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星医药是创新药还是仿制药(复星医*这支股票如何?)

时间:2023-11-30 20:48:49 | 分类: 基金问答 | 作者:admin| 点击: 59次

复星医*这支股票如何?

据上市公司季报显示:复星医*(600196)今日发布2020年第一季度报告,公告显示,报告期内实现营收5,880,507,166.48元,同比下滑12.6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77,198,049.34元,同比下滑18.97%。

两次结缘诺奖 复星创新前行_疫苗_青蒿_复星医*

原标题:两次结缘诺奖复星创新前行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王墨璞嘉)近日,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公布结果,致力于mRNA技术研究的科学家KatalinKarikó和DrewWeissman,因mRNA核苷碱基修饰方面的发现而获奖。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2005年的科研突破,对2020年德国百欧恩泰(BioNTech)公司在新冠疫情中研发出全球第首款mRNA疫苗,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复星因此前与德国百欧恩泰公司达成mRNA新冠疫苗研发合作,而再次受到市场关注。

事实上,复星和诺贝尔奖的缘分,还不止mRNA疫苗研发这一次。复星旗下桂林南*研发的青蒿琥酯,就是在我国著名科学家、2015年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研发青蒿素的基础上研发而成的,迄今为止已在全球救治了近5600万重症疟疾患者,其中大部分是非洲儿童。

早在2020年2月中旬,新冠疫情暴发初期,复星就与德国百欧恩泰公司确认就mRNA新冠疫苗研发达成合作,复星医*在中国独家开发、商业化基于其专有的mRNA技术平台研发的、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疫苗产品。该合作相较百欧恩泰公司与美国辉瑞合作还早三天。

在全球联合研发过程中,复星医*还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合作完成了多个mRNA候选疫苗的动物试验,并在临床研究、*理数据、*物警戒等多个方面与德方进行深度合作。同时,率先在国内开展了一期二期临床试验。

据了解,该疫苗在新冠疫情中发挥重要作用。2020年11月,上述mRNA新冠疫苗的3期临床试验最终分析数据显示,其在预防受试者新冠病毒肺炎发病方面有效率达到95%,随后,疫苗获得美国FDA批准,成为首支投入紧急使用的mRNA疫苗。

2021年8月,百欧恩泰宣布,美国食品和*物管理*(FDA)批准COMIRNATY(mRNA新冠疫苗)的生物制品许可证申请(BLA),用于在16岁及以上的人群中使用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这是首款获得FDA正式批准的新冠疫苗,也是全球首个正式获批的拥有完整三期数据的新冠疫苗。

此外,自2021年初起,复必泰mRNA新冠疫苗陆续在我国港澳台地区上市。截至2023年5月底,复必泰疫苗已在中国港澳台地区累计接种超过4000万剂,成为当地使用最为广泛的疫苗之一。

复星上一次与诺贝尔奖结缘则是我国著名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治疗疟疾的新*物疗法”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复星接力屠呦呦团队,在推动青蒿素类创新*国际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复星医*成员企业桂林南*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复星桂林南*”)在青蒿素发明基础上,于1977年成功研发了青蒿琥酯,解决了青蒿素的水溶性问题,将治疟疗效提高了7倍,成为中国第一新*。

2004年,复星医*发掘该*国际战略价值,通过对桂林南*改制重组,开启青蒿琥酯系列产品的持续创新和国际化之路,并以把高品质、可负担的抗疟*带给非洲人民,与其携手共建一个无疟疾世界为目标。

20多年来,得益于包括注射用青蒿琥酯Artesun在内的多种新一代疟疾预防工具和治疗*物在非洲地区的广泛使用,非洲疟疾死亡率在2000-2020年间下降了约37.3%。WHO的数据显示,非洲国家自2000年以来平均寿命延长了9.4年,其中凝聚着中国原创青蒿素类抗疟*的重要贡献。

目前,注射用青蒿琥酯Artesun已成为国际治疗重症疟疾的“金标准”,是WHO推荐的重症疟疾治疗优选用*。截至2022年末,注射用青蒿琥酯Artesun已救治了全球超过5600万重症疟疾患者,其中大部分为5岁以下非洲儿童。

复星医*对于注射用青蒿琥酯系列产品的研发升级仍在持续。2023年6月,复星医*自主研发的第二代注射用青蒿琥酯(商品名:Argesun)成为首个通过WHO预认证的“一步配制青蒿琥酯注射剂”,获得16个国家的注册批准,进一步提升高质量创新抗疟*品的可及性。

记者从复星获悉,近日,第二代青蒿琥酯Argesun将在肯尼亚正式上市,进一步扩大抗疟疾*物的地域覆盖范围。

作为一家创新驱动的企业,复星长期拥抱全球化、推进技术创新研发。30多年来,复星深耕大健康板块,瞄准医疗前沿领域,通过自主研发、合作开发、许可引进、深度孵化等方式,持续推动创新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和转化落地。

除青蒿琥脂和mRNA疫苗外,复星医*的创新产品覆盖肿瘤、自身免疫、中枢神经、慢病等核心治疗领域。仅在今年上半年,复星医*共有5个创新*(适应症)、10个仿制*获批上市。获批上市。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复星医*创新*发展或将改变以仿制*为主的现状公司利润依赖股权投资收益

创新*研发投入增加,仿制*利润压缩,长期股权投资隐藏债务高企风险,复星医*后续该如何布*?

近日,复星医*(600196.SH)发布公告,控股子公司上海复宏汉霖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复宏汉霖”)自主研发的两款产品有了新进展,分别为贝伐珠单抗注射液(国内商品名:汉贝泰)新增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适应症的补充申请获国家*品监督管理*(以下简称“国家*监*”)批准、以及HLX60(即重组抗GARP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注射液)用于实体瘤和淋巴瘤治疗开展临床试验获得批准。

目前,复星医*的创新*研发与上市迎来快速发展期,但仿制*仍占据收入较高比例,约为75%。然而,随着*品集中采购政策加快实施,复星医*仿制*所产生的利润将逐渐收窄。今年上半年,复星医*整体毛利率45.75%,较去年同期下降5.55个百分点。

此外,近年来,复星医*频繁进行投资收购,净利润亦长期依赖投资收益,但这也导致其债务规模逐渐扩大。截至今年6月末,复星医*流动资产合计321.37亿元,流动负债319.67亿元,流动比率接近1,这意味着复星医*短期偿债能力和变现能力逐渐放缓。

仿制*收入占比75%

10月18日,复星医*公告宣布,控股子公司复宏汉霖及其控股子公司自主研发的贝伐珠单抗注射液新增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适应症的补充申请获国家*监*批准;10月17日,复星医*发布公告,复宏汉霖收到国家*监*关于同意其自主研发的HLX60用于实体瘤和淋巴瘤治疗开展临床试验的批准,截至公告日,全球范围内尚无靶向GARP的单克隆抗体获批上市。

近年来,复星医*自主研发的多款创新*陆续上市。截至2022年6月末,复星医*共有2个创新*(适应症)、10个仿制*(适应症)于中国境内/美国获批上市;1个创新*(适应症)、18个仿制*(适应症)于中国境内申报上市;14个创新*(适应症)、9个仿制*(适应症)于中国境内获批开展临床试验。

然而,从业务构成看,复星医*的创新*大都处于申报上市或临床研究阶段,且研发投入不断增加,仿制*则贡献了较多收入。

截至2022年9月,复星医*针对贝伐珠单抗注射液(包括已获批上市适应症及已获注册申请受理的新增适应症,不含对外许可中被许可方分担的研发投入部分)的累计研发投入约为人民币5.67亿元。截至2022年9月,复星医*针对HLX60累计研发投入约为7370万元。

从复星医*整体研发情况看,截至2022年6月末,复星医*研发投入共计23.99亿元,同比增长22.77%;其中,研发费用18.18亿元,同比增加2.56亿元、增长16.39%。复星医*在财报中披露,研发投入增长主要系报告期内加大对生物*和小分子创新*的研发投入,以及增加对创新孵化平台的投入所致。

截至2022年6月末,复星医*制*板块营业收入为143.27亿元,在所有营业收入中占比67.14%。其中,包括复必泰、汉利康、汉曲优、苏可欣、汉斯状等在内的新品和次新品在制*业务中收入占比超过25%,这意味着同期仿制*的收入占比约75%左右。

