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发科技生产什么零部件(航发科技与航发动力区别?)

时间:2023-12-01 11:53:32 | 分类: 基金百科 | 作者:admin| 点击: 59次

航发科技与航发动力区别?

都是中航系的上市公司,航发科技主要负责研制,航发动力主要负责生产

等离子电视机的主要零部件有哪些?

开关电源、X驱动板、Y驱动板、D(地址)驱动板逻辑板等离子屏高中频接收板信号解码处理板外部接口板

南京航发科技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怎么样?

南京航发科技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是2000-10-20在江苏省南京市白下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独资),注册地址位于南京市秦淮区御道街29号D楼211室。南京航发科技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2010472457910XY,企业法人苏春兰,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南京航发科技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液压系统及元件设计、开发、组装、销售、维修;工程机械及配件、汽车配件销售;电力电器、电气自动化产品销售及相关产品技术和信息咨询、服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在江苏省,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108223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5000万以上和100-1000万规模的企业中,共158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良好。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南京航发科技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航发控制和航发动力的区别?

航发动力是造发动机的四大工厂,沈阳黎明、西安西航、株州南方、贵阳黎阳。科技是造发动机的一个工厂,成都成发。航发控制是给上述工厂的发动机产品提供控制系统的。

航发动力公司经营范围包括:一般经营项目:从事各类飞行器动力装置、第二动力装置、燃汽轮机及零部件的设计、实验、研制、生产、装配、试车、维修、营销和售后服务业务;从事航空发动机技术衍生产品的研制、实验、开发、中试、生产、销售、服务业务;航空发动机及其零部件转包生产、进出口、“三来一补”加工业务

航发控制公司主要有三大业务板块:发动机控制系统及衍生产品、国际合作业务和非 航产品及其他。从产业链上看,公司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及衍生产品业务、非航空产 品及其他业务产业链涵盖研制、生产、试验、销售、维修保障等五大环节;国际合作 业务以航空转包零部件生产制造为主,并积极拓展航空产品联合开发模式。非航业务 主要涉及地面战车、弹用动力控制系统、汽车自动变速执行机构等产品,与公司航空 发动机控制系统业务是技术同源、产业同根。

航发科技董事长杨育武简历 600391股票高管简介-平安证券

航发科技董事长是谁?航发科技董事长杨育武简历,2018年11月600391股票高管简介。

本文将为您介绍航发科技董事长姓名、简历、年龄、学历等相关信息。信息收集日期2018年11月,信息有可能存在变更的情况,请注意核实。

航发科技,公司全称中国航发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A股上市公司,股票代码:600391。

董事长对一家公司的影响很大,所以也成为股票投资者在研究上市公司时比较关注的信息。

航发科技董事长是:杨育武。

中国航发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发科技”)是中国航发成都发动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航发成发”)作为主要发起人,并联合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公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五家单位,以发起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于1999年12月28日在国家工商*注册登记。公司股票于2001年12月12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股票代码:600391)。航发科技在长期从事航空发动机研制,通过与国际知名航空企业的合作,掌握了国际先进的航空发动机关键零部件制造技术,建立了机匣、钣金、叶片、轴承等四个专业化优势平台,形成了技术、热表、装试等三个创新中心;具备了航空发动机研制生产成套试验能力,拥有国防二级区域计量站和国家实验室资格的理化检测中心;通过了ISO9001、GJB9001A和AS9100-B质量体系认证,热处理、焊接、无损检测、化学处理、涂层和非传统加工等特种工艺获国际宇航的NADCAP认证。。

