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生物未来走势(宁夏红果东方生物食品有限公司怎么样?)

时间:2024-01-01 14:59:33 | 分类: 基金百科 | 作者:admin| 点击: 59次

宁夏红果东方生物食品有限公司怎么样?

宁夏红果东方生物食品有限公司是2012-08-01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中宁县恩和镇工业园区。。宁夏红果东方生物食品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640521596229649U,企业法人王茜,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宁夏红果东方生物食品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枸杞、红枣、农产品种植、收购、加工、销售;食品、饮料销售;枸杞文化研究与展示;食品科学技术研究(枸杞深加工产品的研发)、示范推广、咨询服务;有机肥料及微生物制造、销售;食品技术开发;苗木培育、农业机械研发、销售;自营或代理各类商品和技术的进出口,但国家限定公司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和技术除外;互联网广告设计、制作、发布及推广服务;生物产品技术开发及咨询服务;网络平台软件开发;食品工程项目设计、可行性研究及报告撰写;会议、展览及相关服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宁夏红果东方生物食品有限公司对外投资1家公司,具有0处分支机构。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宁夏红果东方生物食品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我对妖王东方生物未来走势的判断

    最近一个时期焦点还是疫情,我们还没有研发出特效*,对疫情的防控还没有做到百分百,就如周末院士所言拐点还没有到来,另外拐点是否到来还是要以官方的发声为准,毕竟站在专家和学者的角度与站在官员的角度看问题还是不一样的,纵使拐点到来,我觉得对整个疫情有决定性意义的是武汉何时解除封城,武汉人能出去,外地人能去武汉,能够实现人员的自由安全流动,我想到那个时候才能叫真正意义的拐点,到那个时候谈安全出行才有意义,最近几日部分行业产业开始复工,这与疫情没有关系,有没有疫情,国家也要运转向前发展,所以关键行业和领域就得开工就得开业,否则国家就瘫痪了,我们可以看到**体制内的干部一直都没有休息,包括基层的社区和村庄,他们都在为控制疫情而努力地工作,这就是我们这个国家的优势,体制优势,领导优势。我相信在d的坚强领导下,在各位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疫情会得到有效控制,具体何时到来我们关注武汉方面的动向。

    说完大势我们来说东方生物,东方生物的暴涨或者未来的暴跌肯定都是情绪的产物,市场上现阶段的关注点还是在医*概念,股宅经济也好特斯拉概念也好都是分支,因为我们如果没有强大的医*技术创新发展就不能保证每一位普通人的健康,当下之急是要解决救命的问题,所以我们每一位普通人能关注医*概念让这些企业享有高的估值让这些医*研发者享有更高的收入与待遇,这也是我们股民对于这次疫情所间接做出的贡献,想想娱乐从业者动辄年收入上百万千万亿万,我们可能给予技术创新者的回报还是少了些,疫情面前我们可以不看电影不看电视不听音乐,但是如果生病了没有*来救治那前路就只能是未知数。

    医*概念股里有好标的,但是周一你肯定买不到,买到的可能就是坑,另外相比于工作偷偷摸摸的炒股,假期的正大光明会刺激新韭菜入市老韭菜复苏,我认为有一部分资金享受不到医*连板股的巨额涨幅,就一定会去攻击最近两天没有涨幅限制且辨识度高人气度高的东方生物,或者涨幅较大的科创疫情医*概念股如之前的洁特生物等。

    把握住主线才能把握机会,什么时候武汉可以去了,什么时候我们撤退,但我们希望这一天早点能来,明天大家关注泰达股份、道恩股份、博腾股份、江苏吴中,特别是一只强调的老妖股$欣龙控股(SZ000955)$旗帜鲜明的看好。

生物板块大跌原因?

生物板块大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近期全球经济不景气,资本市场普遍低迷,导致投资者信心不足,进而出现抛售现象。其二,生物板块所处的行业变化快、风险高,而当前国际贸易形势不利,普遍存在卫生健康不达标等问题,这些不利因素自然也影响到了生物板块的股票表现。其三,公众对生物科技行业的疑虑和质疑也在增加,例如基因编辑、世界卫生组织近期发布关于肺炎疫苗的声明等,这些事件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生物板块的市场表现。因此,生物板块股票出现大跌的原因是复杂的。需要综合考虑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行业变化、舆论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寻找改进和创新之路,提高生物板块股票市场表现。

600559未来走势会怎么样

从盘面看,短期处在下降通道中,而且去年1年累计涨幅比较大,风险比较大,一般是回避的!!!

消费产业2023年下半年投资策略:复苏行进中,估值波动中静待机会_财富号_东方财富网

(报告出品方/作者:中信证券)

回顾23H1:产业复苏温和,市场表现不佳

市场面:低估值板块修复明显

2022年四季度在疫情管控政策调整拐点下,消费总体强劲反弹,市场预期随之抬升。进入2023年,消费保持温和复苏态势,趋势明确但强度偏弱,市场总体表现不佳。A股方面,中信证券研究部消费产业覆盖的农林牧渔、食品饮料、轻工制造、纺织服装、商业零售、社会服务六大行业2023年初至5月中旬平均涨幅1.7%,跑输全部A股8.1pcts。分子行业来看,低估值板块专业市场经营、品牌服饰以及受AI技术升级应用场景预期带动的教育等板块表现居前,而旅游及休闲(-28.2%)、酒店及餐饮(-21.2%)、医美(-12.7%)跌幅较大,我们认为主要因为前期预期较高、相对高估值下,复苏强度未再持续超预期导致短期波动加剧。

港股方面,非必需性消费上涨2.5%、必需性消费下跌7.8%,其中汽车(+15.2%)、专业零售(+14.3%)涨幅较大,而农业产品(-12.5%)、旅游及休闲设施(-8.4%)、食物饮品(-7.9%)下跌较多,整体表现结构与A股类似。总体而言,2023年以来消费总体市场表现一般,在疫情管控政策调整拐点下经历快速估值修复和预期调整后,产业相对温和的复苏态势以及相对悲观的宏观预期使得市场消费配置热情有所下降。我们认为估值调整和回归是市场的有效表现,而在消费长期稳健增长趋势未变情况下,估值回落往往伴随配置机会。目前,消费25个二级子行业除专营连锁、电商及服务、专业市场经营、医美化妆品外,其他行业估值目前均已回落至2015年以来平均估值水平以下。相比2021年初,消费平均动态估值(对应未来12个月)自32倍降至24倍。

基本面:渐进温和复苏

宏观层面:信心处低位,预期待回升。2022年12月疫情管控政策优化后,至2023年1月疫情快速过峰。从政策调整到居民完成适应历经时间远远短于此前预测的2023年上半年节点。消费场景在春节前已显现恢复,春节期间的总体消费兑现了较好的修复态势,节后商旅积压需求爆发进一步抬升消费数据表现,特别是餐饮、出行等接触性消费。虽然3、4月消费恢复趋势环比略有减弱,但总体保持修复态势。同比来看,2023年1-2月社零总额增速3.5%,3月、4月在低基数效应下分别提升至10.6%、18.4%。两年平均数据看,2023年1-2月/3月/4月增速分别为5.1%、3.3%、2.6%。

受疫情管控影响,消费者信心受到冲击,消费者信心指数从2022年2月120.5骤降至4月86.7。2022年11月疫情管控优化后,消费者信心显现回升,至2023年3月消费者信心指数已回升至94.9。但相比而言,目前消费者信心仍然处于低位。而看居民收入情况,2023年Q1全国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速为3.8%,其中农村居民收入增速4.8%、城镇居民收入增速2.7%。对比2023年Q14.5%的GDP增速,居民收入增长显低。无论是消费意愿还是消费能力,目前仍均处于逐步修复过程中,这也侧面印证当前国内消费复苏态势仍显温和的状况。同时按收入分组来看,相对中等收入以上群体家庭财富和收入变动预期下降较多。

以相对前瞻的就业数据来看,2023年Q1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5%,4月环比降低0.3个百分点至5.2%。其中25-59岁人口失业率,本地/外来户籍失业率自2023年1月开始保持下降趋势,但16-24岁人口调查失业率4月达到20.4%(环比+0.8pct),年轻群体仍然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我们认为一方面受国内经济及国际复杂严峻形势等宏观因素影响,另一方面也与年轻人择业观念、人才供给和需求结构变化有关。

行业层面:高端显韧性,低端现升级

结构上看,正如之前所预期的,服务恢复好于实物、高端消费好于大众消费、线上增速仍高于线下。商品品类上,包括金银珠宝、汽车、服鞋针织等在内的可选消费品类恢复态势相对较强;日用、粮油等必选消费品整体增长平稳;而除家居以外的地产产业链品类均有所下滑。从节假日出行数据来看,五一假期期间旅游人数和收入分别恢复至疫情前水平的119%和101%,均为2020年来的最高水平。境内航班数量已基本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出境旅游仍处于较低水平,目前每日国际航班的平均数量约为2019年水平的40%。