然而,随着集采范围及力度不断扩大,复星医*仿制*所带来的销量和利润开始收窄。从2018年的“4+7”*品集采试点至今,全国集采已开展7批8轮。截至2022年6月末,复星医*已有共计25个已通过或视为通过仿制*一致性评价的产品在7批*品集中带量采购招标中中选。

财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复星医*代谢及消化系统核心产品销售收入同比下滑2.54%至13.83亿元,毛利率亦同比下滑0.53个百分点。复星医*在财报中表示主要是阿拓莫兰和凡可佳等产品在集采执行后单价下滑所致。

同时,复星医*的抗感染、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等核心产品的毛利率亦分别下滑了2.29、5、2.58个百分点。从复星医*整体的毛利率看,今年上半年较去年同期下降了5.55个百分点至45.75%,而下降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为公司非自有抗疫产品海外销售业务毛利率较低,另一方面则是受集采产品的影响。

北京鼎臣医*管理咨询总经理史立臣向《中国科技投资》记者表示:“在国家集采、MAH、国家创新鼓励等政策看,未来创新*和仿制*会加速发展,参与创新企业会越来越多,国家集采、联盟集采等不仅对创新企业形成政策挤压,还会导致企业销售规模和毛利率降低,而创新*和仿制*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研发周期又长,这必然会导致企业资金链越来越紧张。”

“低端仿制*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部分低端创新*甚至也已经开始陷入内卷,发展高端仿制*和高端创新*是未来趋势,尤其二十大后我国将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再加上越来越多重磅*物专利到期,这些都将为高端仿制*和高端创新*带来发展机遇。”海南博鳌医疗总经理邓之东告诉《中国科技投资》记者。

长期并购投资推高债务风险

从整体盈利情况看,截至2022年6月末,复星医*营业收入213.40亿元,同比增长25.88%;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5.47亿元,同比下降37.67%。对于净利润下降的原因,复星医*在财报中解释,由于市场波动等因素,公司持有的BNTX股票于报告期末的股价较2021年末下降,BNTX股价变动致公允价值损失等净影响10亿余元。

2020年,复星医*投资3.26亿元,买入约158万股德国生物公司BNTX股票。截至2021年末,这笔投资为复星医*带来超过22亿元的收益。但2022年至今,BNTX股价持续下跌,复星医*业绩因此也受到影响。

从复星医*近年业绩情况看,其净利润大都来源于投资收益。2019-2021年末,复星医*净利润分别为33.22亿元、36.63亿元、47.35亿元,其中投资收益分别为35.65亿元、22.84亿元、46.24亿元。截至2022年6月末,复星医*投资收益为21.67亿元,高于净利润数据。

从投资收益构成看,复星医*的投资活动主要以长期股权投资为主。iFind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末,复星医*目前的控股或参股公司共计30家。同时,企查查显示,复星医*间接控股公司约有1000家。

长期的投资收购,使复星医*积累了高额的商誉值。截至2022年6月末,复星医*商誉值达99.34亿元,约占净资产的26.01%,其中商誉减值准备为5.08亿元。然而,高额的商誉背后,复星医*债务规模亦逐渐增加。

截至今年6月末,复星医*短期借款达130.55亿元,长期借款达107.88亿元,资产负债率51.69%,较去年同期上涨4.92个百分点。同期,复星医*流动资产合计321.37亿元,流动负债319.67亿元,流动比率接近1,与同属头部*企恒瑞医*(600276.SH)的流动比率8.05相比,差距较大。而较低的流动比率意味着复星医*短期偿债能力和变现能力逐渐放缓。

除自身债务增加外,复星医*还需为子公司的债务提供担保。近日,复星医*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为控股子公司上海复星医*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复星医*产业”)于共享授信额度内向招商银行申请的本金总额不超过人民币3亿元(或等值其他货币)的债务提供最高额连带责任保证担保。

截至2022年10月14日,包括本次担保在内,复星医*实际为复星医*产业担保金额约63.21亿元。同时,复星医*实际对外担保金额223.78亿元,约占2021年12月31日经审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的57.10%;其中,复星医*与控股子公司/单位、控股子公司/单位之间发生的担保金额223.72亿元,公司为参股公司的担保金额为600万元。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iFind数据显示,基金持股方面,复星医*今年二季度共有50只基金的十大重仓股中持有复星医*,较上季度末减少20只,持股市值21.51亿元,较上季度末减少3.54亿元,环比减少14.12%。

记者就业务收入构成、债务情况等问题致函复星医*,截至目前,尚未收到回复。

欢迎加入读者群

阅读、爆料、交流

扫码备注“中科财经”加入读者群

更多原创热文精选

复星医*2022年营收同比增12.66%董事长吴以芳:对新冠相关产品有新定位 | 每经网

3月27日晚,复星医*(SH600196,股价32.14元,市值858.8亿元)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39.52亿元,同比增长12.66%;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38.73亿元,同比增长18.17%;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2.18亿元,同比增长7.1%。

不过,去年复星医*归母净利润、基本每股收益、稀释每股收益同比均有所下降,公司在年报中解释称,主要系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导致非经常性损益同比减少所致——由于市场波动等因素,公司所持有的BNTX股票公允价值变动及出售净影响约负10亿元。

3月28日,复星医*举行了业绩交流会,复星医*董事长吴以芳对包括每日经济新闻在内的多家媒体表示,此前疫情期间,复星医*规划了一些新冠相关产品,但同时并未弱化常态产品的推进工作;现在新冠病毒感染疫情进入低水平流行阶段,形势在发生根本性变化,“乙类乙管”之后,要把原来的一些防疫产品作为常态产品来对待,新冠疫苗、新冠治疗*物等皆是如此。

2022年,复星医*制*业务实现营收308.12亿元,同比增长6.60%;其中,新品及次新品的增速相对较快,同比增长超20%;GlandPharma由于两条胰岛素产线停产升级、注射剂包装材料供应短缺影响产能和订单承接能力等因素,收入同比下降6%;复必泰(mRNA新冠疫苗)销量同比下降30%。

从大单品看,2022年复星医*制*业务销售额过亿的制剂或系列共47个,较2021年净增加3个。其中,销售规模超过10亿元的制剂单品或系列共五个,分别为复必泰、汉曲优(注射用曲妥珠单抗)、汉利康(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捷倍安(阿兹夫定片)、肝素系列制剂。

以市场关注度最高的新冠相关产品为例,复必泰BNT162b2及复必泰二价mRNA疫苗均已于中国香港获正式注册、于中国澳门获批常规进口疫苗,报告期内实现销售1500余万剂;自上市以来至2023年2月末,港澳台地区已累计接种超3100万剂。复星医*与真实生物联合开发的阿兹夫定片于2022年7月获国家*监*应急附条件批准用于治疗普通型新冠病毒感染成年患者,并被正式纳入2022年国家医保*品目录。截至目前,阿兹夫定片已在全国各省份完成医保挂网,并已覆盖全国各地近5万家医疗机构。

此前疫情期间,复星医*是较早布*新冠疫苗及新冠小分子*物销售的企业之一,从销售数据看,复必泰及阿兹夫定片也为公司创造了不错的营收业绩。不过,随着新冠病毒进入“乙类乙管”以及低水平流行阶段,新冠相关产品营收同比降低已可预见,特别是以复必泰为代表的疫苗,其接种量放缓的趋势已在年报中体现。

对此,吴以芳评价称,疫情三年,公司在预防、治疗、诊断,包括一些辅助器械、设备上作出了布*,尽管现在还不能说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成为了过去,但形势在发生根本性变化,原来用于疫情防控的一些产品,尽管下一步还会有发挥作用的空间,但是不会像原来那样,这些产品的定位需要进行调整。

“‘乙类乙管’之后,新冠防控产品应被当成常态产品来对待。过去很多新冠疫苗或者治疗*物是通过紧急使用的形式获批上市的,下一步这些*物需要寻求获得正式批准,转为常规*物或者疫苗,我们也会用正常的销售队伍、业务模式去继续推广这些产品。我们对自己产品的疗效、安全性还是有信心的。”吴以芳说。

吴以芳还表示,公司在抗病毒、抗感染领域有很好的积累,下一步还会持续丰富产品管线。公司在疫情下建立起的销售能力,未来仍可以在其他抗病毒、抗感染类*物推广上发挥作用。

