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升科技主要生产什么(【高效】日产量破2万!再升科技公司生产医用防护口罩纪实)
时间:2023-12-29 17:52:08 | 分类: 基金百科 | 作者:admin| 点击: 59次
【高效】日产量破2万!再升科技公司生产医用防护口罩纪实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口罩,无疑是抵御病毒最经济的“盾牌”。
在突如其来、攻势凶猛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前,“口罩缺口”成为医疗物资保障的最大问题,尤其是N95医用防护口罩。
日前,记者从我区重点科技企业——再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再升科技)获悉:该公司已收到市*品监督管理*审核发出的《关于同意重庆再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应急生产医用防护口罩》批准函以及《医疗器械注册证》和《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
在疫情防控到了最吃劲的时候,这新增的每日20000只N95医用防护口罩,不仅为重庆抗击疫情提供了保障,也为武汉等抗“疫”一线提供了支撑。
再升科技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干净空气和高效节能的双引擎产业,目前已成为全球唯一能够同时制造三大主要空气过滤材料(高性能玻纤滤材、低阻熔喷滤材和高效PTFE膜)的专业公司,拥有航空航天级隔音绝热技术和知识产权。
基于公司在空气过滤材料方面具有的核心竞争力,2017年,再升科技引进了一条制造日常防霾口罩的试验线。通过开发试验口罩,成功验证了公司自产的熔喷滤材的良好过滤效果。
今年1月下旬,新冠肺炎疫情“浮出水面”。再升科技负责人预判疫情可能加重,心忧口罩的短缺。公司迅速反应,要求有关子公司加班制造生产口罩急需的熔喷滤材以及空气过滤器。同时,指派公司副总经理杨金明牵头重新调试那条口罩试验线,抓紧恢复口罩生产。
在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大年初一,杨金明带领团队连夜把公司的FFU万级洁净室搬空。然后,把口罩生产线搬进这间洁净室进行安装、调试。“从头天晚上8点到第二天10点,必须在一晚上搞定。”杨金明说。
大年初二,口罩生产线正式运转起来。虽然洁净的问题解决了,但生产的问题又冒出来。最初几天,由于生产线刚试产、工人不熟悉,产品报废率很高,即便通宵赶工,每天也只能生产2000只合格的防护口罩。
再升科技的口罩生产线,牵动重庆市、渝北区各级领导的心。
1月24日,渝北区委副书记、区长谭庆到公司了解情况,表示将全力支持;1月26日,渝北区委书记唐川前来关心,对再升科技的担当作为高度肯定,要求加大产量;1月30日,重庆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存荣到车间调研,提出希望公司要生产N95医用防护口罩的新要求......
据介绍,再升科技公司生产的N95级口罩共有四层防护,外层40克PP无纺布,中间两层为95%过滤效率的高效低阻熔喷布,最里层20克亲肤无纺布。关键就在中间的熔喷布,纤维直径可达到0.5-10微米,因自带静电,能有效吸附空气中带有病毒、细菌级别大小的微粒。
再升科技子公司中纺滤材是国内领先的熔喷滤材生产企业。所以,该公司在生产口罩方面具有天然优势。但由于公司之前主要生产民用口罩,并没有去申报生产医用防护口罩的有关资质。“两者在一些指标上差距较大。”杨金明说,别小看N95口罩是个小物件,每一只口罩都要经过切片、压合、熔接、包装、灭菌、解析、送检等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的标准。
“深入了解后,发现困难比预想大20倍,甚至100倍。”杨金明说,但市、区**的大力支持,给再升科技“再升”一档,吃了“定心丸”。于是,公司决定新建改造生产线,升级产品标准,从做民用口罩升级到做应急医用防护口罩。
其后,渝北区委常委徐永德到厂蹲点,指导产线整改等工作,连续驻点办公1个星期;重庆市*品监督管理*检查四*副*长韦红建带领工作组驻厂指导,一路开启“绿灯”,加急办理各项审批事项…….
在渝北区、市经济信息委、市*品监督管理*等部门的驻点协调和帮助下,产线经过多次整改提升,2月2日早上9点,第一批医用防护口罩下线。样品送成都市检测中心检验后,过滤效率等核心指标符合标准。
记者了解到,再升科技公司生产的N95医用防护口罩,填补了重庆的空白。
克服万难:
优化提升,大量医用口罩驰援前线
2月4日,市委副书记、市长唐良智到再升科技公司调研,对公司克服重重困难、生产应急口罩给予充分肯定,并希望加快扩大产能,开足马力生产,为全市疫情防控贡献力量。
正当再升科技要开足马力、扩大产能的时候,之前储备的无纺布等原料即将耗尽;现有的工人连续生产近一个月,已是非常疲倦;原本为试验线的生产设备昼夜不歇,满负荷运转,部分零件因高温损坏......
“不讲困难,不讲条件,不讲价钱。”杨金明回忆说,面对接二连三的问题,在市、区**的支持和公司领导鼓励下,大家没有气馁,团结一心,合力闯关,不计成本,加价购进生产原料;外地工人赶不回来的情况下,高薪招聘临时工人;市经信委出面开路条,从外地高价采购生产线零件......
新一批口罩下线。经检测,口罩密合性方面还需改进。为此,公司立即组织科研人员进行技术攻关,通过增加内垫条、更换关键材料等措施提高了密合性。再次送检,再升科技生产的N95口罩各项指标全部达标。
2月10日,第一批10000个N95口罩被送到了重庆市内防疫定点医院。2月15日,20名渝北区医护人员戴着再升科技生产的口罩,随重庆第九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驰援武汉......
目前,再升科技每天可稳定生产2万多个医用防护口罩。同时,越来越多的由再升科技公司生产的口罩被调往抗击疫情第一线,越来越多的“白衣天使”获得了“盾牌”的保护。
记 者|郑和顺 本组照片由新华社记者王全超摄
编 辑|邱艾峰吴莎莎
责 编|谢正媛
审 核 | 陶茂洲
监 审|朱 强
小升初科技特长生考试考什么?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每个学校考的都不一样,有的是让做一张卷子,上面有一些科学知识的题,主要是常识类的,比如四大发明是什么之类的问题。还有考计算机编程的。也有学校让带着自己设计的东西答辩的,其实就是问问是不是自己做的。还有就是现在科技特长也分科目,比如机器人,考试内容就会考基本理论,上机测试,问卷测试。天文的,一般是提个简单的常识问题回答一下。天文的特长一般都是天文小组的,平时哪个孩子怎么样早就有数了,考试只是个过场。也有学校考天文让做一张很多题目的科学常识的试卷的。先要看自己的目标学校是哪个学校,然后再向高年级的过来人打听考啥。
重庆上市公司有多少家?
重庆的上市公司有近60家公司,分别是智飞生物、长安汽车、重庆啤酒、渝农商行、金科股份、巨人网络、西南证券、涪陵榨菜、力帆股份、三峡水利、博腾股份、重庆水务、重庆钢铁、重庆百货、华邦健康、重庆燃气、正川股份、再升科技、宗申动力、太极集团、重庆建工、北大医*、三圣股份、财信发展、秦安股份、华森制*、有友食品、迪马股份等等。
重庆再升科技为什么天天招聘?
