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银瑞信基金真能赚钱吗(工银瑞信绝对收益为什么不涨?)
时间:2024-01-01 15:04:38 | 分类: 基金百科 | 作者:admin| 点击: 59次
工银瑞信绝对收益为什么不涨?
1、目前工银瑞信这是个打新基金,而且没有严格限制申购,导致套利资金太多摊薄收益,涨得很慢,所以绝对收益没有变化。
2、绝对收益基金:通常来说,共同基金总是努力取得比同业标杆或整个市场更好的回报。这种基金管理类型被称为基金投资的相对回报方式。而绝对收益基金(absolute return fund)追求的是:通过采用与传统的共同基金所不同的投资管理技巧,来获得积极的回报。
购买工行瑞信货币基金会亏吗
不会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工银瑞信货币基金双休日有收益吗?
1、工银现金快线是工银瑞信基金公司推出的一种新型现金管理工具,投资者可以用它轻松购买、赎回工银瑞信货币基金,实现关联信用卡还款等功能。
2、工银现金快线账户节假日期间都是有收益的。周一晚上会同时公布上周六、日(一并公布在周日净值中)及周一的每万份收益。
工银瑞信战略转型基金怎么样可以买吗?
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A股并购重组交易在去年表现就很活跃了。随着稳增长、调结构的进展,上市公司的战略转型也将会更加活跃,而且监管层近期也优化了政策环境,并购重组效率大幅提升。工银瑞信也是瞄准了这一机会,成立发行了工银战略转型基金,所以,投资方向上来说,不必担心。再加上工银瑞信已有不少在主题/行业类基金成功布*的先例,而且业绩不错:2013年布*的工银金融地产和工银信息产业,在2014年分别以102.49%和63.41%的业绩,列满一年的股基冠、季军。在2014年第四季度布*的工银瑞信医疗保健和工银研究精选,成立以来分别获得20.4%和23.4%的回报(截至1月27日),折合年化回报均超过130%(均为Wind数据)。
工银瑞信基金女员工自杀身亡:我全力以赴,还是输给命运
点击“CEO智库圈”关
注更多原创管理智慧
今天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近日有一则“人大毕业女生系自杀身亡”的新闻,引发无数人感慨。主人公叫玉同学,今年24岁,从小成绩优异,人大本硕连读,今年6月毕业后,留在北京从事金融工作。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父母口中“别人家的孩子”,最终却失联自杀身亡。
01 工银瑞信女员工自杀
事发前,王同学曾抱怨工作压力太大,不止一次地对其姐姐说:
最近工作经常出错,什么都做不好,对自己很失望。
据悉,王同学生前任职于工银瑞信基金,是一名基金会计。社交平台上,有网友惋惜道:太可惜了,人大本硕、四大实习,工银瑞信,应该是步步全力以赴,如履薄冰把,这样也很难不苛求自己吧。
她一步都没走错,却终究,输给了命运。
02 谁知道你的心伤
事发后,王同学的同事,透露了一些信息:
王同学从事的公募基金后台清算工作,工作量巨大,要知道工银瑞信的资产规模高达1904.6亿美元,所以王钰敏的日常工作并不轻松。据周边同事透露,王钰敏的工作需在交易部门完成后才开始,每天的净值核算、申购、赎回、划款,第二天的头寸,很多繁杂的工作,加班到晚上10点纯属正常。
工作压力大、加班到深夜、考核严格,工作中出错,一步步摧毁了王钰敏的心理防线。事后,有不少人责怪相关基金公司,认为是公司管理过于严苛,导致的悲剧,其实大可不必,我们要尊重社会的规则、商业的规则,这件事一方面可以说有关基金公司人文关怀不够,但不可以过多指责:
首先,王钰敏患有抑郁症,但却是在校期间得的,并不是在基金公司得的。她曾因为抑郁症到医院看过医生。其次,她没有什么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能够进入北京大基金公司工作,这说明工银瑞信的招聘还是公平的。
最后据她家人反映,她一直很感谢公司的领导同事,她从未说过领导同事的任何坏话。她心情不好,姐姐让她休假的时候,她还说不希望轻易休假,留下一堆烂摊子给经常鼓励、帮助她的同事们。
所以,这本质上并不是基金公司的问题,而更大可能是其个人在工作表现不及预期后,对自己价值产生怀疑,进而悲观厌世。一个努力读书19年、顺风顺水,以为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的年轻人,毕业就遇到残酷冰冷的现实世界,心理承受能力如果不够,很容易产生悲剧。
03 抑郁症:活着比死更可怕
王同学的不幸,让我很容易联想起,与她类似,几年前的一个公募基金研究员,自杀的悲剧。
据悉该研究员去世时年仅28岁,是北大汇丰商学院2006级经济学金融学双硕士班的学生,在校期间成绩优秀,是班级第一名。然而工作不顺,担任基金研究员几个月后,遭到末位淘汰,在被解聘的第二天,他选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王钰敏与该研究员同为名校毕业,就职名企,一路顺风顺水,然而在职业发展遭遇挫折时,想不开而选择结束生命。可能有很多人不理解,王钰敏长相学历工作各方面都非常优秀,本该是活在大多数人羡慕嫉妒恨的目光中,为什么会想不开呢?
但其实,很多人看到的只是表面。真相是:每个外表正常的成年人背后,都有不可以对他人言说的,自己的心酸和痛苦。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显示,全世界抑郁症患者超过3亿,每年因抑郁症自杀的死亡人数高达80万。
也许你我身边,就有抑郁症患者,只是你并不知道。而且,谁也不能保证我们自己,某一天会不会成为其中一员。昨日,刷爆全网“具荷拉自杀”,起因也是抑郁症,但翻开评论仍不乏:“她多傻啊,浪费大好前程、对不起父母培养,辜负社会期望。”之类言论。
人们不会懂,令她绝望的,恰恰是所有人的期望啊!人生不是过给别人看的。名校毕业、名企工作、家庭美满、社会瞩目、年轻美貌。被别人羡慕又有什么用?自己过的开不开心,只有自己清楚。
04 "我经常笑,但我并不开心"
独木舟的《深海里的星星》说:世界上其实根本没有感同身受这回事,针不刺到别人身上,他们就不知道有多痛。患上抑郁症,对患者来说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
作家AndrewSolomon,在TED演讲中,将人们带入他与抑郁症抗争的那段日子。他曾以为自己是一个坚强的人,直到他在有一年中,先后经历了母亲逝世、爱情终止等一系列打击。当时的他,看起来和从前没有两样,照常继续着自己的生活。
可他突然发现,自己对所有的事情都失去了兴趣,甚至不愿意去做那些他曾经很想去做、很有热情的事情。
后来,他明白了:“抑郁症的对面,并非快乐,而是活力。”
患者并非完全感受不到快乐,只是他们对一切失去了兴趣:从食欲的降低、社交欲的减退、兴趣与动力的消失,到最后,连求生欲也会一步步丧失。那是一种沉溺水中、暗无天日的绝望。可是,许多抑郁症患者不仅要跟自己的疾病对抗,更要承受着身边人误解所带来的二次伤害。
生活中,很多人听到抑郁症,会本能地认为抑郁症=想太多=矫情,并对之嗤之以鼻甚至恶语相向。《奇葩说》的马薇薇自从2015年底就患上了抑郁症:“有时候浑身疼,有时候浑身无力,有时候不想见人,有时候不想见到这个人世。
后来开始服*,胖了二十斤,情绪安详但麻木。”之前的比赛她没发挥好,被质疑“放水”,网友批评如潮:“马薇薇怎么这样了”、“怎么想的,全是漏洞……”
可别人不知道,马薇薇那时抑郁病发,正严重地心悸。节目中她很努力地克制,才没让自己在台上晕过去。吐露心声后,她收到一条私信:“你怎么也出来卖惨了?罪有应得。”对于大多数观众而言,听到马薇薇抑郁了,第一反应都是:“这样懂社交、能掐架的女人,怎么可能抑郁?”
