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还能买基金吗( 基金亏惨了?还能继续买吗,看完这篇教你只赚不赔 )

时间:2024-01-15 18:26:41 | 分类: 基金百科 | 作者:admin| 点击: 59次

基金亏惨了?还能继续买吗,看完这篇教你只赚不赔

我关注的一个搞笑大V发帖:

节后基金净值出现大规模下跌,不少明星基金成了重灾区,涉及多位明星基金经理,包括张坤、刘彦春、萧楠等。基金讨论区一片吐槽,网友们表示:坤坤们怎么不赚钱了?

真的不赚钱了吗?其实还是买基姿势不对而已!赚钱的人还是大把在,请你相信基金还是很香!

(这是ikun的基呀,还是赚钱滴~)只是持有的基金利润遭遇了大幅度回撤,这时候很多人都会产生后悔心理,在3700点的时候为什么不止盈?

我在1月份的时候(大盘3600多点止盈了好几只基,所以也就没有想着继续止盈)说白了还是人性的贪婪~回撤那么多问我什么感觉,心疼是肯定的,毕竟都是钱。再次让我意识到止盈目标的执行力一定要强,否则不止盈那就是一个数字。

我一直认为风险是涨出来的,机会是跌出来的。这个时候恰恰是积攒份额好时机。

对于新基民来说,这次调整幅度比较大,每天看着钱减少,是不是心里承受不住了呢?今天就来分析一下为什么有人买基金会赔钱?哪怕市场表现不错,基金表现也不错,但有的人就是不赚钱!基民赔钱的三大原因:1、错误的进场时机

在股市上涨时,形势一片大好,基金的赚钱效应明显,大家争先恐后都去买基金,连跳广场舞的大妈们也都加入了养基行列。

国内股市牛短熊长,当你满怀信心进入基金市场时,正好赶上股市下跌趋势的开启,眼见着自己买入的基金下跌了10%,匆匆割肉离场,发誓再也不买基金!

举个例子:在过去10年,股市有一波牛市,在2014年2015年,市场已经5000点了,很多人直往前冲,那你不当韭菜谁当呢?

现在有没有牛市,现在就是结构牛吧,2020年7月是结构性牛表现比较好的时候,很多人都很期待。

就拿诺安来说,涨的很猛,很多人就在这个时候开始买基金,接下来这只基金开始调仓,一路下跌,基金经理一时还被*上了热搜。

总是在市场涨到高峰了并开始回调时后知后觉进入,以为自己就要开始赚钱了,并认为牛来了。在别人赚钱了,你眼热别人赚钱,一股脑什么都不管了钻进去。

买基金没有做好长期持有的准备,把基金当作股票来炒,喜欢追涨杀跌,波段操作,缺乏耐心和淡定的心态。

以股票型基金为例,申购费率一般不低于0.15%若持有时间少于7天,赎回费率一般是1.5%,短线频繁操作,手续费花不少钱没赚到。

有的人会认为,我收益超过这个费率就好了,那我们的时间成本,一来一去,你下次再买入呢?

也有人一开始是打算长期,做着做着就成了短期,甚至追涨杀跌。一周5天,你申购一天第二天确认,卖出一天,第二天确认,一周就没了。

殊不知自己把一个完整的股票走势切成了很多段,那你还能赚到什么钱,或许他正处在上涨期,你也就是赚个热闹。

那有些人就是想赚短线,那也没办法,但我们不可能每次进去就涨,手续费很贵对我而言。

前阵子大妈买基金几十年从4万变137万,也是从另一方面说明,基金适合长期持有。

很多新手看到一些第三方平台展示的基金近三个月涨幅多少,不做任何分析就认为这只基金不错,结果买入后接连下跌。这也是你买了某某平台推荐的基金不赚钱的原因。

很多排名基金今年排名第一第二年可能就第10名啦,如果一个基金不打榜,绝大部分人是不会认识这只基金的,现在几千只基金,如果不被平台推荐就没有人知道他。

另外一个跟风就是从邻居、同事、朋友买基金赚钱了,你就跃跃欲试也去买这只基金,一顿操作猛如虎,很容易买在山顶。

跟风买基金一定是热门的基金,那一定波动幅度大,也容易买在山顶。

市场上大致分为,股票型、混合型、指数型、债券型、QDII这几类(LOF上市开放式基金/ETF场内基金)。

可以从下面几个维度来挑选筛选出一只合适我们的主动型基金。

基金评级:晨星网可以查看基金评级,五星最佳,只有同类型基金中前10%能拿五星。前32.5%才能拿到四星。从这个角度看出星级越高实力就越强,基金就越好。

基金公司:无论是选择主动型还是被动型,都是要优先选择大公司的基金。公司的规模越大,整体的投资调研实力就越强,越容易获得高质量的信息。

基金经理:每个基金经理时间精力有限,并无法对每一个股票做到精通,精通一两个领域为最佳。比如张坤等;

很多基金经理并非金融专业但这并不影响他们的搞钱能力,比如中欧医疗葛兰是美国西北大学生物学博士,所以她最擅长医*领域的基金。

被*上热搜的蔡经理是研究芯片的博士,曾任职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历史业绩:查看历史业绩时,我们一定要留意基金经理的管理年限,因为由于离职等原因,基金的管理人是会变更,过去优秀的业绩可能不是现在的负责人创造的。

基金规模:首先主动型基金的基金规模不能太小,最好要选择2亿以上的。也我们不能选择规模太大的基金。所以我们在挑选主动型基金时最好选择那些基金规模适中的,最好在5亿~50亿之间的基金。

基金指标:标准差-即基金每月的总回报率相对于平均月回报率的偏差程度,波动越大,标准差也越大,反之波动越小标准差越小,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基金收益率。

夏普比率-是衡量基金风险调整后收益的指标之一,即基金总回报率高于同期无风险收益率的部分,一般情况下,该比率越高,基金承担单位风险得到的超额回报率越高。

最大回撤-最大回撤是指基金成立以来,净值从最高点回落到最低点的差值,即最大亏损幅度。

主动型基金的择时选股能力十分重要,一旦管理者发生了变更,那过去的数据就失去了参考价值。

一切准备就绪我们下面就来聊聊正确买基姿势

在《股市长线法宝》这本书里,作者研究了美国1802-2012年的全部数据得出结论:在超过200年的时间里,持有货币的被通胀吞噬了95%的购买力而股票的收益率却远远高于债券和黄金。但是股票背后的公司也会经历生命周期,长期持有基金则能获得较高的收益。

原因1:价值回归需要时间

一般情况下价值投资者都是在市场悲观之时买入股票。在企业价值不变的情况下,市场越悲观,我们就能买到越廉价的股票,而且这种股票的安全边际很高。

但是,市场悲观情绪的消化,投资者认识到公司的价值,这都需要时间,也就是说价值回归需要时间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我们应该学会耐心等待。

最好的办法就是买入,等待!因为一个公司成长他需要时间。

原因2:价值增长需要时间

一只股票的价格最终取决于上市公司的价值,而公司做实业是需要长期经营才行。一般企业想实现收益的增加,那就必须要扩大生产,这就需要投资建厂房,购买设备,招募人等等一系列流程下来往往就需要几年时间才行。就算公司采用并购的方式进行扩大再生产,那也需要时间来整合。

选择基金时,不能跟风,不能看好一只基金就一把梭哈。不能将鸡蛋放在同一只篮子里,相反,太分散也不利于资产增值。

可以构建配置基金组合,以更好的抵御基金投资中的风险,确保东边不亮西边亮,当然全部飘红更喜人。

这个时候问题来了,有时候盈利很容易,到手却很难!都说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是师傅

就是先设置一个目标收益率,然后收益率达到当初自己制定的收益率之后止盈卖出。但他有一个弊端,比如18年,如果你定20%止盈目标,有可能会发现,根本实现不了。比如20年你定30%的止盈目标,你会发现,太容易了。

主动型基金是无法估值的,对于市场是否高估卖出,买入合理或低估的股票是基金经理在操作。对于此,无法使用估值来评判这个基金是高估还是低估。

就像2020年,大多数基金都到了高估值,市面上几乎只剩下“三傻”还在低估值区间。比如大家熟知的茅台,就从前几年的25倍估值中枢到了现在的35-40倍的估值。这就是市场不同时间给与的不同估值。

如果一定要按估值去买卖基金,会出现一直买不上,卖了却一直涨,有时候买了又开始下跌,不断补仓不断跌!