天天招聘是因为从多方面原因来说的,工作环境,薪资问题,住宿等一些的问题所导致的。
一般都说都多数都是薪资的问题,因为根据统计我们当今大多数打工者工资都再4000到5000左右,由于很多家庭上有老下有小,这点工资很难满足家庭的日常开支,所以提高薪资待遇才是防止人才流失的最好办法
中盘成长股再升科技深度分析
一、公司发展历史
1、实际控制人:
郭茂,男,50岁,。曾任重庆江北化肥有限公司(集体所有企业)劳资科副科长、嘉陵玻纤(江北化肥控股子公司)董事、总经理(期间曾任重庆长江特种造纸厂厂长,也为集体所有制企业)。
2007年创立再升科技经营至今。
郭茂在创立公司之前,在集体所有制企业嘉陵玻纤积累了制造玻璃纤维的技术和管理经营,为创立经营再升科技打下了经验基础。
2、公司上市前历程:
2007年由现实际控制人创立,注册资本100万元。
2010年对外增资扩股,引入上海广岑、**玉昌、殷佳、陈志雄等投资者,合计投入7254万元,对价30%股份。
2015年在A股上市,发行股份25%,募集资金1.1亿元,用于产能的扩张。发行前夕,股权结构如下:
二、商业模式:
1、产品及用途:
上图黄色填充部分为公司主营业务,主要生产玻璃棉制产品,不同精细的玻璃棉催生两大板块业务。
(1)其中精细程度最高的玻璃棉,生产空气过滤介质,公司为国内为龙头企业,国内仅极少数企业能够生产玻璃棉制空气过滤介质(主要为空气过滤纸),这些过滤介质,可用于口罩、室内新风系统的生产制造。该部分产品组成了公司干净空气业务板块。
干净空气业务具体的应用场景有:
①室内公共空间新风系统(商场、学校、写字楼、医院、飞机场、火车站、飞机舱等);
②餐饮油烟新风系统;
③个人防护,如口罩;
④畜牧养殖厂新风系统;
⑤工业制造新风系统(半导体产业、电子制造产业);
(2)精细程度稍弱的玻璃棉,则生产真空绝热板芯材,该部分产品用于节能建筑墙、冰箱冰柜等隔热材料。即组成了公司的高效节能业务板块。具体应用场景如下:
①制冷、制热家电:
目前真空绝热板芯材占有率还较低,但再逐步取代传统的聚氨酯泡沫隔热材料市场;
②隔音隔热毯,主要用于飞机、船舱、高铁、地铁等;
③建筑,随着社会进步,建筑楼宇对隔热要求提高,未来对高端的绝热板芯材需求预计会不断增长。
(3)蓄电池隔热板业务量极少,技术目前相对不成熟,未获得市场大面积推广。
(4)除玻璃棉制产品外,公司在上市后,又逐步新增、衍生了如下业务:
①PTFE(聚四氟乙烯)膜材料,由公司控股子公司重庆宝曼生产。PTFE滤材在医疗、半导体、电子产品等行业的“干净空气”应用中,可以与公司其他过滤产品和过滤设备互相搭配,为客户提供最佳“干净空气”解决方案。
②熔喷过滤材料,由公司旗下广东美沃布朗生产,是用外科口罩与N95口罩的重要原料,也可以用于其他空气过滤应用领域。
③干净空气设备
从单纯的过滤介质生产销售,逐步涉足新风系统整体设备领域。
④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
公司KN95口罩不仅符合国家GB2626-2006标准,并于近期入选美国FDA官网公布的CDC紧急授权通道(EUA)资质生产商白名单,大量出口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公司口罩产品已经涵盖医用口罩、民用KN95口罩、“鱼型”口罩、PTFE口罩、一次性**口罩、一次性儿童口罩、呼吸阀口罩等多样化口罩的生产业务。
2、生产模式:
以销定产
在生产工艺上,玻璃纤维免又分为火焰棉和离心棉。
火焰棉是以加热形成的硅酸盐(玻璃)溶液为材料,借助天然气等燃烧产生的高速气流喷吹制成的微纤维玻璃棉。离心棉是以加热形成的硅酸盐(玻璃)溶液为材料,借助离心机产生的离心力制成的微纤维玻璃棉。
火焰棉更精细,一般用于火焰棉过滤介质的生产,离心棉则主要用于绝热板芯材的生产。
公司大部分玻璃棉自用,少数对外销售。
3、原材料:
石英砂、硼砂和纯碱(玻璃料)、天然气(生产火焰棉重要能源),原材料较易获得。
4、销售模式:
直销。
三、竞争格*
1、干净空气领域
公司是玻璃纤维过滤纸(玻璃棉制过滤介质)生产行业的国内龙头企业,除再升科技和贺氏(苏州)特殊材料有限公司(H&V中国分厂)产量规模相对较大外,其他企业的玻璃纤维过滤纸产量均较小。国际上具有一定规模的玻璃纤维过滤纸生产企业为数不多,主要包括美国的H&V、Lydall、芬兰的Ahlstrom、法国的Dumas、日本的Hokuetsu等。这些公司分别占领着美国、欧洲和亚洲市场,但成本优势不明显。公司是技术优势明显的企业,随着投入大量研发,新工艺生产线投运,以及智能制造在生产中的应用,公司产品将逐步替代进口产品。
国内主要玻璃纤维及玻纤过滤纸的竞争企业有中材科技(A股上市公司,其生产的玻璃纤维多用于隔热材料制造)、其他。
2、高效节能领域:
玻璃棉生产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公司已成为亚洲最大的微玻纤棉生产基地。
真空绝热板行业是较新的行业,生产企业较少,公司是国际少数拥有干法VIP芯材生产线的企业之一。国内主要竞争者为赛特新材(A股科创板上市企业)、中材科技。
四、下游客户
公司产品需求较广,下游客户行业分散、个体分散。2019年,公司前五客户占总销售额比例为27.6%。
五、财务分析
1、收入/利润
简评:收入利润近十年来,逐年稳定增,销售毛利润率稳定在33%以上,净利润率近三年有所下滑,主要是业务增长较快,但净利润率仍然维持在13%以上的较高水平。
2、资产负债:
现金资产3.7亿元,应收账款4.5亿元,应收平均账期约为3个月,回款周期尚可,存货不到2亿元,周转较快。
在建工程1亿元+,固定资产目前在上升周期,即产能的扩张周期,商誉2.8亿元,有溢价收购的公司,商誉总值整体不大。
短期借款3.13亿元,长期借款300万,相对于公司总体体量和资产情况,有息负债在较低水平,流动性充足,无债务风险。应付账款约3亿元,说明对上游企业有一定议价能力。
六、上市后资本运作
1、二级市场增减持:
上市后,2018年大股东在二级市场减持约1%股份,2020年3月8日,控股股东再度发布减持计划,拟减持1%股份,截止2020年7月4日,减持股数为0。同时,在2018年6月,实际控制人协议转让5%股权给非关联方南京融京汇聚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目前该部分股权正在二级市场减持。
其他非大股东原始股,已悉数在二级市场套现,仅剩上海广岑投资中心(有限合伙)还持有6.3%的股份。
2、增发/可转债融资
(1)2016年5月,完成上市后第一次定增,发行2600万股,募集资金7.6亿元,用于生产线的扩张,认购投资者为多名基金机构投资者。
目前此部分定增投资者早已在二级市场出售股份。
(2)2018年6月,完成了可转债的发行,募集资金1.14亿元,用于产能的扩张,目前可转债已全部转股:
(3)2020年3月12日发布定增预案,2020.6.9已收到证监会审批第一次反馈。拟募集资金及投向如下:
3、收购
(1)2017-07-20,现金1.05亿元,完成对重庆造纸工业研究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100%股权的收购。
(2)2017-08-03,现金4.4亿元,完成对苏州悠远环境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的收购。合并报表的商誉主要是对该公司溢价收购的体现。
该公司主营环境保护及空气过滤终端产品的生产销售。截止2019年12月31日,苏州悠远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总资产为52,034.22万元,净资产为16,355.69万元;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为48,262.78万元,营业利润4,904.42万元,净利润4,672.57万元。
(3)2018-08-20,现金1.35亿元,完成对苏州维艾普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45%股权;
(4)2019.5.17,3264万元收购深圳中纺滤材科技有限公司34%股权。
综上,都是围绕自身产业链较小的一些收购,但对公司产业链的延伸有较大的帮助。
七、估值分析
1、横向:
在玻纤领域,合计6家上市公司,再升科技估值较高,但再升科技的玻纤技术含量最高,且已深度延伸到净化及节能领域。
2、纵向:
目前TTM约44倍,估值从底部逐步抬高,股价因口罩业务近一年受到市场一定炒作。另一方面,疫情的影响对公司新风系统业务、口罩业务是正向的,且是长期的,特别是新风系统业务。
八、筹码分析
1、2020.3.31十大股东(已经全流通)
第二大股东和第三大股东在逐步减持,但减持意愿不强,压力不大,机构投资者富时基金、社保、施罗德基金均在列,从十大股东看,有不同的机构投资者建仓持有。
2020年6月30日数据个人预测会有更多的机构投资者。
2、股东人数:
近半年股东人数持续逐步减少,预示筹码在趋于集中
九、市场概念
口罩、节能、PM2.5、空气净化,市场题材相对清晰。但公司股价目前走势,更多的是跟业绩的趋势。
十、投资机会分析:
国内玻璃棉过滤纸及相关设备龙头企业,技术积累多年,掌握一定核心技术。
未来业绩的增长驱动因素明确:
1、疫情带来口罩和新风系统业务持续增长的动力;
2、国内半导体产业不断发展扩大,对洁净室的需求明确;
3、畜牧养殖业规模化养殖模式继续增长,养殖厂房升级,配备新风系统也是大势所趋;
4、高效节能建筑逐步发展,对绝热板芯材的需求逐步增大;
5、家电制冷设备采用玻纤绝热板芯材的份额正在扩大。
综上,公司产品需求的增长动力是非常清晰的且确定性也是强的,建议以成长股逻辑,进行投资决策。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市场可能会持续给予较高估值。
十一、风险提示:
1、业绩不达预期(增速很低甚至是负,主观判断概率较小),估值回归较低水平,股价被戴维斯双杀;
2、参与该股的市场资金较多,市场情绪波动,估值及股价宽幅震荡,
3、定增尚未实施,定增前压低市价的市值管理需求。
往期分析回顾(实力回顾,模拟组合收益也可验证,不仅仅只是嘴炮牛起来的韭菜):
1、题材投资分析系列
(1)牛将来——基于A股成立以来各历史性底部分析
(2)股票动态估值探究——告诉您什么时候贪婪,什么时候疯狂!
(3)上市公司造假识别攻略
(4)小市值成长策略组合逻辑及标的更新第二期
(5)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投资跟随策略分享
(6)寻找中长期牛股基因
2、掘金次新股系列
1-海能实业2-景津环保 3-西麦食品
3、小盘成长价值深度分析系列
(1)海川智能(2)康斯特(3)久吾高科(4)山河*辅 (5)通合科技(6)威星智能(7)三德科技(8)泰禾光电 (9)春光科技 (10)荣泰健康 (11)海顺新材
4、小盘成长价值简评系列
(1)安科瑞简评(2)太龙照明简评(3)戴维医疗简评(4)瑞特股份(5)易德龙 (6)通润装备 (7)海顺新材 (8)瑞凌股份 (9)安记食品(10)晨化股份 (11)新宏泰(12)展鹏科技(13)新农股份
创作不易,若觉得有一定参考价值,希望各位看官点一点文章右下角的“在看”,感谢!
厦门又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你好!把问题再补充完整吧打字不易,采纳哦!
部落冲突主要科技升了,防御没满升本叫速本扬江基拉掉市微封秋吗?这样可以吗?
看情况,如果你的设施都是平本阶段,这样虽然还是速了,但你要上去再搞定也不是不可以。不过速本关键是你得能打,平时打鱼随你怎样,但部落战你必须能包三星。否则你打不了三星,你还白丢给对方三星,那速本有什么意义?
丝路英雄中的殖民地有什么好处?
