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生科技2022还会跌多久(中核科技(000777)恒生电子(600570)何时上市???~)
时间:2024-01-18 17:06:33 | 分类: 基金百科 | 作者:admin| 点击: 59次
中核科技(000777)恒生电子(600570)何时上市???~
中核科技--中核苏阀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000777上市日期1997-07-10..总股本16800.00.流通A股16800.00.限售的流通股7929.60.暂锁定人民币普通股8.38.公司作为两市唯一一家背靠国家重点核工业集团的上市公司,潜力与机遇不容小视。公司作为行业龙头平稳增长可以期待,资产注入预期较高。走势上,该股快速下调,中期业绩增长成为推动力,投资者不妨关注.恒生电子(600570)上市日期2003-12-16.总股本18564.00..流通A股18564.00实际流通A股14263.38限售的流通股4300.62.恒生电子公司.中国著名的金融、证券、基金、CTI、交通行业软件开发商之一,也是电信、期货、电子政务、安全、软件外包等领域重要的软件开发商和系统集成商。是为数不多拥有自主版权的软件企业。9日发布中报业绩预增公告,预计公司2007年中期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长900%左右,上年同期净利润为351万元。走势上,该股快速下调主力刻意打压的迹象非常明显.强势洗盘会自救.以后会涨.关注.后市操作上还是多看少动.冷静观望。建议,耐心等待市场阶段性低点3420--3500出现,不要追涨杀跌,注意控制仓位。适度休息较为稳妥。关注9月25-10月25中央d代会期间有一波行情不能错过.做好离场准备仅供参考.
蒙牛是什么企业?
蒙牛全称是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蒙牛、蒙牛乳业),是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成立于1999年,总部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其法人代表兼总裁是卢敏放。
管理团队
蒙牛旗下拥有特仑苏、纯甄、冠益乳、优益C、每日鲜语等众多品牌。蒙牛在国内建立了41座生产基地,在新西兰、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建有海外生产基地,全球工厂总数达68座。[1]蒙牛的经营范围是以乳制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畜牧饲养等为主。
[2]看企业规模
2023年3月29日,蒙牛乳业在港交所公告,2022年公司营收925.933亿元,同比上升5.1%;经营利润为54.23亿元,同比上升11.6%。
2022年中概股研究报告_上市_企业_融资
原标题:2022年中概股研究报告
1.1中概股海外上市发展历程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企业上市的需求增大。但由于中国A股市场较高的上市门槛、中国股票发行审核较长的周期、复杂的再融资程序、不稳定的政策性因素等原因,致使一批中企,尤其是未盈利中小科技型企业选择海外上市。
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发展历程可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目前全球交易所中拥有中国企业的交易所共有12家,其中中企上市数量最多的市场主要有香港联合交易所、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新加坡证券交易所,这三地的四个交易所中中国企业的数量占海外上市企业总数量的比例超过九成。目前,市场一般把中企海外上市阶段划分为三个阶段:大型国企海外上市、互联网企业海外上市、民营企业海外上市。
第一阶段:大型国有制造企业成为探索境外上市的主力军
20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股份制改革的深入、经济的逐步开放以及资金需求的高速扩张,中国企业将目光投向了境外的发达资本市场,并开始摸索境外上市融资的路径。借助**的支持,实力雄厚的国企成为了这一时期的主力军,其行业也多聚集在市场潜力较大的制造业。
1992年10月9日,历经了2年的筹备工作以及对于多达数十家的公司的协调,注册于百慕大的华晨汽车通过建立合资企业、股权重组等操作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成为第一家中国国有企业概念股。华晨汽车发行的500万股为其控股公司沈阳金杯客车有限公司间接地筹集到了8000万美元的资金,缓解了其资金不足的问题。
1993年,***随即设立九家大型国有企业为首批境外上市的“规范化股份制试点企业”。1993年6月29日,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其中之一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创造了近乎30%的首日股价涨幅。此后,我国境外上市企业试点范围的逐步扩大,我国制造行业的国有龙头企业如马钢股份、上海石化、东方电机等,开始纷纷活跃在美国、香港等发达的资本市场。
第二阶段:互联网企业一枝独秀,提供境外上市新思路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互联网产业开始蓬勃发展,众多急速扩张的互联网公司对于发展资金有着迫切的需求。然而,国内资本市场严格的审核制度使其上市融资充满了不确定性,同时,可长达两、三年的排队时间、过多的交易限制都使新兴互联网企业在国内融资道路上频频受挫。相比国内严格的审核制,美国注册制较为灵活,不设拟上市公司需盈利3年的要求,成为解决我国互联网企业融资难题的新方向。
境外上市首要解决的是同时满足国内监管及海外上市的双重要求。我国信息产业部在1993年颁布的电信法规中指出,外商可以提供技术服务,但不能提供网络信息服务(ICP)。新浪作为当时的互联网巨头、三大门户网站之首,根据此项规定首创了通过分离境外注册的上市实体与境内的业务运营实体,并使境外的上市实体通过协议的方式控制境内业务实体的“VIE模式”。该模式的成功实施以及其他两大门户网站—网易、搜狐的效仿,引领了长达十余年的互联网企业奔赴美股上市的热潮以及国内互联网产业发展的黄金时代。
第三阶段:境外上市政策利好,民营企业百花齐放
2005年10月21日,国家外汇管理*发布《国家外汇管理*关于境内居民通过境外特殊目的公司融资及返程投资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即75号文件。该文件明确地允许境内法人和自然人以特殊目的公司的形式设立境外融资平台,通过资本运作方式在国际资本市场上从事各类股权融资活动。
此后,民营企业的境外上市活动得到了极大地促进,境外上市公司数量在全球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等不利的外部影响下仍然呈现出了波浪式上升。尤其是2010年,在国内经济不景气,融资困难的背景下,境外上市企业数量达到了历史上的峰值。境外上市公司的行业也呈现了多元化的趋势,目前已基本涵盖了金融、制造业、服务、工业、建筑、科技业和教育等行业。
2012年底,《关于股份有限公司海外发行股票和上市申报文案及审核程序的监管指引》的发布,不仅废除了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诸多条件,还简化了程序,鼓励了大量中小企业进行海外上市。同时,在国内A股关闸的情况下,2012-2014年中企赴美股、港股上市数量显著增长。2016年后,A股市场IPO审核速度大幅增长,与此同时,中企海外上市数量反向下滑。至2018年,证监会IPO审核明显趋严,2018年前11月IPO过会数量仅相当于2017同期的三成。但同期发审委终止189家企业的上市申请,IPO“堰塞湖”进一步疏解,截至2018年11月30日,待审排队企业数量下降至一百多家。
1.2中概股美股概况
根据iFinD,目前美股中的中概股计268家。截至2021年5月22日,纽交所上市中概股中,市值最大的为阿里巴巴,达5485.4亿美元,目前,阿里巴巴也是纽交所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市值过千亿美元的还有中石油(NYSE:PTR)及中国移动(NYSE:CHL)两家公司。今年以来,受疫情下美股大跌影响,76家纽交所中概股中仅12家上涨,其中涨幅最大的为无忧英语(NYSE:COE),今年以来涨幅174.9%,而跌幅最大的为趣店(NYSE:QD),今年以来下跌68.2%。
截至2021年5月22日,纳斯达克上市中概股中,拼多多(NASDAQ:PDD)市值最高,达822.8亿美元,其他市值过百亿美元的中概股包括:京东(NASDAQ:JD)、网易(NASDAQ:NTES)、百度(NASDAQ:BIDU)、携程网(NASDAQ:TCOM)、百济神州(NASDAQ:BGNE)、爱奇艺(NASDAQ:IQ)及哔哩哔哩(NASDAQ:BILI)。在这些市值过百亿美元的中概股中,今年以来涨幅最高的为拼多多,上涨81.6%,其次为哔哩哔哩,上涨77.4%。
