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贬值的影响2022年(这波商品下跌,会重复2008年吗?)

时间:2023-12-05 01:49:18 | 分类: 基金知识 | 作者:admin| 点击: 59次

这波商品下跌,会重复2008年吗?

我个人的看法,这波商品下跌不会重复2008年,因为2008年的情况和现在不一样,现在的情况已经发生根本性改变。

我们先来说说2008年的情况。

2008年的经济危机,是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本质上就是美国的次级房贷断供危机,是购房者和一部分金融机构资金链断裂引发的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发生后,由于人们恐慌性抛售,导致大宗商品价格大跌。

2008年发生经济危机时,世界各国的杠杆率都比较低,都有货币大放水的空间。只要美国一搞货币大放水,其他国家纷纷跟进,各行各业的需求就能恢复,经济马上就能恢复,能源、原材料和大宗商品,需求马上就能恢复,价格马上就能恢复上涨。

我们再来说说2021-2022年的情况。

2021-2022年的经济危机,是由疫情引发的经济危机。为了缓解经济危机,美联储和西方国家一次性打光宽松子弹,一起搞货币大放水,推高了能源、原材料和大宗商品的价格,导致全球陷入通胀爆表的困境。为了抑制通胀、控制物价,美联储和西方国家不得不收紧货币政策,持续大幅加息。全球性货币紧缩下,经济大幅衰退预期增强,导致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

2021-2022年经济危机发生时,各国杠杆率都很高了,已经没有加杠杆的空间,各国已经没有货币放水的可能性。现在各行各业是产能过剩,需求不足。因此,这次商品一旦跌下来,短时间内很难再上涨了。商品下跌是回归理性,以后大概率会平稳运行。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贬值

05附近。但进入二季度后,受中国经济复苏以及美联储转向等因素影响,人民币或重回升值轨道,预计2023年4季度美元人民币汇率的中枢或在6.70附近。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贬值,是指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走低。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贬值到6.6元的时代,哪些原因会导致人民币贬值?

2022年4月29日,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授权的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人民币汇率显示,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跌回了6.6元的时代,导致人民币贬值的原因有很多,除了国内市场的购买力影响之外,其中国际汇率的影响最大,其一是受国际市场因素...

中国经济负增长是短期还是中长期?清华大学教授给出了这样的判断……

近期,在第32期新华网思客云讲堂中,清华大学教授魏杰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中国企业发展与并购重组研究中心主办的“洞见讲堂”上,就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及应对措施进行了深入分析。

新冠疫情给中国经济带来什么影响?

2019年一季度GDP总量213433亿元,2020年一季度GDP是20650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6.8%,很明显相比去年进入负增长。这个负增长不是经济本身所引起,是新冠疫情逼停了经济。

所以随着我们复产复工复业,情况就会发生重大变化。尤其是第一季度虽然疫情逼停了中国经济,但是没有改变我们经济的基本面,中国经济基本面仍然是向好的。第一,我们的产业链、供应链虽然受到影响,但没有受到重大的影响。第二,我们的市场需求仍然存在。第三,工业化、城市化的趋势没有停止,尤其今年已经进入都市圈的发展阶段。第四个就是我们现在的改革还没有结束,改革仍然有巨大的空间,改革红利还在。第五个就是人口红利还存在。

中国基本经济面没有受到重大的冲击。随着我们复工复产复业的不断推进,我估计第二季度经济会走向正增长,即使不是正增长,也差不多。但第三、第四季度,一定将走向正增长,如果政策得当,第三、第四季度的增长大约在三到四个百分点,预计今年全年的增长应该在两到三个百分点。2021年,我认为基本上恢复常态。 

一般来讲,引发金融危机有五个方面的因素:

第一是银行。银行体系是不是安全?如果银行体系出现大规模的信贷坏账,就有可能引爆金融危机。现在中国银行体系基本上是安全的,到3月底M2差不多是209万亿,贷款余额是165万亿左右,信贷坏账率是2.04%,同期相比增加了0.06个百分点,我估计可能第二季度信贷坏账率还会有所上升,假定到2.1%的话,信贷坏账也就是3万亿左右。我们现在银行储备金是44万亿,从这个角度看银行是安全的。即使有些中小机构有一些问题,也不会影响银行系统整体的安全。从银行的整体状况来看,应该是不会引发所谓金融危机问题。

