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资本主义市场(历史里面的资本主义市场到底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3-12-12 08:37:50 | 分类: 基金百科 | 作者:admin| 点击: 59次
历史里面的资本主义市场到底是什么意思?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初步形成,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最终形成,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一部分。我认为掌握这么多可以参加考试了。
什么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可以看看较正规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一些材料: 条件:①资本主义统治的确立及工业革命的进行,使资本主义国家实力空前增强;②交通工具的进步;③亚非拉国家、地区的相对落后。 形成过程:①资本主义的兴起(16到18世纪晚期):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各地区之间经济联系日益加强。荷、英、法等国的早期殖民扩张使亚非拉一些国家和地区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②初步形成(19世纪中晚期):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浪潮兴起,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基本确立;随着列强的全球扩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也使亚非拉更多国家沦为殖民地、半殖地或附属国,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③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过渡,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列强瓜分世界完毕,奴役和控制了世界上大部分土地和人民,世界经济连成整体。 (一)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是指从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欧葡、西等国早期殖民掠夺以至于20世纪初世界殖民地瓜分完毕所形成的世界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属国所构成的体系。16-17世纪开始形成;19世纪60年代基本形成;到20世纪初列强把世界领土瓜分完毕时,世界上除了少数帝国主义外,绝大多数土地和人口已沦为帝国主义控制和奴役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殖民地半殖民地独立运动的持续高涨,到20世纪90年代初,以1990年3月21日非洲最后一个殖民地纳比比亚的独立为标志,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二)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是指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随着资本主义国家向全世界的经济扩张,原来互相分割孤立的各国、各大洲之间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以致于整个世界变成一个统一的市场体系。它开始形成于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的时候,到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的19世纪50-60年代时正式形成。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的20世纪初,殖民地、半殖民地、附属国不仅是垄断资本主义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供给地而且成为他们的投资场所,而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也更加扩大。到今天,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日益发展,它已变成包括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真正的世界大市场,其代表性组织就是世界贸易组织。
资本主义市场初步形成时间?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的,改变了世界的面貌。(1)形成时间:19世纪中后期。(2)形成: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进行,欧美和日本的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英国等资本主义列强在侵略扩张的过程中,在世界各地建立了一系列殖民地半殖民地。殖民地半殖民地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3)影响:进一步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列强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给当地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客观上冲击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相对落后的社会经济体制,传播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国和各地区之间的联系。
高考历史: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大总结,方便记忆)
↑点击上方“新未来教育”免费订阅
距离2019年高考仅 38 天
▼
高考历史: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大总结,方便记忆)
一、 开辟新航路——世界市场开始出现
(一)开辟的原因与条件
1、原因(必要性)
(1)经济根源: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根本原因,即生产力需求)
(2)社会根源:对黄金和白银的渴望——“寻金热”。(资本积累)
(3)**需求:葡、西统治者掠夺财富以加强在欧洲的地位。
(4)宗教动力:传播天主教。
(5)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东西方的商路。(直接原因)
(6)思想根源:人本注意提倡冒险进取精神
(7)根本原因:是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由此引起社会对黄金、白银需求亮的日益增加,而”“寻金热”是开辟新航路的主要动力,而非根源。
2、条件(可能性)
(1)客观条件:航海技术与造船技术的进步、指南针的应用以及地理知识的丰富。
(2)主观条件:葡萄牙、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两国较早形成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二)开辟的过程
(三)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①打开地理大发现序幕(世界市场雏形);②贸易中心转移:地中海----大西洋沿岸东方---西方;
③促进欧洲资本主义发展,进入欧洲主导的时代;④加速欧洲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加速人类文明的进程,走向回合的世界。
1、对欧洲: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
(1)贸易规模、商品种类、商业经营方式变化。(通过金银矿开采,种植园经济和黑奴贸易,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原始资本)封建地主地位小于资产阶级
(2)贸易中心转移:地中海→大西洋沿岸。引起商业革命
(3)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引发出现价格革命
(4)开始殖民扩展与掠夺(开始资本的原始积累)
2、对世界:(1)地理大发现。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冲击了教会神学理论(开创了人类发现时代)。
(2)结束世界各地的孤立,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
(3)世界市场开始出现。(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直接的商业联系,伴随着殖民扩张,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
3、对非洲:跨越大西洋的黑奴贸易从此开始,非洲成为猎获黑人奴隶场所。
4、对亚洲:欧洲殖民者用美洲的白银来购买亚洲的商品,白银的大量流入,也刺激亚洲经济的发展。
5、对美洲:在欧洲人的殖民扩张活动中,美洲的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
对亚非拉国家除了带来沉重的灾难,**控制,经济掠夺外,冲击了当地落后文化和生活方式。
(四)比较郑和下西洋与迪亚士、哥伦布的航行。
郑和下西洋
迪亚士、哥伦布的航行
规模上
船队的数量多、人数多
目的
宣扬国威;发展中外友好关系;获得外国的珍宝特产。
掠夺财富(资本);扩张领土,占有市场;传播基督教等。
性质
**行为;贡赐贸易
经济行为;资本主义的海外殖民
影响
消极:加重农民负担,远洋航海业衰落
造成亚、非、拉美的长期贫困落后
积极:加强了中外交流
二、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拓展——世界市场的拓展
(一)西班牙、葡萄牙的概况及殖民扩张(16世纪):
1、西班牙的殖民活动(美洲、亚洲):——中美洲、南美洲(巴西除外)、菲律宾。
2、葡萄牙的殖民活动(非洲、亚洲):——非洲和印度沿岸、马六甲、中国的澳门、巴西。
葡萄牙
西班牙
不同点
地域
重点地区在亚洲和非洲
重点地区在美洲
范围
据点分散,面积不大
据点集中,面积较大
侵略
特点
以侵占军事据点和建立商战为主,同是采取垄断商路,进行欺诈性,贸易的办法来掠夺财富。(侵占中国台湾)
①将被占领的土地直接划入版图②对印第安人实行种族奴役政策,掠夺金银、发展种植园和奴隶贸易是16世纪西班牙掠夺财富的主要手段
相同点
①都是王室的支持下进行的②都打着传播基督教的旗号③都凭借强大海军进行侵略④都采取暴力**手段掠夺财富⑤都由国家出面⑥手段都非常残忍和卑鄙⑦都属于封建性质,掠夺的财富并未在本国转化为资本
(二)荷兰——商业殖民帝国
(三)英国——世界殖民霸权(“日不落帝国” 19世纪中后期)
荷兰
英国
背景原因)
历史条件
地理
荷兰濒临大西洋,处于大西洋航运的中心位置,,靠欧洲大陆(地理位置优越)
新航路开辟后,处于大西洋的航路中心
经济
主要从事海外商业活动,成为欧洲最富庶的地区之一(素有经商和从事手工业的传统,是欧洲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的地区之一)
利用重商主义政策,保护本国的工商业利益,参与贸易竞争,占领殖民地
**
1581年摆脱西班牙过往的统治,17世纪时,成为欧洲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外部因素
新航路开辟影响
军事
大力发展海军力量
殖民扩张
方式
在**的支持下,商人成立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贸易公司;参与殖民扩张
成立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贸易公司
表现
A非洲:从葡萄牙手里夺取了好望角殖民地
B亚洲:在印度沿海建立殖民据点,夺得马六甲和锡兰,侵入印度尼西亚,一度占领中国台湾
C美洲:建立以新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殖民地
D17世纪时,荷兰成为世界范围的商业殖民帝国
17世纪初,在印度和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殖民据点。英国先后打败西班牙、荷兰、法国,18世纪中期,英国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
概况
①17世纪成为资本主义国家②商船数比欧洲其他国家的总和还要多,有“海上马车夫”之称③是欧洲最富庶的国家之一
①英西战争:1588年,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西班牙失去海上霸主地位。英国开始走殖民扩张之路。
②英荷战争:17世纪初,成立垄断性贸易公司,相继在印度和北美建殖民地(北美:弗吉尼亚等13个);17世纪中期,三次战争,荷兰战败,英国夺取其在北美的殖民地,改名纽约;英国夺取海上贸易霸权,起因是英颁布《航海条例》
③英法战争:18世纪中期,英国打败法国,夺取在北美和印度,经过七年战争英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结果夺得法属加拿大、新法兰西,印度等地)
影响
