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为什么要报头寸(对公业务农行给同一地区农行转账用报头寸不?)

时间:2023-11-30 22:01:05 | 分类: 基金知识 | 作者:admin| 点击: 59次

对公业务农行给同一地区农行转账用报头寸不?

不可以。

1. 因为银行转账需要进行资金清算和结算,转账所涉及的资金和账户需要在各个银行之间进行核对和调整,不同银行之间的转账需要经过一些中间过程,报头寸是在这个过程中用来进行账务处理的,所以不能直接用于同一地区农行的转账。

2. 对公业务的转账需要按照银行的相关规定和流程进行操作,其中报头寸是用来记录银行在某一时间点的资金余额或可用余额的指标,只能在银行内部进行账务管理和调整,对于不同银行之间的转账操作来说,不能直接使用报头寸作为转账的依据。

综上所述,对公业务中同一地区农行之间的转账不能使用报头寸进行。

头寸到底有几种意思?(欢迎历史和金融专业的指导!)

1、头寸(position)也称为"头衬"就是款项的意思,是金融界及商业界的流行用语。如果银行在当日的全部收付款中收入大于支出款项,就称为"多头寸",如果付出款项大于收入款项,就称为"缺头寸"。对预计这一类头寸的多与少的行为称为"轧头寸"。到处想方设法调进款项的行为称为"调头寸"。如果暂时未用的款项大于需用量时称为"头寸松",如果资金需求量大于闲置量时就称为"头寸紧"。2、头寸是金融行业常用到的一个词,在金融、证券、股票、期货交易中经常用到。比如在期货交易中建仓时,买入期货合约后所持有的头寸叫多头头寸,简称多头;卖出期货合约后所持有的头寸叫空头头寸,简称空头。商品未平仓多头合约与未平仓空头合约之间的差额就叫做净头寸。只是在期货交易中有这种做法,在现货交易中还没有这种做法。在外币交易中,“建立头寸”是开盘的意思。开盘也叫敞口,就是买进一种货币,同时卖出另一种货币的行为。开盘之后,长了(多头)一种货币,短了(空头)另一种货币。选择适当的汇率水平以及时机建立头寸是盈利的前提。如果入市时机较好,获利的机会就大;相反,如果入市的时机不当,就容易发生亏损。净头寸就是指开盘后获取的一种货币与另一种货币之间的交易差额。另外在金融同业中还有扎平头寸、头寸拆借等说法。头寸日有分很多种的:第一头寸日(期货交割过程的第一日)等等,多数就是指对款项动用的当日。

500万的行外进账要报头寸吗

500万的行外进账要报头寸。1、报头寸指的是用户进行转账时所需要的额度过于庞大,必须在银行提前上报或者进行预约。2、不同银行的规定额度不一样,有的是200万元,有的是100万。

什么是头寸?

头寸是金融系统对于可用资金调度的一个专业的叫法,每个银行或者证券业都有自己的资金头寸,打个比方,一个银行有100元的存款,按规定上交了银行准备金后等七七八八的钱后规定只能放70元的贷款,目前银行已经放了50元贷款出去了,而另外20元的钱总不能闲在那付客户利息吧,那么它就将这20元放入中央银行,让央行去调度给那些缺头寸的银行,而如果这时正好有一个大客户要贷30元钱,那么这个银行的头寸不足就缺了10元,那它就要向其它银行调入头寸,就是这个意思。而在证券资金头寸不足也可以这么让你理解,好多人要从证券把钱给调出来,而这个证券全部可调入的资金也就100元,而当天有人要取110元,那么它因头寸不足只能让客户取100元,或者去其它地方调入10元付给客户以解决头寸不足的困难。

农业发展银行的问题,报头寸是每月都要报还是每天报一次?

给评我给详细说

银行术语:什么叫头寸?

头寸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在某一货币或证券上的持有量。在外汇交易中,头寸通常指在某一货币对中,某一种货币的买入或卖出量。头寸的大小对于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至关重要,因为头寸的变化会影响到机构的盈利和损失。通过管理头寸,金融机构可以平衡风险和收益,确保在波动市场中保持稳定的盈利状况。

为了管理头寸,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通常会采用不同的工具和策略,例如市场分析、资金管理、风险控制等。头寸是金融机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需要密切关注和管理。

请教各位:银行术语“报头寸”是什么意思?谢谢解答

卖出外汇合约为空头,处于盼跌部位。其他的金融行业不说,对于银行来说,通俗点来说头寸意指银行和金融机构可动用的款项。若银行和金融机构预计当日全部收入款项大于付出款项,称为“多头寸”;反之,则称为“短头寸”。

支付清算|当你在ATM取钱时,银行都做了什么?