第二个是债券市场。债券市场如果出现大规模的兑付危机,就有可能引发金融危机。4月底,**债券余额不到40万亿,企业债券余额不到30万亿。**债券应该没什么问题,因为**是以国家信用为基础,即使地方**也没什么问题,充其量就是兑付稍微展期一点而已,因为**的信用就是国家信用,没什么风险。企业债券是商业信用,商业信用的基础是抵押或者担保,如果大部分企业债券的担保和抵押做得很好的话,应该也不会引发太多的兑付危机。最近一些企业债券兑付出现一点问题,比如出现展期,估计量不会太大,总体来讲,我们这几年对债券市场的控制还是比较严格,抵押和担保的质量比较高。我觉得从债券市场来看,引发金融危机的可能性不大。

第三是股市。股市会不会出现大幅度的暴跌?会不会引发金融危机?我估计中国不会。因为中国股市在融资中占的比例还很低,中国目前还是间接融资为主的国家。再加上即便新冠疫情暴发,股市也没有出现太大的下跌,问题不是太大。再加上我们对股市的欺诈行为、财务造假是零容忍的态度,会进一步推动股市的改革,就不应该有这个问题。

美国为什么疫情暴发之后,全力以赴救股市,而且央行不断释放流动性来救股市?主要有四个原因:第一,美国社会保障体系完全在股市里面,如养老保险金和各类商业保险金等,一旦股市出现问题,它的社保体系会受到重大冲击。第二,美国要吸纳全球的公司到美国上市。只有在美国上市,金融资本才有收入。美国贡献的是金融资本,如果股市暴跌没人上市,金融资本没法盈利。第三,美国股市要吸引全世界投资者进入美国股市,因为这样才能保证美元作为世界货币存在,股市出问题,美元肯定就会出问题。第四,美国是一个以直接融资为主的国家,整个融资活动全靠股市。所以美国会全力以赴救股市。中国股市和美国差异很大,我认为原则上讲不会引发金融危机。

第四是房地产。为什么有人会担心房地产引发金融危机?原因就是中国出现了地产金融化、金融地产化的趋势,地产和金融的融合度非常高。比如说个人贷款80%是房贷,不少金融机构把自己货币的20%-30%贷给房地产商,一些大地产商负债在1万亿以上。那么房地产会不会出现问题导致中国金融危机?我估计可能性不太大。原因就是我们如果从房住不炒的角度看,从消费角度看,中国房地产发展还有空间的,暂时不会出现我们很担心的现象。再加上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会不断提高,会出现老旧小区改造等,我估计房地产价格暴跌引发金融危机的可能性不是太大的。

第五是外汇。外汇如果出问题,也会引爆金融危机。外汇主要两个问题:一个是外汇储备量。外汇储备量能不能应对国际支付?如果外汇储备量不能应对国际支付,就会引爆金融危机。第二个就是本币是不是大规模贬值。这两个来看,中国暂时不可能。疫情暴发之后,我们外汇储备量在3万亿以上。我们外汇有三部分构成,一个是自己赚的钱,一个是借来的钱,一个是外资到中国带来的外汇。三个因素里面,我们进出口量受到影响,但是大家注意到每个月的顺差还在几千亿人民币。说明我们进出口还是顺差,外汇是进入中国的。第二个借来的钱,中国还有借的空间,再加上全世界好多国家是负利率,中国还不是负利率国家,所以借钱没问题。第三个外资的介入,疫情之后外资的介入没有受太大的影响,最近比如珠三角开工的几个大的项目都标志着外资仍然把中国看作重要的投资领域。这样一来,外汇储备量应该不会出现大幅度收缩,我们国际兑付支付问题不大。人民币贬值不可能,美国现在央行不断放水,放水就是美元毛了,这样不会导致人民币大幅度贬值。外汇的风险,不会引发中国的金融危机。

从影响金融危机的五个方面来看,这次新冠疫情不会引爆中国的金融危机,大家可以完全放心。但是确实会带来经济上的压力。

第一个压力就是宏观负债率可能会上升,大家知道2017年的提法叫去杠杆,2018年叫结构性去杠杆,2019年叫稳定宏观负债率,最近提出来容忍阶段性宏观负债率上升。说明因为新冠疫情,可能宏观负债率会有所上升。我估计2021年,宏观负债率的压力可能会显现出来。

