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dii2怎么启动(海外资产配置走热:QDII紧俏RQDII暂停FT刚打开_中证网)

时间:2023-12-04 19:03:40 | 分类: 基金百科 | 作者:admin| 点击: 59次

海外资产配置走热:QDII紧俏RQDII暂停FT刚打开_中证网

“1%的QDII通道成本对权益类投资还好,对固收类已经是高得不得了”,有股份制银行资管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而且,如果仅仅是买个5个亿,10个亿,从银行整个理财盘子来说还是杯水车薪。”

因大类资产配置的需要,海外资产配置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各类资管多名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由于QDII额度紧张,通道费近几个月有所上涨。“原来借用QDII通道,费用多在千分之二,两个月之前,已经是1%,现在普遍在1%-2%,额度蛮紧张的。”有证券公司国际业务部人士表示。

QDII,即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制度,是指在人民币资本项目不可兑换、资本市场未开放的情况下,有条件地控制境内机构投资境外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是境内资金投资海外资本市场的重要通道。

但QDII实行额度管理,据外汇管理*最新统计数据,各类机构QDII额度共计899.93亿美元,占各类机构资管总规模不到1%,额度相对紧张。

除了QDII,目前境内投资海外的渠道还有RQDII(人民币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不限额;QDIE(合格境内企业投资者),投资范围延伸到境外非上市公司股权、债权、对冲基金以及不动产、实物资产等经备案通过的其他标的资产,但仅在深圳试点。另外,上海自贸区的FT跨境理财通道也已打开。待QDII2在自贸区试点落地,个人投资者将可以直接投资海外市场,并从金融类投资扩展至实业和不动产投资。

近两个月来,美元债QDII产品有回暖趋势,投资标的多为香港债市。

以光大资管近期一款美元债分级产品为例,优先级对外开放,进取级则由光大资管母公司自有资金参与。认购优先级门槛为100万元人民币或者等值美元,参考年化收益为3.5%,人民币份额则要加上汇率波动。母基金净值跌破0.85元后,将启动止损程序,由进取级份额进行补仓。

另有一家信托公司也将在本月推出一款美元债QDII产品。据相关人士介绍,产品不做分级,年化收益率预计在5%-6%,认购门槛也为等值100万元人民币,比此前QDII产品的门槛大大降低。

据公开信息,兴业银行12月开放募集的第44期天天万汇通产品,一年期,预计年化收益为2.2%。中国银行中银汇增-A计划第114期,183天期,预计年化收益在0.2%-5%之间。另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南京银行也刚在12月试水美元债理财产品。

“投资标的一般是境内企业在香港发的美元债,我们很少去投金融债和其他主权债,一个是我们不了解,还有一个是收益相对更低。”有股份制银行资管人士表示。

另有银行金融市场部人士表示,以国内AA+和AAA级企业债为例,目前能够发出五年期3.9%的利率,都由于在海外评级不足,海外发债利率可能比境内高出2个点,对于投资者而言,面对相同的信用风险,海外债券的投资收益更高,无疑更具吸引力。

“从大类资产配置的角度,配置美元资产,除了资产本身的收益,还有外汇收益。”有信托公司财富管理部人士表示。

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12月11日,15只债券型QDII基金产品中,有8只净值超过1。今年以来,总回报率最高为13.28%,最低为2.75%。

相比起来,股票型和混合型QDII基金产品的业绩差强人意。据Wind数据统计,76只股票型产品中,31只净值超1。今年以来,总回报率最高的为17.2%,最低的为-29.78%。19只混合型QDII基金产品中,8只净值超1,今年以来的总体回报率为正的,仅有1只。

“所谓‘不要把鸡蛋都装在一个篮子里’,在我们与客户的接触中,了解到客户已不满足于国内市场的产品,希望将自己的资产作全球化的配置。”浦发银行相关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分析称,全球进入低息时代,宏观来看,为了资产保值增值,应该采用“双全”策略,配置全品种资产,并在全球进行配置。全球来看,世界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增速基本都已经恢复正增长,但是利率仍保持低位,如不考虑汇率因素,股票市场有较大投资机会。同时随着加入SDR后人民币市场化的加速,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高估被逐步修正,中国股票市场也将迎来有利的配置时机。