如果每个城市都有三个维系校友感情的厦大人,那么三个厦大人背后就能联结成整个校友圈。

很多人对支付感兴趣

但支付中的清算问题

一直模模糊糊很不清楚

究竟

银联在联结各方的时候

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今天,图融为大家带来

支付清算系统的全面解读

带你了解

ATM机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本文内容来源自Allenchen,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封面图来自于粉丝石头姐;喜欢“图解金融”就把我们置顶吧。]

今日文章推荐人:三明治,蚵仔煎;今日编辑:肉夹馍

目录

-----

1.当你在ATM取钱时,银行都做了什么?

2.支付和清算就是信息流和现金流

3.晋商的票号和镖*

4.联行信件和邮电*

5.中国支付清算系统的前身——EIS(1989-2005)

6.央行支付清算系统(CNAPS)

7.银行的各种渠道

8.小结

9.名词解释

中国的支付清算有两套体系

当你去ATM取钱时,用的是央行的CNAPS(中国现代化支付清算系统)

当你用支付宝买买买时,用的是第三方支付的清算系统

这里先介绍第一部分:CNAPS。

当你在ATM取钱时,银行都做了什么?

我们先拿一个ATM取钱的例子来说明跨行业务的过程。

假如你拿着一张工行卡去建行的ATM取了100元,这时候就发生了跨行业务。

这个过程非常简单:

建行系统告诉工行系统,有个工行用户要在我这儿取100元,能不能让他取?

工行说,他的工行账户够扣100元,你先帮我给了吧!

建行ATM就吐出100元给你;

于是,你拿到了现金,同时你的工行账户也减少了100元。对你而言,整个交易就已经结束了。但是,建行先替工行给了你100元,这里形成了一个银行间的债务关系:工行欠建行100元。这100元何时还,怎么还,虽说是银行之间的事,但是只有等这100元还清了,银行才会把这笔交易当做是真的完结了。可见,银行的一次跨行取款可以分为支付和清算两个步骤。

支付和清算就是信息流和资金流

从你塞卡到ATM吐出钞票,这个过程称为支付(Payment)

工行还给建行100元,这个过程称为清算(Clearing)

支付反映的是交易的信息流,一般都是实时的。当你在建行ATM取款时,工商银行层面只是在它内部账户做了一次记账而已,工商银行的资金并未减少。但是建行和工行之间一定会发生实际的资金划转以清偿债权债务关系,所以清算反映的是交易的资金流。银行之间可以每天清算一次,也可以隔一段时间再清算,不过大多数情况下的清算都是非实时的。

现代社会的几乎所有商业行为,最终都会产生交易。而所有的交易,除了物物交换,最终都体现在银行账户间的资金划拨上,因此一个国家的支付清算系统(PaymentandClearingSystem)是最基础的工程。这个系统涉及两个问题:

信息流如何传递——即建行和工行之间以什么方式通信?

资金流如何清算——即工行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还给建行100块?

这两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就是我们要介绍的CNAPS(中国现代化支付清算系统)。CNAPS是逐渐演化而来的,在这个方案出来之前,为了解决信息流和资金流问题,我们经历了古代的票号,近代的手工联行系统,以及电子联行系统EIS。所以在介绍CNAPS之前,先让我们回到古代,看看古人是如何用票号和镖*来解决这两个问题的。

晋商的票号和镖*

早在清道光(1823年)年间,山西平遥商人就创立了“日升昌”等专门办理汇款业务的票号(古代的票号、钱庄就是现代银行的雏形)。著名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就是做票号生意起家的。

当时的票号支持异地汇款业务:

客户来日升昌汇款,交了银子之后,票号就开出汇票给客户。跟银行一样,票号也有总号和分号,客户可以携带汇票或者把票寄给亲人,只要凭票就可以到日升昌全国各地的分号兑出银子,分号给客户兑换之后先记内部账,日后再和总号清算债务。

从此之后,商人在城市之间贸易可以不用携带大量的银子。而汇票在不同城市的各个分号之间流转也形成了很多债务,有大量的银子需要周转,镖*就专为票号来运送银子以及为商人运送票据,有点类似于现在为银行押钞的威豹,不过镖*的手续费可是高达5%!