第二,通胀压力可能比较大。因为要救企业,需要保证流动性充足。大家可以看到,3月份的M2增长速度是10.1%,4月份是11.1%。2019年GDP增长速度6以上,M2的增长速度在8左右。现在M2增长上到两位数,应对的GDP是负数,这说明流动性增加比较快,我估计通胀率会有所增加的。因此,在疫情完全结束之后,我们要解决一下这方面的后遗症,那就是2021年、2022年,可能会出现宏观负债率问题,流动性过剩的问题,我们需要适当警惕,谨慎应对。 

最近看到西方一些政客和媒体不断抹黑中国,甩锅给中国。这种情况估计会导致短期内对中国全球化产生影响,但是中长期不会。因为国际贸易和全球化的背后的主要原则是利益原则,那就是互利共赢,只要中国为世界提供利益,中国就不可能和世界脱钩,因为最后支持全球化、国际贸易和国际交往的背后是利益。中国恰恰在这个问题上能实现自身和世界的互利共赢,我们有三个优势:

第二,市场优势。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单体市场,14亿人口,3亿多中产阶级。中国如果继续开放市场的话,好多国家的利益都在中国市场上,怎么可能和中国脱钩?他们的产品和服务要在中国实现,怎么可能和中国脱钩?因此,我们应该继续开放市场,一个是产品市场,一个是服务业市场,一个是投资市场。中国这三大市场目前仍然有很强的吸引力。我们最近不断减少外国投资者在中国的负面清单,我估计投资市场、服务市场的不断开放,会让中国有极强的市场优势。只要利益在中国,就不可能和中国脱钩。

第三,我们是服务贸易需求最大的国家。第一,留学生,我们在全世界留学生达到160万人,他们的学费、生活费给世界贡献了许多收入;第二,出国游,中国是出国游增长最快的国家,泰国、日本、韩国海外游客户50%以上是中国大陆,中国这个服务贸易量很大,而且是上升阶段;第三,中国仍然是知识产权和技术专利需求量最大的国家,每年给世界支付的专利费用和技术费用是庞大的数字。

中国这三大服务贸易量:留学生、出国游、专利和知识的需求,是巨大的利益。这么大的利益,怎么和中国脱钩?只要中国能不断给世界提供利益,和世界实现共赢,我想中国不可能出现脱钩,想脱也不可能。制造优势、市场优势和服务贸易优势,标志着中国仍然会在世界全球化过程中,给人们提供巨大的利益,可以实现利益共赢。

我估计这次新冠疫情短时间内对中国全球化有影响,但是中长期不会。只要我们政策得当,这次疫情会推动我们进一步全球化。 

总结一下,新冠疫情对我们经济到底有多少影响?第一,不会让中国出现中长期的经济衰退;第二,不会出现金融危机;第三,不会出现所谓全球化的进程被中断。 

但疫情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困难,我们应该承认,而且目前困难比较大。第二个问题是我们应该怎么办?这是我们要重点讨论的问题。

面对疫情带来的诸多困难,应该怎么办?

应对疫情的冲击,我认为应该分三个阶段:

因为停工停产停业,导致我们很大的压力,要有一个修复的过程才行。我不太主张一开始提“刺激经济”,应该是修复经济。就像人得了大病一样,刚刚转过来不能大补。第一个阶段我们重点是修复经济,前三季度以修复经济为主。修复经济最主要的目标就是六保: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修复经济最主要的做法就是三条:第一,减免税费。对疫情期间受到巨大影响的企业和个人减免税费。第一季度我们对企业减免税费7000多亿,我认为第二季度应该继续,仍然按照第一季度减免给第二季度继续减免税费。有一些现在仍旧不能开工的服务业,减免税负甚至可以推到第三季度。第二,补贴。对企业和个人进行补贴。许多企业停工了,员工的工资照付,企业压力很大,应该要补贴才行。失业的人更要补贴,最近我调研了一下,第一季度我们的新增就业人口减少90多万人,但是失业的人并没有增加多少。两个原因导致数据不一致:第一,我们补贴的失业率是城市登记失业率,不包括农民工,实际恰恰应该补贴农民工;另外一个是手续比较复杂,有人不愿意几百块钱去完成那么复杂的手续。对我们来讲应该加大补贴。第三个办法就是保持流动性充足,降低利息。因为疫情的影响之后,企业的流动性都受到影响,所以保持流动性的充足,降低利息,这样才能使企业渡过难关。