图:拼多多主营构成(单位:万元)
资料来源:千际投行,资产信息网,iFinD
表:拼多多主营构成(单位:万元)
资料来源:千际投行,资产信息网,iFinD
支付与物流设施的完善为电商下沉提供了基础前提,阿里京东的品类升级战略则释放了大批中小卖家,此时拼多多依靠微信流量,用拼团的运营方法迅速打开了电商行业的下沉市场。由于在新客户获取方面采取了社交裂变的方式,拼多多的获客成本显著低于电商行业的同行。2017年拼多多单个活跃买家产生的销售和营销费用为5.5元,远低于阿里巴巴(2018财年为44.1元)和京东(2017年为51.0元)。
C2M(CustomertoManufactory)即“客户到工厂”的供应链升级。通过平台将用户的需求集中统一,以批量化订单的形式直接向工厂下大规模订单,从而实现某种意义上的反向定制。在供给端,工厂由于订单的规模效应以及需求的确定性,因此不必承担存货风险,能够给出较大幅度的折扣价格;在需求端,用户能够以优惠的价格获得理想的商品。这也是为何同一款产品拼多多的价格可以降低到淘宝的七折、京东的五折左右。
图:拼多多C2M供应链升级大幅提升效率
资料来源:千际投行,资产信息网,光大证券
传统电商的设计和运营思路都更偏向于以搜索结果为主要流量导向的“男性思维”。通过搜索流量,以淘宝、京东为代表的电商平台建立了极为成功的流量变现方式,即对搜索结果进行竞价排名收费。
而拼多多采取了直线式的资讯浏览模式,在首页顶端放置了类目导航栏,大幅弱化了搜索功能,意图将用户的使用模式由“搜索”向“浏览”的方向引导。对用户来说,类信息流的浏览方式更为流畅,也会不自觉在平台上消耗更多的时间。此外,无购物车、小额免密支付功能等设计,将线上购物流程简单化、便捷化,降低了低线村镇用户的产品使用门槛。
表:小米主营构成(单位:万元)
资料来源:千际投行,资产信息网,iFinD
小米核心商业模式为“硬件+IoT新零售+互联网内容服务”的铁人三项模式。
小米将智能硬件以接近成本的价格销售,以高性价比为核心竞争力,前期以口碑及粉丝营销等方式进行轻资本推广,高效率快速积累用户。在此基础上用底层硬件产品架构一个移动互联网平台,再在上层搭建互联网增值服务。同时,小米基于硬件平台收集大量数据,不断更新算法,通过深度学习,将互联网内容与服务进行精准推送,实现用户流量变现。最终通过核心自研硬件和互联网服务构建客户网络效应。
此外,小米通过自产及与生态链企业合作的方式构建了自身的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体系,建立供应商网络效应。通过供应商提供的多样化商品创造了极大客流量,同时拉动营业收入的增长,再次吸引供应商的加入从而形成强大的供应商网络效应。2015年-2018年一季度,公司IoT和生活消费产品收入分别达到86.9亿元、124.2亿元、234.5亿元和77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达到13%、18.1%、20.5%和22.4%,占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小米不仅自研智能硬件,同时建立了IoT开发者平台,主要服务智能家居设备、智能家电设备、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出行设备等消费类智能硬件(家庭使用)及其开发者,实现智能硬件可被小爱同学(小米语音AI服务,已集成到小米AI音箱等千万台规模的具有语音交互能力的智能硬件中)、米家APP等控制,并能实现智能硬件彼此间互联互通,为用户提供更加优秀的智能硬件交互体验。
图:核心自研硬件+互联网服务构建客户网络效应
资料来源:千际投行,资产信息网,清科研究
瑞幸、好未来相继自曝造假,爱奇艺、跟谁学接连被做空;美国国会参议院通过《外国公司问责法案》(下称“《法案》”),对外国公司在美上市提出了包括审查公司会计底稿在内的,更多极为严苛的要求;甚至在4月23日,美国证监会**杰伊·克莱顿还曾特意提醒投资者,不要购买在美上市中国公司股票。而近期被《法案》直接点名,诸多投行人士都认为是“史无前例”的。这无疑意味着中概股正在经历一场极其严重的信任危机。
全球首批商业化落地应用的公链——YottaChain首席科学家王东临认为,如今的区块链技术,已经可以帮助解决很多难题。运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将对企业的监管从主要进行“事后监管”变为全程监管,大幅增加造假难度,降低监管成本。
首先,区块链最基本的特性是记录的不可逆性,引入区块链技术,可以让企业的原始单据变得可信、可存续、难以篡改。如果企业想要造假,往往先预设一个造假结果,再去伪造一系列需要的凭证、单据;一旦上链,那么在造假前,就需要将所有需要伪造的东西都构思好,再进行上链,看似是简单的颠倒顺序,但动辄成千上万甚至更多的细节,若有一点点错误可能就要前功尽弃,甚至已经留下了造假的痕迹,对企业来说,造假成本无疑大幅上升。
其次,区块链技术具有可追溯的特点。这就意味着企业如果不想穿帮露馅,在自己造假的同时,还要让与自己产生交集的所有上下游企业,甚至整个产业链中的企业都配合造假,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的事情。
再者,根据区块链“匿名的透明性”,企业可以将上链信息向指定的监管部门进行公开,这样在进行监管的同时,兼顾了商业机密的保护。
最后,得益于区块链以及其背后基础技术的迅猛发展,其使用成本正在不断降低,逐渐进入到可以实现商用的状态。比如之前,每笔交易上链就需要几块钱的手续费,很显然没有企业愿意及有能力承担如此巨额的费用,但如今,费用大幅降低后,这一门槛便不再存在。
从实际运用来看,截至目前,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都已经开展了区块链相关应用探索。其中,早在2016年,德勤就在爱尔兰建立了区块链实验室;2018年3月,普华永道开始与资产管理公司NorthernTrust合作,试图通过区块链,实现股权的实时审计,从而使得基础交易更加透明化;2018年4月及2019年3月,安永接连推出了两款区块链的软件,分别应用于审计、税务等用途;至于毕马威,其于2017年就加入了华尔街区块链联盟。
与此同时,我国监管层对于区块链技术也一直保持着高度关注。今年1月,证监会2020年系统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积极探索区块链等创新金融科技的应用。作为一项具有时代意义的技术,区块链的特性与证券乃至金融监管的诉求有着高度的契合之处,若其能够大规模应用落地,将可以帮助建立一个更加可靠、高效的资本诚信体系。
目前iFinD中概股回归板块有7只股票,分别为华西股份、世纪华通、首旅酒店、巨人网络、分众传媒、爱尔眼科、完美世界。
表:中概股回归板块专利情况
资料来源:千际投行,资产信息网,iFinD
是***直属正部级事业单位,其依照法律、法规和***授权,统一监督管理全国证券期货市场,维护证券期货市场秩序,保障其合法运行。
***在《期货交易管理条例》中规定,“中国证监会对期货市场实行集中统一的监督管理”。在证监会内部,专门设有期货监管部,该部门是中国证监会对期货市场进行监督管理的职能部门。
中国证监会设在北京,现设**1名,副**4名,驻证监会纪检监察组组长1名;会机关内设20个职能部门,1个稽查总队,3个中心;根据《证券法》第14条规定,中国证监会还设有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委员由中国证监会专业人员和所聘请的会外有关专家担任。中国证监会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设立36个证券监管*,以及上海、深圳证券监管专员办事处。
即“香港交易所”,是全球一大主要交易所集团,也是一家在香港上市的控股公司。
港交所在香港及伦敦均有营运交易所,旗下成员包括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香港期货交易所有限公司、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香港联合交易所期权结算所有限公司及香港期货结算有限公司,还包括世界首屈一指的基本金属市场──伦敦金属交易所(LondonMetalExchange,简称LME)。现任董事会**史美伦,集团行政总裁为欧冠升。香港交易所近年来推行了一系列改革以发展成为一家提供全方位产品及服务、且纵向全面整合的全球领先交易所,并做好准备以把握中国资本项下审慎、加速开放的种种机遇。