另一维度,大众消费和高端消费均呈复苏态势,相比之下,高端消费增势更明显。根据凯度消费者指数,2023Q1中国快速消费品市场销售额同比增长0.3%,相对于2022Q4增速环比上涨了4.3个百分点,呈现明显复苏态势;其中北部和西部地区反弹最快,同比分别增长1.8%和2.3%。高端消费方面,23Q1主要奢侈品企业亚太(除日本)市场(即以中国为主的市场)收入均实现高速增长,爱马仕包含中国在内的亚太区营收同比增长23%,BrunelloCucinelli亚洲市场营收同比增速达56%,高端消费的韧性还是非常明显。

线上消费习惯的强化在各品类商品上均有持续体现,尤其是快消品,23Q1电商在全国一到五线城市的整体渗透率约为71.4%。社零口径下,2021年累计网上零售额两年平均增速在13%-15%区间,其中实物商品增速在15%-17%区间;而2022同比增速仅4.0%,其中实物商品增速仅6.2%。随着疫情管控的放松,线上零售额增速回升,2023年1-3月同比增速为8.6%(2022年同期为6.6%),其中实物商品增速为7.3%。上游成本端,自2022年10月以来各类原材料价格均有所回落。从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来看,能源、木材、农副等价格指数仍处在相对高位,2023年3月增速分别为0.1%/2.5%/3.7%,但相较于2022年高峰其价格上行趋势已显著放缓,消费类制造型企业成本端压力预计将得到缓解。

公司层面:降本增效背景下盈利端表现更好

基于中信证券研究部消费产业六大行业覆盖的A股上市公司按整体法测算,23Q1收入、归母净利增速分别为8.4%、37.1%。疫情管控放开后消费场景复苏带动需求回暖,消费企业经营普遍回升,而疫情过程中消费企业采取的降本增效措施效果显现,盈利端表现超出预期。行业结构上,23Q1酒店餐饮、旅游休闲业绩回升最为显著,农业、酒类、专业零售维持较好表现,食品、饮料、美妆、贸易保持平稳。相比之下,纺织制造、包装印刷、家居等板块利润端仍存在一定程度压力。基于万得一致预期,相比一个月前,85%消费子行业净利预测下调,比例仍然不低,但下调幅度已较小。

头部公司维持稳健表现,而中小企业盈利恢复弹性更加明显。从23Q1各个市值段的消费公司盈利增速看,1000-3000亿、50亿以下市值公司盈利增速最高。头部公司在竞争格*上的优势保持,但同时,中小企业盈利拐点特征更加显著,可积极关注。

经济复苏仍处早期,复苏扩散将驱动消费预期改善

当前消费者信心总体仍处低位,但恢复趋势保持。根据CLSACRR调查显示,约半数消费者当前收入水平高于2022年同期。至2023年4月,预计支出维持和增加的消费者比例由2022年末的75%上升至82%。此外,消费者对于2023年户外活动和外出餐饮的恢复预期进一步提升,预计恢复至疫情前水平(2019年)90%以上的消费者占比分别提升至42%和44%。

我们此前判断,消费产业疫后市场表现将分为预期反转的拐点行情—从预期面向基本面过渡的盘整阶段—基本面兑现主导的回升行情三个阶段,目前处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过渡,即由预期面走向基本面,消费相关行业估值修复弹性短期更加依赖于国内宏观经济环境的整体预期。而经济预期往往以货币、财政政策,或地产相关行业政策作为前瞻,因此,我们认为经济预期的波动对消费配置阶段性将具有一定的叠加效应,经济预期抬升往往放大消费估值修复弹性,反之,经济预期较低预计将压制修复空间。

从宏观经济表现来看,4月经济修复进程相比3月出现放缓,在宏观经济弱复苏的背景下,市场加大了对消费修复可持续性较弱的担忧。中信证券研究部宏观组认为,尽管疫情防控在2022年11月开始优化调整,事实上,经济引擎再次启动需从春节后返城开始计算,即春运结束至今仅约3个月,并不足以完成工厂布*、产品创新、人员择业、即“就业→收入→消费”循环等中期机制。4月数据显示,经济引擎仍然是服务业、基建、高技术制造业和接触型消费,但在“工业与服务业”“基建制造与地产”“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总体就业和年轻人就业”“总体企业和民营企业”五方面分化延续,原因既有内生动能需培育,也有外需疲弱、国际大宗品价格下行等客观原因。

(1)由于外需不振、服务业基数低,出现“工业与服务业”分化。(2)在稳增长政策下,叠加推进地产转型,形成“基建制造与地产”分化。(3)因为就业慢改善、场景快修复,产生“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分化。(4)稳岗政策有力实施,但过去年轻人集聚的大城市受疫情冲击较多,叠加“学科结构”与“产业结构”不够匹配,导致“总就业与年轻人就业”分化。(5)在加快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国央企率先示范引导、逐步带动社会资本过程中,短期产生“总体企业和民营企业”分化问题。

总结而言,中信证券研究部宏观组认为,虽然当前经济冷热分化,通缩担忧再起,但当前的情况并非通缩而是复苏的前期。冷热不均是经济复苏前期的特点,预期政策将围绕着结构性问题持续发力,经济的复苏持续进行,领域会慢慢扩散。预计基建增速保持高增长,4-5月商品消费将接力服务消费出现改善,出口仍有支撑,内外部因素带来下半年制造业景气度逐步好转。经济复苏前期分化的数据导致市场预期或围绕着现实情况反复波动,预计下半年复苏进一步扩散后市场预期能显著改善。

2023年全年GDP有望达到5.9%,其中消费全年增速有望达到8.0%。物价方面,4月CPI同比增速回落至年内低点0.1%,核心CPI中的工业制成品价格低迷、猪肉鲜菜价格齐跌、去年同期的高基数效应是主要驱动因素,核心CPI呈服务上、工业品下的分化格*。预计全年CPI同比上涨0.7%,从季度的维度来看,预计2023年二季度CPI同比读数将达到年内低点,下半年同比读数将开始企稳回升,高点在四季度出现,但大概率最高点水平亦不会超过2%。考虑到服务业的强劲恢复并未完全反映在CPI中,我们认为当前数据总体复苏信号明显,通缩观点并不成立。

虽然短期中国居民收入增速有所放缓,但长期看我们认为将保持收入不断提升的趋势,居民消费力是消费产业持续增长的源动力,在此预期下,我们认为中国消费市场的整体扩容方向并未有大的改变。中国居民目前消费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比较大。2022年美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4.9万美元,中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仅约4,456美元,大致相当于美国1974年水平(4,329美元)。而中国人均GDP(2022年12,741美元)已相当于美国1980年水平(12,575美元)。从另一个角度来看,2020年中国大陆居民最终消费支出占比为38.2%。海外比较来看,中国大陆居民消费支出占比不仅远低于美国(67.2%)、日本(53.8%)、韩国(46.4%)等发达国家,甚至还低于越南(67.9%)、印度(60.8%)、印尼(59.0%)。

以上两个维度均反映出中国居民消费水平总体较低,相比已经达到的经济收入水平显得落后。其中的原因,我们认为和中国居民高储蓄倾向、房价较高占用消费能力、社会福利保障机制尚不完善等原因有关。当前,在“房住不炒”的基本原则下,预计房价得到有效控制情况下,居民在购房压力得到缓解后有望把更多的收入用于消费。从购买力角度来看,一方面,根据《2022意才胡润财富报告》(胡润研究院),2022年1月1日,中国共有518万户拥有人民币资产600万元及以上的家庭,其中中国大陆(即中国内地)户数为416万户。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国家庭户户数4.9亿户、集体户2853万户。以家庭户计,这类家庭占比仅0.8%。但从趋势来看,中国的各类高净值家庭数从2019~2021年逐年均呈低个位数增长趋势。

同时,在共同富裕的方向指引下,各项政策引导实际上均在推动中国消费的长期持续增长。降低收入差距、提高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实际上从很多国家的实践都已表明是最终形成消费对经济有力支撑的正确方向。根据刘世锦《新倍增战略》的研究测算,2035年以前,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或达到8亿~9亿人,实现倍增的目标。我们认为这部分中等收入群体由低收入向中等收入提高的过程中,也将伴随高消费倾向,这对打开中国消费市场规模、形成消费对经济的有力支撑将是极为重要的边际力量。

虽然短期国内消费需求端并不乐观,但如前文所述,随着居民收入的提升,消费升级的趋势已经形成,且不可逆。同时,中等收入群体实现扩大,与之伴随的仍然会是消费升级的结果。根据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服务性消费逐渐取代商品性消费的主导地位是消费升级的重要特征之一。从消费结构来看,中国整体消费目前也正在由实物商品消费向服务消费过渡升级。因此,短期居民的种种“消费降级”表现,我们认为更多是疫情管控和宏观经济影响下消费下行的周期表现。中国在居民收入仍在保持增长、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还在不断扩大的大趋势下,尚未完成消费升级的总体路径,但或将开始呈现一定的结构性分化。