①对殖民国家: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商品市场和大量资本原始积累,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②对殖民地:对遭到殖民侵略的地区和人们造成极大破坏和灾难,造成这些地区长期的落后(对殖民人的野蛮的屠杀、掠夺、奴役,打断了亚非拉地区的历史进程,造成这些地区的长期落后,同时殖民主义者给殖民地区带来先进的神掺和生活方式以及思想观念,客观促进殖民地的发展和进步)③对世界: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得到扩展。
(四)殖民扩张的影响
西欧
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市场、原料。
亚非拉
积极
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促进了殖民地的进步
消极
带来深重的灾难(欺诈性贸易、野蛮的掠夺、残酷的屠杀、奴隶贸易
世界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殖民扩张和掠夺,越来越多的地方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世界市场建立的主要途径
殖民扩张和掠夺
发展海外贸易的手段
抢掠、欺诈、屠杀、贩卖黑奴。
(五)黑奴贸易
1、影响:使非洲精壮劳动力减少,带来深重的灾难,和今天的落后。
2、说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过程是一个血腥的掠夺过程,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掠夺密不可分。
(六)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历史观看待)
从整体史观角度
新航路开辟打破了各大洲之间相对孤立的状态,使世界日益成为了一个相互影响,紧密联系的整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从文明史观角度看
新航路开辟使亚洲、非洲、欧洲和美洲的文明会和交融
从近代化史观角度看
新航路开辟使人类活动的舞台由大陆转向海洋,改变世界各区域文明之间**、经济、贸易、文化等联系的规模和性质,是人类社会走向近代化的最初起步
从社会史观角度看
新航路开辟给西欧社会带来发展的机遇,促进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过程,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但是他给非洲、亚洲和美洲人民带来殖民灾难
三、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注:
1.第一工业革命促进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1)形成背景:
①机器生产需要更广阔的市场;
②资产阶级拓展市场,抢原料,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
③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变,成为世界市场形成的物质条件。
(2)表现:
①落后国家被卷入世界市场;②发达国家主动扩大世界市场;
③19世纪中后期,以欧美资本主义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3)影响:客观上也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开始改变世界面貌。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
领域
时间
发明
发明人及国别
意义
电力工业
1866
发电机
西门子(德)
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人类历史从“蒸汽时代”跨入了“电气时代”
1973
电动机
格拉姆(比利时)
1879
电灯
爱迪生(美)
新通讯产业
1876
贝尔(美)
内燃机的
创制
和使用
1876
煤气内燃机
奥托(德)
推动了交通领域的革命,推动了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
1883
汽油内燃机
戴姆勒(德)
1892
柴油机
狄塞尔(德)
1885
汽车
本茨和戴姆勒(德)
1903
飞机
莱特兄弟(美)
化学工
业发展
制成染料、塑料、*品、炸*和人造纤维等多种化学合成材料
极大地改变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传统工业进步
推动了钢铁工业等传统工业的发展
跨入了“钢铁时代”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①生产关系:垄断组织形成。
(1)垄断组织──大企业之间为控制生产与市场以获取更大利润而结成的经济联合体。这种控制是通过订立各种协议规定价格、划分市场、分配产量来实现的。
(2)垄断的方式:兼并或相互联合;垄断的表现:控制某一种或几种产品的产量、价格和市场;
(3)垄断的目的:追求更多的利润。
(4)垄断组织的形成过程: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趋势加强→企业间竞争加剧→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直接原因)→到一定程度,垄断组织产生(形式: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产生,首先产生于新兴工业和钢铁工业。
(5)垄断组织的实质: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部调整。
②国际关系:世界市场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1)世界市场:是指在世界范围内通过对外贸易联系起来的各国市场的总和。
(2)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如何推动世界市场发展的?
A推动工业生产空前发展,殖民扩张更加激烈,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
B新交通工具和通信手段,为世界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先进的物质条件。
C资本输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3)世界市场形成影响:
A国际贸易发展,国际分工日益明显,西方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
B列强加强了对殖民地掠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C客观上促使殖民地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壮大。
③消极影响:环境污染非常严重,要注意可持续发展。
(三)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比较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国家而言
首先发生在英国,其他国家工业革命的发展相对缓慢
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规模更广,发展更快。
科学与技术而言
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科学与技术紧密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生产力而言
极大提高生产力,巩固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
更加迅猛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生重大变化。
生产方式而言
确立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大机器生产取代分散的手工工场;
使生产和资本进一步集中,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
世界市场
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使世界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社会结构
引起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
使两大阶级之间的对立更趋明显和激烈
启示: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经济的发展需要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
3.**对经济具有反作用。4.经济的发展需要雄厚的资金。
5.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
6.就中国而言:要想在新一轮的国际格*变动中占得先机,就必须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基础科学及应用科学的进步,并力争把科学技术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方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近代不同时期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
工场手工业时期
机器大工业时期
条件
商品经济发展,新航路开辟
市场扩大,工业革命开展
表现
英、法、荷竞相殖民扩张,并进行殖民战争
发动殖民战争,在全球抢夺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特征
赤裸裸的抢夺
以武力迫使被侵略国屈服,抢夺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影响
殖民扩张给亚非拉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种族屠杀、黑奴贸易),造成亚非拉广大地区长期贫困与落后;促进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加速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工业革命准备条件
殖民战争加剧了亚非拉地区的贫困,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客观上极大冲击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相对落后的社会经济体制和思想观念,有利于这些地区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世界市场形成
世界市场形成
过程
第一阶段
16世纪到18世纪中期,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萌芽时期。新航路开辟是*限在地中海、波罗的海的贸易扩展到大西洋。伴随西方殖民者的海外贸易和殖民活动,欧洲、亚洲、美洲、非洲逐渐联系在一起
第二阶段
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时期。工业革命爆发,极大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资本主义各国为夺取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加紧对外侵略扩张
第三阶段
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确立时期。第二工业革命推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过渡,列强加紧争夺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亚非拉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在经济上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一部分,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输出成为国际经济往来的主要特征。
影响
①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促进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②亚非拉国家在经济上饱受列强的剥削和掠夺,是这类国家经济畸形、长期贫困落后,灾难深重的总根源③资本主义的入侵在客观上冲击这些国家落后的社会经济体制,传播新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殖民地半殖民国家近代化进程④加强世界社会经济的相互联系,促使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这正是今天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早期表现
本文来源:整理编辑自人教版高中历史课本,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
如果你有独特的家庭教育理念、学习方法
如果你是老师,擅于家校沟通,心理疏导
如果你是家长,有独到见解,乐于分享
还等什么?欢迎投稿,期待您的经验心得!
