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区分成份股(深证100指数成分股的选取主要考察8股上市公司流通市值和成交金额两项指标。()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时间:2024-01-17 18:18:40 | 分类: 基金知识 | 作者:admin| 点击: 59次

深证100指数成分股的选取主要考察8股上市公司流通市值和成交金额两项指标。()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考点】掌握我国主要的股票价格指数、债券指数和基金指数。见教材第六章第三节,P243。

指数成分股与非指数成分股区别?

证券市场上有多种指数,如上证指数,深证指数,创业板指数,上证50指数等等,组成这类指数的股票就叫做指数成份股,这类股票一般在行业内有代表性,大多是绩优股,其他的都是非指数成份股。

一般来说主力为了拉升指数,就买入成分股,从而影响指数,所以指数成份股比非指标成分股更活跃。

A股“熊”了15年是投资者的误解,成分股指数的结构性牛市值得期待

特约|陈建德

近来,伴随着市场震荡,A股似乎再次陷入了3000点保卫战的“魔咒”。作为一个重要的心理关口,守卫3000点的心理意义似乎也大过实际意义。不少投资者甚至依据现在上证指数还和2007年时的点位一样,得出中国股市不能投资的结论。在笔者看来,这是存在很大误区的。

A股并非真的“熊”了15年

不少指数因分红而被低估

如果说以指数是否创上一轮牛市的高点而论是否是真正的牛市,那么上证指数的确是从2007年一直熊到现在,因为2015年上证指数最高点仅5178点,低于2007年最高点的6124点。

那么,实际情况是这样吗?中国股市真的熊了15年了吗?事实并非如此。我们再看其他几个指数。沪深300指数:2007年最高点5891点,2021年最高点5930点,已创新高;中证500指数:2007年最高点5178点,2015年最高点11616点,不仅创新高,还涨了1倍多;中证1000:2007年最高点是4675点,2015年最高点是15086,2015年点数比2007年涨了2倍多。以表1为例,各指数表现情况不一。所以,笼统地说中国股市熊了15年是不客观的。

事实上,上面的指数结果是被低估的,比如由于分红而被低估的指数。因为指数是不考虑分红派息的,如果一只股票昨天收盘价是每股10元,今天分红到账,每股0.20元,并且今天是除息日,假设今天不涨不跌,于投资者而言,其持仓还是10元(9.8的除息后的价格+0.20元的分红(不考虑股息税))。但是,此时指数其实是按该股9.8元来计算,相对于前一天,该股跌了0.20元即2%。保守假设上证指数每年的股息率是1.0%,那么这15年大概有15%的派息没有计入到指数里。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上证指数未能创新高?而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则都已创新高了呢?

指数分类与计算方法不同

综合性指数与成分股指数存差异

这需要从指数的分类与计算方法上进行分析。

我们的证券指数分为两种,一种叫综合性指数,是指全市场所有公司都纳入到指数里计算,比如上证指数就是上证综合指数,是将所有在上海证券市场上市的公司,在一家公司上市后第11天计入指数。

一种叫成分股指数,是指并不是选取全市场所有个股都纳入指数,而只是根据计算标准,选取其中的一部分个股计入指数里,并且根据一定的周期,比如每季度或每半年,对该成分股指数的成分股进行一定的调整。目前,大部分的指数是成分股指数,比如上文提及的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以及创业板指数(上述分析中,因创业板2009年才开市,所以并未比较分析)。另外,包括国际上的纳斯达克指数、道琼斯指数等都是成分股指数。

总结来讲,综合股指数和成分股指数有三大区别。除了前面提到的问题,即是否包括全部个股。

还包括另一大问题,即纳入指数的时间。上证指数是新股上市后第11天纳入指数,而新股上市初期,经常会有股票炒作现象,而后则不断下跌,所以,新股不断纳入上证指数拉低了上证指数。比如,2007年上市的中石油,上市最初10天大概是40元左右,但现在仅5元左右,极大地拖累了指数。而成分股指数一般是每半年左右才调整一次,不存在这个因素。