日本上世纪80年代,同样面临经济降速、贸易争端、人口老龄化等一系列问题,其消费增长之后进入持续降速阶段,这也是市场担忧中国消费从此难以恢复较快增长的依据之一。我们认为,中国目前与日本80年代最主要不同的背景在于:一是城镇化率仍然相对较低。二是中国人口结构差异较大,日本在80年代初期基尼系数达到最小值、收入分配平等,但在中国,目前基尼系数高位,近10亿的人口仍在低收入范畴,这部分群体正是收入分配制度上倾斜拉动的人群,而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的同时消费倾向很高。因此我们认为中国消费总体扩容还在延续,但结构上,中高收入群体的增长趋于平稳且同时消费边际倾向提升有限,消费表现将有所不同。总而言之,我们认为中国消费总体仍将保持升级趋势,大众消费的整体升级和中高端消费的部分平替将同时进行。

投资策略:短期业绩兑现关键,关注经济复苏趋势

2022Q4在防控政策优化拐点上,消费大幅反弹、估值上移,尤其是前期消费场景受限严重的消费者服务、商贸零售、医美化妆品及与防控放开直接相关的医*板块表现尤其亮眼。但进入2023年以来,由于政策拐点预期抬升提前反应,基本面恢复仍需时间兑现,且本身从产业规律而言存在一段过程,因此市场表现波动较大,整体一般,尤其前期反弹最为明显的消费者服务、医美化妆品等板块在估值相对较高的背景下调整最为明显。

截至23Q1内地基金核心持仓消费占比21.1%、北向资金持仓消费占比19.3%,环比均有下降,相比2018年以来的高点低5pcts左右,但整体仍然超配,基本集中在食品饮料行业。具体来看,食品饮料持仓占比保持最高,超配9.4pcts,超/低配比例为2018年以来81%分位数水平;相比22Q4,23Q1内地基金持仓农林牧渔占比超过消费者服务,位居第二,北向资金持仓消费者服务占比保持第二。消费者服务超配0.2pct,分位数水平14%;医美化妆品超配0.4pct,分位数水平95%。其他行业均低配。农林牧渔低配0.1pct,分位数水平52%;纺织服装低配0.4pct,分位数水平62%;轻工制造低配0.5pct,分位数水平19%;商贸零售低配0.8pct,分位数水平43%。

当前消费行业各子板块估值回落至历史区间的中位水平(中信证券消费整体对应未来12个月PE处于2015年以来49%分位数水平),其中造纸、贸易、纺织制造、饮料处于显著低位。结合2023年的业绩预期看,当前估值趋于中位水平。全球比较视角,美股消费股1993年以来无论是可选消费还是必选消费,平均TTMPE均在18倍左右,运行区间在13-25倍之间。我们认为,国内消费龙头长期估值中枢也会向20-25倍靠拢,但现阶段,由于中国消费成长性还未完全释放,优质公司估值仍将维持相对较高的水平。

投资策略:悲观情绪压制估值,短期业绩兑现关键

相较我们此前判断,从管控政策优化到疫情过峰,所经历时间短于预期,消费复苏的节点早于我们之前预期的2023年上半年。国内消费市场从春节后基本即开始进入修复通道。但由于在管控政策调整拐点上,市场对疫后消费复苏的预期提前反应且抬升相对较高,因此2月受一定的积压需求释放超预期增长后,3月、4月恢复趋势有所减弱从而导致市场出现波动。同时,从消费各行业结构表现来看,多数行业存在人均消费下降情况,因此进一步引发市场对居民消费力恢复较弱的担忧,消费整体估值近期持续回落。

考虑到宏观经济复苏节奏,消费当前总体呈现弱复苏态势符合预期。针对市场对消费整体复苏动能及可持续性的担忧,我们认为目前仍然处于宏观经济修复早期,“冷热不均”特征明显,我们预期未来政策有望围绕着结构性问题持续发力,经济复苏持续进行且领域会慢慢扩散,有望带动经济基本面实质性改善及市场预期回升。因此,消费估值回落至低位,配置价值将提升。结构上,首先建议继续配置2023年景气性板块,包括黄金珠宝、餐饮供应链、零食等。同时,我们认为服务业的修复仍然明确,无论是修复节奏还是弹性及持续性,均将在兑现过程中具备相对确定性。虽然由于之前预期提前反应,加之市场担忧持续性,股价表现较差,但在下半年继续复苏过程中业绩得以兑现时,我们认为将启动第三阶段的行情,建议继续配置,板块排序景区、酒店、OTA、博彩等。

农林牧渔:生猪养殖蓄势反转,种业振兴持续推进

综合而言,建议优选生猪养殖、种业、宠物和糖业板块。生猪养殖:行情底部蓄势,把握景气反转时机。2023年以来猪价回落并低位徘徊,生猪养殖重回亏损区间。2023年1月以来压栏大猪集中出栏,同时母猪效率提升也使得出栏量整体维持在相对高位,而需求端恢复进度不及预期,未能有效承接供应增量,猪价回落至成本线下并持续低迷。23Q1生猪均价15元/公斤,环比-35.31%,同比+16.52%。4月生猪均价14.49元/公斤,环比-5.4%,同比+7.7%。23Q1以来自繁自养及外购仔猪均亏损,行业亏损时间已超4个月。

短期展望:供需维持宽松态势,猪价底部静待反转。从需求端看,2023年以来消费呈缓慢复苏态势,终端消费增量未能有效承接,尽管部分屠企建库存及二次育肥进场对猪价形成一定托底,但随着猪价持续低位震荡及终端走货不畅,二次育肥进场积极性减退,行业冻品库存率也处于2022年来高位;从供给端看,2023年以来出栏均重及宰后均重同比均上升,宰后均重处于近5年来较高位置,行业亏损持续带来的资金压力也提升养殖户认价出栏、回流资金的积极性。我们预计,短期内生猪养殖供需仍将维持较为宽松态势,2023H1猪价或维持低位震荡。

中期展望:消费回暖+产能去化,2023H2后行情反转或可期。2023年1-2月,随着疫后人员流动放开,北方冬季猪病频发,本轮猪病严重程度在部分地区或高于往年,能繁母猪存栏量自2022年末进入下行通道,疫病对产能带来的影响或将在23Q4反映到生猪供给端。自22Q4猪价快速下行以来,行业已连续亏损4个月以上,生猪养殖板块资金压力渐渐凸显,产能主动去化或将开始。从历史月度屠宰量占比数据来看,4月以后屠宰量占比开始回升,四季度达到高位。考虑到疫后消费复苏带动下游餐饮需求,旺季月份消费有望边际回暖。我们预计在去产能+消费回暖双重催化下,23H2以后猪价行情反转或可期。

集团企业出栏预计稳步增长,行业集中度或持续提升。23Q1以来尽管行情低迷,生猪养殖板块深亏,同时猪病对部分企业产能及成本等带来一定影响,但集团企业仍保持了稳健的产能扩张步伐。2022年19家生猪养殖上市企业共计出栏生猪1.33亿头,同比增长32%,2023年多数上市企业预计仍保持20%以上的出栏增速。凭借规模以及资金上的优势,预计集团企业市占率仍有望持续上行,养殖规模化率预计进一步提升。

种业和生物育种:种业振兴持续推进,板块即将迈入新元年

种业振兴屡获强调,行业进入强政策支持期。“二十大”以来,深入实施种业振兴、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获重点强调。种业振兴行动、农业科技重大专项、生物育种产业化、国家级联合育种攻关等工作,已在推进之中,预计未来还将持续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渐行渐近。2023年“一号文件”提出,加快玉米大豆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有序扩大试点范围,规范种植管理。我们认为,生物育种产业化,是种源“自主可控”关键技术驱动力。从2021年“有序推进”,到2022年未提及生物育种产业化,再到2023年“加快步伐”,生物育种产业化的政策导向已愈加明确。

2021年底以来,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生产应用)审批节奏加快。2023年4月28日,农业农村部公布2023年首批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生产应用)批准清单。截至2023年4月底,我国已颁布13张转基因玉米安全证书、5张转基因大豆安全证书。我们认为,数量更多的安全证书,将为生物育种产业化的大规模推广奠定更为坚实的技术基础。生物育种产业化的政策导向已愈加明确,推进速度要求也越来越高,推广原则更为具体和可操作。我们认为,2023年大概率成为中国生物育种产业化元年。随着政策推进力度持续加强,生物育种产业化大幕徐徐拉开,预计生物育种渗透率将迎来加速提升期,商业模式也逐步明确。我们建议积极配置种业与生物育种板块,把握政策红利窗口期。

农产品:国家保障种粮收益,糖价持续景气上行

白糖:糖价持续景气上行,利好糖企业绩高增预期。国产白糖减产落地。受2022年极端气候、病虫害等不利因素影响,2022/23榨季广西甘蔗单产大幅降低,甘蔗产量下滑。据农业农村部5月《中国农产品供需形势分析》预测,2022/23榨季国产食糖产量为896万吨,同比减产6.1%,较2020/21榨季减产15.8%。国际糖方面,巴西和印度为全球前两大食糖出口国,2021/22年度占全球食糖出口量55%。印度由于食糖减产和需求恢复,印度继续增加出口配额的概率降低,2022/23年度印度食糖出口量及出口占比预期同比下降;巴西受物流受阻和新榨季压榨节奏等因素影响,短期内无法有效补充全球食糖供应。