旨在为升学路上的孩子和家长提供优质的服务。
投稿邮箱:727871982@qq.com
关注我们吧!
什么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指通过对外贸易和殖民扩张使各国市场联系起来的总体。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内涵相对较小,是指被资本主义列强压迫、奴役的所有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属国,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资本主义等于市场经济吗?
一般认为资本主义等于市场经济,等于自由民主,但这是一个错误。事实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垄断竞争,而不是自由平等竞争,所以本质上是反市场、反自由、反民主的。这也是导致社会不平等与国际社会发展不平衡的根本原因。同样,一般认为社会主义等于国有化、社会化,等于取消私有制和市场经济,等于平均主义,但这也是一个错误。事实上,社会主义等于消除垄断竞争,等于自由平等竞争。国家不再是资产阶级的管理委员会,而是整个社会的管理委员会。所以,社会主义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才是通往自由、民主、平等与繁荣之路。
什么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实际上就是人与人之间,一种建立在自由平等基础上的交换。它既是一种经济行为,又是一种社会游戏规则。美国经济学家詹姆斯·布坎南对此有过生动的描写:“夏天的那几个月里,布鲁克斯堡郊外的一个路边小摊摆着时鲜的水果和蔬菜。我可以在按照惯例由卖家决定的价位上选择购买西瓜的数量。这个过程中几乎不存在讨价还价,交易可以在短短几秒钟里完成。这样的经济交易对我们而言是多么的熟悉,已经完全成了每日的常态,以至于我们经常忽视这种制度赖以维持的基础。我和卖水果的人并无私交,也无意了解他的生活。他对我也持有同样的态度。我不知道,也不需要知道他是不是特困户、大富豪或者处于两者之间。不过,我们两人能够迅速地完成一次交易。我们都认可它,认为它是公平的。”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情景,但这种情景也只能存在于郊外的市场。除此之外,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实际上是一种你争我夺的垄断与权力经济。对此,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庞巴维克在他最后一篇论文《权力还是经济规律?》中曾经写到:“一般意义上的经济过程,以及特殊意义上的社会产品的分配,都不是由纯经济的价值现象所决定的,而是由各个阶级的社会力量所决定的。”
上世纪70年代,美国与西方国家新自由主义的兴起是一次制度转型,目的是希望通过制度革命以拯救资本主义。正是这种市场原教旨主义催生出了80年代的“撒切尔主义”、“里根经济学”和所谓的“华盛顿共识”,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动私有化和自由化,让各国**在各个领域解除管治,让中央银行只关注通货膨胀。然而事实上,新自由主义革命在经济增长方面远远比不上此前30多年的凯恩斯革命,反而引发了大量触目惊心的经济和金融危机。另一方面,世界范围内的贫富分化达到了惊人的程度。联合国的人类发展报告早在1990年代中期就拉响了警报——1996年世界最富裕的358人的资本净值“相当于世界最贫穷的45%(23亿人)的收入之和”。1998年世界最富裕的200人在过去4年里资本净值翻了一番,超过一万亿美元,而其中最富裕的3位顶级富豪资产超过了全部最不发达国家及它们的6亿人口国民生产总值之和。发达国家内部也是如此,在最近的30年里,90%的美国人口总收入增长了约15%,而1%最富人群的总收入则增长了150%。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对新自由主义的反思和批判也应声而起。2008年7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以“新自由主义终结了吗?”为题发表文章。他写道:“自由市场这套说辞一直在被有选择地运用,当符合某些特殊利益时就拥抱,不符合时就不提”,“新自由主义的市场原教旨学说不过就是一套服务于某种特殊利益的**教条,它从来没有得到过经济理论的支持”。
少数私有者对整个社会的全面控制,这其实就是马克思一直反复强调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虽然因为新自由主义及其实践模式的出现而派生出一些新现象,但不仅没有改变这一基本矛盾,反而由于资本主义由国家垄断加速向国际金融资本垄断过渡,进一步加剧了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基本矛盾。新自由主义不仅只是实现了财富的集中和权力的重建,而且通过巨型企业反过来改变了整个社会结构。显而易见,新自由主义化进程让当今社会中的阶级矛盾再次突显,并且重新定义了阶级概念,人们越来越感到世界正在进入一个资本统治的时代。
在2007年的一项量化研究中,研究者辨认出一个中心集团,其中包括了737个拥有最大控制权的所有者和1347家交叉持股的巨型企业,这些企业中3/4的股票都由其他企业持有。研究者认定,“一旦这些主体步调一致,就意味着它们控制了相当于全世界所有跨国企业80%市值的一个跨国企业群。”若将这个集团进一步缩小,人们还可以辨认出一个只包括147家企业的更核心的群体,这个被称之为“超级个体”、“资本国际”的小群体控制着所有跨国企业40%的市值,且在内部交叉持股。而位于这个“资本主义核心中的核心”,则是一个由18家金融领域的跨国企业构成的相互关联的密集网络。18家密切关联的金融企业、147家代表“资本国际”交叉持股的跨国企业、1347家交叉持股的巨型企业,共同构成了一个同心圆型的资本网络。正是这个位于全球资本主义顶端的资本网络,运用它无可匹敌的金融力量,在美英法三国国家力量的支持下,主导了新自由主义在40年里的全球化和大规模的社会改造。“资本国际”已经顺利完成了对人类社会的全面控制,在可预见的未来,看不到可以与之抗衡的其它社会力量。
30多年前,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充满乐观主义情怀,将其《自由选择》一书最后一章的标题定为“潮流在转变”,因为当时人们普遍的信念正在从计划经济转向信仰市场经济。但是,30多年后人们发现西方社会的潮流又要转变了,这就是民粹主义的兴起,它标志新自由主义的终结与一个时代的结束。《通往奴役之路》一书在哈耶克的学术生涯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他在这本书中论证道,当时正在计划中的福利国家是朝着专制的方向迈出了一步,是一条通往奴役之路。但是,同样如果任资本为所欲为,也是一条通往奴役之路。对此就如《1984》和《动物庄园》作者奥威尔批评哈耶克时所说的那样,“对广大民众来讲,回到自由竞争比暴君更糟糕,因为更不负责任”。
与中小投资者同呼吸,共成长!欢迎订阅草野投资,马上扫一扫~~
历史学科知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_中公教师网
来源:教师招聘网时间:2018-10-2214:34:28
在复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清楚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经历了由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由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在世界各地的扩展过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经历了雏形—拓展—初步形成—最终形成,四个阶段。
从命题内容看,涵盖了新航路开辟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葡、西、英、荷等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的原因、手段;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殖民扩张的影响;两次工业革命的原因、成就和影响;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历程与途经及其评价等都是重要的考点。
从题型上来看,主观题与客观题并重。特别是越细小的知识点越会成为我们的盲点,因此,我们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把每个知识点记牢固。
1.新航路的开辟
【例1】哥伦布曾说过:“黄金是一个令人惊叹的东西!谁有了它,就能支配他所想要的一切。有了黄金,要灵魂进入天堂,也是可以做到的。”欧洲人对黄金这种贪婪的追求,从本质上反映了()
C.资本主义生产对于掠夺财富和加速资本原始积累的迫切要求
D.黄金是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答案:C。中公教育郭英楠解析: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故B不正确,A、D只看到了表面现象。
本题所要考查的是新航路开辟的背景(条件)当中的经济根源,新航路开辟背景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根源: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
2.社会根源:欧洲人的“寻金热”,《马可波罗行纪》的流传使欧洲人渴望到东方来实现黄金梦。
3.商业危机:东西方商路受损。
4.宗教根源:传播基督教。
重在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尤其是根本原因,以及开辟的四条新航线。我们应该从经济根源、社会根源、商业危机、思想根源、宗教原因等方面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应该明白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此外还应该识记开辟的四条新航线,记住航海家和他们远行的路线,以及相应的支持国。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是历史考试的重点考查内容,一般以材料题方式出现,学生应从世界市场联系之路,人类文明交流之路,思想震撼之路,殖民掠夺之路等方面考虑。
【例2】英国1651年的《航海条例》……航海乃是谋求本共和国福利与安全的最重要的手段,自公元1651年12月1日起及从此以后,……无论为英国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或……殖民地或领土;……如违反本条例,其全部进口货物,应予没收,运载该项货物或商品入口的船舶……亦应一律没收。
回答:英国发布《航海条例》的目的是什么?结果又如何?