所以有人说马薇薇开始“卖惨”,用得病博同情。人们理所应当觉得她对各种声音“刀枪不入”。可实际上,她已千疮百孔。所以说,抑郁症最需求的其实是倾听和理解。同为《奇葩说》辩手邱晨坦言:“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情绪,每一种情绪都值得被聆听,而不是被消灭。所有不解决我问题,却要我消化情绪的行为,都是耍流氓。”
04 人生实苦,唯有自渡
人生是什么?《这个杀手不太冷》中小女孩马蒂尔德问里昂:“人生总是那么痛苦吗?还是只有小时候是这样?”里昂回答道:“Alwayslikethis.总是如此。
天地如逆旅,你我皆过客。人生不但痛苦,还孤独。所有的一切,年轻、美貌、家人、朋友、健康,都会离开你,最终陪伴你的,是你自己,走到最后是孤独。然而,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在这里,我做几点建议:
1.接受不完美
接受世界的不完美,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接受人生的不完美。记得那句话,人直面现实有三个阶段。第一、意识到父母是普通人;第二、意识到自己是普通人;第三、意识到孩子是普通人。每个人,都要学会接受失败、接受残酷、接受生活的遗憾。这才是社会的常态和真相。
2.公司不是家,不要有幻想
很多老板喜欢洗脑、打鸡血,要员工奋斗卖命,但你必须明白,公司不是家。号召员工996的公司,往往也是,冷血淘汰35岁大龄员工的公司。很讽刺,却也真实。昨天,《网易裁员,保安把身患绝症的我赶出公司》一文刷屏朋友圈,说的是一个在网易工作了5年的老员工,绩效一直以来都不错,然而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只因该员工被查出扩张型心肌炎,公司就开始给他打D的绩效,还逼他尽早离职。
公司是一个利益至上的地方,当你不能为公司创造更多价值,当你的薪酬已经不再有性价比的时候,当你人到中年,琐事众多、身体每况愈下、不能跟年轻人一样,长期加班的时候,公司一定毫不犹豫地抛弃你。
邹志英个人专著《英眼视界|直击企业痛点》,荣获2018年中国十大经管好书
为了解决企业的痛点,《英眼视界|直击企业痛点》作者以自己25年世界著名企业管理工作经历和实战经验出发,结合对国内企业辅导和咨询的经验,运用独特的“CFO‘动物论’”“‘珍珠链’管理思想”“‘三镜合一’理论”为企业战略、产品(服务)创新、资金管理、并购整合、资本和运营、成本管理、全面预算管理、内控体系、经营分析与预警体系、人才管理、绩效管理等痛点提供便捷、有效的解决方案!
所以,对于职场人来说,必须从一开始摆正自己的位置,学会规划自己的未来。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就是认识到一个残酷的真相:公司不是你的家,老板也不是你爹妈。
3.要有独立平台之外的生存力
要有独立于平台之外的生存能力,在你的领域做到业内领先。不要把平台的能力,当作你自己的能力。这对于公募基金从业者来说,很关键。因为公募,主要靠的是牌照和渠道资源,而离开平台之后,你的能力是什么?有没有核心资源?要想清楚。
我们不难看到,同样的明星基金经理下海,有的顺风顺水;有的却一蹶不振、悄无声息,甚至丑闻不断。不管从事什么行业,只要你喜欢,都是由前途的。但是你要做到最好、甚至业内第一。
4.学会赚钱和投资
你要学会赚钱和投资,金钱是你对抗世界的武器。《我不是*神》的台词:这个世界如果只有一种病的话,那就是穷病。
钱能解决你90%的问题,抑郁有大部分与金钱压力有关,钱能解决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90%的烦恼。如果你感到迷惘、困惑、烦恼,不要多想,去赚钱!
5.健康是第一位
这句话很俗,但很重要。千万不要信什么996,奋斗者模式,用透支生命的方式,换来财富。因为前半生,命换来了钱,很可能后半生钱换不来命。
大部分疾病的来临,都是潜移默化的,吃早饭、别熬夜、别抽烟、少喝酒,多出去运动、多和朋友交际。如果你忽视健康,健康也会忽视你。在人们的存折里,不管有多少个0,健康永远是前面那个1,没有那个1,后面有多少个0,都没有任何意义。
05 为抑郁寻找出口,让光照进来
作家张春就曾罹患过抑郁症,确诊那天,她在心里悄悄跟自己做了一个约定。尝试给自己三年时间,看看会有什么改不变,哪怕最后的结*仍然是自杀,也要好好活过这三年。就是在这三年的“最后期限”里,因为明知最坏的结果就摆在那,所以她比任何时候都努力生活。教小朋友写字、找对的人说说心事、在阳台养花,反而她过得越来越好。
人海茫茫,世事无常,每个成年人都是劫后余生。如果你身体里的那个死角快要被撑爆了,如果你正在滑向抑郁的深渊,请相信它们不仅是生命里的裂缝,它们也可以是光照进来的地方。当你越来越沉默,不妨试着做些让自己开心的事,跟那个懂你的人聊一聊,给人生开一道窗户,让光照进来。
成年人的世界,没有谁比谁更容易。我们或长或短,都曾在黑暗的沉默里做着无声的呐喊。可是再难再累,也请坚持下去。世界真的很大,那个懂你的人正走在赶来的路上。那时,你会明白所有阴霾愁云终将有云消雨霁之时。你会明白所有不可逾越的高山大海都会化为一马平川。你也会明白,你才是自己最强韧的护盾。
邹志英个人专著《玩转全面预算魔方》,连续畅销6年,荣获2014年中国十大经管畅销书,2019年京东好书热卖榜榜首
本书是邹志英老师近25年从事企业管理工作实践的总结和体会,书中有大量的图形和表格,对问题的表述形象直观,“干货”很多。此书通过一系列实操案例介绍了全面预算管理要解决和理顺的重要问题,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应用到“购车”中的案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全面预算管理实操中要涵盖的五大要素:战略-规划-预算-控制-管理。既可以作为管理者转变思维、提升战略规划能力的“指导手册”,又可以作为全面预算管理落地的“实操手册”。
邹志英
国际注册高级风险管理师
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协会中国区形象大使
北京市朝阳区国际高端商务人才发展中心(CBTC)评审专家
机工出版社经管专家咨询委员会专业委员
管理畅销书作家,代表作《玩转全面预算魔方》、《英眼视界|直击企业痛点》
前默克制*中国区董事CFO
国际著名管理会计实战专家
中国著名战略管理运营实战专家
“珍珠链”思想创始人
中国十大优秀CFO
001【原创】用管理会计思维推进供给侧改革
002【原创】邹志英谈修炼"穿越寒流"的真功夫
003 中国会计报CFO世界——四大CFO:微利时代成本观PK
004 玫瑰正浓——官媒访北京志赢盛世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邹志英女士
005 央企高管评论:铿锵玫瑰的管理智慧
006 原创| 如何玩转全面预算“魔方”,让企业扭亏为盈?
007 原创·志英月谈丨CFO的狼图腾
008 志赢财讯丨(原创图解)目标管理,你会不会做?
009 原创·志英月谈丨项目成本控制方法
010 原创·志英月谈丨管理会计助力企业战略突围
011【原创】打造超越竞争的企业战略
012 原创·志英月谈丨如何搭建MA体系
013 邹志英丨大数据时代:管理会计如何为企业创造价值
014 金牛人物丨邹志英:新时代CFO需具备五种思维六种定位
015 畅谈上市公司如何做到“从0到IPO”
016 珍珠链:企业盈利的密码
工商银行瑞信纯债基金收益如何?