研发创新和国际化是复星医*近年来主抓的方向。年报显示,复星医*2022年研发投入共计58.85亿元,同比增长18.22%;其中,制*业务研发投入50.97亿元,同比增长13.62%,制*业务研发投入占制*业务收入的16.54%。

复星医*在年报中称,创新产品上市带来的产品结构优化和销售增长是报告期内业绩的主要驱动因素。具体而言,包括汉利康、汉曲优、复必泰等在内的新品和次新品收入在制*业务收入中占比超30%,创新产品收入占比创下新高。对于这份成绩,吴以芳在业绩会上评价称:“这说明,复星医*在创新转型的路上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从研发进展看,报告期内,复星医*共有6个自研创新*(适应症)、4个许可引进创新*(适应症)、27个仿制*(适应症)于中、美等获批上市;7个创新*(适应症)、30个仿制*(适应症)于中国境内申报上市(NDA);22个创新*(适应症)于中国境内获批开展临床试验(IND)。

吴以芳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管线数量尚在其次,重要的是管线质量。复星医*要实现管线沉积和能力沉积,自己检视自己的管线,“公司过去的管线更多的是在高仿、Fast-Follow层面,未来要真正走出来,希望超过七成的管线是要做First-in-class和Best-in-class、以临床为导向的创新产品,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海外市场方面,报告期内,复星医*在中国大陆以外地区和其他国家收入为139.38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达31.71%。

从具体的海外合作上看。年报显示,2022年,复星医*与安进控股子公司就欧泰乐(阿普米司特片)和Parsabiv(依特卡肽)两款创新*物在中国境内(不含港澳台地区)的独家商业化授权许可达成合作;控股子公司复宏汉霖先后与GetzPharma、Eurofarma、Abbott、Organon等企业达成多款产品许可协议;此外,控股子公司GlandPharma拟出资不超过2.1亿欧元收购欧洲CDMO公司Cenexi,战略布*欧洲市场CDMO业务,构建欧洲本土化制造能力。

对于公司在海外市场的定位问题,吴以芳表示,在新一轮的战略中,公司提出的目标是要成为“全球性的创新驱动的以制*为核心业务的医*企业”。“我们在海外建设的核心能力,一是创新研发的注册能力,要能够把产品带出去,能够在美国、欧洲、日本等地让产品成功获批;二是商业化能力,新*上来,要迅速做好做大、实现价值回报,反哺创新投入。”

吴以芳认为,这样的定位既可以让复星医*在海外市场实现自身产品的价值,也可以为本土Biotech企业赋能。“我们可以通过与国内的Biotech(生物科技)携手合作,负责Biotech企业在国内的商业化,与此同时在海外负责产品的全球化布*,推动产品在国外进行临床开发、海外注册、海外上市、商业化,最终实现价值回报。”吴以芳说,不过,也需要注意,相关业务增长受到海外形势的影响,目前复星医*还在认真研究政策变化,根据环境的变化制定相应的战略,以此应对海外市场挑战。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每日经济新闻2023-03-2923:23:48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在华深耕厚植康林松:中国虽非故土却亲似家园奔驰致力于与华共进

再陷“退市”传闻广汽三菱:无退出中国市场计划

医疗保健行业龙头前十名?

1、恒瑞医*:创新*绝对龙头

公司亮点:国内化学制*实力第一,最有机会挑战国际医*巨头的中国公司

主营业务:*品研发、生产和销售

2、复星医*:医*流通龙头

公司亮点:行业领先的*品制造与研发、医疗器械与医学诊断企业

主营业务:从事*品制造与研发、医疗服务、医学诊断与医疗器械、医*分销与零售,其中以*品制造与研发为主,并以医疗服务为发展重点。

3、科伦*业:大输液龙头

公司亮点:输液系列*品的知名研发企业

主营业务:输液系列*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

4、健康元:生物*龙头

公司亮点:主营化学制剂、化学原料*、诊断试剂及设备、保健品的公司

主营业务:生产经营中成*、口服液、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激素类片剂、保健食品、化妆品等。

5、人福医*:麻醉市场龙头

公司亮点:在神经系统用*、生育调节*、两性健康业务等领域具备领先地位

主营业务:医*产业产品的生产、研发和销售等。

6、海思科:创新*“小恒瑞”

公司亮点:我国高端肠外营养*领域的领导企业之一

主营业务:化*制剂及原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7、华兰生物:血制品龙头

公司亮点:国内血液制品、疫苗产品行业龙头企业

主营业务:血液制品、疫苗、基因工程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

8、安科生物:生长激素*龙头

公司亮点:国内最早从事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的生物制*企业之一

主营业务:生产销售生物制品、中成*和化学合成*

9、迈瑞医疗:医疗器械龙头

公司亮点:国内医疗器械龙头

主营业务:医疗器械的研发、制造、营销及服务。

10、开立医疗:内窥镜龙头

公司亮点:涵盖超声诊断、电子内镜和体外诊断三大产品线的医疗器械提供商

主营业务:医疗诊断及治疗设备的自主研发、生产与销售

精准医疗、人工智能、*物创新为什么复星医*说创新是最重要的社会责任

文章转载自:复星医*

2016年11月25日下午,上海复星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启宇接受了新华网、上海上市公司协会、上海市经济团体联合会、上海市浦东金融服务*、中国金融信息中心邀请,做客新华网,接受专访。本场是第二届中国(上海)上市公司企业社会责任峰会系列活动上海上市公司全媒体大型访谈的第二场访谈。

接下来,小编就将带您亲临访谈现场,一起与陈启宇董事长就企业社会责任等问题互动吧!

主持人孙蕾:大家好,这里是第二届中国(上海)上市公司企业社会责任峰会系列活动,上海上市公司全媒体大型访谈的第二场访谈。今天很荣幸邀请到上海复星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启宇先生做客新华网。我是新华网主持人孙蕾,这位是我的同事梁鸿儒,我们将与陈启宇董事长就企业社会责任等问题进行互动访谈。

陈董事长,您好!先请您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复星医*的情况。

复星医*董事长陈启宇:您好!复星医*,成立于1994年,我们于1998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当时,是上海第一家民营上市企业,也是医*行业的第一家民营上市企业。所以,复星医*得益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支持。2012年,我们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现在我们是一家A+H两地上市的医*企业。

在医*产业,我们有着自身的特色,我们是医*大健康产业链布*,在制*的研发、制造、销售,包括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及*品分销、零售,这些产业链上都有自己的核心业务和主要的投资。我们也是主要聚焦于中国市场,同时,当前业务布*也注重国际化、全球化,我们的研发在上海、重庆、台北、旧金山都有全球布*。

主持人孙蕾:复星医*在这个行业也是一个标杆性的行业,您觉得复星医*的成功靠什么?

复星医*董事长陈启宇:很难说我们已经成为了一个标杆性企业,我们还是在不断成长当中。企业特别是在上市之后,从1998年到现在有18年了,企业取得了比较大的发展。有几个要素:

第一,我们还是比较注重人才和团队建设。这是一家持续成长企业的核心要素,特别是处在快速增长、持续发展的中国市场当中,机会比较多,你怎么把握机遇,怎么带领团队成长、发展?人才团队方面的建设非常重要。一直要让企业形成持续的创新精神,我们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还要为下一阶段制定更高的目标,鼓励大家,用一种创业的精神和心态发展企业。

第二,我们有一个比较长期而持续的、不断优化的发展战略。我们从1998年上市之后,复星医*一直沿着这样的产业链建设路径发展。从上市前以诊断试剂为主要业务,上市之后制*产业、医疗器械、*品分销零售到医疗服务,这样的产业链需要长时间打造。目前这样的战略打造,在全球的产业当中也有独特性。欧美企业比较讲究专注、集中,但是中国的市场、中国的格*和中国当前的市场,也给我们一种全产业链布*的机会,你要把握坚持,确实要付出更多、坚持更久。一个细分领域做好已经很有挑战了,我们需要在多个业务领域建立竞争优势,这对我们来说也是长期战略的积累。这个长期战略积累的好处,是今天我们整个产业链资源很丰富,对行业未来的发展走势、对于政策的判断、对于最终用户的综合解决方案的提供,给我们带来很大的优势,也带来产业之间、细分行业之间的协同效应。这些,都会在未来逐步释放出来。