当然有好处了,当你主城缺少资源时,可以从分城拨过去,所以分城还是很重要的!当你攻打某个人是可以多个分城一起协助主城一起攻打!还有,但凭主城升级科技是很慢的,假设你有8个分城,就可以同时升级8个不同的科技!最后声明,建分城有声望限制!TOP1:100TOP2:300TOP3:900TOP4:2700TOP5:8100TOP6:24300TOP7:72900TOP8:218700很高兴为你解答,如果满意请采纳!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一、为什么要高质量发展
中国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约束条件和外部环境也都发生了重大改变,社会经济发展不能还走专注数量和速度的老路子,必须与时俱进,顺势而为,走质量优先的新道路。
1、高质量发展是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
从社会主要矛盾来看,我国以前是短缺经济,更多的是关注数量需求,现在则必须优先关注质量问题。
1956年*的八大提出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1987年*的十三大宣布,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时的“物质文化需要”主要还是数量方面的问题。进入新时代,国内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质量问题突出了。有两个方面的问题要注意:第一,“美好生活需要”隐含着对高品质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以前解决的是“有没有”的数量问题,现在则要解决“好不好”的质量问题。第二,“不平衡不充分”表示发展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所以,必须深刻认识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新要求,重视数量的增长,更要解决质量的提升问题,在质量提升中实现数量的有效增长,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和更为安全的发展。
其实,现在国内循环还不通畅的主要原因不是没有需求,而是有一些商品的供给存在空白点。也就是国际市场能供给的,国内市场还不能提供有效供给。因此,要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着力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从国内情况来看,供给函数及其约束条件正在变化,发展的要素条件、组合方式、配置效率都在改变,面临的硬约束增多,资源环境压力接近承载力上限,高质量发展成为在多重约束条件下供给函数寻求最优解的复杂过程。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资本短缺(只占世界的1.8%),生产技术也较为落后(研发投入只占世界的0.5%),但是数量庞大的劳动力(占世界的22.4%)在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有比较优势,生产这类劳动密集型产品能够出口创汇,再换回国内紧缺的技术和设备,这种发展方式在当时应该说是最佳选择。现在,要素禀赋条件都发生了变化。从2012年开始,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一直在下降,刘易斯拐点已经出现;资源和生态环境压力突出,碳达峰碳中和成为我国中长期发展的重要约束;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世界第一,资本也不再稀缺。劳动和资源换资本已不是参与国际市场的主要内容,获得先进技术多要依靠自身力量来实现,很难像过去那样通过市场换取技术。比较优势发生了转化,正在由劳动力低成本优势转向物质基础雄厚、市场广阔、产业体系和配套能力完整等优势。因此,不能还走外延式增长的老路,必须依靠内涵式增长,通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来实现高质量发展。
中国用40多年走完了西方近300年的工业化道路,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急速追赶,势必缺失一些东西,对于某些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攻关下来的关键技术,我国以前采取的是“买买买”策略。
供应链、产业链全球化的两大推手是信息革命和安全稳定的世界秩序。信息技术通过标准化和数字化削减了交流的时间和成本,模块生产模式公开了设计规则,使各国企业都能参与供应链上的竞争。幸运的是,全球化时代正好同我国改革开放相吻合,我国抓住和用好了这一战略机遇期,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联系。以前,中国和西方经济互补,互相有巨大的需求,规模做大对双方都有好处。我国奉行比较经济优势的原则,专注于发展利益最大化的产业和产业链条,先是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发展技术密集型的也是先易后难,主要集中在中低端;直到现在,芯片、光刻机、操作系统、航空发动机软仓、触觉传感器、真空蒸馏机、高端轴承钢等关键领域,与世界领先水平国家还有很大差距。我国全球价值链的参与度高,但在价值链分工中的位置并不高。根据世界银行统计,2018年,我国在全球价值链的位置指标仅为0.01,低于40个开放经济体平均0.04的水平,总体上处于中低端;对属于上游的能源、原材料、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等都有较大的对外依赖度。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产业链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产业链过长、过于脆弱,关键零部件、元器件的自给率仅为1/3,一些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受制于人,最典型的是95%的高端芯片依赖进口。2018年美国对部分中国企业的芯片禁令给我国敲响了警钟: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的,必须尽快摆脱对国外特别是美国在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等方面的依赖。
另外,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发生,各国交通运输突然隔断。美国和欧洲国家发现一些重要产品过于依赖中国,开始重视本国供应链、产业链的稳健性和安全性,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国际产业链布*出现“内顾化”“区域化”倾向。一方面,各国产业链回缩,以比较优势为原则的国际分工体系转向以产业链安全为考量的垂直一体化布*,很多国家要求企业回归本土。另一方面,产业链呈现区域性集聚,一些跨国公司兼顾效率与安全,产业链向毗邻地区聚集,如欧洲、北美、东亚、东盟等。
由此可见,逆全球化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只追求配置效率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国技术进步不能满足于中低端产业发展,一个明智的选择是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从中低端产业迈向中高端产业,实行高质量的技术发展。
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但发展具有阶段性,发展阶段不同,发展的侧重点也会不同。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当务之急是恢复生产,速度是主要问题。1958年,*的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中来。1982年,*的十二大提出了“翻两番”的奋斗目标。1992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我们国内条件具备,国际环境有利,再加上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在今后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出现若干个发展速度比较快、效益比较好的阶段,是必要的,也是能够办到的。*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的基调都是“又快又好”的发展,发展速度放在发展效益的前面。2006年,***会议明确提出,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构想。2007年*的十七大提出,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速度、结构、效益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投资、消费、出口相协调,城乡、区域发展相协调,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好”“快”两字位调意义深远,反映了发展理念的转变,即由速度优先变为关注发展效益和质量。经过40多年的高速发展,我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由于强调“快”而忽视“好”,积累了许多矛盾,解决这些矛盾就要调整发展理念,把“好”放在突出的位置。从“快”到“又快又好”,再到“又好又快”,最后到“高质量”,表明我们对发展的认识在不断深化。
经济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上升不是线性的,量积累到一定阶段,必然转向质的提升。如果说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高速度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那么,高质量发展将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可以专注速度问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阶段,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必须解决好质的问题,才能在质的大幅提升中实现量的可持续增长。
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发展环境和发展条件不会一成不变,发展理念也要与时俱进,顺势而为。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实践,我国对发展的认识、发展的要求和发展的内涵有一个不断丰富、深化和升华的过程。新发展理念是在总结我*百年奋斗的历史,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
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把*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战略转折。1992年,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2002年,江泽民同志在*的十六大报告中强调,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人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改革开放以来,*领导全国人民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40多年的高速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但是也要看到,我国发展的质量还不够高。比如,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支撑能力不足;区域、城乡、经济社会等发展不协调;资源环境压力接近承载力上限,生态系统退化;对外开放水平没有达到足够的高度,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还不强;分配不公问题比较突出,城乡收入差距、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还较大,等等。我国进入新时代,用什么样的发展理念引领新的发展实践?全国人民期待着我们*作出与时俱进的回答。