只要是纯债基金,收益都不会高.但是风险很慢小.一般不会亏损.适合风险承受能力低的投资者
工银瑞信基金90后女员工意外去世:工作不开心就直接辞职吧,别把公司当成家
专注职场、心理、生活、情感等生涯及个人成长的内容分享。主理人赵晓璃,职场作家,资深生涯咨询师。著有《停止盲目的努力:你的人生需要重设计》、《从极简到极致,在擅长的领域做一个厉害的人》、《能力突围:职场加速成长的底层逻辑和方法》等。
前天才看了网易前员工身患重病被辞退的文章,这么快又看到一基金公司90后女员工意外去世。真的很让人叹惋。
这位年仅24岁的女孩,今年6月刚从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毕业,生前在工银瑞信基金公司工作。
11月19日18点40分,她因情绪不好独自离家,在北京方庄附近失联。失联后经警方和家属全力搜寻,在11月22日晚间确认自杀身亡。
图/微博
根据媒体报道,王某某在工银瑞信基金公司的日常,是在每天交易部门完成之后(也就是每天下午17点后),才开始正式工作。
要负责每天的净值核算、申购、赎回、划款,第二天的头寸,加班到晚上10点是很正常的。事发前,她曾说工作压力太大,状态不好,她对家人曾表示最近工作经常出错,什么都做不好,对自己很失望。
是不是抑郁症还不得所知,但是就最近发生了这两件事,有一些体会与分享,希望能给你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让我印象深刻的一次,莫过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
那一年,我所在的企业园区每天以至少倒闭3家的速度日渐衰败,整个公司从上到下,无一不充满了一股空前紧张的气息。
有一天下午,我在公交车里和设计部的一名女同事Anne(化名)闲聊天,那个时候,Anne和我一样,也是刚刚休完产假,孩子也才不到半岁,两个初为人母的新手妈妈,在一起总觉得有聊不完的话,唯有这个时候,我们才能获得短暂的欢愉。
可就在第二中午休息的时候,Anne在QQ上给我发来一个链接,正是昨天我和她打听的某款品牌的尿不湿的购买链接,然后,她怅然地说了句:“好自珍重!”
收到这四个字的我赶紧来到她的办公室,这才发现Anne已经离开了。
原来,Anne上午被人事部叫去谈了话,被成功地劝退了。
公司给到的劝退理由简单而明确:
1、Anne负责的某区域海外市场产品因受到金融危机影响,产品订单量呈现“断崖式下跌”,而Anne作为该产品的设计师,渐渐变得没那么重要;
2、Anne产假休完回来,还有每天一个小时的哺乳假,投入到工作的精力和专注度多少会受到影响,而她的工作量越来越少,交给同部门的其他同事完全没有问题,也就意味着,Anne不再那么被需要了;
3、Anne来公司的时间较长,薪资也涨到了一个不错的水平,对于公司来说,她的产出和在她身上的成本投入渐渐变得不对等了,慢慢地,变成了公司的负担......
从劝退Anne开始,公司上下“人人自危”起来。
我至今还记得,很多在公司干了十几年的老员工们都哭了,他们说,公司对自己的意义已经完全超过了一份工作的范畴,在他们看来,这不仅仅是一份物质保障,更是一份归属感。
但这份难能可贵的归属感,在市场规律面前依然不堪一击!
也就是从那一刻开始,我才真正意识到,在企业打工从来都不是长久之计,更没有什么所谓的“稳定”——如果我们自己都不为自己谋划,一旦公司遭遇危机,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经过这些年的探索,我渐渐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有不少来访者在咨询快结束的时候会问我一个问题:“晓璃老师,我该怎么做,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呢?”
从过往经历以及千万来访者的咨询案例中,我总结出三点心得和体会。
1、有意义或者有价值,是我们内驱力的根源;
虽说人可以很理性,但终究,我们都无法逃脱两样东西,一是意义,二是价值。
如果一件事情,我们无法感受到意义和价值,就很难调动我们的内在驱动力去付诸行动。
这是很多人在职业中出现拖延、倦怠甚至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所在。
这里面有两个问题可以帮你审视和判断当前所处的*面:
1)、你的身边有没有你这个领域的成功人士?如果有,他们的生活状态是不是你想要的?
2)、如果你有了自己的孩子,未来,你希望孩子从事你这个行业吗?
如果在这两个问题上,你的回答都是肯定的,那么恭喜你,你在当前的工作中能感受到意义,你需要做的,就是进一步提升你的能力,努力在过程中体现出自己的价值。
如果在这两个问题上,你的回答都是否定的,你需要予以重视和觉察,对你而言,更为艰巨的一条路即将开启,那就是,重新认知你自己。
2、你的特质倾向才是能力的根基;
人毕竟不是机器,如果你的内心充满了冲突,甚至对当前的工作充满了抵触情绪,你是很难全力以赴的,更谈不上做出什么成绩了。
这个时候,你可能需要重新审视和分析自己的特质。
所谓的“特质”,我更倾向于解释为,个人在多年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思维、认知及行为模式,也就意味着,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你是倾向于如何看待、分析并处理这件事情的——这种倾向被称为“特质”,既然是多年形成的,可想而知,它的影响是有多深远,改变起来是多么艰难!
在生涯规划领域,我们主张每个人都要“顺势而为”,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认识到自己的特质之后,不要试图取长补短,而是尽可能去“扬长避短”。
如果一个人所从事的工作恰好匹配这样的特质倾向,这个人无疑是身心和谐的,TA可以强化自己的倾向,直至形成鲜明的优势乃至个人风格;但如果TA所从事的工作不幸和TA的特质倾向相违背,那么这个人是身心割裂的,TA会感受到痛苦、焦灼、甚至长期的软弱无力。
一个人认识到自己的特质是有多重要呢?
举个简单的例子。
比如,一个人惯用框架式的思维方式,表现在行为上多是循规蹈矩、不擅长创意,更适合按部就班、稳中求进的工作节奏,这个时候,如果你把这个人放到一家创业公司,里面杂乱无章的工作节奏和各种突发状况会让这种特质的人感到极为不适——这就好比一颗种子,偏偏长在不适合自己的土壤中,想要发芽开花,真的是难上加难!
如果这个人能够尽快认识到这一点,寻找适合自己的环境,显然会让自己的职业发展顺畅很多。
3、打工绝非长久之计,一定要多为自己打算;
眼下流行一种声音,那就是,能够996居然是一种福报?!
这显然是在偷换概念,事实上,从我自己的过往经历以及完全咨询案例来看,我坚定不移地认为,在企业环境下,真的没有任何一份工作,是值得我们拿命去换的!
如果我们不为自己多做些积累,正应了那句话:“肥了他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
作为打工者,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警醒,尽可能地让自己的能力早日“市场化”,这样才能抵御未知的风险和变故。
正如有人说的那样,程序员们可以自己写程序接外包,文案们可以自己找路子给自媒体投稿,美术可以接插画的活儿,热爱文学的有空就多写写,说不定你的人生还能开启新的可能性。
(如果没有当初的爱好,就没有今天的刘慈欣)
曾经,我在业余时间写作的事情也遭到公司同事和领导的质疑和抨击,但我认为这属于“不合理要求”:只要我能够在工作时间内完成既定的工作,你为何要管我的业余生活呢?我一天的工作时间卖给了你,但不代表我所有的一切都卖给了你啊!
事实上,一味鼓吹加班奉献,除了滋长职场中无谓加班和老板们变相压榨员工的风气外,真的能提高工作效率吗?劳动者应该享受的福利和相应的法律保护,难道不应该早日提上日程吗?
如果大环境一时半会很难改善,那我们不妨从自己做起,至少不要再傻傻地为公司卖命了,多为自己做些筹划吧,否则到头来,亏了身体透支了生命,谁又能替你买单呢?
“时光的绝情之处是,它让你熬到真相,却不给你任何补偿。”
以上。
今日福利
抵御未知风险与变故
从保持警醒,持续学习开始
↓↓↓
福利一:四大&投行等独家求职干货课
福利二:各行业真题&面试大礼包
福利三:各行业面试具体知识点与技巧科普
福利四:咨询等行业网申、面试等招聘流程深度解析
文|赵晓璃
▼背景提升不可或缺▼
-------END-------
回调20%,新能源车可以抄底了吗? - 知乎
鉴于去年赚钱效应爆棚,不少人已经按捺不住。纷纷在后台问网叔,新能源车可以抄底了吗?
