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股票年中报时间(伊利股份中报点评:收入继续增长,渗透率持续提升【太平洋证券|黄付生团队】)

时间:2023-12-07 08:46:48 | 分类: 基金问答 | 作者:admin| 点击: 59次

伊利股份中报点评:收入继续增长,渗透率持续提升【太平洋证券|黄付生团队】

伊利股份中报:收入继续增长,渗透率持续提升

点评事件:

公司公告2019年中报,实现营收449.65亿元,同增13.58%;归母净利37.81亿元,同增9.71%;扣非后35.19亿元,同增9.00%。主营业务毛利率38.56%,同比下滑0.08pct;上半年综合销售毛利率38.58%,同比下滑0.09pct;综合销售净利率8.45%,同比下滑0.31pct。单二季度营收218.88亿元,同增9.37%;归母净利15.05亿元,同增11.83%;单二季度综合销售毛利率37.13%,同比下滑1.41pct;综合销售净利率6.94%,同比提升0.13pct。

点评正文:

一、收入继续增长,渗透率持续提升,全年收入目标有望顺利达成

上半年收入达到450亿元,以2018年796亿为基数,以2019年新增百亿为任务目标,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全年收入目标有望顺利达成。

根据凯度调研数据,截至2019年6月,公司常温液态奶的市场渗透率为83.9%,同比提升2.7pct,其在三、四线城市的渗透率为86.2%,同比提升2.3pct。主营核心业务的渗透率不断提升。此外,常温奶和奶粉的同比增速领先行业平均,渠道份额稳步提升。尼尔森数据显示,公司常温液态奶的市场零售额份额同比提升2.4pct,其中,常温酸奶同比提升5.8pct;低温液态奶的零售额份额同比下降1.1pct,其中,活性乳酸菌饮料同比提升0.6pct;婴幼儿配方奶粉同比提升0.6pct。常温、低温和奶粉三大品类的布*和发展与规划相一致,符合预期。

分产品类别看,液体乳、奶粉及奶制品、冷饮产品上半年的营收分别361.43、43.84、4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3.23%、13.36%、15.43%。分销售区域看,华北、华南和其他区域上半年的营收分别为128.37、112.03、207.86亿元,占比分别为28.64%、24.99%、46.37%。

环比来看,Q2对比Q1的收入同比增速有所放缓,销售压力有所提升。结合市场跟踪的情况来看,单二季度市场需求转弱,主要竞品加大了促销力度,销售难度加大。核心品类常温液态奶的任务顺利超额完成,但酸奶事业部和健康饮品事业部未能如期达成目标,影响整体的增速。

展望来看,下半年任务量不算重,但市场环境仍旧有压力。我们判断,竞品促销的持续周期不会过长,费用高位维持的情况下,全年的销售任务有望顺利达成,为明年冲击千亿销售目标奠定更好的基础。

二、原材料成本涨价影响毛利率,费用和研发投入加大挤压净利润

二季度综合销售毛利率37.13%,环比下滑2.82pct,同比下滑1.41pct。综合分析,既有季度差异导致产品结构变化的影响,也有原材料涨价的影响。成本端原材料价格上涨属于比较超预期,原奶和包材的价格均有所上涨,并且可能持续。在调低增值税率的背景下,毛利率下滑幅度略超预期。下半年如果产品结构升级能够持续,销售环境能有所好转,买赠行为减少,则毛利率有望企稳回升。

费用层面,受益于规模效应,上半年销售费用率同比下降0.83pct,但因为职工薪酬的提升以及研发投入的加大,管理费用率(含研发)同比提升1.2pct。且环比看Q2的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含研发)分别提升1.16pct和0.45pct。销售压力传导到费用端,管理和研发投入也在持续加大,从而挤压了净利润,净利率在同比低基数背景下有所提升,但仍处于近几年单季度比较低的水平。

上半年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同比增长12.56%,比较正常;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同比下降28.73%,主因是购买材料的预付账款增加以及支付的职工薪酬增加所致,环比来看经营现金流净额有所改善,属于合理。报表质量整体比较健康。 

盈利预测与评级:

维持基本面判断:收入继续增长,渗透率和市场份额持续提升,明年实现“五强千亿”的阶段性目标;今年销售净利率逐步企稳,2020年经营利润率可能迎来拐点,但考虑到激励费用的非线性摊销,对未来三年报表的利润造成较大的影响,基于谨慎性原则进行盈利预测。