2018年4月24日,港交所发布IPO新规,允许双重股权结构公司上市,允许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赴港上市。此次改革被市场人士视为25年来,港交所意义最为重大的上市制度改革。作为此次IPO改革的重点,同股不同权成为关注焦点。2021年1月5日,香港交易所宣布投资新设立的广州期货交易所(广期所)7%股权。香港交易所此次投资涉及金额2.1亿元人民币。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UnitedStatesSecuritiesandExchangeCommission,缩写:SEC)1934年根据证券交易法令而成立,是直属美国联邦的独立准司法机构,负责美国的证券监督和管理工作,是美国证券行业的最高机构。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总部在华盛顿特区,拥有5名经总统提名并由国会通过的委员、5个职能部门和23个办事处,大约有4600名员工分布在华盛顿和全国各地的11个地区办事处。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具有准立法权、准司法权、独立执法权。
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是会计行业的自律性组织,它由PCAOB不同会员事务所的会计师组成,这些会计师要为PCAOB中的其他会员事务所进行年检。
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是在安然丑闻后的萨班斯法案催化下的产物。PCAOB是一家私营的非盈利机构,根据2002年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创立,目的是监督公众公司的审计师编制信息量大、公允和独立的审计报告,以保护投资者利益并增进公众利益。该委员会的主要资金来源于公众公司。处理和复核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申请的成本由此类事务所缴纳的申请费用来支付。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对PCAOB进行监管,包括委员会所制定的规则的认定、标准和预算。萨班斯法案为PCAOB提供活动资金,主要是对上市公司收取的按照公司市场资本份额收取的年费。
SEC负责在征求联邦储备委员会**和财政部长意见后指定PCAOB的。SEC在2002年10月25日指定了第一个成员。成员有5人,其中2人为注册会计师,成员都是全职工作的。其薪酬标准是比照FASB的成员薪酬。
总部在华盛顿,此外在亚特兰大,芝加哥、达拉斯、纽约、丹佛、北弗吉尼亚、奥兰多、旧金山有办公室。
伴随着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和迅速发展壮大,以及国内对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事业的支持政策,国内诞生出一批以移动互联和数据挖掘为主要特征,在消费、生活、文娱等相关行业拓展业务的“新经济”主体,并在国内外创业资本的支持下迅速成长壮大,产生了创新科技企业和“独角兽”企业。2018年开始,我国A股市场以及纽交所和港交所纷纷推出新的金融产品或者修改上市规则,以吸引此类创新科技企业和“独角兽”企业前往上市。但近期,监管问题或又使中概股回归成为趋势。
2018年2月2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批准了纽约证券交易所的提议,在企业未进行首次公开发行(IPO)的情况下允许符合条件的私人企业使用“直接上市”(DirectListingOffering,DLO)方式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前提是能够证明其公开持有股份的市值至少为2.5亿美元(基于独立第三方估值)。相较于传统的IPO上市方式,直接上市对于不需要筹集公共资本但希望为现有股东提供更多流动性的企业而言可能是更具吸引力的选择。
2020年12月2日美国国会立法通过《外国公司责任法》底稿审核要求与国内法律存在冲突,2021年12月2日SEC完成最终实施细则。
2022年3月10日,SEC布公告,根据《外国公司问责法》(HFCAA),将百济神州、百胜中国、再鼎医*、盛美半导体、和黄医*5家公司纳入临时被识别名单(provisionallist)。
外国发行人如果连续三年不能满足PCAOB对会计师事务所的检查要求,其证券可以被禁止在美交易。而目前,中国还未允许其获取中国上市公司的审计底稿。
2018年4月24日,港交所也正式公布《新兴及创新产业公司上市制度》修订咨询总结,此举意味着新政正式落地。港交所将允许“同股不同权”结构的公司以及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赴港上市。对于企业发展依赖股权融资但公司核心竞争力由管理层/CEO掌控的互联网、科技行业,这一修订制度的发布有助于企业在战略掌控和融资发展的博弈中找到最优折中方案;对研发周期较长的生物科技类企业,制度也提供了可持续的成长资本来源。港交所的上市规则修订体现了其对于“新经济”的开放态度,并直接为后续小米和美团点评的挂牌上市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础。
2021年11月19日,港交所公布《针对优化海外发行人上市制度的改革看法咨询总结》,降低二次上市申请门槛,并为海外市场摘牌公司提供豁免期。
2018年3月30日,经***同意,***办公厅转发证监会《关于开展创新企业境内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试点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试点意见》),成为了我国第一份关于CDR的官方指导文件。《试点意见》的发布为国外上市的中国企业回国上市提供了一种全新方案。
2021年12月24日,证监会发布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的《管理规定》与《备案办法》,规范中概股上市要求、存量监管及回归过渡安排。
图:指数市场表现
资料来源:千际投行,资产信息网,iFinD
图:指数历史估值
资料来源:千际投行,资产信息网,iFinD
图:主要上市公司
资料来源:千际投行,资产信息网,iFinD
估值方法可以选择市盈率估值法、PEG估值法、市净率估值法、市现率、P/S市销率估值法、EV/Sales市售率估值法、RNAV重估净资产估值法、EV/EBITDA估值法、DDM估值法、DCF现金流折现估值法、NAV净资产价值估值法等。
图:中国人寿主营构成
资料来源:千际投行,资产信息网,iFinD
图:中国石油主营构成
资料来源:千际投行,资产信息网,iFinD
表:常见行业风险因子
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千际投行
考虑到行业大趋势为港股回归,主要风险因子如下:
2019-2021年美股前二十大中概股的日均成交额达港股整体的63%。市值最大的阿里巴巴日均成交额达港股整体的18%,2020/12/24更是达到港股整体成交额的两倍。大体量中概股回归港股,可能面临流动性短期大幅萎缩,由此导致股价下跌。
港股市场绝大多数流动性由头部公司贡献,小市值个股几乎丧失流动性。小市值中概股若海外上市受限,或选择直接退市。
《外国公司责任法》实施后美元投资者持仓中概股市值占比由9.1%降至2.6%。美国机构投资者持股市值占比较高的公司,面临美元投资者抛售压力更大。
当前我国A股市场对新上市企业设置了较为严格的盈利门槛。国内网信领域企业,尤其是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行业方面,由于企业的特殊商业模式和竞争环境,部分优秀企业在上市前很难达到A股市场的上市门槛(尤其是盈利方面的限制)。故而不得不选择前往海外市场上市。例如,京东、去哪儿等中国互联网企业在美股上市前都处于亏损状态。根据清科研究中心私募通数据统计,2017年赴美上市的19家中国企业中有近半企业首发市盈率为负,充分体现了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在财务指标方面,尤其是利润指标方面对于拟上市企业的宽容度。
根据清科研究中心数据,中企海外上市平均首发融资除了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小于境内市场外,近十年中企海外上市的平均首发融资额都高于境内市场。2017年海外中企的平均融资额是境内的2.5倍。2017年中企前十大融资案例中有6起来自海外市场,且前六大案例都来自海外市场。究其原因,中企海外平均融资额高的原因在于美国和香港市场都面向全球投资者,资金和流动性充足。反观国内市场,受资本管控的影响,我国市场主要面向境内投资者,境外投资者参与度低,资本和市场有限。
图:2008-2017年中企海外融资平均额对比(单位:亿元人民币)
资料来源:千际投行,资产信息网,私募通
海外证券市场的发行制度大部分采用注册制和市场化的上市程序,在上市手续上透明度高而且周期较短。其中,首次公开发行融资大多一年内便能够实现。在香港市场,企业通常情况下6-9个月就可以完成IPO的全部过程;而美国市场的上市周期可能更短,根据纳斯达克发布的上市指导显示企业的上市申请一般需要4-6周的时间处理。