修复经济的主要办法就是这三条:减免税费、补贴、提供流动性和降低利息,让企业缓一下。我一再强调,不要一开始就提刺激经济,应该重要的是修复经济。因为现在提刺激没有用,钱虽然拨下来,但是刺激不起来,因为我们没有实现充分的复工复产。

拉动增长三驾马车:出口、消费、投资。我估计出口作用不太大,目前来看全球疫情还没有结束,要靠出口拉动也不可能,一个月保持出口顺差几千亿人民币不错了,出口的贡献不会太大,也不应该是重点。第二,消费。消费实际也不行,因为疫情而出现报复性消费,我觉得可能性不大。因为消费受个体影响,他不可能因为上一顿少吃了,第二顿就多吃了,所以消费也不是重点。重点是投资,刺激经济的核心是投资,加大投资才行。

怎么投资?我认为可分两部分:

一个就是所谓的公共产品投资,也就是**投资。**不能搞经济产品投资,重点是公共产品投资。大致上有四个内容:第一个就是传统基础设施建设,“铁公机”,传统基础设施建设有很大的空间。第二个投资就是新基础设施建设,我们这次提了一个“新基建”,“新基建”主要包括三个内容:第一个是信息类的基础设施建设,5G之类的属于信息类的基础设施建设;第二个,混合类基础设施建设,就是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技术设施,比如智能交通、智能能源等混合类的融合类的基础设施建设;第三类是科创类,比如大科学装置、实验室经济、科创中心等等。“新基建”包括了三大类,一个是信息类,一个是融合类,一个是科创类。有人提出是不是“新基建”不应该**投资,应该企业投资?从目前看还是公共产品投资,有一部分是企业投资,但是主要的恐怕还是公共产品投资。我估计这几条可能力度会很大。第三个就是都市圈建设,我们最近提出推动都市圈建设:长三角都市圈、珠三角都市圈、京津冀都市圈、成渝经济圈要加大建设。都市圈的建设将对整个投资有巨大的作用。根据推算,都市圈建设对GDP增长会拉动0.5到1个百分点。第四个就是公共卫生建设,公共卫生投资是重要公共产品投资,这次来看,我们公共卫生的体系要加大,无论从预警到应对,都要加大投资。公共卫生供给能力要允许有一部分闲置,不然暴发疫情就没法应对。公共卫生投资是公共产品投资的一个重点。我们全国的公共卫生防疫体系还应该加大投资才行。

我觉得投资重点就是这四条,一个是传统基础设施建设,一个是“新基建”,一个是都市圈,一个是公共卫生体系投资,这对经济的拉动有意义。

第二类投资是企业投资。经营性投资现在看来,投资重点仍然是三大产业:第一,战略性新兴产业还是投资的重点,我们经常讲的8个要点,新能源、新材料、生命生物工程、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这8个要点空间非常大。第二个就是现代制造业,现代制造业仍然是我们现在的一个短板,大家提了6个要点,航天器或航空器、高铁、核电、特高压输变电装备、数控机床、现代船舶和海洋装备。这6个仍然是中国现代制造业的空间,要加速推进才行。第三个产业是服务业,服务业必须加速提升。

消费服务业,像养老、家政、医疗卫生大健康;商务服务业,金融、上市服务、园区管理等空间很大;精神服务,如影视、音乐、戏剧、收藏、博物馆、休闲旅游等等,各个领域都要加强,服务业仍然是投资的重点。这次疫情,服务业也是受冲击最大的,但有一个服务项目是逆势而生的,就是网上购物。这种用现代技术改造服务业的项目都很厉害,这说明我们服务业得想办法提升才行。过去一直讲,但是动力不足,这次充分显示服务业仍然是重要的方向之一。