丛春义职务:总经理,董事任职时间:2018-07-05年龄:42简介:丛春义,男,1976年10月生,硕士研究生,中共*员,高级工程师。1999年8月至2011年3月,先后任沈阳黎明公司总装厂41车间工艺员、技术中心燃机所设计员、技术中心燃涡所分室主任、装试厂41车间副主任、盘轴厂传动制造工部主任、盘轴厂副厂长、装配厂厂长、生产指挥部部长;2011年3月至2015年2月,先后任中航工业发动机生产市场与企业管理部部长、中航工业发动机企业管理部部长;2015年2月至2015年11月,任贵州红林机械有限公司监事、**书记;2015年11月至2017年3月,任贵州红林机械有限公司监事、**书记;中国航发动控监事;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任中国航发红林总经理、**副书记;航发控制董事、副总经理;2018年6月至今,任中国航发成发董事、**副书记;航发科技**副书记。刘凌川职务:副总经理任职时间:2017-08-30年龄:44简介:刘凌川:男,1974年10月出生,本科,中共*员,高级工程师。1996年7月—2005年7月,先后任成发科技技术中心技术员、信息化工程师、技术管理室主任、项目办副主任、制造部部长助理;2005年7月-2007年8月,先后任成发科技技术中心副主任、成发科技热表副厂长、代厂长;2007年8月-2013年4月,先后任成发科技热表厂长、成发科技叶片总经理、管理创新部部长;2013年4月-2013年8月,任普惠艾特航空制造(成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2013年8月-2016年8月,任南方公司副总经理;2016年8月-2017年7月,任中国航发南方副总经理;2017年8月至今,任公司副总经理。吴华职务:副总经理,董事,财务负责人任职时间:2015-04-27年龄:50简介:吴华,女,1968年1月出生,硕士研究生,高级会计师。1989年7月至1999年12月,先后任中航工业成发七厂经营科会计、经营科副科长、中航工业成发财务处副处长;1999年12月至2011年12月,任成发科技总会计师、财务总监、财务负责人;2011年12月至2015年4月,任中航工业成发总经理助理兼副总会计师;2015年4月至今,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总会计师。熊奕职务:副总经理,董事,董事会秘书任职时间:2013-02-04年龄:42简介:熊奕:男,1976年8月出生,硕士,中共*员,助理工程师。1998年7月至1999年12月,任中航工业成发外贸处项目经理;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先后任成发科技市场营销部业务主管、派驻美国普惠公司常驻代表、市场营销部高级业务主管、国际业务部部长助理、副部长、部长、副总工程师、兼热表公司总经理。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任中航工业成发公司(**)办公室主任;2012年1月至2012年8月,任中航工业成发总经理助理兼成发普睿玛总经理;2012年8月至2013年1月,任中航成发总经理助理兼成发钣金总经理;2013年2月至今,任公司副总经理;2015年4月至今,任公司董事。2017年3月,参加上海证券交易所组织的董事会秘书培训,取得“董事会秘书”资格。张力职务:副总经理任职时间:2016-08-25年龄:56简介:张力:男,1962年2月出生,硕士,中共*员,自然科学研究员。1984年8月-2000年4月,先后任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一室设计员、二室设计员、二室副主任;2000年4月-2003年8月,任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二室主任;2003年8月-2016年7月,任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副总设计师。2016年8月至今,任公司副总经理;2016年10月至今,任公司总设计师。赵赟职务:副总经理任职时间:2018-09-26年龄:46简介:赵赟,男,1972年9月出生,硕士研究生,中共*员,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1993年8月至2008年9月,先后任西航公司46车间工艺员、工艺室主任,47车间工艺室主任、车间副主任,叶片中心技术科科长。2008年9月至2017年5月,先后任航空动力叶片中心副主任、分**书记兼副主任,航空动力/中航动力西安分公司叶片中心主任兼分**副书记,中航动力西安分公司/航发动力西安分公司工艺技术中心主任兼*总支副书记。2017年5月至2018年2月,任航发动力西安分公司/航发动力技术中心常务副主任(主持工作)、分**副书记。2018年2月至2018年5月,任航发动力技术中心主任、分**副书记。2018年5月至2018年8月,任航发动力总工艺师兼技术中心主任、分**副书记。刘建职务:副总经理,总工程师任职时间:2011-12-15年龄:56简介:刘建:男,1962年5月出生,硕士,中共*员,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1983年8月-1999年12月,先后任中航工业成发产品设计研究所技术员、总师办技术助理、公司办秘书、十一分厂经营科副科长、科长、十一分厂厂长助理、产品设计研究所副所长、所长、产品技术开发部部长兼产品设计研究所所长;1999年12月-2001年2月,任中航工业成发副总工程师兼产品所所长;2001年2月—2002年11月,任中航工业成发总工程师;2002年11月—2011年10月,任中航工业成发董事、副总经理、总工程师;2011年10月至今,任中国航发成发董事;2011年12月至今,任公司副总经理;2016年10月至今,任公司总工程师。蒋富国职务:董事任职时间:2018-07-20年龄:50简介:蒋富国:男,1968年10月出生,硕士,中共*员,高级会计师。1998年1月-2008年5月,任西安安泰叶片技术有限公司财务信息部经理;2008年6月-2008年8月,任西安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计划处副处长;2008年9月-2011年2月,任西安航空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事务代表、证券投资部部长;2011年3月至今,任中航发动机控股有限公司资本运营部部长。2011年12月至今,任公司董事。李红职务:董事任职时间:2018-07-20年龄:53简介:李红:女,1965年10月出生,学士,中共*员。1987年7月至2000年3月,先后在工商银行成都市芷泉支行科技科、成都市工商银行信息咨询部、成都市金蓉评估咨询事务所、成都市工商银行管理信息处、工商银行四川省分行业务拓展处工作;2000年3月至今,先后在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成都办事处综合管理部、资产经营三部、股权管理部工作;现任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股权管理部高级副经理。2015年4月至今,任公司的董事。鲍卉芳职务:独立董事任职时间:2018-07-20年龄:55简介:鲍卉芳:女,汉族,1963年3月出生,硕士学历。律师。现任北京市康达律师事务所律师,湖南南岭民用爆破器材股份有限公司、中航直升机股份有限公司、云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银信长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独立董事。曾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金融证券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第七届、第八届发行审核委员会委员。1990年至2003年4月,任职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2003年5月至今,任北京市康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2013年11月至2018年7月任湖南南岭民用爆破器材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2018年7月17日因换届辞去独立董事职务。黄勤职务:独立董事任职时间:2018-07-20年龄:49简介:黄勤,女,1969年6月出生,博士研究生,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循环经济研究所所长。曾是英国利物浦大学访问学者,担任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理事、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理事、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区域可持续发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区域经济研究会副秘书长、四川省测绘地理信息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彭韶兵职务:独立董事任职时间:2018-07-20年龄:54简介:彭韶兵,男,1964年6月生,博士研究生,中共*员,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职于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担任会计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全国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会计学会理事,中国会计学会教育分会常务理事。曾任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院长,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教育培训委员会委员,四川省会计学会常务理事。2002年起担任会计学教授专业技术职务,长期从事会计学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会计准则建设、公司财务、上市公司治理。曾先后担任重庆长安、东方电气、中铁二*、五粮液及公司等上市公司独立董事。郭昕职务:监事会**,监事任职时间:2018-07-20年龄:55简介:郭昕:男,1963年05月生,汉族,中共*员,博士。先后任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整机实验部副主任、二室主任、整机实验部主任、江油实验所副所长副院长及**副书记、**书记及副院长、院长及**副书记;2009年5月至2013年3月,任中航发动机研究院分*组成员、副院长,中航工业航空发动机研究院董事,中国轻型燃气轮机开发中心主任;2013年3月至2014年1月,任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发动机工程部商用发动机办公室主任,中航发动机研究院分*组成员、副院长,中航工业航空发动机研究院董事,中国轻型燃气轮机开发中心主任;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任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发动机工程部商用发动机办公室主任;2016年6月至今,任624所科技委主任;2016年9月至今,任公司监事会**。晏水波职务:监事任职时间:2018-07-20年龄:54简介:晏水波,男,1964年9月生,硕士研究生,中共*员,工程师。1986年8月至1995年10月,先后任成发公司5车间工艺室工艺员、室副主任、室主任、5车间主任助理1995年10月至2008年1月,先后任成发公司四厂厂长助理、副厂长、外贸分厂厂长、一分厂厂长、新星公司总经理助理、新星公司总经理、成发公司副总工程师;2008年1月至2010年12任,任成发公司副总工程师;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先后任航机公司副总经理、兼技术中心常务副主任、兼型号办主任、成发公司总经理助理;2010年12月至今,任成发公司**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2011年12月至今,任公司监事;2012年3月至今,任公司**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2012年9月至今,任成发公司董事。陈文平职务:职工监事任职时间:2018-07-20年龄:36简介:陈文平,男,1982年10月出生,中共*员,本科。2006年7月至2009年1月,先后任成发汽发技术员、成发办公室秘书;2009年1月至2011年5月,任成发**工作部(企业文化部)副部长兼公司团委书记;2011年5月至2012年2月,任公司团委书记;2012年2月至2017年2月,任成发工装总经理;2017年2月至今,任公司副总经济师、*群工作部部长。

沪深两市最新业绩数据一览航发科技业绩报表数据

航发科技8月25日最新公布的2018年中报显示,其营业收入8.91亿元,同比下降4.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685万元,同比下降271.37%。基本每股收益-0.14元。公司最新分配方案为不分配不转增。

近年来,公司的业绩情况如下表所示:

近8年来,该公司同期营业收入及增速情况如下图:

同期,该公司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及增速情况如下图:

2018年,公司坚持聚焦主业,全面实施年度经营任务,科研生产稳步推进;成本工程和企业应收清理工作略显成效;AEOS建设、核心能力建设、企业改革深入扎实推进;军品融合进一步加强;各项基础管理工作进一步夯实和提升。但受燃机市场长期低迷影响,外贸燃气轮机零部件业务订单不足、受外贸航空产品客户指定的国外原材料供应商产能不足、美元汇率波动等因素影响,公司主要经济指标出现下滑。尽管从上半年的经营情况来看,中美贸易争端没有造成明显影响,但是如果贸易争端持续进行,将间接造成公司转包产品市场竞争力下降,客户也将采取相应的措施,这些都可能影响公司业务发展,存在经营业绩下滑的风险。为此,公司将通过一系列具体措施扭转上半年的不利*面,一是公司将统筹调配资源充分挖掘内外部潜力,积极按时交付航空转包产品,以弥补外贸燃气轮机零部件业务订单不足的影响;二是制定周密计划推进内贸航空及衍生产品的交付;三是持续深入推进实施成本工程,降低成本。

(注: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截至2018年8月25日)

以上就是本文为您提供航发科技董事长是谁?航发科技董事长杨育武简历,2018年11月600391股票高管简介信息。信息收集日期2018年11月,有可能存在变更的情况,请注意核实。

股票开户流程、股票开户需要哪些证件资料?可以手机APP自主开户吗?平安证券7X24小时自助开户。

什么是股票、股票怎么开户、股票交易时间、常见的股票种类、选股技巧、看盘技巧。股票新手入门知识零基础学炒股从入门到精通2019

科创板全套攻略。科创板渐行渐近,百万“玩家”翘首以待,个人开通科创板条件、上市条件、退市机制、做空机制、减持制度。

航发科技(600391)股票信息|查股网

证监会行业:

行业:

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入选理由: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是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及零部件的研发、制造、销售、服务,其中:内贸航空及衍生产品主要是以我公司牵头组织,通过借助行业力量,系统集成,最终实现生产交付;外贸产品则主要通过承接国际知名航空发动机公司的委托加工业务,经营模式主要是通过“组织报价、承接订单、生产交付、收汇结汇”几个环节予以实现。公司现有900多种、3300余台各门类齐全的加工设备及试验检测仪器,拥有18.7万平方米各类加工厂房;具备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产品研制所需的工程设计、加工制造、理化检测及各类综合性能试验能力;拥有通过了国家实验室资格的理化检测中心;通过了ISO9001、GJB9001A和AS9100-B质量体系认证,10余种特种工艺获国际宇航NADCAP认证等。公司拥有的上述许可或资质,使得公司具备承担各类航空产品生产及配套任务的资格和能力,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

所属地域:

交易日期:2021-07-16披露原因:涨幅偏离值达7%的证券

当日成交量(万手):19.45当日成交额(万元):40256.84成交回报净买入额(万元):4827.52

中国航发西安动力控制科技有限公司介绍?

西安航空动力控制公司创建于1955年,隶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是中国航空发动机燃油控制系统、飞机液压装置及高技术机电产品研制、试验和生产基地。拥有先进的数字化精密机械制造、特种工艺、计量检测能力和信息化管理手段。公司员工5000余人,拥有两个设计研究所、十余个专业制造单元及相关业务、生产、信息技术、国际合作等管理部门。五十年来,作为国有大型军工企业,公司先后为50多个型号的航空发动机研制生产了150多种、数十万套燃油附件。同时,通过实施核心技术辐射战略,已成功涉足航天和陆用战车动力控制、民航修理、国际航空零部件转包生产等领域。

中国航发长春控制科技有限公司是国企吗?

是国企。中国航发长春控制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国航发动力控制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中国航发动力控制股份有限公司的前三大股东中国航发西控、中国航发南方、中国航发长空均为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下属企业,三者合计持股比例超过50%为绝对控股;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是***国资委直接监管的中央所属军工类国有企业。这么推下来,中央所属国有资本对中国航发长春控制科技有限公司有最终的控股权,该企业是国企的性质。

2023年航宇科技研究报告 航发环锻件核心供应商,军民品业务快速发展 - 报告精读 - 未来智库

1.1核心人员深耕产业,十余年专注环锻件细分市场

航宇科技自2006年成立起专注发展环锻件,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并进行科技创新,成长为国内航空发动机环锻件主研制单位之一。全面参与国内现役、在研、预研的航空发动机环锻件研制与生产任务,同时与全球六大商用航空发动机公司(GE、普惠、罗罗、赛峰、MTU、霍尼韦尔)签订长协,配套全系金属材料的锻件制造。2021年公司于科创板上市。公司2013年某型系列环形锻件长试成功,获得首个军工环锻件批产订单。2014年攻克8级晶粒度GH4169盘件一次锻造成形的技术难题。2015年在美国GE航空锻件供应商竞标会中获得Leap发动机的多项图号锻件供货资格。2018年公司参加GE总部GE9X环锻件竞标,赢得总额第二大的锻件包,正式为世界最大商用航空发动机提供环锻件。2019年718Plus合金的环形锻件成形方法获得美国发明专利授权,公司取得首件国际发明专利。根据官方公众号消息,公司“民用航空发动机机匣”产品近日被认定为国家第七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该认定要求单项产品市占率位居全球前三名,彰显公司产品竞争力。

董事长张华直接持有公司0.70%的股权,同时持有百倍投资54.55%的股权,百倍投资持有公司22.78%的股权;张华通过直接持有及间接控制的方式,合计控制公司23.48%的股权,为公司实际控制人。下设全资子公司四川德兰航宇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为公司IPO募投项目实施主体。

作为专业从事环锻件生产的企业,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拥有三十余年产业工作经历,主要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也均拥有十年以上产业工作经验。高管层和核心技术人员拥有丰富产业经验有助于公司把握行业发展方向,不断推动核心技术突破,为推进公司研发、产品生产提供稳定的护航能力。为进一步强化在先进金属材料及精密热加工领域的生产能力和技术能力,公司于2020年8月投资重庆三航新材料并持股16.5%。同时围绕产业链向上游延伸,与相关企业开展钛及钛合金制品领域合作,公司于2022年10月公告共同出资设立河南中源钛业,公司总投资5000万元并持股10%。

1.2研发成果快速实现产业化,下游不同领域拓展推进

公司主要产品为航空发动机环形锻件,产品亦应用于航天火箭发动机、导弹、舰载燃机、工业燃气轮机、核电装备等高端领域。经过不断的核心技术突破、产业链深度融合,截至2021年6月,公司核心技术产品应用于70个航空发动机型号、20个燃气轮机型号、多个航天火箭及导弹型号。