最后,是否有对成分股进行调整。上证指数是根据新上市或者退市调整指数作为计算依据,而成分股指数是每半年左右调整部分成分股,所以成分股指数是有优胜劣汰的。

比如沪深300指数是根据流动性和市值规模从沪深两市中选取300只A股股票作为成分股,其样本空间为剔除如下股票后的A股股票:上市时间不足一个季度的股票(大市值股票可以例外)、暂停上市股票、经营状况异常或最近财务出现严重亏损的股票、市场价格波动异常明显受操纵的股票、其他经专家委员会认为应剔除的股票。

也就是说,指数是把每半年里涨得比较好的一些标的调进指数,有助于指数流入新鲜的血液,由于标的上涨具有趋势性,新调入的个股此后继续上涨概率较高,对于指数具有推动作用。同样的,下跌一般也具有趋势性,每半年把跌得多的一些标的调出指数,也可以使得这些在下跌趋势中的个股后面的下跌不再对指数形成负面影响。

后市难有全面普涨的“疯牛”行情

期待成分股指数的结构性牛市

接下来,笔者将分析2016年以来的几大指数表现。

以表2为例,上证指数的波幅明显小于其他几大成分股指数。那么,对于后市,我们应当如何预期呢?

很多人期待如同2007年或2015年那种的不论什么股票、不分质地全面上涨的牛市。但是,笔者认为,后市A股很难有类似2007年那种全面上涨的牛市,更多的则是结构性牛市。

之所以不容易有全面普涨的牛市,原因在于:第一,新股大量不断上市。如前文所言,现在股票的供给量大大增加,特别是在注册制以后,以每年四五百家左右的速度增长,每年增加供给的股票市值很多。以深市为例分析,截至2022年11月14日,深圳市场共有2756家左右的上市公司,总市值32.79万亿,平均一家上市公司的市值是118亿。也就是说,一年的新上市公司的总市值将有5-6万亿左右,而且这样的供给量年年增加,着实不少。

第二,货币政策并未非常宽松。2015年的牛市,很重要的一大原因是放水牛、杠杆牛。而近几年以来,央行在货币政策上的态度非常明确且始终如一,不搞大水漫灌,即使在新冠疫情对经济影响很大的2020年,也坚决把住货币的总闸门,没有大规模放水。所以,在未来的年份里,预计央行总体仍然不会执行大水漫灌的货币政策。那么,全面的“水牛”市发生的概率也就大大下降。

第三,各行业利润增速高低不等。我国国民经济增速逐渐下降,很难再出现像2007年那样的经济快速增长、各行业利润都普遍快速增长的情况。2007年我国GDP增长率是14.2%,2014年是7.4%,2019年是6%,今年前三季度是3.9%。我国经济体量已较大,以后经济增长速度可能会缓慢且有些下降。

第四,机构投资者增加且偏理性。最近几年,机构投资者快速增加,不论是国内的公募基金、私募基金,还是外资的规模与占比都在不断增加。机构投资者总体上更偏理性,更注重于公司的基本面研究,对于基本面差的公司,机构投资者配置上总体上较少,这将使得没有基本面业绩支撑的公司,即使在较好的市场环境里,也较难大涨。

(作者系天朗资产管理总经理。本文已刊发于11月19日《红周刊》,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不代表《红周刊》立场,提及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做买卖建议。)

更多原创报道点击链接查看:

聚焦IPO | IPO估值 | 公司透析 | 机构广角镜 | 一线调查

中信证券和中投证券如何?