海通证券姜超宏观分析团队认为,2016年通缩风险加大,还有降息空间。

其报告指出,自去年11月起6次降息,(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已经从3%降至目前的1.5%,未来即使是零利率,降息最多还有6次,预计明年最多有两到三次降息。美联储或将加息,中美利差收窄,意味着人民币兑美元逐渐积累贬值压力。

目前,境内资金投资境外资本市场,QDII是一个重要通道。

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公布的数据,截至11月27日,各类机构QDII额度共计899.93亿美元。其中,银行类合计138.4亿美元,证券类合计375.5亿美元,保险类合计358.53亿美元,信托类合计77.5亿美元。

根据中国基金业协会、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信托业协会和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分别公布的数据,截至三季度末,证券类资管(包括券商资管、基金及子公司、期货资管)规模为32.69万亿元,银行理财规模为18.4万亿元,信托受托规模为15.62万亿元,保险资管规模为1.24万亿元(截至10月份),合计67.95万亿元。按照人民币兑美元汇率6.4计算,QDII总额度占各类机构资管总规模不到1%。尤其是银行和信托,分类占比均不到0.5%,其中,银行QDII额度占银行资管规模比例为0.48%,而信托占比仅为0.32%。

细化来看,中资行中,额度最高的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也仅为5亿美元。而理财规模靠前的其他几家,工行的额度为3亿美元,招行2亿美元,兴业和光大都是1亿美元、浦发0.3亿美元。对于银行而言,如此QDII额度几乎杯水车薪。

“1%的QDII通道成本对权益类投资还好,对固收类已经是高得不得了”,有股份制银行资管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而且,如果仅仅是买个5个亿,10个亿,从银行整个理财盘子来说还是杯水车薪。”

不过,也有大型保险资管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虽然其QDII额度不高,但也没有用满。“我们的保费收入基本都是人民币,QDII是境内外币投资境外的外币资产,这对我(保险资管)来说,资产和负债并不是很匹配。”

通过RQDII(人民币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境内人民币可以投资境外人民币计价产品,且与QDII额度的审批制不同,RQDII以实际募集规模为准,不占用QDII额度。

但近日人民币汇率波动较大,央行已通过窗口指导暂停了新申请的RQDII业务。有市场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不排除央行发现有些机构将RQDII资金投资境外后,直接兑换成美元投资美元资产,变相押注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这是央行不愿看到的*面。

“预计只是暂时的调整,不是完全叫停了RQDII业务”,有市场机构人士表示:基于人民币国际化的考量,人民币走出去肯定是未来趋势。

QDII和RQDII,投资标的主要限于境外普通股、优先股、存托凭证等权益类证券,银行存款、可转让存单、回购协议、短期**债券等货币市场工具,**债券、公司债券、可转债等固定收益类证券,以及基金、金融衍生品等。

而在深圳试点的QDIE除了上述范围外,还可以投资境外非上市公司股权、债权、对冲基金以及不动产、实物资产等经深圳市金融办联席会议办公室备案通过的其他标的资产。截至今年6月,首批外管*批复的10亿美元QDIE对外投资额度,已经批出6.9亿美元。

除此之外,上海自贸区也在跨境投资方面进行了试验和探索。FT账户体系内已打通跨境理财的通道,且不受QDII和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的额度限制。

浦发银行今年发行了首单FT跨境理财产品,规模5000万元,面向FTE账户(区内企业账户)和FTN账户(境外企业账户),募集资金主要投向区内企业的信托贷款收益权。

“FT账户跨境理财依托分账核算体系,通过FT账户募集区内或境外资金,资金用于区内基础建设,做到闭环运作。”浦发银行相关人士介绍称。

实际上,通过FT账户跨境理财,投资标的可以是区内的基础资产,也可以是境外固定收益类产品。未来,FT理财产品认购还将面向FTI账户(区内个人账户)以及FTF账户(区内境外个人账户)。

而市场期待的QDII2(合格境内个人投资者)也将在上海自贸区率先试点。今年10月,《进一步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开放创新试点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方案》明确,依托FT账户,QDII2试点允许符合条件的个人开展境外实业投资、不动产投资和金融类投资,拓宽了QDII的投资类别。

世界最大对冲基金创始人做了什么?