止盈相对来说还是佛系一些比较好,对于非金融行业的“打工人”来说,知足常乐!

秉持我的一贯作风“佛系养基,与时间为友,知足常乐”因为不止盈,那就只是一串数字,只有落袋了才是金钱。

(来源:省钱好过吃土的财富号2021-03-0410:40)

来自:嘉陵江一滴水>《理财》

基金现在可以买吗

买基金也是有风险的,目前大盘震荡,暂时观望是最好的选择,买基金要有好收益要注意两点:一是要会选择买入时机,最好是在大盘调整到位的低风险区域买入,收益就高。二是要会选择好的基金公司,今年好基金和差基金收益相差60%,像目前国内的华夏,博时,易方达,嘉实基金公司都是顶级的基金公司,买它们的产品一般都能跑赢大盘,像华夏行业,博时主题,易基50,嘉实300都是不错的基金产品,可以选其中1-2只定投,会有不错的收益。

福利?2023年,基金还能买吗?当前还有这些乐观的理由

2022年的投资无疑难度系数拉满,大多数人无论是投资收益,还是投资体验都不太佳。一整年的动荡后,当前还有哪些乐观的理由?2023年,基金还值得吗?

01

市场底部特征明显,权益性价比凸显

从市场情绪看,无论是成交额回落至5000亿的低迷,还是仅高于12年12月和19年1月的换手率分位数,都说明前期市场陷入了冰点。随着后续盈利预期切换、流动性环境改善,叠加疫情扰动高峰正在逐步过去,市场情绪有望加速修复。

从权益资产投资性价比看,当前万得全A风险溢价水平3.14,远超中位数2.31,接近机会值3.42,处于近十年72%分位处,当前权益资产已经具备较好的投资吸引力(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2/12/28)。

02

政策频出,经济回暖可期

当前,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大*已定,经济社会生活将逐步恢复常态,下一步更加聚焦经济复苏动能。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稳增长政策的定调更为积极,明确加大2023年稳增长力度,在消费复苏和投资发力的支撑下,经济形势有望向好,开启复苏周期。随着经济的回暖企稳,股市也将迎来勃勃生机。

03

公募基金收益率中位数从未连续两年为负

统计所有偏股型基金年度收益中位数情况,从未出现“连续两年收益率中位数均为负”的情况,每当公募基金收益率中位数为负后,次年的业绩均可以回正,在经历去年的震荡后,2023年市场表现值得期待。

2023年在经济复苏的背景下,预计市场风格先反转后景气,先价值后成长。目前港股大底已较为明确,A-H溢价有望收敛,投资价值显现。光伏、储能、半导体、军工等高景气成长股投资机会值得关注。

投资者不妨关注下今日开售的重磅新基华夏景气成长,拟由18年实力老将王劲松掌舵,精选高景气行业成长股,力求捕捉经济复苏机遇!

年化计算公式为:区间年化收益率=(1+区间收益率)^(365/区间实际自然日天数)-1。

数据来源:业绩数据源自华夏基金,托管行复核,2022.11.30,华夏行业精选成立于2007.11.22。业绩比较基准为:沪深300指数收益率×80%+上证国债指数收益率×20%。产品近五个完整会计年度(2017-2021)业绩(基准业绩)分别为:13.72%(17.32%)、-29.1%(-19.66%)、42.3%(29.43%)、54.97%(22.61%)、15.27%(-3.12%),成立以来业绩(基准业绩)为140.94%(-1.03%)。王劲松于2019.8.19起管理本产品。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

风险提示:1.本基金为混合基金,其预期风险和预期收益低于股票基金,高于普通债券基金与货币市场基金,属于中风险(R3)品种,具体风险评级结果以基金管理人和销售机构提供的评级结果为准。2.本基金可投资于港股,会面临港股通机制下因投资环境、投资标的、市场制度以及交易规则等差异带来的特有风险,包括港股市场股价波动较大的风险(港股市场实行T+0回转交易,且对个股不设涨跌幅限制,港股股价可能表现出比A股更为剧烈的股价波动)、汇率风险(汇率波动可能对基金的投资收益造成损失)、港股通机制下交易日不连贯可能带来的风险(在内地开市香港休市的情形下,港股通不能正常交易,港股不能及时卖出,可能带来一定的流动性风险)等。3.本基金可根据投资策略需要或不同配置地市场环境的变化,选择将部分基金资产投资于港股或选择不将基金资产投资于港股,基金资产并非必然投资港股。4.投资者在投资本基金之前,请仔细阅读本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和《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充分认识本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独立承担投资风险。5.基金管理人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本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6.本基金对每份基金份额设置一年持有期。在基金份额的持有期到期日前(不含当日),基金份额持有人面临不能赎回的风险。7.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者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基金份额上市交易价格波动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者自行负责。8.中国证监会对本基金的注册,并不表明其对本基金的投资价值、市场前景和收益作出实质性判断或保证,也不表明投资于本基金没有风险。9.本产品由华夏基金发行与管理,代销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责任。10.本资料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对于投资人的任何实质性建议或承诺,也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亏了17%,今年还能回本吗?_医*_基金经理_抄底

原标题:亏了17%,今年还能回本吗?

案例一:毛大师(不要追高、不要反复横跳、不要加杠杆)

毛大师是集思录上的著名反指,据说“毛师出征,寸草不生,买啥啥跌”。

亏了17%,主要是犯了这么几个错误:

1)加杠杆,1月初指数大涨,感觉牛市要来,杠杆买入了创业板ETF,一路移仓到现在(就是加杠杆买了创业板,死扛到现在)。

2)为了回本,选择了跌幅更大的医*,后来又换到港股,从一个坑跳到了另一个坑。

3)8月初,利好四箭齐发,再次预感牛市要来,追高被套,亏了10%,创了今年最大单月亏损。

几个教训,或者说经验吧:不要追高、不要反复横跳、更不要轻易加杠杆。

小散嘛,要有自知之明,和机构相比,我们唯一的优势就是“钱是自己的”,可以死扛。除此之外,我们相对机构毫无优势,无数优秀基金经理已经现身说法,择时很难赚到超额收益,轮动做对了是大赚,做错了会踩坑,机构尚且不能进退自如,小散就不要参与这类强博弈游戏了吧~

案例二:拿买房款炒股巨亏,夙夜难寐(不要承担超出自己承受能力的风险)

1)贴主背景不错,2019年硕士毕业后进大厂,赶上了3年基金大年,打工+基金一共赚了100万,由此信心大增。

2)2023年父母给了半辈子的积蓄120万,让买房。贴主看空房价,凑在一起220万去炒股,然后亏了60万,低点割肉取出100万付了首付买房。

3)现在账户还剩50多万,只想回本,快抑郁了,每天都睡不好,工作也没心情好好干了。

案例三:抄底腾讯的心路历程(熊市不言底,敬畏市场,不要重仓某个品种)

帖子有点长,感兴趣的可以点链接,这里简单说说过程:

1)2020年入市,十分羡慕长持白马股老股民们漂亮的收益曲线。想追白马股,但转念一想,资金量不大,入场又晚,跟随的话估计永远也赶不上老股民,然后选择追涨杀跌,趋势交易,提高资金利用效率,试图弯道超车。

2)2021年关注了某大V,被其价投理论折服。大V重仓腾讯,贴主也开始买腾讯。

3)刚开始顺风顺水,赚了点钱。某天,预感到上涨趋势到头,想止盈,但思忖良久后还是决定践行价投理念,然后腾讯一路向下,阴跌不止。

5)但腾讯并没有止跌,而且因为仓位重,其他品种上赚的钱还不够填腾讯的坑。最惨时,腾讯仓位在40%的基础上腰斩了,大概是说加仓到40%后,腾讯股价又跌了一半多。

6)腾讯股价跌到300后暴涨,抄底的人欢喜,没抄底的人遗憾。但腾讯股价并没有因此稳住,之后继续跌,跌破200,抄底的人比着300时少了不少。

在这期间,贴主也受到了影响,300附近买的在接近400的地方卖了,200附近买的在接近300的地方卖了,自言“不算抄底,只是做T降低成本”。

7)2022年10月,行情最低点时,也就是腾讯200块钱左右,贴主卖了一套房,纠结卖房款是再买套房呢?还是抄底港股,或者买可转债呢?