答案:结果:引发了三次英荷战争,英国夺取荷兰在北美的新尼德兰殖民地,改名纽约,荷兰丧失欧洲强国地位。
英国和荷兰殖民扩张的比较荷兰殖民扩张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商业资本主义的推动,其主要形式是带有欺诈、强制和掠夺性质的海外贸易,最重要的特点是实行商业上的垄断。英国是殖民扩张中的后来者,英国殖民扩张的原动力除商业资本主义的力量外,还有**的力量以及移民的力量,除组织垄断性的贸易公司,发展海外贸易和拓展殖民地外,和荷兰不同的是,在扩张中不断向老牌殖民国发动战争,从它们手中攫取既得利益,建立殖民霸权。
因此,中公教育郭英楠提醒考生,在复习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英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的原因,和英、荷等国的殖民扩张所产生的影响。
【例3】1911年,伦敦居民约翰可以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也可以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新的冒险事业中。这一现象的最终形成在根本上得益于()
答案:A。中公教育郭英楠解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于20世纪中期,不符合题干1911年要求,故B项错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总体上呈现出不同以往的全球化特征,故C项错误;D项体现不出资本输出。排除B、C、D项,故本题选A项。
1.两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以选择题或者材料题的形式考查第两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和影响。知道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结束的标志是机器生产基本上取代手工劳动,工厂取代手工工场。第二次工业革命应该从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电讯事业的发展,化工技术的发展,钢铁等传统工业的进步等方面掌握。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应该从工业生产结构的变化,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生产力的巨大增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建立等方面深刻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3.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重在从科学与技术是否结合,工业革命发生的区域,是否交叉进行等方面考查比较两次工业革命。要明白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以上是我们在复习这部分内容要特别注意的地方,那么,联系中古史我们来看看又是以怎样的方式来考查的。
(1)巨大的灾难。第一次工业革命,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两次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市场大门,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开始半殖民地化进程。第二次工业革命,列强先后发动中法战争、甲午战争、瓜分狂潮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深渊。
(2)二是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工业革命后有新思潮萌发、洋务运动的实践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我们在来整体的回顾一下关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的知识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通过新航路,地区性的贸易开始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
第二阶段,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拓展。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欧列强纷纷加入殖民扩张行列,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地方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
第三阶段,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在工业革命推动下,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并进行全球性的扩张,从而把全世界落后的自然经济地区纳入到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第四阶段,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对外进行资本输出,在世界范围划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上已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和世界市场最终建立起来。
考试题库:[历年试题][模拟试题][高频知识点][每日一练]
(责任编辑:sxjsks_lwl)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和成熟时间?
初步形成: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扩张 商品输出机器生产方式的确立和推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扩大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
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帝国主义瓜分世界 资本输出资本主义国家完全控制落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命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什么
市场经济是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可分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两者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1、市场经济的共性①经济关系市场化;②企业行为自主化;③宏观调控间接化;④经济运行法制化。2、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定义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经济体制。3、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性①在所有制结构上,以私人独资企业和股份制企业为主体,也有少量国有企业或国有经济成分。②在分配制度上,按资分配,各类资本家共同瓜分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③在宏观调控上,维护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为了社会稳定,也兼顾弱势群体的一些利益。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作用”①。那么,为什么说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和市场的关系”呢?*中央为什么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作用”的新观点呢?如何科学地正确理解“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与“更好发挥**作用”之间的关系呢?究竟如何实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作用呢?围绕上述问题,本文首先论述**与市场的一般关系和不同社会制度下的特殊关系,然后阐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资源配置中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作用及其关系问题,最后探讨如何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问题。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方式
在现代社会经济中,**和市场作为“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在资源配置中分别具有不同的作用,它们既有相互依存的一面,又有互相矛盾的一面。因此,究竟如何对待和处理**与市场的关系,既是经济学理论界长期争论的焦点,也是经济实践中面临的重大问题。从理论层面来说,关于市场与计划或**的关系,不仅有20世纪20—30年代米塞斯与兰格以及凯恩斯与哈耶克之间的大论战,而且类似这样的论争一直持续到今天。从实践层面来说,**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地位和作用,就像钟摆一样,始终在左右摇摆。由此可见,究竟如何科学地认识**与市场的关系并且依据各种现实条件和因素动态地处理好这一关系,从而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仍然是经济学理论和各国实践面临的重大课题。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资源配置问题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但是,到目前为止,仍然存在两种不同的研究范式,即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研究范式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范式。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以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为前提,侧重研究在这个前提之下的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问题。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则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出发,研究各种经济制度本身的演化规律。讨论中国当代经济发展中的**与市场的关系问题,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为前提,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为指导,只有这样,才能正确理解并处理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下面将首先从资源配置的基本含义出发,进而讨论市场与**的一般关系,再进一步阐明市场和**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不同经济制度条件的特殊关系。
所谓资源配置就是指社会经济活动中各种资源的组合过程及其形成的分布。一般说来,资源配置可以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次来理解。
从微观上来说,资源配置是指各种经济主体(主要是指企业、家庭和**等)为了生产、交换或服务而发生的各种生产要素之间的组合和结合。例如,生产型企业用什么样的生产资料进行生产、生产什么以及生产多少;城市家庭所拥有的可支配收入用多少进行各种投资活动,有多少用于家庭消费、教育和旅游等;农民家庭在自己所承包的土地上分别用多少面积种植各种不同的农作物,可支配收入中多少用于投入农业生产和经营,又有多少用于家庭消费等;**的财政收入有多少用于行政开支,有多少用于国防,有多少用于发展教育文化等事业,有多少于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等。
从宏观上来说,资源配置主要是指在各种微观经济活动主体行为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各种经济资源在各地区、各部门以及各种社会主体之间的分布状况。例如就我国来说,不仅存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而且存在各产业或经济部门之间的发展不平衡,还有收入和财富在各种不同社会阶层之间分配的不均等,等等。
微观的资源配置与宏观的资源配置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一般来说,微观的资源配置受到一定的经济体制和机制的制约,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定的宏观资源配置状况;反过来说,宏观的资源配置状况又会对微观的资源配置产生影响。
经济学主要研究宏观的资源配置问题,而微观的资源配置问题则是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经济学研究资源配置问题,一方面研究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另一方面研究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资源配置的效率直接决定了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水平,资源配置公平与否则直接决定了经济发展是否健康和是否可持续。从效率与公平这两个方面的关系来看,效率是公平的基础,而公平是效率得以持续的保障。资源配置效率低,经济发展缓慢甚至停滞或萎缩,也就谈不上什么公平。反之,如果资源配置虽然有效率,但同时又产生了严重的社会不公平,那么社会必然会发生动荡甚至战争。在一定的资源约束条件下,效率与公平有时不能同时兼顾,存在着一定的相互矛盾。如何在效率与公平相统一的前提下研究资源配置,这正是当代经济学所面临的重大课题。那种认为经济学只需关注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而把公平问题留给伦理学或**学等其他学科去研究的看法是片面的、错误的。