2月26日)消息,世界上最大对冲基金公司“桥水”(Bridgewater)创始人瑞·达利欧将携带其畅销书《原则》开启他四天两地的中国之行。凤凰网财经将进行全程报道。作为世界上最大对冲基金公司桥水的创始人,瑞·达利欧12岁开始用零花钱炒股,26岁创办桥水赚得盆钵满营,32岁赔得全公司只剩自己一人,38岁时在87年金融危机中收获“华尔街十月英雄”之名。如今桥水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对冲基金公司,瑞·达利欧也管理着1500亿美元的财富,在《福布斯》排行榜上名列前茅。几十年来,世界金融形势风云变幻,屡遇危机,独有达利欧的桥水一直在创造奇迹。自16年3月桥水基金落户上海自贸区以来,瑞·达利欧一直都在积极参与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早在去年9月(2017年9月14日),21世纪经济报道就曾撰文《桥水基金入华“吸金”记》(作者:陈植),对海外对冲基金在中国市场的布*进行了深入解读。海外对冲基金中国吸金潮起此前数年,包括元盛投资(Wintoncapital)、英仕曼(Mangroup)、城堡投资(Citadel)等多家海外知名对冲基金已通过QDLP(境内有限合伙人)等政策,向境内高净值人群募集资金投向全球金融市场。“2015年下半年,人民币汇率出现持续下跌起,几乎没有海外对冲基金再获得QDLP政策,连QDII2(合格境内个人投资者计划)政策也似乎被搁置。”一家海外对冲基金在华办事处负责人透露。但是,这不能阻挡海外对冲基金寻找国内富豪募资的步伐。除了通过境外路演吸引国内富豪用海外资产投资外,去年3月桥水基金落户上海自贸区,设立桥水中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人民币。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多方了解到,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这家机构没有配置员工与拓展业务。桥水基金仍通过上海代表处,向国内机构投资者LP开展信息披露与日常沟通工作。在上述负责人看来,这仍然释放了一个积极信号——中国富豪对海外对冲基金的吸引力日益增强。毕竟,近年欧美越来越多富豪鉴于对冲基金高费率低回报,正尝试通过家族办公室开展直投业务,减少对冲基金的投资额度,驱使海外知名对冲基金将中国个人资本与机构投资者为重要吸金新来源。值得注意的是,桥水基金拟推出的这只新基金投资范围不限于全球通胀挂钩债券与大宗商品期货,还包括中国股票与债券。“通过投资中国市场,能让富豪们更熟悉其投资逻辑,这也是吸引他们出资的一种有效策略。”上述知情人士透露,若这项投资策略收益可观,不排除桥水基金会将其纳入旗舰基金投资组合。

世界最大对冲基金创始人做了什么?