总体来讲,从企业的经营性投资来看,三大产业仍然是中国投资的重点。这样一来,我估计投资可能是刺激经济的最主要的重点,分为两大块:一个就是公共产品投资,有四类;一个是企业经营性投资,三大产业。第四季度若刺激性政策出台,预计在2021年上半年,投资的拉动效果就会显现出来。2019年经济贡献里,消费占在第一位,到2021年,投资可能会重回第一位。因此,第二阶段应该是刺激政策,重点是投资。

最终我们的动力和发展还要有赖于改革。第三阶段尤其到2021年的后半年,改革应该成为主题,要继续深化改革。我认为改革的方向主要是三个:

第一,市场经济是重要方向。资源配置中,市场起决定性作用,**才能发挥更好作用。要树立好**和市场的关系,真正明确生产经营主体是企业,**是社会公共管理主体。**和企业的关系改革,仍然是改革的重点,企业作为生产经营主体三大权利必须交给企业:独立法人权、企业体制选择权、投资经营权。**的重点是制定和运作宏观性政策,包括五大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国际收支政策、社会政策。所以**的重点在于宏观政策的运作,企业作为生产经营的主体,要有相应的权利。市场经济的方向不能动。

第二个就是混合经济。混合经济方向必须坚持,各种不同的经济成分都有自身的优势和特征,都能在自己的领域发挥作用,我们要平等发挥各种经济成分的作用,混合经济是一个方向,这个非常重要。这次疫情,混合经济在里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非常有意义。混合经济重要的是要平等地对待民营经济,在经济上、法律上、**上、文化上平等对待,这是一个核心问题。

第三个是法治经济。法治经济非常重要,法治经济是整个经济的动力来源。一定要坚持法治经济,彻底走向法治经济。所有经济关系的处理,要以法律为准绳。我们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法治经济。

如果说我们这三个阶段:修复经济、刺激经济、深化改革,如果能够到位的话,我觉得中国经济会走过这一次难关。这次疫情可能是改变世界格*的重要偶然事件,中国如果能率先走出疫情的影响,经济将会很快迈入正轨,这样一来,中国经济在世界上的比重将会进一步提高。加之中国对这次疫情应对,我觉得做得很好。因为我们没有过度动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虽然宏观负债率会阶段性上升,流动性也有所增加,第三季度、第四季度M2是两位数,但是总体来讲,我们整个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还是比较谨慎的。不少发达国家大规模释放流动性,可能会带来很大的后遗症,中国恰恰在这个问题上比较谨慎,这次抗疫后,货币、财政上可能会产生一点问题,但我认为后遗症不大。

当然,前提是我们的对策得当,也就是这三个阶段要把握好,修复性阶段我们过度强调刺激,可能后果恰恰相反。有人认为现在会爆发报复性消费,但结果存钱的人越来越多了。这次疫情也是给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对抗疫情重要的基础是财富和物质基础,有人在家里待着两年不上班都可以,有人两个月就不行,这取决于个人财富的积累。有的企业可能停产停工一年没问题,有的两个月就不行了,因为背后有财富的原因。人们认识到对未来要有余留,无论是个人、企业还是国家,要保持足够的财富才行。

所以,我的结论是,如果能按照修复经济、刺激经济、深化改革这个趋势推动的话,中国经济没有问题,我对未来的方向仍然是比较乐观的。

监制:唐心怡

编辑:张琦

校对:杨柳

人民币汇率逼近7元时代,发生了啥?是否“破7”?

应该平常心看待人民币汇率的宽幅震荡行情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正逼近7元时代。人民币会否“破7”引发关注。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22年9月7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9160元,较上一交易日下调64个基点。

此外,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跌破6.97元关口,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度跌破6.99元关口,距离“破7”近在咫尺。

人民币汇率为何贬值?

人民币汇率回落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近期主要是跟美国加码货币政策调整有关。

数据显示,美元今年以来升值了14.6%,在美元升值背景下,SDR篮子里其他储备货币对美元都大幅度贬值,1-8月欧元贬值了12%,英镑贬值了14%,日元贬值了17%,人民币贬值8%。

中国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有鑫表示,受美联储将继续加息进程以及欧元疲软等因素影响,外部美元指数持续走高,给人民币汇率带来了调整压力。

但是和其他非美元货币相比,人民币贬值幅度是最小的。央行副行长刘国强5日在***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人民币贬值相对较小,而且在SDR篮子里,应该说人民币除了对美元贬值以外,对非美元货币都是升值的,而不是说对SDR篮子其他货币也是贬值的。在SDR货币篮子里,一个基本情况是美元升值了,人民币也升值了,但美元的升值幅度比人民币的升值幅度要大一些。所以,人民币并没有出现全面的贬值。

一篮子货币资料图。

人民币贬值有何影响?