第三,企业始终坚持创新。作为行业的新进入者,必须通过创新方式、持续创新,以做到“后来者居上”,或者保持领先地位。最近这些年,比如在制*行业的*物研发创新投入方面,我们也是连续多年处在行业的前列,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十二五”期间,我们在制*板块的研发投入也超过了20亿人民币;在“十三五”期间,也将继续加大创新研发投入。创新当中,我们打破国界的边界,把我们的研发布*,创新源头、起点设在美国,在旧金山、圣地亚哥,国内打造与之匹配的格*。最近在单抗创新*的研发上,在台湾设立创新实验室,加快创新产品的临床试验进度。在创新的投入上,是我们一直坚持的。包括对创新团队和人才的尊重、重视,这也是很重要的。

第四,作为一家上市企业,我们还是坚持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当中,严格把控企业运营,降低成本,提升企业经营绩效。这样也使我们更有信心参与到不同业务的竞争当中。

新华网梁鸿儒:请您介绍一下复星医*创新方面的最新动态。

复星医*董事长陈启宇:单纯从技术的角度创新,最近我们聚焦两个热点。一是精准医疗。从全球解决健康、解决重大疾病的治疗问题,特别是在肿瘤,包括罕见病的治疗方面,现在用精准医疗,也就是基于人类基因组计划。到现在,我们对于基因的认知、对于疾病的发生和基因的关联、对于疾病治疗和基因关联之间的探索研究越来越深入。从诊断到*品,到治疗方案等等技术趋于成熟。特别是在肿瘤领域,进入到越来越个性化、越来越精准的诊断、治疗。诊断的过程、用*的过程、生物治疗、细胞治疗整个方案的设计,都会使过去一些治愈率不高的恶性疾病,在未来精准医疗下会有更好的解决方案。我们当前的创新研发资源,更多布*在精准医疗大*下,围绕肿瘤为核心的治疗。

二是人工智能和未来医疗机器人的方向上。通过一段时间IT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发展、大数据的发展,以及近几年人工智能深度学习能力的发展,特别是在美国,已经开始了人工智能医疗领域的探索。IBM的智能机器人已经在美国多个岗位上岗,成为辅助医生。通过人工智能深度学习,使这个市场上最稀缺的、复杂的、优秀的医生的能力,可以在具备学习能力的机器上得到积累和持续地发展。

以往人类在医疗技术的掌握上,靠人学习,一个医生从进入医学院到临床实践,从小医生到大医生,到经验丰富的顶级医生,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他老了,下一批的医生要重新学习。而在人工智能的情况下,这样的格*会得到改变。未来在医疗资源的供应上,会借助与人工智能大数据,解决稀缺医疗资源的供应问题。相信不久的将来,大家看病都能够得到非常优秀的、顶级医生的资源,这要靠人工智能解决。这个领域,我们也在积极地关注。

新华网梁鸿儒:复星医*在创新医*方面有什么最新的动态?

复星医*董事长陈启宇:我们最近有生物仿制*方面的最新动态,这方面其实*物创新不亚于创新*。这也是中国当前临床医生和病人急需的。像乳腺癌,有一个单克隆抗体的*物赫赛汀,对HER2阳性的病人很重要,但几十万元的治疗费用,很多病人负担不起。我们研发的*物,未来上市之后可以成为新的供应解决方案,有望大幅缓解患者的负担。复星医*子公司复宏汉霖的创新型生物改良型单抗HLX07已获中国大陆、中国台湾、美国三地临床审批;另一项适用于乳腺癌治疗的生物类似*HER2人源化单克隆抗体也已完成I期临床研究,将于近期正式启动III期临床试验。

主持人孙蕾:在您看来,企业在市场竞争当中是占有主导地位吗?如何获得话语权?

复星医*董事长陈启宇:现在在仿制类别,无论是*品还是医疗器械,中国企业这方面占据了较大的话语权。国外的仿制*企业,它的产品很难打到国内的市场。原研*物,专利过期之后,在中国还是占据很大的市场份额。创新*方面,中国企业刚刚开始,包括医疗器械。这方面,中国企业的话语权还是缺失的。我们看到创新*物、创新医疗器械,是中国医疗市场未来需求大的增长板块。这个板块,中国企业的话语权正在逐步形成。在国家的“十一五”、“十二五”政策的连续支持下,包括“十三五”还在支持重大新*创制企业,企业也积极投入。

我想,在未来的三、五年,或者更长时间,中国企业创新*物上市节奏会逐渐加快。同时,我国的医保政策,也在及时做调整。相信随着方方面面节奏的匹配,中国企业在创新*物和创新医疗器械市场的话语权会逐步提高。这是需要**、企业,以及临床、支付机构,大家都要积极努力的事。这不是企业单方面可以决定的,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主持人孙蕾:从国内市场到海外市场,复星医*最近收购行为很多,复星医*如何看待全球化的布*?

复星医*董事长陈启宇:中国的医疗市场已经是全球第二大市场,而且中国市场保持比较高的增长速度。所以,中国企业这些年来受益于市场的发展,得到了比较大的成长。在成长的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一些未来成长的瓶颈、制约。比如大家都知道的,创新*的投入周期比较长、金额比较大,如果只在全球5%到8%的市场里面从事市场活动,获得的收益不足以和跨国企业竞争创新资源。所以,中国企业也要逐步地站到全球市场上和全球性的企业竞争。

中国企业具有市场的优势,也有一定的企业利润贡献。我们如何把中国市场建立起来的制造能力和全面的投入,首先在仿制领*域延伸,然后进入美国、欧洲等市场?包括复星医*在内,中国已经有一批企业在中国市场占有了优势,一些积极进取的医*行业企业,正在布*进入全球市场。

我们进入全球市场,首先考虑我们在中国已经形成了很强的仿制*的制造、研发能力,去对接产业的资源。包括近期正在进行的一个比较大的收购,收购一家印度的、全球性的注射剂企业。收购这家企业之后,可以把更多注射剂的产品嫁接到这个企业平台,可以在全球多个国家注册、销售。它还研发了很多在中国企业目前没有解决的技术问题产品,也可以带到中国市场上来。

我们的创新能力,已经在全球布*了,特别是在美国。我们通过并购,布*到创新资源上,通过印度的收购,让我们在全球标准的低成本基地上得到嫁接。未来,逐步把我们的产品输入到全球的各大主要市场上。

主持人孙蕾:谈到全球化的布*,除了看中财务报表,还有企业社会责任的报表。我知道复星医*很早就在预防疟疾等方面做了工作,是否可以谈谈这个方面?

复星医*董事长陈启宇:很有幸,我们做的是治病救人的行业,这也是我们企业在做制*、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等方面的使命,我们要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及时的诊疗、更有效的治疗、更高效的供应、更满意的服务和更可负担的支付。复星医*成员企业桂林南*是中国唯一一家通过世界卫生组织WHO-PQ认证的制剂企业。复星医*的创新*青蒿素类系列*品从研发问世到走向全球、获得国际认可,一路走来,造福了众多全球疟疾患者,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主持人孙蕾:复星医*在这段路上走了一段时间,走得非常成功,有没有其它医*企业可以借鉴的?

复星医*董事长陈启宇:现在全球化的进程很快,特别像医*行业,有很多的门槛和壁垒。你要进入全球化,就要打破或者说跨过这些门槛、壁垒。这个中间,你要用全球的标准、要用先进的标准来提升自己。所以说,一个是产品形态不断地跟进全球的需求,另外研发和生产体系,要通过全球的体系认证。这方面的投入,我觉得值得。这个投入本身的难度也很高,我们要用一流的人才和技术,要用比较大的资金去投入、去完成、完善,而且是快速地完成、完善。这当中你要有能力和国际组织沟通、交流,建立自己的国际化能力。

新华网梁鸿儒:我要问一个和社会责任有相关性的问题。您作为医*公司的董事长,我们老百姓经常反映“看病难、看病贵”,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复星医*董事长陈启宇:中国老百姓目前在医疗方面,“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是否存在?从表象上来讲,是存在的。其实,中国的老百姓还是比较幸福的。因为这个“看病难、看病贵”感受的背后,是当前我国在医疗资源上,是向全民平等开放。不管你身处哪里,都可以到我们国家水平最高的医院看病。这个中间,在我们整个医疗流程秩序当中,实际上是缺失了一个系统的管控和倒流。我们的医保政策还在完善的过程中,可能有很多*物国家还不能完全报销,个人还要支付,也没有商业医疗保险的大面积覆盖。

中国的*品在全球体系来看总体来讲不贵,当然还有值得完善的地方。国外的创新*物,在美国或者欧洲获批,要到中国使用,中间间隔的时间要比其它的时间略长一些,这是在*物进口、注册等环节上,还有一些法规方面的流程。这些问题,随着我们医改大方向的确定,都是围绕在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相信随着中央**对医改的落实,相信以后会变化,好的医生不仅在公立医院也会在私立医院工作。在互联网模式下,你要咨询问题,不需要从江西跑到上海,可以先在网上交流。*物的价格,随着招标等体系也会显著下降。创新*物的审批政策,国家也在快速调整,建立绿色通道机制,创新*物上市会越来越快。随着国产创新*物上市,价格会下降。包括国家的保障体系会提高,商业保险在加快,这些在未来的时间都会逐步得到缓解。当然不可能一步到位。这当中我们*企还是要做贡献。

新华网梁鸿儒:是否存在医疗市场供应不足的问题?