*的十八大以来,*对经济形势进行了科学研判,对发展理念和思路作出调整。在*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以极其精练的语言,在概括总结中国共产*经济发展观的基础上提炼出新发展理念,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阐明了我们*关于发展的**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问题,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回答了关于发展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标志着*对发展历史和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理念是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发展理念科学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问题,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的成效、质量甚至成败。作为引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行动指南,新发展理念决定着未来30年实现现代化强国目标整个进程的发展观和现代化观,也决定着中国共产*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
新发展理念是科学的思想引领,是一个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系统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例如,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能,解决的是经济发展动力源泉问题;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解决的是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解决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开放是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解决的是发展的国内外联动问题;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解决的是社会公平正义问题。要完整把握、准确理解、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个过程和各个领域,包括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
作为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新发展理念是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指引,是管全*、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以新发展理念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行动指南和“指挥棒”,高质量发展就有了清晰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指出,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所以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创新为第一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发展和安全,科学精准实施宏观政策,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强化科技战略支撑,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推动国民经济在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行稳致远。
关于什么是高质量发展,决策层和学术界的观点很多。例如,任保平认为,高质量发展是能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裴长洪总结出高质量发展的十大变化趋势;等等。本文认同刘鹤关于“高质量发展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的观点,认为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十分丰富,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个维度基本可以涵盖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方面。概括地讲,高质量发展具有五个本质特征。
1、科技创新成为第一动力
以前,我国供给侧是靠资源、资本、劳动力三大传统生产要素增加投入来推动的,需求侧“三驾马车”的主要动力源是投资,这是典型的要素和投资驱动的粗放型发展。进入新常态以来,劳动力不如以前那样丰裕,资源环境约束凸显,不像过去那样增加要素和投资投入即可驱动了,需要寻找新的动力源,形成动力变革。
根据经典的发展经济学理论,经济增长动力主要有三大源泉:资本、劳动力和技术。在技术水平既定的条件下,资本扩张和劳动力增加带来的增长不可能是一个无限的过程,假以时日总会遇到“天花板”。唯有科技进步提高生产效率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驱动力量。所以要从以前的加大要素和投资投入转换到以创新为第一动力的机制。科学技术并不仅仅能计算弹道轨迹,也可以计算外卖的最佳路径。科技创新是牵引生产力发展的动能,也是驱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高质量发展是科技创新作为第一动力的发展。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定义性特征,创新引导经济从外延式扩张上升为内涵式发展,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增强动力活力。创新是指把新的生产要素或者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这涉及科技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组织管理创新等,而科技创新是最核心的部分。本文主要分析科技创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高质量发展最根本的是依靠科技创新来不断破解发展难题,塑造发展新优势。《决议》指出,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越是伟大的事业,越充满艰难险阻,越需要艰苦奋斗,越需要开拓创新。突破一个关键技术,能够创造一个细分行业,进而盘活整个产业,最终对国民经济形成积极带动。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不仅可以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动能驱动,而且能为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贡献供给支持。
本文认为有两种创新。一种是模仿创新。我国以前主要是模仿创新:企业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和服务作为技术改造升级的条件,技术进步的路径是引进、消化、吸收、模仿和再创新。这种模仿创新的好处是技术提升比较快,但对国外技术的依赖程度高,对国产技术设备和服务的需求低。现在要注意的是,顺风顺水的全球化已经逆流涌动,我国同西方国家的关系从互补合作变成了竞争合作,对外贸易立足点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芯片事件敲响了警钟。另一种是自主创新。即把创新链的各个环节掌握在自己手中,独立自主地通过某个领域的原创性突破,掌握绝技,站上科学技术某个甚至某几个制高点。进入工业化后期以来,我国已具备提升高技术整机和成套设备国产化的能力。现在来看,我国必须要走自主创新的道路,在关键领域取得原创性或基础性的重大突破,在全球技术竞争中攀上高峰,掌握主动权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决议》指出,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是我们立*立国的重要原则。走自己的路,是*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高质量发展的本质特征是高水平的自立自强,这是外部环境变化和塑造发展新动力的客观要求。必须发挥创新的引领作用,利用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去打造全球创新转化应用地,为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强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在核心技术方面,我国同发达国家之间的总体差距正在缩小,但基础科学研究领域短板依然突出,创新链条上还存在不少卡点、堵点和断点。所以必须把自立自强作为国家科技发展的战略支撑,集中力量在那些有“卡脖子”风险和“脱钩”可能的领域建立和提升自立自强能力,促进创新引领从量的积累变为质的飞跃,从点上突破转化为系统提升,实现科技水平从跟跑向并跑,甚至领跑的根本性转变。
协调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彼此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社会系统各个要素之间必须保持一个合适的比例,在空间上维系良性互动与动态平衡,才能充分发挥潜能并以有序稳定的结构来发展。协调发展是一种多目标发展,在此系统中,发展是系统运动的指向,协调则是对这种指向行为的有益约束和规定,强调的是整体性、比例性和内在性的聚合发展,不是单个子系统或要素的“增长”,而是多个子系统或要素在“协调”约束下追求在整体提升基础上的全*优化、结构优化和个体共同发展的理想状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和进步是全方位的,但不平衡不协调依然存在,比较突出的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社会有机体的不平衡不协调,主要指经济同**、文化、社会和生态等方面发展的不协调。相比经济的迅速发展,民主法治建设尚需努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没达到更加成熟、更加完备的要求;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民生保障等方面有短板;国家发展与国家安全不同步。另一种类型表现在区域上,主要是东中西部差距、城乡差距,甚至一些发达地区内部差距。这些不平衡不协调影响了中国潜能的充分发挥,高质量发展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
以前的增长模式比较粗放,速度很快,但“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模式降低了发展质量。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绿色发展。这里的绿色指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产生活方式,不能走只顾增长,不顾生态环境保护的老路了,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走一条以绿色为底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绿色发展理念对高质量发展起引领作用,走绿色发展之路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增色添彩,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高质量发展强调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在碳达峰碳中和框架下逐步实现生产生活方式的绿色低碳转型,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推动经济发展,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通过生活环境的改善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世界各国通过原料、商品、资本、技术和标准等输出参与全球化。其中,原料输出由一国的自然禀赋决定;商品输出稍高级一点,但取决于该国在价值链上所处的位置;资本输出蕴含着扩大市场、降本增效等目的;技术输出和标准输出意味着该国掌握着产业链、创新链的治理权。目前国际合作的态势是发展中国家主要输出原材料和商品,发达国家则能够输出资本、技术和标准。
全球化发展史表明,世界经济每次巨大动荡之后,会有更多资源在全球范围重新组合。可以预计,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控制以后,全球范围的产业重组会比平常时期更为密集活跃。国内产业应该加大力度畅通双循环,同世界经济密切联系互动,在更多领域中集成全球资金、技术、信息、知识和人才,增强国际竞争力。