据世界气象组织(WMO)5月3日发布的最新报告,今年出现厄尔尼诺气候现象可能性增大。厄尔尼诺事件或将导致今年亚洲天气比正常年份更干燥,从而削弱地区下个榨季的产量,或将导致巴西、印度蔗糖减产,国际白糖供应偏紧格*或将延续。全球食糖供应维持偏紧格*,国际原糖价格快速上行。2023年以来,国际原糖市场价涨幅34.2%,超过25美分/磅,达到2012年以来最高水平。国际糖价高位抑制原糖进口需求,国内糖供应持续紧张,叠加下游食糖消费需求恢复,23Q1以来国内糖价开启快速上行趋势。2023年以来国内白糖现货价涨幅达到19%,并保持持续景气上行趋势。

我们预计,国内白糖供应预期偏紧,短期内国内糖价或维持上升势能;中长期看,北半球榨季接近尾声,厄尔尼诺事件为下一榨季糖料产量带来诸多不确定性,对全年糖价高位形成支撑。我们预计,2023年下半年白糖现货均价将维持6800-7000元/吨区间。具备商情研判能力和稀缺的原糖进口配额资源的龙头糖企有望受益国内糖价上行。建议关注糖业板块。

粮食作物:紧抓粮食生产,保障种粮收益。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健全农民种粮挣钱得利、地方抓粮担责尽义的机制保障,继续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合理确定稻谷最低收购价,稳定稻谷补贴,完善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2023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公布2023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格,综合考虑粮食生产成本、市场供求、国内外市场价格和产业发展等因素,上调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每斤2分至1.26元/斤。2022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也上调了2023年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每斤2分至1.17元/斤。稻谷和小麦最低收购价多年连续上调,利于保障农户和种粮企业种植收益。

国家政策利好种粮收益,保障粮食安全。我们认为,具备规模化、产业化、高效率种粮能力的粮食种植企业,或将获得诸如种粮补贴、种植面积拓展等方面的业绩向上弹性空间。建议关注粮食种植板块,推荐主营水稻、小麦种植的优质标的苏垦农发。

食用菌:产能去化+需求复苏,金针菇景气高位。金针菇市场供需矛盾持续凸显。2012年以后,金针菇行业经历多轮扩产,行业竞争激烈导致普遍亏损及产能持续去化,疫情放开后消费复苏叠加前期产能去化导致的供需矛盾持续凸显。展望后续,我们认为,当前金针菇行业产能利用率普遍较高,年内新增产能释放量有限,叠加餐饮消费复苏持续拉动需求,市场供需矛盾有望持续凸显,后续价格或淡季不淡。在竞争格*方面,金针菇行业集中度提升,在成本及渠道端具优势的龙头企业有望充分受益行业高景气。建议关注全国工厂化金针菇产能规模第一,渠道、技术实力领先行业,销售变革逐步开启的雪榕生物

肉禽养殖:白鸡引种缺口或催化行情,黄鸡景气逐步回暖

白鸡:2023年以来白鸡景气高位,引种缺口或进一步催化行情。2022年末行业集中换羽及2023年春节后补栏不足,致辽宁及山东等白羽肉鸡主产区鸡源短缺,23Q1肉鸡均价创2020年以来新高,近期随产能回升鸡价苗价有所回落。从利润端来看,产业链内部利润持续分化,种鸡及毛鸡养殖利润23Q1上升至高位,而屠宰端受到终端需求不足压制,仍持续承受亏损。引种方面,前期海外引种缺口导致的父母代鸡苗及肉鸡产能短缺有望于23H2进一步凸显,或将持续催化行情。而当前美国田纳西州、密西西比州,欧洲及新西兰仍未开关,预计2023年海外引种量仍将处于低位。我们预计在引种短缺的叠加作用下,23H2白鸡均价有望重回高位,白鸡板块后续行情或可期。

黄鸡:产能相对低位,景气有望回暖。22Q4以来受猪价低迷及餐饮消费提振不足等影响,黄鸡价格重回低位,行业再度陷入亏损。目前在产父母代存栏较2021年高位下滑约8%,2023年以来在产父母代存栏始终处于低位。随着下游餐饮消费复苏,供需矛盾或将凸显,在猪价回暖预期带动下我们预计23H2黄鸡价格有望重新上涨,后续景气有望回暖。

动保饲料:跟随畜禽景气复苏,静待后续盈利恢复

饲料:销量稳增,后续有望量价齐升。2022年全国工业饲料总产量3.02亿吨,同比增长3%,其中猪饲料1.36亿吨,同比增长4%,蛋禽饲料3211万吨,同比下滑0.6%,肉禽饲料8925万吨,同比增长0.2%,反刍饲料1617万吨,同比增长9.2%,水产饲料2526万吨,同比增长10.2%。由于下游养殖低迷持续传导,叠加原料价格高位,2022年饲料行业盈利承压。23Q1饲料原料价格开始下行,预计23H2行业盈利将有明显好转。后续畜禽景气逐步恢复,原料价格边际下行,饲料板块有望量价齐升。建议关注抗周期能力强、研发管理壁垒深厚的海大集团。

动保:关注非瘟疫苗评审进展。国内科研机构经历4-5年研发后,目前在亚单位疫苗、载体疫苗、减毒活疫苗、mRNA疫苗等多条路径上同步推进,其中亚单位疫苗的研发进展相对领先。近期普莱柯与合作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合作的非洲猪瘟亚单位疫苗以及生物股份与中科院生物物理所联合研制的非洲猪瘟亚单位疫苗均向农业农村部提交了兽*应急评价申请,相关评审工作正在进行。当前需持续关注非瘟疫苗评审进展,预计板块行情有望持续催化,未来行业有望迎重磅单品。

长期来看,下游规模化进程持续预计仍将推动市场扩容,新版GMP的实施使得行业落后产能加速出清,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近年来多数公司在组织激励、产能扩充、产品矩阵、宠物板块布*等方面均有动作,预计2023年行业龙头成长确定性进一步加强,产品力、营销力、研发力领先的龙头公司将获得更多竞争优势。

食品饮料:低点已过,复苏已来

基于疫情管控放开后2023Q1表现和2023全年展望,食品饮料各细分行业分为四类:1.2023Q1超预期,独立成长性有望延续全年。新渠道和新产品共同驱动成长的零食企业——盐津铺子、甘源食品、劲仔食品,受益零添加快速扩张渠道的调味品企业——千禾味业,受益提升免疫力需求的保健品企业——汤臣倍健,均在2023年一季度表现靓丽,超市场预期。零食和千禾味业的成长趋势,有望延续至全年;汤臣倍健需观察新客群长期转化为消费者的持续性。

2.2023Q1符合预期,展望2023全年自身能力是关键,部分企业依靠餐饮渠道复苏带来贝塔机会。速冻和复调行业2023Q1表现符合预期,2023全年望持续取得较快增长,主要原因包括:兼顾BC业务的企业,可以平衡发展;B端业务为主的企业相较2022年已经改善、趋势可持续,具体弹性取决于餐饮渠道复苏节奏。速冻(预制食材)和复调均属于成长性赛道,且行业格*相对分散,作为行业龙头,上市企业容易获得较快发展。区域乳企——新乳业、天润乳业表现较好,通过具备竞争力的差异化产品,配合区域渠道的快速拓展,实现份额提升、业绩逆势成长。

3.2023Q1略低于预期,2023Q2-Q4望修复向上。2023Q1,传统调味品企业、乳制品双龙头、传统零食洽洽卫龙,表现均略低于预期。这些企业均为发展成熟期的龙头企业,疫情期间表现出较好的韧性、基数不低;较成熟发展阶段决定了短期不容易因新品、新渠道驱动快速成长,因此2023Q1在总体符合预期的表现下,仍给人低于预期的感受。考虑到经济消费环境复苏、基数效应等,2023年未来几个季度,各家企业均望向上修复,继续体现龙头的韧性和规模效应。

4.2023Q1低于预期,具备较大修复空间,节奏和幅度仍需观察。轻餐连锁整体低于预期,其中休闲卤味业绩低于预期,一方面单店仍处于逐步恢复过程中,另外一方面鸭副等原材料持续上涨导致成本压力提升;巴比食品受到了门店春节短期歇业、高基数下团餐表现疲软以及成本、新工厂爬坡等因素影响,2023Q1业绩端承压。桃李面包一季度表现较弱,主要是受疫情余波影响短保烘焙呈弱复苏态势,同时原材料成本压力以及新工厂新增折旧压制盈利水平。

从更长时间维度看,食品饮料各行业分为三类机会:1.成长性行业:行业仍处于快速成长阶段,同时竞争格*较为分散,优质企业具备长期持续性成长机遇。此类行业主要为餐饮供应链相关细分板块,包括复合调味品、预制食材(包括速冻食品)、冷冻烘焙等。个股角度需要跟踪判断各个公司阶段性的成长性释放,结合估值选择布*时点估值。2.基于集中度提升的个股成长机会,行业整体增长较为稳健,同时行业较为分散,公司把握住新品、渠道等机遇提升市场份额实现个股成长性。此类行业包括:零食,细分公司抓住新品、新渠道成长机遇实现个股成长;佐餐卤味,行业极度分散,头部企业具备较大的份额提升空间;千禾味业等把握住细分品类成长机遇的公司。