2月26日)消息,世界上最大对冲基金公司“桥水”(Bridgewater)创始人瑞·达利欧将携带其畅销书《原则》开启他四天两地的中国之行。凤凰网财经将进行全程报道。作为世界上最大对冲基金公司桥水的创始人,瑞·达利欧12岁开始用零花钱炒股,26岁创办桥水赚得盆钵满营,32岁赔得全公司只剩自己一人,38岁时在87年金融危机中收获“华尔街十月英雄”之名。如今桥水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对冲基金公司,瑞·达利欧也管理着1500亿美元的财富,在《福布斯》排行榜上名列前茅。几十年来,世界金融形势风云变幻,屡遇危机,独有达利欧的桥水一直在创造奇迹。自16年3月桥水基金落户上海自贸区以来,瑞·达利欧一直都在积极参与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早在去年9月(2017年9月14日),21世纪经济报道就曾撰文《桥水基金入华“吸金”记》(作者:陈植),对海外对冲基金在中国市场的布*进行了深入解读。海外对冲基金中国吸金潮起此前数年,包括元盛投资(Wintoncapital)、英仕曼(Mangroup)、城堡投资(Citadel)等多家海外知名对冲基金已通过QDLP(境内有限合伙人)等政策,向境内高净值人群募集资金投向全球金融市场。“2015年下半年,人民币汇率出现持续下跌起,几乎没有海外对冲基金再获得QDLP政策,连QDII2(合格境内个人投资者计划)政策也似乎被搁置。”一家海外对冲基金在华办事处负责人透露。但是,这不能阻挡海外对冲基金寻找国内富豪募资的步伐。除了通过境外路演吸引国内富豪用海外资产投资外,去年3月桥水基金落户上海自贸区,设立桥水中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人民币。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多方了解到,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这家机构没有配置员工与拓展业务。桥水基金仍通过上海代表处,向国内机构投资者LP开展信息披露与日常沟通工作。在上述负责人看来,这仍然释放了一个积极信号——中国富豪对海外对冲基金的吸引力日益增强。毕竟,近年欧美越来越多富豪鉴于对冲基金高费率低回报,正尝试通过家族办公室开展直投业务,减少对冲基金的投资额度,驱使海外知名对冲基金将中国个人资本与机构投资者视为重要吸金新来源。值得注意的是,桥水基金拟推出的这只新基金投资范围不限于全球通胀挂钩债券与大宗商品期货,还包括中国股票与债券。“通过投资中国市场,能让富豪们更熟悉其投资逻辑,这也是吸引他们出资的一种有效策略。”上述知情人士透露,若这项投资策略收益可观,不排除桥水基金会将其纳入旗舰基金投资组合。

中国暂停QDLP和QDII2计划投资者还能“出海”吗

中国暂停QDLP和QDII2计划投资者还能“出海”吗

ChinesesuspendedQDLPandQDII2planandinvestabroadmaybeaffected

资本外流,这个词让大家想到了什么?是的,危机。

日本的衰落、东南亚经济危机……一个个的危机都从资本外流开始。如今,中国似乎也走到这一步。

数据显示,1月份中国外汇储备下降994亿美元。去年12月外储大降1079亿美元,为历史上最大单月降幅。虽然下降幅度减少了,但外汇储备减少被外界解读为中国资本外流。

有媒体报道称,中国**近日暂停了两个开创性的对外投资计划,即暂停发放QDLP(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和QDII2(合格境内个人投资者)额度。这一举措被外界解读为“**为阻止资本外流和支撑人民币的最新努力。”

人民币持续贬值,大量资金通过官方和非官方渠道转移到境外,而一些经济学家估计去年流出的资金达到1万亿美元。

QDLP是上海金融先行先试的一项创新,允许面向境内投资者募集人民币基金,并将所募集的资金投资于海外市场,包括海外对冲基金、REITS基金等投资标的。

与传统的QDII相比,QDII只能投资境外公开发行的产品,且其公募基金做多的性质,使其在碰到系统性问题时,缺少必要的风险保护。而QDLP可以投资境外基金,包括绝对化收益基金,投资范围扩大,风险管控能力优化。

获得QDLP资格的基金公司已有两批,第一批包括6家境外对冲基金,包括城堡投资(Citadel)、橡树资本(OakTree)、英仕曼集团(ManGroup)、奥氏资本(Och-Ziff)、肯阳资本(CanyonCapital)以及元盛资本(Winton),第二批QDLP试点资格于2015年3月获批,分别是瑞银全球资产管理、德意志资产及财富管理、野村资产管理、EJFCapital、世邦魏理仕全球投资公司,每家获批额度均较第一批5000万美元翻倍,为1亿美元。去年9月末,第三批试点也已启动,包括包括广发钧策、上投摩根、黑石等,额度依然是1亿美元。