上证指数在一年前创下6124点历史新高,而在一周年后,上证指数已经下跌了60%以上。本周全球股市再度拖累A股,使上证指数再度击穿2000点大关。  本周部分基金重仓股,尤其是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关联密切的品种继续下跌。大盘的下跌加剧了赎回压力,导致机构对此类品种的抛售。信贷危机迫使金融机构变现各类资产,期货市场持仓量大幅减少,商品价格也随之重挫。  煤炭板块和煤化工不改弱势。我国9月煤炭出口环比下降38%,为自今年3月份以来的新低。中期业绩同样优良的钢铁股,亦继续下挫,部分品种已跌破净值。宝钢股份(600019)盘中跌破净资产,而鞍钢股价近期已跌破净值。钢价大幅下跌,以及成本下降的相对滞后,对钢铁企业的盈利形成挤压。  从金融板块走向看,银行股本周盘中有所回暖,但三大保险股仍未见起色。此外,券商股本周则剧烈震荡,本周二大跌9.68%,几乎全线跌停。周五,在国金证券(600109)预计前三季度将实现净利润6.8亿以上等影响下,券商板块的跌幅有所放缓。  房地产板块本周表现出色,全周大幅上涨。降低贷款利率对地产业形成利好,市场对于国家继续出台支持地产业回暖的政策预期较高。从统计数据来看,部分地产股已跌破每股净资产,另有部分地产股则处于破净边缘。两市地产股整体平均市净率约为2倍,处于历史低位水平。  总体来看,目前大盘仍处于下行趋势中,成交量也依然低迷。除上证大盘相对抗跌外,深证大盘再次创出新低。从估值水平看,随着大盘的不断下跌,沪深300成份股及蓝筹公司的估值水平已进入历史低位,PE也已回落至较低水平,持续下跌后逐渐凸现其估值优势。自8月28日增持新规发布以来,沪深两市共有81家上市公司大股东增持公司股票,9家上市公司发布了高管增持股份的公告。从行业分布上看,大股东增持上市公司股份的个股多分布于地产、钢铁、医*、机械、煤炭等几个行业。虽然增持数量不多,但有利于提振市场信心,并有利于市场稳定。  下周趋势看平  中线趋势看多  下周区间1850-2050点  下周热点低估值绩优股、房地产板块  下周焦点国际金融市场动向/

求教,初入股市,怎样区分大盘蓝踌股,一,二,三线蓝踌股

最简单的分法:上证50成份股一线上证300(除上证50成份股)二线其它业绩良好,未在上证300内的个股为三线

怎么看股票是沪指还是深指呢

股票市场中,沪深两个交易所是中国最主要的股票交易市场。其中,沪指是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股票指数,深指是深圳证券交易所的股票指数。那么,如何区分股票是沪指还是深指呢?首先,可以通过股票代码来判断。沪指成分股的股票代码...

深圳成指和沪指有什么区别

沪深两市有什么区别:一、股票代码不同。深圳股票代码“002”开头的是中小板,“000”开头的是主板,“3”开头的是创业板;上海股票代码“6”开头的,全部的上海股票都为主板。上海b股代码是以900开头,新股申购的代码是以730开头,配股代码以700开头。深圳b股代码是以200开头,新股申购的代码是以00开头,配股代码以080开头。权证:沪市是580打头,深市是031打头。二、交易的场所不同。一个是上海,一个是深圳。三、构成的指数不同。上证指数是加权指数,深证指数是成份指数。四、新股申购基数单位不同。申购上海股票,资金账号最低申购1000股,每1000股为一个基数单位;申购深圳股票,一个资金账号最低是500股,每500股为一个单位基数单位。五、股市最后十五分钟交易模式不同,上海市场没有竞价时间,深圳市场为竞价时间。六、过户费不同,上海股票过户费每一千股收取1元,深圳股票过户费0元。沪深两市的性质都是:通过股票的发行,大量的资金流入股市,又流入了发行股票的企业,促进了资本的集中,提高了企业资本的有机构成,大大加快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通过股票的流通,使小额的资金汇集了起来,又加快了资本的集中与积累。

沪深上市股票怎么分类的?

是的

什么是180ETF和50ETF?

是2个ETF基金,都是跟踪上海大盘的,只不过一个是跟踪180个权重股,另外一个是跟踪50个权重股而已。ETF是ExchangeTradedFund的英文缩写,中译为“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又称交易所交易基金。ETF是一种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产品,交易手续与股票完全相同。ETF管理的资产是一揽子股票组合,这一组合中的股票种类与某一特定指数,如上证50指数,包涵的成份股票相同,每只股票的数量与该指数的成份股构成比例一致,ETF交易价格取决于它拥有的一揽子股票的价值,即“单位基金资产净值”。ETF的投资组合通常完全复制标的指数,其净值表现与盯住的特定指数高度一致。比如上证50ETF的净值表现就与上证50指数的涨跌高度一致。ETF在本质上是开放式基金,与现有开放式基金没什么本质的区别。只不过它也有自己三个方面的鲜明个性:一、它可以在交易所挂牌买卖,投资者可以像交易单个股票、封闭式基金那样在证券交易所直接买卖ETF份额;二、ETF基本是指数型的开放式基金,但与现有的指数型开放式基金相比,其最大优势在于,它是在交易所挂牌的,交易非常便利;三、其申购赎回也有自己的特色,投资者只能用与指数对应的一篮子股票申购或者赎回ETF,而不是现有开放式基金的以现金申购赎回。