在这个时期,信息流和资金流如下:

汇票+账本(手工记账)是票号在支付环节的信息载体,解决了信息流问题;

镖*替票号运送资金,解决了资金流的问题。

联行信件和邮电*

到现代银行出现后,银行间开始了一套基于“同业头寸”的清算方式。

我们摘录网上的一段清算科普:

这段科普描述了银行间通存通兑的业务原理,其中有一些细节需要说明:

A银行怕B银行的客户在A这儿取了钱之后,B不认账。所以为了保险起见,银行之间会要求对方银行先来开个户并且存一部分钱进来作为备付金,或者叫存款准备金。这个备付金账户是专门用于清算的同业头寸户;

A银行需要在所有银行都开户,才能实现通存通兑;

我们国内的银行显然也参照了这一套来实现跨行交易,银行之间互相都开了备付金账户。此时,每家银行都是一个清算机构,为银行间的资金往来做清算。

一直到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之后,我们国家确立了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央行的备付金系统正式确立。此时,银行跨行的资金清算有两种选择:

用老办法,在所有有往来的银行开立清算账户清算

所有金融机构都在央行开立清算账户,由央行为商业银行统一清算

显然大家都想用第二个方案。然而在那个时代,央行能承担的职责是很有限的,各银行内部数据还没有集中,没有电子化的记账系统,国内甚至都还没有银行卡,客户要转账也没有满大街的ATM。总之一句话,国内的金融环境还没有达到让央行推行全国统一结算制度的客观条件。

为了满足跨行结算的需求,央行当时提出商业银行要“自成联行系统,跨行直接通汇,相互发报移卡,及时清算资金”。也就是说同一家银行的总行及分支机构称为“联行系统”。同一联行内的资金结算,由联行总行自己做。这样,建行深圳分行和建行北京分行之间的资金清算由建行自己内部解决。跨银行之间要能支持直接汇款。跨行业务可以由央行清算,也可以由商业银行自己清算。这个各家银行系统很不智能,体验很差的时期,我们称为“全国手工联行”时期。

于是,每家银行都可以接受跨行的汇款,银行每天自行轧差,各种交易汇总计算后,需要告知其他行的交易信息写成一张张特定的公文,加盖印鉴后在银行间送来送去。这种公文叫做联行信件,而收发联行信件就是当时邮电*的重要业务。

可以说一直到1990年,我国的支付结算系统和明清时期的票号相比,并没有太大的改进。汇票和账本手工记账依然是银行在支付环节的信息载体,解决信息流问题。邮电*取代了镖*,为银行收发联行信件,但是效率依旧不高,资金在途时间往往在一周以上。至于资金流问题,则由商业银行自行结算和央行统一结算两种方式一起解决。

中国支付清算系统的前身——EIS(1989-2005)

清算中心建成

随着银行业的不断发展,银行每天处理各类跨行业务的数量增多,各家银行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变得非常复杂,由各家银行自行轧差进行清算变得非常困难。这种状况要求央行必须承担起一个全国清算中心的角色。

于是,央行在1989年12月6日,发布了“关于改革联行清算制度的通知”。

随后在1990年,中国人民银行清算中心建成,专门为金融机构提供支付清算服务。这个清算中心包括NPC和CCPC:

NPC(NationalProcessCenter,国家金融清算总中心)

CCPC(CityClearingProcessingCenter,城市处理中心)

全国电子联行系统EIS投产

1991年4月1日,基于金融卫星通讯网的应用系统——全国电子联行系统(EIS)开始试运行。EIS是人民银行专门用于处理异地(包括跨行和行内)资金清算和资金划拨的系统。它连接了商业银行、央行、NPC和CCPC。

EIS的业务流程

假设客户在深圳建行汇款给北京工行,通过EIS处理一次跨行汇款的流程如下:

商业银行(汇出行)接收其客户的汇款请求后,向人民银行当地分行(发报行)提交支付指令(转汇清单)。支付指令可以是纸质凭证,或磁介质信息,或联机电子报文;