东哥获得的消息是,QDLP增量审批暂停已久。而且目前市场上剩下的存量额度已经不多,因此,能够通过QDLP流出的资金量并不大。

2016年1月末,曾有媒体报道部分公募基金公司接到外管*的窗口指导,暂停新发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产品,QDIE(合格境内投资者境外投资)产品也被临时叫停。

QDII是指在人民币资本项下不可兑换、资本市场未开放条件下,在一国境内设立,经该国有关部门批准,有控制地,允许境内机构投资境外资本市场的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投资业务的一项制度安排。

2月19日,证监会发言人邓舸表示,并未要求暂缓申报及发行新的QDII产品,QDII产品注册发行仍按正常法规进行。

外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2月23日,共有132家机构获得QDII投资额度,总计审批达899.93亿美元。

而QDII2目前还尚在讨论阶段。1月29日下午,上海市市长杨雄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上海自贸区QDII2仍无具体时间表,合格机构在境内外投资的问题也仍在研究,尚无具体时间表。

事实上,中国投资者通过上述三种产品投资海外是不错的渠道。只是QDLP的门槛相对较高。相比之下,QDII更加容易。

节后投资者对投资的态度愈发保守。春节后第一周,新发行的基金中保本基金有5只,QDII基金有4只,其余6只为偏股混合基金。

从市场表现来看,黄金和石油主题受到关注。

来自银河证券的统计数据显示,年初以来各类QDII基金中,黄金QDII产品表现最优。截至2月18日,诺安全球黄金基金、易方达黄金主题、嘉实黄金、汇添富黄金及贵金属等QDII基金自年初以来的涨幅分别为14.69%、14.61%、14.83%和15.09%。

和石油相关的QDII也很受追捧。受外汇额度告急影响,国内油气类QDII产品的溢价率继续上扬,继华宝油气(LOF)暂停申购之后,资金涌入油气类QDII的态势不减,国泰商品、华安石油等产品二级市场溢价率继续走高。

除了QDII以外,海外投资的另一个渠道香港互认基金也值得关注。首批3只香港互认基金,分别是恒生中国H股指数基金、行健宏扬中国基金、摩根亚洲总收益债券基金,分别来自于恒生投资、行健资产和摩根资产。港股目前估值处于历史低位,被认为具有很好的投资价值。

沪港深基金和港股QDII基金投资价值分析

对普通投资者来说,投资香港市场限制颇多,且相关资讯较少,投资难度较大。因此,借道基金不失为一种省心省力的选择。当前,配置香港市场最方便的路径有两条:沪港深基金与港股类QDII基金。

本报告将沪港深基金界定为:招募说明书中明确可以投资“港股通”标的的基金产品。港股QDII基金(下称港股QDII)界定为:港股在基金产品定位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权益类QDII基金产品,具体涵括大中华区、新兴市场及亚太区股票型QDII基金(以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QDII二级分类为准)。上述界定均优先考虑了基金的产品设计定位,为事前分类,以招募说明书中基金投资范围、基金基准等相关信息为主要参考。

本报告从对沪港深基金和港股QDII基金的界定开始,对比了两类基金的投资限制、投资范围、投资便捷度和投资成本,分析了沪港深基金和港股QDII的发展历程以及基金管理人的布*情况。通过港股参与度、投资业绩等维度,将两类基金的实际投资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建议投资在选择产品时考虑公司投研实力和基金规模效应,根据投资需求,结合自身风险偏好,合理选择有历史业绩可借鉴的基金产品。

一、沪港深基金和港股QDII基金的定义和产品设计

对普通投资者来说,投资香港市场限制颇多,且相关资讯较少,投资难度较大。因此,借道基金不失为一种省心省力的选择。当前,配置香港市场最方便的路径有两条:沪港深基金与港股类QDII基金。

