公司公告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计划向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11人,公司核心技术、经营、管理和技能骨干人员179人,授予1320万股限制性股票,占本计划草案公告时公司股本总额的0.625%,授予价格每股17.93元,较当前股价折让约43%,并以2022-2024年收入增速和每股分红作为考核指标。本次激励计划的限售期为自授予登记日完成之日起24个月、36个月、48个月,具体业绩考核条件为:以2020年营业收入为基数,2022-2024年营业收入增长率不低于80%、85%、160%(对应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不低于236.07、242.63、340.99亿元),税前每股分红不低于0.4、0.45、0.5元,且均要求不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高于2020年同行业分位值水平。(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3.1.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煤化工龙头成长性得以体现
2021年12月8日-10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在能源领域提法有两点重要改变: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我们认为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双碳”政策从两大方面进行深化,后续有望告别“运动式”减碳:
1)、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石油、煤炭、天然气等能源产品不作为燃料、动力使用,而作为原料生产化工品的情形下,所造成的碳排放只有约20%以二氧化碳形式排放在空气中,80%转化成原料(而燃料用能排放的都是二氧化碳)。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将减少对上游化工龙头企业产能扩张的约束。2)、新增可再生能源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会议明确提出“新增可再生能源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装机有望超预期提升,带动上游材料需求同步扩张。
能耗双控政策的调整,对于使用煤炭、石化原料的企业而言,其碳排放压力将大幅缓解,利好煤化工、石油化工龙头企业。这批龙头白马成长确定性高、竞争力强,在历史上已经充分证明了它们的竞争力,受到能耗双控和项目审批难度的影响,近两年龙头白马的资本开支增速较低,许多化工龙头企业优质新增项目的产能并没有很快释放出来。我们认为本次会议所提出的“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对项目碳排放重新的计算,将使得未来优质项目的新增产能审批门槛下降、成长性将重新得到体现,打开公司中长期成长空间。
3.2.开辟荆州基地,打造第二个华鲁恒升
受制于山东煤指标限制,公司煤气化产能扩张受限,公司着力打造荆州第二生产基地,2021年1月13日,公司董事会全票通过了在荆州江陵经济开发区建设园区气体动力平台项目和合成气综合利用项目的两个议案。作为荆州基地规划的一期项目,两大项目总投资115.28亿元,规划2023年投产。
1)投资59.24亿元的园区气体动力平台项目,采用自主知识产权、国际先进的多喷嘴水煤浆气化技术,建设4台煤气化炉,配套建设2套空分装置、3台高温高压煤粉锅炉和公用工程设施,项目将延续德州基地的低成本优势,达产后预计将形成销售收入52亿元、年均利润总额7亿元。
2)拟投资56.04亿元建设的合成气项目,建设100万吨/年尿素、100万吨/年醋酸、15万吨/年混甲胺和15万吨/年DMF,建设期约36个月,该项目将充分利用公司煤气化及多产品工艺生产经验,夯实一头多线的产业链优势。达产后预计将形成销售收入59.68亿元,年均利润总额6.26亿元。荆州基地建设相当于再造一个华鲁,打开公司中长期发展空间。