复星医*董事长陈启宇:其实全球市场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医生就这么多,好的医生培养过程那么长,我们要优化布*。什么样水平的医生,应该治疗什么样病程的疾病,这个很重要。不能说全部要求最顶级的医生去做简单的手术,关键是“匹配”。大医生如果都把简单的病看了,小医生怎么办?得不到锻炼和发展。这是医疗资源平衡优化的过程,医疗资源的使用和医疗需求端之间重配很重要。短缺还存在,但并没有我们感知的那么严重,优化还是可以解决很大的方面。

主持人孙蕾:全球健康促进大会在上海召开,作为一家医疗健康产业集团,您觉得对中国来说,我们的医疗产业发展的未来和趋势是怎样的?

复星医*董事长陈启宇:中国医疗产业发展的未来有几个方面:第一,迟早一天,中国医疗产业是全球最大的市场。这是由我们的人口、我们的经济发展可持续性决定的。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大的趋势。第二,中国医疗产业,一定会出现世界级企业。今天医疗产业规模级量级和今天我们市场的规模量级还不匹配,还没有企业跻身到全球领先的企业当中。第三,中国企业走向全球的动力非常足,中国企业不再是在本地市场竞争,而是会走向全球。第四,中国企业创新能力、全球资源组合的创新能力会得到大大提高。

这方面,中国式的创新,中国创新的成本优势,大量的病例优势都会帮助中国企业加快创新步伐。还有中国医疗服务产业会在国家的政策下重构,进一步加强完善公立医院体系的基础上,会出现一个非常高效、非常有竞争力的私立、民营医院的体系,这会重构医疗市场的秩序,使医疗流程、分配体系更科学。

山东*玻VS正川股份小小玻璃瓶缘何暴涨?

作者|丁景芝阅读所需约7分钟海外新冠病毒仍在肆虐,国内北京、大连、**等地*部爆发。新冠疫苗上市令全球期待,7月21日,新冠疫苗股康希神蠢诺生物公告,其研发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腺病毒载体)临床试验II期研究结果的研究论文发表于柳叶刀。新冠疫苗研发取得关键性突破,证实其安全性及可靠性,疫苗产业链上下游也在不断引发投资者追捧。各国纷纷为新冠疫苗做上市前准备。中国工信部座谈会探讨新冠疫苗及相关包材的供应储备。7月20日,辉瑞、BioNTech与英国**签订3000万剂新冠疫苗的购买协议。7月22日,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HHS)也和国防部、辉瑞和德国生物技术公司BioNTech同时官宣一项6亿剂疫苗的协议。新冠疫苗研发企业例如智飞生物、沃森生物、复星医*等的股价水涨船高,而疫苗包装使用的*用玻璃瓶概念也开始进入投资者视野。相关概念股包括国内*用玻璃龙头企业山东*玻(***.sh)、*用玻璃生产商正川股份(***.sh)。截至7月31日,山东*玻从年初28.03元上涨至71.1元,上涨幅度为159%;正川股份从17.77元上涨至92.88元,上涨幅度为436%。小小玻璃瓶,究竟为何引发投资者争相炒作?小行业大机会中硼硅*用玻璃成为*用玻璃市场清晰的未来。7月4日,张文宏教授表示,装疫苗的玻璃瓶的产量比疫苗还困难。不只国内面临此问题,早在4月份,牛津大学医学院教授说目前全球只剩2亿个疫苗玻璃瓶了。疫苗玻璃瓶的产量问题成为疫苗能否顺利流向终端受众的“卡脖子”问题。这个事情颠覆了投资者的认知,之前投资者一直忽略的*用玻璃瓶原来含金量这么高。*用玻璃瓶究竟含金量在哪里?*用玻璃瓶品质从低到高分别为钠钙玻璃瓶、低硼硅玻璃瓶及中硼硅玻璃瓶。新冠疫苗需要存放在品质最高的中硼硅玻璃瓶,相比较于钠钙玻璃瓶和低硼硅材质,中硼硅材质能够令疫苗保持较为稳定的状态。由于*品会受到温度、湿度、空气、光、微生物等的影响,*品稳定性会发生变化,中性硼硅玻璃在耐水性、耐酸耐碱性、抗冷冻性、热稳定性、灌装速度等方面都远优于低硼硅玻璃,在*品长时间浸泡与侵蚀下,玻璃瓶不会有沉淀物析出,也不会引发PH变化,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因此中硼硅玻璃瓶技术门槛较高,该细分市场长期被德国肖特、美国康宁、日本NEG等三大海外企业把持,国内企业少有能分一杯羹的实力。不过随着*用玻璃领域的国产替代,近五年,我国*用玻璃市场规模整体呈上升趋势,2018年达219.4亿元,占医*包装行业20%左右。从2017年开始,关于已经上市*品注射剂一致性评价提上日程,提出注射剂使用的直接接触*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应符合总*颁布的包材标准,不建议使用低硼硅玻璃和钠钙玻璃。而我国的现状是用于*品包装的玻璃多为较为低端的钠钙玻璃及低硼硅玻璃,国外医*企业普遍使用中硼硅玻璃瓶。原因一为中硼硅造价高,二为生产稳定性较难辩瞎带控制。国内之前仿制*盛行,成本成为关键因素,就连配套的玻璃瓶都成为成本控制的一部分,多为使用低硼硅或钠钙玻璃瓶携芦,而含金量较高的原研*大部分使用中硼硅玻璃瓶。不过,我国的制*行业正在从仿制*到创新*转型升级。根据Frost&Sullivan数据,2016年至2020年,全球生物制剂研发服务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9.0%,达到20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中国是生物制剂研发服务增速最快的国家,预计2016年至2020年中国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为34.8%,增速远高于全球市场。因此,中硼硅*用玻璃成为*用玻璃市场清晰的未来。由于国内中硼硅玻璃需求较小,造成行业产品以低端的钠钙玻璃和低硼硅玻璃为主,同质化产品必然带来价格战等行业的无序竞争。因此,技术突破成为关键。山东*玻VS正川股份山东*玻市值是正川股份3倍有余,但是其市盈率不足正川股份的2/5。首先,山东*玻与正川股份均历史相当悠久,山东*玻成立于1970年,2002年6月上市;正川股份成立于1989年,上市于2017年8月。截至8月2日,山东*玻市值是正川股份3倍有余,但是其市盈率不足正川股份的2/5。作为*用玻璃行业的老大和老二,两家企业的资本市场这一现状着实有趣。这一情况是否说明正川股份的价值被市场严重高估了呢?从营收和净利润角度来看,2019年山东*玻营业总收入29.9亿元,净利润4.59亿元;而正川股份2019年营业总收入为5.21亿元,净利润为0.61亿元。从体量上来看,二家企业明显不在同一量级。另外,从利润率情况来看,山东*玻的销售毛利率和销售净利率分别为36.91%、15.49%;同期正川股份的销售毛利率和销售净利率分别为27.14%、11.90%。不论从销售毛利率还是销售净利润进行对比,山东*玻的情况均优于正川股份。为何同为*用玻璃行业,二者的利率表现差异甚大?而从资产市场来看,正川股份更引得投资人青睐,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山东*玻是国内的模制瓶龙头,2019年模制瓶为其带来营收12.52亿元,占比52.24%,占据其半壁江山;该产品毛利率达到46.63%,是其业务中毛利最高的产品。正川股份主要做管制瓶,2019年硼硅玻璃管制瓶为其带来2.51亿元的营收,占其收入比例48.31%,但是该产品毛利率仅为28.28%,远远低于山东*玻主营产品毛利;2019年纳钙玻璃管制瓶营收1.99亿元,占总营收比例的38.24%,毛利率就更为低下,仅为27.03%。主要因为两家企业的产品工艺不同,造成毛利率差异大的情况。据财报,山东*玻在2019年实现模制瓶全年销售73亿支,同比增长4%。其中I类玻璃模制瓶2019年销售量达到2亿支以上,同比增长40%。主要客户包括赛诺菲、诺华、拜耳、勃林格殷格翰、辉瑞制*等跨国公司以及恒瑞、正大天晴、复星医*和国*集团等国内医*企业,未来在注射剂一致性评价中有望能切入玻璃瓶的替换升级。山东*玻主要自建窑炉生产,成本优势和质量优势是其核心壁垒,同时因为窑炉投入成本高,技术难度也相对较高,因此进入壁垒较高。据统计,主要*用玻璃产品(模制瓶、管制瓶、安瓿瓶)每年需求共约800亿支左右,其中模制瓶和管制瓶需求各约150亿支、安瓿瓶需求近400亿支。目前国内*用玻璃市场规模近100亿元,年均增长速度10%以上。从行业来看,面临技术升级替代机遇。不过,从当下资本市场来看,两家企业的暴涨均是由于疫苗概念,山东*玻在公开市场表示,公司目前还没有接到新冠疫苗玻璃瓶的订单。正川股份也表示目前公司未接到相关疫苗瓶批量采购订单。目前公司仅通过外购中硼玻璃管生产中硼玻璃瓶,且中硼玻璃瓶在公司产品结中占比较低,目前公司一座中硼玻璃管产品窑炉处于建设阶段,未正式量产。两家企业都纷纷和疫苗玻璃瓶撇清关系,但是股价还是在不断上涨。不过如果只有概念,从长期来看,无法产生实质性的业绩收益,相信短时间的股价上涨,也只是空中楼阁而已。