1、对沪港深基金和港股QDII基金的界定

本报告将沪港深基金界定为:招募说明书中明确可以投资“港股通”[1]标的的基金产品。港股QDII基金(下称港股QDII)界定为:港股在基金产品定位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权益类QDII基金产品,具体涵括大中华区、新兴市场及亚太区股票型QDII基金(以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QDII二级分类为准)。上述界定均优先考虑了基金的产品设计定位,为事前分类,以招募说明书中基金投资范围、基金基准等相关信息为主要参考。

2、沪港深基金和港股QDII的投资范围

从港股在投资中的定位来看,基金将港股纳入投资的门槛很低,大部分沪港深基金对港股的投资较为灵活,相对而言港股类QDII的配比要求更为明确。绝大多数沪港深基金的招募说明书中明确规定了投资港股的比例,大多为港股资产占股票资产0-95%的灵活配置型,这也是当前市场注重规避风险、积极择时的偏好所向。

此外,证监会通过简易程序受理沪港深基金的募集申请,基金并不需要召开持有人大会即可将港股通股票纳入投资范围等规定,说明当前市场对沪港深基金的准入门槛较低,基金管理人设立该类产品时也并不意味着一定会投资于港股市场,而只是先获取业务资格,日后香港市场表现强劲时可分得一杯羹。相应的,港股类QDII对港股的参与确定性大得多,这些基金在投资范围中大多约定大中华区或新兴市场投资占非现金资产80%以上,实际上香港市场是中国QDII基金参与大中华区或新兴市场投资的代表性区域。

从投资限制来看,根据当前投资规则,沪港深基金和港股QDII都可以投资于香港市场,两者在可投资港股的渠道、范围、额度限

制方面有较大区别。

沪港深基金只能通过“港股通”额度投资于港股市场,而港股QDII则可以通过QDII额度以及“港股通”额度参与香港市场投资。这意味着,港股类QDII基金可以在香港全市场范围选择标的,沪港深基金只能投资港股通名录内有限的港股。具体的,港股通股票对股票市值等有一定要求:如沪港通框架下的港股通包括恒生综合大中型股指数成份股以及A+H股上市公司的H股;深港通框架下的港股通股票除上述股票外,还包括恒生综合小型股指数成份股中前12个月港股平均月末市值不低于港币50亿元的股票等。

从额度来看,沪港深基金通过港股通额度投资港股市场,只有每日额度限制,没有总额度限制,而港股类QDII如果投资港股通之外的香港股票,则受到公司QDII配额的限制。全部109家基金公司[1]均可通过港股通额度投资港股市场,且每天额度为210亿元人民币(沪港通和深港通各105亿元),目前并不紧张。以2017年3月16日为例,港股通当日额度余额合计为185.67亿元(沪深分别为92.36和93.31亿元)。而QDII方面则只有32家基金公司合计持有285亿美元的额度,自2015年3月以来外管*未再对基金公司审批新额度。

此外,实际上港股类QDII也可以参与A股投资,只是目前来看大部分QDII基金并不参与A股投资,而大部分沪港深基金则以A股投资为主。

表1:沪港深基金与港股QDII投资范围对比

数据来源: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基金业协会、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国家外管*、WIND

额度数据时间:2017-3-16

注:公募QDII和专户共享基金公司285亿美元的QDII额度,公募QDII基金规模不代表QDII额度使用情况

3、沪港深基金和港股QDII的投资便捷度

在申赎效率方面,沪港深基金的便捷性必然大大强于港股类QDII基金。在申购确认方面,沪港深基金大多在T+1天,港股类QDII则在T+2天至T+3日不等。尽管从官方招募说明书中来看,两者的最高赎回款到账日分别为T+7日和T+10日,但实际上沪港深基金无需借助境外托管行和境外券商进行交易和结算,赎回周期远低于QDII基金。而QDII基金则相对较为受约束,赎回到账周期通常难以低于6个工作日。

表2:沪港深基金和港股QDII申购赎回时间

数据来源: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WIND

4、沪港深基金和港股QDII的投资成本

从投资成本来看,主动管理的沪港深基金相对主动管理的港股QDII具有一定优势。由于申购费率受销售渠道影响较大,赎回费率受基金持有时间长短影响较为明显,这里,我们主要讨论两类基金的管理费率和托管费率。