测算2019-2021年收入增速分别为14%、11%、10%;利润增速分别为11%、9%、17%;对应的EPS分别为1.17、1.28、1.50。

结合公司基本面并考虑短期的市场情绪,按照2019年的业绩,给予30倍PE,对应阶段的目标价35.00元,“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销售环境恶化;食品安全问题等。

团队介绍

黄付生:经济学博士,太平洋证券研究院院长,首席食品饮料行业分析师。十余年行业研究经验,曾任职中信建投证券,多次荣获新财富、水晶球、金牛等最佳分析师荣誉。

蔡雪昱:工学硕士,太平洋证券食品饮料分析师,3年快消行业工作经验,6年行业研究经验,曾任职中信建投证券,新财富、水晶球、金牛等最佳分析师上榜团队成员。

郑汉镇:滑铁卢大学数学硕士,太平洋证券食品饮料分析师,3年行业研究经验。

孟斯硕:工商管理硕士,太平洋证券食品饮料分析师,6年行业研究经验。

李鑫鑫: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太平洋证券食品饮料分析师,2年行业研究经验。

王学谦:经济学硕士,太平洋证券食品饮料行业分析师,从业10年。

分析师承诺及免责声明

hfsfood

食品饮料大消费黄付生

简略介绍下上市公司的季报、半年报和年报的形式和时间

季报,指每季编制的会计报表,有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应交增值税明细表。一般应于季度终了后15天内报出。半年报,指按半年编制的会计报表,有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应交增值税明细表和现金流量表。一般应于年度中期结束后60天内报出。年报,也称决算表,是按年度编制的会计报表。有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相关附表(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股东权益增减变动表、应交增值税明细表、利润分配表等)。应于年度终了后4个月内报出。

中报是指哪几个月

中报反映的是上市公司当年前六个月的经营状况,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上市公司最为向社会进行公开融资的企业,有义务按时向社会公布其自身的财务情况,从时间来看,上市公司会有季报、中报、年报。股票市场会...

太平洋股票交易所在美国属于()证券交易市场。

C

为何推荐买博华太平洋股票?

推荐买博华太平洋的股票就是在炒作哄抬股价买的人多了,价格就抬上来了。

中报预告最迟什么时间发布?

最迟不能晚于7月15日。股票中报预告通常是在每年的7月15号之前进行披露的。各大上市公司需要进行业绩预告,但是上海交易所对于主板和科创板公司,不做强制规定,上市公司可以根据自身经营情况选择性进行预告...

太平洋股票历史最高价是多少

2007.12.28该股票上市当日最高49元

2023年中报披露时间

2023年中报披露时间:2023年8月30日。备受关注的几大头部券商中期业绩披露时间均较晚,“券商一哥”中信证券、国泰君安证券、招商证券拟于8月30日披露,而华泰证券、申万宏源证券、海通证券、中金公司等拟于8月份最后一天披露...

太平洋证券何时太平

太平洋证券何时太平

券业行家,新闻首发。

欢迎留言,如果认同,请传播正能量。

为云南省内唯二的上市券商,太平洋证券最近并不太平。

另类投资子公司业务暂停

6月28日,太平洋证券发布公告称,旗下全资另类投资子公司太证非凡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证非凡”)业务被云南证监*暂停三个月。

云南证监*指出:太平洋证券存在对太证非凡管控不到位,未有效督促太证非凡强化合规风险管理及审慎开展业务等问题。如多数审批事项审批及留痕不规范,总经理离任未开展离任审计,重要印章管理、用印不规范,风险管理委员会缺乏独立性,部分协议、合同及投资决策表未经合规与风险管理负责人审核,投后管理不到位,存在一定投资风险。

上述行为违反了《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第二十七条、《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第六条的规定。根据《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第七十条的规定,云南证监*对太平洋证券做出暂停另类投资子公司业务(项目退出或投资标的股权转让除外)3个月的监管措施。

在券商争相设置另类子公司争抢市场的当下,太平洋证券此项业务被紧急叫停,意味着将错过科创板大幕开启的一刻。对其后续运营不可能没有影响。

这样难怪,太平洋证券在公告中表态整改:将按照监管要求积极整改,进一步加强对全资另类投资子公司太证非凡的管控,督促太证非凡强化合规风险管理及审慎开展业务。太证非凡已按照监管要求进行有序整改,今年以来未新增投资项目,正加强对存量投资项目的退出工作。