经济学研究资源配置的效率与公平问题,主要是研究资源配置的机制或体制问题。就不同制度下的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机制或体制方面的共同点来说,都存在**与市场这两种基本方式,因此,如何理解和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经济学研究和政策实践的重点之一。
(二)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方式:市场和**
当代世界上存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两种不同制度下的**与市场的关系,既存在共性的一面,又存在差异性的一面,必须辩证地理解。这里首先分析共性的一面。
从社会经济发展史的角度来看,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以前的人类历史中,由于社会分工不够发达,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商品生产只是零星现象,因此,从宏观上来看,市场的作用相对较小,**的经济职能即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也不是**的主要职能。然而,自人类社会进入资本主义时代以来,特别是经过18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和技术革命,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都获得了快速发展,从而使社会经济从自然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的新阶段。在经过所谓“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的几百年发展之后,1929-1933年爆发了资本主义经济史上的大危机和大萧条,以凯恩斯的经济学理论为基础,以“罗斯福新政”为标志,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即市场经济与国家调控相结合的阶段。一直到今天,尽管西方经济学家在**与市场的关系问题上始终唇枪舌剑、争论不休,但是从实践上来看,自由竞争加上**调控却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常态,差别只是在于在不同的阶段,**与市场的作用各有强弱。
从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和实践来看,前苏联是世界上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20世纪30年代起,苏联建立起了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从资源配置的角度看,这种体制的主要特点就是以中央**的计划和命令作为资源配置的唯一形式,几乎不存在市场的任何作用。由于苏联在二战时期反法西斯中的杰出表现,受苏联的影响,二战以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所有国家,也都相应地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由于受到斯大林关于“两个世界市场”理论的影响,同时又受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政策的影响,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几乎断绝了所有经济往来,形成了相对封闭的经济发展状态。
进入20世纪50—60年代之后,由于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各种弊端,尤其是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低效率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经济发展缓慢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特别是东欧国家,都尝试进行不同程度的改革。但是,由于在理论上没有找到正确的方向,特别是没有在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上有根本的突破,这些改革都没有能够解决原有体制的根本问题。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的生活长期得不到改善和提高,再加上官僚主义盛行,社会的不公平日益突出,民众的不满情绪日益增长。到上世纪90年代初,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和平演变战略的推动下,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前苏联和东欧国家全面实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去二十多年的实践表明,这些国家的“激进式改革”并不成功。
与前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不同,我国采取了渐进式的改革开放路线和政策。我国从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经过上世纪80年代的试验和探索,到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到*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改革的总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年以后,我国所有改革开放的政策和举措都是在建立、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样一个总的指导思想下来进行的。
从1992年开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指导下,我国经济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持续高增长奇迹。发达国家曾经用了几百年的时间所达到的经济发展规模和水平,我国只用了短短二三十年的时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越性得到了充分体现。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和体制仍然处于进行时,而不是完成时。这是因为在取得巨大经济成就的同时,我国经济仍然存在各方面的问题,有些问题甚至还比较严重,例如,科技创新能力仍然相对落后、收入和财富分配在各阶层、各地区和各行业等方面的严重不平等、资源和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社会不公平现象普遍存在、民生问题还很突出,等等。因此,如何继续保持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并有效解决各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这正是客观形势对*和**提出的严峻挑战。其中,究竟如何科学地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与市场的关系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非常突出的现实问题。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一方面存在**在一些领域权力过大从而影响了市场机制作用的充分发挥,另一方面又存在一些领域过度市场化的问题。因此,必须进一步厘清和理顺**与市场的关系。然而,在这个问题上,人们的认识并不是完全一致的。
在一些人看来,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和发展所取得的所有成就,都是因为实行市场经济所取得的,而中国目前存在的各种经济社会问题也都是由于中国没有实行“真正的市场经济”而带来的结果。所谓“真正的市场经济”就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标准的、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那种市场经济。在这些人看来,市场经济只有一种,即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存在的那种市场经济。他们以发达资本主义的“发达”结果为根据,认为只有照搬照抄发达国家的这种经济模式,才是中国实现跻身发达国家行列目标的唯一途径。因此,这些人主张,中国进一步改革的关键是进一步推进私有化,同时,在**上实行西方发达国家的民主宪政制度。
与上述观点相反,还存在另一种观点。这种观点不承认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并认为现存的所有经济社会问题都是由于实行市场经济所产生的必然结果。因此,要解决中国的问题,必须重新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那么究竟如何科学地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与市场的关系呢?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一般性与特殊性的统一。**与市场的关系也存在一般性和特殊性两个方面。这里,我们需要阐述**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最一般关系。所谓**与市场的一般关系,是指不同经济制度和不同国家中的**与市场的关系具有共性的那一面。由于在现代市场经济国家,**与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方式,因而,**与市场的关系是具有一般性或共性的。
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由于社会分工的不断发展,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市场经济制度和体制,因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就必然具有基础性的或决定性的作用。所谓市场经济,就是指商品生产的发达形式或高级形态,而价值规律是一切商品生产的基本经济规律。因而,实行市场经济,其本来含义就是必须使价值规律充分发挥作用,就必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或决定性的作用。否则,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
要使价值规律充分发挥作用,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就必须使供求、价格、竞争等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就必须使各种经济主体拥有合法权益,并处于一种平等地位,从而能够自由地进行各种经济决策并承担相应后果。因而,在市场中,就各种经济主体之间的关系来说,它们是一种网络结构,而不是一种等级结构。
在市场经济中,正是通过价值规律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的。价值规律的基本含义是,商品的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商品的交换或实现必须按照以价值为基础的价格来进行。充分发挥价值规律的作用,有利于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这是因为:第一,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前提是各个经济主体的独立地位的形成。相对于各种不平等的经济结构而言,市场经济中的各个经济主体的独立和平等地位的取得,极大地调动了他们追求自己的经济利益的积极性;第二,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使各个生产者必然要尽可能降低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这就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各种创新以节约各种成本,以提高个别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个别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促进了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第三,价值规律的作用,还产生了劳动及其他经济资源在不同部门的重新分布或配置,从而有利于提高宏观的资源配置效率。价值规律的作用产生了个别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从而能够有效地淘汰不被社会所需要的产品、技术、生产方法和产能,从而在整体上节约了社会经济资源,并使劳动和其他各种经济资源在不同部门和产品生产上得到新的分布或配置。