指数成分股调整,IH及IF主力合约均升水【股指分红监控】

  报 告摘 要   

截至2022年6月15日:

上证50指数中,有17家公司处于预案阶段,13家公司处于决案阶段,5家公司进入实施阶段,15家公司已分红,0家公司不分红;

沪深300指数中,有65公司处于预案阶段,73家公司处于决案阶段,26家公司进入实施阶段,107家公司已分红,29家公司不分红;

中证500指数中,有48家公司处于预案阶段,147家公司处于决案阶段,45家公司进入实施阶段,180家公司已分红,79家公司不分红。

我们对当前已披露分红预案的个股股息率进行了统计,其中银行、煤炭、钢铁行业的股息率排名前三。

截至2022年6月15日:

上证50指数已实现股息率为0.39%,剩余股息率2.04%;

沪深300指数已实现股息率为0.46%,剩余股息率1.47%;

中证500指数已实现股息率为0.77%,剩余股息率0.88%。

截至2022年6月15日,IH主力合约年化升水17.85%,IF主力合约年化升水15.78%,IC主力合约年化贴水-17.29%。

在以机构投资者参与为主的股指期货交易市场中,期货合约的升贴水幅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机构投资者的市场情绪与风险偏好。然而在价格指数的编制过程中,成分股分红除息将会导致指数点位的自然滑落,因此在计算股指期货升贴水幅度时,必须将指数成分分红带来的影响考虑在内。

在我们2021年4月15日发布的专题报告《股指分红点位测算方法全解析》中,针对股指分红点位测算的各个部分进行了精细化处理,并对股指分红点位测算准确度进行了介绍。从本周开始,我们将对股指期货的升贴水水平进行定期跟踪,在扣除分红影响后,对股指期货每日基差、主力合约升贴水走势、不同合约的基差期限结构及当前基差在历史分位点水平等方面进行跟踪,以供投资者参考。

股指期货升贴水情况跟踪

表1展示了基于2022年6月15日收盘后的数据测算得到的指数分红点位,其中:

上证50指数中,有17家公司处于预案阶段,13家公司处于决案阶段,5家公司进入实施阶段,15家公司已分红,0家公司不分红;

沪深300指数中,有65家公司处于预案阶段,73家公司处于决案阶段,26家公司进入实施阶段,107家公司已分红,29家公司不分红;

中证500指数中,有48家公司处于预案阶段,147家公司处于决案阶段,45家公司进入实施阶段,180家公司已分红,79家公司不分红。

2022年以来权益市场波动加剧,高分红股票在震荡市场中展现出较强的抗跌能力。我们对当前已披露分红预案的个股当前股息率(预案分红金额/当前总市值)进行了统计,图1展示了各行业已公布分红预案的股票股息率中位数。总体来看,银行、煤炭、钢铁行业的股息率排名前三。图2展示了部分纺织服装行业股票股息率情况,其中海澜之家、百隆东方、森马服饰等排名前三。

图3展示了各指数2022年以来已实现股息率及全年剩余股息率,其中已实现股息率与剩余股息率的计算方法如下:

其中,N1和N2分别表示指数成分股中今年已现金分红的公司数量和尚未现金分红的公司数量。截至2022年6月15日,上证50指数已实现股息率为0.39%,剩余股息率2.04%;沪深300指数已实现股息率为0.46%,剩余股息率1.47%;中证500指数已实现股息率为0.77%,剩余股息率0.88%。

图4展示了2020年以来各股指期货主力合约升贴水幅度变化时序图,可以看到股指期货在出现短暂的升水状态后,随着市场风险偏好的收紧及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增加,市场情绪总体偏谨慎,各股指期货主力合约持续贴水。本月指数成分股调整,各主力合约小幅升水。