新能源车是指以电力或者氢能驱动的零排放汽车,清洁环保。
燃油车时代,欧美有百年技术积累,国产车竞争不过,只有被碾压的份。
新能源车则不同,全新的技术,全新的起点,欧美并没有领先多少。中国汽车产业终于迎来弯道超车的良机。
为了抓住这一良机,我国更是不遗余力的发展新能源车。
在新能源车的核心——动力电池领域,宁德时代更是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供应商,占据了28%的全球份额。
按照动力源不同,新能源车分为:
当下,电动汽车一家独大。提起新能源车,主要指电动汽车。
投资新能源车,就是投资围绕“电动车”形成上下游产业链中的上市公司,以及以这些公司为投资标的基金。
先说答案:过去几年买新能源汽车指数还是挺赚钱的。不过这钱主要是在2020年赚的。
2016年以来,新能源车指数涨了38.57%,平均每年涨8%,赚钱能力还可以。
不过,这些钱都是在2020年赚的。2020年新能源车指数涨了109.16%。
再看看2016年以来,这个行业主要个股的涨幅:
不过,这些股票涨幅的一半、甚至更多都是在2020年涨的。
先说答案:新能源汽车行业前景一片光明,中国在新能源车领域更是立于不败之地。
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是136.7万辆,占全部汽车销量的5.4%。
新闻一: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达到20%左右
新闻二:2030年海南禁售燃油车
2030年,海南也要禁售燃油车。再之后,全国禁售燃油车也势在必行。
中国每年汽车销量在3000万辆左右。如果全部换成新能源车,那新能源车将有20倍以上的增长空间。
简单点理解,就是以后的新能源车更像是一辆装了轮子、可以跑的手机,而不再是一辆纯电动代步车。
理解去年机构抱团新能源车赛道,苹果、小米争先造车的原因了吧。新能源车找到了新的故事嘛。
特斯拉一家独大,碾压丰田、大众、奔驰(戴姆勒)等传统汽车大厂。
新能源车江湖已然是新势力碾压旧势力的格*。
在这场碾压中,中国没有落后,崛起了蔚来、小鹏、理想等造车新势力。
反观欧美日韩等传统汽车强国,就一个特斯拉能打。
中国手里还有一张更大的王牌——新能源车产业链。
为什么让特斯拉入华?就是要复制当年“引入苹果,在中国发展智能手机产业链”的战略。
只要产业链起来了,即使国内现在的新能源车巨头陨落,将来也会再崛起几个类似华为、小米、OPPO、vivo那样的新能源车企。
中证指数公司和国证指数公司都推出了新能源汽车指数。
两个新能源汽车指数的成分股大部分重复,区别在于权重不同。
从过去3年的涨幅来看,中证新能源汽车产业指数涨幅更大,权重配置更贴合市场,优选平安中证新能源汽车产业ETF。
这些都是过去业绩表现出色,当前持有新能源车股较多的主动基金。
不过,过去一年新能源车是风口,不少主动基金都配置了新能源车股,未来有可能减持。建议选择新能源主题的主动基金,他们持仓更稳定些。比如:
新能源车的市盈率(PE)是61.03,PE百分位是78.44%,估值比过去10年中78.44%的时间都高。
总的来说,虽然回调了不少,但估值仍然偏高,谨慎参与。
新能源车,听着高大上,妥妥的高科技行业,但是并不怎么赚钱。
衡量一个行业赚不赚钱,第一个指标叫净利率(净利率=净利润/营收)。
新能源车净利率最高也就3.78%,卖出去100块钱产品,赚3.78元。不足全部上市公司平均净利润的一半,新能源车盈利能力不强。
衡量行业赚不赚钱,另一个重要指标叫ROE,中文名净资产收益率(ROE=净利润/企业净资产)。
新能源车投资回报率最高也就6.5%。投资100块钱去建新产能,投产后,每年也就赚6.5元。仅相当于全部上市公司平均ROE的2/3,投资回报率不高。
新能源车的市盈率(PE)是61.03,PE百分位是78.44%,估值比过去10年中78.44%的时间都高。
90%的小白玩基金亏钱,根源是不懂,买了好基金拿不住,更别说“追涨杀跌”乱投资了。
1、养基超级指南:手把手教你玩转基金(附实战截图)
1、投资上有什么疑惑,可以关注公众号“网叔点财”直接在文章下面留言,能答的,叔会解答。
2、留言的时候,不要问”在吗?“后台没有客服恭候,请直接留下完整问题,叔会集中时间解答。
网叔:资深投资人,长期创业者。独立,理性,深度思考。热爱钱更在乎良善。闲来聊两句常识,*几个混蛋,喝两杯小酒。
关注网叔,公号:网叔点财(wsdc2046)
【慧姐金融专硕】这10所院校金融硕士你真的可以选择!性价比高认可度强! - 知乎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是一所财经211院校,和央财、上财并称为“两财一贸”。贸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11工程”建设高校、教育部和商务部共建高校,入选国家“20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本科与研究生院在同一校区,地址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10号。
贸大属于四财一贸之一,热门财经类院校,就业非常好,竞争比较激烈,但复试公平。每年上岸的人均有一半是双非院校出身,可见该校并不看重第一学历,有名校情结的同学可以考虑选报。贸大招研人数非常多,是北京院校中招研人数最多的,每年达到300+。学费超级良心,两年才6w,而且还有各种奖学金,覆盖率多达80%的研究生,学得好的话读下来几乎都不要钱。研究生就业的平均年薪为20w左右,所以选报贸大性价比的选择。
目前选择金融学院和国贸学院的差距就很大了,主要体现在复试上:
1、金融学院介绍金融学院现有金融学、金融工程学和投资学三个专业,设有金融系、金融工程系和投资系三个学系,其中金融学专业为北京市重点学科,金融学专业和金融工程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现有在校生近2000人,其中本科生1300余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600余人、来华留学生160余人。
2、国际经济贸易学院介绍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在其60余年的学科发展历史中,始终站在中国经济走向世界的最前沿,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商业精英和学术人才。学院拥有高学历和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教师人数120余人,其中教授50人,获得海外博士学位者50余名。教师以国际发表为标志的科研成果已进入国际主流学术界。
3、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是贸大建院历史比较久的学院之一,承续着中国近代国际贸易学术之脉,历经60年的发展壮大,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国际交流等方面保持着国内领先水平,至今已发展成为一所在海内外有着重要影响和广泛学术声誉的经济、金融与商务综合发展的研究型学院。学院报考时不区分方向。
4、金融学院,原中国金融学院(人民银行下属),2000年与贸大合并,组建为贸大金融学院。其具备专业化程度强,国际化程度高的特点,并与金融业界保持广泛而紧密的联系。学院的建设目标是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中国金融教育和研究平台。
5、两院都在北京初试内容相同,但是复试差别依然很大,国贸院更加侧重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金融学院更侧重于考察学生的金融素养。两个学院除了有复试上的差别外,在课程培养方案上也会有很大的不同,这些仅供对此感兴趣的同学参考,国贸院开设的课程比较偏理论,而金融学院开设的课程比较偏实务,如果你想偏理论一点期末好过的课程可以选择国贸院,如果你想选择一些实用的课程可以选择金融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作为我国人文和社会科学学科设置最完整的一流研究生院,截至2017年底,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11个(含自主设置博士学位授权点2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17个(含自主设置硕士学位授权点21个),还有公共管理硕士、工商管理硕士、法律硕士、社会工作硕士、金融硕士、税务硕士、文物与博物馆硕士7个专业学位授权点,新增设第八个专业学位项目——“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并通过整合自身现有教育教学资源,成立了工商学院、文法学院、公共管理学院三个学院。北京市重点二级学科5个。
在师资方面,社科大金融硕士项目依托社科院资源,老师除了来自社科院研究所,还有不少老师来自兄弟院校,如今年私募股权投资由北师大金融系主任胡海峰老师讲授,师资不可谓不强。
培养方案公布在官网,课程集中在研一,如果上学期多选修几门课程,下学期可以只上三四门课,有充足的时间实习。
在就业方面,从官网披露的21届就业数据看,券商、银行、基金、公务员与国企是主要去向。券商中包括中信、国泰君安等,证明去往头部券商是有可能的;学长学姐入职基金公司华夏基金、工银瑞信这样的大公募;去往银行的学长学姐中,有6人入职国有银行总行,去总行地理优势明显。还有不少学长学姐前往中债登等央企。就业水平与中上985较为一致。
暨南大学简称“暨大”,是中国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华侨高等学府,是一所双一流211院校,地处广州。