相反,我国市场的上市周期具有不确定性,且手续较为繁琐,透明度相对较低。通常情况下,我国拟上市企业到最终发行至少需要两年左右的时间,具体的上市时间还要根据IPO排队情况,以及A股市场现状才能确定。对于拟上市企业而言,市场经营机会和发展机遇稍纵即逝,如果上市融资耗时太长,融资过程过于艰难,将可能因此而错过诸多商业机会。因此,许多拟上市企业选择海外上市,主要原因就在于海外市场上市所需时间预期明朗,融资速度快,企业融资的时间成本较低。
从实体清单到所谓的“净网行动”扩大化,美国加大对中国科技龙头的限制
(1)以实体清单限制以华为代表的中国硬科技龙头。2019年5月,美国与英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捷克等32国联合发布布拉格提案,认为5G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功能必须以适当的安全级别为基础,随后美国陆续将华为等多家科技公司纳入实体清单。2020年4月,美国提出“5GCLEANPATH”政策,5月15日宣布限制华为使用美国技术和软件在美国境外设计和制造其半导体的能力,8月17日进一步要求实体清单上的华为及其子公司作为“买方、中间收货人、最终收货人或最终用户”时,必须获得许可。
(2)通过所谓的“净网行动”扩大化加大对中国互联网龙头的限制。2020年8月,美国将所谓的“净网行动”扩大化到运营商、应用商店、应用程序、云储存以及电缆等五个领域,强行禁止或收购TikTok美国业务,并宣布将在45天后禁止美国司法管辖范围内的个人和财产,与字节跳动、腾讯及其子公司进行“交易”,目前尚未明确“交易”具体内涵。
在2001年安然事件后,美国2002年通过《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建立独立的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加强对上市公司审计进行监管。但是,在中国的法律框架下,企业境外上市需同时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等相关规定,相关工作底稿等档案应当存放在境内,“审计工作底稿等信息交换应通过监管合作渠道进行”。
2013年以来,中国证监会等部门一直积极与PCAOB合作,寻求既符合中国相关法律法规、也能够实现对上市公司进行有效地审计监管的方案,有很多积极的成果,中国证监会累计提供14家境外上市公司相关审计工作底稿。
2020年以来,美国方面合作和妥协的意愿下降,加大对中概股退市的威胁。2020年5月,美国参议院通过《外国公司问责法案》(HFCA),对外国发行人连续三年不能满足PCAOB对会计师事务所检查要求的,禁止其证券在美国交易,法案还需要众议院通过和总统签署才能生效。2020年8月,美国发布《关于保护美国投资者防范中国公司重大风险的报告》,要求已在美上市公司最迟于2022年1月1日前满足PCAOB开展检查的相关要求,威胁不符合要求企业2021年底前退市。
美股机构投资者自2020Q4以来抛售中概股的趋势缓解。根据SEC最新披露的机构持仓数据,截至2021Q4,美国(共同基金+养老金)持仓美股中概股市值占其总市值的比例4.1%,较2021Q34.2%的占比基本持平。2020Q4美股机构投资者持仓美股中概股市值占比从2020Q37%大幅降至5.9%,此后持续下行趋势明显缓解。
图:美股中概股(共同基金+养老金)持仓市值/总市值
资料来源:千际投行,资产信息网,东吴证券
阿里巴巴:机构持股占比上行,Primecap增持
美股机构投资者加仓阿里巴巴美股:2021Q4美国共同基金和养老金持股/流通ADR占比8.1%,较Q35.9%明显回升,停止自2020Q4以来下行趋势。其中部分因素来自流通ADR转港股,分母减小。
图:美股机构投资者加仓阿里巴巴美股
资料来源:千际投行,资产信息网,Wind,东吴证券
从头寸数来看,Primecap2021Q4仍在持续增持;从持股占比角度,挪威中央银行、日本**养老金投资基金、Fisher等机构因头寸稳定,持股占比被动提升。
图:前十大重仓机构
资料来源:千际投行,资产信息网,Wind,东吴证券
腾讯:中资小幅加仓,外资贝莱德、Vanguard加仓
中资自2021/12开始持续加仓,2022/1月底中资中介+港股通机构持股数较2021/11底上行5%;而同期国际、香港中介机构持股数分别小幅降0.5%、1%;春节后中资小幅下行、而外资上行。
图:腾讯控股不同中介机构持股数量
资料来源:千际投行,资产信息网,Wind,东吴证券
前10大重仓机构持仓趋于稳定:贝莱德2021Q4持续加仓,此前Q3大幅增持3.1%;Q4第二大重仓机构Vanguard加仓401万股,幅度居前。
图:前十大重仓机构
资料来源:千际投行,资产信息网,Wind,东吴证券
美团:中资增持,外资贝莱德、摩根大通持续加仓
中资中介机构持股数自2021/9开始上行,2021/12后加仓幅度进一步提升,2022/2/25较2021/11持股数上行26%,同期国际、香港中介机构持股数分别小幅降2%、3%。
图:美团不同中介机构持股数量
资料来源:千际投行,资产信息网,Wind,东吴证券
前10大重仓机构,7家Q4增持:贝莱德、摩根大通、富达2021Q4增持幅度领先,分别增持1251、430、313万股,占流通股比例0.4%、0.1%、0.1%。
图:前十大重仓机构
资料来源:千际投行,资产信息网,Wind,东吴证券
京东:抛售趋缓,老虎增持最多
美股机构投资者抛售京东趋缓:2021Q4美国机构持股/流通ADR的比例7.3%,较2021Q3降0.6pct,自2021Q1以来美股机构投资者的持续抛售趋势呈现缓和态势。
图:美股机构投资者抛售京东趋缓
资料来源:千际投行,资产信息网,Wind,东吴证券
第一大重仓机构老虎增持:前10大重仓机构中,老虎、Dodge&Cox、Fisher分别增持259、106、56万股,占流通股比例0.5%、0.2%、0.1%;贝莱德大幅减持3076万股,占比6.4%。
图:前十大重仓机构
资料来源:千际投行,资产信息网,Wind,东吴证券
拼多多:越跌越买,BaillieGifford、老虎增持
虽然拼多多的股价自2021Q1以来持续下行,股价下跌近70%;但从美国机构投资者持股来看,仅在2021Q1小幅减仓,此后持续加仓,2021Q4机构持股占比接近55%。
图:越跌越买的拼多多
资料来源:千际投行,资产信息网,Wind,东吴证券
前10大重仓机构过半增持:老虎、BaillieGifford、富达、高盛、Vanguard2021Q4分别增持173、161、88、52、21万股,贝莱德Q4大幅减持1974万股,占比4%。
图:前十大重仓机构
资料来源:千际投行,资产信息网,Wind,东吴证券
快手:中资持续加仓,外资KraneFunds最为积极
中资中介机构自2021/10开始持续加仓,国际中介、香港本地中介机构相对平稳。
图:快手控股不同中介机构持股数量
资料来源:千际投行,资产信息网,Wind,东吴证券
KraneFunds加仓最为积极:前10大重仓机构中,外资KraneFunds2021Q4大幅加仓1121万股,占流通股0.3%;此外第一大重仓机构Vanguard、中资重仓机构南方东英资管分别加仓228、304万股。
图:前十大重仓机构
资料来源:千际投行,资产信息网,Wind,东吴证券
小米:中资更为积极,重仓机构普遍增持
中资中介机构自2021/12开始持续加仓,2022/2/25较2021/11持股数上行3%;国际、香港中介持仓整体维持相对平稳。
图:小米集团控股不同中介机构持股数量
资料来源:千际投行,资产信息网,Wind,东吴证券
前10大重仓机构多数增持:南方东英资管、贝莱德、华夏基金2021Q4分别加仓2120、1725、1660万股,加仓最为积极。
图:前十大重仓机构
资料来源:千际投行,资产信息网,Wind,东吴证券
网易:海外机构仍在减持,LonePine大幅加仓
美国机构投资者仍在减持网易:美国机构持仓从2021Q211.8%持续减持,2021Q4降至7.2%,目前尚未看到拐点信号。
图:美国机构投资者仍在减持网易
资料来源:千际投行,资产信息网,Wind,东吴证券
部分重仓机构转为积极:前10大重仓机构中,对冲基金LonePineCapital最为积极,2021Q4持仓445万股,较Q3大幅提升344万股;而OrbisAllanGray、高盛等机构仍在减持。
图:前十大重仓机构
资料来源:千际投行,资产信息网,Wind,东吴证券
爱奇艺:美机构2021年来持续加仓,重仓机构积极
爱奇艺2021年以来的加仓趋势仍在延续:2021Q4爱奇艺美国机构持股/流通ADR比重6.8%,较2020年底提升2.8pct,美国机构投资者的加仓趋势延续。
图:加仓趋势仍在延续
资料来源:千际投行,资产信息网,Wind,东吴证券
前10大重仓机构基本加仓:香港机构CoreviewCapital最为积极,2021Q4首次进入并持仓1883万股,加仓占流通股7%,此外高盛、摩根士丹利、花旗等海外机构也大幅加仓。
图:前十大重仓机构
资料来源:千际投行,资产信息网,Wind,东吴证券
哔哩哔哩:美国机构持续加仓,富国银行增持最多
美国机构持续增持哔哩哔哩:2021Q4美国机构持股/流通ADR比例达到28%,较2020年底16.7%提升近一倍,目前看来美股机构增持趋势仍在延续。
图:美国机构持续增持哔哩哔哩
资料来源:千际投行,资产信息网,Wind,东吴证券
前10大重仓机构,7家增持:富国银行、富达、YihengCapital分别增持605、185、173万股,占流通股比例4.2%、1.3%、1.2%,在前10大重仓机构中最为积极。
图:前十大重仓机构
资料来源:千际投行,资产信息网,Wind,东吴证券