公司依托在传统煤化工领域积累的成本优势,沿着产业链不断纵向延伸,向下游需求增速更快、附加值更高、市场空间更广阔的新材料领域发展,将公司的产业链一体化优势和规模优势复制到新材料领域,使公司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增强了公司盈利能力。目前公司已经布*的新材料方向包括20万吨尼龙6切片、年产8万吨尼龙66高端新材料项目、PBAT可降解塑料项目、以及DMC、EMC等高端溶剂项目。
4.1.电解液溶剂DMC
2021年10月,公司公告已完成50万吨乙二醇技改30万吨碳酸二甲酯项目,2022年1月18日,公司公告成功研发出电子级的碳酸甲乙酯和碳酸二乙酯产品,公司新产品生产工艺采用酯交换技术,结合国内外电解液市场对产品质量的关键指标要求,通过调整提升,并经分析检测,试验装置已经打通工艺流程,产品质量已达到电子级的标准,至此公司已具备三种电解液溶剂的生产能力,将推动公司顺利切入新能源市场领域,为企业后续转型升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锂电池电芯成本结构上看,正极、负极、隔膜和电解液锂电四大材料占比约87%,其中电解液占比约12%,电解液主要构成成分为溶质、溶剂和添加剂,从电解液成本结构看,电解质(六氟磷酸锂/LiPF6)占比最高达50%,溶剂占比30%,添加剂占比约10%。
电解液溶剂的比例通常为电解液的80%~90%,电解液溶剂中碳酸酯类有机溶剂占主导,电解液溶剂按照结构不同可分为环状(包括碳酸乙烯酯(EC)、碳酸丙烯酯(PC))与链状碳酸酯(包括碳酸二甲酯(DMC)、碳酸二乙酯(DEC)、碳酸甲乙酯(EMC)),常用的电解液溶剂为5种碳酸酯溶剂混合体系,其中DMC渗透率最高。
DMC下游需求中聚碳酸酯应用比例最高达到30%,电解液溶液占比28%,其次是出口(17%)、显影剂(8%)胶黏剂(7%)和涂料(5%)等,根据百川资讯数据,2021年我国DMC总产能约126万吨,产量约65万吨,2017至2021年产量复合增速17%。
DMC最早工艺路线是光气法,由于光气剧毒和强腐蚀性等问题使得该路线已经被淘汰,目前国内主要的合成路线有三种:酯交换法、甲醇氧化羰基化法以及尿素醇解法,其中酯交换法又分为环氧乙烷酯交换法和环氧丙烷酯交换法,反应分两步进行:第一步为环氧乙烷/环氧丙烷与CO2反应生成碳酸乙/丙烯酯;第二步为环状碳酸乙/丙烯酯与甲醇酯交换生成DMC,同时副产乙二醇/丙二醇。目前酯交换法是仍是国内主要工艺路线,产能占比58.6%,华鲁恒升30万吨DMC产能投产后,国内甲醇氧化羰基工艺路线占比提升至37.4%。
DMC按照纯度要求可分为工业级和电池级,工业级纯度要求99.9%,电池级DMC属于电子化学品范畴,电解液中微量杂质会直接影响到电池的性能,因此纯度要求达到99.99%甚至99.999%。工业级DMC中含有少量水、脂肪醇和烃类等杂质,需进一步提纯才可满足锂电池电解液的要求,提纯方法主要有精馏法和结晶法电池级。
2020年国内DMC表观消费量53.1万吨,同比增长26.37%,随着下游电解液和聚碳酸酯的需求迅速增加,DMC的需求将快速上升,根据EVTank预测数据,2025年我国电解液总体出货量可达到86.5万,电池级碳酸酯溶剂总体需求将达到69.2万吨。2022年国内DMC行业新增产能约40万吨,大多为工业级DMC。
由于电池级DMC技术壁垒较高,国内产能有限,处于供不应求状态,仅石大胜华、山东海科、扬州奥克和中盐红四方4家企业具备共约14万吨的产能,未来电池级DMC新增产能主要是华鲁恒升、奥克股份、卫星化学等厂家,由于扩产产能较大,行业不可避免面临较大的供给冲击,届时具备较低生产成本工艺路线的企业将占据优势。
从目前主要工艺路线生产成本看,环氧丙烷酯交换法由于环氧丙烷高价位使得其生产成本最高,同时副产物丙二醇很难达到医*级标准,存在丙二醇副产品消化的问题,容易限制环氧丙烷工艺路线的扩张。环氧乙烷酯交换法存在副产物乙二醇很难达到聚酯级标准的问题,对生产装置的经济效益有一定影响。甲醇气相氧化羰基化法是最具生产生产优势的工艺路线,按照动力煤1000元/吨,DMC价格10000元/吨条件下测算,该工艺路线生产成本仅4950元/吨。
4.2.PA66国产替代市场广阔
2021年8月3日,山东省德州市发改委网站公示了2021第七批项目立项情况。华鲁恒升尼龙66高端新材料项目和12万吨/年PBAT可降解塑料项目立项获公示。PA66生产壁垒较高,全球仅有英威达、杜邦、首诺、罗地亚、巴斯夫、兰蒂奇、旭化成、神马几家企业可以生产,公司利用产业链己二酸的配套优势,进入尼龙66领域,向高端新材料领域方向转型又迈进一步。
尼龙66高端新材料项目
建设周期:2021-2023年
总投资:30.78亿元
建设地点: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德州运河恒升化工产业园区内建设规模及内容:
1)以氨为原料,采用双加压法工艺技术,建设36万吨/年硝酸装置;
2)以环己醇为原料,采用硝酸氧化生产己二酸技术,建设20万吨/年己二酸装置;
3)以己二腈和氢气为原料,采用先进的己二腈低压加氢技术,建设4.2万吨/年己二胺装置;
4)以己二酸和己二胺为原料,采用水溶液法尼龙66盐和连续聚合工艺技术,建设两套4万吨/年尼龙66装置;公用工程、辅助设施和安全环保设施相应配套。项目建成投产后,年产尼龙66高端新材料产品8万吨,己二酸14.8万吨,硝酸18万吨,副产二元酸1.35万吨。
项目主要流程:
氨氧化制硝酸,环己醇硝酸氧化生产己二酸,己二腈加氢制己二胺,己二酸、己二胺经尼龙66盐再聚合生产尼龙66产品。
PA66又名尼龙66,聚酰胺66,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仪器壳体以及其它对强度、耐温性、耐水解性要求更高的下游领域。合成尼龙66的两种主要原料己二胺和己二酸,己二胺是用己二腈生产的,而己二腈的技术壁垒更高。己二腈的生产技术目前被英威达、罗地亚等公司所控制,进入壁垒高,长期依赖进口。
根据卓创资讯数据,2020年我国PA66产能56万吨,产量39万吨,表观消费量59万吨,其中进口量29万吨,进口依赖度50%。其中行业前三家英威达、河南神马和华峰集团三家企业PA66产能46万吨,占国内总产能的79%,行业集中度较高。
PA66的原材料己二酸用苯生产,工艺成熟,原材料己二胺主要用己二腈生产,己二腈生产壁垒较高,生产技术被英威达、奥升德和索尔维所控制,其中英威达和奥升德两家公司产能占到了全球总产能的80%以上,我国己二腈全部依赖于进口,己二腈的供给成为决定我国下游尼龙66扩产和开工情况的关键因素。近年来随着国内天辰齐翔、华峰集团、神马集团等企业技术突破,未来己二腈国产化率将大幅提升,这也为我国尼龙66发展带来新机遇,公司依托己二酸产业链一体化配套,未来有望在未来获得竞争优势。目前PA66价格36700元/吨,行业吨毛利约8700元/吨。
4.3.可降解塑料PBAT
依托己二酸产业链优势,公司向下游布*了需求快速增长的可降解塑料PBAT,2021年8月公司公告了建设12万吨/年PBAT可降解塑料项目,并配套BDO产能,基于一体化带来的成本优势,公司未来有望分享可降解塑料发展浪潮的行业红利。
12万吨/年PBAT可降解塑料项目:
建设周期:2021-2023年
总投资:44.28亿元
建设地点: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德州运河恒升化工产业园区内
建设规模及内容:
1)以电石为原料,采用电石干法生产乙炔工艺技术,建设10万吨/年乙炔装置;
2)采用甲醇空气氧化铁钼催化剂法生产甲醛技术,建设72万吨/年甲醛装置(以37wt%计);
3)以甲醛、乙炔和氢气为原料,采用先进的炔醛法1,4-丁二醇生产工艺技术,建设30万吨/年1,4-丁二醇(BDO)装置,配套建设2.5万Nm³/h变压吸附制氢装置;
4)以1,4-丁二醇、对苯二甲酸(PTA)和己二酸为原料,采用一步缩聚反应法工艺技术,建设12万吨/年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装置;
5)以1,4-丁二醇为原料,采用BDO气相脱氢生产γ-丁内酯,γ-丁内酯与一甲胺催化合成工艺技术,建设5万吨/年N-甲基吡咯烷酮(NMP)装置;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产1,4-丁二醇17.95万吨,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12万吨;N-甲基吡咯烷酮5万吨,副产丁醇0.51万吨,四氢呋喃1.32万吨。
项目主要流程包括:电石干法生产乙炔,甲醇空气氧化生产甲醛,炔醛法生产1,4-丁二醇,一步缩聚反应法生产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BDO气相脱氢生产γ-丁内酯、γ-丁内酯与一甲胺催化合成N-甲基吡咯烷酮。
生物可降解塑料根据的原料来源可分为石油基、生物基和煤基三大类,石油基可降解塑料包括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和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聚己内酯(PCL)等,生物基可降解塑料包括淀粉基、纤维素、聚乳酸(PLA)、聚羟基脂肪酸酯(PHA)等,煤基可降解塑料有聚乙醇酸(PGA),2020年全球可降解塑料产能达到122.7万吨,根据欧洲生物塑料协会统计数据,淀粉基、PLA、PBAT产能占比分别为32%、32%、23%,三种可降解材料合计占比87%,是可降解材料的主流产品。