最终决定贷款再买一套房,剩下的钱买可转债,错过了港股的大底部。

8)2022年底到2023年初,港股大涨,中概大涨,腾讯大涨,恍若一梦,回不去了...

但既然说出来了,其实也就做好了被打脸的准备,主要是越来越多的信号显示:医*可能真的跌不动了。

这里结合最新情况,再说2个观察到的信号:

信号一:基金经理,既包括医*基金经理,也包括非医*基金经理,对医*都麻木了。

先看下医*基金经理的态度,选的是半年报中医*仓位超过50%的基金。

估算误差小于“-1%”,也就是“实际涨幅”比“预估涨幅”高超过1%的基金,有17只。

估算误差大于“1%”的基金没有,大于“0.3%”,也就是“实际涨幅”低于“预估涨幅”超过0.3%的基金,有10只。

这10只基金不排除卖出医*的可能,但一般来说,“±1%”以内的误差可能真的就是误差。

放宽条件再看下其他重仓医*的基金经理态度,选医*仓位超过30%的基金。

估算误差小于“-1%”,也就是可能加仓医*的基金增加到了19只。

估算误差大于“1%”,也就是可能减仓医*的基金,出现了一只。

剩下18只基金,估算误差介于0.3%-0.74%之间,可能减仓了医*,但也可能就是估算误差。

总的来说,不管是医*基金经理,还是重仓医*的非医*基金经理,都躺了,不对仓位做大的调整。

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算,医*跌了4波,一波比一波跌的深,医疗ETF从0.953跌到0.391,跌了59%。

特别是最近一波下跌,是在医*估值历史低位的基础上,又跌了大半年,跌了30%,你让基金经理咋办,抄底一波,被埋一波,割肉吧,那么低的位置,算了,死扛吧...

信号二:部分基民的情绪崩了。

一个明显的现象:医疗ETF略微刚抬头,就有资金选择了撤退。

对比下行情,现在医疗ETF才刚刚涨回到2个月前的位置,撤退资金除非精准抄底,否则大概率是亏本离场。

再对比下2022年的火热,不管医疗ETF涨还是跌,都有资金抄底。磨了一年多后,有基民扛不住了...

所以还是昨天的那句话,“行情总在绝望中诞生,在半信半疑中成长”,

医*基金经理、非医*基金经理都对医*躺平,行情刚抬头就有基民想撤退,这算不上绝望,那还有什么算得上绝望。

在这种大背景下,再想想昨天说的2个新变化:

新变化一:创新*、COX,8月下旬就开始反弹了,而且是领涨全市场。

新变化二:面对同样的利好,互联网一步到位,开盘涨2%,之后横盘震荡。创新*则走出了上攻行情,开盘涨1%,最高涨5%,多涨的那4%可能计入了什么。

此情此景,很难不让人多想:

行情总在绝望中诞生,在半信半疑中成长。绝望之后的领涨,是不是能把它理解为拐点已经出现?

这是昨天说“医*拐点已经出现”的原因,又用了1000字,算是把问题说清楚了。

当然,还是文章开头说的那句话,一家之言而已,可能对,也可能错,做好了被打脸的准备。

在这轮回调中,懒猫感受最深的一点就是:永远不要丢了对市场的那份敬畏之心。

去年3月份,让人绝望过一次;10月,又绝望了一次,竟然跌破了20年的支撑位,创了新低;今年,第三次绝望,虽然没创新低,却阴跌了大半年。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港股的教训还在眼前,就不要在医*上犯同样的错误了,且走且珍惜,不要死磕一个品种,也不要死守一个逻辑,这世上唯一不变的就是一切都在变...

当然,还有更重要的一点,不要轻易加杠杆,或者说就放弃杠杆吧,参考文章开头的几个案例~

当时,后2个让利方法都有新基金在发行,规则已经明确。倒是对于规模挂钩的让利基金挺好奇,不知道怎么个让利法。

分档收管理费,100亿以内的规模按1.2%/年收,超出100亿的部分按0.6%/年收。

当时我还猜测,如果分档收,100亿以内的按1.2%/年收,100亿以外的按优惠费率收,会不会造成基民赎回老份额买新份额。

现在想想,是想多了,还可以合在一起算管理费嘛。

100亿以内的按1.2%/年收,收1.2亿元。

1.2+0.12=1.32(亿元)

1.32/120=1.1%

等于大家的管理费都降到了1.1%,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明星基金经理】张坤|傅鹏博|朱少醒|刘彦春|谢治宇|张清华|杨浩|王崇|何帅|程洲|周蔚文|萧楠|林英睿|杜洋|范妍|丘栋荣|李崟|聂世林|周海栋|金梓才|缪玮彬|刘涛|姜诚|张翼飞|于洋|刘畅畅|杨金金|韩创|张宇帆|王斌|李进|刘晓|饶刚|万民远|董辰|高兵|刘自强|陆彬|沈楠|朱红裕

【基金筛选清单】市场风格(一、二)|深度价值|质量(成长值)|积极成长|均衡派|轮动派|寻找黑马|纯债基金|指数增强基金|回撤小的基金|持仓分散的基金|中小盘基金|专业买手|基金经理自购|内部员工自购|小而美的基金|金牛奖|晨星奖|固收+基金|港股基金|不抱团基金|跟踪偏股混合基金指数

【行业解读汇总】白酒|消费|医*|军工|银行|芯片|碳中和|新能源|央企国企|顺周期|游戏|地产|信创

【投资品种分析】低风险理财产品(一、二)|什么是固收+|短债基金|封闭式基金|打新基金|中概股|港股|可转债打新|国债逆回购|绝对收益基金|滚IC|同业存单指数基金|红利指数基金|银行理财(一、二)|香草|Reits|FOF|量化基金(一、二)|个人养老金(一、二)|基金投顾(一、二)|大宗商品基金|社保基金|美元存款|房贷|黄金(一、二)|越南|印度|美股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今年可以入手基金吗,发现股票很难赚钱?

谢谢邀请。樱桃番茄对于这个问题没有办法专业回答,因为自己不是属于这个领域的。这边在网上找了一些资料宝宝们可以参考一下~

年复一年得辛辛苦苦在资本市场折腾,不停纠结着挑选哪些股票或基金,如果你说不是奔着赚大钱的目标去,估计连自己都不相信。然而“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这句听上去挺无奈的话放在投资,同样也是体现得淋漓尽致。尽管2019年你可能也买过立讯精密、兆易创新、长电科技、泰康生物等大牛股,但不是赚到点小钱就跑,就是碰到短线回调就匆忙止损离场,总之由于不坚定持有而错过了赚大钱的机会。

  还有个现象也蛮值得大家思考。2019年结构性分化行情明显,科技、消费、医*等核心资产表现勇猛,银行、地产、钢铁等周期性资产则逊色不少,而这种分化行情带给大家的直观感受(或者说结果)就是辛辛苦苦一年,收益可能连市场主流指数也没有跑赢。2019年沪深300上涨36.06%,深证成指上涨44.08%,创业板指上涨43.79%,不信大家可以悄悄对比下。不过公募基金去年却取得了傲人的成绩,wind数据显示,剔除分级基金以及2019年新成立的基金,2019年偏股混合型(股票仓位最低60%)基金平均收益率为43.73%,主动股票型(股票仓位最低80%)基金平均收益率为45%,再一次妥妥跑赢市场。所以,最近身边“持股不如持基”的呼声也再度响起,司令也深感认同。