在承认价值规律对于资源有效配置的积极作用的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所产生的消极后果。具体来说:第一,如前所述,价值规律充分发挥作用的条件是供求、价格、竞争等市场机制的存在。在市场经济中,各经济主体主要是通过价格信号来进行决策的,而价格作为资源稀缺性的表现,往往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这就使经济主体的决策有可能是错误的、失败的,从而必然造成资源的错配和浪费;第二,社会总劳动在各个部门的按比例分配是一切社会生产的共同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总劳动及其他经济资源在各部门的配置和分布正是通过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来实现的。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必然存在阶段性的或间歇性的、*部性的比例失调,这是因为无论是对于个别生产者来说,还是对于所有生产者而言,社会总需求以及各方面具体需求总量永远不是一个完全已知的量。各个生产者的生产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以及各种具体需求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相反,是一种偶然的联系。因而,市场经济中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平衡总是通过各种不平衡而得到实现的。而供求之间的不平衡,如果是供给大于需求,就表示部分生产的过剩和资源错配、浪费;如果是供给小于需求,则意味着部分社会需求不能得到满足,或者是一些生产者得到了过高的经济利益。
总之,相对于自然经济和完全的计划经济而言,市场和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配置的更有效方式。但是,市场并不是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绝对方式,因为市场在配置资源的过程中存在着低效甚至无效的一面。正因为市场在资源配置的效率方面具有二重性,所以,在所有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一方面承认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或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又承认并发挥国家、**在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
从历史上来看,资本主义以前的国家**虽然也存在微弱的经济职能,但其主要职能是**的职能,即保护国家领土、主权和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并提供一定的公共服务。在资本主义的早期阶段,国家**的主要职能也仍然是**性的。但是,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越来越突出,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行宏观经济调控已成为一种常态。也就是说,**也成为资源配置的主体之一,从而成为资源配置的另一种方式。
对于社会主义国家而言,**是资源配置的方式更是不言而喻的事情。从理论上来说,马克思主义理论设想中的社会主义实行无市场的计划经济体制,**是计划的制订者和组织实施者,从而是主导资源配置的核心主体。从实践上来说,改革前的所有原社会主义国家都实行完全的计划经济体制,**计划是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和方式。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主义国家发生了分化,其中,前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通过激进式的改革,完全走上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道路。朝鲜、古巴等国家则基本保持了原有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中国则通过渐进式的改革走上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在这些不同的前社会主义国家,**在资源配置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与市场的关系正好呈现出一个色谱:朝鲜、古巴等国家**的作用依然大大超过市场的作用,由前苏联解体而形成的一些国家以及前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体作用让位于市场,而中国则是在**的主导下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
就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最一般的共性来说,**都是市场之外的另一种资源配置方式,而且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是**进行资源配置的共同的主要手段。实践表明,**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也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具有弥补市场缺陷的积极作用,但是另一方面,**也存在“失灵”的问题。就资本主义的**经济职能来看,由于它并不能消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或经济制度固有的内在矛盾,因而,它对于宏观经济的调节作用就十分有限,并不能因此而消除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萧条和经济危机以及社会财富和收入分配两极分化等现象。就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来看,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以及**计划是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市场机制几乎不存在,经济效率不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的作用往往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要么是**该管的没有管或没有管好,即**在许多方面的作用“缺位”;要么是不该**管的又管得很多很严,即**在许多方面的作用“越位”,从而滋生了一些**官员以权谋私的腐败现象,妨碍了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总之,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来看,市场和**都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方式,如何处理好市场与**的关系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共同面临的难题。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市场和**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
(三)市场和**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中的不同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虽然都是市场经济,因而有共同的一面,但是,由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又存在本质的区别,从而市场和**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是有所不同的。因此,必须辩证地看待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不同经济制度下的市场与**的关系。市场和**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中的不同作用是由这两种不同社会经济制度和国家的性质决定的。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和核心。在这种经济制度下,市场经济是必然的经济体制,从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不仅起决定性作用,而且起绝对的作用。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市场经济和生产资料私有制,是整个资本主义制度的两根支柱。从市场经济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关系来说,市场经济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合乎逻辑的发展形式。从历史实践来看,从来就不存在没有市场经济的资本主义。这正是长期以来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和一些国家政要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称为“市场经济国家”,同时至今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根本原因。因而,对于资本主义而言,自由的市场经济是绝对不可动摇的基础。
从实践方面来看,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虽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对于宏观经济的调控,但是,这种宏观调控始终只是“市场失灵”的一种“补充”。由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并不触动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这个产生一切资本主义社会弊端的根基,因而,由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本身所产生的经济危机以及各种社会矛盾并不会因为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而得到根本的消除。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仅在20世纪70年代发生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滞胀”现象,而且在2008年又爆发了严重的国际金融经济危机。时至今日,从整体上来看,发达资本主义经济体仍然在萧条中蹒跚,前景暗淡。
总之,对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而言,市场不仅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而且是整个社会制度的基础,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只是“市场失灵”的一种“补充”。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经典理论,社会主义用计划代替市场进行资源配置,从而能够克服资本主义生产无**状态的弊端,更加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上的社会主义模式以资本主义的高度发达为前提。然而,实践中的社会主义都是起源于相对落后的国家。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表明,完全用计划取代市场进行资源配置的办法是行不通的。于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原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选择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其中,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和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不同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也不同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3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和体制,相比于完全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完全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是更加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和体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和体制之所以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是因为在这种体制中,**和市场的关系得到了更加科学的理解和处理。具体来说,在这种体制下,一方面,充分发挥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和决定性作用,从而突破和避免了过去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所存在的弊端;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中国共产*的领导下,通过几十年的自觉改革而逐步建立起来的一种新型经济制度和体制,这种制度和体制并不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并且完全是为私有制服务的,相反,它不仅始终以*对整个国家的领导为前提,而且始终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要基础,因而,作为国家代表的**必然在*的领导下在资源配置中始终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从而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具有本质的区别。