图:2020中概股最具投资价值Top30榜单
资料来源:千际投行,资产信息网,巴伦周刊
图:波特五力模型
资料来源:千际投行,资产信息网,iFinD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较强:回归意愿
美国《外国公司问责法案》(以下简称《法案》)细则的出台,具有显著的时代背景,其内容主要针对中国在美中概股公司。《法案》使得中概股公司难以同时满足中美两国的合规要求,增加融资和退市风险。3月8日,SEC敲定了今年的暂定名单,包括百济神州、百胜中国、再鼎医*、盛美半导体、和黄医*。这五家公司可于3月29日前向SEC提供证据,证明自己不具备被摘牌的条件。
受此影响,一众中概股经历了“黑色星期四”,B站下跌了14%,拼多多跌17%,阿里巴巴跌8%。次日(11日)香港恒生指数收盘下跌1.61%,恒生科技指数重挫4.28%,今日恒生科技指数又创单日最大跌幅,超10%。
随着年报陆续披露,“暂定名单”可能会扩大,需要警惕离岸市场波动加剧,中概股回归意愿强烈。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较弱:造壳VSIPO
中概股存在多种回归路径。近期政策整体为中概股回归铺平了道路,证监会于2021年12月24日发布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的《管理规定》与《备案办法》,规范中概股上市要求、存量监管及回归过渡安排。港交所于2021年11月19日公布《针对优化海外发行人上市制度的改革看法咨询总结》,降低二次上市申请门槛,并为海外市场摘牌公司提供豁免期。因此对于中概股而言,目前回归可以选择的路径较多,既可以选择私有化之后重新在A股或者港股上市,也可以选择在保留境外平台的同时实现两地上市。综合来看,在港股第二上市或许是最优选择,因此主要以海外回归公司的意愿选择为主。
图:企业回归路径
资料来源:千际投行,资产信息网,iFinD
私有化上市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财务成本。私有化后,通过借壳或IPO在A股主板上市是此前中概股较为常用的方法,其中三六零、完美世界、巨人网络等均为采用该路径的成功案例。历史经验来看,私有化退市意味着平均278天的等待时间以30%的溢价。此外,由于主板市场并不支持红筹架构,可能还需要对VIE架构进行拆除,在时间和财务成本上来看可能都不占优势。而如果在港股进行主要上市或借壳上市,同样无法绕开私有化所带来的成本,在此基础上,新进入者并不存在较大威胁。
图:交易对价于私有化改造天数
资料来源:千际投行,资产信息网,iFinD
由于交易对价和私有化改造天数等影响,回归的替代品威胁较小,主要受政策条件影响。
同业竞争者的竞争程度适中:两地上市,缓和竞争
两地上市可以节省大量成本。相比于私有化之后再度上市,两地上市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与财务成本。而且在当前现行制度下,无论是港股还是A股允许实现两地上市。但通过A股科创板或CDR实现第二上市目前尚未有先例,或许在中概股目前急迫的回归需求之下,国内当前的上市需求短期内难以满足。港股第二上市可能是最受欢迎的回归方式。相比于第二上市,港股双重上市需要同时满足两地监管要求,并适用港交所主要上市的上市规则,规则层面更为复杂。
因此从目前情况来看,仿照阿里巴巴进行第二上市或将成为最受欢迎的选择。两地上市后,港股与在美上市的存托凭证通常可以自由转换(转换费每100ADR不高于5美元,用时2个工作日),或将为中概股的海外股份留下更加灵活的操作空间,从而可以缓和一定的竞争趋势。
中概股主要有:阿里巴巴(BABA.N)、中国石油(PTR.N)、京东(JD.O)、网易(NTES.O)、中国石化(SNP.N)、拼多多(PDD.O)、中国人寿(LFC.N)、百度(BIDU.O)、蔚来(NIO.N)、理想汽车(LI.O)、小鹏汽车(XPEV.N)、中通快递(ZTO.N)、百济神州(BGNE.O)、百胜中国(YUMC.N)、贝壳(BEKE.N)、携程(TCOM.O)等。
哔哩哔哩创建于2009年6月26日,简称“B站”,该网站是国内最早引入“弹幕”功能的互联网平台之一,也是弹幕文化最深厚的互联网平台。哔哩哔哩是国内最主流的“Z世代”聚集区,以视频内容为运营核心,涵盖游戏、直播、广告等多种业务。数据显示,B站位列24岁及以下年轻用户偏爱的十大APP榜首;猎豹大数据显示,B站75.64%的用户年龄处于18-24岁,用户年龄结构显著年轻于优酷、腾讯、爱奇艺等主流视频网站。
拼多多成立于2015年9月,伴随着微信群里的拼团链接以及广泛的广告铺设,迅速实现爆发式增长,活跃买家数从2017年第一季度的0.68亿快速增长至2018年第二季度的3.44亿。从用户规模角度看拼多多已经稳居电商行业第三,仅次于阿里巴巴和京东。
小米公司正式成立于2010年4月,是一家以手机、智能硬件和IoT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2018年7月9日,小米集团正式在港交所主板挂牌,成为港股市场“同股不同权”创新试点的首家上市公司。
小米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硬件IoT平台,覆盖超2000万户家庭。公司IoT与生活消费品业务经过三年发展,已接入约900种智能硬件,联网设备1.15亿台,日活跃设备超1000万台。小米AI音箱“小爱同学”月活跃设备数超3000万台,成为中国最活跃的AI语音交互平台之一,累计唤醒超50亿次。
中概股公司层面面临的选择。在美上市中国企业的未来可选方案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三种:
(1)考虑在其他交易所(如香港、伦敦)完成双重主要上市或是二次上市,从而拥有两个交易地点,并在最终将“主要交易地移至美国以外的其他交易所”;
(3)遵守SEC的要求接受相关审计核查,继续在美国上市交易。
《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对在美上市中概股产生深刻的影响,使中概股公司必须面对上文提到的三条路径的选择。需要注意的是,在没有经过中国会计主管部门同意的情况下,公司审计师将审计底稿交给美国监管部门极有可能违反中国法律,因此更换一家表面上接受PCAOB检查的会计师可能难以解决该问题,在现有政策条件下第三条路径实际上亦难以走通。
更细致地来看,中概股的回归路径为:
图:美股/港股上市情况不同的(潜在)中概股公司核心考量和投资者关注重点
资料来源:千际投行,资产信息网,Wind,香港联交所,中信建投
港交所在2021年11月19日公布《针对优化海外发行人上市制度的改革看法咨询总结》,降低二次上市申请门槛,并为海外市场摘牌公司提供豁免期。从便利性角度,若中概股回归,港股上市仍是首选。
责任编辑: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2料站渐坐确压耐022年恒生科技来自指数还能买吗
能买。2022年的恒生科技指数非常符合投资条件,即好行业、好价格、确定性强,所以是能买的。恒生科技指数,是恒生指数公司在2020年7月27日推出的,一个科技类股票为主的指数。
恒生科技指数重挫11%创纪录,港股互联网集体暴跌
3月14日,港股持续下挫。恒生指数盘中重挫逾1000点,跌超5%;恒生科技指数加速下跌,跌幅超11%,创下该指数最大单日跌幅纪录。其中港股互联网板块跌幅居前。
阿里巴巴-SW(09988)报80.9港元,跌10.9%,续创历史新低;腾讯控股(00700)报331.8港元,跌9.79%;京东集团-SW(09618)报180港元,跌14.77%;美团-W(03690)报112.6港元,跌16.84%。哔哩哔哩-SW(09626)报133.9港元,跌19.43%,亦创历史新低。
截至14日收盘,港股恒生指数报19531.66点,跌4.97%,失守20000点关口;恒生科技指数报3778.6点,跌11.03%。
从全球市场来看,港股今日表现或受多方面影响。
其一,乌克兰地缘***势依然紧张,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制裁升级,油价攀升至高位水平。全球市场对供应链危机和金融环境的整体担忧没有消退,市场恐慌和避险情绪不减,外围股市气氛整体偏弱。
其二,当地时间3月8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将五家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列入“暂定清单”,即有退市风险的“相关发行人”。监管政策消息刺激抛售情绪,市场对中概股潜在退市风险的担忧继续蔓延。
其三,美联储加息及紧缩政策将显著影响市场走向。2月美国CPI季调同比为9%,2月美国核心CPI季调同比为6.4%,均为1982年以来新高。全球投资者重点关注本周美联储加息缩表的相关动态,以及对通胀和经济问题的最新看法。
此外,香港特区日前受到奥密克戎变种毒株的侵袭,确诊病例骤增。在外界看来,包括香港在内的中国各地疫情,或许也将对市场情绪产生进一步影响。消息面上,3月13日晚间有关阿里等企业裁员的消息在互联网上发酵,也将这些在港股上市的头部企业们再次推向市场关注的正中央。
纳指、恒生科指双双大跌,科技股未来还好吗?