  那么问题来了,2020年到底应该选择什么主题基金更可能赚大钱呢?今年开*以来,电子、半导体、计算机等科技板块继续表现靓丽。同时,上周刚举办的世界最大消费电子技术展CES也可以看出新一轮科技创新的端倪。本届CES重点展出的5G、AI、无人驾驶、显示屏等“黑科技”产品纷纷被市场热捧,大家可以直观感受到消费电子领域的景气度正在大幅提升。另外,随着5G基站设施的完善以及5G手机终端的逐渐普及,云计算、云安全、云游戏等5G产业链行业需求也将快速提升。所以,2020年想要跑赢市场赚大钱,挑选一只科技主题基金依然是关键。

  对于主动选股型基金来说,挑选基金经理更是关键。广发基金成长投资部总经理刘格菘所管理的广发双擎升级混合、广发创新升级灵活配置混合、广发多元新兴股票2019年度收益率分别为121.69%、110.37%、106.68%,包揽全市场收益冠亚季军,勇夺2019年股票型和灵活配置型基金冠军,涨幅远远领先同期沪深300。那么刘格菘是属于特殊时期得到了“运气”的加持吗?Choice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1月12日,刘格菘累计任职时间5年又273天,任期收益高达101.28%,同期沪深300上涨27.59%;银河证券基金评价中心显示,截止2019年12月31日,刘格菘管理管理的广发多元新兴、广发创新升级、广发小盘成长过去一年、过去两年的业绩均位列同类型前10,广发创新升级过去三年的业绩排在206只同类基金的第1名。所以,刘格菘勇夺2019年基金冠军绝不是运气使然,的确具备卓越的牛熊穿越能力和出色的长期超额收益能力。

  对于资深投资者来说,可能会比较关注一只基金所覆盖的行业,以此来评价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圈,还可以判断基金经理属于哪种投资风格,以哪些行业作为自身投资偏好的领域,是否具备长期锚定行业的能力,是否能通过精选个股长期稳定地获得超额收益。下面司令就以刘格菘管理的广发双擎升级混合为例,一起来看看他的投资风格和行业覆盖能力。

  从精选赛道看,广发双擎升级混合2019年前三个季度重仓股始终以科技、消费、医*主题为主,牢牢把握住了去年涨幅领先的医*板块及硬核资产,可见其擅长结合宏观和产业趋势来精选赛道。从选股能力看,康泰生物、中国软件、亿纬锂能、隆基股份、紫光国微等科技和医*大牛股多次出现在前十大重仓股名单中,可见其擅长在优势行业中挖掘高成长公司。

  从投资风格看,他将“自上而下宏观分析”和“自下而上精选个股”策略相结合,对重仓持有的公司跟踪细致并敢于坚定持有,所以长期超额收益突出。根据Choice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1月12日,广发双擎升级混合近一年最大回撤只有-10.44%,同期沪深300指数的最大回撤为-13.49%;最大回撤略小于市场,但却实现翻倍以上收益,可见基金经理是名副其实的成长股投资高手。

  司令翻看了刘格菘对今年市场的一些观点和展望,其认为去年(2019年)是科技股的爆发元年,2020年才是科技股业绩落地的大年,投资策略仍然会沿着相对业绩增速最快的方向去寻找具有配置价值的机会。简单来理解,就是他继续看好科技领域。具体到细分投资主线有两条,一条是自主可控为核心的半导体、电子板块,另外一条则是2020年有提价预期或景气向上预期的板块,如面板、5G建设相关的产业链公司。这点想法到是和司令不谋而合(哈哈,见笑见笑),文章开头时司令也说了,2020年要想赚大钱可能还是要从科技领域入手,所以刘格菘管理的产品值得入手。

  不过司令也碰到有些小伙伴看好刘格菘,但是担心目前其管理的几只基金净值已经涨这么多了,担心科技板块部分个股目前估值较高,如果春节后市场出现短暂回调行情,是不是还能以更加便宜的价格入手呢?如果存在类似想法的小伙伴,司令倒认为年前入手一只新基金是不错的选择,新基金的建仓期给予基金经理比较灵活的择时空间。这里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由刘格菘拟任基金经理的广发科技先锋混合(代码:008903)即将于1月17日发行。注意啦,只在1月17日当天发售并且限额80亿,赶紧定好小闹钟吧。

  从广发科技先锋混合投资策略看,同样是满满的科技风扑面而来,具体主要聚焦三个方向。

  1、电子信息传媒(TMT)产业中具备核心技术竞争优势和研发潜力,未来可能持续增长的优质企业。

  2、其他新兴行业内科学技术在价值链中占据主导地位并依靠科学技术迅速成长的企业,包括但不限于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产业等。

  3、通过科学技术的投入和研发实现转型升级至上述行业的传统行业企业。

  刘格菘预计2020年宏观经济基本面将保持平稳,市场流动性环境相比2019年边际宽松,方向上科技是增长比较确定的板块之一,去年二季度业绩开始出现向上拐点,今年可能是全面性的盈利提升,科技是一个增长确定性比较高的板块。“从长周期看,未来两三年、三五年,科技都会占据比较重要的配置。从短周期看,这一轮景气度至少会持续到2021年上半年。”

  那么,对于广发科技先锋这只新基金,基金经理打算如何管理,会不会复制冠军基金双擎升级的策略?对此,刘格菘在最新的一次访谈中提到:“老基金持仓中性价比好的公司还会买,因为很多公司的市值比较大,从产业趋势上看仍处于高成长阶段。”此外,他也在科技方向包括自主可控和5G产业链中找一些性价比更高的新品种,例如,5G通信建设,5G后物联网的应用会起来,如医疗、传媒等,这些也将成为新基金的关注方向。

  总体来看,司令认为,刘格菘是一位擅长科技的成长股选手,这些年他不断完善自己的投资逻辑,已经总结出一套效率资产和核心资产轮换的投资框架,这套功夫不仅让他的产品收益颇丰,而且即使投资成长股为主,基金的回撤也得到了有效控制。好了,喜欢科技主题的小伙伴建议可以入手。

如何购买基金啊?

1.现在没那么复杂开个网银直接网上买方便现在没有基金交易卡了直接是你的银行卡上开通即可2.基金从银行购买后还没买上基金呢银行再从基金公司给你买银行是代售的所以银行从基金公司买完给你的基金确认书说明够买成功(有时购买不成功的)所以你购买完过两天看一下基金公司确认没有3.赎回是你已购买的基金份额你把它卖掉套现4.撤回是你买完基金但改变主意了不想买了可以撤销本次操作但是一般当天有效银行行没提交基金公司前撤销了过一天一般都不能撤了只能确认完了赎回了(要花手续费)

梁杏:“中特估”还能上车吗?可关注两个投资方向

判定主观资金是否认可,很简单,直接看赚钱效应的标杆,标杆只有两个:

中特估是题材,你们会发现,分支特别多,那咱们要跟踪哪些分支,哪些存在机会呢?