2020年,全球生物降解塑料产能约为120万吨,年增长率为20%-30%。从地区需求分布来看,西欧占比55%(一次性塑料立法最为严格),亚太地区占比25%(其中中国占12%),北美占比19%;从应用领域来看,食品包装、一次性餐具和塑料袋使用量最大,占比49%。生物降解材料产需明显失衡的欧洲和潜在需求快速增长的中国,是未来生物降解材料的主要市场。
目前我国PBAT产能约36万吨,自2020年1月国内限塑令出台以来,国内掀起可降解塑料投资热潮,PBAT由于技术门槛相对较低,规划新增产能远超PLA等其他可降解塑料,远期规划产能超过1000万吨,如果规划产能全部投产,PBAT行业预计将面临产能过剩的*面。
PBAT属于石油基材料,合成工艺需要三个关键中间体:己二酸、BDO和PTA,其中BDO和己二酸成本占比最大,未来产能扩张之下,具备产业链一体化的企业将具备成本优势,有望在竞争中胜出。从目前规划产能来看,具备一体化的企业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部地区配套己二酸和PTA产能的企业,另一类则是西部拥有拥有电石资源配套BDO的生产企业,目前PTA行业处于产能过剩,己二酸和BDO相对紧缺,华鲁恒升己二酸产能32万吨,在国内产能占比约13%,产能规模仅次于华峰化学,在工艺技术和成本控制上行业处于领先地位,公司在己二酸产业链优势基础之上扩产PBAT,并配套BDO,具备较强的成本优势。
5.1.关键假设
1)公司主营产品价格2022年景气有所回落,2023年价格景气持平,销量持平。
2)公司新材料业务,己内酰胺和PA6项目己内酰胺2022年满产,PA6预计2022年Q2投产;PA66预计2023年四季度投产;高端溶剂中DMC预计2022年满产,EMC等预计2023年投产,可降解塑料预计2023年四季度投产。
5.2.盈利预测
公司是煤化工行业最具竞争优势的公司之一,具备领先于行业的技术和成本优势,一体化优势明显,依托柔性煤气化平台公司不断向下游高附加值新材料领域延伸,规划了高端溶剂、PA66、可降解塑料等多个新材料项目,公司产品结构不断优化,盈利能力不断提升。
23年中国石化什么时候分红的
23年中国石化12月份的时候分红的,中国石化公司是国内比较著名的一家大型国企,享有的知名度和受欢迎度,企业内部的人才都是社会界高精尖型技术人才,同时,企业以资金雄厚作为后盾。
重庆四方新材股份有限公司怎么样?
重庆四方新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08月18日,法定代表人:李德志,注册资本:17,235.4元,地址位于重庆市巴南区南彭街道南湖路306号。公司经营状况:重庆四方新材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处于开业状态,公司在A股板块上市,公司...
人民网专访:新材料“火箭军”跑出转型加速度
当前,全国各地都在加紧布*新材料产业,抢占先机、谋求突破。山西也把新材料产业确定为加速新旧动能转换、实现工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作为整体更名的、以碳基新材料为主业的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如何率先突破,把新材料产业打造成转型发展的新的支柱产业?2月4日至5日,人民网“战略重组话改革转型发展蹚新路”全媒体调研采访团走进华阳集团。调研期间,记者专访了集团**书记、董事长翟红。
【核心观点】
核心理念:同心做人、合力做事
三合模式:合作、合资、合伙
三核优势:核心竞争力、核心生产力、核心盈利模式
三大要素:创新、人才、平台
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不建新链
撬动论:以产业基金撬动新兴产业和产业集群,瞄准研发尾部和量产首部。
两头抓一头:一头是资源、技术、成本,一头是品牌、渠道、市场。只要占其一,我们就能做。
“127”发展战略:聚焦转型蹚新路这一战略方向;坚持走碳基材料和数字资产两条路径;形成功能性纤维新材料、新能源蓄能新材料、绿色节能建筑新材料、石墨烯新材料、铝镁合金新材料、大数据物联网、5G智能矿山七大支撑协同发展的产业集群。
聚焦新材料产业实施“127”发展战略
【人民网】华阳集团是由具有70年厚重历史的阳煤集团整体更名而来,今后一段时期,将开启专攻新材料产业的新征程,勇担“转型发展蹚新路”历史使命。面对新的使命和挑战,华阳集团制定了怎样的新发展战略?