从下游来看,航空领域一直是公司最大业务板块,2018到2022年前三季度航空锻件收入占比均超过70%;航天作为公司第二大业务,收入占比从2018年的8.4%增长至2021年15.9%,今年以来,公司航天锻件受下游订单减少影响、22年前三季度收入占比降低至7.5%。燃气轮机锻件、能源锻件业务根据订单需求每年有一定波动,整体呈现上涨趋势。公司能源板块由于阴极辊下游需求放量、收入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2年前三季度能源板块收入占比达9.9%。

1.3业绩增长驶入快车道,股权激励与实控人增持看好未来

2018至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从3.3亿元增长至9.6亿元、CAGR为42.4%;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9亿元、同比增长57.8%。截至2022年9月末,公司在手订单含税金额达到17.03亿元,较2021年末增长38.95%;在手订单保持高增速,表明公司下游需求持续旺盛、对收入端增长形成有力支撑。

2018至2021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从0.24亿元增长至1.39亿元、CAGR为78.5%;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34亿元、同比增长47.7%,高增长趋势延续。伴随收入规模快速扩张、公司盈利能力不断提升。2018至2021年公司整体毛利率从22.5%提升至32.6%,净利率由7.3%提升至14.5%。22年前三季度毛利率为33.9%、同比+1.25pct;净利率为13.6%,同比-0.53pct,主要系股权激励计提费用影响及研发支出增加。

公司各项期间费用率压降明显,同时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18至2021年,公司销售费用率由2.7%下降至1.8%,管理费用率由7.2%下降至6.1%。2022年前三季度管理费用率为6.2%、同比+0.14pct;销售费用率1.8%、同比-0.27pct。2018-2020年公司研发费用基本保持稳定、收入快速扩张下研发费用率下降;2021年公司加大研发投入,研发费用率由4.0%提升至5.1%。2022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率为5.5%、同比+0.56pct,主要系公司研发项目数量增加,同时积极推进科研项目进度、增加研发人员配置,研发过程材料及能源消耗增加。

公司2022年实施了两期股权激励,彰显对于未来业绩增长的信心。2022年4月公司公告实施第一期股权激励,首次授予以25元/股授予141名激励对象160万股限制性股票,其后公告以25元/股授予14名激励对象37.1万股预留部分限制性股票。100%归属的业绩目标值是22-24年扣非净利润为1.6/2.0/2.5亿元,22-24年扣非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为26.0%。2022年9月公司公告实施第二期股权激励,首次授予以35元/股授予142名激励对象271.38万股限制性股票。100%归属的业绩目标值是22-24年扣非净利润为1.6/2.2/2.7亿元,22-24年扣非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为29.6%,较第一次股权激励考核要求有所提高。

目前公司已经完成第一期股权激励首次授予和预留授予以及第二期股权激励首次授予,2022到2025年两期股权激励预计摊销费用合计为4567万元、7732万元、3008万元和921万元。

2022年10月公司发布公告,以43.25元/股的价格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不超过346.8万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人民币1.5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净额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公司实控人张华全额认购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的股票,发行完成后、张华所支配表决权将占25.30%,实控人认购充分展示了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

公司下游面向发动机主机厂,需求处于高速增长趋势。“十四五”期间军队加快现代化建设、全面加强练兵备战,我国国防预算开支呈现稳定增长趋势,航空装备将直接受益于国防开支的总量增长和装备支出的结构性增长。军机弥补数量和代际差距的迫切性要求,带来发动机配套市场需求确定性增长。航空发动机从预研、在研到批产的各个阶段需要全产业链的深度合作,发动机的代际升级需要从材料、工艺、设计全方位的提升。航发动力作为我国航空发动机唯一总装上市单位,旗下西航公司、黎明公司、南方公司、黎阳公司四大主机单位收入增长与型号生产节奏同步,三代成熟型号批产加速带来黎明公司收入高增。公司作为环锻件核心供应商与主机厂全面合作,充分受益航发需求增长。

我们假设未来十年参照美国将各类军机扩编、等比例换代以及更新换代至美国的约60%水平,其中对于不同类型飞机的扩编比例,参考我国现状、技术实力和与美军不同需求有不同程度修正。参考国外对应型号军机和发动机采购价格,在此基础上分别测算军机列装备发、换发和发动机维修三方面的市场需求,预计未来十年国内军用航发市场空间超6000亿元。假设对于发动机新机,锻件价值占比为20%;锻件是静态构件、维修需求少,假设发动机维修中锻件价值占比为1%。测算得到未来十年国内军用航发锻件市场空间超900亿元,平均每年市场需求近百亿。

国内航空发动机锻造领域,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为中航重机下属安大锻造、宏远锻造,以及派克新材。安大锻造、宏远锻造作为航空工业体系内企业,从事航空锻造业务50多年,在境内军品市场具备更强的先发优势。安大锻造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航空环形锻件生产企业,宏远锻造以飞机模锻件和航空发动机盘、轴类锻件为主,派克新材进入航空领域较晚。

从航空航天锻造业务的收入对比来看,宏远锻造和安大锻造深耕行业,全面参与各型号配套,同时供应机身和发动机锻件,收入体量明显高于派克新材和公司。派克新材2013年进入航空航天领域,受益批产型号近年来快速放量,2019年以来收入端保持高增长。公司航空航天锻造业务收入占比高,随着未来参研型号批产放量,有望维持高增长趋势。

从盈利能力对比来看,派克新材或因批产先进型号份额较高,航空航天业务毛利率领先,公司与中航重机锻造业务毛利率接近,并呈现稳中有升趋势。派克新材由于民品比重较高,民品业务成本端承压对整体净利率有所拖累。中航重机近年来净利率改善明显,公司净利率在2018年由负转正后逐年改善,盈利能力不断提升。

航空锻件主要分为机体锻件、起落架锻件、发动机锻件,其中发动机锻件包括环形锻件和盘轴类锻件。航空发动机环形锻件一般使用钛合金和高温合金等难变形金属材料,相应的产品技术难度大、工艺复杂、质量要求高,应用于风扇、压气机、涡轮和燃烧室等四大部件中。按照安装位置和功能可以分为机匣、安装边、封严环、各类支承、承力环、壳体等部件,起包容、连接、支撑、密封等作用,是航空发动机中的重要部件。

航空环锻件的主要生产工序包括下料(按照原材料棒材大小及工艺要求进行下料)、加热、锻造(主要包括采用液压机进行制坯;采用辗环机对坯料进行扩孔、辗环工序)、胀形(采用胀形机使锻件毛坯厚度减薄、内外径扩大)、热处理、机械加工、理化检测、成品检验。公司采购原材料进行热加工成合格锻件,交付机加工单位或主机厂,从加热到锻造和热处理是航空环形锻件技术集中领域。