就按照我上面给的赚钱效应的标杆去选股,找分支即可。咱掰着手指头一个一个数:

中船科技,中国船舶,中国重工为代表的船舶方向;

直播嘉宾:

直播时间:

“中特估”是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的缩写。从去年年底易**的讲话开始,“中特估”这一概念得到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同时央企改革政策也在不断推进和落地。这是一个不断推进和扩散的过程。我们不仅需要关注“中特估”板块的热度,还要看央企和国企的投资价值和估值情况。

截至今年3月,央企和国企的上市公司数量在A股的占比超过1/4,而市值占比接近45%。此外,央国企的盈利占比接近7成,且稳定性较强。央国企无论是在经济还是股市中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中特估”的催化下有望带动整个股市的行情。

“中特估”行情的基础和持续性是很重要的。第一阶段先解决低估问题,一旦解决,企业就可以进入到第二阶段——运作和管理效率提升,包括再融资功能的恢复,营收的进一步提升等等。并且,国资委还对央国企提出了很多详细的考核要求,这些考核方案旨在提升央国企的盈利和创新能力。

目前,“中特估”可能已经走完了第一个阶段,并且正在走向第二阶段。这是一个持续的业绩改进和提升的过程。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只要从1000块做到1200块就结束了,后面还有星辰大海。“中特估”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业绩,并保持其可持续性,这样才能在资本市场上获得更好的评价。

目前,围绕“中特估”,我们认为可能有两条主要的投资方向,一条是三桶油和运营商,另一条是一带一路和建筑。如果想投资前一个方向,可以考虑央企共赢ETF(517090),标的指数中三桶油和运营商的股票占比非常高;如果看好一带一路,想要投资建筑建材行业,可以关注基建ETF(159619)和建材ETF(159745)等。

主持人:今天我们将聚焦于一个热门话题——“中特估”。很多投资者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一季度一直关注着这个概念,市场上也有很多相关标的得到了资本的追捧和关注。

在目前调整的市场环境下,我们发现“中特估”还是相对抗跌的主题。当然我们也需要考虑经过之前的上涨之后,它现在是否仍然处于估值洼地。对于这些高股息、低估值的品种,我们需要如何看待呢?今天我们邀请到了国泰量化投资部总监、基金经理梁杏总,与我们一起探讨这个话题。

梁杏:谢谢主持人,各位小伙伴大家好。

梁杏:实际上,“中特估”是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的缩写。该概念是在去年年底,即2022年11月21日,由中国证监会**易**在参加金融界论坛时提出的。他提到了要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并促进市场资源配置的更好发挥。

从易**的讲话开始,“中特估”这一概念得到了推广,同时央企改革政策也在不断推进和落地。资本市场慢慢地开始接受和认同这一理念,这是一个不断推进和扩散的过程。现在,“中特估”板块已成为A股中的热门板块。但是,我们不仅需要关注“中特估”板块的热度,还要看央企和国企的投资价值和估值情况。

即使没有“中特估”这一概念,央企和国企在二级市场上的股票本身也有其投资价值。比如高分红率和相对较低的波动率。随着国资委央企改革措施的不断落地,整个“中特估”板块变得非常热门且备受追捧。

回到央企和国企在经济和资本市场中的地位和贡献,我们可以看到它们在经济运行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例如,在一些偏远山村,邮政可能是唯一能够得到外界物资运送的途径。邮政在这种情况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央企和国企同样在经济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承担着在偏远地区修路、修建基站等公益性任务,同时也关注着效率和公平性。如果只考虑市场效益的话,这些任务可能被市场化机构所忽视。但只有央企和国企承担这样的责任和使命,才会去做这些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事情。

此外,在安全方面,央企和国企也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责任,比如在国计民生和军工以及通信等行业中,央企和国企能够发挥重要作用,保障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在股市上,央企和国企的地位也非常显著。据数据显示,截止到3月,央企和国企的上市公司数量在A股的占比超过1/4,而市值占比接近45%。此外,央国企的盈利占比接近7成,且稳定性较强,不会出现大幅波动。

因此,央企和国企无论是在经济中,还是在股市中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提升和改善,央国企可能不仅仅起到压舱石的作用,还会带动整个股市的行情,在优化市场机构和资源配置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主持人:梁总的介绍十分全面。在我们众多投资者看来,当我们选择股票时,常常会挑选那些被低估的股票。这里的低估不仅仅指我们认为的低估值数字,而是指它们被低估的程度。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更容易找到那些具有更高增长和盈利潜力的股票,或者说更具有赚钱效应的股票。

从这个角度来看,您之前提到的一些数据非常有意思。我们再回顾一下,央国企股票的数量占A股的比例超过1/4,市值占比接近45%。更重要的是,它们的盈利贡献度近7成。它们像一个稳定的压舱石一样沉重,但实际上它们的盈利超过了我们预估的高度。这难道不是A股的估值洼地吗?

然而,此时有很多投资者有疑问,难道只要是央国企,它就一定被低估吗?我们不能一概而论,不能给大家做出一揽子的评价。我们需要进一步筛选,看哪些公司在“中特估”的主题下更有投资价值,请梁总给大家讲解一下。

梁杏:好的,实际上央国企它在各个行业里面的分布也都是非常广泛的。不过可能在某一些行业里的分布可能更多一些,比如说像今年比较火的几个——石油石化、建筑、通信等行业,这些全部都不是资本市场喜欢炒作的行业。

主持人:对,感觉这些行业好像没有太多想象力,不像那些成长股。

梁杏:这几个行业可能本身并不具备太大的成长性。尤其是石油石化这种传统的能源行业,它通常被归类为周期板块中的一员。

一般来说,只有科技成长板块的估值比较高,因为它的想象空间更大。有提高估值的可能性,这个过程也会比较顺畅。实际上央国企在TMT板块、科技能源板块或科技成长板块中也有很多相关的布*。

我们前面说虽然央国企的股票数量只有总量的1/4,但市值贡献可能接近一半。在这种情况下,央国企在传统的能源板块可能仍然占据较高的比例。能源板块的特点是低估值,并且商业模式不像科技成长那样,可以通过短期的资本孵化迅速拓展业务范围。

以石油石化为例,加油站这样的盈利模式本质上只是将石油进行出售,这已经是一种非常成熟的模式了。过去很多年,每年的增量可能比较稳定。近年来,在新能源汽车的浪潮下,石油石化从加油站销售的角度开始面临边际下降的挑战,但存量依然非常大。当然,石油石化不只是开加油站卖油。我只是想说明,这类业务在一段时间之内都是比较稳定的。

我们再来看看煤炭这个行业,它是发电和供电的主力。它的需求量主要取决于每年开采的煤炭量、经济增长速度以及用电量。当然未来新能源的影响下,也会让煤炭的总需求会逐渐下降。在二级市场,煤炭行业并不像科技板块一样具有想象力,它的估值也不像科技成长板块那样受到热捧,但是当前它的低估也是存在的。

假设国家不提供能源保障、通信保障以及其他安全保障,我们就无法享受安定的生活。因此,这些保障非常重要。然而,由于这些行业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资本市场往往会忽视它们的重要性,更喜欢追逐故事性更强,成长性更大的板块,这可能也是提出“中特估”概念的原因。

此外,我们回到之前提到的能源石化、建筑和通信等行业。传统上,这些行业都是周期性行业,它们的盈利模式或业态并不像科技成长行业那样具有创新性。因此,这也是它们在估值方面没有得到很好表现的一个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在资本市场的融资中,央国企的市净率必须达到1,否则将面临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一旦中央国企的估值提升至1以上,其再融资功能也将被打开。

所以,以1000元的资产价值为例,但市场只给出800元的估值,这就是明显的低估。因此,“中特估”的提出是为了改善这种情况。中特估提升并不要求资本市场一定给予超出1000元的估值,但至少能够准确反映1000元的价值。

总之,“中特估”的提出与行业的传统性有关,因为这些行业不容易提升估值。另一方面,它也与国有企业的估值有关,因为中央国企在资本市场上也存在被低估的情况。

主持人:所以我们所看到的这些行业可能并不是我们认为非常有想象力的新兴行业,反倒是在传统的行业当中。

梁杏:为什么传统行业会率先对“中特估”有所反应?我们刚才也提到,传统行业的央企国企相对更容易被低估。我本来的价值是1000块,但你现在只给了我800块。当我要重新估值时,我应该先回到1000块。所以,我们认为这是“中特估”在传统行业中率先进行反应的逻辑。

主持人:那么,针对市场上覆盖这些公司的指数,我们想要知道它们之间的差异,特别是它们在现阶段的表现以及估值修复的程度如何,哪些具有更大的修复空间?