图5至图8分别展示了各合约升贴水期限结构及其所处历史分位点情况,若合约所处历史分位点越高,说明该合约升水幅度越高,期货合约价格高于对应指数的价格。由图中可以看到当前IH主力合约在历史60%分位点左右,IF主力合约处于历史80%水平,IC主力合约处于历史80%水平。

为了更加详细地展示各指数的分红进度,图9-图11分别展示了上证50指数、沪深300指数和中证500指数的预测分红进度,可以看到成分股剩余分红时间集中在6-8月。

指数分红测算方法简介

在指数编制过程中,通常有价格指数和全收益指数两种,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对成分股分红除息的不同处理。对于价格指数而言,成分股分红将会导致指数点位自然滑落,而全收益指数则会将分红进行再投资。对于A股股指期货合约而言,其跟踪的是价格指数,因此对指数成分股所蕴含的分红点位进行估计对于准确估计股指期货合约的升贴水情况至关重要。

我们在2021年4月15日发布的专题报告《股指分红点位测算方法全解析》中,针对股指分红点位测算的各个部分进行了精细化处理,并对股指分红点位测算准确度进行了分析。本小节,我们将对指数分红点位的测算方法进行简要回顾,有关测算的具体细节,可以参见专题报告。

假设当前日期为时刻,股指期货合约的交割日期为时刻。如果指数共有个成分股,其中第个成分股的除权除息日为,那么该指数在当前时刻(时刻)到股指期货合约到期(时刻)期间的分红点数可以表示为:

其中,我们要求个股除权除息日应该介于当前日期到股指期货合约到期之前(≤)。 

图12展示了股指分红点位测算流程图,在获取指数成分股及其个股权重后,我们即可对每只成分股进行如下操作:

判断公司是否公布分红金额,若已公布分红金额,则继续判断其是否公布除息日。若已公布除息日,则将分红金额与除息日数据保存下来,否则对其除息日进行估计;

若公司尚未公布分红金额,则需对其分红金额进行估计。对分红金额的估计可进一步分为对净利润的估计和对股息支付率的估计两步,之后再对其除息日进行估计。

由以上可以看到,在股指分红点位测算的过程中,需要用到如下几个核心指标:成分股权重、成分股分红金额、成分股总市值、指数收盘价,其中总市值、指数收盘价等信息可以直接获取到准确数据,而成分股权重、分红金额则需要进行进一步估计。

2.1

成分股权重:从非精确估算到精确获取

一般来讲,目前主流数据提供商仅提供月末时点的指数成分股权重数据。然而在指数运行过程中,由于个股权重随着其涨跌等原因不断变化,因此为了更为精细地刻画个股分红对指数的影响,我们需要对成分股权重进行修正。

假设当前日期为日,指数公司最近一次公布成分股权重的日期为,且该日成分股的权重为。记到期间,个股的非复权涨跌幅为,那么当前日期个股的权重可以表示为: 

但是,当指数成分股发生调整,或者指数成分股存在解禁、配股等行为时,根据估算得到的方法可能存在偏差。为了避免上述问题的影响,更加准确地获取指数成分股日度权重,本文我们采用中证指数公司每日披露的日度收盘权重数据,保证每日个股权重的准确性。

2.2

净利润预测:基于历史净利润分布的动态预测法

在获取了指数成分股及其权重数据后,接下来即需对其分红金额进行测算。如果上市公司在其年报或利润分配方案中披露了当年分红金额,那么我们就直接以其披露的结果为准,否则就需要对其分红金额进行估计。由于分红金额可以表示为净利润与股息支付率的乘积,因此我们可以将对分红金额的估计转化为对个股净利润与股息支付率的估计。

      分红金额=净利润×股息支付率

在计算个股的年度净利润数据时,若该公司已公布年报、快报或业绩预告数据,那么我们直接采用已公布的归母净利润数据作为其年度利润数据,其中业绩预告数据取上下限均值进行代替。若公司尚未披露相关报告,那么需要对其年度利润进行估计。

