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贬值利好保险吗(几十年过后,万一人民币贬值,保险还是保障吗?)

时间:2024-01-25 19:29:39 | 分类: 基金知识 | 作者:admin| 点击: 59次

几十年过后,万一人民币贬值,保险还是保障吗?

那肯定是保障啊如果你存银行一样贬值啊但是现在建议买分红型保险是可以抵御通货膨胀的。

惊心动魄!今日再遭二次熔断,A股暴跌为哪般?(附操盘策略)

【早盘两次熔断!A股开盘不足半小时即停止交易】1月7日,A股开盘13分钟触发下跌5%熔断阈值。暂停交易15分钟后,两市加速下跌,恢复交易后2分钟内再次触发7%阈值,提前停止交易。今日再遭二次熔断,A股暴跌为哪般?操盘策略看看专家怎么说↓↓↓

今天市场大跌,主要是对1月8号减持不确定性的恐慌,我觉得这个是主要原因,熔断只是一个反应。作为上市公司,我觉得上市公司这个时候要把自己不减持的信息公布出来,目前已经有五十多家了,我觉得这还不够。尤其是那些过去三年一直增持的上市公司,这个时候要及时的站出来,告诉大家我过去是怎么做的,1月8号会依然这么做。

同时国家队应该出手、养老金应该出手、证金公司应该出手、汇金公司应该出手、社保基金应该出手、保险资金这个时候应该出重手。平常跟人撕破脸皮再举牌。这个时候掉下来的筹码,退缩了这个是毫无道理的。作为投资人应该要冷静,要区别对待。

三年以来一直在增持的公司,这个时候无要恐慌,三年以来一直在减持的公司要有一定的警惕。所以为什么我说拥抱好股票。我觉得就完全无需恐慌,作为分析员和媒体,这个时候应该把正确的信息告诉大众,不是应该把悲观与绝望进行传染,我觉得我坚定的认为暴风雨总会过去的。

周四沪深两市再度触发熔断机制,这是机制启动之后第二次触发,也是2016年后四个交易日里两次触发。

触发熔断机制表象上,恐慌性情绪爆发导致非理性抛售所致。目前业内普遍认为造成非理性情绪的负面因素主要包括汇市动荡、解禁潮到来、美股走弱、原油重挫等因素。不过,笔者认为主要还是汇率和解禁潮形成的利空效应。

然而,以周四汇市的动向和证监会颁布的减持新规来看,两大利空隐忧有望得以化解。

人民币接近合理定价。人民币兑美元等主要货币尽管近期出现连续大幅贬值,但实际上2015年以来亚太地区的货币已经兑美元汇率累计有两成或三成的贬值幅度,而人民币则在2015年8月份之前一直保持强势,被严重高估,目前仅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理性回归。另外,从周四汇市情况看,尽管人民币兑多个主要货币的汇率出现贬值走势,但人民币兑美元离岸汇率在盘中重挫之后扭转出现升值,预示着国际汇市人民币兑美元在6.70元一线形成合理价位。

减持新规遏制解禁潮。尽管1月8日禁售令解除,但周四上午证监会公布的《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从多方面抑制了上市公司大股东的大规模减持。从内容上看,主要是三个数字发挥作用,即15、3、6。15个交易日的预披露制度,会提前让市场对拟减持公司高度警觉。3个月内集中竞价减持控制在总股本的1%以内,控制减持规模。协议转让受让股份在6个月内仍受前述两条的限制。为落实《减持规定》,沪深交易所将于近期陆续出台相关配套细则,后续还将有限制性规定。

预计周五A股将上演类似1月5日低开后大幅回升的走势,操作上建议周五开盘后大幅低开,将形成大盘蓝筹股绝佳的建仓良机。

周四深沪股指再度触发熔断,其熔断时间之短、个股跌幅之大、跌停个股数量之多已完全超过周一,表明市场恐慌情绪仍在进一步蔓延,从消息面来看,人民币汇率的大幅波动是引发市场剧烈波动的导火索,但从深层次来看,导致近期市场大幅下跌出现极端走势的内在原因仍在于投资预期的降低,宏观经济增速的放缓、对于注册制推出后引发的新股扩容压力、以及大小非解禁压力等均对市场信心产生直接影响。就短期而言,在缺乏实质性利好政策出台之前,目前市场短期走势仍不容乐观,前期2850点将面临严峻考验。