发报行借记汇出行账户后,按收报行将支付信息分类、打包,通过CCPC经卫星地面小站即时发往清算总中心。如果汇出行账户余额不足,则该支付指令必须排队等到汇出行余额够扣;

清算总中心收到转汇电文,经记账并按人民银行收报支行将支付指令清分后,通过卫星链路即时发送到相应的收报行;

收报行对汇入行账户贷记后,以生成的纸凭证或电子报文方式通知汇入行;

汇入行作账务处理后,以来账的反方向,向汇出行发送确认的答复信息,完成一笔汇兑过程;

总中心和分中心每日核对无误后,轧平当日的电子联行账务,以存、借反映资金关系。就是说,各地的资金存欠差额,均纳入人民银行系统内反映。

在这个跨行异地汇款流程中,金融卫星通讯网和EIS系统解决了信息流问题;NPC和CCPC解决了资金流问题。从此之后,各个银行之间的跨行汇款就可以直接通过这样的电子化操作来完成了,客户的资金在途时间缩短到了一两天,这也算是中国金融系统的一大里程碑了。

央行支付清算系统(CNAPS)

1991年EIS试运行后,又发生了两件大事:

各大银行核心系统投产

各家商业银行的内部联网系统纷纷建成投产,银行内部资金划转都可以通过自己的核心系统解决了。这意味着各大行都可以做电子化的行内清算了,行内异地转账就不用再依赖EIS。

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CNAPS)开始设计

1991年10月,中国开始着手建设中国国家金融通信网(CNFN)和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CNAPS,ChinaNationalAutomaticPaymentSystem)。这一项目由世界银行提供贷款,由英国PA咨询公司承担设计咨询工作。从此,全国电子联行(EIS)系统逐步向CNAPS过渡。

到了二十一世纪,IT技术飞速发展,央行的CNAPS一代系统(大小额支付系统)也开始走上历史舞台。中国的支付清算步入了现代化支付系统CNAPS的时代。

6.1大小额支付系统

2002年,央行大额实时支付系统(HVPS)投产,用于处理同城和异地的商业银行跨行之间(也包括行内一定金额以上的)大额贷记业务。

2005年,央行小额批量支付系统(BEPS)投产,用来处理同城和异地纸凭证截留的借记支付业务以及每笔金额在5万以下的小额贷记支付业务。

简单来讲,各银行的跨行转账可以使用央行的大小额系统来完成。

大小额系统之间有蛮多的区别:

首先,大小额的开放时间不同

大额系统是工作日的8:30~17:00,所以在节假日经常会收到银行通知说某些业务暂停了经常就是因为央行在节假日对大额系统做维护。小额系统全年无休,7*24小时工作。

业务处理上不同

大额是每笔交易都实时发送,实时清算的,所以基本上能实时到账,跨行资金零在途。

小额系统是在收集若干笔交易后打一个包统一处理,定时清算。所以,用小额系统转账经常要几分钟甚至半个小时才能到账,银行间头寸交割也是非实时的。

尽管理论上跨行转账业务不管用大额还是小额,一般在几分钟内都能到账,但是因为要经过央行,所以在这一时期基本没有银行敢向客户承诺资金多久能到账。

金额不同

大额系统没有金额限制,小额系统支持的单笔金额上限是5万元。

从用途上讲,大额系统侧重于资金转移的时效性,主要用于资本市场、货币市场交易和大额贸易资金结算。小额系统对数据吞吐量要求较高,主要用于小额贸易支付和个人消费服务。

2013年10月6日,央行的第二代支付系统正式投产运行,其中包括2010年就推出的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俗称“超级网银”)。超级网银是对大小额支付系统的一个补充,有两大亮点:

接入机构不再限于银行。支付宝、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也可以接入,所以有的第三方支付给商户提供的提现代发功能就是基于超级网银做的。

7*24小时实时到账,单笔上限5万元。这就相当于在非工作日非营业时间增加了一种大额支付系统特性的渠道了。只不过金额限制是跟小额系统一致的。

银行的各种渠道

出于各种商业目的,不同渠道的业务采用不同的清算系统来实现跨行交易。大体如下:

银行柜台:直接用大小额系统;