目前暨南大学金融专硕开设了深圳校区!暨南大学深圳校区于坐落在世界知名的旅游文化城区深圳华侨城,是暨南大学在深圳办学的基地。
暨南大学金融专硕在三个学院进行招生,分别是经济学院、深圳校区、南方高等金融研究所:经济学院: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创立于1918年,经济学院是暨大的王牌学院之一,金融学专业更是国家级重点学科。暨南大学金融专业在全国开设金融的院校里开设年限比较长,师资力量雄厚,是全国最早开设金融专业的百名老校之一。深圳校区:如果说师资力量的话,刚刚起步的深圳校区确实是会比老校区差上一点。但深圳校区有着它独有的三大区域优势:1.属于经济特区,是很多国家经济政策的先行试验点所以机会会很多;2.有中国大陆唯二的证券交易所;3.毗邻香港,拥有国际金融的地缘优势。南方高等金融研究所(非全日制):暨南大学南方高等金融研究院成立于2020年10月,是广东省**重点支持的金融研究高端智库,是暨南大学下设的一个实体性研究机构。研究院将通过专题研究、决策咨询、举办高端论坛、编撰皮书、发布成果、建设数据库及案例库、培养高端人才等多种方式,为国家金融改革开放发展特别是为广东建设金融强省、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推动金融支撑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23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分数线:362分
23暨南大学深圳学院分数线:346分
华东师范大学是由国家举办、教育部主管,教育部与上海市人民**重点共建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学校成立于1951年10月16日,是以大夏大学(1924年)、光华大学(1925年)为基础,同时调进圣约翰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和浙江大学等高校的部分系科,在大夏大学原址上创办的。2006年教育部和上海市决定重点共建华东师范大学,学校进入国家“985工程”高校行列。2017年学校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行列,全面开启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一流大学的新征程。
华东师大身为上海本地的985学校,起点是相当不错的,更需要的可能是个人能力的培养。如果同学们立志在金融领域打拼,但是又忌惮于复交财的难度,那么华东师范大学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
南开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敬爱的周恩来**的母校。南开大学由严修、张伯苓秉承教育救国理念创办,肇始于1904年,成立于1919年。2017年9月,入选国家42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且为36所A类高校之一。
南开大学金融学历史悠久、底蕴深厚。1919年建校之初即设商科,并设有银行财政学门(系),由来自耶鲁大学、哈佛大学、纽约州立大学、伦敦**经济学院的知名学者担任了历届系主任,到1954年因国家院系调整,南开大学停办金融学。1982年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支持下,南开大学复重建金融学系,并与美国、加拿大、日本等著名大学联合培养学生,与北美精算师学会联合培养新中国最早的精算硕士研究生、中加合作培养国际金融博士等。在教育部组织的历次学科评估中,金融学科均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2015年,南开大学将原经济学院的金融学系、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及其所辖专业整建制划归金融学院,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汇聚国内外一流师资,加大了对金融专业的重视程度。
南开录取呈现两种变化表:
1)扩招:
最终录取情况进入复试名单一共是176人,最终录取人数99人,原招生计划71人,招生扩招28人
2)复试刷人情况:
也就是复试报录比1.77/1
上海财经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由教育部、财政部和上海市人民**三方共建,可想而知其金融专硕的实力是很强的。今天帮帮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这所大学。 上海作为全国甚至是亚洲金融中心,因此上海财大的地理位置对于学金融的同学来说是非常优越的。同时上海财大又是上海甚至全国最厉害的财经院校,毕业生就业率很高。
上海财经大学目前一共有三个院招金融专硕:首席经济学家中心、经济学院、金融学院。其中,经济学院金融硕士研究方向分为AB两组,金融学院则分ABCDEF六组
选择原因:上海地区名校,统招人数多,上海财经大学招生学院较多,无论你是考396的学校还是考数学的同学都是可以选择的,另外最近几年有扩招趋势,分数线比较稳定,需要追求名校的同学可以重点考虑!!
(扩招人数是依据2023招生简章计划中的统考剩余计划计算而来,专项计划不占招生计划名额。)
首席投资官:24人(扩招10人)
首席经济学家:10人(无扩招)
经济学院A组:71人(扩招5人)
金融学院A组:31人(含1名专项;扩招10人)
金融学院B组:22人(扩招1人)
金融学院C组:23人(无扩招)
金融学院D组:34人(扩招1人)
金融学院E组:28人(原计划)
经济学院与数字经济系联合:27人
金融学院与滴水湖高级金融学院联合:41人
非全日制:2人
全日制统考总录取人数:311人(2022年:283人)
1、数字经济系2023年与经济学院联合招收培养金融硕士(金融计量研究方向)研究生。参加经济学院金融硕士(金融计量研究方向)2023年复试未被录取的考生及报考我校经济学院2023年金融硕士(金融计量研究方向)未获得复试资格且初试成绩达到387分的考生,均可申请参加数字经济系与经济学院联合组织的复试选拔。
2、滴水湖高级金融学院2023年与金融学院联合招收培养金融硕士(金融分析师研究方向)研究生,参加金融学院金融硕士(金融分析师、金融科技、金融工程与量化投资、财富管理研究方向)2023年复试未被录取的考生及报考我校金融学院金融硕士(金融分析师、金融科技、金融工程与量化投资、财富管理研究方向)未获得复试资格且初试成绩达到392分及以上的考生,均可申请参加滴水湖高级金融学院与金融学院联合组织的复试选拔。
3、非全日制金融(资产与财富管理方向)专业学位硕士,可接受一志愿报考金融专业学位硕士的考生调剂,调剂考生须满足调入专业报考条件(大学本科毕业后有1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结业后,达到大学本科毕业同等学力,并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人员),且初试成绩须满足金融专业学位硕士的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国家线)。
上海大学,简称“上大”,是上海市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是教育部与上海市人民**共建高校,是国防科技工业*与上海市人民**共建高校,是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无论是办学水平与效益,还是整体办学条件,均在全国前列。
上海大学一共有两个学院招金融专硕:经济学院和悉尼工商学院。
其中悉尼工商学院成立于1994年,是国内成立最早的中外合作商学院之一,合作方为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UTS)。自2010起,连续5年被新浪网、新华网等第三方媒体评为年度十大最具影响力中外合作院校。
上海大学其实是有两个学院招收金融专硕专业(025100)的,分别是101经济学院和015悉尼工商学院。除了复试考察的科目不同,两个学院的初试考察科目完全相同,均为101思想**理论,204英语二,303数学三和431金融学综合。所以各位考生可以在确定报考上海大学金融专硕后,先准备专业课科目的学习,之后再确定具体的报考学院。
23届上海大学研究生录取已出,都是国家线的水平!2023年上海大学经济学院复试结果(一志愿)公布,参加复试共155人(其中6人未参加复试),全日制金融专硕拟录取78人,拟录取最高分404分,拟录取最低分:357分。
悉尼工商学院:
经济学院:
北京外国语大学地处北京、厅*级大学、教育部直属、211
北外是我*创办的第一所外国语高等学校,前身是1941年成立于延安的中国抗日军政大学三分校俄文大队,后发展为延安外国语学校,建校始隶属于*中央领导。新中国成立后,学校归外交部领导,1954年更名为北京外国语学院,1959年与北京俄语学院合并组建新的北京外国语学院。1980年后直属教育部领导,1994年正式更名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的金融综合题总体来说很基础的知识,在复习时好好的看书上的内容,不要刻意去钻偏难的知识。在题型中,名词解释和简答题所占分值较重,所以一定要注意关于名词与简答题的背诵。需要注重英文的对照学习!2022届是362分,以往历年均是国家线水平。北京外国语大学历年都是国家线的水平,相对来说是一个性价比非常高的学校,属于价值的洼地。而且还是很公平的,应该不存在本科歧视的问题。招生人数的话在20个左右(据说可能会扩招!)