3.成熟行业:传统调味品,乳制品等传统成熟行业,行业增长速度相对较慢,集中度持续缓慢提升,叠加产品结构升级、原材料价格下降等变化,头部企业实现稳健收入增长同时盈利能力具备改善空间。

乳制品:23Q1企稳回升,预计板块全年需求复苏、盈利能力保持提升

23Q1行业需求恢复缓慢,但利润端表现良好。23Q1乳制品板块需求环比有所改善,绝大部分乳企液奶收入实现正增长,但改善斜率略低于预期,主要受节前终端备货不足以及居民消费力缓慢恢复影响,其中伊利Q1液奶收入由于去年同期高基数出现负增长。分月度,1月绝大部分乳企报表端负增长,主要受春节错峰以及疫后短期消费疲软影响,但2月和3月乳企端收入已经逐步回正。Q1乳企板块盈利端表现良好,绝大部分乳企实现盈利正增长、环比改善明显,同时盈利能力同比实现提升,主要受益于1)奶价下跌、成本端改善;2)需求回暖,春节送礼需求释放推动产品结构优化;3)竞争态势稳定。

看好全年需求稳健恢复,板块业绩前低后高、盈利能力提升确定性较高。2022Q2上海疫情封控、Q3疫情零星散发&需求弱恢复、Q4疫情放开的冲击下,乳制品需求持续承压,乳企收入及利润表现较弱。结合2023年1~4月乳制品行业需求逐月走高情况,我们看好全年乳制品行业需求逐步改善趋势,全年乳企收入端呈现前低后高,并且产品结构随着消费力修复也将体现优化态势。虽然收入端修复弹性存不确定性,但今年乳企板块盈利能力提升确定性高,主要来自:1)去年Q2到Q4利润低基数;2)奶价及辅料成本持续走低;3)产品结构优化;4)乳企行业竞争趋于理性。

展望2024年:行业稳健需求延续,增速或慢于疫情前,但企业对于盈利端重视度将高于此前。虽然2024年需求环境相较于2023年望进一步改善,但是考虑到乳制品行业品类创新尚未有新一轮突破,白奶需求向好但酸奶、乳饮料、花色奶等品类增长动力不足,预计2024年乳制品行业需求有望提速,但是需求增速仍然慢于疫情前。继续看好2024年板块盈利能力提升大趋势,理由是:1)2024年原奶供给依然宽松,奶价或继续保持温和下行,乳企成本端受益;2)消费力回暖以及乳企注重产品升级下,产品结构优化继续推高公司毛利率;3)乳企盈利能力提升诉求下,竞争强度仍将弱于疫情前。

调味品:低谷已过复苏在途,需求&成本望持续改善

行业低谷已过复苏在途,复苏节奏表现基本符合预期。由于2022年国内持续存在散发疫情影响,导致下游餐饮端需求多次承压,其中Q2华东疫情和Q4疫情达峰下受影响最为明显;家庭端需求则表现较为平稳。各企业由于渠道结构等存在差异,收入表现相对分化,以B端渠道占比较高的企业普遍表现承压,C端渠道占比较高的企业则表现相对较为平稳。2023年以来,随着疫情影响逐步消除,B端需求开始逐步复苏,C端需求仍保持平稳发展态势,2023Q1各企业收入普遍较2022Q4迎来环比改善。从月度节奏看,根据渠道调研,2023年1-2月,在疫情放开&部分报复性消费的拉动下,终端需求表现较为强劲,3月起,随着餐饮端进入淡季及居民需求逐步回归常态,复苏节奏环比有所放缓,整体复苏节奏基本符合年初预期。

望迎需求&成本双重改善,把握企业差异化成长逻辑。目前行业处于复苏通道中,调味品下游需求端望逐步复苏至正常水平,多数企业下半年有望体现出更高增速。2022年各类原材料价格普遍上涨使各企业面临较大成本压力,2023Q1起部分原材料价格已出现同比下降,后续成本端的改善有望贡献盈利端弹性。收入端:从季度节奏看,需综合考虑各企业业绩基数差异、库存水平、成长逻辑等因素。传统调味品:预计多数企业收入有望呈现逐季提速,千禾味业由于受益于零添加红利和去年Q4基数较高,预计上半年增速快于下半年。复合调味品:天味食品预计各季度增速整体平稳、23Q4较快,颐海国际预计下半年增速有望快于上半年。

利润端:2023年1月以来,大豆、油脂、花椒为代表的原材料价格和PET、玻璃为代表的包材价格均表现出同比负增长,中炬高新、千禾味业、天味食品等部分企业Q1已显现利润弹性,考虑到多数成本价格2022年呈上涨趋势,我们认为后续成本压力望逐季持续缓解,推动各企业释放利润弹性。展望:传统调味品保持稳健成长,关注零添加等结构性变化,复调仍处于成长阶段。未来五年,我们认为传统调味品行业望延续中高单位数稳健增长趋势,零添加等产品升级方向推动产品结构变化,带来相应投资机会。复调行业经历2021年调整、2022年复苏后,2023年站在新一轮发展起点。目前我国复调渗透率约30%,日韩等发达国家渗透率普遍超过60%,行业仍处于渗透率持续提升的成长期,预计未来五年仍望保持双位数以上增长速度,同时高度分散的竞争格*进一步为龙头企业成长扩大空间。

速冻食品:疫后餐饮快速复苏,长期持续看好板块空间

疫后速冻行业餐饮需求如期实现快速恢复。疫后随着餐饮需求逐步恢复,速冻食品行业餐饮渠道实现较快增长,从社零餐饮数据看,2022Q4、2023Q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餐饮收入分别同比-10.3%、+13.9%。C端渠道,根据通联数据,2022Q4、2023Q1商超渠道速冻食品销售额分别同增26.5%、3.4%。从各家公司报表看,2023Q1春节错位对收入存在一定影响,而疫后复苏背景下B端业务依然表现出一定弹性,其中安井食品收入同增36.4%,千味央厨收入同增23.2%,立高食品收入同增26.2%,三全食品收入同增1.3%(其中餐饮渠道收入同增10%+)。

展望2023年:疫后复苏仍为主要旋律,盈利弹性各不相同。展望2023年,疫后复苏带动整体需求改善是贯穿全年的重要因素,2022年每家公司季度基数差异,预计2023年各家公司节奏会有差异:安井主业疫后持续复苏、相对稳健,并表因素影响前三季度;千味央厨二季度低基数弹性更大,并表影响体现在后三季度;三全三季度基数相对较低;立高食品考虑基数以及大单品/大客户拓展,望逐季改善。盈利端,目前看板块盈利压制因素有限,关注重点为原料价格趋势,其中安井鱼糜采购红利叠加预制菜规模效应,盈利稳中有升;千味央厨整体盈利可控,产品结构优化望带动部分改善;立高食品随着高价原材料逐步去化&产能爬坡,公司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改善。

长期我们持续看好餐饮标准化趋势下,速冻食品乃至预制食材的长期发展空间。2024年及以后,我们认为速冻食品行业将保持终中高单位数稳健增长,狭义预制菜行业望维持双位数的持续增长。在此背景下,头部优质企业有望借助自身的渠道拓展以及新品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市场份额实现较快增长。

轻餐饮连锁:行业弱复苏,关注恢复节奏&成本弹性

疫后整体弱复苏,成本表现分化。受制于疫后消费能力恢复和门店结构变化,轻餐连锁企业平均店效普遍呈弱复苏,压制收入增速表现;不同业态有所分化,但整体拓店进展较为顺利。分行业看:休闲卤制品单店处于恢复过程,同比疫情前仍有缺口,同时23Q1鸭副成本超预期成本上涨,进一步压制利润水平;佐餐卤制品受疫情影响较小,紫燕店效恢复节奏相对较好,同时牛肉等成本下行贡献盈利弹性;巴比受并表&店主返乡影响,店效恢复低于预期,此外由于猪肉、面粉等原料价格高于2022年采购价,成本同比承压。

展望2023年:预计店效逐季恢复,关注成本走势。各家企业2023年仍维持千店以上积极拓店目标,且加盟商开店意愿普遍较为积极,预计能够完成开店目标。随着消费能力恢复,预计各公司单店收入环比逐季恢复,但由于基数&成本结构差异,不同企业全年同比表现将有分化。休闲卤制品:鸭副成本虽仍处高位;但4月以来已呈回落趋势,预计23H1预计成本端压力仍存,期待下半年有所改善。巴比:22Q2团餐业务疫情受益,预计23Q2公司同比承压,下半年团餐增速将有所改善。

长期看:龙头有望持续拓店,份额不断集中。长期轻餐饮连锁业态企业仍将维持同店稳中略升,持续拓店提升市场份额的状态,我们认为各家龙头企业具备长期开店空间,预计未来3~5年仍将维持较高的开店目标和拓店速度,不断提升市场份额。此外,各家公司将逐步孵化发展第二增长曲线,打开长期发展空间,其中绝味美食生态布*将逐步完善,持续增强公司在泛卤味行业市场地位,打开长期空间;巴比将持续发展团餐业务。