一般而言,人民币贬值后,出国留学、购物等会增加成本,同时进口会承压,但对于出口是一种利好。

海关总署7日公布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7.3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10.1%。其中,出口15.48万亿元,增长14.2%;进口11.82万亿元,增长5.2%。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对中新财经表示,本币贬值有助于出口企业增加出口收入,提高竞争力和盈利水平。不过,人民币汇率贬值也是一把双刃剑。出口企业靠人民币汇率贬值增加了收入,但如果使用过多的进口原材料、零部件,很可能也会因为人民币汇率贬值而增加支出。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对中新财经表示,对中国的进出口外贸企业来说,不要对赌人民币的升贬,是要做好汇率风险的管理,确保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

人民币是否“破7”?

对于人民币汇率的未来走势,目前市场普遍关心的是是否会跌破7这一整数关口。

中信建投指出,在人民币与美元联动性明显增强的背景下,分析人民币汇率未来走势更多取决于美元指数。因此,人民币有贬值乃至“破7”压力,但本轮贬值对资本流动的影响不强,预期亦不会显著弱化。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认为,本轮人民币汇率有“破7”的可能性。相对于美元位置而言,当前人民币汇率所处点位仍然明显偏强。但人民币汇率的点位本身不是最重要的,我国跨境资本流动形势是否平稳才是问题的本质。经过2019年8月和2020年初的两轮人民币“破7”又归复,7这个点位本身并不易引起所谓超调。

央行副行长刘国强认为,人民币长期的趋势应该是明确的,未来世界对人民币的认可度会不断增强,这是长期趋势。但是短期内应该是这样的,双向波动是一种常态,有双向波动,不会出现“单边市”,但是汇率的点位是测不准的,大家不要去赌某个点。合理均衡、基本稳定是我们喜闻乐见的,我们也有实力支撑,我觉得不会出事,也不允许出事。

人民币和美元资料图。中新网记者李金磊摄

若“破7”该如何看?

事实上,自2015年“811”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在2019年和2020年曾出现过“破7”。

2019年8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回应人民币“破7”时曾表示,人民币汇率“破7”,这个“7”不是年龄,过去就回不来了,也不是堤坝,一旦被冲破大水就会一泻千里;“7”更像水库的水位,丰水期的时候高一些,到了枯水期的时候又会降下来,有涨有落,都是正常的。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认为,应该平常心看待人民币汇率的宽幅震荡行情,现在,不论**还是市场,对于汇率双向波动、宽幅震荡的容忍度和适应性都大大增强。

自9月15日起,央行将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两个百分点,即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由现行8%下调至6%。这是今年第二次外汇“降准”。专家认为,央行此举向市场释放积极信号,有利于稳定人民币汇率预期,避免出现非理性的超调。

中新网首席财经记者:李金磊

编辑:朴丽娜

责编:宋方灿

核酸检测系统异常,东软、通信部门接连回应

泸定地震已致65人遇难,多人仍失联

放假通知!

人民币是升值还是贬值

贬值,自2022年以来,由于疫情的影响,美联储开启了连续加息的周期,3月份到6月份,美联储总计加息了150个基点,美元指数上升,自然人民币汇率出现贬值。

2022年元月十八号菲尔币走势涨跌情况?

2022年日元对人民币未来的大趋势仍然是看跌的。日元贬值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原因:1.全球疫情影响还没得到有效遏制,疫情阻碍日本出口,相比日元,美元更具有避险价值,美元指数接近100。2.疫情外溢影响扩大,日本资产将会受损,

本国货币贬值对国家有什么影响?

1、人民币贬值,意味着外币升值,对外币来说,同样的价格可以购买更多的商品,因此有利于我们国家出口。

2、人民币长期贬值就会形成贸易顺差,但是对于我们的进口企业来说,需要支付的成本就会增加。

3、人民币贬值对老百姓来说去旅游或学习的费用会增加,但是会刺激他们来我们国家旅游或学习。

4、人民币贬值可能会导致外资或本国资金外流,利空股市。

央行出手!从0上调至20%!