梁杏:好的。在主动管理产品中很难找到一个明确的专门做“中特估”的基。但是,在指数基金和ETF领域,还是有很多选择的。目前相关产品可能有30个左右。这些产品背后的标的指数差不多有7个左右,最近我们也看到新闻还有一批新的指数和产品上报。

我们先来谈谈已经存在的7个指数和30多个产品。这7个指数包括央企共赢、一带一路、央企创新和央企结构调整指数等等。虽然这些指数都是关于央企的,但它们的方向和意图实现的内容可能存在不同。这使得它们的内涵可能存在一些区别。此外,这些指数所涵盖的市场也是不同的。

央企共赢,它实际上属于沪港深指数,可以将港股低估值的央企纳入其中。而其他一些指数则以A股央国企为主。它们之间的区别是相当大的。接下来,我们来具体谈谈这些指数在行业上的分布和区别。

像之前所讲的,这一轮“中特估”可能率先是由传统的周期板块中估值较低的行业所引发的,因此这些行业率先有反应。也是因为这些行业确实被低估,其净资产可能为1000元,但市场价值只有800元,因此它们率先得到修复是很正常的。

在这种情况下,像央企共赢ETF(517090)跟踪的央企共赢指数中,传统低估值的石油石化(如三桶油)、建筑、通信等行业占比分别超过30%、20%、15%。这也是为什么今年央企共赢指数表现非常好的一个重要原因。

除了央企共赢指数之外,其他指数如央企创新也值得关注。

我们知道,现在人工智能和数字中国等领域非常热门,因此在这些领域跟上科技发展浪潮是很重要的。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可以适度关注央企创新指数的表现。

伴随着一带一路大会的召开,我们认为资本市场可能会对一带一路、建筑等行业进一步感兴趣。

如果想要投资一带一路,可以考虑购买相应的产品;如果想要投资建筑行业,可以在基建领域寻找相关产品。

各个不同指数之间还是存在很多差异的,大家在买入相关产品前,可以查看其背后的标的指数的侧重点、编制方案和行业分类。结合未来可能的行情做出判断,以及自己的偏好选择不同的产品。

主持人:对于我们要配置“中特估”的朋友来说,一个重要的问题是估值。我们看好这个投资组合是因为它被低估了,这就是一个洼地。如果我们站在这个洼地上并随着股票的升值而获得利润,这很好。但是,如果这个行情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并且这些股票逐渐修复和修正了它们的估值,那么他们还能否保持这个优势呢?这是很多投资者担心的,主要是担心这个行情是否具有持续性,并且未来会发生什么。

梁杏:因为我们有相关的产品和指数,所以很多投资者会询问我们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强调的是,“中特估”行情的基础和持续性是很重要的。回顾过去,易会长在去年11月21日的会议上提出了“中特估”的概念,这也是“中特估”行情开始催化的时间。

在央国企改革的背景下,行情逐渐上涨。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件事情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央国企的PB值。如果其PB值低于1,那么融资功能就会受限。考虑到这个因素,当央国企的估值提高到1以上后,它就有了再融资的可能性。这样做能够改善央国企的盈利和资产负债表,这是合乎逻辑的。

对于低估修复和未来展望,我们可以举个简单粗暴的例子。假设一家公司的价值为1000元,但市场只给出了800元的估值。中特估行情启动后,它的市值回到1000元,然后就可以进行融资了。一旦公司完成融资,进行再生产,它的净资产就可能增加到1200元。那么资本市场就可以相应地增加市值200元。因此,我们认为中特供行情是具有持续性的,它的背后也有基本面的逻辑支撑。

第一阶段是先解决低估问题,一旦解决,企业就可以进入到第二阶段——运作和管理效率提升,包括再融资功能的恢复,营收的进一步提升等等。国资委对央企也提出了很多要求,其中之一是“一利五率”的经营指标。这个指标是从“两利四率”转化而来,两利是指净利润和利润总额,四率是指营业收入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研发投入强度、资产负债率。“一利五率”用净资产收益率替换了净利润指标、用营业现金比率替换了营业收入利润率。

除此之外,国资委还对央国企提出了很多详细的考核要求,这些考核方案旨在提升央国企的盈利和创新能力。

总体来说,国资委的考核要求非常细化,有助于央国企的长远发展。它不仅提升了央国企的盈利能力和经营能力,而且有潜力进一步带来新的盈利增长。国资委对整个国企改革的推进也可以进一步提升资本市场的根基,因为股市是企业基本面的晴雨表。

因此,“中特估”并非仅仅停留在口号上,而是具有可持续的盈利和持续性。这个背后的逻辑是,当企业的基本面改善时,资本市场自然会给予股价定价的改善。资本市场对中特估的响应只是第一阶段。当企业得到缺失的资金之后,上司国资委要求他们进行各种经营改善。在这个阶段,“中特估”会努力提升业绩,资产质量也会提高,这将为央国企带来更大的市场空间和对价。

目前,“中特估”可能已经走完了第一个阶段,并且正在走向第二阶段。这是一个持续的业绩改进和提升的过程。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只要从1000块做到1200块就结束了,后面还有星辰大海。“中特估”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业绩,并保持其可持续性,这样才能在资本市场上获得更好的评价。

如果央国企有自己的特色、专利和非常优秀的治理结构,这些因素可以在资本市场上获得额外的溢价,从目前来看,我们认为这个行情可以延续下去。

我们可以观察到央国企的盈利质量正在改善,而且很可能会扩散到其他行业。我们之前提到,为什么像能源、通信和建筑这些行业率先反应,是因为它们本来就估值很低。随着治理结构和效率的改进,这种改善将扩散到其他行业,例如银行等,可以看到至少有边际的改善。央企也在创新,所以这种改善会持续下去。

建议大家关注中字头、央企共赢和基建等相关指数和产品的投资机会。现在市场正在调整,但由于我们相信这个行情具有延续性和持续性,因此当前的调整是一个不错的上车机会。

主持人:它反倒是给了大家站在洼地的好机会,有可能不是最低了。

梁杏:可能不会像易**提出来之前那么低了,调整的过程中总归比买在高点上要更好。所以建议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资金的情况等等,小跌小买,大跌大买,去做这种提前的规划和安排,投资体验可能也会更好一些。

主持人:刚才杏总想要告诉大家的是,“中特估”它不仅仅是市场情绪所驱动的估值修复,不是因为大家认为它是央国企,它比较稳定,它是压舱石,并且有领导的讲话,然后能够预测它未来有好的趋势,我们就去买。而是因为我们真正的看到了基本面支撑下它的估值是怎么提升的逻辑。尤其是“一利五率”的角度来说,毕竟央国企会更加稳健的去进行运营和经营,这个逻辑也是很顺的。

主持人:您刚才前面也说到了关于行业的一个问题,其实我们不得不承认有一些行业它处在一个具体的周期中。其实不得不根据市场的一些情况,包括经济的复苏的状况有一些的调整和变化。比如建筑、建材等等这些行业,它可能直接跟地产的周期就关联上了。

地产有时候跟经济的复苏关系又是联动的。目前我们也看到一季度的一些数据和复苏表现。在行业周期的过程当中,会不会出现因为复苏不及预期,或者它的周期的前端它并没有达到一个比较好的峰值,导致我们没有办法很快的获得盈利的修复?