一方面,管理层可能会矫枉过正,现在基本面还算正常,不至于连续跌停。人民币汇率机制被误解。人民币指数建立后,对一揽子货币还在升值,目前国内的利率(包括拆借利率、债券利率)还在走低,热钱没有流出迹象。

今天市场再次暴跌,再次触发两次熔断。内因之一是A股估值高,整体远远高于B股、H股和海外成熟市场;内因二是宏观经济增速下降,影响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和估值;外因之一是外围股市大跌,降低风险偏好;外因之二是熔断机制收缩流功性,加大恐慌。后市看空,除非有实质性利好,大盘需要较长时间休养生息。

【沪指下挫逼近3100点,两市再次触发熔断,A股暴跌为哪般?】人民币汇率波动,市场扩容预期来临,又将如何搅动市场?深度对话,方正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郭磊,华夏基金策略分析师范子铭,东北证券首席投资顾问郭峰,重点解读“熔断”之后的风险和机会。更多精彩尽在今晚22:40《市场分析室》。

▶【最新】A股"叕"熔断了!2016年金融市场,你该这样赚钱?

▶【必读】原来世界各国都有熔断机制!3分钟读懂↓↓↓

来源:央视财经(ID:cctvyscj)记者:李岩松

本文编辑:姜美羊

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欢迎分享和点赞~

股市无情,人民币贬值,买香港保险靠谱吗

可以考虑,不过具体也要看你的财务目标和期限。买香港保险一般用美元和港币,可以规避人民币贬值风险。其次,香港的一些储蓄保险,利率高且风险少。一些投连险也很有特色。具体情况可参考我之前已经回答过的问题答案。

中美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协议都签了啥?

协议文本包括序言、知识产权、技术转让、食品和农产品、金融服务、汇率和透明度、扩大贸易、双边评估和争端解决、最终条款九个章节。同时,双方达成一致,美方将履行分阶段取消对华产品加征关税的相关承诺,实现加征关税由升到降的转变。

协议文本主要内容是什么?该如何解读?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权威专家。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中国经济创新发展的需要。双方在知识产权领域的内容总体是平衡的 

中美双方就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进行了深入讨论,在商业秘密保护、与*品相关的知识产权问题、专利有效期延长、地理标志、打击电子商务平台上存在的盗版和假冒、打击盗版和假冒产品的生产和出口、打击商标恶意注册,以及加强知识产权司法执行和程序等方面达成共识。 

“协议在知识产权方面的内容,符合中国改革开放的方向,是中国经济创新发展的需要。”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研究所研究员高凌云认为,长期以来,中国**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双方相向而行所达成的共识,符合中方关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改革方向,有利于保护创新,有利于国外知识产权更多地进入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型企业。 

比如,关于加强一般专利和商标保护。很多中国知名企业也会碰到商标“被抢注”的现象;有些个人为了谋取利益,甚至一次恶意注册几百个商标。而建立打击恶意注册商标的制度,有利于更好地保护中国市场上所有企业的合法权益。 

再如,关于加强保护企业商业秘密、打击侵权假冒。高凌云认为,这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创新,激发企业的创新积极性。 

“从协议文本看,双方在知识产权领域的内容总体是平衡的。”高凌云说,在知识产权方面,双方的权利义务是对等的、互惠互利的,既保护美国企业,也保护中国企业,既保护美国企业到中国的投资,也保护中国企业在美国的投资。把知识产权保护好,也有利于更多国外知识产权和外资进入中国。 

进一步完善在技术转让方面的制度,完全符合中方改革开放方向。双方在技术转让方面权利义务对等 

在技术转让方面,中美双方达成了一系列共识。协议强调,双方企业可以自由进入对方市场,并且进行公开、自由的运营;技术转让和技术许可按照市场原则自愿进行,**不支持、指导自然人或者企业开展扭曲竞争的,以获取技术为目的的对外投资。 

“事实上,中国从来没有强制外国企业转让技术的政策。保障企业基于自愿原则和商业规则开展技术合作,有利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有利于营造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有利于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符合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方向。”高凌云说。 

高凌云说,值得注意的是,在技术转让这一章节,双方达成的所有协议都是权利义务对等的。比如,双方收购、设立合资企业时,不得强制对方转让技术;不能通过行政管理、行政许可等要求,强制对方转让技术;双方不得将转让技术或者使用对方技术作为市场准入的条件;双方保持行政管理、行政许可透明,在行政监管审查过程中对企业敏感技术信息保密;双方保证对对方企业的执法透明、公平等。“这份双方平衡的协议,有利于保障我国企业在美国更加公平地开展业务。”高凌云说。