根据《航空GH2036合金硬度热处理优化及疲劳性能DIC分析》,不同的合金成分、制备工艺、微观组织类型等都会对航空锻件硬度性能与疲劳性能产生影响。在制备工艺上,锻造和辗环工艺主要由相应锻压机和辗环机完成,而后续胀形工艺上,环形锻件胀形后可提高材料利用率。根据公司发表的《GH4169合金低压涡轮机匣异形环锻件胀形工艺》,轧制后采用胀形工艺得到的低压涡轮机匣异形环锻件的尺寸精度更高,力学性能和组织均匀性有所提升。在保证低压涡轮机匣异形环锻件形状尺寸满足粗加工要求的前提下,使锻件质量减少135kg,材料利用率提高17%,从而可显著降低生产成本。在热处理环节,不同的热处理对锻件性能优劣产生较大影响,根据《不同热处理工艺对GH4169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可以对合金的晶粒度、强化相的沉淀或溶解、析出数量和颗粒尺寸甚至晶界状态产生影响。根据《航空GH2036合金硬度热处理优化及疲劳性能DIC分析》,铁基高温合金GH2036,其性能的优劣主要依赖于不同的热处理方式,如:再结晶退火处理可获得粗大的柱状晶组织,使合金获得优良的高温持久性能;热处理过程中,析出强化相的数量、分布对合金疲劳性能有着较大的影响。而硬度性能和疲劳性能是衡量金属材料性能的重要指标,是航空锻件检验评价的标准。热处理工艺是增强锻件的强度和疲劳寿命,提高锻件使用性能的关键。

公司具备国内外先进航空难变形材料锻造能力

随着航空发动机的代际升级,需要使用高硬度、高寿命、高使用温度的锻件,而优质锻件除了热加工工艺的优化外,还需要不断研发和使用性能更优良的材料。冶炼环节,难变形材料在三代发动机的环形件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特别是GH4169材料已经占到发动机材料的30%,并在各发动机型号环形件得到大量应用;随着四代和五代现代战机越来越高的要求,对热膨胀系数、高温蠕变、持久、疲劳等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更多新型难变形材料在环形锻件上得到应用,如GH909、GH4738、GH4783等。使用更加先进的材料可以提高相应锻件在发动机上的使用温度以及组织稳定性等,以某新型航空发动机为例,其机匣采用更为先进的材料GH4738,相比GH4169其在使用温度、组织稳定性等性能指标方面要求更为严格。

材料锻造优势助力公司获得较高市占率。截至2021年6月,公司已掌握43种牌号的高温合金、17种牌号钛合金、20种牌号的铝合金及各类高强度钢材料的塑性成形技术。在国内同行市场比较,公司研制的某新型制坯工艺的新型钛合金材料Ti2AlNb轧制技术、新型航空材料GH4780及相关轧制工艺、某铝基复合材料轧制技术具有一定优势。在拓展境外业务的同时,公司发展了多种先进航空材料的环轧锻造能力,对Inconel718、Rene41、Waspaloy、718Plus等主流航空材料具有丰富的应用经验;此外积累了Inconel783、Haynes242、Haynes244、GTD222、Ti2AlNb等新型航空材料的塑性成形技术。

公司经过多年研发以及和客户深度合作、不断突破核心技术,可进行精密环扎、大型复杂构件整体精密锻造、环轧锻件制造过程精确控制等,契合行业发展趋势。

环形锻件特别是机匣类锻件需要轻质化、复杂化设计,公司核心技术应用可实现大型复杂薄壁异型环锻件的生产,并配套至国内军民用发动机以及国际主流窄体和宽体客机发动机。例如公司生产的Waspaloy高温合金燃气轮机机匣锻件,重2.5吨;高压涡轮机匣应用于LEAP-1A/1B发动机,生产LEAP-1C风扇机匣;生产低压涡轮机匣用于长江系列发动机。

公司通过数值模拟技术可获得锻件生产适宜数据,有效减少材料浪费和提高生产效率。锻造过程数值模拟技术是对锻造过程进行模型建立,运用数值计算模拟实际的锻造过程,显现变形过程中工件内温度场和应力场的变化情况,以及各工艺参数对锻造变形的影响规律,以此获得优化的模拟工艺方案。根据《航空钛合金锻造技术的研究进展》,数值模拟被公认为20世纪塑性加工领域最重要的成就之一。以钛合金为例通过建立符合实际的钛合金锻造过程微观组织模型并对其进行模拟预测,揭示锻造过程中不同工艺条件下的微观组织分布规律,可以正确制定和优化钛合金锻造工艺,提高钛合金锻件质量和性能。根据《TA15钛合金锻造过程的三维有限元模拟》,数值模拟分析了成形过程坯料外形,金属流动规律、温度场、应变应力分布等,得到了理想的坯料尺寸和较为合理的锻造参数。

公司应用数值模拟可稳定提高生产效率。公司基于多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通过可视化管理、全流程仿真、数字化精轧一套独特的工艺制造技术,成功实现了GH4169、GH4141、718plus等主流航空材料的稳定轧制成形,是公司能够配套参与国内航空发动机关键型号同步研发的重要基石,也是公司全面参与境外市场竞争的基础。

3.1收入端保持高增长,规模效应与工艺优化带来盈利能力提升

航空锻件作为作为公司收入占比最大的业务,主要产品包括风扇机匣、燃烧室机匣、高压涡轮机匣、低压涡轮机匣以及支承、封闭环等发动机环形锻件。2017-2021年,公司航空锻件收入从1.2亿元增长至6.7亿元、CAGR达52.4%;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航空锻件业务实现收入7.52亿元,保持高速增长态势。2017-2021年,公司境内航空锻件业务收入从1.0亿元增长至4.7亿元、CAGR达46.8%。境外业务在2018和2019年快速增长,与境内收入接近;2020年受疫情影响,境外业务出现下滑,同期国内航发收入快速增长。2021年以来,境外业务快速恢复、境内业务增长稳定;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境内航空锻件业务实现收入5.4亿元,占航空锻件业务比重为71.4%,境外业务实现收入2.1亿元。

随着产量增加带来规模效应、单位制造费用下降,生产工艺优化、单位直接材料成本下降,公司航空锻件业务毛利率近年来稳中有升。2022年前三季度毛利率为35%,较2021年提升2.4pct,同时境内业务毛利率显著高于境外业务。根据公司公告,对于航空难变形材料复杂结构环件,如高温合金和钛合金发动机机匣环件,材料利用率低、大量贵重合金材料被切削,严重制约了此类环件批量生产效率、成本和质量稳定性。公司通过模拟仿真技术和近净成形技术,有效降低了材料的加工余量,材料利用率得到提升。