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上的差别,还表现在它们在资源配置中的具体职能和作用方式上,其中最突出地表现在:社会主义国家**除了运用一般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行宏观经济调控之外,还能够充分运用经济计划或规划以及产业政策等多种手段对社会经济进行宏观管理。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这正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所在,也是落后国家实现国家战略和赶超目标的必由之路。因而,那种认为市场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就必然意味着**的作用就必须处于次要地位,甚至像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那样只能对“市场失灵”起弥补作用的观点,那种把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管理政策和手段完全等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和手段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二、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与更好发挥**作用
*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作用”的新观点以来,社会上存在着各种不同的解读。我们认为,只有从我国现阶段资源配置的基本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出发,才能得到正确的理解。
(一)我国现阶段资源配置的基本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1992年*的十四大以来,经过近二十年的探索和发展,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体系。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现阶段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基本状况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概括为如下两个方面:
1.已经基本确立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但市场机制仍不够完善。衡量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是否起到基础性的作用,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就是整个社会经济的市场化程度。虽然从学术的角度来说,如何衡量一个国家的市场化程度是一个有待不断探索的问题,但是,学术界的一些定量化研究成果表明,到1998年,我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已经达到60%,之后,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进入新世纪之后,提高到了70%以上(如下图)。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国已经是一个真正的市场经济发展中国家。这就是说,我国经济资源的配置从总体上来说主要是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的。同时,我们必须看到,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和体系还不够完善,从而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方面仍然存在如下问题。
注:转引自董晓宇、郝灵燕:《中国市场化进程的定量研究:改革开放30年市场化指数的测度》,《当代经济管理》2010年第6期。
第一,市场经济的法律和道德基础比较薄弱,从而存在市场无序化的现象和问题。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制经济和契约经济,市场的有效运行和市场机制的有效发挥作用,需要完善的法律体系的规范和保障,也需要相应的契约道德精神的维护。然而,由于我国建设市场经济的历史和时间不长,一方面法制建设明显落后于市场经济实践的发展,另一方面契约精神和信用伦理比较缺乏,从而导致许多经济主体的行为无序化,这不仅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而且严重损害了社会公平。在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中、城市化和房地产业发展中、资源开采业发展中等各个领域都还比较突出地存在这方面的问题。由于市场行为的不规范,不仅产生了大量坑害百姓生命和健康的假冒伪劣商品以及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而且滋生了大量权钱交易从而损害社会公平的各种现象。
第二,市场机制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全面充分地发挥。虽然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但是,还没有起到“决定性作用”。主要表现在:由于**与市场的关系并没有完全理顺,**在资源配置中的某些方面的作用和功能仍然过于强大,特别是各级地方**片面追求GDP增长率,而疏于市场监管和社会服务;其次,我国各地方仍然存在程度不同的地方保护主义,市场分割明显,企业在地区之间的竞争不充分,制约了市场机制在全国范围内充分发挥作用;再次,就资本和企业在行业间的竞争来看,由于依然存在过多的行业准入限制,各类企业的资本并不能完全自由地在应该开放的一些行业间投资和转移,从而使企业和资本在行业间的竞争很不充分,并形成了不合理的行业间的利润率差别和收入差别;最后,由于受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我国金融市场化特别是利率市场化以及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程度都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第三,在一些方面仍然存在不应该有的或过度市场化的现象和问题。众所周知,市场主要是存在于经济领域的一种经济机制,它主要应该是在经济资源的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但是,在我国现阶段,一方面存在经济领域中的市场作用还不够充分的问题,但是另一方面又存在市场机制在一些不应该发挥决定性作用的领域被滥用的现象,其中包括在我国教育事业、医疗卫生事业以及**行政管理事业等各种属于提供“公共物品”的领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方面的问题。
2.**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但**在资源配置中的职能定位还有待进一步规范和科学化,需要通过改革,进一步转变**职能。如前所述,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必然要在资源配置中发挥重要作用。从实践方面来看,自改革开放以来,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和新要求,通过各方面改革,我国**管理制度和体制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基本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宏观经济调控制度和体系,为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平稳增长发挥了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在理论和思想上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在客观上仍然存在着一些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惯性,**在资源配置中的地位、职能和作用并没有得到非常清晰的界定,从而在实践上使**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存在“越位”和“缺位”这两个方面突出的问题。
第一,我国**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中仍然存在权力过大、管得过多即“越位”的问题,并由此产生了官僚主义、经济腐败和行政低效率等弊端。我国**在资源配置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国有企业和行政管理权来实现的,在这两个方面都还存在比较突出的“越位”问题。从国有企业(包括国有金融企业)这个角度来看,虽然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国有企业都实行了现代企业制度,相比过去来说,政企关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由于国有企业本身的所有制性质决定了**与国有企业的关系只能相对分离而不可能是绝对分离的。从理论上来说,国有企业存在一种天然的矛盾,一方面,国有企业的国有性质,决定了国家**必须保持对于国有企业的控制和管理;但是另一方面,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和要求,国有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又必须具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正是国有企业的这种内在的矛盾,使**在对国有企业进行必要的控制和管理的同时,往往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现象,例如,**对于国有企业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父爱主义”,这不仅表现在**让国有企业优先垄断了许多行业,而且表现为国家控制的金融资源对于国有企业存在着明显的“偏爱”。从这个角度来说,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不平等的关系。当然,由于**有关部门掌握着国有企业的人事任命权、重大投资审批权等多方面权力,这又为一些**官员进行寻租、国有企业领导人对**官员进行行贿提供了土壤和条件。*的十八大以来所揭露的一系列重大腐败案例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因而,如何通过国有企业管理体制的进一步改革,进一步理顺**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是进一步处理好**与市场的关系的重要内容之一。
从我国**运用行政管理权进行资源配置这一方面来看,一个突出的问题是**特别是地方的行政管理权限仍然过大,存在大量的**“越位”的现象。一些本来**不该再管的事情,一些**部门仍然不愿意撒手;一些应该而且可以完全交给市场或社会中介去解决的事情仍然由**掌控。例如,公民在注册和创办企业时,往往受到多个**有关部门的各种不必要的“审核”、“审批”,程序繁琐,效率低下,而且滋生大量寻租和行贿腐败现象;在我国企业的投资过程中,还存在过多的、不合理的“行业准入”门槛,严重地影响了企业的投资积极性和效率,并且同样滋生了大量的官员腐败现象;等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些地方**及其有关部门之所以热衷于“越位”管理,不仅是因为缺乏对**管理权限的明确法律界定,而且是因为一些**官员有意利用公共行政权力谋取私利。
第二,我国**在资源配置方面还存在一些事情该管而没有管和没有管好的问题,即存在**管理“缺位”和“不到位”的现象。与**“越位”问题相对应,我国**在资源配置方面还存在另外一方面突出问题,即许多应该由**管理的事情,**要么没有管,要么管得不够好,即存在**管理“缺位”和“不到位”现象。**管理“缺位”现象表现在各个方面,例如,在医疗卫生、教育等属于社会公共事业领域,本来应该由**进行有效管理并承担相关责任和义务,**却因为“无利可图”而疏于管理,或者只是挑选其中“有利可图”的方面插手管理,从而导致市场机制在这些领域不合理地发挥作用,严重地妨碍了这些公共事业的健康发展;在纯粹的市场经济领域,**本来应该作为市场秩序和社会公正的维护者发挥重要作用,但是,**有关部门和一些**官员往往从本部门甚至个人利益出发,进行“选择性”行政和执法,从而使市场秩序被严重扭曲,社会公正得不到有效保证;等等。**管理“不到位”的现象也表现在各个方面,例如,在“市场外部性”的管理方面,虽然我国已经有严格的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立法,但是由于**管理不得力和“不到位”,从而使我国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问题依然十分严重;在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由于**监管“不到位”,发生了各种损害广大中小股民和资本市场秩序的各种违法违纪案件,使资本市场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大打折扣;等等。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在我国市场经济中存在的市场化不足与过度市场化之间、**管得过多与管得不够之间,都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关系。这种客观情况集中反映出来的核心问题是,市场与**的关系并没有得到完全理顺。因此,必须进一步通过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来加以解决。
(二)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作用
上述情况表明,在我国的市场与**关系问题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现象。但是,从总体上来看,市场机制的作用不够充分和**职能定位不够清晰仍然是主要矛盾和主要问题。正是基于这一判断,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作用”的新命题。那么,究竟如何正确理解“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作用”的涵义呢?