目前,我国市场规模位居世界前列,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多年保持在30%左右,中国制造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有些产业依赖外需是因为长期被锁定在产业链低端环节,只能靠大规模出口低附加值产品来获得微薄利润。高质量发展就是要改变这种状况,其实质就是打造现代产业体系,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来重塑国际合作和竞争优势。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推行高质量发展,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扩大内需和扩大开放并不矛盾。内需体系越完整,国内大循环越顺畅,越能形成对全球资源和要素的引力场,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越能在更高层次上融入全球供应链、产业链。
共享是发展的目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决议》指出,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定不移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道路,就一定能够领导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更大胜利。
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和分配的基本原理,首先,生产决定分配。计划经济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短缺经济背景下要人人有饭吃,只能实行平均主义的分配。改革开放使生产力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才有可能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只有处理好生产和分配的关系,才能实现生产活力释放和财富共创共享。其次,分配对生产有反作用。分配制度和分配方式直接关系到劳动者和企业家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会影响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按照共同富裕的要求,完善分配制度对高质量发展会产生促进作用。只有依靠全国人民共同奋斗,不断创造和积累社会财富,把可分配的“蛋糕”做大做好,再通过合理的制度把“蛋糕”切好分好,才能推进高质量发展,向共同富裕的目标迈进。
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多环节多要素的动态循环系统。若想此系统高效率地运行,必须建立和完善一系列贯彻新发展理念的体制机制,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贯彻执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才能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为安全、更可持续的发展。
1、转换驱动机制,把科技创新作为第一动力
进入新常态以来,我国劳动力不像以前那样丰裕,资源环境约束凸显,不能继续走粗放发展的老路,而要转换驱动机制,实现动力变革。具体来讲,要从要素和投资驱动转换到以科技创新为主要驱动力的机制上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科技创新是全面创新的关键。回顾科技史可以发现,每一轮科技革命都大幅度提高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效率,进而推动生产组织和生产关系变革。就创新方式而言,科技创新提供急需的基本创新方式;就创新潜力而言,科技创新提供无穷无尽的可能性空间;就创新动力而言,科技创新是根本性的持久动力源泉,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只有用科技创新引领发展能力的确定性,才能化解外部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提供源源不断的牵引动能来解放社会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
《决议》要求,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强基础研究,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自主创新,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
第一,提高经济的科技含量。国家统计*、科学技术部等部委联合发布的《2020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显示,2020年,我国研发支出为2.4万亿元,占GDP比重为2.4%,与日本、美国的2.8%和***、韩国的4.5%相比,差距还很大;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但与创新型国家科技创新的贡献率需达70%以上的要求还有差距。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增强创新对发展的支撑作用。
第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更高要求,建立以科技创新要素为核心、科技创新制度为基础、科技创新需求为导向、科技创新服务为助力的国家创新体系。完善基础研究、原始创新体制机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取得重大突破,为科技创新培育源动力。以基础研究需求为导向,利用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从着力基础研究、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入手,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提升基础研究能力和水平,争取在关键领域取得原创性和基础性的重大突破。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为“从0到1”的原创性创新奠定基础,为在科技新领域实现领跑创造条件。鼓励颠覆性技术创新,抢占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制高点。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以国家战略需求带领创新体系转型升级,构建以国家实验室和全国重点实验室为引领的战略科技力量,为科技创新提供雄厚的基础设施,为各个学科的交叉创新提供广阔空间。
第三,构建一流的创新生态环境。良好的创新生态有利于创新要素集聚共生,实现创新链整合协同,推动创新环境匹配和优化创新利益分配,为创新提供强大的引力场。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政策体系建设,为科技创新提供保障;实施科技体制改革攻坚方案,推进科研院所改革,改进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管理方式;塑造以企业为核心的集群创新组织形态,构建技术创新中心协同平台,完善产业链、创新链耦合机制,凝聚优秀科研力量,形成创新联合体;促进上下游创新产业优势互补、资源融通;构建“政、产、学、研、用”多元一体、相互依存、相互融合的创新生态系统,实现技术创新、知识溢出与实体经济发展相结合,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促使科技创新便利化政策向民营企业倾斜,推动民营创新力量发展壮大。
第四,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举国体制。加快国产高端整机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的多学科联合攻关,提升重点产品和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关注科技创新的前瞻性,引导科技创新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充分发挥我国集中力量办急事、办大事、办难事的制度优势,集中力量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激发多元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科技动能。
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全国一盘棋,发展的目的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全体人民包括各个地区的人民,只有各地区都实现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才能落到实处。
区域协调发展。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健全区域战略统筹、市场一体化发展、区域合作互助、区际利益补偿等机制,促进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协同发展。落实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探索在北方和中西部内陆地区培植几个新的经济增长极,畅通东西循环和南北循环。
城乡协调发展。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拓展,开启城乡融合发展新*面。提升城镇化质量,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着力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发展特色县域经济,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促进农业发展,实施以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为重点的乡村振兴战略。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抓经济建设的同时,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国防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双向作用。一方面,国防建设能够有效拉动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另一方面,经济建设能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物质支撑。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导致冲突和危机的可能性上升,只有形成军民融合发展格*,把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决议》指出,*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要坚持发展和安全兼顾、富国和强军统一,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健全军民融合发展的组织管理体系、工作运行体系、政策制度体系,打造一批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增强先进技术、产业产品、基础设施等军民共用的协调性。