【翟红】我们将大力实施“127”发展战略,聚焦新材料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抓项目、抓研发、抓创新、抓产业、抓应用,确保“十四五”转型定型,奋力打造产值超2000亿元、世界一流“火箭级”新材料产业集团。
“1”,即一个方向,聚焦转型蹚新路这一战略方向;“2”,即两条路径,坚持走碳基材料和数字资产两条路径;“7”,即七个支撑,形成功能性纤维新材料、新能源蓄能新材料、绿色节能建筑新材料、石墨烯新材料、铝镁合金新材料、大数据物联网、5G智能矿山七大支撑协同发展的产业集群。
在加快发展功能性纤维新材料方面,将利用集团化工产业现有BDO、己二酸、乙二醇等产业基础,与荣盛、桐昆等国内石化化纤龙头企业携手合作,向下游延伸发展涤纶、氨纶、锦纶等功能性纤维,将上游原料优势变成下游材料优势,打造“煤—碳—丝—料—终端”全产业链,建设全国最大的差别化功能性纤维新材料一体化生产基地。
在新能源蓄能新材料规模化发展上,我们针对新能源产业多元化、多层级、大潜能市场趋势,以碳基材料培育化学储能和物理储能相结合的储能产业,打造集生产、销售、应用、运维为一体的“大规模”“一站式”新能源产业生态圈。特别是将发挥“阳优”无烟煤的原料优势,布*建设无烟煤制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生产线,后续延伸钠离子电芯产业链,建设全国最大的钠离子电池生产基地。
在绿色建筑新材料产业方面,以基础建材做“绿”、功能性建材做“新”为发展方向,依托华阳新材料产业研究院,以现有气凝胶产业为基础,在绿色建材、节能建筑领域积极研发布*,培育若干品牌企业和特色产品生产线,打造全球规模最大、产品最全、应用最广的绿色建筑材料产业集群。
石墨烯被称为“新材料之王”,我们将以单层氧化石墨烯为核心原料、石墨烯改性纤维为应用产品,加快石墨烯新材料项目落地,形成原料、聚合改性、纺丝、织布、成衣服装一整条上下游产业链项目。
我们还将全面延伸现有“铝土矿—氧化铝—电解铝—铝深加工”产业链,打造高端化、智能化、旗舰型铝镁合金产业集群。聚焦“特种金属材料、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通用航空”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飞地经济”发展模式,打造产业优势突出、协作配套完善、资源利用集约的国家级生态型铝镁合金新材料产业基地。
在大数据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上,集团将以做大做优数字资产为目标,以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引领,以建设大数据平台、智能工厂、智能矿山、大数据产业集群为抓手,在2020年底建成“信息华阳”的基础上,到“十四五”末,全面迈向“智慧华阳”。
在率先建成全国首个煤矿5G网络的基础上,我们将继续携手华为、中国移动等战略合作伙伴,逐步打造一批具有全国示范意义的“5G+智能矿山”,树立全国“5G+智能矿山”行业标杆,探索“互联网+”未来采矿新模式。
创新体制机制保障整体战略顺利实施
【人民网】刚才您提到公司整体的发展战略,即“127”战略,具有很强的前瞻性、操作性。我们想知道的是,华阳集团将如何从体制机制上保障该战略理念的顺利实施?
【翟红】我们将秉承“同心做人、合力做事”核心理念,打造“三核”模式,以“三合”为体制革命,推动集团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通过“三合”的方式,即“合作、合资、合伙”,实现从单一化资本联合为主的传统模式,向以项目为导向的联合开发、以共享利益为基础的战略联盟、以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商业化应用等多种合作方式共存的新模式转变,进而以资源共享共建为纽带,将各种要素紧密联结在一起,建立起“国有体制、市场机制”新发展模式。通过“三合”引导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上下游企业、科研院所等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参与新材料产业布*,打造核心竞争力、核心生产力、核心盈利模式,助推企业高质量转型发展。
打造核心竞争力,就是要坚持创新驱动,聚焦“六新”,加大创新力度,加强核心技术研发,真正使先发优势、创新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市场优势;打造核心生产力,就是要建设七大产业支撑协同发展的产业集群,实现专业化、产业化、规模化生产;打造核心盈利模式,就是要打造收益共享、风险共担、命运与共的利益共同体,开创从单一原料到新型材料、高端产品、优质品牌的递进路线和长效盈利模式。
二是推行新项目培育“五步工作法”。第一步,支持中试。遴选产业链契合度高、聚合效应强的新项目,在中试阶段提供资金支持,推动中试成果尽快落地并转化为生产力,让专家的“书包”变成企业的“钱包”,科研成果的所有权、应用权归出资人所有,著作权、专利权、获奖权归研发团队所有。第二步,成立合资公司,实现科研成果产业化,打通研发的尾部和量产的首部。合作方式采用现金入股方式,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采用租赁、买断等方式,其价值体现在经营过程中。第三步,推动合资公司上市。发挥大企业产业创新平台作用,推动技术工艺领先、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合资公司上市。第四步,与上市公司合作培育新项目。采用淡马锡模式,不求绝对控股,只求效益利润,充分利用上市公司市场、管理、技术和人才优势,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第五步,控股公司利润分配实行“二八五五”原则,即利润的80%按照股比分红,剩余20%的50%优先激励团队,加快产品和技术创新迭代,剩余50%再按股比分配。
有效配置资源推动研发成果加速转化
【人民网】创新是新材料之本,研发是新材料之根。没有研发,新材料产业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华阳集团将如何推动新材料的研发和成果转化?