ATM:信息流由银联处理,即银联CUPS为银行间交易提供指令的转接和清分;资金流则由银联通过大额系统完成银行间的资金划拨;

POS:跟ATM类似,由银联处理信息流。不过资金流分两部分,发卡行和收单行之间的资金划拨由银联通过大额系统完成;收单行与商户账户的资金划拨由银联通过小额系统完成。

普通和加急转账页面:

看上图的到账时间说明(这文案写的也是醉了),我们就知道普通跨行转账都是走大小额系统,加急走超级网银。

7.2POS机刷卡

POS机刷卡的参与方比较多。以你在星巴克刷卡为例:

持卡人——你

发卡行——你办这张卡的银行,我们假设是工行

商户——星巴克,我们假设星巴克的账户开在建行

收单行——星巴克的刷卡机的归属银行,假设也是建行

转接机构——银联

清算机构——银联和人行

于是,当你用工行卡在星巴克消费的时候,资金流和现金流是这样发生的:

你在收单行(建行)的POS机上刷卡消费(信息流)

建行将消费报文发送给银联(信息流)

银联交易系统记录交易数据,将消费报文给你的发卡行(工行)(信息流)

工行从你的卡中实时扣费,完成实时结算,并回复报文给银联(资金流)

银联更新交易数据,回复报文给建行的POS机(信息流)

银联在其清算系统完成清分(信息流)

银联通过大额支付系统,完成工行与建行清算账户的资金划拨(跨行清算)(资金流)

银联通过小额支付系统或当地票据交换系统,完成建行和星巴克结算账户的资金划拨(收单清算)(资金流)

在这个过程中,银联提供两种清算:

建行和工行的清算叫“跨行清算”;

建行和星巴克的建行账户之间的清算叫“收单清算”;

无论是跨行清算还是收单清算,银联都是作为CNAPS的一个特许参与者,使用大小额支付清算系统,完成银行卡业务的资金划拨。本质上,银联提供交易转接、清分和对账,人行提供结算。

ATM跨行取款和POS机是类似的,因为没有商户参与,所以不需要收单清算,过程更为简单。

回到文章最开头的例子:你拿着一张工行卡去建行的ATM取了100元,这个跨行业务在CNAPS体系中的过程如下:

你在建行ATM上输入100元按下取款按钮(信息流)

建行将报文信息发送给银联(信息流)

银联交易系统记录交易数据,将报文给你的发卡行(工行)(信息流)

工行从你的卡中实时扣费,完成实时结算,并回复报文给银联(资金流)

银联更新交易数据,回复报文给建行ATM(信息流)

银联在其清算系统完成清分(信息流)

银联通过大额支付系统,完成工行与建行清算账户的资金划拨(跨行清算)(资金流)

小结

CNAPS和普通用户比较相关的内容大概就是这些了。至于各种中证登、外汇之类我们平常不太接触的内容,我就暂且略过。我们用一张人行的PPT来回顾一下:

简单来讲,商业银行在CNAPS体系中,

行内的交易

由各个银行的行内业务系统来自行解决信息流和资金流问题;

跨行的交易分渠道处理

柜台和网银等渠道,商业银行直接直连央行的大小额以及超级网银来解决信息流和资金流问题;

ATM和POS渠道,则是由银联的CUPS来对接各大商业银行做支付转接,解决信息流问题;银联同时提供清分和对账服务,对完账之后再调用央行大小额系统解决资金流问题;

8.1常见问题

了解了CNAPS,我也终于知道为什么很多资金操作不能在节假日央行系统升级的时候做了。

为什么央行系统升级,无法通过网银跨行转账?

答:因为网银跨行转账,需要用到央行的大小额系统和超级网银。

为什么ATM和POS机不受央行系统升级的影响?

答:即便在大额和小额支付系统关闭的情况下(例如春节升级),也会不影响到POS的跨行刷卡和ATM跨行取款,因为这些交易只涉及信息流,可以通过银联CUPS实时转接。涉及实际资金流转的资金划拨过程是可以延迟进行的。

为什么央行系统升级,有些P2P公司的提现就不能提了?

答:P2P公司的提现大多是通过第三方支付公司的代发业务来实现。第三方支付的代发业务也有一些是依赖央行的大小额和超级网银来实现的。所以央行系统升级也可能会影响P2P。

为什么央行系统升级的时候,我们还能往支付宝充值?