从增资到减资的太证非凡

公开资料显示,太证非凡为太平洋证券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16年2月,注册资本11亿元。法定代表人为周岚。经营范围为:实业投资、投资管理。

据太平洋证券2018年报披露,全资子公司太证非凡开展另类投资业务,主要经营模式为利用自有资金从事股权投资、投资于《证券公司证券自营投资品种清单》以外的金融产品,通过股权退出和金融产品增值获取收益。

太证非凡股权穿透图,券业行家简化自企查查

行家注意到,短短一年时间,太证非凡的注册资本神奇的经历了增资和减资的过程。

据2018年报披露,期内太平洋证券对太证非凡增资3.00亿元。

而在2019年1月30日,太平洋证券第四届董事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全资子公司减资的议案》,决定将太证资本的注册资本金由10亿元人民币减至6.7亿元人民币,将太证非凡的注册资本金由11亿元人民币减至8.5亿元人民币。

6月25日,太平洋证券公告称,太证非凡已完成减资工商变更登记。

此外,太证非凡和其同属太平洋证券旗下全资子公司的太证资本之间,也有着股权变更的事件。

太证资本于2018年1月将其持有的上海太证投资管理有限公司100%股权全部转让。其中49%股权转让给太证非凡,51%股权转让给非关联方。

增资和减资的循环往复,相关子公司的腾挪置换。以“守正、出奇”为行为准则的太平洋证券,是否有什么内情呢?

第一大股东终止增持计划

6月20日,太平洋证券公告宣称,第一大股东北京嘉裕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裕投资”)终止实施增持计划。而距离2018年7月发布增持计划,几乎过去了一年。

这一异常的举动立即引来监管问询。

就在6月20日当天,上海证券交易所下发《关于对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有关第一大股东增持计划终止事项的问询函》。

6月25日,太平洋证券在回复函中进行了说明:

受外部因素和周期性因素叠加影响,融资环境全面收紧,民营企业融资渠道收窄;同时由于证券市场整体持续低迷,公司股价连续下跌。为控制股票质押风险,维护良好的融资信用和环境,嘉裕投资累计补充质押34,956万股公司股份,未取得融资资金,故无法用于本次增持。

嘉裕投资向汇源集团追讨6.1亿元债权的工作由于种种原因进展缓慢,目前尚未有审理结果。同时,为化解股票质押违约风险,以免造成公司证券价格非理性波动,2018年2月至2019年5月期间,嘉裕投资累计向资金融出方提前偿还质押融资款3.23亿元。因此,客观环境导致嘉裕投资资金筹措困难,应收款项回收进展低于预期,计划的增持资金来源无法落实,预计无法在承诺期限内完成增持计划,经慎重考虑,嘉裕投资不得不决定终止增持计划。

公开信息显示,嘉裕投资为太平洋证券的第一大股东为北京有限公司持股12.91%。

行家注意到,嘉裕投资在增持计划期间,仍进行了股票质押业务,累计质押比例已高达99.9%。

而股票质押存在隐藏的风险,可能导致第一大股东更换。一旦发生此类事件,也许太平洋证券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份《回复函》了。

太平洋证券近期业绩

数据显示,2018年太平洋证券亏损13.22亿元,同比降幅达1237.14%,是35家上市券商中净利润为负的唯一一家。

在上市券商中,太平洋证券多项业务和核心指标均排名垫底:2018年营业收入3.92亿元,倒数第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5.23亿元,倒数第三;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1.84亿元,倒数第三。当然,其股价在上市券商中自然也是倒数第一。

进入2019年,太平洋证券营收和净利润整体呈现回升态势。

2019年1-5月太平洋证券业绩,券业行家制图

2019年1-5月,太平洋证券营收合计为76,253.03万元,同比增加99.29%,几乎翻番;净利润合计为24632.91万元,而2018年同期净亏损13,791.08万元,实现扭亏为盈。