【翟红】我们将打造共建共治共赢的创新生态系统,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有效率配置创新资源,从而推动新材料的加速研发及成果转化。
一是把握规律,内外结合,建设研发平台。成立华阳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下设7个技术中心,聚焦全球新材料科技发展趋势,深度整合国内外前沿科技力量、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源,推动新材料成果加速转化。依托高校、科研院所的优势学科和科研资源,加强科技成果辐射供给和源头支撑,积极推进煤化工压力容器省级容器实验室升级为国家级实验室。建设先进功能高分子材料省级重点实验室,开展尼龙系列材料、可降解塑料技术攻关。成立中国绿色建材产业发展联盟气凝胶应用技术专业委员会,支持气凝胶材料领域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提升市场对气凝胶材料的认知度、认可度和接受度;设立“气凝胶工程研究中心”,积极申报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建立阳泉—太原、北京、深圳三个高端实验室,开展气凝胶绿色建材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积极筹备“东华大学—华阳集团校企联合研发中心”暨“华阳纳谷气凝胶科创城研发中心上海分中心”建设,推进气凝胶科创城、中储粮成都储藏院、四川大学、国检集团四方联合共建实验室。
二是全员参与,创新载体,打造政策“洼地”。在薪酬分配、职称评定、提拔晋升方面全方位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鼓励引导更多职工加入创新热潮,使一切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创新愿望得到鼓励、行动得到支持、成果得到尊重。要敢于打破常规、推陈出新,进而形成自上而下人人主动创新、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面。要建立健全有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修订研发项目管理办法,鼓励职工自组团队、自主承担研发任务,探索给予科研人员股权、期权、分红等中长期激励,让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得到合理回报,释放各类人才创新活力。要发挥“中国纳谷”的政策、人才、技术、产业等协同平台作用,坚持“纳才、纳智、纳新”,吸引更多高新技术企业、高科技人才到产业园创新创业。
三是顶层设计,强化激励,加强人才引进。今天的华阳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渴望人才、更重视创新。我们将积极研究制定“一人一策”“一事一议”人才引进办法,开通引进人才的“直通车”,打造人才高地。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坚持五湖四海、唯贤是举原则,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设立研发机构,采用户口不变、就地就业的方式,精准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领军人才和紧缺人才。以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和七个事业部为依托,联系储备一批专家学者,搭建“华阳智库”,为企业转型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翟红】华阳集团将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构建促进创新的体制机制,营造良好创新生态,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新材料产业,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火箭级”新材料产业集团。
(责编:李梦文、张临山)
关注华阳新材料集团
审核|高金祥
责编|王彬 编辑|陈雪琼
来源|人民网
往期推荐
翟红与人民日报社山西分社社长胡健深入交流
华阳集团召开深化省属企业三大专项行动工作安排部署会
翟红吴光美张建胜出席化机公司与东华科技清创晋华战略协议签约仪式
华阳集团实现首月开门红
智能矿山事业部部署“两节”期间安全生产工作
节来自能风电什么时候分红2023年?
节能风电什么时候分红2023年?~~~~~~~~~~~~~~~~~~~~公告日期分红方案2023-03-3110派0.91元------董事会预案看来要等股东大会后!这票历史数据一般在5月底或者六月底分红!!咱们看看这票日线图!看看这个区间跌幅!一股就跌了8毛钱!!而分红十股才给9毛钱!是不是有种西瓜与芝麻的选择啊!
公司确定分红到分红多久?
公司确定分红到分红需要公司提出草案并经过股东大会审核通过之后再发放分红,一般需要一个月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