答:支付公司的充值业务大多是通过跟许多家银行单独开发快捷支付接口来实现的,所以充值不受央行系统影响,但是会受到具体某家银行快捷支付接口维护的影响。

名词解释

NPC清算中心-国家处理中心

CCPC清算中心-全国省会及深圳城市处理中心

CNAPS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

EIS全国电子联行系统

CNFN中国国家金融网络

HVPS央行大额实时支付系统

BEPS央行小额批量支付系统

CUPS中国银联银行卡跨行支付系统

头寸:头寸对应的英文是position,就是指仓位,也可以说是资产存量。人行是给商业银行记账的,一家银行在央行那里的资金就叫头寸,银行司库对头寸进行管理就是管理资金的流动性,避免资金闲置。

支付:支付发生在付款人、收款人以及开户银行之间。付款人账面余额减少,收款人账面余额增加就是支付;

清分:清分是付款行和收款行交换支付信息,根据支付指令计算借贷双方差额的过程;如果是刷pos机,清分就是银联做的;

结算:结算涉及付款人收款人的开户银行和央行,通过央行划转备付金账户来清偿债权债务关系。

图融相关主题精选

[点击下列图片即可阅读]

商业银行财务报表分析|图解笔记

文/李阿姨

商业银行报表分析图解

前言:我作为一个财经专业狗,前三年因为对专业课不感兴趣学得不太好,反倒大四没有课以后才对经济金融产生了较大的兴趣,就只好利用实习之余自己补补课,把从前没有认真读过的专业书再读一遍。希望能每次学习都有新收获。

 

第一本复习的书是《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庄毓敏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当时我们班好多同学都退课了,我也是,退课原因是担心老师给分不好影响成绩,就把这两个学分留着大三下修了。但这知识还是很重要的,加上我对银行资产负债表是小白状态,所以就先读了这本书。

 

一、商业银行的三张会计报表

提到会计,最基础的三张表就是: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可悲催的是,尽管我上过《初级会计学》、《公司理财》、《投资学》云云,临近毕业我还是不懂这几张表。唯有自学耳…… 

资产负债表的平衡公式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说到商业银行,我们个人或者单位存到Bank里的钱,属于商业银行的资产还是负债呢?

 

当我们存了一笔钱后,作为“债主/有钱人”,我们想取钱的时候银行有必须兑现的义务,并且还要给我们利息,所以对商业银行来说,客户存款是它们的负债。尽管金库里多了钱,但却是负债。而银行给客户贷款,看上去是把钱拿出去给别人了,其实却是资产端的业务,是商业银行可以生息的资产。

 

商业银行的资产端是资金运用端,包括现金资产、准备金、证券投资、贷款、固定资产等。

 

商业银行的负债与股东权益是资金来源。负债主要是接收的各种存款和融资债务、应付款等。所有者权益可以看做总资本,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未分配利润等。银行资本具有保护存款人和其他债权人不受损失、维护公众信心的作用,但并不是说资本越多越好,因为资本规模与股东利益之间存在矛盾。但资本也不能太少,因为要接受巴塞尔协议等对资本充足率的监管要求。

 

损益表(利润表)是用来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简化为:利润=收入-支出

但这收入和支出又可以细分为很多方面了。

现金流量表也许是我对公司理财这门课的内容唯一印象了,只记得老师让我分析过现金流量表的三个方面:经营、投资和筹资。商业银行的经营现金流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利息、手续费和佣金、出售交易证券等。

二、财务分析的几种主要方法

主要方法说来说去其实也就是那几种,什么纵向啦——财务比率分析,横向啦——同业比较分析,自己拆开来看啦——结构分析。比较重(繁)要(琐)的是财务比率分析,放张图大家随意感受一下。

财务比率分析主要是通过总资本、总资产、净利润、流动资产、流动负债、短期贷款等等指标,运用交叉组合、上下相比等方式,得到各种各样的比率。通过这些比率与同业、标准或自身历史的对比,得出(看上去相当)专业的结论。

 三、银行的盈利能力分析

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是盈利,所以要对盈利指标进行分解,分解图如下。

 