即将进入2019年中报披露季,太平洋证券上半年整体表现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

扫码购买,先睹为快

券业行家上海交大高金财富论坛

后台可回复关键词查看

行家互动:入群|赌约|后台|人才|活动|地图

证券热词:打新|独角兽|杠杆|可转债|期权|涨停|科创板|商誉|转型|新财富|换帅|反并购|逆回购

业界观点:李迅雷|高善文|李奇霖|黄华|李宏图|邓淑斌

券商点评:第一创业|华泰证券|联储证券|华金证券|方正证券|国信证券| 新时代证券|国盛证券|财富证券|华西证券|财通证券|首创证券|网信证券|中信证券|国泰君安|太平洋证券|申万宏源| 广发证券|华林证券|国金证券|红塔证券|中信建投| 兴业证券|光大证券|山西证券|老虎证券|富途证券|海通证券|天风证券|华融证券|联讯证券|中泰证券|上海证券|广州证券|湘财证券

数十万同僚的交流平台

期待你的加入

↓↓↓

精彩回顾

近十亿股权质押喜提*ST,15年信达证券接盘史

券业行家

分类评价年度大考在即,监管出手罚了哪些券商

券业行家

如何成为券商前十?

券业行家·数据

十亿涉诉背后的太平洋证券近事

券业行家

中信双冠王,最惨太平洋|行家数说券商年报

券业行家

伟海

精英

金融精英的信息交流平台

关注

券业人的高端人际交流平台

扫码关注了解券业行家

戳这里,与券业行家一起成长!

太平洋证券研究7月24日最新观点:电子和医*仓位已创新高——主动偏股型基金2020Q2持仓分析

 目录  

 ◆每日重大财经     ◆行业最新观点

 ◆上市公司速递

每日重大财经

(1)【财联社7月24日早间新闻精选】1、23日,习近平到空军航空大学视察。习近平说,要加强无人作战研究,加强无人机专业建设,加强实战化教育训练,加快培养无人机运用和指挥人才。2、***召开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李克强强调,各级**要坚决做到过紧日子,全力支持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3、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实时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7月24日8时左右,全球累计确诊超1543万例,累计死亡63.18万例。4、商务部回应美方对所谓“人民币汇率低估”进行反补贴调查称,人民币汇率处于合理均衡水平,并没有被低估。5、万亿抗疫特别国债严禁投向土储等四领域,2025年地方开始偿债。6、据一财报道,由于今年中小银行贷款投放速度较快、支持小微企业任务重、资本金压力有所上升,部分地方监管允许中小银行申报调整MPA(宏观审慎评估)考核参数。7、广东印发中国(梅州、惠州、中山、江门、湛江、茂名、肇庆市)等7个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实施方案,加快推进综合试验区建设。8、国家能源*发布关于下达2020年煤电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的通知。通知指出,2020年全国计划淘汰落后产能合计733万千瓦。9、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探测器成功发射,迈出中国行星探测第一步。10、《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已上报***。11、据媒体报道,中环、协鑫、京运通等部分企业上调硅片报价。12、中信建投发布业绩快报,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99亿元,同比上涨67.6%,净利润45.8亿元,同比上涨96.5%。13、科创板解禁后8家公司昨晚宣布减持,减持市值上限合计约68亿元。14、美东时间周四,三大指数低开低走,纳指跌2.29%,标普500指数跌1.23%,道指跌1.31%。COMEX8月黄金期货收涨1.3%,报1890美元/盎司,逼近2011年8月22日1891.9美元/盎司的历史最高收盘记录。

(2)【煤企新一轮重组酝酿加速催生“巨无霸”】财联社7月24日讯,近期,煤炭企业新一轮重组加速推进。业内人士认为,与此前不同,本轮重组整合与国企改革相结合,通过资本运作推动煤炭行业国有资本布*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未来将有更多案例出现,或将打破地域限制,推动跨省区更高层次整合,催生行业“巨无霸”。

(3)【看好结构性行情养老FOF增配权益资产】财联社7月24日讯,今年以来,公募基金在结构性行情中战果累累。一向以长期和稳健为特点的养老FOF基金也有不错的表现,13只养老FOF取得了超过20%的年内回报。二季度股票配置比例提升是养老FOF的一大特点。多位养老FOF基金经理表示,看好A股结构性行情,未来会继续提升权益资产的配置比例。

行业最新观点

【太平洋策略】电子和医*仓位已创新高——主动偏股型基金2020Q2持仓分析

核心观点

2020Q2基金仓位持续上行至高位。普通股票型基金的股票市值2020Q2升至3596亿(2020Q12548亿),环比上升41.11%。股票仓位(持股市值/资产净值)升至89.2%,略低于2019Q4的89.3%,但也保持在相对高位。70%普通股票型基金2020Q2加仓,仓位超九成的基金占比高达74%。偏股混合型基金的股票市值2020Q2升至1.25万亿(2020Q18824亿),环比上升42.10%,仓位升至87.3%(2020Q182.6%),创近3年新高。有72%的偏股混合型基金加仓,仓位超九成的基金占比达53%。