 

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积极履行在技术转让方面的承诺。“进一步完善在技术转让方面的制度,完全符合中方改革开放方向,有利于推动**职能由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创造更加尊重知识价值的营商环境,激发创新型国家发展的更大动力。”高凌云说。

增加中美农业合作有利于满足我国消费需求,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农业发展质量 

根据协议,中美将加强和促进双方农业领域合作。“总体看,农业协议是平等互利的,我国农民和农业发展将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中国人民大学国发院研究院、经济学院教授程大为说。

 

协议提出,中方将按照加入世贸组织承诺,完善小麦、玉米、大米关税配额管理办法。程大为表示,按照配额管理,中国一年将进口总量2000多万吨的谷物,占全年粮食消费量的比例不过3.4%,即便全部用完配额,对国内市场影响也很小,“中国人的饭碗依然端得稳,饭碗里装的主要仍是中国粮。”程大为说。 

在经贸磋商期间,美国已发布最终规则,承认中国鲇鱼监管体系与美国等效,允许中国的熟制禽肉输美。协议规定,美国将允许中国产香梨、柑橘、鲜枣等农产品出口美国。美方作出的这些承诺将带给中国农业企业和农民更多市场机会。 

根据协议,中方将增加对美国乳品、牛肉、大豆、水产品、水果、饲料、宠物食品等农产品进口,今后两年平均进口规模为400亿美元。在程大为看来,中美双方农业互补性很强,是天然的农业合作伙伴,扩大自美农产品进口有利于满足我国消费需求,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农业发展质量。 

2018年,我国大豆消费量为1.05亿吨,国内产量仅1600万吨,缺口十分明显。扩大进口美国大豆,将有效缓解国内紧缺,满足国内饲料蛋白需求。此外,我国农产品消费结构正在升级,扩大进口有利于优化食品结构、丰富百姓餐桌、更好满足美好生活需要,也有利于节约资源,推动国内农业加快创新步伐、提高生产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中方增加自美进口农产品,要基于市场原则,由市场主体自主决策。美国农产品的价格应当有竞争力,必须符合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这就意味着,美国企业想在中国市场上获得份额,必须提高竞争力,让中国企业和消费者自愿购买,这也避免了部分美国供应商‘坐地起价’的可能。”程大为说。 

金融服务开放对双方都是利好,相关承诺与近年来中国自主、有序推动的金融业开放是一致的 

根据协议,中美双方将在银行、证券、保险、电子支付等领域提供公平、有效、非歧视的市场准入待遇。对此,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研究所国际贸易研究室主任东艳认为,金融业对外开放是中国长期以来的既定方针。近年来,中国自主推动了新一轮金融业开放,大幅放宽了外资在银行、证券、保险等领域的市场准入。这些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基本涵盖了协议中关于金融服务的内容,并对所有国家的金融机构都一视同仁。 

“金融服务开放对双方都是利好,协议中既有中方的承诺,也有美方的承诺,将有利于中国金融企业更好走出去,到美国开展业务。”东艳说。 

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扩大金融服务开放后,更多外资企业可能进入中国,是否会对金融安全产生不利影响? 

“扩大金融服务开放更多体现为商业领域合作,与资本账户等方面的开放是两回事,不会对国家金融安全带来不利影响。”东艳表示,从协议内容和近年来的金融开放实践看,中国的金融业开放并非一放了之、放任自流,金融监管部门还将持续完善监管体系,使监管水平与开放程度相适应,进一步保证国家金融安全。 

东艳认为,我国已经成为银行业总资产规模全球第一、保费收入全球第二的金融大国,中国金融企业完全有能力与国际金融巨头同台竞技,并在你追我赶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双方就汇率问题达成平等互利的共识,协议相关内容绝非《广场协议》的翻版 

中美经贸摩擦中,汇率问题一度是争议焦点之一。此次签署的协议中,双方就汇率问题达成平等互利的共识,并明确了汇率问题上两国都要平等对待,权利和义务要平等,双方都要尊重对方货币政策自主权等重要原则。 

东艳表示,中美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经济体和SDR篮子货币国家,就汇率问题达成平等互利的共识,既有利于两国增进互信、协商解决分歧,也有利于全球外汇市场的有序运行,为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历史上,美国曾通过《广场协议》迫使日元大幅升值,以此来削弱日本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一些人担心,协议相关内容是不是《广场协议》的翻版?会不会对人民币汇率稳定和出口产生负面影响? 