本文基于历史净利润分布进行动态预测:首先根据上市公司的季度盈利分布情况将其分为盈利分布稳定和盈利分布不稳定两类。然后,对于盈利分布稳定的公司可按照其历史盈利分布规律进行预测;对于盈利分布不稳定的公司,使用其上年同期盈利作为预测值,具体流程图如图13所示。

2.3

股息支付率预测:采用历史股息率代替

在完成对上市公司年度净利润的预测后,接下来即需对公司股息支付率进行估计。我们观察到,对于一些经营活动较为稳定的企业来说,其历年股息支付率相对较为固定,这为我们采用历史数据平均作为本年股息支付率的估计值提供了较好的基础。我们采用如下方式对公司股息支付率进行预测:

若公司去年分红,则以去年股息支付率作为今年股息支付率的预测值;

若公司去年不分红,则以最近3年股息支付率平均作为今年股息支付率的预测值。

若公司过去从未分红,则默认今年不分红;

当预期股息支付率大于100%时,将股息支付率进行截尾处理。

2.4

除息日预测:基于历史间隔天数稳定性的线性外推法

在对公司的分红金额、年度利润、股息支付率进行了估计后,我们还需对公司的除息日进行预测。我们可以按照如下步骤,对上市公司的分红除息日进行预测,其示意图如图14所示:

(1)若公司已公布分红除息日,则以公布值作为最终的分红日期,否则进行下一步判断;

(2)判断公司是否已公布分红预案,若尚未公布分红预案,则判断其去年或者前年是否分红,若去年进行了分红,则以去年分红日期作为今年分红日期的估计。若去年未分红,则以前年分红日期作为今年分红日期的估计。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还需判断采用历史分红日期是否合理。假如采用历史分红日期在当前时刻之前或距离当前时间太短(不足10天)或者在今年股东大会召开日之前,则说明直接采用历史分红日期并不具备参考意义,我们采用(4)中的默认日期作为其今年分红日。

(3)若公司已公布分红预案,则判断其当前所处分红阶段为预案阶段还是决案阶段。若当前公司处于预案阶段,则判断过去三年中该公司从预案公告日到除息日之间的间隔天数是否具有稳定性。若是,则采用该间隔天数平均与今年预案公告日进行线性外推;若不是,则采用历史分红日期判断;若当前公司处于决案阶段,则判断过去三年中该公司从股东大会公告日到除息日之间的间隔天数是否具有稳定性。若是,则采用该间隔天数平均与今年股东大会公告日进行线性外推;若不是,则采用历史分红日期判断。

(4)由前述分析可知,将近90%公司会在7月底之前进行分红,且97%的上市公司在除息日之前的10天会公布其具体除息日。因此,若预测日距离7月21日之前,我们将默认日期设置为7月31日;若预测日在7月22日-8月21日之前,我们将默认日期设置为8月31日;否则,我们将默认日期设置为9月30日。

(5)若公司过去两年并未分红,则我们采用默认日期作为其今年分红日。

股指分红点位测算准确度

我们对股指分红点位测算的准确度进行分析。我们从每年11月1日开始对次年全年分红情况进行测算,因此我们可以观察不同时间点上对股指分红点位测算的准确度情况。

图15和图16分别展示了2020年及2021年对上证50指数、沪深300指数及中证500指数的全年预测股息点与实际股息点之间的差额,其中实际股息点以当年全年对应的股息点指数作为替代。可以看到,模型对于上证50指数和沪深300指数全年的预测准确度较高,误差基本在5个点左右,对于中证500指数的预测误差稍大,也基本稳定在10个点左右。

下面,我们对具体的股指期货预测股息点与实际股息点之间的偏离进行检验。图17-图22分别展示了2020年及2021年上证50、沪深300及中证500股指期货当月主力合约的预测股息点与实际股息点,其中期货合约的实际股息点我们以当前时间到期货合约到期日之间对应的股息点指数作为代替。

可以看到,我们的测算模型对于三类合约都具有较好的预测准确性,其中上证50和沪深300股指期货的预测效果最好,中证500股指期货的偏离度稍大。

注:本文选自国信证券于2022年06月16日发布的研究报告《指数成分股调整,IH及IF主力合约均升水》

分析师:张欣慰  S0980520060001

分析师:张  宇 S0980520080004

风险提示:市场环境变动风险,公司分红方案变动风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