休闲零食:渠道转型、产品创新将继续推动板块内部标的分化

Q1零食企业整体呈现基本面改善,具备新品、新渠道逻辑的公司成长性凸显。近几年零食渠道结构变动较大:1)疫情导致商超现代渠道客流萎缩、份额下降,阿里、京东等传统电商平台流量机制调整、增量红利时代结束;2)定位高端的会员超市店、极致性价比的量贩零食店、高效选品的直播电商等渠道逐步兴起。在2022年外部疫情扰动下,通过调整后端生产供应链、新品研发上市以及积极新渠道,部分零食企业收入及利润端逆势较好增长。而聚焦传统渠道零食公司受疫情影响,大多出现增长乏力。

2023Q1,新渠道&新产品红利释放下,盐津、甘源、劲仔继续保持较高增长,且高增势头超出我们预期;其他零食公司则因为节前备货不及时、传统渠道调整等原因,收入表现一般。Q1油脂、奶粉、大豆等原材料成本回落以及部分企业费用收缩下,绝大部分零食企业利润实现同比较好增长,盈利能力同比也有所回升。

预计2023年零食行业继续围绕渠道转型及产品创新呈现结构化趋势,盐津、甘源、劲仔成长性依然向好。零食行业全年将继续呈现结构化趋势:1)积极拥抱新渠道、持续推动新品铺市的公司预计将继续保持良好成长性,看好盐津、甘源、劲仔全年每个季度业绩快增,关注良品、松鼠的量贩零食店后续开店进度及效果;2)成本原料回落、传统线下渠道回暖下,其他零食企业有望呈现基本面稳健复苏。

饮料:行业温和复苏,盈利同比改善

2023年行业温和复苏,成本同比改善。2023年以来,疫情管控放开后户外消费场景恢复,饮料行业呈温和缓慢复苏趋势(Q1产量/零售额分别同比+1%/+1.8%),行业增长未明显提速主要系消费能力偏弱、人员返乡后回流不及预期等因素所致。成本方面,大部分即饮饮料厂商主要成本为PET和白砂糖,PET价格虽较2022年高位有所回落,但白砂糖价格持续上涨,当前原材料价格下企业盈利能力改善空间相对有限。

展望2023年:弱复苏趋势将延续,关注成本走势,预计上市公司表现分化。2023年行业温和缓慢复苏趋势将延续,后续仍需关注PET、白砂糖的价格走势。今年饮料上市公司表现将有所分化:东鹏饮料为成长性能量饮料行业龙头,预计全国化进程中收入业绩有望延续快增长;李子园/香飘飘2022年疫情中受损严重,预计2023年弹性较大,其中李子园在提价效应以及大包粉价格明确下行趋势下,预计今年盈利端弹性较大;农夫山泉/康师傅/统一核心单品稳健增长,且有各自相对亮眼的品类(农夫山泉为茶饮料,康师傅/统一为果汁),综合下来收入望高单位数/低双位数左右稳健增长。

长期看:密切关注成本走势,把握成长性行业中龙头公司以及具有区域拓张逻辑的个股机会。饮料行业发展较为成熟,预计未来几年行业增长均在中单位数左右。2023年行业成本处于高位(PET价格虽同比有所下降,但仍处于历史高位;白砂糖价格大幅上涨),后续若原材料价格有所下降则将带给企业盈利端的弹性。东鹏饮料在高景气能量饮料赛道中持续获取份额,全国化势能强劲,收入业绩有望领跑行业,后续需持续关注红牛官司及新品培育情况对公司基本面的影响;李子园在区域拓张阶段,目前拥有多个收入在5000万~1亿的潜力市场,若区域拓张顺利有望实现较快增长;农夫山泉/康师傅/统一预计表现将相对稳健,实现高单位数至低双位数左右的收入增长。

保健品:Q1需求高景气,关注疫情对保健品消费渗透的助推效应

受益疫情放开,2022Q4及2023Q1保健品行业需求景气井喷。2022年前三季度,受疫情影响,*店客流萎缩&居民消费力下降,可选属性的保健品行业需求承压明显,汤臣倍健等上市公司基本面表现较弱。2022Q4疫情放开,病毒感染带来居民健康意识和消费需求快速提升,蛋白粉、维生素、益生菌等免疫力保健品需求放量显著,保健品企业2023Q1基本面强劲。虽然1月之后保健品需求景气边际回落,但回落速度较慢,3~4月保健品行业需求目前仍然处于较高景气区间,说明部分改善免疫力保健品需求仍在持续。

疫情对于保健品渗透有明显提升效应,依然看好2023全年保健品需求景气持续性。我们认为疫后感染可以带来保健品用户渗透率明显抬升,帮助保健品企业实现对消费者的充分教育。即使今年1月之后行业需求有所回落,但是仍有部分新用户最终形成长期服用保健品习惯,支撑全年保健品需求景气维持较好水平。预计2024年需求回归正常,看好长期行业需求向上。少了免疫力保健品一次性脉冲需求,预计2024年行业需求回有所回落,但是消费力提升、居民健康意识提升、人口老龄化以及各家企业持续推动产品研发下,看好保健品需求稳步温和增长趋势。

酒类:白酒静候风来,啤酒高端化红利兑现

白酒:行稳致远,静等风来

行业需求温和复苏,宴席消费亮眼、商务恢复较慢。2023年以来白酒行业需求复苏整体符合预期,但在时间节奏、消费场景、量价关系等方面存在一定分化和差异。具体来看:春节动销超预期,但春节后复苏节奏平缓。春节期间返乡高情绪和消费强意愿提振白酒需求,春节白酒动销超预期。兔年春节消费市场总体高景气,白酒动销超预期。其中,高端酒表现优秀,1月五粮液整体动销实现20%以上增长(按照阳历对应的阴历日期同比),国窖春节期间动销20%左右增长;地产酒如期强势,消费主要集中在300元以下价位段。较好的终端动销支撑下,市场库存压力得到释放,为酒厂后续进一步的渠道动作打下有利基础,经销商也逐步走出悲观情绪。

春节后白酒消费复苏平缓,五一宴席市场表现靓丽。春节实际动销超预期后,消费者库存有所提高,3、4月虽然白酒实际开瓶逐步提高,但终端动销走货流速环比慢于春节,尤其是商务宴请等消费需求恢复略慢、不及预期。五一期间,出行等消费数据表现亮眼,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8.9%,重点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57.9%。五一期间白酒消费整体符合预期,多地渠道反馈婚喜宴消费火热,动销同增30%以上,团购、零售、商务等需求仍恢复较慢。

上半年量增明显、价格平稳,龙头酒企任务进度快于时间。上半年以快周转、加速去库为主,春节后继续加快出货。2023年初受到库存压力的影响,酒企普遍采取加大投放提高周转速度的方式不断放量,即使是春节后,酒企也并未采取传统的控量挺价策略,而是抓住节后白酒消费需求回补的机会,加速出货和消化库存。但受益于数字化营销的逐步成熟,酒企实现费用精准投放,各酒企主流大单品的价格均较为稳定。

大部分酒企已完成全年任务40%以上,下半年期待景气和信心共振向上。截至5月中旬,大部分上市酒企已完成全年任务40%以上,部分进度较快的酒企已接近完成全年任务的60%,考虑到消费场景的环比复苏趋势,我们判断酒企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压力不大;同时,上半年进度越快的背景下,下半年的整体任务压力较轻,酒企在量价策略方面预计有更大的运营空间。在一季度较为扎实的基础上,期待二季度和下半年白酒需求和实际动销出现更好的表现,提振行业信心。

短期经营压力减弱,高端和地产酒领先复苏。白酒上市公司2022年报和2023年一季报高质量兑现。在2022年全年消费场景缺失尤其是2022Q4需求严重承压下,白酒板块(19家上市白酒公司,下同)仍实现稳健兑现,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3516/1305亿元,同比+15.6%/+20.4%;2023年开年,虽然酒企库存压力较大,但在春节“补偿式”消费动销超预期背景下,2023Q1白酒板块继续保持增长,实现收入/归母净利润1312/535亿元,同比+15.4%/+19.1%,环比22Q4改善(+12.2%/+17.6%);22Q4+23Q1,白酒行业收入/利润增速+14.1%/18.6%,环比提速(22Q2+Q3为+13.5%/+17.4%),我们预计白酒业绩承压低谷期已过。

盈利能力持续提升,毛利率微增、费用率下行、税金率平稳。2022年以及2023Q1,白酒板块整体延续盈利能力提升的趋势。其中,毛利率受益于产品结构持续提升整体提升,2022年/2023Q1分别为80.1%/80.7%,同比+1.30Pcts/0.49Pct;税金及附加率虽然季度间存在一定扰动,但年度来看2018年至今持续保持平稳趋势;销售和管理费用率伴随规模效应和酒企普遍推动数字化建设优化明显,保持稳定下降趋势;归母净利率实现稳步抬升,2022年/2023Q1归母净利率分别为37.1%/40.8%,同比+1.47pcts/+1.28pcts。