梁杏:我们来谈一些宏观经济问题,因为第一季度的GDP数据已经公布了,增速是4.5%。这个数据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在年初时,我们预测今年的整个经济将会有复苏。我们认为经济比较确定会修复和复苏。因为过去十三年,我们已经将大部分精力放在经济建设和事业上。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复苏是一件确定的事情。整个经济增速应该会逐季改善。当时,我们预测全年GDP增速可能不到5%,可能5%左右。

当时,我们预测第一季度的GDP增速大约为3%,但现在,我们发现第一季度的数据超出了我们的预测。因此,经济的复苏情况可能比我们预测的还要更好一些。

对于第二季度,我们预测的增速为7%多一点。但我们现在已经做了一些适当的上调,可能达到8%以上。因为去年的二季度受到疫情的影响,经济增速比较差,只有0.1%左右。今年二季度,一方面经济确实有复苏,另一方面也受到基数效应的影响。

当前资本市场对于经济数据的反应很有趣。有两个反应:第一个反应是虽然一季度的经济数据非常好,但是人们仍然能够找出一些小问题,例如为什么CPI的同比增速为什么会比上个月还要低呢?因此,市场上有一些潜在的担忧,是否会入通货紧缩的风险中?对于这个问题,我们的看法是,要确认是否通货紧缩,实际上需要看连续2到3个月的数据。只看一个月的数据,这个问题并不是特别大,还需要看连续的情况。

另外,我们的货币和社融数据仍然远远高于经济增速,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持保留态度,认为需要更长时间的数据区间来验证这个观点,所以我们现在仍然看好经济复苏。

第二个小问题或市场上的小疑虑是什么呢?既然经济复苏这么好,远远超出预期,人们开始担心国家后续给予的支持和政策力度会不会有折扣。就像生病需要治疗一样,在我康复并出院后,开始走路时需要拄拐杖。但是随着身体的逐渐恢复,走路越来越顺畅,我们开始担心是否需要继续使用拐杖。这也是资本市场的一些担忧。

目前,市场处于调整期,其中涨幅过大是原因之一,另外我们也需要更多的数据和表态来验证观点。4月底召开的***会议是一个重要的时间点。我们的基本判断是复苏还将持续下去。大家也可以关注会议的相关表述。

因此,我们再回到主持人所说的行情问题。我们认为经济整体的复苏仍是首选,各行业都有可能表现良好。今年可能稍微弱一点的是出口,但第一季度的出口数据远强于预期,这与“一带一路”倡议有关。但排除掉“一带一路”因素后,我们认为今年整体经济还将下行,因为美欧日韩的GDP增速和PMI值都在下降。从过去几年来看,21年的二三季度可能是经济增长的顶点,之后会进一步下降。因此,我们预计外因为国外经济下滑,外需将会减弱,对我们的出口造成一定影响。

但在不考虑出口的情况下,我们看好消费和投资等领域,包括地产链。我们认为地产链有可能复苏,因为整个地产产业链上下游全部加在一块,占经济的比重约为1/4左右。

地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行业,如果这个行业没有恢复,就会对经济复苏产生负面影响。去年地产一直处于下降趋势,同比增长率也在下降。如果地产不能得到一个比较好的修复,它会削弱经济复苏的力度,或者说使经济复苏的质量下降。因此,我们非常看好地产在今年上半年的复苏,如果到下半年再去弄就来不及了。

目前看来,整个地产行业在2月中下旬开始逐步复苏。虽然数据已经有所好转,但我们认为政策放松的可能性不会那么快,因为政策应该需要一定的时间来产生效果。此外,我们认为地产、基建等领域的经济基本面仍然有支撑力,这些领域的发展对于中字头股票的支持力度仍然较强。

除了经济基本面之外,建筑、建材等行业也是地产产业链上的关键组成部分。这些行业的发展受到地产和基建行业的双重驱动。虽然历史上地产和基建的发展有一个跷跷板的关系,但是目前看来,地产正在复苏,而基建虽然增长速度可能不如去年,但也有项目落地。

此外,一带一路的发展对基建行业也有很大的帮助。在基建行业中,中字头股票的数量比在地产行业中要多,而且这些股票的权重也更高。因此,我们认为中字头股票对于基建行业的支持力度要比地产行业更强。如果您关心建筑行业或一带一路的发展,可以关注基建ETF(159619),它的前十大权重里有8个中字头的基建建筑建材股票。总之,我们看好经济的复苏以及经济复苏对于中字头股票提供的基本面支持。

主持人:最后,请杏总给我们总结一下,到底有哪些是您觉得它覆盖的标的相应来讲比较精准,并且跟市场上的投资主题是联动的,再给大家做个总结。

梁杏:好的,刚才前面我已经给大家介绍过,目前已经上市的“中特估”相关ETF里面跟踪的与中特估挂钩的指数有7个。我重点讲了一个叫做央企共赢的指数,这是富时指数公司推出的海外指数,是市场上唯一一个包含沪港深央企的指数,其中包含不到20%的港股成分股。

如果你想要投资港股,因为目前还没有纯港股的央企指数和相关产品,但我知道有些基金公司已经在准备申报香港国企的产品,包括我们家也在申报。但现在还没有纯港股的央企标的,所以现在买不到。

如果你想要投资港股,可以考虑购买富时的央企共赢指数产品比如央企共赢ETF(517090)。因为它里面包含有港股成分股,可以帮助你实现这个目标。另外,富时的央企共赢指数最大的三个行业分别是石油石化、建筑和通信,其中石油石化占比超过30%,建筑占比超过20%,通信占比超过15%。因为这些行业表现良好,该指数在今年所有”中特估”指数中表现非常出色。同时也因为指数中包含大量能源和建筑类股票,所以其分红率也非常高,在央企指数中排名靠前。

除了这个指数之外,还有一些比较有特色的,例如一带一路指数。我之前也给大家讲过,如果你看好基建建筑方面的投资,可以考虑购买一带一路或基建指数的相关产品。比如基建ETF(159619)。

此外,央企创新指数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它会偏向科技成长一点。如果你想在央企里面寻找偏向科技成长方向的投资,可以选择这个指数对应的产品。同时还有结构调整指数,也是一个选择。

最后还有专门的上海国企和央企的指数,如果你对区域的投资比较感兴趣,例如你喜欢上海地区的央企国企,你可以选择购买这个指数对应的产品。

我刚才谈到的是央企共赢指数,涉及到石油、石化、建筑和通信等广泛领域,是一种快速增长的投资机会。如果你喜欢这个领域,可以优先考虑它。但是如果投资者认为“中特估”的行情也会逐渐扩散到其他板块,比如科技板块,那就可以考虑投资央企创新。但是,我目前无法确定它何时会扩散到科技板块,因此我们需要跟随市场的发展程度来做出选择和判断。

目前,我认为可能有两条主要的投资方向,一条是三桶油和运营商,另一条是一带一路和建筑。如果你想投资前一条方向,可以考虑购买三桶油和运营商的股票,由于央企共赢指数中这些股票的占比最高,所以也可以考虑购买央企共赢ETF。如果看好一带一路,想要投资建筑建材行业,可以购买该行业的产品,比如建材ETF(159745)等。如果想投资基建领域,可以选择基建ETF(159619)。央企共赢ETF中也有超过20%的建筑业股票。

这是我目前能看到的两个方向,未来可能还会扩散到银行、科技成长等领域,这需要我们继续关注市场的发展。这也表明“中特估”这一主题可以持续很长时间,因为央企改革仍在不断推进中。一旦估值上升,再融资等新方案也会推出,市场会朝着我们预期的目标前行。

在数字经济的浪潮中,我们也可以找到一些并行的好方向。实际上,数字经济中有许多央企和国企的公司,这是为什么呢?大家可以想一想,数据已经成为一种生产要素了。我们通常说的生产五大要素是什么?人力、土地、资本、技术和数据,现在数据已经被提出作为第五大生产要素,它非常重要,而且数据的使用与安全密切相关,否则将会是一场灾难。例如,我们的信息全部泄漏,这将会是一场大灾难。

因此,安全是数据相关的核心问题,国家或央企必须承担起重要的责任。数字经济和数字中国中,央国企也将发挥它们的数据要素、数据*等优势,在未来承担更多的安全和责任,同时也要兼顾效率和公平这些历史使命。但是,这需要我们慢慢观察,看它何时崛起,要把握好这个节奏,或者提前布*。

目前市场上可能还没有纯粹的央企数字经济指数,可能在央企创新中有一些相关探索,大家可以再等待看看后面会不会有专门的指数出现。

投资人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是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

无论是股票ETF/LOF基金,都是属于较高预期风险和预期收益的证券投资基金品种,其预期收益及预期风险水平高于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

基金资产投资于科创板和创业板股票,会面临因投资标的、市场制度以及交易规则等差异带来的特有风险,提请投资者注意。

板块/基金短期涨跌幅列示仅作为文章分析观点之辅助材料,仅供参考,不构成对基金业绩的保证。

文中提及个股短期业绩仅供参考,不构成股票推荐,也不构成对基金业绩的预测和保证。

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承诺。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您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提前做好风险测评,并根据您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购买与之相匹配的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你也可能遇到买基金15年还亏17%!