我知道你们肯定也看不下去,和我一样……所以我参照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第三版)第十四章:商业银行的业绩评价,第386页到第392页的“银行盈利能力分析案例”,用wind上Z银行4年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数据,“照葫芦画瓢”地“做实验”了……

 

表1  2014-2017Q3简化的Z银行资产负债表

表2  2014-2017Q3简化的Z银行利润表

然后我对2017年数据做了简单年化,就是前三季度的各项数据乘上3/4……(补充说明:我对报表的简化、年化处理均不够准确,分析也不充分,最终结论的正确性存疑。做实验只是为了熟悉这种盈利分解的方法。)

 

表3  Z银行的盈利分析数据

表4  Z银行盈利分解分析法的比率

从上表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分析的这4年,Z银行的资本收益率逐年呈现下降的趋势。

 

现分解如下:

(1)由 资本收益率=资产收益率X资本乘数,得:

2014-2017年间资产收益率、资本乘数均有所下滑,导致资本收益率下降。资本乘数的下降意味着资本的杠杆作用减弱,资本充足率提高,不知道是不是近年来要求去杠杆的结果?

 

(2)由 资产收益率=净利息收益率+净非利息经营收益率+净非经营收益率-所得税收益率,及上表数据得:

虽然所得税税率近年来有所下降,但是净利息收益率、净非经营收益率也下降了些,所以资产收益率总体下降。

课本上案例是净利息收益率>>净非利息经营收益率、净非经营收益率,所以课本得出结论“N银行的主要盈利来演是净利息收益率”。

和课本不同,我的案例里净非经营收益率(其他收入)>净利息收益率(利差)>净非利息收益率(手续费和佣金)。

暂且推测有两种可能:一是我在数据简化时统计口径不对;二是其他收入是包括表外业务收入的,近年来商业银行表外业务迅速发展,成为盈利来源的大头。

 

(3)由 净利息收益率=有息资产的净利息收益率X有息资产占总资产比率,及有息资产近4年维持在高位不变的事实来看:

净利息收益率的下降主要原因是有息资产的净利息收益率的下降。而收益率下降可能是近年来“投资越来越难做”的一个表现。

Z银行的有息资产占比高达97%,而课本上案例的数据是60%,分析原因:一是我在数据处理时包括了应收账款而课本没有,应收账款约占总有息资产的10%,所以可以平滑有息资产比重到80%左右;二是Z银行确实业务做得好,大部分资产都能拿去生息赚钱了。

 

(4)由 有息资产的净利息收益率=净利息差额+来自净利息头寸的损益,得:

净利息差额、来自净利息头寸的损益均下降的事实导致有息资产的净利息收益率的结论。这一步我还是没太弄懂,因为不明白“来自净利息头寸的损益”到底是什么鬼。

在纠结中我发现自己的数据分析中有个巨大的BUG,也许细心的你早就发现了……

净利息差额=有息资产的利息收益率-有息负债的利息支付率很好理解,因为商业银行的大部分盈利来自利差,前者是放贷等业务的收益,后者就是拉存款等的成本,相减就是利润。

但来自净利息头寸的损益=净利息头寸占有息资产比率X有息负债的利息支付率就有点费解了。“头寸”可以简单理解为资金、款项。净利息头寸在课本里定义为总有息资产减总有息负债,实际上就是多出来的一部分已经募集但是还没有投资出去的资金。但为啥要将它比上总有息资产得出一个比率,再乘上利息支付率就是损益。我现在还稀里糊涂,希望各位看到的大神不吝赐教,先感谢了!

(再贴一下我不严谨的数据给大家当反面教材……)

最后提示一下我的大BUG:按常理来说,商业银行募集来的资金应该比贷出去或者投资出去的多,也就是总有息负债>总有息资产,净利息头寸为负,但是我处理的数据却是正的,所以肯定是我在数据处理的统计口径上出了问题。净利息头寸占有息资产比率、来自净利息头寸的损益应该是负数。但是我就是懒得改了嘻嘻嘻~~~(请允许我任性一回~)

 

后记:

本次李阿姨的学术小论文就写到这里啦,期待咱们下次再见!:)不见不散哦~~

银行里的头寸是值布拿哪林弦什么意思?

分为敞口和闭口头寸分别对应的是类似股票一样的涨跌,叫做升水和贴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