“协议相关内容绝非《广场协议》的翻版。”东艳表示,此次协议中有关汇率的内容,体现出平等互利和尊重对方货币政策自主权的原则,包括不搞竞争性贬值、不将汇率用于竞争性目的,这从根本上保障了我国汇率政策自主权,不会带来像《广场协议》那样的不利后果。 

此次协议中双方均认可,汇率问题与汇率评估本质上是一个多边问题,任何一方不能单独做判断。这将有助于妥善解决美方一些人乱贴“汇率操纵国”标签等问题,减少中美在汇率问题上的争议和分歧,保持外汇市场和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

扩大自美进口规模符合我国既定方针和现实所需,将由中国企业和消费者根据市场原则自愿购买,**不会为实现这一规模而采取行政指令、财政补贴等方式 

协议提出,中方将扩大自美农产品、能源产品、工业制成品、服务产品进口,未来两年的进口规模,要在2017年基数上增加不少于2000亿美元。对此,程大为认为,“中美双边贸易具有很强互补性。扩大进口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适应消费需求、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程大为表示,中方从不刻意追求贸易顺差,始终追求自由贸易,坚持通过扩大进口实现外贸平衡发展。连续两年举办进博会、大幅度降低部分进口商品关税已经充分说明,扩大进口是中方的既定方针和一贯的工作方向。 

扩大进口符合经济规律。与美国相比,中国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领域尚有差距,扩大自美进口有利于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高国内企业创新能力和经营效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增加自美能源进口,将有助于我国实现能源进口多元化,保障能源供给安全。而且双方将基于市场价格和商业考虑开展采购活动。 

扩大进口会不会冲击中国产业?程大为认为,短期看,扩大进口可能会影响部分中国企业的市场空间,但看大*、看长远,技术进口的溢出效应、先进管理理念和机制的引入以及外部压力和良性竞争的倒逼都将有利于我国产业加快转型升级。 

未来两年自美进口增加不少于2000亿美元能否实现?程大为认为,首先,我国拥有近14亿人口的大市场和4亿中等收入群体,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对中国市场需求的稳定增长要有足够信心。其次,不少于2000亿美元的商品将由中国企业和消费者根据市场原则自愿购买,“**不会为实现这一规模而采取行政指令、财政补贴等方式。”此外,为实现这一规模,美方也要创造有利条件,应确保采取适当举措以便有足够的美国商品和服务供中国采购和进口。这还将推进美国将一些中国企业移出“实体清单”,“如果中国企业因为‘实体清单’限制而在经营上受到影响、采购能力打折,无法进口足够的产品和服务,那么责任就完全在美方。”程大为说。 

扩大自美进口,会不会影响其他贸易伙伴的利益?程大为认为,“中国市场空间巨大,也始终欢迎各国供应商平等竞争,只要各国的产品和服务足够优质,就不愁在中国市场找不到空间。” 

在双边评估和争端解决机制中,中美双方权利义务完全对等,它决不是美国监督中国的单边机制 

协议按照对等原则,明确了双边评估和争端解决机制。对此,复旦大学网络空间研究基地主任沈逸认为,这是全球化背景下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的创新。 

这一机制是在WTO贸易争端解决机制之外,为中美两国解决贸易纠纷增加了一种新渠道。沈逸认为,“这一机制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坚持了WTO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的基本原则,双方将保留各自在WTO项下的基本权利。在此基础上,双方能够及时就重大贸易问题开展双边磋商,能够有效避免贸易冲突升级,维护贸易关系稳定发展。” 

“在这个机制中,中美双方权利义务完全对等,它决不是美国监督中国的单边机制。不仅允许美方就扩大商品进出口发起磋商,中方同样也可以就扩大进出口发起磋商。”沈逸说,如果中国愿意进口美国某种商品,而事实上存在进口难度,即所谓“想买,买不到”,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主动发起双边磋商,邀请美方到谈判桌上谈一谈,这就为我进口美国限制性商品搭建了“梯子”。 

“比如,以前美方在一些高科技领域对我实行出口管制,连谈判的可能都没有。如今,有了这个磋商机制,我们就能够就扩大美高科技产品进口发起磋商,这就为我进口相关高技术产品提供了可能。”沈逸说。 

中国国经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表示,双边评估和争端解决机制是经过中方艰苦谈判取得的。这是一个比较平衡、比较公平的机制,体现了对等原则。这一机制与WTO贸易争端解决机制不是取代关系,而是一种补充和创新,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制度创新。 