备受赛博朋克发烧友推崇的Netflix热剧《爱,死亡,机器人》系列第三季,已于上周五正式开播。为配合该剧的发行,Netflix推出同名NFT回馈用户,只需支付gas费(手续费)即可获得。
元宇宙和NFT已经成为各家科技巨头避无可避且仍在风口的加注赛道,5月20日18时30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二丙运载火箭,拉开6G通讯技术试验大幕,6G通讯基本可以实现智能社会的全部规划,当然也包括元宇宙这一虚拟世界。
各国政策利好,加上网络和基础设施的逐渐完善,科技企业正在迅速发展。就在前两天(5月23日),恒生指数公司推出“恒生中国元宇宙指数”,选股范畴固定为30家沪港深成分股,包含AR和VR(增强现实/虚拟现实)、游戏、数码体验3个子主题。目前比重前十的个股为:腾讯、网易、快手、歌尔股份、舜宇光学科技、闻泰科技、三七互娱、中科创达、东山精密、百度。
元宇宙、NFT、游戏、智能硬件......科技企业所在的各个赛道,怎么看都是一副欣欣向荣、前景无限的光明模样,并加速从一级市场传至二级市场。但与之相背的,却是金融市场的频繁波动,且振幅“巨大”。
图片来源:公开文件
科技公司备受资方和用户看好,纳指和恒生科技指数却双重受挫。本月中旬以来,12000亿美股科技巨头暴跌的新闻,一直是各大财经版块的头条。
从重仓科技股的老虎环球基金,再到凭重仓特斯拉一战成名的木头姐(CathieWood),再到800亿明星对冲基金梅尔文资本(MelvinCapital)宣布清盘,美股科技股市场一片惨淡,好光景不再。
以梅尔文资本为例,梅尔文清盘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其在去年游戏驿站(GME.US)做空事件中受到重创,还没恢复又经历了这轮科技股的暴跌。今年一季度,梅尔文资本大幅增持亚马逊、微软,本以为能够修复盘面表现,谁曾想这两者在4月抛售潮中同样暴跌且跌幅分别达34.3%、17.4%。截至4月,梅尔文资本的投资组合今年累计回撤幅度达23%,这次暴跌也成了压垮它的最后一根稻草。
梅尔文曾是华尔街表现最好的对冲基金之一,平均年化业绩超30%。做多科技股的华尔街机构已经或正在遭遇巨额亏损,而这一亏损还未见反弹趋势,思科(股票代码:CSCO)就是其中代表。
截至5月11日,美股、港股、A股企业2021年财务报告全部出炉,思科也在5月18日公布2022财年第三财季(截至4月30日)报告。根据财报,第三财季思科营收128.35亿美元,同比增长0.25%;归属于普通股东净利润为30.44亿美元,同比增长6.32%。
同比几乎零增长的营收严重不及市场预期,直接导致思科在第二天美股开盘后遭遇抛售,到晚间,股价大幅低开10%,总市值跌至174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695亿元),近2个交易日市值蒸发超36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464亿元)。
更让市场担忧的是,思科对公司未来业绩也持悲观态度。就在前天(5月25日),思科公告披露了公司内部人交易情况:公司董事、高管在23-25日净卖出2.00万股。
据Statista的数据显示,思科可是占据了全球企业级网络解决方案市场最大的份额,几乎称得上半壁江山。如果说思科是老牌网络应用服务、设备和软件产品提供商,供应链受国际*势和外部环境影响,业绩不佳能够理解,“阅后即焚”照片分享应用——Snap的大跌,看起来更容易被解读为科技巨头未来仍然悲观。
Snap是一家为用户提供拍照、录制视频和分享的应用公司,当地时间5月24日收盘时,Snap股价暴跌逾43%,创2017年上市以来最大单日跌幅且股价破发。同时,Meta、谷歌、推特等社交媒体股价也是普遍走低。
思科和Snap不过是纳指大跌的一个缩影。现在,基金机构正在从苹果、亚马逊、特斯拉的二级市场上撤资,大幅流向能源股以对抗高通胀,巴菲特从去年四季度到今年一季度就已经不断在买入能源股。
资管巨头古根海姆首席投资官ScottMinerd在接受MarketWatch采访时表示:「预计投资者可能会经历“一个可怕的夏季和秋季”,进入下半年,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将崩盘,较去年11月19日的峰值暴跌75%(目前下跌约28%),而标普500指数则较2022年1月3日的峰值暴跌45%(目前下跌18%)」
ScottMinerd还指出,目前市场看起来很像互联网泡沫(1999—2000年科技股崩盘)的破裂。据CNBC报道,高盛(GoldmanSachs)在一份给客户的最新报告中表示,美股触底时机取决于美联储发出结束紧缩政策的信号,在美联储表明准备停止收紧货币政策之前,美国股市可能会进一步下跌。
美联储为降通胀所采取的货币政策、将华尔街阵痛放在一边的“无情举措”、投资者对于美国经济衰退可能性的担忧、未来国际*势的持续紧张,等等因素让悲观情绪笼罩着华尔街。
这股情绪不仅弥漫华尔街,也飘到了亚洲。在港股市场,科技股的暴跌同样让投资者信心受挫。
2022年开年以来,全球市场都不好过。5月25日,纳指大跌,标普500指数和道琼斯指数迎来1970年以来最差开*,纳斯达克100指数同样见底,只是不好过的不只美股,港股科技股也是如此。
3月14日,恒生科技指数遭受史上单日最大跌幅,之后继续下挫,3月15日报收3643点,跌幅8.1%,从2021年2月最高点11001点跌至笔者撰稿时的4009点(5月26日15:00),下跌64%。
在上面讨论纳指时,我们不免认为,纳指大跌并不意味着成分股基本面不佳。5月11日(周三)美国三大股指全线收跌,苹果股价大跌5.18%,收盘时市值被石油巨头沙特阿美超越,让出全球市值第一的位置。但苹果公司的基本面表现是:2021财年总营收3658亿美元,同比增长33.26%,净利润为947亿美元,同比增长64.92%。2022财年第一财季,销售收入1239.4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890亿元),同比增长11%,创下公司单季度营收最高纪录。
所以,在面对纳指成分股的整体受挫时,我们更偏向于认为是因为技术面的失常,而非基本面的不佳。那么,港股科技股情况又是如何?是技术面的问题还是基本面的不佳?我们同样来看一些数据。
在2020年7月27日推出时,整体市场对于互联网比较看好,恒生科技指数也算是应时而生。尽管2018年互联网投融资曾出现过一些收缩,但2020年四季度到2021年二季度,互联网投融资案例数量显著上升,从481件一路飙升到599件,披露金额也稳定维持在150亿元上下。
在恒生科技指数中,BAT、美团、京东、网易、携程、阅文等多家内地知名互联网企业均名列其中,此外还包括小米、比亚迪、中芯国际、小鹏、理想、海尔、联想等非互联网公司。基于这些互联网科技企业的增长潜力,恒生科技指数也被不少投资者列入抄底港股的投资组合中,仅跟踪恒生科技的指数基金就有8支。
恒生科技指数推出后一路走高,从推出首日的6677点一路涨至11001点,只用了不到半年时间。
这其中不乏一些概念公司上市初期被炒作,股价虚高背离基本面,比如快手和商汤。但股市历来有个不成文的“规矩”,暴涨之后就容易带来暴跌。
去年7月27日,在恒生科技指数推出一周年后,截止收盘日该指数重挫7.97%,收报6249.65,创新低纪录。而相较之下,全球其他重要科技指数皆表现优秀,MCSI世界信息技术指数、欧洲斯托克600(欧股指标之一)年涨幅均超30%。
至此,恒生科指被网友戏称为“忙活了一年,忙了个寂寞”、“世界最惨科技指数”。
暴跌的背后并非没有逻辑,港股科技股上市之处,虚火太旺、股价虚高、估值偏离基本面的例子并不少见。此外,诸如小鹏、理想、商汤这类新兴科技企业刚刚处于起步阶段,并未经历过市场牛熊变换的历史风浪。
整体来看,恒生科技指数的成分股公司抗风险能力还有待提升。在资本市场说故事的能力一向重要,但说的太过就容易带来泡沫,一旦遇到现今经济环境不稳定等突发因素,泡沫就会破裂,加上恒生科指中不乏互联网企业,互联网行业不确定性太大。
市场上也有观点,将科技股的暴跌归因于宏观经济环境,但能否这么归因?