我经常告诫大家,要购买宽基指数基金,不要购买主动管理型基金,这是有很深刻的道理。也许你们觉得指数基金涨得太慢,这点收益不值得投资。

如果你看完今天的文章,还是依然这么理解,那么请坚持自己的观点,我祝你未来10年20年依然好运相伴,买什么涨什么!

即使在这几年市场如此低迷的当下,沪深300指数、创业板指数和中证500指数,自诞生以来的年化收益率还是超过了8%。

在特别好年份的时候,比如:2014年、2020年,这三大指数的跟踪指数基金长期年化收益率可以超过10%。别小看这一年才一个涨停板的收益,你知道有多难吗?

连续8年跑赢沪深300的基金(统计到2020年),全市场仅16只!但是一年跑赢沪深300指数的基金多达2967只,连续10年却只剩下4只了。

统计到2020年的数据

再加1年呢?也就是连续11年跑赢沪深300指数的基金只剩下2只了。它们分别是:鹏华沪深300A、泰达宏利沪深300指数增强A。

以上统计数量涵盖了所有的沪深A股基金,总数超过1万只。你要在一万只里面选出这两只比你随便买一个股票,买到涨停板的概率还低。

你若真有这个本事,何必买基金呢?我觉得买彩票都能中大奖。我再给大家看个震惊的数据,连续7年(2014年-2020年)跑赢沪深300指数的基金清单如下:

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一方面总数只有区区14只,另外一方面仔细看基金名字,是不是几乎清一色指数基金?只有个别是混合基金,比如:博时主题行业。

这个结*是不是很震惊?我们投资绝对不是一年二年的事情,甚至不是10年20年的事情,而是一辈子的事情,我们需要长期的稳定回报。

今年赚100%,明年亏50%,白干倒贴利息+时间成本。主动管理型基金看似很赚钱,你去看每年的基金收益率排行榜,排名前几位大部分是主动管理基金。

按理购买主动管理型基金很赚钱,为什么等你买根本赚不到钱,甚至亏钱了?

我可以很负责地告诉你,每年排名很靠前的基金,大多数是运气+好年份,重仓压对了一只股票或者一个行业,突然爆发,然后基金业绩飙升。

只要基金经理是这样的投资风格,迟早一年也会押错而大亏。大家有没有发现?今年的盈利明星,明年可能变成了亏损冠军?

我们不需要某一年出类拔萃,我们更需要基金经理学会风险控制,稳定赚钱。哪怕每年赚8%,也好过大起大落的不确定性。

事实证明,8%这一点稳定收益率,压在某个基金经理上是不切实际的。一方面,大量公募基金经理走马换灯,另外一方面没有这样本事的基金经理。

而指数基金就不一样了,它对基金经理的能力依然度很低,只要被动跟踪某一个宽基指数,比如:沪深300指数、中证500指数或者创业板指数等等。

由于指数基金是被动跟踪指数的,所以投研成本非常低,基金运营成本自然就低了,相应的管理费也收得很少,基金持有人的长期持有成本也省下不少钱。

我再给大家查到一个最新数据,近8年(2014年-2022年)跑赢沪深300的主动管理基金清单,仅供参考:

统计到2022年的数据

而且这些基金的基金经理相对稳定,任职年限都比较长。如果你实在看不上指数基金,可以关注基金经理任职超过10年的上面那些主动管理型基金。

特别要提示:再仔细查查你看中的主动管理基金波动幅度,如果太大,就做好“激烈摇晃”的准备,这样才能拿得住,从而享受得到基金的长期收益。否则,中途被“甩”出去而亏损,那就还不如无脑定投宽基指数基金了。

最后再告诉大家一个残酷的事实,购买主动管理基金很可能出现14年不赚钱还亏损。随着市场的越来越机构化,要在市场里面赚到超越指数的钱会越来越难。

在美国长期跑赢指数的主动管理基金寥寥无几,巴菲特就专门跟美国主动管理基金整个行业打过一个赌,最后巴菲特赢了。

所以他老人家告诫家人:将来他死后,把他的财富都购买成标普500指数基金,而不要购买任何主动管理基金。更不要请财富管理公司“瞎搞”,除了高昂的收费,只会亏钱。

当前国内出海的QDII基金已经是这个现象了,因为它们投的海外市场就是机构化的成熟市场。哪怕像顶级的美国基金公司也没能逃脱跑输市场的悲惨结*。

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更夸张,成立15年,累计管理费收了23亿元,而基金持有人却亏了17%(截止2022年8月3日,净值0.83)。

长期持有到现在的这批人还不算最惨,中途赎回的更惨。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净值最低的时候只有0.3,也就是亏损了70%。

一开始这支基金有300亿的规模,当前只剩下不到30亿,也就是大部分投资者的亏损远远超过17%,惨不忍睹啊!

上投摩根是什么公司?上海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和摩根富林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共同组建。而后者的股东就是美国摩根家族,就是美国最厉害的金融家族。

你再看看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的介绍语是“26年投资老将掌舵,专注挖掘亚太明星企业”。这样的基金公司竟然15年还亏钱,可见机构化的成熟市场赚钱多难。

资本市场赚钱本来都很难,你要长期跑赢指数就难上加难了。未来10年20年A股的机构化、成熟化是必然的趋势,你若想跑赢市场,从资本市场赚点钱,购买指数基金是唯一的出路,真的没有别的路了!

你用不了赔上10年20年的青春岁月去试错,代价太大了。我作为过来人,你的可靠朋友给你真心实意的建议:请你把这点时间和精力花在本质工作上,定有美好的未来!

沪深A股当天盘面情况:

大盘指数今日收阳概率80%

压力位:3305点附近

支撑位:3275点附近

创业板指数今日收阳概率80%

压力位:2765点附近

支撑位:2715点附近

本周宽基指数平均年化收益率:

沪深300指数(000300):8.58%

中证500指数(399905):8.24%

上证50指数(000016):5.72%

创业板指数(399006):8.40%

本周基金定投操作建议:上证50指数基金可大量投;中证500指数基金、沪深300指数、创业板指数基金正常投。

想通一个道理:做确定性高的事情,不但有未来,而且还很幸福!我们的痛苦和焦虑不都是来自不确定吗?

基金买什么好

证劵投资基金其风险和收益从高到低依次为股票型、混合型、债券型、货币型。你可以根据自己对基金风险的承受能力选择不同的基金品种。在股市长期的震荡市中,混合型基金相对较灵活一些,走势平稳一些、风险比股票型基金要小一些、近几年定投收益率排名靠前的多数是混合型基金。像华夏回报、华安宝利、富国天惠等混合型基金都是排名靠前、风险相对较小的基金。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逢低投资或者定投基金较好。

现在还可以买基金还会赚吗?

7月份是今年的最高点位置附近,你在什么时候买的基金,出现浮亏都是很正常的一种情况,因为不管是什么基金,它的对标指数都是沪深300,在最近的市场走势中,沪深300持续运行在7月份下方水平,所以出现亏损也是必然,如果你投资的是基金,那就更应该以长线思维来应对短期的波动!

如果长期持有的话,现在阶段来看基金只有3260多点的位置并不算高,因为未来上证指数上涨到4000点甚至更高,并没有什么难度,所以我个人还是倾向于以一个中线的心态来应对未来的走势就可以了,不需要特别注重那些细节。

你可以采用定投的方式逐步增加仓位,不管是涨是跌对你来说都有好处,这种方法可以在牛熊交界处获得非常明显的收益,如果指数波动较大,比如说布*初期出现大幅度下跌的话,可以选择增加双倍的仓位进行定投,越跌越买的思路可以在基金定投中让你获得更大的收益,感谢您的提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