高端酒和区域酒领先复苏,次高端酒受商务需求较弱影响恢复较慢。具体来看:高端酒:需求韧性凸显,23Q1业绩略超预期。2022Q4/2023Q1,高端酒整体收入同比+14.7%/16.5%,利润同比18.5%/19.7%,23Q1环比略有加速。贵州茅台23Q1实现收入/归母净利润391.6/205.2亿元,同比+18%/19%左右,“i茅台”贡献主要增量,渠道、产品继续优化,表现再超预期,完成全年15%增长目标应无虞。五粮液22Q4和23Q1表现符合预期,23Q1我们判断公司量增长幅度在高个位数到双位数,普五整体动销及库存良性,吨价同比微增。泸州老窖2022Q4和2023Q1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同增28%/29%,毛利率受益22Q2高度国窖提价小幅提升,费用率持续下行带动盈利能力提升,超市场预期。

次高端酒:整体承压,受商务需求恢复较慢拖累。2022Q4/2023Q1,次高端酒整体收入同比+15.1%/6.5%,利润同比+58.0%/14.1%,23Q1环比降速明显,在22Q4消费场景受损下分化加大。山西汾酒受益强劲的品牌势能和结构升级趋势,继续维持快增;舍得酒业2022Q4/2023Q1收入同增5.6%/7.3%,虽有降速但23Q1环比出现恢复趋势;酒鬼酒和水井坊业绩承压明显,处于持续恢复调整中。

区域酒:基地市场稳固,春节动销表现较优。2022Q4/2023Q1,区域酒整体收入同比+9.8%/19.8%,利润同比+6.2%/18.3%,23Q1受益春节返乡超预期,消费场景修复,大众价格带产品周转加快,业绩持续维持稳定表现。具体来看,今世缘、古井贡酒、伊力特等23Q1表现较超预期,洋河股份、迎驾贡酒、口子窖等酒企表现符合预期。展望全年,区域酒企仍望维持稳定表现,延续较好升级态势。

2023年初至今,白酒板块整体表现疲软。2023年至今白酒板块(中信白酒指数)涨跌幅为-3.8%,同期沪深300指数+1.7%、万得全A指数+2.6%,表现不佳。整体来看,2023年1月受益返乡和春节动销超预期,白酒板块上涨+8%,但春节后由于进入销售传统淡季、白酒商务宴请消费需求恢复较慢、糖酒会反馈略负面、流动性等因素,白酒板块2月中旬至今持续下跌。具体来看,年初至今顺鑫农业(+16%)、今世缘(+14%)、伊力特(+13%)、老白干酒(+9%)、古井贡酒(+5%)等一季报超预期酒企股价表现较优。

春节后白酒消费的温和复苏已有基本共识,但对行业长期增长的过度担忧存在一定预期差。春节后白酒表现较弱已经部分反映市场对于消费复苏信心不足,但我们总体认为经济复苏、消费边际改善的趋势仍在。而头部酒企基于全国化能力、产品结构升级能力、全价格带布*的能力有望不断提升自身份额,受益于集中化趋势,具备更强的增长势能,我们判断龙头酒企仍将保持双位数以上的收入和业绩增长。目前白酒板块估值已回落至合理偏下区间。截至2023年5月15日,白酒板块整体市盈率(TTM)为30x,部分龙头公司贵州茅台(33x)、五粮液(24x)、山西汾酒(31x)、泸州老窖(28x)、洋河股份(21x)、古井贡酒(42x)、舍得酒业(32x)等均处于三年来估值中枢偏下位置,其中泸州老窖、山西汾酒、舍得酒业处于近10年和上市以来的偏低位置。

行业龙头公司2年复合收益率预计双位数以上。白酒龙头公司拥有优秀的商业模式和深厚的品牌壁垒,龙头公司长期盈利稳定增长的趋势明确,部分公司的估值亦具备对标全球奢侈品或烈酒龙头企业的能力。根据各家酒企“十四五”规划以及更加长期的增长潜力,我们认为部分白酒龙头公司的未来2年有望实现双位数以上复合收益率。

渠道库存呈现下降趋势,趋于合理。由于消费场景缺失,2022年底白酒行业的渠道库存预计较高,但伴随疫情管控的放开,在2023年元旦、春节、4月初的糖酒会、五一节假日等各个时点跟踪来看,白酒渠道库存呈现逐步下降的态势。预计目前茅台渠道库存约0.5月、五粮液和国窖约1个月左右、地产酒龙头约1-2月、次高端酒企约2月左右,基本趋于正常水位。2022Q2~4业绩基数较低,2023全年向上趋势明确。受消费场景缺失的影响,2022Q2~4白酒板块业绩一般,收入和净利润同比+13%/+17%(2022全年为+16%/+20%),若剔除茅台,收入和净利润同比+11%/+17%(2022年为+15%/+21%),基数相对较低。2023年伴随消费场景逐步修复,行业需求有望逐步改善,全年向上趋势明确。

复盘2021年至今白酒板块3次底部上涨,具有被短期情绪错杀、底部向上幅度可观、催化发生得较为突然等共同特征。具体来看:1)2021/8/20~2021/12/13:白酒板块累计上涨+33%,迎驾贡酒、泸州老窖、口子窖等领涨。前期市场对政策情绪较为悲观,致使白酒板块快速调整,阶段性低点贵州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对应当年PE估值分别为37/34/30x,2021年8月底贵州茅台召开股东大会新上任董事长传递积极信号、泸州老窖发布股权激励草案带动板块反弹。2)2022/3/28~2022/6/30:白酒板块累计上涨+29%,古井贡酒、老白干酒、洋河股份等领涨。前期俄乌冲突加剧以及华东部分城市疫情扰动超预期,致使白酒板块下跌明显,阶段性低点贵州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对应当年PE估值分别为33/22/26x,伴随华东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稳增长政策发力,市场对经济预期好转带动板块反弹。

3)2022/10/31~2023/1/16:白酒板块累计上涨+47%,今世缘、泸州老窖、水井坊等领涨。前期全国疫情多地散点爆发以及外资减配A股资产,致使白酒板块短期下跌,阶段性低点贵州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对应当年PE估值分别为27/19/22x,伴随新冠疫情防控政策全面放开和春节动销超预期,板块明显修复。当前白酒调整再次进入低位,估值安全边际逐步显现、基本面确在好转、且存在较多潜在催化。目前贵州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对应2023年PE估值分别为29/22/24x,仅略高于2022年10月底部的低点位置,安全边际逐步显现。基本面而言,疫后行业环比和同比改善趋势均明确。头部酒企业普遍充满信心,股东大会有望释放积极信号,中秋国庆加强备货、下半年名酒批价有望稳中上升等较多潜在催化有望显现。

啤酒:结构升级提升量价,高端化红利逐步兑现

啤酒行业转入量稳价增阶段,高端化加速。国内啤酒在2013年销量达到峰值,并逐步下行至2018年企稳(2013-2017年啤酒行业销量CAGR为-2.7%)。在消费者需求提升、龙头博弈共同推动高端化等因素推动下,中国啤酒市场在2018年加速走向高端化,吨价持续拉动增长,高端啤酒市场占比提升。

站在当下,我们认为主要关注点在:成本变化;吨价提升;销量节奏。成本变化:我们预计成本将会从2023年中旬逐步下行,龙头公司中报或彰显部分弹性。基于2013、2018年成本上行快速回落的复盘,我们预计在成本回落1-3季度后龙头公司有较好的利润表现(成本下行后吨价并未明显下行),期待龙头公司中报及三季报表现。吨价提升:我们预计各家酒企持续推进高端化,吨价将随产品结构升级持续提升。此外,考虑到2023Q1原材料及包材成本目前仍在高位,各酒企灵活运用价格调整应对成本波动,重啤、青啤等适当调整了部分地区部分条码的价格(对全年吨价影响预计在+1Pct以内)。

销量节奏:我们预计啤酒行业销量增速前高后低,全年预计持平上下。2023H1,考虑2022上半年*部地区疫情扰动,低基数下2023上半年销量预计同比改善;2023H2,天气炎热下基数较高,我们预计销量三季度微减、四季度有尚可表现。综合来看,2023年全年销量增长预计处于平稳态势。中长期看,预计销量总体平稳,价格驱动按行业规模稳健增长。根据Euromonitor预测,2026年啤酒行业销量将达到4385万千升,较2021年水平微降;预期期间(2022-2026E)吨价CAGR达7.9%,推动销售额实现中单位数复合增长,实现啤酒行业销售规模的持续扩张。

行业竞争总体温和,龙头市占率格*稳固。随着中国啤酒行业销量见顶,龙头格*逐步清晰,市占率基本稳固(CR5维持在70%至75%),各龙头公司都拥有相对稳定的基地市场。同时,高端化下渠道正在逐步脱离原先的以低价竞争&大范围买店的操作方式,龙头更注重渠道投放效率,向品牌营销打造&精细化升级推动。