著名社会学家吉登斯提出“现代高风险”概念,我们已然能够感受到自身正处于一个高风险社会,天气环境变化、地缘**冲突、疾病突发的风险等等,这些风险未来也许并不会消失。
对突发状况的应对本也是企业的必修课,将抗风险能力排除在基本面之外,或是将股价下跌完全归结于外部环境变化,企业很难长久。
这两天,有几条新闻吸引了三林的注意:
一条是三星增加芯片和生物科技研发经费额新闻。据外媒报道,5月20日拜登访韩,抵达后的第一站就是三星半导体工厂。没过多久,三星电子宣布巨额投资计划,计划五年内在芯片等领域投资450万亿韩元(约合2.37万亿元人民币)。
另一条是5月23日的东京会议上,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和拜登达成共识,两国将在半导体制造能力和多元化、先进电池供应链、关键矿物的弹性供应链方面加强合作,以应对全球供应短缺的情况。
还有一条是印度已经推出7600亿卢比的芯片促进计划,莫迪**呼吁要减少半导体制造进口,加大“印度制造”。
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3月28日,美国**提议与韩国、日本和中国台湾共同组建“芯片四方联盟”,希望将中国大陆逐步排除在“美国盟友芯片供应圈”之外。
半导体行业也是整个科技产业的一个分支,信息、电子、新材料、新能源等各个行业和赛道,都不乏好公司和成长空间。但对于科技股、新经济股来说,其特点是: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都尚未实现盈利。
在以往,达不到A股和港股上市标准的企业,会选择美股上市募资支撑。现在,全球科技股暴跌,华尔街转向保守,大型基金正在减少科技股持仓,比如转向能源股。
对于独角兽企业和成长型科技企业来说,这无疑不是个好消息,意味着科技企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生存难度加大,上市融资难度增加。
流动性不佳、投融资困难、信心受挫和盘面收缩,直接会影响到企业后续发展,包括可持续增长的能力。
稳定增长依靠产品的持续驱动,市场更迭需要企业不断创新以满足客户需求。但实际情况是,受财务账面、市场信心、生存压力等多方影响,国内互联网和科技企业的研发费用正在下降,且和欧美跨国企业仍有较大差距,这其中不乏半导体之类的高新科技企业。
根据《财经》杂志数据:
亚马逊2021年研发支出为560亿美元,华为、阿里、腾讯、百度、中兴、美团、京东、快手、网易、小米10家企业(以下简称十家企业)2021年研发支出总和为575亿美元,仅比亚马逊高15亿美元。
英特尔10年累积研发支出为1259亿美元,远超阿里、腾讯、百度三家企业10年年累积研发支出总和815亿美元。
不仅如此,叠加疫情、经济承压以及复杂国际环境,十家企业研发支出总额增速逐年下滑,2021年增速下滑至14.1%。与之对比,国际企业研发支出增速却呈上升趋势,2021年增长至18.4%。
研发支出只是企业财务基本面一个冰冷的数字,但背后却是整个产业发展阻塞,这一点在半导体产业表现尤为明显,直接会导致国内ICT产业在下个周期的国际竞争力更加不足。
无论是科技股暴跌,还是中概股回归,相较于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有时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才更令人心惊。
不过一个还算好的消息是,港股正在逐渐放宽上市条件。
因为同股同权问题错失阿里巴巴后,港股痛定思痛开始改革。加上之前美国《外国公司问责法》推进,一些企业选择回归内地或港股市场,为此,港股市场也正在做好准备。(三林曾在《中概股:下一个港口在何方》一文中介绍过中概股流向香港的可能性,戳标题可阅读)
4月6日,在香港立法会会议上,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长许正宇表示,对于希望选择香港市场的中概股发行人,香港已做好准备。
目前,港交所和监管机构正就放松不符合利润要求的“科技创新”企业上市规则进行磋商,假设落定,未来可能会有超41家中概股公司获得香港上市资格。目前,部分企业也已经在着手准备回港。
图片来源:开源证券
截至今年3月,有19家中概股已通过二次上市或双重上市回流至香港,总市值超过美国股市中概股的七成。
随着中概股的回归,恒生科指会有新增长吗?现在是抄底港股的好时机吗?很多人有疑问。我们不妨通过看看市销率和市现率,对纳指和恒生科指进行估值。(市销率:即市值除以销售额,可反映这些新经济企业的收入是否匹配其市值规模;市现率:即市值除以净现金流,可反映新经济企业产生现金流的能力,是否配得上市场对其未来价值的预测)
事实是,根据Wind数据,在去年5月以后,纳指估值明显高于恒生科技指数,从下图可以看出:红线为恒生科技指数,蓝线为纳斯达克指数,撇除一开始的虚高,自2021年5月以来恒生科指(红)一直在纳指(蓝)下方,可以看出恒生科技指数的市销率估值较低。
图片来源:香港财华社
对于企业来说,交易所的流通性以及当地市场的投资者结构能否帮助企业获得更好的融资,这是企业考量的重要因素。毫无疑问,美国上市的企业在融资渠道多样性方面占据优势,市场估值更高。
港股还需要时间。
在文章最后,我们再回到本文标题,科技股的未来还好吗?
从纳指和恒生科指大跌、华尔街受创、国内科技和互联网企业研发收缩、伯克希尔哈撒韦一季度斥资200多亿美元买入石油资产、苹果比不过沙特阿美丢掉全球市值第一的位置等等,从这些来看,不管大家认为科技股在中短期未来如何,看好能源股似乎成为共识。
但三林以为,科技产业不可能也不能是往下发展。
即便是暴跌的华尔街,虽然开篇我们提到有评论员对如今的科技股崩盘表示担忧,将其类比1999/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不过大多数分析师仍然认为这次科技股杀跌与以往不同。
如果说20年前的网络泡沫太过虚幻,空有一纸模型,今天的零售业、信息服务、硬件设备制造产业已经有了很多积累,即使存在市值缩水,也不意味着会一直萎缩。
动荡之下,大家转战能源股以求安心无可厚非,但三林以为科技股虽迟必到。即便是化石燃料会重新确立其至关重要的地位,但这并非是一个非此即彼的选项。
塔桥咨询公司(TowerBridgeAdvisors)首席投资官JamesMeyer曾在接受彭博采访时表示:就业务或基本盘而言,你无法将苹果与沙特阿美进行比较,但大宗商品领域的前景已经改善,他们是通胀和供应紧张的受益者。
有人关注后一句,大宗商品前景已经逐渐改善,但三林以为前一句同样重要。就业务而言,我们无法将苹果公司和沙特阿美进行比较,就像食物和水缺一不可一样。
现在回顾对于科技股盘面的分析,上游供应链、俄乌*势冲突、疫情引发的产能和物流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随着*势稳定会逐渐缓解,且经过这几次冲击,供应链问题和紧张*势下的应对问题,必然会成为各大企业负责人亟待优化和解决的问题。
如今股市震荡,很多人情绪悲观,叠加疫情和未知风险,恐慌情绪蔓延。即便如此,我们有理由相信科技股的未来不会差,不妨套用一句俗语,“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比起环境的变化,心境的变化对人的影响往往巨大,不如放平心态,静待花开。
恒生电子2015年8月13还会跌吗
行情震荡向上,建议继续持有。市场经过一轮洗礼后将会从之前的快牛转变为未来几年的慢牛,市场会更成熟更理性。我们轻指数、重个股,少炒作、重研究,寻找低估值、高成长的优质科技企业大量买入。
长江实业集团目前市值多少亿?谢谢?
市值为八千零五十亿港元。
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长实’)为长江集团的旗舰。
长江集团是一家建基香港的跨国企业,截至二零零七年九月三日,长江集团旗下在香港上市之公司的联合市值为八千零五十亿港元。
何时止跌,看恒指和沪深自己!