中国十大*企排名

中国十大*企排名:1、恒瑞医疗江苏恒瑞医*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医*创新和高品质*品研发、生产及推广的医*健康企业,创建于1970年,2000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截至2019年底,共有全球员工24000余人,是国内知名的抗肿瘤*、手术用*和造影剂的供应商。也是国家抗肿瘤*技术创新产学研联盟牵头单位,建有国家靶向*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石*控股集团国家创新型企业,石*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创新*物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国家级创新型企业。全集团现有员工2.7万人。在港上市公司(***.hk)跻身千亿市值俱乐部,是恒生指数成份股,也是恒生指数编制50年来的第一支医*股。2019年,下属公司新诺威(***.sz)成功在创业板挂牌上市,石*集团实现了“红筹+A”融资格*新纪元。3、中国生物制*中国生物制*有限公司是一家综合性兼集团化制*企业。公司主要透过应用先进的生物技术和中*现代化技术,研发、生产及销售多种促进人类健康的化学*品、生物*品及中*现代制剂。4、迈瑞医疗迈瑞总部位于深圳,为全球市场提供医疗器械产品。迈瑞在中国超过30个省市自治区设有分公司,境外拥有39家子公司,在全球设有9个研发中心。全球员工过万人,其中研发人员占比近26%,外籍员工超过12%,全球30多个国家及地区,形成了庞大的全球研发、营销和服务网络。迈瑞的主营业务覆盖生命信息与支持、体外诊断、医学影像三大领域,通过前沿技术创新,提供更完善的产品解决方案,帮助世界改善医疗条件、提高诊疗效率。5、步长制*山东步长制*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步长制*")成立于2001年,并于2012年完成股份制改制。2016年7月通过证监会发审会IPO审核,于2016年11月18日成功上市。在19年的发展中,步长制*构建了清晰的发展战略,“聚焦大病种、培育大品种”,公司以专利中成*为核心,致力于中*现代化。充分发挥了中*在心脑血管这一“大病、慢病”领域中的重要作用,形成了立足心脑血管市场、覆盖中成*传统优势领域、聚焦大病种、培育大品种的立体产品格*。6、天士力制*集团控股复方丹参滴丸是中*现代化的标志性企业,已上市多年,是市场公认的重磅大品种。少马止痉颗粒研发取得了很大进展,已获NMPA*品监督管理*批准用于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和慢性抽动障碍,其中的43种*物(包括仿制*,其中的9种*物)已进入临床阶段。其中现代中*布*,美FDA新*和复方丹参滴丸(T89)研发项目26个产品进展顺利。卓志颗粒和复方丹参滴丸两种现代中*产品已申请生产,其中复方丹参滴丸加糖网适应症申请材料已提交CDE。7、上海复星医*我们建立了高效化学创新*平台、生物医*平台、高价值仿制*平台和细胞免疫平台。该公司截至2018年,有近2000名研发员工。截至2019年年中的报告,该公司已完成仿制*、创新*、生物相似*物和仿制*,其中:12创新*生物相似*物、16创新*小分子一致性评价233项,生物相似*物20项,国际标准仿制*129项,中*2项,符合性评价54项;此外,还引进了23个项目。8、正大天晴制*公司正大天晴*业有限公司是集科研、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创新型医*集团企业,是研发著名的肝病和抗肿瘤*物生产基地,2019年仿制*,共有14个获证品种,居行业首位。推动企业由“一肝独大”向“两核多强”转型,继续加强核心竞争力建设;作为全球领先和国内领先的综合赋权平台,它不断提升全球市场地位,拥有CROCMO/CDMO产业全布*。传统业务临床前CRO和小分子CDMO有稳定的增长,而新业务临床CRO和细胞/基因治疗CDMO有较高的增长率。9、*明康德小分子*物CDMO/CMO服务项目涉及800多种新*分子,包括其中的40个三期临床试验项目和批上市的16个项目,2019年上半年,*明康德还帮助国内客户完成了10种新研究*物的临床试验应用,并获得了11个项目的临床试验许可证。截至6月30日,该公司获得了45个项目的临床试验许可证,并在日为国内客户完成了65项新研究*物的临床试验申请。10、华海*业华海*业是美国第一家获得FDA认证的制*公司,也是美国第一家在中国实现大规模制剂销售的公司,在世界高端医*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复星医*在研*物情况:小分子创新*19项,生物创新*12项,一致性49项!

近期,有投资者在上证e互动,提问复星医*,介绍下在研*物情况:

复星医*回复:

截至2019年末,本集团在研新*、仿制*、生物类似*及仿制*一致性评价等项目264项,其中:小分子创新*19项、生物创新*12项、生物类似*21项、国际标准的仿制*133项、仿制*一致性评价项目49项、中*2项;此外,引进项目28项,其中:进口创新*8项、进口仿制*20项。有关本集团产品及研发事项,敬请参考本公司发布的临时公告及定期报告。