增配创业板,板块间配置比重自2019Q2以来处于收敛中。创业板在2020Q2被增持,而主板被大幅减持。其中创业板增配明显,(2020Q2/Q1持股市值比重23.6%/20.3%),中小板配置比重变化不大,主板配置比重下降了3.3个百分点(55.2%/58.5%)。

持续抱团消费和成长,金融地产仓位历史低位。消费和成长板块在2020Q2持续增配,分别较Q1高出1.6和1.5个百分点,二者已达到2010年以来80%以上的历史百分位,其中消费已接近历史新高;周期配置占比在2020Q2也提升1.1个百分点,历史百分位14%;金融地产板块配置占比在2020Q2明显下滑4.2个百分点至5.7%,连续3个季度保持下滑,历史百分位仅5%,处于历史低位。

医*和电子仓位已创出2010年以来新高。偏股型公募主要是通过加仓医*和电子分别实现对相应风格板块的配置,医*和电子仓位也创出2010年以来新高,2020Q2医*和电子的配置占比分别为21.90%和14.75%。2020Q2前三大重配行业为医*生物、食品饮料、电子,持股市值比重均超过10%,且都较Q1增配。28个行业中有11个行业较Q1增配,增配较多行业主要集中在电子(持股市值占比变动2.99%)、医*生物(2.49%)、电气设备(1.62%),减配较多行业主要是房地产(-1.72%)、银行(-1.67%)、农林牧渔(-1.59%)。相对沪深300超配行业主要是医*(超/低配比例15.52%)、电子(7.49%)、计算机(5.81%)、食品饮料(5.09%),其中计算机在2020Q1有所减配;相对低配的行业为银行(-22.69%)、非银金融(-12.04%)、采掘(-3.36%)、交通运输(-2.45%)。其中仅有低配的交通运输在2020Q2有所增配。

重仓股变化来看,前期重仓的消费龙头有所减少,科技和中游制造龙头有所增多,包括立讯精密、隆基股份、宁德时代等;山东赫达、新宙邦、风华高科等龙头在2020Q2显著增持,其股价全年涨幅均集中于2020Q2,Q2累计涨幅中位数达到68%。

风险提示:重仓个股数据代表性下滑

【太平洋军工】周观点: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蓄势待发,军工板块行情有望持续

行情回顾

上周(7月13日-7月17日),沪深300指数下跌4.39%,Wind航空航天与国防III指数下跌2.18%,跑赢沪深300指数2.21个百分点。

上周要闻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近期将择机实施

7月17日,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完成技术区总装测试工作后,垂直转运至发射区,计划于7月下旬到8月上旬择机实施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一号”任务。本次任务为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首次应用性发射,也是我国运载火箭首次执行地球—火星转移轨道发射任务。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于2016年1月批准立项,任务目标是通过一次发射,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获取火星探测科学数据,将迈出我国行星探测的第一步。

军工板块行情有望持续,专注低估值“基本面+想象空间”标的

上一轮牛市军工投资主线是资产证券化和重组并购,估值提升孕育出数只十倍股

上一轮牛市情况看,航天军工指数(886015)于2012年12月见底后,经过近两年的盘整蓄势,于2014年7月进入月线级别的上涨,牛市持续到2015年5月见顶,区间最大涨幅高达667%,军工行情一向与创业板指数相关性强,同期创业板指数最大涨幅528%。

此轮延续两年多的军工行情的主逻辑是资产证券化和并购重组,成飞集成作为战斗机资产注入潜在壳资源,在2014年5月底启动后,仅用两个月时间翻了6倍,激活了军工板块的整体行情,2014年7月开始十大军工集团个股集体上涨。这轮行情孕育出众多十倍股,光启技术30倍,金信诺20倍,杰赛科技、台海核电、欧比特、全信股份等10倍涨幅。

从板块估值水平来看,2012年初军工龙头指数PE(TTM)为23倍,牛市最高点PE为187倍,可见此轮军工板块行情主要是由估值驱动,改革预期、资产注入成为催动军工板块估值抬升最主要的动力。