中央民族大学坐落于北京市学府林立的海淀区,南邻国家图书馆,北依中关村科技园,地理位置非常优越,位于地铁魏公村站,距离北京金融街地铁时间仅有15分钟(地理位置优于清北贸大央财!)。由北京市、国家民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共建。在*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学校1978年被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行列,也是国家“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之一。
中央民族大学的前身是1941年9月中国共产*在延安创办的民族学院。1951年6月,中央民族学院在北京正式成立,乌兰夫任首任院长。1993年11月,更名为中央民族大学。
2023届复试分数线:**不低于48;外国语不低于48;业务课不低于72;总分不低于357
华东理工大学,简称”华理“(ECUST),坐落于上海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具有理工特色,覆盖理、工、农、医、经、管、文、法、艺术、哲学、教育11个学科门类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高校,全国16所工科重点大学科技工作研讨会、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优质资源共享联盟成员,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双万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国**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
工银瑞信杜洋:一位高行业段位的全能型基金经理,以专业研究驱动专业投资_财富号评论(cfhpl)股吧_东方财富网股吧
具备宏观视角的基金经理不多,兼顾宏观和选股的基金经理就更少,杜洋是其中很有特点的一位。他所管理的工银瑞信战略转型,长期业绩表现优秀。在六年的时间里,累计收益率242.03%,年化收益率23.17%,同期的基准累计收益率36.68%,年化收益率5.47%。(数据截止:2020.03.31)
我们在他身上看到了三个显著的特征: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出色的行业能力宽度和优秀的组合管理能力。
杜洋先生:2010年加入工银瑞信基金,拥有10年投资及研究经验、6年投资管理经验,现任研究部副总监,工银战略转型股票、工银战略新兴产业混合、工银稳健成长混合、工银创业板两年定开混合基金经理,工银战略远见混合拟任基金经理。
投资框架: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
区别于纯粹的自上而下型选手,杜洋并不依靠对市场的判断,去做行业轮动,以获取风格配置或行业配置上的超额收益;也不像纯粹的选股型选手,买入持有,完全依靠优质个股去穿越市场周期。
在他的投资框架里,超额收益仍然来自自下而上的选股。他以年为时间维度,在景气向上的行业中精选个股,以研究驱动投资;而自上而下的视角,用于控制整个组合的风险和波动,提高持有体验。
这样的投资习惯和特征,来自于两点:
1、始终保持对市场和经济变化的敏感性
杜洋过往的研究经历,集中在了中游偏上游的行业中,因此对于宏观经济和行业研究都不陌生。
比如,最初入行时,杜洋就覆盖了煤炭行业。作为基础行业,煤炭跟许多下游行业,以及宏观经济都有很强的相关性。这形成了他自建数据库,密切跟踪终端价格和宏观数据指标的习惯。即便是成为基金经理后,也保持着对市场和经济变化的敏感性。
尽管具备自上而下的投资视角,但行业轮动或者风格轮动,并不是杜洋的目的,也不是他所追求的超额收益的来源。他认为,作为基金经理,唯一的目标应该是为持有人获得长时间维度上的绝对收益。
我们理解,本质上杜洋是一个长期主义者,遵循客观的经济规律,相信时间的力量。他认为投资是一个系统工程,投资框架的基础应该建立在长期的客观规律之上;而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延伸出来的投资策略和方法则应该是兼容并蓄,不断更新迭代的。
因此,他既基于长期逻辑做投资决策,也能根据市场的变化做相应的组合调整。
能力边界:专业驱动、平台支撑
在有着众多参与者的市场里,如何才能获取超额收益?
这是杜洋无论在研究员时期还是基金经理时期,都会问自己的一个问题。
而他一直以来的答案是:专业化的研究驱动专业化投资。
意味着,他希望通过深于市场的认知,去获得深于市场的收益。在自己有研究优势的行业中,去做更多的配置。
因此,他将主要的精力聚焦在少数行业上,通过长期的跟踪和研究,不断加强对这些行业的理解和判断。比如,在过去做研究员期间他所覆盖的行业,与他现在作为研究部副总监所分管的行业,都集中在了这样一些中游偏上游的领域:电力设备、新能源、建材、机械、环保、汽车、化工等。
而在他相对不熟悉的的行业上,对投资机会也常有较好的把握,展现出了出色的能力宽度。这主要得益于:
1)在一部分行业属性比较强的行业里,自上而下的影响因素比较大,比如,金融地产、部分周期行业。而杜洋对宏观和市场的理解,有自己的有经验和判断。能够从自上而下的角度,去把握行业整体的机会。
2)对另一部分依靠自下而上研究的行业,比如TMT、消费、医*等。公司整体的研究平台给了杜洋强有力的支持。
组合思维:均衡配置,动态调整
杜洋的基金经理生涯始于2015年2月,这显然是一个对新人基金经理而言非常不友好的时间点。尽管赶上牛市的尾巴,但接下来的股灾和熔断,对产品净值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这样的经历,也使他对风险的认知和对预期收益来源的认知更加明确,更为重视组合的风险管理。整体来看,有如下几个特点:
1、重视个股质量
他在个股层面做风控,希望避免个股层面“永久性的损失”,重视基本面的变化。这与他“专业化研究驱动专业化投资“的理念是相呼应的。
在组合构建上,行业分散、个股均衡。比如前五大以后的股票权重,大部分都在1.5%到2.5%之间。同时,对于重仓股有严格要求,只有同时满足:基本面趋势向好、个股跟踪时间长、估值水平合理、且是基准成分股,这四方面的要求,才会给与5%以上的权重。
在他的投资框架中,会通过自上而下的视角,动态管理组合风险。当他发现市场或经济发生变化的概率较高时,会在组合层面做出应对,体现为行业或者风格配置上的调整。
我们以杜洋管理时间最长、管理规模最大的工银瑞信战略转型主题为例。
基于基金定期公告的数据以及面对面的访谈,我们对于杜洋的净值表现与其背后的能力动因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了科学的分析,为更好地认识组合管理及其经理人提供了理性支持。
业绩表现:长期业绩优秀,净值屡创新高
杜洋从15年2月开始管理工银瑞信战略转型,管理初期先碰到了牛市尾巴,紧接着市场开始暴跌,再到熔断。对于新人基金经理而言,这样大起大落的“开*”,难度是很大的。从图中也可以看到,在基金经理生涯的前期,战略转型的业绩表现落后于基准和沪深300。
但这样的开*也使得杜洋在此后的投资生涯中,对风险的认知和对预期收益来源的认知更加明确。在组合管理中,也加入了自上而下的视角,来做风险控制。而随着投资框架的稳定,在2018年后开始明显拉开了与两条曲线的差距,并且很好的抓住了19、20年中的市场行情,不断扩大这样的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在20年四季度,他看到了市场过热的风险,及时调整了组合的结构,增加了低估值金融股的比重,避开了春节后的大回调。
站在六年的时间维度来看,战略转型的长期业绩表现出色,净值屡创新高。我们认为,这体现出杜洋,优秀且稳定的组合管理能力。
行业能力:多行业高段位
研究并分析基金经理的优势行业,有利于我们了解其能力边界。
根据基金公司定期披露的持仓数据,我们从三个维度来分析基金经理的行业能力表现:胜率、权重、累计收益。并综合这三方面的表现,给出了基金经理行业能力圈段位图,以形成更直观的认识。