3.2航发主机厂深度合作,未来预研转批产占据好格*

航空锻件企业在取得境内客户的供应商相关资质后,进行产品试制,产品试制分为预研和在研阶段;客户对某型号的产品进行预研或在研时,公司即参与、对订单进行生产。经试验件试制、工艺优化且客户整机定型后,进入产品定型批产阶段,客户对定型的产品进行批量下单,公司进行批量生产。航空发动机从研制到批产经历的时间长,前期参研指定供应商,后续批产阶段基本由参研供应商进行产品供应,格*稳定。公司航空锻件下游最大客户为航发集团,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公司直接客户包括航发集团下属单位A1、A2、A3、A6等,2018-2020年公司向四家单位合计销售额从1.1亿元增长至3.2亿元;2020年A3单位销售额达1.2亿元、A1单位销售额达0.9亿元。

公司在2017年公告与贵州黎阳签署3年战略协议,协议涵盖产品范围包括贵州黎阳各型号发动机所需的锻件毛坯。贵州黎阳承诺在同类产品、同等价格水平条件下优先向航宇科技订货,并确保较大的市场份额,优先选择航宇科技作为新型号研制的供应商;优先向航宇科技支付货款。公司承诺不断加强生产、质量体系能力建设,并为贵州黎阳建立相应的战略物质储备,以确保贵州黎阳的需求及时得到满足。战略协议的签署彰显公司与主机单位深度良好合作关系,在预研新型号中格*较优。贵州黎阳是我国中小推力航空发动机研发生产基地,和先进航空发动机关键零部件重要供应商,承制有WP-7以及WP-13两大重点型号航空涡轮喷气发动机,设计生产的WS-13中等推力军用涡扇发动机技术较为先进。2021年航发动力公告,贵州黎阳“三代中等推力航空发动机生产线建设项目”已通过竣工验收。三代中推发动机可搭载轻型多用途战斗机(如“枭龙”)、高端无人作战飞机(如攻击-11)以及中型舰载机(如FC-31及其他改型)等重要机型,对于完善国产航空发动机谱系和型号至关重要。未来随着黎阳储备型号项目转批产,公司与主机厂深度合作,有望充分受益型号批产放量带来的锻件需求增长。

国际航空零部件主要采用转包生产模式,主要航空发动机生产商出于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能力的考虑,国际转包业务逐渐向中国及亚太地区转移,为相关企业带来了发展机遇。在国际商用航空发动机市场,首先需要取得NADCAP等航空航天工业系统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之后主机厂对锻造、热处理等特种生产工艺审核以获得供应商资质,这一阶段需要3-5年。通过资格认证后,以单件首件包审核等方式、逐步考察供应商的持续供货能力和质量保证能力,才会与供应商就部分航空发动机型号签订长协,这一阶段需要2-3年。长协签订后一般1-2年实现长协项目产品的批量交付,全过程周期较长。

2013年,公司通过GE锻造和热处理工艺的审核,2015年9月通过首件包交付审核,2017年2月与GE签订“五年长协”,成为其亚太地区唯一本土供应商。以GE航空独创合金GTD222为例,公司是国内少数完成其工艺认证并实现批产的锻造企业;成为全球两家为新一代窄体客机发动机LEAP生产高压涡轮机匣锻件的企业之一,也是亚太地区少数取得授权制造LEAP发动机风扇机匣锻件的企业,同时配套供应世界推力最大的商用航空发动机GE9X。以获得GE5年长协为契机,公司又陆续获得罗罗、普惠、霍尼韦尔、赛峰、MTU等的供应商资质、签订多项长期协议,全面参与境内外航空发动机锻件配套市场竞争。根据公司公告,在GE宽体机发动机,GE、普惠、赛峰窄体机发动机中,公司供应锻件种类数量达154件,其中35种锻件公司份额达到100%。2018-2020年形成销售收入3.6亿元,其中GE窄体机发动机锻件贡献收入2.7亿元。

受疫情冲击影响,2020年以来全球航空客运市场需求量显著下降,航司缩减机队规模,民用客机交付量出现下滑,相应发动机需求下降。随着全球民用航空市场景气度回升,新机交付带动民用航空发动机市场需求,公司境外市场需求显著恢复、增长趋势强劲。根据商飞公司预测,未来20年全球客机预计交付42428架,其中单通道窄体客机预计交付30367架、占比超七成。窄体客机发动机市场GE具有垄断地位,LEAP系列发动机成为空客A320neo首选发动机和波音737max唯一发动机选型。根据GE最新年报预测,LEAP发动机交付量在2023年将接近2000台、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公司作为GE亚太地区重要供应商,配套LEAP发动机高压涡轮机匣和风扇机匣等产品,境外市场天花板较高。

国内商用航空市场,国产大飞机发动机国产化推进,带来配套市场巨大空间。根据商飞公司预测,到2041年我国民用客机机队规模预计达10007架,未来20年交付新机9284架,其中支线客机958架,单通道客机6398架,双通道客机2038架。国产民机体系发展进入新阶段,2022年末支线客机ARJ21交付第100架,窄体干线客机C919顺利完成首架交付。目前ARJ21搭载发动机为CF34-10A发动机,C919搭载发动机为LEAP-1C发动机,均为GE公司生产。国产配套发动机尚处于研制阶段,其中支线客机配套发动机CJ-500已完成设计;单通道客机发动机CJ-1000已开始装机考核;双通道客机发动机CJ-2000模型亮相2022航展。公司作为长江系列发动机核心配套单位,在2017年获得航发商发“优秀供应商”称号。根据公司发表的《IN718合金低压涡轮机匣整体精密成形研究》,目前用于国产商用航空发动机的低压涡轮机匣投料重量为1327kg,锻件重量为1122kg,交付重量为577kg,锻件材料利用率仅为51%;公司通过整体精密成形试制的低压涡轮机匣锻件重量降低至650kg,锻件材料利用率可提升至80%,仅原材料节约降低成本20多万元,大幅降低机匣制造成本。参研先发优势与核心技术优势,助力公司获得较高份额,有望分享未来大飞机市场和长江发动机产业化红利。

4.1航天火箭和导弹消耗属性,锻件需求提升空间大

公司航天锻件主要运用于运载火箭发动机及导弹系统,包括用于连接航天装备各部段的各类筒形壳体。公司与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保持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同时进入蓝箭航天、星际荣耀等国内商业航天企业供应链体系,并取得蓝箭航天的“突出贡献奖”。近年来我国航天工业发展迅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成为我国运载火箭的主力,具备发射低、中、高不同轨道、不同类型卫星的能力。2021年我国火箭发射次数达到55次,2022年有望突破60次,未来国家级重大工程任务和商业航天卫星计划都将成为卫星发射的驱动力,带来运载火箭锻件市场需求增长。在导弹领域,我国目前已拥有近程/中程/远程/洲际不同射程、地地/地空/空地/空空不同类型的导弹,部分导弹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实战演训、全面加强练兵备战将带来导弹消耗增加,相应的锻件市场具有较大提升空间。