展望本轮军工板块的行情,我们认为单纯提估值行情或难以长期延续,优质公司的基本面才是支撑股价长期上涨的原动力。

随着科创板以及注册制的推行,优质军工资产上市的门槛降低,过往的军工资产注入逻辑被一定程度上削弱,军工板块整体估值水平或很难恢复到上轮牛市高点。

我们认为,军工板块完成第一波无差别估值修复后,后续行情或迎来分化,航空、材料、电子信息化等高景气赛道的公司在即将到来的中报季有望迎来超预期的业绩表现。我们看好中报业绩好以及受疫情影响估值暂时被压制的公司,建议配置军工板块“基本面+想象空间”的低估值标的,如楚江新材、火炬电子、亚光科技、和而泰、苏试试验等公司,目前估值与业绩增速比较匹配,存在估值提升的潜能。前期重点推荐的菲利华、景嘉微、七一二、中航沈飞、中直股份、光威复材、中航高科等公司建议继续持有。

策略观点

军工板块抗经济下行特征突出,配置价值凸显。在目前大国博弈日益复杂化,国内**稳定的背景下,我国军事装备投资将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快速的增长。目前,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全球受疫情影响需求经济动力不足,军工板块的抗经济下行、安全性、确定性属性更为突出,板块配置价值凸显。

两条主线、精选三领域优质标的,关注长期价值投资机会。我们聚焦两条投资主线,一是航空、航天、舰船等核心装备列装速度加快,带动板块整体需求增长;二是国防信息化投入加大,关键新材料、元器件升级以及国产化替代加速,带来细分领域需求快速提升。重点关注和推荐空军核心装备和关键配套、国防信息化、军用新材料板块三细分领域龙头,精选业绩和估值双提升的标的。近期重点推荐菲利华、七一二、亚光科技、火炬电子,继续关注光威复材、中航高科、和而泰等优质标的。

风险提示:装备列装速度不及预期,信息化等领域投资不及预期。

上市公司速递

【太平洋化工】万润股份深度报告:OLED和沸石双轮驱动,成长可期,维持“买入”

主要观点

 1、技术为本,布*三大产业,构建优质材料平台

公司积累有先进有机合成及提纯技术,打造显示材料、环保材料、大健康三大产业,目前已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高端液晶单体和中间体、沸石材料供应商,具有技术、客户和规模三大优势,保障了公司较好的盈利水平。同时,公司坚持较高研发投入(2019年营收占比8.75%),储备多项技术,拥有256件专利,其中OLED发光材料专利占比70%,重点发展OLED材料,沸石、医*中间体及原料*等,持续扩产,构建优质材料平台。受益于液晶和环保沸石行业需求持续增长,公司产能扩张,2014-2019年,公司营业收入CAGR达21.84%,归母净利润CAGR达39.32%。2019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7亿元,同比+9.06%;归母净利润5.07亿元,同比+14.00%;负债率仅15.13%,毛利率43.6%,摊薄ROE10.52%。2020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68亿元,同比+1.01%;归母净利润1.24亿元,同比+22.53%。由于公司营收出口占比85.62%(2019年),受国外疫情影响,今年业绩增长有压力,但公司在建三大项目合计投资额达38.78亿元,中长期保持较快发展。

2、平板显示面板市场巨大,国内产能快速增长

根据IHS数据,2017年全球FPD行业规模约1544亿美元,是全球第二大千亿美元规模的电子零组件,仅次于IC。其中LCD市场规模1308亿美元,占比84.7%,OLED市场约236亿美元,占比15.3%。我国平板产业起步晚但是发展迅速,IHS数据,2017年我国大陆面板产能面积约1亿平方米,超过韩国成为全球第一。未来LCD扩产以大陆地区为主,OLED扩产以韩国和我国大陆厂商为主。

3、LCD液晶材料:国内龙头,稳健增长

终端材料混晶具有很高的技术壁垒,市场被德国Merck、日本JNC、日本DIC垄断,而中国则是全球液晶中间体和单体的主要供应国。公司具备中间体产能450吨/年、单体产能150吨/年,占全球TFT液晶单体市场的15%以上,是国内液晶材料龙头企业,也是国内唯一一家同时向三大混晶巨头供应液晶中间体和单体的企业,具有领先优势。