我爱涨停板,我爱底部进场!我是秦国安。
今日(周一)沪指收盘3223,收跳空大跌86点、长上影光脚阳;创业板收盘2570,收跳空大跌95点阴;沪深300收盘4174,收跳空大跌131点阴;中证1000收盘6800,收跳空大跌190点阴。
春节前后尤其上周,沪深指数出现了大跌。但要说沪深指数是中国跌得最惨的指数,有两个指数表示不服,一个是香港的恒指,一个是香港的恒生指数。恒指今天再创调整新低,最大跌幅超5%,去年2月至今,从31000跌到19000,跌了近40%;恒生科技指数今天再创新低,最大跌幅超10%,去年2月至今,从11000跌到3800,跌了近70%,相当于经历了一场2008年。相比较而言,沪指今日跌超2%、创业板跌超3%,去年2月至今,沪指跌超500点、不到20%,创业板跌1100点、跌幅30%,算是太温和了。
我前面提到过3月25日左右因沪指周线级别四线开花将要形成,会让3月中旬尤其下旬会出现转折点。不过这个比较模糊,如果具体点,我认为现阶段,大A何时止跌,要看恒指和沪深自己。
为什么要看恒指?因为恒指和恒生科技指数属于中国的指数,沪深很多大型蓝筹在香港也处于上市状态,如银行、石化、证券等的很多大型指标股。另外,腾讯等巨头在沪深没上市,但在香港有上市,香港是一个外资参与程度深、真正国际化的市场,所以恒指和恒生科技指数何时大跌后止跌,可以体现国内外各路资本的总体态度。大中华圈跌最惨的恒指、恒生科技指数不止跌,沪深难止跌。只有恒指、恒生科技指数止跌,沪深才有止跌企稳的底气。这种息息相联,是有说服力的。
上周三沪深巨震,留下大长腿和超长下影,上周五和今日的下探,可视为二次探底动作。但无论上周五还是今日,这个二次探底是不充分的,没对上周三低点形成下破,这让沪指、创业板形成不了日线及以上周期有利背离。所以沪指、创业板何时完成对上周三长下影的大部分吞噬及下破(最起码创业板最好破上周三低点),形成新的极度恐慌,日线及以上周期有利背离才具备出现的条件。否则,和上周四、五一样,拉起来也会被砸下去。
以上何时止跌,看恒指和沪深自己,是针对指数。不过,对于中低位(中长线)极品超跌股和波段(短线)极品超跌股来说,它们中的很多已经止跌见底了,大家按极品超跌战法进行选择和追跌杀涨就可以了,可以不参考指数近期涨跌及何时见底。大家不要太机械,不要任何操作就只盯指数涨跌一个因素。影响股价的因素除了指数,还有个股所处的行业、题材和技术位置。
3月15日(周二)关键点:沪指3161,创业板2462。
《秦国安看盘选股系统2022》预示:周二个股活跃度尚可、分化较大,战法杀涨个股、等跌极品较多,注意择优。
周二计划:盯好恒指和沪深自己,精选两类极品追跌股!逢涨退出大涨品种,逢跌关注达到秦氏战法、6大最强赢利模式打击点的极品龙头!
09:19:27
开盘前瞻:美股明显下跌、日经小涨,今天沪深微幅高低开均正常。上周沪深大幅下跌,周五沪深补缺口后拉涨,说明大跌后已经出现大量逢低做多力量。由于上档短期均线仍空头排列,指数这里是否止跌见底不清楚,多空应该还有反复。但市场中长期风险经历这次大跌后,释放较为充分。随着市场对地缘**敏感度降低,A股应该找寻自己的热点和股价表现逻辑,板块和个股结构性行情依旧。故大家可继续轻大盘、重板块和个股。
新冠检测双休有重大利好,看新冠检测、新冠*及连带的生物医*板块,本周强势能持续多久。同时,观察其他板块和个股中的极品超跌股有否轮动。
09:20:30
3月14日(周一)关键点:沪指3274。
《秦国安看盘选股系统2022》预示:周一个股活跃度尚可、分化较大,战法杀涨个股、等跌极品较多,注意择优。
周五计划:轻指数,精选两类极品追跌股!逢涨退出大涨品种,逢跌关注达到秦氏战法、6大最强赢利模式打击点的极品龙头!
10:03:51
刚对云掌财经VIP举例了一档中长线极品超跌股002***
10:31:43
沪深低开后小幅震荡调整,上周五长下影可算对上周三长下影的回探,今天低点可算对上周五长下影的回探。不过两次回探应该都不算到位,没有全部或大部分吞吃下影,所以指数这个震荡筑底过程应该还会继续。今天沪深调整受到了恒指拖累,恒生科技指数大跌超6%,恒指大跌3%左右,均再创调整新低。所以沪深这里抵抗未必是好事情,对于日线以上级别底背离的形成不利。当然,沪深要么干脆更强些,搞个成色十足的红周一。最怕是搞个二混子,不强也不弱,就是下跌抵抗了。
11:37:10
今天新冠检测只是*部走强,相对双休大利好,这个走势不算强,没出现集体涨停甚至集体打点涨停,主要是上周已经提前表现,获利盘多,甚至很多获利盘会接利好逢高派发,让追高的套住。其他热点也不集中,国防军工、软件、大基建都只是出现少数个股行情,都是超跌后引发。现在追大涨的强势股风险很大,强势股补跌甚至会连续跌停。所以,逢低配置极品超跌股是风险小、潜在获利机会大的事情,值得继续提倡。
14:15:22
恒指下午跌幅扩大,超4%,恒生科技跌超8%,拖累沪指和创业板下午跌破上午低点。不过,沪指和创业板离上周三低点距离仍超百点,二次探底不彻底,今天红周一也基本没希望了。后市要止跌,要么是大中华市场的恒指和恒生科技能止跌,要么是沪指和创业板完成二次探底和日线背离。否则,这个调整总是不充分,反弹会被新的下跌覆盖而夭折。
有外星人吗?
宇宙不是无限的,或者说,我们所居住的这个狭义的宇宙并不是无限的。它的边界在哪里、以何形式存在现在尚在争论,但“我们的宇宙”不是无限的,这个观点基本已经得到了认同。现在一个观点认为,在宇宙的边缘时空是扭曲的,就是说你能无限接近它,但无法到达它。至于广义的宇宙,即“我们的宇宙”之外的宇宙是否无限,这个就说不清了,正如无法对夏虫语冰,现在的人类科技对此还毫无认识,现在的研究尚未突破我们的宇宙这个范围。宇宙是无限的,但是是有界的.霍金理解的宇宙就象一个篮球一样,你在球面上无法找到起点和终点,但它却是有界的.就象很多天文学的书籍里面都有介绍,如果看看斯蒂芬.霍金的著作会明白得更多.或者从大爆炸理论里可以得到,我们的宇宙仍然在膨胀之中,星系彼此仍然在退行,也就是我们所认识的宇宙仍然在膨胀,在延伸,在扩大,但还没有到它的尽头关于是否有外星人存在,请参考以下答案:德雷克的"宇宙文明方程式"在所有分析判断外星文明发生的机率和可能性理论中,美国天文学家弗兰克·德雷克于1961年提出的"宇宙文明方程式",也就是德雷克方程,无疑最为著名,也最富科学价值了。该方程为:N=R×fp×Ne×f1×fi×Fc×L其中,N代表银河系中的文明数量,它是几个可以求出的未知数的乘积。R是每年在银河系中诞生的恒星数,fp是拥有行星的恒星比数,ne是行星系中"类地"行星的平均数,f1是类地行星中具有生命的行星比数,fc是能够进行星际无线电通讯的智能生物比数,L是通讯文明的平均寿命。德雷克运用这个方程乐观地推导,银河系中大约有1万个左右的先进文明,或谓大约在20000万个恒生中有一个先进文明。其中最近的文明可能距离我们约1000光年远。其他许多天文学家、生物学家也试图求解这个方程,但结果大相庭径。因为这一方程涉及七个变量,一些变量已被确定,另一此变量则很难确定。因此实际上很难求出这个方程的精确解。这只是给出了一个合理猜想的方向还有答者:"人择原理"和维仑金平凡原理人择宇宙学原理(简称人择原理)由鲍罗和泰伯拉提出。这条原理很复杂,但简而言之,即谓正是人类的存在,才能解释我们这个宇宙的种种特性,包括各个基本自然常数。因为宇宙若不是这个样子,就不会有我们这样的智慧生命来谈论他。运用"人择原理",许多宇宙学难题似乎一夜之间便迎刃而解。"人择原理"引起了科学界的巨大兴趣,宇宙学家维仑金由此思考宇宙中智慧文明的发生问题,得出了著名的"平凡原理"。维氏认为,宇宙可能有许许多多,运用人择原理可首先放弃任何不支持生命的宇宙。显然,我们的存在意味着我们的宇宙是一个生命条件十分丰饶的宇宙。这个宇宙必定会产生多个文明。我们的文明并无特殊之处,只是其中平凡的一个,这一思想又称为"谦逊原则"。维氏进一步推算,宇宙越大,存在生命的机会也越大,我们的宇宙可能是众宇宙最大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