1.我们应该认识到,中央之所以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作用”的新命题,是基于对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基本状况的科学分析而做出的一个正确的总体判断。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基本状况是什么呢?如上所述,那就是**与市场的关系仍然没有理顺,**的职能定位不够清晰,而市场机制的作用仍然没有得到全面充分的发挥。因此,只有从中国经济发展的这种现实出发,才能正确理解中央提出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和更好发挥**作用”的现实价值和深远意义。
2.我们应该认识到,中央提出这一新的重大命题是有一定前提条件的,正像习近平同志指出的那样:“现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市场化程度大幅度提高,我们对市场规律的认识和驾驭能力不断提高,宏观调控体系更为健全,主客观条件具备,我们应该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迈出新步伐。”②
3.我们应该认识到,中央提出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作用”,是将市场与**这两个方面看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一个整体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如前所述,如果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而**只起“补充”作用,那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果**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而市场只起“补充”作用,那是传统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色”,正在于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作用这两个方面有机地统一起来的一种经济体制。
4.我们应该认识到,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作用”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来看,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它们不仅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而且是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的。一方面,如果不能明确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那么就必然意味着**在资源配置中依然要发挥过多的作用;另一方面,如果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的职能定位不清晰,那么市场也就不可能在资源配置中有效地发挥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与“更好发挥**作用”必须“双管齐下”,仅仅强调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是片面的、不正确的。当然,由于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仅是改革的主导者,也是市场作用究竟能够发挥到多大程度的主导者,因此,只有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特别是通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实现**职能转变,才能最终实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作用。
*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明了处理好市场和**的关系的总方向和主要内容:“必须积极稳妥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③
因此,围绕处理好**和市场的关系这个核心问题,必须着力推进两个方面的改革,即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和加快转变**职能。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④如前所述,虽然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市场体系,但是,由于市场与**的关系还没有完全理顺,特别是在市场体系方面仍然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从而使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都有待进一步提高。我国市场体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需要进行改革的主要内容有:
1.必须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从我国目前的状况来看,仍然存在市场规则不够开放透明从而不够公平的问题:在市场的准入方面,哪些行业需要**特许,哪些行业不需要**审批,哪些行业民营企业可以自由进入,哪些行业外资可以进入等,都缺乏统一的公开透明的规则和制度;在工商企业注册方面,仍然存在过多的**干预;在市场的监管方面,各地方之间不仅存在宽严程度的不同,而且存在监管标准的巨大差异,严重损害了市场的公平性原则,降低了资源配置的总体效率;在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方面,存在比较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和市场分割现象,仍然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垄断和不正当竞争,使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都受到损害。
针对上述问题所要进行的改革,其主要内容是: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在制定负面清单基础上,各类市场主体可依法平等进入清单之外领域,并探索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⑤,从而进一步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和公平性。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消减资质认定项目,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把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逐步改为认缴登记制⑥,鼓励更多公民依法积极创办各类企业,更好焕发公民创业和创新热情,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改革市场监管体系,实行统一的市场监管,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严禁和惩处各类违法实行优惠的地方保护主义行为。改进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建设法制化营商环境,等等。
2.进一步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虽然我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已经超过70%,大部分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是由市场自由决定的,但是,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并没有完全实现由市场决定,例如,水、石油、天然气、电力、交通、通信、大宗农产品等商品,仍然主要是由**定价的。因此,必须进一步推进价格改革,凡是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不再进行不当干预,**定价范围主要限定在重要公共事业(例如教育收费等)、公益性服务(例如一部分医疗服务等)、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例如气网、电网等),同时,必须进一步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注重发挥市场在形成农产品价格中的作用。
3.进一步运用市场机制推进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建设。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建设用地的征用很不规范,农民的合法土地权益被大量侵占。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未能建立起规范的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土地出让方即农民与**间的关系存在天然的不平等,地方**在土地征用中完全违背市场原则,利用土地征用和出让差价,获取大量收入,以解决地方财政困难,形成了“土地财政”现象。必须通过改革,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平等入市、同权同价⑦。同时,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护机制。在这一改革中,如何在保持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赋予农民个人和集体双层市场主体地位是重点和难点,在这个方面,还需要进行大胆试验和探索。
4.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我国目前的金融体制和体系还存在市场化程度不高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金融行业对外和对内民间开放度不够;资本市场体系不够完备,间接融资的比例仍然过大;利率和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程度以及跨境资本和金融交易可兑换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人民币资本项目仍实行严格管制;缺乏存款保险制度,**对于所有社会存款仍然承担着无限责任;等等。在所有这些方面都必须深化改革,主要包括:扩大金融业对外和对内民间开放程度,在加强监管的前提下,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多渠道推动股权融资,发展并规范债券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例;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推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有序提高跨境资本和金融交易可兑换程度;加快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提高银行市场化程度,完善金融机构市场化退出机制⑧;等等。
5.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努力实现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战略性转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主要是依靠资本和要素推动的,生产和服务的原创性科技含量不高,在全球产业链和国际分工中处于附加值比较低的一端。这种经济发展方式造成了资源的过度耗费以及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其不可持续性越来越突出,必须通过深化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其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具有战略性意义。
从整体上来看,我国企业之所以技术创新能力不足,除了受基础薄弱这个客观条件制约之外,还与我国经济的整体市场化水平不高从而竞争不够充分以及科技市场不够发达并且不规范有关。由于竞争不够充分,企业缺乏技术创新的原动力;由于科技市场不发达不规范,特别是知识产权和技术专利得不到有效保护,进一步抑制了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同时,由于科技市场不发达不规范,也极大地妨碍了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科技成果的市场化转换,造成了科研资源的严重浪费。
因此,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有效推进科技发明和科技成果的市场化转换,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内容和环节。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探索建立知识产权法院,加强知识产权和技术专利保护,充分调动和有效激励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进行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在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的同时,更加强化作为市场主体的各类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形成各类企业创新的多层次性和整体上的体系性和全面性,提高产品和服务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进一步提高企业经济效率、效益和国际竞争力;在国家**推进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必须打破行政主导和地方分割,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技术创新项目和经费分配、评价成果的机制,改善科技性中小企业的融资条件,完善风险投资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和产业化⑨;等等。
6.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两根支柱。经过30多年的改革,我国国有企业绝大多数已经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但是,我国国有企业在治理结构和行业布*上,仍然存在市场化程度不够的问题。从治理结构方面来说,国有企业的股权结构中非公有资本的比例过小,从而使国有企业的管理机制仍然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管理上的官僚主义现象仍然比较严重,人力资源的配置及相关的收入分配机制的市场化程度不高。从国有企业的行业分布来说,除了一部分处于完全竞争的市场之外,更多地存在于各种垄断和**特许的领域和行业,这不仅影响了国有企业创新和管理效率的提高,而且形成了与非公有制经济成分的不平等关系。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其中,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进一步提高国有企业市场化水平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