4、OLED材料:厚积薄发,成品材料有望突破

OLED终端材料的核心专利存在较高的技术壁垒,生产主要集中在韩国、日本、德国及美国厂商手中,国内企业主要集中在前端材料领域。公司是国内较早布*OLED行业的企业之一,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成长为国内OLED材料龙头企业,主要客户有DOOSAN、LG化学、DOW等。九目化学搬迁扩产约350吨OLED发光材料产能。三月光电经过多年研发,已在光学匹配层(CPL)材料和TADF绿光单主体方向获得突破性进展,已经进入下游批量验证阶段,有望打破国外巨头对OLED材料的封锁,成为国内第一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材料供应商。

5、环保材料:国六标准落地,沸石分子筛需求爆发

我国机动车国六排放标准已经进入分阶段实施阶段,按照标准要求,柴油车所用SCR催化器的涂层需要由原来的钒基变为沸石分子筛,带来国内沸石分子筛作为尾气催化剂涂层材料从0到1的突破。我们预计未来三年国内新增沸石分子筛总需求约1.68万吨,对应市场规模约51亿元。公司目前具备沸石分子筛产能5850吨/年(包含2019年Q3建成的2500吨),计划再新增7000吨满足市场需求(其中4000吨车用)。公司沸石销售深度绑定催化剂巨头庄信万丰,2020年5月,庄信万丰张家港工厂投产,国内沸石需求明显提升。我们预测2019-2022年,全球沸石需求量将由1.2万吨增加至2.1万吨,年均复合增速达20.5%。尽管本次国外受疫情影响,重卡销量下滑,沸石需求减少,但恢复可期。

6、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2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42亿元、6.59亿元、7.91亿元,对应EPS0.60元、0.72元、0.87元,PE分别为31X、26X、21X,低于可比公司53X、39X、27X的PE均值。基于公司的行业龙头地位,以及沸石和OLED材料业务齐发展,未来三年业绩增长确定性强,给予2021年35倍PE,对应目标价25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需求下滑,液晶及OLED材料行业竞争加剧,国六标准执行不及预期,沸石需求及价格下滑,产品验证不及预期。

【太平洋电子|点评|欧菲光】“实体清单”理由牵强,聚焦核心业务持续成长

事件

7月20日,多家新闻报道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等11家中国企业被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BIS)列入“实体清单”,关于被列入实体清单的原因,美方的陈述是“强迫劳动”。

点评

被列“实体清单”原因“很牵强”,美方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当前被列入实体清单的11家公司都还未收到美国商务部的正式文件,所以这一新闻的真实性还有待确认。如果这些新闻报道内容属实,“强迫劳动”这样牵强且幼稚理由或许只有当下的美国商务部会提出,这一指责带有强烈的主观层面的污蔑与偏见,公司能与诸多全球一线消费电子品牌厂商长期深入合作、且通过A客户的供应链体系认证,其整体的经营管理水平是毋庸置疑的。

欧菲光科技是欧菲光集团的下辖控股公司,过去主要是电容触控相关领域项目的实施主体,同时也涉及到一部分摄像头等产品业务,从其下游供应客户渠道与结构来看,即使“实体清单”的新闻是真实的,对于公司的业务影响也相当有限:在智能终端零组件制造领域,国产供应链的成熟度相当高,全球供应渠道选择也较广,对于美系供应链公司的依赖远远比半导体领域要低得多。至于A客户的触控屏模组方向是否会因为清单造成影响,更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盈利预测与评级: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公司自去年开始展开的业务聚焦工作的成效正逐步体现,当前主要专注于摄像、生物识别和A客户触控模组赛道,其中摄像和生物识别业务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且与上游供应商形成了较深的绑定,未来有望率先受益于产业技术变革带来的市场空间增长。预计公司2020-2022年将分别实现净利润16.71亿、20.46亿和23.41亿元,当前市值对应PE分别为30.83、25.18和22.01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免责声明

2、本订阅号仅面向太平洋证券签约的机构客户,仅供在新媒体渠道下的研究信息、观点的及时沟通。因本订阅号受限于访问权限的设置,太平洋证券不因其他订阅人收到本订阅号推送信息而视其为客户。

3、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太平洋证券研究院及研究团队不对任何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或可能引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4、本订阅号对所载研究报告保留一切法律权利。订阅者对本订阅号所载所有内容(包括文字、音频、视频等)进行复制、转载的,需注明出处,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载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