绿色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以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要求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把发展建立在高效利用资源、严格保护生态环境、有效控制碳排放的基础之上。生态环境保护能够引导和倒逼经济加快转型,是推动高质量发展走上正确轨道的约束力量。要在碳达峰碳中和框架下,逐步实现生产生活方式全面绿色转型,倒逼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决议》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要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健全**领导、**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强化大气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加大重要河湖、海湾污染整治力度,持续推进土壤污染防治,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鼓励绿色生产方式,为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空间格*,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绿色产业,推动自然生态优势转化成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生态休闲、生态养生等产业更好发展的优势。当前,绿色科技成为科技为社会服务的大方向,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抓手,要发展低能耗、低排放、高效利用的绿色产业,用绿色科技保护生态环境,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协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绿色科技创新不仅是绿色发展的关键,而且还是新的经济增长点。
建立有利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体制机制。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法律法规,完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探索**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者受益、使用者付费、破坏者赔偿的利益导向机制。
绿色生活方式涉及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要提高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通过生活方式的绿色革命,倒逼生产方式的绿色转型。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鼓励出口,限制进口,鼓励外资流入,限制资金流出,这种单向开放是由当时的发展阶段和产业竞争力决定的。40多年过去了,我国对外贸易取得了巨大成绩。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消息显示,2017年以来我国连续五年保持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的地位,2021年进出口总值达到39.1万亿元,国际市场份额也从2012年的10.4%提升到2021年的13.5%。
更高水平开放意味着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更大力度的双向开放。为此,要依托我国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国际贸易从出口导向为主转变为既鼓励出口,又鼓励进口;利用出口扩大市场,赚取外汇,与通过进口引进资源和技术,两者并重。第二,投资政策从引进外资为主转变为既鼓励外资进入,又鼓励中国投资走出国门,高质量地引进来和高水平地走出去并行。第三,开放区域从沿海开放为先为主转变为东西南北中全方位开放。第四,开放从倾斜于工业制造、建筑业、商业、房地产等产业转变为金融、贸易、服务、教育、卫生、文化等领域全面开放。第五,从要素开放转变为制度和规则的开放,注重营商环境的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更多地参与WTO、各种FTA的讨论谈判,参与世界贸易投资规则的制定。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以后,我国具备了规则性、制度性开放的条件,正从全球治理的参与者变成建设者和贡献者。要完善涉外经济法律法规体系,坚持各类经济主体地位平等、对各类财产权平等保护的原则,提高法律实施和执法水平。一些发达国家近年签署了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协定,如日欧EPA、美墨加协定、欧加FTA、CPTPP,这些协定涉及零关税、服务业开放、服务贸易、电子商务及市场准入、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保护。高质量发展要考虑这些因素。在规则建设中,一方面要对标高标准,着眼于国际体系和贸易投资规则的调整,构建与其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另一方面要着眼于自身优势和需求,提升中国的国际规则制定权和话语权,使制度性开放体制更加完善和相对成型,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2022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在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以及东盟10国开始生效实施。要通过高质量地实施RCEP,激活自由贸易协定的经济效应,使之成为贸易投资合作的稳定器。
高质量发展本质上是包容式发展,要求全国人民共同奋斗,共同享有发展和改革成果,以高质量发展来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在新发展阶段,应加快形成系统集成、上下联动、协同高效的包容机制,完善共同富裕的政策体系与制度安排。
坚持中国共产*的领导,构建共同富裕的治理机制。《决议》指出,中国共产*是领导我国事业的核心力量。百年*史深刻启示我们,中国共产*的正确领导是取得胜利的根本保障。高质量发展是一场关系全*的深刻变革,只有加强中国共产*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和战略谋划,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夯实共同富裕的制度基石,才能确保共同富裕的实现。
完善国民收入三次分配制度。建立健全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体制机制。初次分配是主要通过市场机制进行的国民收入分配。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使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再分配是通过**调节对国民收入的第二次分配。要提高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调节手段的精准度,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社会政策兜住兜牢民生底线,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高质量发展的“红利”,争取到2035年,实现4亿中等收入的人群翻番,6亿低收入的人群减半。第三次分配是慈善和捐赠。要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倡导“先富帮后富”的共富观与公益道德氛围。鼓励“先富起来的人”通过慈善捐款来反哺社会,形成捐赠者和受捐者价值互馈的良性循环。
国民收入三次分配中,初次分配是基础,讲效率兼顾公平,目的是把国民收入“蛋糕”做大,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为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创造条件;再分配是关键,讲公平兼顾效率,把“蛋糕”分得合理,利用个人所得税和基本生活保障等手段“抽肥补瘦”,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来扶持弱势群体;第三次分配讲道义,讲社会责任,富人在自愿的基础上拿出一部分财富来帮助穷人,第三次分配只是起辅助作用,讲自愿,不能采取强迫手段。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澳大利亚LaTrobe大学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财政学、东西方文化和经济行为、经济形势分析、企业竞争等。
供稿:财政学系
美编:初夏
责编:量子、禾雨、予天
再升科技浅析 一、 基本情况及生意特性1.1基本情况公司将继续秉持“以终为始”的目标导向,心无旁骛地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与“干净空气”相... - 雪球
一、基本情况及生意特性
1.1基本情况
公司将继续秉持“以终为始”的目标导向,心无旁骛地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与“干净空气”相关的工作之中,围绕“干净空气”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部过程进行创新研发和应用探索,努力实现“做全球干净空气和高效节能行业的领军企业”的长期战略目标。
1.2公司业务范围
公司专注于超细纤维、膜材、吸附材料、微静电材料、油气分离材料及隔音隔热材料等新材料的研究,以材料为基石,深度挖掘材料的优势性能,为工业与民用、医疗、电子、农牧业、室内公共空间、军工、航空航天等领域提供“干净空气”和“高效节能”的应用产品及解决方案。
1.3业务结构
a.干净空气:68%
b.高效节能:32%
1.4上下游
b.低阻熔喷滤料应用于空气净化器、新风系统、个体防护等领域
c.高效PTFE膜应用于有高过滤效率、低系统阻力要求的领域,如电子、半导体等微静电过滤材料
d.应用于室内空气治理,处理污染颗粒物,高效去除空气VOCs,迅速有效杀灭空气中致病微生物,消除空气中的异味,提高空气清新度
e.纳米过滤材料应用于汽车座舱、发动机进气、燃气涡轮机和高端制造等对颗粒物治理有需求的领域
f.微纤维玻璃棉应用于“干净空气”和“高效节能”领域,是玻纤滤纸、VIP芯材、AGM隔板等的核心原材料
g.VIP芯材应用于绿色家电、建筑节能保温等领域,是VIP板的核心原材料
h.AGM隔板应用于应用于电动自行车、汽车、飞机和船舶等交通工具,光伏发电设备和风力发电设备的储能部件,还用于通信基站、数据库、交通监控等领域不间断备用电源(UPS),是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的专用核心材料
i.隔音隔热毯应用于飞机机舱、船舱、高铁、地铁等的吸音隔热综合性能高要求的应用场景
j.无机纤维喷涂棉应用于建筑物、隧道等场所的防火保护,特殊空间的保温吸音,机械设备的保温节能
1.5近年分红增发情况
该股自上市以来累计分红7次,累计分红金额为4.60亿元。
该股自上市以来累计增发2次,其中成功1次,失败1次,进行中0次,累计实际募资净额为7.57亿元。
1.2.基本生意特征
2016-2020这五年,公司最高毛利率是2016年,达到43.63,然后开始遂年下降,到2018年下降到33%,毛利率最大降幅达到10年百分点.公司产品的主要成本主要是原材料和能源相关,2016年得益于原材料和能源成本下降,毛利率达到43.63%.2017年毛利率相比2016年下降了8个百分点,查看公司年报得知,毛利率下降主要原因是公司新增空气净化设备产品,毛利率为22.11%,拉低了公司主营产品毛利率5.42个百分点,公司除净化设备外的原核心主营产品综合毛利率为40.81%,较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3.42个百分点,毛利率下降另一个原因是募投项目部分转固,产能还未完全释放,未形成规模效益,产品单位成本中分摊的折旧费用较高,导致单位成本有所上升。
可以看出,2020的毛利率是这几年中仅次于2016年毛利率的第二高,较上年同期增加4.86个百分点。其中:国内毛利率较上年同期增加9.01个百分点,主要系公司推行智能制造,干净空气产品单位成本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加之报告期上半年受疫情影响,新增口罩及熔喷产品毛利率较高。
从三费来看,销售费用相较上一年下降较多,主要是销售费用本期执行新收入准则,将运杂费纳入营业成本核算。
公司的管理费用和研发费用相对较高,销售费相对较低.从公司经营可以看出,公司的客户主要是面对企业客户,采用直销的销售模式,所以销售费用较低.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3.96%,其有2%的研发费用是资本化的,可以看出公司研发投入不是很高,不是研发驱动型企业.公司在研发和管理方面的投入比较均衡.主要靠研发和管理驱动.
公司现金流状况一般,可以看出公司在客户中的地位比较弱势,下游都是一些大型企业,公司产品面对下游企业话语权不强.
公司资产负债率较低,固定资产占比也较低,可以看出公司为轻资产型企业
公司在2016-2018这三年营收增幅较大,净利润随营收增速一起增长,2019年营收增速下降较大,2020因疫情影响,公司增加了口罩等产品,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增速重回增长,这个情况特殊,参考意义不大.从上可以看出,公司营收波动较大,公司正在从成长期向成熟期过渡.
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大部时间小15%,只有2020年大于15%.公司资资产收益率水平中等,公司为高利润率低周转型企业,后期如果要提高公司的资产收益率主要看公司是否能提高况资产周转,提高公司的营业收入.