2018-2021年,公司航天锻件收入由2750万元增长至1.5亿元、CAGR达75.9%,其中2021年增幅达到98%;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航天锻件实现销售收入7224万元,受下游订单波动影响、销售出现下滑。从航天锻件盈利水平来看,2019年由于产品结构变化、单件重量较小的航天锻件销售数量上升,毛利率有所下降,此后毛利率逐年提升。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航天锻件毛利率为33.3%、较2021年提升1.8pct。

4.2军舰动力换装、电力需求增加,助力燃气轮机锻件业务

燃气轮机是一种以连续流动的气体作为工作物质、把热能转换为机械功的旋转式动力机械,与航空发动机核心技术、工作原理基本相似,在研发、零部件制造、整机制造等环节都有很多相似之处。轻型燃气轮机多由成熟的航空发动机改型研制,可用于舰船及坦克等特种车辆的动力,原油与天然气的长距离输送,分布式发电以及油气开采等工业驱动领域;重型燃气轮机也大量衍生于航空发动机的技术,主要用于工业发电、大型舰船动力。公司燃气轮机锻件产品主要应用于驱逐舰、护卫舰等舰载燃气轮机及工业燃气轮机,已应用于20多个燃气轮机型号,典型终端产品包括NOVALLT系列轻型燃气轮机,PGT25、LM6000、LM9000等先进航改燃气轮机,国产重型燃气轮机R0110,国产先进舰载燃机。

重型燃气轮机、舰载燃机可应用于大型舰艇,目前我国军舰动力系统使用燃气轮机多以进口或仿制而来,随着国产燃气轮机技术突破,国产燃气轮机有望成为我国军舰主要动力装置。同时燃气轮机应用于工业发电,用电需求增加将带动工业燃气轮机与配套需求增长。公司燃气轮机锻件收入体量较小、存在一定波动,2020年向航发集团销售减少导致短期收入下降,2021年有所恢复;2022年前三季度,燃气轮机锻件实现销售收入3494万元、呈现小幅增长趋势。2018-2021年之间,得益于规模扩大、燃气轮机锻件业务毛利率大幅提升,从6.9%上升至34.3%;2022年以来,成本端有所承压,前三季度毛利率为23.5%、较2021年下降10.9pct。

4.3国产阴极辊快速发展,钛环业务带来能源板块新增长点

公司能源锻件主要应用于风电、核电、锂电池领域。其中风电用环件主要为清洁能源风力发电机上的各类轴承锻件;核电用环件主要为各类阀体、筒体和法兰,以耐腐蚀的高温合金锻件为主;电池相应锻件主要生产用于铜箔装备的钛环、阴极辊,铜箔装备用于生产锂离子电池的基本材料电解铜箔。

2018-2020年,公司能源锻件业务收入有所波动、体量较小;2021年以来,公司销售阴极辊产品销售大幅增加,能源板块收入在2021年增长112.4%。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能源锻件业务销售收入为9567万元、较去年全年增幅达48.2%,维持高增长。从能源锻件盈利水平来看,21年以来能源板块收入主要由阴极辊相关产品构成,产品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单品价值量增加,2020至2021年毛利率由23.5%提升至40.6%、毛利率增幅达17.1pct。2022年前三季度能源板块毛利率为36.9%、较2021年下降3.7pct,主要系委外机加成本上涨。

锂电铜箔为锂电池行业重要基础原材料,阴极辊为电解铜箔制备关键部件。据《锂电铜箔发展现状及市场研究》和嘉元科技招股说明书,锂电铜箔是锂电池重要构件市场,阴极辊作为电解铜箔生箔工序的关键部件,在电解制造铜箔时作为辊筒式阴极,使铜离子电沉积在它的表面而成为电解铜箔,是电解铜箔制备设备的关键部件。

高质量阴极辊是高性能电解铜箔制备关键,国产阴极辊生产技术有所突破。据《解铜箔表面结构及性能影响因素》,目前高性能电解铜箔进口依赖依然较强。高性能铜箔对于生箔设备中阳极板、阴极辊的材质、设备加工精度及一致性要求较高。根据铜冠铜箔招股说明书,目前全球70%以上的阴极辊来自日本新日铁等日企,订购相关企业阴极辊需提前进行下单排期,下单和产能实现间隔时间长。我国阴极辊长期被外企垄断,严重制约国产新能源电动汽车、数码产品、储能设备的发展,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国产阴极辊制造不断推进。据科技日报,2022年9月22日上午,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四院自主研制并合格交付用户的国内首个直径3.0米阴极辊新产品在西安面市,填补了国内行业技术空白,实现了大直径阴极辊的月产能力突破百台大关,标志着我国超大直径阴极辊制造技术实现了重大突破。

国产阴极辊使用量有望增加,公司布*配套钛环制造。目前国产阴极辊市场进展顺利,据嘉元科技相关公告,后续新建产能将根据国产阴极辊使用情况逐步加大使用量;铜冠铜箔与西安泰金签订了铜箔装备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采购阴极辊设备时,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西安泰金设备。公司积极响应碳中和国家战略,在2022年定增预案中提出在阴极辊等清洁能源装备配套设备领域拓展。根据《2.7m锂电铜箔一体机钛筒阴极辊残余应力的超声检测》,国产阴极辊通常采用无缝旋压解决焊接钛筒出现的“光亮带”问题,存在残余应力传递问题。公司目前已“突破了部分大型复杂难变形材料环件轧制全流程低应力控制关键技术及环扎锻件制造过程精确控制技术”,作为掌握应力控制关键技术的企业,已为阴极辊主要生产商西安泰金和航天科技提供钛环,成为能源板块最大增长点。

5.1产能利用率处于高位,德阳智能化产业基地投产

下游需求旺盛,公司产能利用率近年来处于高位、并不断提升,2021年产能利用接近100%。根据公司公告,为满足客户订单交期需求及减少订单积存,公司通过优化排产计划、改进生产管理的方式提升产量,2022上半年公司产能利用率达到116.8%。公司贵阳本部现有场地与设备已不能满足下游需求增长,募投项目达产在即将有效突破产能瓶颈,进一步扩张规模、提升公司竞争力和市占率。