医*行业研究

医*行业被称为永不衰落的朝阳行业,其具有弱周期性、产业链长、行业及产品生命周期差异较大、竞争结构分化等特征。因而医*行业研究一般采用“自上而下”选择快速增长的细分领域,再通过“自下而上”确定投资标的的方法,要做到这点,则需要对医*行业有基本的认识。1.医*行业的特征周期性特征:医*行业是典型的弱周期性行业,*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医*的需求刚性大、弹性小,受宏观经济的影响较小,因而医*行业具有防御性强的特征。产业链特征:医*行业的产业链从上游原料企业到研发和生产企业在经过中间的流通领域,到达医院或零售终端,最后再面向消费者。医*行业根据其在产业链中的位置不同,上游原料企业主要有化学原料*、中*材和中*饮片行业,中游生产企业主要有化学*制剂、中*、生物制*等,下游流通企业主要有医*商业行业(包括批发和零售)、医疗服务等。在这条产业链中,上游原料*和下游医*流通比较稳定,中*则一直不温不火,相对来说容易出现牛股的是化学制*和生物制*,因为一般新的化学*出来如果效果好的话,会持续给公司带来巨大收入。比如:恒瑞医*在2011年推出了针对癌症的阿帕替尼片,成为我国首款获得广泛认可的抗癌*。由此,恒瑞医*从2011年至今股价翻了10倍有余。再例如生物医*的智飞生物,2017年代理了默沙东的宫颈癌疫苗9价HPV,业绩飞速增长,股价也在2年中翻了近3倍。医*行业的生命周期:医*行业整体处于成长阶段,但其中细分产品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大部分医*产品都处于成长阶段,但其中相当部分生物宽陪医*产品和一些创新*品还处于初创阶段,如单克隆抗体*物、治疗性疫苗等,还有一些产品如青霉素、阿司匹林等*品已经进入成熟阶段,磺胺类等*品已经进入衰退阶段。这么一说,大家应该明白了,为什么有些医*股股性活,而有些医*股死气沉沉了。简单的举个例子:从股性的角度上讲恒瑞医*(创新*,成长型行业)>鲁抗医*(青霉素、成熟型行业)>新华制*(磺胺类,衰退型行业)医*行业竞争结构:医*行业由许多不同的子行业所构成,各个子行业的运行情况与行业竞争结构各异。总体比较下来,生物制*和医疗服务的竞争环境相对较好,化学原料*、化学*制剂、中*、医*商业和医疗器械的竞争环境相对较差。但在行业内的各个细分领域,又有很大的差异,如在化学*制剂中专利*品和独家产品的竞争环境也非常好,普*则很差;中*里面也有类似的情况,品牌中*的竞争环境很好,普通中*则很差。在对竞争环境的分析需要针对具体公司具体分析。2.医*行业的核心—供需单颗*物对量的需求较低,所以一旦*物量产,满足市场是很容易的,因此,医*行业研究的重心在于需求端。从宏观上来看,影响医*需求的因素是人口结构,比如老龄化程度、男女比例等都对医*的需求产生影响。微观上来看,具体细分领域的需求还需从以下几点考虑:(1)该细分领域疾病的发病率;(2)各项政策,特别是医保政态巧余策是否会对该类*品的消费有拉动;(3)这种需求的增长能否落实到具体公司。例如国内我们通过肿瘤的发病率快速提高这一信息,跟踪到抗肿瘤*物市场正在高速增长,而在全民医保的拉动下,抗肿瘤*物又是受到拉动最大的一个领域,从而得出抗肿瘤*物龙头企业相关产品将高速增长的结论。3.医*行业的投资逻辑和业绩增长来源带来医*行业投资机会的点比较多,通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切入,寻找投资机会:(1)细分行业和领域的整体景气度的提高,可以从行业收入和利润的增长情况,利润率的水平,现金流的情况以及行业内主要公司的经营情况进行跟踪;帆滚(2)对于医*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产品,一种新的重磅*品往往对一个企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制剂企业来说,对其新产品的研发进行跟踪,和了解公司产品在渠道中的销售状况都是必不可少的。同时由于国内企业以仿制*为主,需要掌握同类*品专利过期的时间,产品价格波动等。(3)行业环境和政策因素,需要对政策导向进行解读,看政策是否会对行业产生大的影响,如一致性评价政策对仿制*企业的影响;从医*行业的各子行业来看,不同类型的公司,其分析方法和投资逻辑差异很大,推动公司增长的动力也不相同。3.1化学原料*化学原料*行业习惯上被分为大宗原料*和特色原料*,两类公司的盈利模式存在很大的区别。3.1.1大宗原料*大宗原料*具有典型的周期性特征,对企业利润的推动往往决定于价格和销量。这个比较典型的就是近两年股价大涨的新和成,近几年来它的主营维生素一直在涨价,但这个涨价并不是因为需求强劲,而是由于环保政策影响,维生素开工受限,以及维生素的核心技术仅掌握在巴斯夫、新和成、帝斯曼等少数几家公司手中,这几家公司联合挺价。所以,维生素出现了趋势性上涨。3.1.2特色原料*特色原料*和大宗原料*相比,有一定的技术含量,讲求速度。特别是新*刚出来的时候能够快速实现原料供应,溢价能力逐步减弱,容易出现暴涨暴跌。比如早期的华海*业、天宇股份。但近几年中,由于行业成长性的阶段性弱化(绝大部分领域的原料*都很明朗),使得这一领域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野。3.2化学*制剂行业化学*制剂企业可以分为仿创型化学*(创新*)企业、OTC制剂企业和普*制剂生产企业。OTC的化学*和中*企业共性很强,其中中*OTC企业特征更为明显,因而我们放在中*部分讨论。3.2.1仿创型化学*企业仿创型企业的典型是恒瑞医*,公司过去主要通过抢仿专利*商在国内未获保护或者是专利保护过期的产品而开拓市场。后来,随着公司的研发实力增强,开始了发展创新*,形成了仿制*+创新*结合的产品线。当然,我国大多数*企转型都是在走同样的路线,其中往创新*转型比较成功的还有:科伦*业、复星医*、贝达*业等。通过创新开发新品,这类公司是医*行业最容易出现牛股的公司,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举个例子,兴齐眼*一直是一家普通的眼膏剂企业,但2019年4月公司披露研发出了针对结膜炎、角膜溃疡等疾病的酸奥洛他定滴眼液,在国内尚属空白,未来前景可期,公司股价则由20元涨至100元附近,涨幅近5倍。3.2.2普*制剂生产企业普*即常规*物,相对于新*而言的,这类产品通常已经上市销售多年,市场相对成熟,没有专利等保护壁垒。国内的化学*制剂企业大部分是普*制剂生产企业,这类公司大多产品毛利率低,生产厂家多,竞争激烈,其可能的看点主要在于行业集中度提升,通过规模效应和费用压缩带来的利润增长。这种类型的公司股价一般走势平稳,比如:华润双鹤、现代制*、中国医*、华东医*、京新*业、普利制*等。3.3中*制剂中*主要分为4种,中*饮片、品牌中*、现代中*、中*OTC3.3.1中*饮片行业中*饮片由于其市场规模小,产品附加值不高,技术含量有限,毛利率通常低于50%,品牌中*企业较少涉足这一领域,中*饮片领域以准入标准低,规范程度差,市场分散为主要特征。所以这个行业不算是一个好的赛道。我们也看到,上市公司中康美*业、红日*业、香雪制*、太龙*业等股价长期表现很一般。3.3.2品牌中*品牌中*是中*领域中最重要的一类公司,其产品品牌往往是历史的原因形成的,如同仁堂、云南白*、东阿阿胶、片仔癀,具有独占性和不可复制性,由于其品牌的稀缺性和需求的相对刚性,所以具有较强的成本转嫁能力。从以往来看,这类公司的业绩增长往往依赖于两点:(1)产品价格的提升;(2)产品应用领域或者是品牌的延伸。典型代表企业如云南白*、片仔癀、东阿阿胶。例如:云南白*找到牙膏的突破口,股价在16-18年间有不错表现,而片仔癀则拓展护肤品路线,股价也十分强势。但同仁堂和东阿阿胶,近几年产品一直比较单一,股价则表现一般。3.3.3现代中*企业现代中*企业区别于品牌中*的企业的特征在于其产品的创新性,包括剂型创新和产品本身的创新,这类企业往往没有历史的传承和积累,其发展往往依托于产品的创新,从无到有,从单一产品到系列产品。通过不断的研发投入,实现在产品上不断创新,形成丰富的产品梯队,推动公司的持续快速增长,例如天士力、康缘*业等。但注意一点,中*注射液一直在临床上效果不佳,甚至存在安全问题,很难大规模推广。如天士力在美国开展的复方丹参滴丸大型国际临床试验,迟迟未能交出满意结果。