“现在全球化、信息化深入推进,经贸发展日新月异,多边规则同样需要与时俱进。在WTO加快改革的背景下,中美双方通过协议明确了双边评估和争端解决机制,为多边机制改革进行了探索,对其他相关国家妥善解决贸易争端也具有借鉴意义。”张燕生说。 

关税退坡符合第一阶段谈判预期,为下一步谈判争取了主动

协议推动美方实现对华加征关税由升到降的转折,包括暂停原定去年12月15日要加征的关税,并将去年9月1日生效的对华加征关税税率从15%降至7.5%。对此,沈逸认为,目前中美之间达成的是第一阶段协议,关税退坡也是阶段性的,符合预期。值得注意的是,这是美方一些人近两年频频舞动关税大棒后,第一次对有关贸易相关方做出关税退让,充分证明中方谈判取得了重大成果。 

沈逸认为,谈判是一个相互博弈的过程,也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过程。目前,相当一部分商品在关税退让后,对大多数企业来说,是能够对冲和消化的,也为下一步谈判争取了主动。 

“随着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治理能力建设加快成熟和完善。经过经贸摩擦洗礼,中国企业将更加强大。”沈逸表示。 

张燕生认为,在目前阶段,7.5%的关税额度是一个可以接受的结果。“随着下一阶段中美经贸谈判的深入推进,中方完全有信心、有办法、有能力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推进中美经贸关系行稳致远。” 

受访专家普遍认为,经过近两年的艰苦谈判,中美双方最终达成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体现了合作共赢的原则,有利于中国,有利于美国,也有利于全世界,能够有效稳定市场、稳定预期,符合各方利益,也符合中国全方位扩大开放的大格*。协议的达成,推动中美经贸关系重回正轨,为世界各国处理经贸摩擦提供了典范。 

中美建交以来,双边经贸关系不断发展,贸易和投资等合作取得丰硕成果,实现了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同时也应看到,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和贸易大国,中美两国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制度不同,而且经贸交往规模庞大、内涵丰富、覆盖面广、涉及主体多元、利益深度交融,产生一些矛盾分歧在所难免,解决中美经贸问题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 

中国始终坚持,分歧和摩擦最终需要通过对话和磋商来解决。协议的签署,意味着对话磋商取得了初步进展,但这也只是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一部分。对此,我们需要保持平常心,继续以理性和建设性的态度解决问题,坚持采取合作的方式推动达成互利双赢的协议。当然,在朝着更好方向努力的同时,我国也具备强大的能力、做好了扎实的准备,足以应对各种挑战与压力。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下一步,中国将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既定方向和节奏,坚持做好自己的事,努力实现中国经济行稳致远,创造世界经济更加美好的明天。

若未来发生战争或人民币贬值,买的保险还有用吗

如果是因为战争直接发生的意外死亡,一般是不赔(具体看你的合同条款)。对于人民币贬值,肯定会影响到你的保险满期或理赔时的保险金价值,但目前中国利率一直走低,应该还好。可以自己到网上直接购买保险,看得清楚,也少中间...

人民币贬值就需要买别的保险吗?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猴年该买房还是炒股?业内人士:都不是好时机

  在刚刚过去的羊年里,股市以大跌收尾、楼市呈现两极分化格*、一向受公众追捧的“宝宝类”理财收益全面下滑、“中国大妈”们曾经最爱的黄金虽有反弹但仍处低位……那么问题来了,在猴年里大家靠什么理财挣钱呢?北京青年报记者就此在股市、楼市、保险、理财、黄金等热点领域进行了梳理,希望大家能够从中找到自己“挣大钱”的机会。

  “小散好不容易凑够四成首付,想到A股赌一把却惨被腰斩。正在欲哭无泪之时,祖国大喝一声:‘老乡别走,首付两成!’”央行近日宣布住房非限购城市的居民购房首付比例可以降至两成。首付政策放松也就意味着**想去库存稳经济,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也有点动力不足,此次松绑意在适度扩大需求并提振信心。20%的首付扩大了具备买房能力的人群,对于投资者来说,问题来了,2016年,到底是应该买房还是买股呢?