作为21年首发募投项目,公司投资6亿元在四川德阳建设“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用特种合金环轧锻件精密制造产业园建设项目”,德兰航宇为项目实施主体。通过购置先进的锻压机、辗环机、胀形机、热处理设备以及机加设备,将大幅提高公司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中小型环轧锻件的产能,保障现有和未来潜在订单的产品供应;助力公司顺利承接前期预研成果转批量化生产订单,以及未来新的预研订单。德阳项目计划建设期2年,运营2年后完全达产、年产值将达11.6亿元,税后投资回收期为5.14年。2022年前三季度已经转固金额为3.9亿元,三季度末在建工程余额2.2亿元;根据公司最新投资者关系活动公告,德阳厂区预计在23年1月建成,满产后预估年产值10-15亿元。

公司募投项目通过改进工艺布*、引进先进设备,建设航空锻造数字化智慧工厂。通过改进工艺设计手段,缩短设计研发周期;引入自动化的先进生产设备、基于协同制造平台的产品过程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有望大幅提高人均产出、进一步提升公司利润率水平。

布*远期,公司在贵阳高新区投资环锻件精密制造产业园。2022年4月,公司公告以自有或自筹资金投资12亿元,在贵阳高新区沙文园区建设“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用环锻件精密制造产业园项目”。项目预计建设3条航空发动机环锻件精密轧制生产线、2条热处理生产线、2条机加工生产线及配套设施,生产各种金属材料环形锻件和自由锻件。建设机加工生产线,表明公司在做大做强环锻件主业基础上,有计划适时进行产业链延伸和升级。建设周期为自取得施工许可证之日起18个月内完成厂房主体及配套设施建设,33个月内开始试生产;根据公司最新公告,已竞拍获得相关土地使用权,项目推进顺利。

5.2高温合金和钛合金采购价格小幅波动,毛利率稳中有升

根据公司公告,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原材料成本5.1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53.0%、占营业成本的比重为78.5%。高温合金和钛合金作为航空发动机锻件主要原材料,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2020年公司采购高温合金2.3亿元、占原材料采购总金额的51.4%;采购钛合金1.4亿元、占原材料采购总金额的32.0%。从2020年、2021年和2022前三季度平均采购价格来看,主要原材料高温合金价格分别较上年度+1.2%、-5.8%、+9.5%;钛合金价格分别较上年度+5.5%、-16.9%和-11.3%,2022年以来高温合金采购价格上升、钛合金采购价格下降,原材料成本端总体平稳。公司产品定制化程度较高,具有小批量、多批次、不同年份产品种类不一致特点,导致原材料牌号、规格种类较多,价格也相应存在波动。原材料价格除受到基础材料市场价格影响外,也取决于产品结构、以及市场供需关系。表现为钛合金采购价格波动大于基础材料海绵钛价格波动,并呈现下行趋势;高温合金采购价格波动小于基础材料镍价波动,整体较为平稳。

收入及毛利率预测:

航空锻件:航空环锻件业务作为公司的核心主业,2017-2021年复合增速达52.4%,22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7.5亿元,较去年全年增长12.4%。22年三季度末公司在手订单总计17.03亿元,较2021年末增长38.95%;德阳项目投产在即,能够充分满足在手订单需求、以及承接新的预研和批产订单。预计2022-2024年,公司航空锻件销售收入为10.2亿元、15.3亿元、22.6亿元,同比+52.2%、+50.0%、+47.8%。规模效应叠加智能化产线投放、工艺优化提升,预计2022-2024年航空锻件毛利率为34.6%、35.2%、35.8%。

航天锻件:22年下游订单增长放缓,航天锻件业务前三季度实现营收7224万元,收入占比下降明显。我们认为短期订单波动不改卫星发射增加和导弹消耗带来的需求增长,23年航天锻件板块收入有望恢复。预计2022-2024年,公司航天锻件销售收入为1.05亿元、1.5亿元、2.0亿元,同比-30%、+40.0%、+35.0%。航天锻件毛利率水平近年来稳步上升,预计2022-2024年航天锻件毛利率为33.4%、33.8%、34.0%。

能源锻件:能源锻件板块受益于铜箔装备阴极辊需求增加,21年以来处于高速增长,22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9567万元,较去年全年增长48.2%。预计2022-2024年,公司能源锻件销售收入为1.4亿元、2.0亿元、2.7亿元,同比+110.0%、+45.0%、+35.0%。民品业务价格竞争相对激烈,预计2022-2024年能源锻件毛利率为37.2%、36.5%、36.0%。

燃气轮机锻件:产品应用于国产先进舰载燃机、国产重型燃气轮机、国际先进的工业燃气轮机,市场需求处于增长趋势,22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3494万元。预计2022-2024年,公司燃气轮机锻件销售收入为0.45亿元、0.52亿元、0.60亿元,同比+18.0%、+16.0%、+15.0%。22年以来燃气轮机锻件业务毛利率较前期有所下降,预计2022-2024年燃气轮机锻件毛利率为23.8%、23.5%、23.0%。

其他锻件:公司其他锻件产品应用于兵工装备、高铁装备、化工装备、工程机械等多个领域,整体占比较小、收入与毛利率波动较大。预计2022-2024年,公司其他锻件销售收入为0.23亿元、0.24亿元、0.26亿元,对应毛利率为30.0%、30.0%、30.0%。

其他业务:公司其他业务收入基数和毛利率较低,预计2022-2024年销售收入为0.27亿元、0.28亿元、0.29亿元,对应毛利率为5.0%、5.0%、5.0%。

费用预测:

销售费用:随着疫情影响减弱、境外销售恢复,产能释放助力公司承接更多订单,公司可能会适当加强销售投入、费用率不会明显下降,预计2022-2024年销售费用率分别为1.82%、1.80%、1.78%。

管理费用:公司2022年实施两期股权激励,根据股权激励费用的摊销计划2022-2025年两期股权激励摊销费用合计为4567万元、7732万元、3008万元和921万元。预计2022-2024年管理费用率分别为8.30%、8.60%、5.50%。我们测算22Q4和23Q1费用摊销金额最高、对相应季度的报表利润增长有一定影响。

研发费用:公司属技术密集型行业,持续研发投入是参与型号研制、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预计2022-2024年研发费用率分别为5.40%、5.35%、5.32%。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c919供应商份额排名?

C919的供应商分为国内和国外供应商。国内供应商包括成都飞机工业集团、中航工业洪都航空、中航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中航工业西安飞机工业集团等。国外供应商包括美国通用电气、美国柯林斯公司、德国利勃海尔公司、美国霍尼韦尔公司、法国赛峰公司等。

无法准确回答供应商的份额排名,因为这涉及到一些具体的采购协议和商业机密。不过可以知道的是,C919的供应商遍布全球,其中包括了许多知名的国内外企业。这些供应商为C919提供各种关键的部件和系统,共同助力C919的研发和生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