3.3.4OTC*ORC*即非处方*,该类产品特点有:(1)主要通过零售渠道销售;(2)患者是产品消费的决定者,企业的议价能力不强;(3)品牌是OTC类企业最重要的要素。典型的OTC中*企业有江中*业和华润三九。在国内,部分OTC产品在市场上长盛不衰,如三精葡萄糖酸钙,三九感冒*系列,但更多的产品在市场上是各领风*三五年,营销不能持续创新,新品不能出现,增长就很难持续。4.生物制*生物制*企业的类型众多,在国内市场,目前业绩能够持续增长的公司主要还在诊断试剂、血液制品、疫苗等方面,真正意义上的生物制*企业还没有形成气候。A股单纯研发生产创新型生物*的公司非常少,大多数都是化*/中*企业转型。此外,该类型公司大多处于研发阶段亏损较大,赴港股及美股上市的较多。4.1疫苗疫苗分为必打疫苗(一类苗)和选打疫苗(二类苗),一类苗市场规模大,但被国家严格控费,此外需求量也是计划型。比如,上市公司中康泰生物(乙肝疫苗)、华兰生物(免疫规划苗)等,这些公司的一类苗往往是公司的稳定的利润来源。但二类苗现阶段随着个人健康意识的增强,增长是比较迅猛的。我们疫苗企业纷纷加入二类苗研制,比如智飞生物的HPV宫颈癌疫苗、沃生生物的肺炎疫、流感疫苗等。这几年,二类苗是生物医*领域的蓝海,并且由于安全性问题,国家对疫苗行业是高度管制的,进入壁垒十分高,玩家就那么几家公司。因此,疫苗行业是医*中不可多得的好赛道。近几年小儿手足口病严重,华兰生物凭借着在流感疫苗的龙头地位,业绩高速增长,股价也从去年至今翻了一倍有余。4.2血制品血液制品的典型企业有华兰生物、上海莱士、天坛生物、博雅生物。因为血液制品的特殊性,除人血白蛋白之外,其他血液制品均不允许从国外进口。从2001年起,国家不再新批血液制品企业。目前政策性壁垒使国内的血液制品行业成为一个没有新进入者的封闭性行业,有利于行业内公司尤其是龙头公司的生存和发展。不过,血制品行业整体上已经比较成熟,行业增速不高,对这个行业的研究重点则在于:(1)终端血制品价格政策的变化;(2)企业分离技术进步对吨血浆的产值的提高程度。比如,在早期上海莱士的血浆分离技术是业内最强的,整体毛利率也高于华兰生物,公司市值一度冲破千亿大关。但此后,由于公司经营问题以及其它公司技术的赶上,公司的优势日渐消失,股价才开始转弱。4.3诊断试剂诊断试剂行业本身是属于高速增长的行业,国产企业由于在诊断仪器方面较为落后,早期发展多以代工贴牌生产诊断试剂为主,后逐步向仪器试剂同步发展,所以也有将该类型公司归类为医疗器械行业。代表公司有安图生物、科华生物。对该类公司的分析重点在于:(1)后续产品的研发进度;(2)新的应用领域。比如:安图生物早期在诊断领域完全不低外资企业,但是公司陆续提高产品竞争力,公司于17年9月顺利发布了国产首条TLA流水线。该流水线使得公司成为国内唯一具有能与外资企业在大型医院主战场竞争能力的企业,并一举奠定了公司股价从17年以来持续走强的基础。5.医疗器械医疗器械是个利润非常丰厚的行业,但是国内的企业产品层次普遍不高,研发能力薄弱,还属于初级制造业水平。目前国内大型医疗器械市场都被海外巨头占据(以GPS为代表),国产企业和这些国际巨头相去甚远,但差距大同样意味着未来进口替代的空间大。国产企业在高端医疗器械做的最好的是迈瑞医疗,主要从事分析仪器和监护仪器,目前已完成美股私有化后A股上市。此外在某些高端器械领域如心血管支架,国产替代也较为成功,代表企业乐普医疗。医疗器械公司研究主要关注:(1)生产成本:中低端产品对钢材等原料成本比较敏感;(2)产品档次:高端意味着高利润;(3)研发能力:持续发展能力。6.医*商业医*商业是一个低毛利率,依靠规模和服务取胜的行业,医*商业有批发和零售两个层面,医*批发主要企业有上海医*、中国医*、国*一致、九州通等,零售企业主要有:一心堂、大参林、益丰*店、老百姓等。医*批发商受到医*终端多样性的影响,在医*行业批发环节将一直存在,零售环节受制于国内医院以*养医的影响,总体规模偏小,但发展迅速较快。这也是为什么医*批发行业的股票股价要远比医*零售走得差的原因。在美国,3大医*批发商占据了全市场97%的份额,而我国最大的国*控股的市占率也不足10%,因此未来的主要看点在市场集中度的提高。7.医疗服务医疗服务分很多种,比如CRO、CMO、民营医院等均属于医疗服务范畴。7.1CRO/CMOCRO即临床医疗服务,比如一家*企要成为强研发强注册的公司是很难的,所以在研发国产中很多工作需要外包出去,于是就形成了CRO企业。随着创新*已经成为医*企业发展的大趋势,CRO行业十分景气,并且这种景气趋势可能会随着创新*的浪潮延续5-10年,甚至更久。比如:泰格医*从2017年开始,连续净利润保持50%以上的高速增长,在短短两年时间内,股价上涨近5倍。相关的企业还有:*明康德、康龙化成、凯莱英、昭衍新*、博腾股份等等。除了CRO之外,由于医*的品种多样化及细分领域需求较少的原因,有些企业不愿意自己投入大量资金自建产线,所以它需要将*品生产外包,这类承接外包生产业务的企业叫CMO,可以理解为医*生产代工企业。一般CRO企业也会有CMO业务,相对在代工业务做得比较凸出的有凯莱英、博腾*业、*明康德等。另一类与CRO息息相关的即是小分子库,因为医*的研发需要运用到大量小分子,但小分子的研发也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所以干脆买让别人帮忙设计或者买别人的成品,这里的小分子设计龙头即*石科技、*明康德等。由于创新*的研发存在很大的风险,比如历史上重庆啤酒研发乙肝疫苗失败,带来了股价的暴跌。CRO/CMO行业由于只收取服务费,所以业绩会更加稳健,是投资创新*的不错方向。7.2民营医院国内目前公立医院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且都是非盈利性医院。近年随着医*加成取消公立医院创收能力大幅下降,公立医院的扩张主要依赖**资金的支持。民营医院受制于公立医院一直发展畸形,一方面是公立医院对优秀医疗人才的虹吸现象,事业编制限制了人才流出。尽管医生多点执业正在试行,但民营医院总体上医疗人才依旧匮乏。另一方面,医院对设备要求较高,民营医院在昂贵的检测设备投入不及公立医院。目前来看,医疗服务发展较好的主要有两个方向:(1)专科连锁。这类商业模式一般对设备要求较高而对人力资源要求较低,可复制性强。典型的如体检公司美年健康、爱尔眼科、通策医疗等(2)高端医院。主要定位于高端客户,收费昂贵但是服务好。代表如复星医*参股的和睦家医院。对于这个行业,我们主要关注的则是:(1)模式的可复制性、(2)规模扩大后对成本和费用的控制;举个例子:通策医疗通过兼并,将浙江地区几家大的口腔医院占据,成本和管理非常好,业绩十分优秀。而它的模式完全可以向全国进行复制,所以通策医疗10年涨幅近20倍,同样的还有眼科医院爱尔眼科相比之下,美年健康的模式也可复制,但是其公司成本控制能力不佳,股价表现平平。8.监管及政策对医*行业的影响由于医*行业的特殊性,强监管一直是行业常态,政策对行业的影响也非常显著。具体的影响政策统计为以下几点:8.1医保政策*品能否进入医保目录以及进入的层次对其销量有很大的影响,而医保目录由医保*(此前是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两年制定一次,这方面的政策动向也是关注的重点。8.2新*审批政策以往国内*品的批准非常容易,买卖*品批文现象严重。如今医*行业审批十分严格,这对优势企业是个利好,有利于具有很强研发实力的企业来说,市场竞争没有以前那么激烈,新*进入市场能否获得更大的优势。该政策的变化主要对仿创型化学*制剂企业、现代中*企业和创新型生物制*企业影响比较大。8.3生产批准政策*品的生产主要受国家*品监督管理*管制。在生产环节,标准化体系已经建立完善,在麻醉品、血液制品、疫苗等领域还实行更加严格的管理制度,这意味着行业门槛的提高,有利于行业集中度的增加。该政策的变化主要影响监管严格的血液制品、疫苗、生物制品等行业。比如:2001年,国家停止了血制品行业的进入审批,那么有血制品牌照的几家公司则成为了行业的寡头,此后,上海莱士、华兰生物、博雅生物、天坛生物步入长牛模式。8.5环保政策国家环保总*对制*企业排污标准在不断提高,这方面监管的越来越严将导致小企业逐步退出,行业的门槛和集中度将不断增加。环保政策的变化主要影响原料*企业。比如:维生素行业污染比较严重,2017年环保因素关停了许多小的维生素厂商,导致维生素价格上涨,新和成、亿帆医*等股价大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