1、常配高胜率行业
从下图中可以看到在如下的18个行业上,杜洋表现出了相对稳定的超指数能力。
在28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杜洋常配的,且胜率在50%以上的行业达到18个,表现出了较广的行业宽度。这其中,在建筑材料、非银、汽车、银行、电子、计算、机械设备这七个行业上,胜率的排名都能在市场约前1/3的水平。
胜率高、配置次数多、胜率排名靠前,这意味着,杜洋过往在这些行业中,是具备明显优势的。
他历史上重仓配置过,占到5%以上的行业有如下图的3个。
整体上配置权重均衡,并且均来自于他胜率高的行业中。
其中,电气设备在他过往管理的23个季度中,每一个季度都有配置,并且胜率高、权重大。意味着,他对该行业有非常深刻的理解,有信心也有能力在这其中去获取超额收益。我们认为,这是符合他“专业化研究驱动专业化投资”的理念的。
银行,作为与宏观经济相关度极高的行业,历史上同样配置较重。结合调研来看,我们认为这更多体现了杜洋自上而下的视角,他能够结合市场和宏观经济的变化,去把握银行行业的整体性机会。
在这样的配置规则与相应的优势行业下,综合起来,为工银瑞信战略转型带来累积回报(非绝对金额)最高的五个行业如下图所示,收益来源均衡。
同时,这些行业都集中在了两类:一类是杜洋长期深入研究的中游和上游行业,比如电气设备、机械设备、建筑材料;另一类,是与宏观经济相关度高的非银金融、银行。
我们认为,这是杜洋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投资特点的直接体现。
综合上文中分析的胜率、仓位、累计收益,并与同期全市场基金经理的表现进行比较,形成杜洋的能力圈蛛网图。
从图中,我们能够看到,杜洋展现出了少见的多行业高段位能力圈。
在26个配置次数超过4次的行业中,除去家电和休闲服务,都有前50%的段位。在建筑材料、建筑装饰、房地产、汽车、电气设备、钢铁、采掘、银行、非银等行业上表现尤为突出(靠近最外圈)。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这样的“全行业制霸”能力圈,并不等同于基金经理在这些行业上都具备远超市场平均的理解,但是很大程度能说明过往在这些行业的投资上取得过较好的结果。考虑到这是6年管理数据的呈现,这样的结果是比较有说服力的。
结合我们调研,能做到这一点,得益于:
1)杜洋在行业研究上,聚焦在他长期跟踪,不断加深理解的中游偏上游领域:电力设备、新能源、建材、机械、环保、汽车、化工等。这些也形成了他的强势能力圈;
2)他对市场和宏观有深刻理解,能够通过自上而下的视角,把握经济相关度高,beta属性强的行业上的投资机会,如金融、地产、部分周期行业。这形成他次一级的能力圈;
3)在相对不擅长领域,得到公司研究平台给予的大力支持。如TMT、消费、医*等,形成对他能力圈的补充。
选股能力:正确配置了正确的标的
我们取基金的前十大股票,按其权重作等比例放大,模拟其走势,并与组合净值进行比较,结果如下:
前十大持仓能够持续稳定地相对组合产生超额收益,意味着他择股能力强,正确地重配了正确的标的。同时,这样的差距并不大,意味着个股质量较为均衡,尾仓品种(前十大以后)同样给组合贡献了较好的收益。
市场适应性:较为全面的市场适应性
我们根据宏观的经济周期、库存周期、市场的牛熊周期、风格的大小盘与成长价值阶段这几个维度划分,深入分析基金经理的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适应能力。
从蛛网图上可以看到,在六年的时间里,工银瑞信战略转型经历了不同阶段的市场风格,展现出了优秀的市场适应性表现。在除了经济衰退、主动去库存或者大跌的市场阶段以外,都有明显超越市场平均段位的表现。
我们认为,这得益于杜洋优秀的行业宽度和组合管理能力。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杜洋先生是一位较为全面的综合型基金经理。在投资上,能够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视角相结合,有较广的行业宽度表现,并且组合管理能力出色。
近日,我们与杜洋先生进行了一次深入交流,精华摘要如下:
三个投资习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长期主义、研究驱动投资
猫头鹰:您是怎么做投资的?投资框架是什么?
杜洋:从15年2月开始,我做投资现在刚好6年时间。我觉得投资本身是一个长跑,理念可能是相对恒久的东西,可能现在的投资经历和实践还不足以提炼出理念。
但做投资这几年下来,我有几个习惯:
自上而下控制整个组合相对收益的风险和波动,自下而上追求一个超额收益,通过积累长期的比较好的超额收益进而追求绝对收益。这是整个投资的大框架和目标。
具体来看,自上而下就是做风格和行业配置,至少要以年度为单位去看宏观的情况,综合估值水位等因素来考虑。避免短期什么行业好就追进去,如果行业不好就卖掉。
自下而上落实到个股,大家谈的比较多了,赚业绩的钱,我也是比较相信的,依靠长期持有赚盈利增长的钱,应该是确定性相对更高的,尤其是在估值相对合理的位置上赚业绩的钱更可靠一些。所以对个股这块来说更显而易见,依靠这种长期持有赚业绩的钱,买成长股的思路,我觉得本身也是做时间的朋友的理念实践。
因为很多客观规律发生的作用或者产生的效果是需要时间的,就像一个化学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但是有很多规律其实是时间的函数。
短期很多事情其实是很难以把握的,比如说情绪、人心、包括一些主题,突发事件,其实是比较难以把握的,波动也是比较大的,但是看长了往往发现它是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的。经济学本身也是一门科学,也是有客观规律遵循的。但这种规律一定是需要时间的沉淀或者时间的发酵才能产生影响。
我觉得一个好的投资框架应有一个牢固的、确定性的基础。只有这样,你从框架所延伸出来的一些策略、方法甚至落实到风格和行业,落实到个股,拉长来看才可能是有规律可循的。这样,你的框架才可追踪、可更新、可使用,效果才会比较好。
而这样的确定性或者牢固的基础,只有建立在客观的规律之上,依靠时间的推移,拉长来看,才会有更高的确定性。
无论是研究员时期,还是现在做投资,我都有一个问题在持续的问自己,做研究员时候推荐这个股票你为什么在上面赚钱,做基金经理的时候你为什么能获得超额收益?
我们做投资希望获得超额收益,本身是一个比较难的事情。市场的参与者都很聪明,大家都是用真金白银投票。想要获得超额收益,就要时刻从根本上去问自己,自己为什么能获得这样的超额收益,或者你的超额收益到底从什么地方来?
我自己一直坚信的答案:依靠专业化的研究驱动专业化投资。
专业化研究主要指的是,把自己的能力圈做精、做细、做深、做长远。具体来说,我一直把自己的研究精力放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自上而下的维度,对宏观持续的跟踪。预测很难,但是最起码要搞清楚整个宏观所处的状态,市场温度的高低。
另一方面,从个股层面来看,我自己的专业化研究体现在聚焦在优势行业里面,比如80%的精力投入到20%的领域中,更多的可能体现在中游偏上游一些领域。我过去做研究员时候所覆盖的行业,以及我现在作为研究部副总监所分管的一些行业,基本上也是重叠的。主要是像电力设备、新能源、建材、机械、环保、汽车、化工这些行业。
我希望在个股层面依靠长期的跟踪和研究,通过对行业和公司的长期跟踪、研究或者对它的理解,获得一个相对准确的或者不断地提高自己在这个行业上判断的能力,通过能力的提高获得一个个股或者自下而上层面的这种超额收益。
以上就是我自己的几个投资习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相信时间的力量以及专业化的研究驱动专业化的投资。
猫头鹰:有些人说您比较属于行业轮动,您觉得自己是行业轮动吗?
杜洋:我也遇到很多的同事或者是机构投资者问我,你属于什么样的投资基金经理?风格上面是自下而上还是自上而下?你是成长还是价值?大盘还是小盘?