  盘点

  羊年:大跌的股市、反弹的楼市

  羊年的中国股市注定令所有投资者难忘。上半年投资者经历了波澜壮阔的超级大牛市,沪指从年初的3200点左右快速上涨至5000多点,部分机构甚至喊出沪指将突破10000点的口号。然而沪指在6月12日创出5178点的新高后意外迎来了急跌。6月15日到7月8日期间,上证综指由5178点下跌至3421点,跌幅34%。

  7月中旬,市场在艰难中企稳,步入上升通道。随后,上证综指在3600点上下横盘良久,行情持续到2016年元旦前夕。年末的最后一个多月,世界经济仍在低迷之中。在原油等大宗商品持续探底、美联储高调开启加息进程、全球股市大跌、人民币汇率大幅波动等背景下,上证综指一度击穿2700点。截至羊年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沪指报2763.49点,羊年全年跌幅接近15%。

  而提到羊年的楼市,无法绕过的节点是“330新政”。根据统计*最新数据,2015年北上广深的房价持续上涨,上海、北京、广州以18.2%、10.4%、9.2%的同比涨幅排在前几位,深圳更是以47.5%的同比涨幅排在首位。然而,统计*数据并没有反映出2015年一线城市楼市惊心动魄的深V反转,从2015年年初开始,经历了由房价、房地产销量同比下跌到止跌回升的复杂过程。而这个深V的底部,恰恰就是“330新政”的出台。

  与一二线城市房价回暖、上涨的趋势相反,三四线城市房价因库存积压严重而下跌。分析人士认为,随着户籍政策、信贷政策等利好对楼市的积极影响逐渐释放,主要城市房地产市场依然会有所升温,但大量三四线城市出现产业空心化,楼市供过于求,房价下滑,楼市两极分化或进一步加剧。

  对比

  楼市“深V反转”和股市“过山车”

  人们往往喜欢拿楼市与股市对比。上半年,A股迎来波澜壮阔的牛市,而此时的房地产市场却遭遇到了寒冬。但楼市和股市的形势却在下半年发生了截然相反的走势。在“330新政”的刺激下,从6月份起,一线城市的楼市开始复苏,全年楼市上演深V反转。而6月中旬,随着监管层开始清理场外配置、出台去杠杆措施等,股市急转之下,全年股市上演“过山车”行情。

  对于股市而言,可以预见,猴年仍将是艰难而不平凡的一年。全球经济复苏仍难预期,国内经济正在努力转型升级,资本市场改革不断推进,注册制、战略新兴板、深港通等改革将持续受到关注。

  自从阳历新年以来,一直跌跌不休,不少抄底的投资者也被套牢,苦不堪言。就连此前强调2016年慢牛的社科院近日也发布报告表示,2016年股票市场将处震荡筑底状态,而上证指数难有趋势性上涨机会。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开年来的这几天市场快速下跌主要是多方面不确定性因素导致悲观情绪集中释放的体现,造成了市场过度反应,发生了非理性的抛售,急跌也给投资人提供了一个阶段性买入的机会。

  相比股市而言,对猴年楼市乐观的人群数量远多于股市。有业内人士认为,2015年以来,国家调整了首付比例、公积金贷款、限购、户籍等众多政策,引导房产消费。同时,国家层面支持农民工进城买房,鼓励人才购房政策,归根结底就是国家利用政策大力支持买房。在这么空前的政策支持下,买房应该不会是太坏的选择。

  此外,素有“大炮”之称的任志强近日接受采访时表示:“2016年的房价还将继续上涨!”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近日甚至表示,一线城市房价20年内一定不断上涨,因土地供给有限,人口还在不断流入。

  但北青报记者注意到,针对楼市投资的风险警示也比此前多了起来。有业内人士表示,2015年以北上广深为代表的一线城市的楼市是建立在“330新政”货币宽松的基础上的,本质上是“杠杆牛”,特别是近期非限购城市首付比例降到20%,这将杠杆扩大到了1:5,房地产开始走上加杠杆的老路,2015年的A股牛市似乎“殷鉴不远”。

  体验

  股市“割肉”进楼市

  近日,钟女士把投入股市的钱取了出来。今年1月初,钟女士拿出30万元积蓄“抄底”A股,但这个底没有抄成,钟女士反而被套牢了。在和家人商量之后,钟女士毅然割肉,从股市里取出了剩下的23万元,并赎回了此前买的两只股票型基金,随后又向亲戚朋友借了一部分钱,凑齐了80万元,火速在方庄地区买了一套面积60平方米的小两居室,总价230万元。

  钟女士一家人目前住在深圳,6年前在深圳买了一套房,目前房价已经翻了一倍。虽然北京的房子他们并不打算自己住,钟女士却否认自己是“炒房”。她表示,买房最主要的目的还是保值,人民币目前贬值趋势较为明显,放在银行里的利息也很低,还有通胀的压力,后来投资股市“抄底”又被套牢,已经实在没有太多选择的余地了,和家人商量以后,还是决定在北京买一套房。“北京市区的房子风险不大吧,再说把房子租出去租金也能减轻还贷的压力。”