2.1、市场空间及潜力
干净空气应用领域广阔,洁净室为主要发展市场。随着半导体、光电等产业在世界上的转移,亚洲已成为世界洁净室工程产业的主要市场和未来发展中心。2019年,全球洁净室工程市场规模已达818.58亿美元,2019年我国洁净室新建面积增长至2917万平方米,近两年增速达15%左右,且近年来国内洁净室工程造价整体呈上涨趋势,2019年洁净室工程市场均价已达0.57万元/平方米。洁净室市场规模提升拉动玻纤滤纸需求。以玻璃纤维滤纸为过滤介质的高效过滤器是洁净室的核心部件之一,因此为维持洁净室的稳定运行,洁净室新风系统的过滤器需要定期更换。2019年中国洁净室工程行业下游需求中,电子、医*及食品和医疗行业占比接近80%。医*食品与电子行业等对于洁净度有更严格生产要求的行业,其选用的玻纤滤纸对质量与技术要求更加严格并且滤材替换频率也相比其他行业频率更高。自2013年以来,我国的洁净室工程市场规模增速一直保持在15%以上,随着洁净室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与市场均价的上升,玻璃纤维滤纸需求有望进一步提升。
据测算,电子行业、绿色养殖、公共空间、精装房领域玻璃纤维未来的市场空间约为927.87亿元,市场需求旺盛。植物集装箱、新能源、核电等新领域快速增长,未来蓝海市场空间广阔。电子行业发展趋势向好,玻纤滤纸市场规模巨大。在我国大力推动科技发展战略的背景之下,中国“智”造下的电子领域依旧是未来科技发展的重要方向。据统计,2020年超高清产业总体规模有望超过4万亿元,而面板及芯片产业总和预估将超1万亿元。电子行业生产的苛刻要求助力再升技术进军电子市场,电子产品在制造和生产过程中对室内空气环境和品质的要求极其严格,主要以控制微粒和浮尘为主,但同时对生产环境的温度、湿度、新鲜空气量和噪声等都有严格的规定。
在芯片市场领域,由于技术和制造工序的复杂程度高,集成电路制造对洁净度整体要求十分严苛。和其他产业不同,集成电路从单晶硅片制造,到IC制造与封装的产业链重要步骤都需要在洁净室中完成。芯片厂商总投资额中用于洁净室建设和维护的投资一般不低于总投资额的15%。在面板行业领域,面板制造技术正在革新,传统LCD技术面板正在被OLED技术代替,OLED产线投入高于同等产量的LCD产线,且OLED工艺更加精密,薄膜,光刻,刻蚀,剥离等需要保持2-5级的洁净度,面板制造技术升级带动更高投资与洁净度要求。
在芯片领域的市场空间上,2019-2020年国内迎来了5G建设的高峰期,预计2021年5G建设期间集成电路制造投资额将会大幅提升。根据现有已经宣布或建成的项目,2011-2021年集成电路累计投资有望超1万亿。根据测算,玻纤滤纸在芯片领域的市场规模将达238.41亿元。在面板领域的市场空间上,面板产线资额大,洁净需求高。根据测算,我国玻纤滤纸在面板领域的市场规模将达27.46亿元,替换市场达50.61亿元。
规模化养殖已成趋势,新风系统前景广阔。近年来,中小散户逐步退出生猪养殖,散户加速退出也将为规模企业带来发展机遇,据农业部印发的《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到“十三五”末即2020年年底我国生猪规模以上屠宰企业屠宰量占全国的70%左右。2020年13家上市猪企占全国生猪出栏量52704万头的10.53%,其中牧原出栏量1811.5万头。生猪规模化养殖的自动化、智能化是大势所趋,人养设备、设备养猪的猪场生产管理理念开始贯彻,新风系统是现代化规模养殖重要硬件系统之一。以牧原股份2020年生猪出栏比例计算,加权平均后每头猪按照最低配置需要过滤器0.174套,每套价格是300元,2021年我国生猪出栏量按5亿头计算,得到猪舍新风系统潜在的市场规模是261亿元。
经济恢复内需增长,公共建筑群带动干净空气需求。据中国民用航空*统计数据,截止2021年2月份,我国颁证运输机场数量增加到241个,航站楼588万平方米,5年以来,全国新建、迁建运输机场43个,千万级机场达到39个。根据《全国民用运输机场布*规划》,到2025年,全国民用运输机场规划布*370个(规划建成约320个)。在经历了疫情之后,内需经济开始恢复,据统计,2021年全国拟开业购物中心突破一千大关,达到1113个,总体量为9725万平方米,将进入存量和增量并举的发展时期,未来5-10年,购物中心成长空间依然广阔,全面进入内生增长阶段。据统计,2018年我国建筑市场规模达83亿元,尽管市场规模在过去几年呈增长趋势,但由于我国的渗透率较低,未来发展空间依旧较大,公共建筑群的建设也将有效带动干净空气的需求。
近年来随着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商业及营业建筑开工建设有所放缓,但是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让各地各级**加大了卫生投入,大力新建、续建、扩建各级医院和疗养中心,2019年全国商业及营业建筑竣工面积为14737.57万平方米,考虑到疫情的影响并参照历年增长率,给予1%的CAGR,预测2021年全国商业及营业建筑竣工面积为1.5亿平方米,每平方米新风系统造价按200元计算,预计2021年商业及营业建筑新风系统潜在市场规模将达到300亿元。
相较于英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新风系统在中国的发展方兴未艾。目前新风系统在欧美家庭的普及率已经高达90%以上;在我国,随着精装房市场的发展,新房中新风系统的装配率不断提升,根据公开资料,2017年至2020一季度精装修房新风系统配套率分别为26%、25.8%、25.3%、26.5%,预计2021年配套率为26%。但是在非精装房市场中,民众自发购买装配新风系统的意识不强,2019年非精装房市场新风系统配套率仅仅只有3%,预计到2021年该比例上升至5%。根据住建部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共计6.3亿m³,较2019年增长50%,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约为20.5%。由中国设备管理协会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中心组织编制的《装配式民用建筑通风系统工程技术规程》将积极推动新风系统在装配式民用建筑中的应用。在装配式建筑推动全装修的政策驱动和市场引导下,未来新风行业将大有可为,新风系统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结合以上数据与分析,预测2021年民用住宅新风系统覆盖率为15.8%。预计2021年住宅房屋竣工面积为6.4亿平方米,每平米造价按100元计算,得到2021年民用住宅新风系统市场空间为101亿元。
我国空气净化器普及率低,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提升。全球空气净化产业目前已处于产业成熟阶段,近年来,全球空气净化器市场规模逐年增长,2019年市场规模近80.4亿美元。亚太地区占全球空气净化器消费比重达24.20%。中国的空气质量不及日韩等国,空气净化器的普及率却仅有2%,而家庭普及率不足2%,每百户拥有量仅有5台。未来随着国民对空气污染与生活质量更加重视,空气净化器仍有较大发展空间。2019年全球家用空气净化器产量已超2700万台,预计到2025年,全球家用空气净化器市场规模将达到13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7.37%,强劲的增长势头也将为公司发展带来更多机会。
独特的、覆盖全生产流程的工艺技术优势提高竞争对手进入壁垒。玻璃纤维过滤纸生产成型技术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专业纤维结构配比;二是纤维表面处理;三是智能生产过程控制。通过以上三个渠道降本增效。公司深耕在玻璃纤维滤纸行业多年,凭借持续的创新能力、较强的研发能力、独特的工艺技术以及稳定的质量控制等优势,是国内少数能够生产超高效玻璃纤维滤纸的企业,拥有包括成分、配方、工艺、结构、检测方法等相关专利并成功运用于实际生产过程中在行业中已经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且多项产品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行业准入门槛高,外资企业占据市场主导。过滤材料行业专业性强,壁垒高,目前国内玻璃纤维过滤纸的生产企业中,除本公司和贺氏(苏州)特殊材料有限公司(H&V中国分厂)产量规模相对较大外,其他企业的玻璃纤维过滤纸产量均较小。国际上具有一定规模的玻璃纤维过滤纸生产企业为数不多,主要包括美国的H&V、Lydall、芬兰的Ahlstrom、法国的Dumas、日本的Hokuetsu等。这些公司曾一度占领着美洲、欧洲和亚洲市场。再升科技相比于国外知名企业在技术、产品设计方面仍有一定的差距。随着我国对玻璃纤维滤纸需求量的增大,再升科技与外资企业的竞争加大。2019年再升科技新设孙公司重庆悠远环境,新建产线,扩大产能。随着投入大量研发,新工艺生产线投运,以及智能制造在生产中的应用,公司产品有望逐步替代进口产品,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3.1未来人们对干净空气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催生对洁净材料的需求。
3.3经济恢复内需增长,公共建筑群带动干净空气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