但我自己一般不给自己打标签,我开始管钱的第一天开始就提醒自己,慎重的给自己打标签。
公募基金是代客理财,信托责任,体现的不是你个人的意志,是通过产品契约所体现出来的委托人的诉求。对公募基金来说,长期来看有一个相对稳定的超额收益,长期来看给持有人赚比较好的绝对收益,这是投资目标。所以,整体上,我觉得应该是朝这个方向来努力的。
而在具体的实现上,一旦给自己打上标签,可能会固化自己的思维,限制自己的思维方式,对信息接受的包容度可能就会下降。比如说我如果说自己是一个做成长股的基金经理,看到金融地产或者建筑或者周期股,自然而然就会潜意识里面可能会有排斥,反过来如果说自己是做一个自上而下的基金经理,对好公司调研,自下而上的个股讨论,有时候自然而然觉得这个事情没有那么重要。
投资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应该是兼容并蓄的,方法论具有很大的容量,它也有不断自我更新、自我迭代的能力,本身它可能是一个兼容度比较好的,思维方式也是接受度比较高的。所以,我一直没有这种给自己贴标签的心态。
至于风格轮动,我觉得既是也不是。如果说是呢,因为从历史上来看,我的组合发生过两次半这种比较大的风格的切换。行业配置的切换以年度为单位来看也会有一些,这个如果定义成风格轮动,也未尝不可。
我为什么又说不是呢,做行业轮动并不是我的目的,不是我的初衷,也不是我自己追求超额收益最主要的来源。我一直坚持的是:从自上而下来定位,控制整个组合超额收益的波动和回撤风险,而不是依靠自上而下的轮动来做超额收益。所以从方法论的角度上来说,我觉得一个人的方法论里面可能或者说对超额收益贡献最大的部分才比较能准确或者来形容这个基金经理的风格,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也不属于做轮动的基金经理。
我对轮动是比较中性的,也并不排斥。一旦有这种变化的话,从时间纬度上来说也会相对长一些,避免短期因为情绪或者一些突发事件做比较大的切换,这个可能从方法论层面是比较避免的。
组合管理要考虑风格和行业的配置,最后体现为个股仓位的管理
猫头鹰:您既有自己个人比较擅长的行业,跟踪很久的标的;也有一些可能是研究员推上来,但不在您擅长行业里面的公司。在把它们放进组合里面的时候,权重上您是怎么考虑的?
杜洋:一个组合的构建或者组合管理,需要考虑的是从风格的配置到行业的配置,再落实到个股的配置,最终体现到个股的仓位分配和仓位管理上面。对于个股仓位的管理,我是在历史上经历过几次比较大的波动后,汲取经验教训才逐步形成的方式,未来可能还会有变化。
我主要从这么几个纬度看:第一,基本面的变化趋势。第二,我或者我所信任的研究员,他对这个股票的研究深度,跟踪的时间。第三,这个公司的估值水位,尤其是动态估值。第四,它是不是在我的基准里面,并且在基准成份股里面的仓位权重是多少。
综合这几个方面来看,如果同时满足条件就会买的重一点,比如买五个点以上。少一个条件就会降一个档,仓位分配上面就会降一个档,如果再少一个条件再降一个档,如果只满足一个条件的话可买可不买,那就是它的仓位上限相对比较低了,这种就是试探性的,对组合影响不大。所以我自己一般从这几个方面来做的。
一个公司如果研究不到两年,或者我所信任的团队研究不到两年,我即便买一般也不超过2个点。这就是通过时间做风控,避免一下就掉进去,因为研究深度不够出现很大损失。
猫头鹰:您前面提到了绝对收益理念,这一点您是怎么理解的?
杜洋:我对绝对收益的操作主要停留在个股层面。我自己理解,是希望避免个股绝对收益的损失。什么叫绝对收益的损失,还是用一个例子来说,假如一个股票股价跌了50%,业绩下调了70%。数字上,估值还上升了40%,但再想回到高点比较困难。这种情况属于绝对收益的损失。
我自己是希望在个股层面尽量减少出现绝对收益损失的个股,这样拉长来看,可能就会对整个组合来说负面冲击比较小。具体操作层面来说,大概分成两种方式:组合大部分的仓位根据基本面来做止盈和止损,尤其是止损,如果基本面出现了问题,基于基本面买的股票肯定要止损卖掉。还有一小部分交易性的仓位,相对容易一点,有一些波动的或者说达到止损线可能就会止损卖掉,以控制小部分交易性仓位对整个组合负面的冲击。
从宏观层面跟踪市场变化,在组合层面做出及时应对
猫头鹰:您提到在投资中是会有自上而下的判断的,能不能展开说一说具体是如何做的判断?
杜洋:因为我自己最初入行看煤炭的,煤炭作为很基础的行业跟很多下游都有关系,以前自己就会做数据库,做基金经理之后做数据库的时间比较少了,我每周也会跟踪宏观的情况,各种终端的数据,包括利率,宏观经济数据是什么情况。
对宏观来说,很难做预测,或者说即使预测了,准确度也不会特别高,也很难应用到组合管理过程中。但是我希望用这种方式,能够大概知道现在宏观所处的状态。
因为组合管理其实是一个概率的范畴,基本上没有存在100%会发生什么。所以宏观上,就是当看到市场温度升高的概率在提高,这种时候组合层面要做出应对,体现的是你的行业和风格的配置可能需要有一定调整。以应对万一风格特别高了,那你的组合还是特别冰的状态,那压力就会很大。
所以在去年四季度时就能够看到,从很多宏观数据看,不管是社融情况、流动性情况、包括地产的销售、出口的情况,方方面面来看,温度继续升高的概率应该是在增大,但是当时组合在这方面风险的暴露也是越来越增加的,所以我自己就觉得有必要做一个战略的再平衡,组合里面在去年四季度就增持了一些以金融和建筑为代表的低估值品种,相当于整个组合尽量跟当时的经济的情况相匹配一点,以避免出现温度特别高,组合又受损这种状况
猫头鹰:事后来看,您这一次的战略再平衡还是比较成功的。
2021年市场结构分化会很明显,自下而上去挖掘中小盘公司机会
猫头鹰:站在现在时点,您对2021年的市场是怎么看的?
杜洋:涉及到对未来的判断我只能说的稍微模糊一点。
第一,我觉得今年市场可能从总量层面上来看还可以,可能也不会那么差。一方面看今年肯定是要降低预期收益率的,过去两年都是大年,基金大幅跑赢市场,历史上也比较少见,一些权重股估值也到了比较高的位置,所以今年肯定是要降低预期收益率的,继续大涨比较难。
第二,但是今年也不会特别惨,因为企业盈利今年还是挺好的,从目前的PPI上行,包括去年低基数,整个企业盈利趋势应该说是非常好的,这种企业盈利增速情况之下,而估值这边流动性也没有急剧收缩,最起码不会看到2018年这种情况。所以我觉得今年可能是盈利向上、估值略微向下,这么一个相对稳态的市场。今年总量上还是振荡的格*,但是结构的分化还是会比较大。今年结构分化依然会非常明显。
从方向上来说,无论是从我自己的组合相对来说,还是以中证800为基准来看,相对比较均衡。我自己觉得有很多过去两三年可能市场关注度比较低的中小盘的公司,现在自下而上来找,能够找到很多估值水平不太贵,自身的竞争力也不错,基本面趋势上来说也是向上的公司,我觉得从我自己的框架来说,今年还是要积极地去找个股的alpha机会,在保持整个组合结构贴住中证800的背景下,更多地依靠自下而上的对中小盘公司的挖掘获取更好的收益。
数据来源:猫头鹰捕基能手软件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
猫头鹰基金研究院,以基金研究、基金投资及相关的大类资产配置为主要服务模式。我们的研究覆盖全市场所有公募基金和一部分私募基金,经过多年积累,采用独特的定量加定性以及先进的人工智能方式构建了独一无二的猫头鹰基金数据库,可以为投资人提供独立专业的基金筛选、基于策略的基金组合及大类资产配置服务。
(来源:猫头鹰基金研究院的财富号2021-04-0818:08)[点击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