  钟女士介绍,在股市亏钱以后,她的同事们一般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完全不管账户盈亏,等待下一个牛市的到来。另一种就是像她那样,割肉出来买房,期待在楼市里找回损失。“最近也看到了很多关于楼市风险的报道,希望猴年不要输得太惨。”

  2014年下半年前往深圳创业的边先生在盘点羊年的得失时,连连感叹:“买的房子是我在羊年唯一的收获。”在羊年,边先生创业遭遇投资人撤资,项目艰难进行;在股市里投入了30万元,被迫在跌到15万元的时候割肉还房贷。

  边先生2014年9月在深圳龙港花200万元买的一套房子如今已经涨到了300多万元。“早知道当初就应该买两套房。”

  深圳楼市的过快上涨引起了各方的关注。在读了多篇关于深圳楼市风险的文章之后,边先生起了卖房的念头。他想用卖房的钱投入创业项目或者抄底股市。但他这次的想法遭到了家人的激烈反对。“楼市这些年的行情几乎已经杀死最后的一拨空头,即使一群经济学家也难以说服家庭主妇们弃房买股了。”

  提示

  混乱行情下不妨持币观望

  A股市场从去年6月以来,已经经历了三轮快速的杀跌,从2015年6月12日5178的最高点已接近腰斩。2016年1月上证指数跌幅达到22.65%,历史最差开年也让市场的信心跌入谷底。市场成交随着春节的临近降入冰点,已经回到了2014年10月行情启动前日均仅4000亿元左右的水平。

  股票投资家彼得·林奇曾经说过:“每一次危机,看起来都比上一次更严重。在过去70多年历史上发生的40次股市暴跌中,即使其中39次我提前预测到,而且在暴跌前卖掉了所有的股票,我最后也会后悔万分的。因为即使是跌幅最大的那次股灾,股价最终也涨回来了,而且涨得更高。”

  那么现在是否是投资股市的最佳时机呢?有业内人士认为,目前A股市场正在经历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的盈利基本面将继续恶化,利率下行将受制于美联储加息和汇率贬值的约束,市场的悲观情绪一时难以修复,目前并没有出现牛市的迹象,2016年最好的选择还是持币观望,“持有现金即盈利”。

  对于投资性房产,2016年也不是一个好的时机。“330新政”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正在减弱,货币宽松也会有个界限,房地产去库存的压力依然严峻,况且房子作为资产流动性较差,在这个急剧变动的时代“固化资产”可能会失去更多的机会。北青报记者采访多名楼市、股市专家,他们均认为,在猴年,持有现金等待机会也许是最好的选择。本组文/本报记者朱开云

  买房还是买股不应是非此即彼的选择

  一切的微观经济活动都可以归结到一张“资产负债表”上。买房还是买股票?绝对是猴年困扰众多家庭的一大难题。在采访当中,专家们的意见也很不一样,甚至截然相反,但每个人都能找到相应的论据来解释自己的观点。北青报记者认为,这里面没有对错,只有不同,或许这就是市场的魅力。

  涨还是跌,这是很难预测的。去年A股冲上5000点的时候,可能99%的股民都不会相信,半年之后,A股指数会跌破2700点。当年日本房地产泡沫到达巅峰的时候,没有人相信东京的房价会暴跌,都觉得日本会是个例外,但危机往往就是在所有的人都乐观的时候不期而至。

  对于一个作为微型经济体的家庭而言,不妨将优化家庭资产负债表作为行动的一个方向。比如手中有一套房子,银行贷款比例较大,如果再贷款买二套房,负债的比率将会大幅提高,高杠杆之下一旦遇上楼市下行,家庭资产负债表就会快速恶化,此时再买二套房就不如买入部分权益类资产,或者干脆选择持有现金。从一个投资者的角度来说,买房还是买股不应当是一个非此即彼的选择,更重要的目的在于拥有一张健康、漂亮的家庭资产负债表。