如何理解央行本次操作?

据澎湃新闻介绍,简单地说,调整后,假设某银行上月远期售汇签约额为100亿美元,则这个月需要向央行缴纳20亿美元的准备金,一年后央行会原封不动还给银行,而调整前,银行不需要缴纳这笔钱。

征收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始于2015年“811”汇改之后,也被称之为中国版“托宾税”。当时人民币出现大幅贬值,央行在当年8月底出手,要求自2015年10月15日起,开展代客远期售汇业务的金融机构(含财务公司)向央行缴纳外汇风险准备金,准备金率暂定为20%。随后成为央行调节外汇市场的工具之一。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央行上调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这将提高银行远期售汇成本,降低企业远期购汇需求,进而减少即期市场购汇需求,有助于外汇市场供需平衡。”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受近期美联储快速收紧货币政策、美元指数大幅冲高影响,人民币对美元汇价出现一轮较快贬值,在岸、离岸均已跌破7.1关口。9月5日央行下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意味着政策面已开始释放稳汇率信号;本次调控政策再次出手,提高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旨在增加银行客户的远期购汇成本,避免汇市做空预期过度聚集。考虑到当前人民币汇价并未出现脱离美元走势的快速贬值,此举具有未雨绸缪性质,旨在进一步稳定汇市预期。”

值得注意的是,调整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是本轮人民币贬值后央行第二次“出手”。

此前,央行宣布自2022年9月1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即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由现行8%下调至6%。

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破“7”

今年以来,受美联储持续加息影响,美元指数持续走强。据软件显示,9月26日早间,美元指数盘中一度冲破114整数关口,续创近20年新高。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方面。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数据,9月26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7.0298,下调378点。

破“7”无需过度“关心”,央行曾在2019年8月5日(当日人民币即期汇率11年来首次击穿这一关口)给出一个“水库”的比喻,即“人民币汇率破‘7’,这个‘7’不是年龄,过去就回不来了,也不是堤坝,一旦被冲破大水就会一泻千里;‘7’更像水库的水位,丰水期的时候高一些,到了枯水期的时候又会降下来,有涨有落,都是正常的。“

此前亦有专家表示,外汇汇率整数关口不是判断经济整体态势的标志性参数,参考分量并不重。近两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也曾出现“破7”情况,但持续时间不长便又回到“6”时代,汇率浮动剧烈、过度贬值或升值都不利于经济发展。

不过也有专家提醒,汇率波动对于外贸企业影响较大,建议外贸企业,一方面应以调整结算时间、结算币种来应对汇率波动风险;另一方面可使用外汇期货对冲风险。

2022年日元对人民币会上涨吗

2022年日元对人民币未来的大趋势仍然是看跌的。日元贬值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原因:1.全球疫情影响还没得到有效遏制,疫情阻碍日本出口,相比日元,美元更具有避险价值,美元指数接近100。2.疫情外溢影响扩大,日本资产将会受损,市场预期日本经济如果大幅下滑,日本央行会再度启动宽松政策,驱动日元贬值,可以看到资金在流出日本流向美国。3.日本**的表现没有能力,日本金融体系动荡、经济结构改革迟缓、经济长期不景气以及贸易黑字减少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日本**放任日元贬值,不承担国际责任,正导致周边国家陷入困境,当*的日本**和日本银行本应充分承担起责任却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实施的财政政策效果也不明显,无法满足经济发挥的实际需要。4.老龄化日趋严重,没有足够的劳动力,市场经济无法注入新的活力。5.奥运会并没有带来预期的效果,旅游业重创,日本经济发展下行,创造的经济价值遍地。日元贬值,影响到在日华人华侨的生活:变相工资减少,进货成本增加。但对于需要人民币换日元的人来说,就是一件非常利好的事情:日元贬值,父母亲支付留日费用时,所需的人民币就少了很多;出口日本商品到中国的商人或者代购,因为用日元进货商品,然后卖到中国,结算用人民币。在日本投资房产的人:日元的汇率下来了,可以说对想在日本投资房产的人来说很友善了。对于交易额高的人来说,这个时候换的日元越多,“赚”得就越多。当然,上述纯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