其中,高端价格带竞争良性,龙头企业在疫情波动中营销投放注重弹性。我们认为2023年各家大厂依旧紧抓高端及以上新品的投放,加强8-12元价格带的布*。分公司看,华润啤酒持续夯实次高端及以上品牌矩阵,享受结构升级带来的利润率提升;低端方面不追求增长,在保证盈利能力的背景下实现健康发展。青岛啤酒在“沿黄”核心市场推动产品结构升级,在“沿江&沿海”市场持续提升费用效率、改善盈利能力。百威亚太逐步将投放中心放在超高端等领域,推动啤酒行业再升级。燕京啤酒U8一方面重新统一了公司8元价格带的产品,另一方面也全面更新了燕京品牌形象、推动燕京迈出环北京地区。重庆啤酒借助国内国外“6+6”品牌组合,继续寻求渠道的细化和升级。

海外对比:高端升级仍有空间,中产扩容仍是最大驱动力。从需求量看,啤酒产品高端化升级和扩容对标的是潜在高端啤酒消费群体的市场容量,根据福布斯中国预计,中国高收入群体和中上收入群体占总人群比例将从2015年的2.6%/7.1%扩容至2030年的14.5%/19.7%,具有优质购买力的中产及以上消费者为中国啤酒行业高端化进一步升级提供基础。对标海外发达市场,中产品销量结构仍具备较大优化空间。

轻工制造:家居震荡上行可期,纸基利润拐点将现

家居:基本面有望改善,把握震荡上行机会。行业跟踪:家居零售复苏,出口环比改善2022年家具制造业收入同比-8.1%,净利润同比+7.9%。据国家统计*,2022年家具制造业收入总额7,624亿元,同比-8.1%,增速同比-21.6pcts;2022年家具制造业利润总额471亿元,同比+7.9%,增速同比+7.0pcts。2023年1-3月家具制造业收入同比-13.2%,增速环比+2.5pct,净利润同比-12.6%,增速环比+10.9pcts。据国家统计*,2023年1-3月家具制造业收入总额1,486亿元,同比-13.2%,增速同比-16.4pcts,环比+2.5pcts。2023年1-3月家具制造业利润总额56亿元,同比-12.6%,增速同比-13.0pcts,环比+10.9pcts。

2022年限上家具零售额同比-7.5%,增速同比-22.0pcts。据国家统计*,2022年限额以上家居零售额1,635亿元,同比-7.5%,低于同期社零额增速(-0.2%);其中,2022年12月限额以上家具零售额174亿元,同比-5.8%,低于当月社零额增速(-1.8%),受疫情放开短期感染率上升影响,消费者家居购买需求被压制。2023年1-3月限上家具零售额同比+4.6%,增速同比+11.7pcts,环比-0.6pct。据国家统计*,2023年1-3月限额以上家居零售额364亿元,同比+4.6%,低于同期社零额增速(5.8%)。其中,3月限额以上家具零售额134亿元,同比+3.5%,低于当月社零额增速(10.6%),环比2月-1.7pcts,但同比+12.3pcts。外部管控放开后前期累计的家居消费需求复苏,叠加家居品牌春节开门红活动及315大促的共同影响,1-3月家居消费需求改善较明显。

2022年家具出口金额同比-5.3%,增速同比-31.7pcts。据海关总署,2022年家具行业出口金额697亿美元,同比-5.3%,增速同比-31.7pcts。其中,2022年12月家具行业出口金额61亿美元,同比-14.4%,环比+5.5%。受海外经济环境和去库存影响,2022年家具出口持续承压,但12月同比降幅收窄、环比有所提升。2023年1-4月家具出口金额同比-4.8%,增速同比-6.8pcts,环比+2.0pcts。据海关总署,2023年1-4月家具行业出口金额216亿美元,同比-4.8%,增速同比-6.8pcts、环比1-3月+2.0pcts。其中,4月家具行业出口金额60亿美元,同比0.0%,环比-4.5%,伴随海外库存逐步消化,家具出口增速环比有所改善。

海外家具等耐用品批发及零售库存处于正常水平。据美国商务部普查*数据,2022年底美国家具及家居摆设批发商库销比(季调)达1.98,家具、家用装饰、电子和家用电器店零售库销比(季调)达1.68;截至2023年2月美国家具及家居摆设批发商库销比(季调)达1.83,家具、家用装饰、电子和家用电器店零售库销比(季调)达1.64。两者2022年来整体呈现上行趋势,2023年环比有所下降,整体海外家居库存水平较正常。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综述|亚洲合成生物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1>清华大学陈国强教授综述:PHA工业化发展面临的挑战丨CellPress对话科学家

2>MIX-UP项目中欧团队在《BiotechnologyAdvances》联合发表关于聚氨酯塑料生物降解与高值化的前瞻性综述

3>食品合成生物学:研究进展和未来方向

4>独角兽Zymergen上市在即,合成生物学千亿市场潜力加速释放

5>78亿美元融资新纪录,合成生物学因何在经济衰退下的美国逆势增长?

本期参考文献:

1. PaulOpgenorth. LessonsfromTwoDesign–Build–Test–LearnCyclesofDodecanolProductioninEscherichiacoliAidedbyMachineLearning. ACSSynth.Biol.2019,8,6,1337–1351.

2.Gómez-TatayL,Hernández-AndreuJM.Biosafetyandbiosecurityin syntheticbiology:areview.CritRevEnvironSciTechnol.2019;49 (17):1587-1621.

3. LechnerA,BrunkE,KeaslingJD.Theneedforintegrated approachesinmetabolicengineering.ColdSpringHarbPerspectBiol.2016;8:a023903.

遇见生物合成

合成生物学/天然产物生物合成

姊妹号“生物合成文献速递”

东宝生物股票走势分析(东宝生物东方财富网股吧)-科创板交流网

东宝生物(002230)是一家以生物技术研发和产品分销为主营业务的生物医*上市公司。它的股票目前已经获得了良好的走势,其股价在过去一年已经上涨了80%。本文将对该公司的股票走势进行分析,并对其背后的原因进行讨论。

一、市场分析

东宝生物的股票在今年的表现相当出色。随着**持续加大创新医*企业扶持力度,东宝生物受益于中国新一代细胞蛋白疗法研究并发展出了产品,使其在细胞治疗领域具有很高的竞争力。另外,东宝生物最近提出了自身在抗衰老和抗疲劳技术领域的研究成果,为其带来了更多受欢迎度,从而带动了该股票的价格上涨。

从技术面来看,东宝生物的股价在过去的几个月内处于震荡走势上涨的态势,并出现了整体上升的趋势。从走势来看,东宝生物短期内极有可能继续上涨,不失为一个不错的投资机会。另外,投资者可以利用该股的上涨机会进行套牢操作,以获得一定的财富收益。

在过去的一年中,东宝生物受到了整个医*产业的风投机构的大力支持,在全国多个高校、科研机构进行广泛的合作研究。而生物科技以及新型医疗技术可以看做对499B整个行业的未来黄金时代,东宝的大力投入必将为其提供多赢的机遇。

总的来说,东宝生物的股票在过去一年表现出色,由此可以看出,其在抗衰老和抗疲劳技术研发,生物技术研发等方面均有所发展,从而带动其股价上涨。因此,在投资者进行技术和行业分析的基础上,利用东宝生物股票的上涨机会进行投资,可以有望获得一定的财富收益。

东宝生物东方财富网股吧是一个重要的股市论坛,主要为投资者提供专业、权威、及时、准确的股票交易信息、投资分析观点及股市解读。股吧围绕东宝生物,以及其他上市公司和股票相关信息,比如公司业绩发布、新股及科创板信息等,为投资者提供全方位的财经资讯服务,帮助投资者积极跟踪市场走势,积极参与市场的运行,更好的交易东宝生物的股票。

东宝生物东方财富网股吧由专业的财经金融团队组成,负责研究东宝生物股价走势、管理股吧论坛等工作,并且严格把控吧内讯息及传播价值,以确保股吧内言论健康有序。另外,股吧也会经常发布东宝生物的财务报告,追踪东宝生物的运营状况,让投资者能更好的了解公司的经营状况,以及按时调整投资策略,帮助投资者及时把握股票的增值机会。

此外,东宝生物东方财富网股吧还联合行业大佬,及时宣传东宝生物的业务策略,正确传播公司最新动态,以及向投资者传达正确的投资理念。股吧会定期召开各种财经主题研讨会、在线讲座,以及线上实时讨论会,让投资者深入理解股市投资,积极参与东宝生物及行业的长期发展趋势,为东宝生物股价走势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总之,东宝生物东方财富网股吧是一个重要的股市论坛,通过提供丰富的资源和服务,为投资者提供有价值的财经信息和投资分析,帮助投资者及时准确掌握东宝生物股票的变动趋势,从而更好的在市场中发挥作用。

600010下周走势如何?宝钢要收构它吗!?影响它的股价吗?

大涨

600738今后走势如何,有没有希望

向下寻支撑

东方个算架己全完生物什么时候上市

东方生物是2020年2月5日上市。东方生缓仿物的官方资料显示,东方生物为浙江东方基因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明亩于2020年2月5日激哪森上市。东方生物是一家从事快速体外诊断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了以POCT(即时诊断试剂)为主导产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