请问保险和人民币贬值的矛盾

你计算的逻辑我不怎么同意的,你缴的保费肯定不会等同与你能拿到的保险金吧,后者在绝对数量上必然比前者多很多,这里面已经含了通货膨胀的补偿因子了。

买存款保险不划算人民币贬值怎么办

您好,人民币贬值就要想办法保值。很明显银行定期存款已经达不到保值的效果。

商务部回应美启动对华加征关税复审;人民币汇率19个月后重回6.8元附近;首个国家碳计量中心获批;失业保险新政可释放红利4500亿

1、中央财办:抓紧谋划和推出增量政策工具

“抓紧谋划和推出增量政策工具。”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12日说,我国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其他政策有足够的空间和多样化的工具,在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方面有丰富的调控经验,将进一步加强相机调控,该出手时就会出手。

针对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风险挑战,韩文秀在中共中央宣传部12日举行的“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强调,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这几个方面都要兼顾好,不能单打一。“这是一个高难度动作,是对各地区各部门的重大考验,要认真落实到位。”

2、全国秋粮收购结束收购总量3705亿斤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12日发布,目前,主产区累计收购2021—2022年度秋粮3705亿斤,同比增加500亿斤,全国秋粮收购顺利结束。

从秋粮收购总量看,处于近年来较高水平,增幅16%;从品种看,中晚稻1326亿斤,玉米2331亿斤,同比增加391亿斤,是收购量最高、增幅最大的品种;大豆48亿斤,与上年基本持平。

3、时隔19个月人民币汇率重回6.8元附近

5月12日,在岸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盘中接近6.80元。从3月最高升到6.30元,到最近逼近6.80元,人民币汇率在今年头4个多月演绎的“深V”行情,成为“汇率测不准、双向波动是常态”的一次现身说法。

近期汇率出现高位调整,哪些企业可能受益?面对未来汇率走势的不确定性,企业又当如何应对?业内人士指出,历史经验表明,本币汇率贬值可能对出口型企业构成一定利好,但同时也可能增加进口成本。面对汇率波动加大的*面,企业应树立“风险中性”理念,使用多元化外汇避险产品,答好汇率风险管理的“考卷”。

4、失业保险新政出炉预计释放4500亿红利

记者从12日召开的失业保险基金稳岗位提技能防失业***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获悉,人社部会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失业保险稳岗位提技能防失业工作的通知》。按照兼顾普惠受益和特殊支持、协同政策加力和基金安全的原则,明确了援企稳岗、提升技能、失业保障的政策框架,提出了8条具体举措。本次政策预计总共会释放4500亿政策红利。

5、前4月我国平均每天有1.5个外资大项目落地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在12日举行的商务部网上例行发布会上表示,今年1至4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786.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5%,新增合同外资1亿美元以上大项目185个,相当于平均每天有1.5个外资大项目落地。

束珏婷介绍,今年前4个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折合744.7亿美元,同比增长26.1%(不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这是在去年前4个月增长38.6%的高基数基础上又实现的两位数增长。

6、5月凭证式储蓄国债暂停发行

7、首个国家碳计量中心获批筹建

据国家市场监管总*网站5月12日消息,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批准依托内蒙古自治区计量测试研究院筹建“国家碳计量中心(内蒙古)”。该中心是市场监管总*批准筹建的首个国家碳计量中心。国家碳计量中心建设是推动计量更好融入国家、地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大*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进一步发挥计量的基础保障作用,为国家层面建立完善碳达峰碳中和计量体系提供支撑。

8、燕之屋被问询“是否存在虚假宣传”

近日,厦门燕之屋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燕之屋”)更新了招股书。在此之前,证监会网站披露的燕之屋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请文件反馈意见,就该公司规范性、信息披露等多个问题提出问询。燕之屋在招股书中提到的关于燕窝的营养价值引起了监管部门的关注,要求燕之屋说明关于燕窝的营养价值介绍等相关材料、数据来源,是否有权威出处等。

9、“一元回购”再现多公司注销业绩补偿股份

日前,又一家上市公司“一元回购”案例浮出水面,而这通常是因为业绩承诺方未完成协议约定的业绩,并触发“一元回购”股份补偿。截至5月12日记者发稿时,今年以来已有12家上市公司发布以盈利补偿为目的的回购预案,其中2家已获股东大会通过。此外,还有10家上市公司因业绩或其他财务指标未满足补偿协议,而正式实施“一元回购”并注销股份。

10、商务部回应美启动对华加征关税复审

针对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日前宣布启动对华加征关税复审程序,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12日表示,在当前全球高通胀形势下,美方取消对华加征关税符合美国消费者和企业的根本利益,有利于美国,有利于中国,有利于世界。

“目前,中美双方经贸团队保持正常沟通。”束珏婷说。

编辑:黄浩

校对:李童

统筹:黄博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