首先,主动管理的沪港深基金在管理费率方面较港股QDII更具优势。根据WIND数据,50只主动管理的沪港深基金平均管理费率为1.40%,而25只主动管理的港股QDII基金平均管理费率则为1.70%。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上述两种基金投资香港市场设定的渠道不同,港股通渠道相对于QDII额度渠道在汇率结算和管理便捷性方面更具成本优势。其次,主动管理的沪港深基金在托管费率方面较港股QDII较低。

由于QDII基金具有境内托管银行,并一般委托境外机构担任次托管人,因此托管费用高于仅在境内具有托管人的沪港深基金。根据WIND数据,50只主动管理的沪港深基金平均托管费率为0.238%,而25只主动管理的港股QDII基金平均托管费率则为0.3268%。从表3中可以看出主动管理的沪港深基金较主动投资的港股QDII具有更低的投资成本。

表3:主动管理的沪港深基金和主动管理的港股QDII总费率对比

数据来源:WIND,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

注:总费率=管理费率+托管费率

表中样本为主动管理的沪港深基金(50只)和港股QDII(25只)

二、产品发展概况

沪港通开通于2014年11月,而深港通更是近期(2016年12月)刚刚启动,因此沪港深基金可供考察的历史业绩较短,全部54只沪港深基金均设立或转型于2015年以后。比较而言,港股QDII历史业绩较为完整,可参考性较强,由于QDII额度的稀缺性,40只港股QDII中仅10只设立于2015年以后。

图1:港股QDII和沪港深基金设立数量

数据来源: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心、WIND

1、沪港深基金发展历程

我国首只沪港深基金为景顺长城沪港深精选,设立于2015年4月15日,产品成立之初颇受市场追捧,首募份额达到110亿份。但由于后续市场风险偏好的显著回落,以及该类产品实际投资业绩并未展现明显的投资优势等因素,经过一年多的发展,2016年末景顺长城沪港深精选基金份额缩减至65亿份。

沪港深主题基金在2016年尤其是下半年迎来快速发展,截至2016年末,该类产品已设立54只,超过一半设立于2016下半年,规模合计472.87亿元。

2、港股QDII发展历程

自2007年设立首只港股QDII至今,港股QDII基金已有近十年的投资经验。首只港股QDII是嘉实海外中国股票,该产品首发受到市场极大认可,募得297.5亿份。但受国内市场牛熊转换资金进出、QDII额度限制以及QDII产品边缘化等诸多因素影响,港股QDII在2015年以前基金份额持续下滑,28只产品中27只于2014年末份额较首发份额缩水,2007年设立的嘉实海外中国股票和上投摩根亚太优势份额分别缩水了161亿份和178亿份。随着2015年国内投资者布*海外热情高涨和港股低估值投资优势被发掘以及

港股通额度的启用,港股QDII迎来转机,港股QDII份额有所增长,港股QDII基金规模合计519.40亿元人民币。

3、管理人布*

从基金管理人方面来看,有29家基金公司或资产管理公司发行了沪港深主题基金,其中前海开源发行数量最多,为12只,东证资管以6只列第二位。基金管理人在布*时多把沪港深做为投资的手段,配合多种主题进行投资。有21家基金公司设立了港股QDII产品,其中华夏、南方和易方达分别以5只、4只和4只产品居前三位。上述基金管理人设立产品时均设立了投资港股的ETF产品。

横向对比来看,同时设立了沪港深基金和港股QDII产品的基金公司多为老牌基金公司,当前为13家;16家基金管理人仅成立了沪港深基金;8家基金公司虽有港股QDII产品,但还暂未涉足沪港深基金。

表4:管理人布*沪港深基金和港股QDII概况

数据来源:wind,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产品统计时间截至2016年12月31日

三、投资价值分析

1、港股投资价值概述

当前,H股估值上具有较强的相对优势。从横向比较,H股整体估值水平仍然在全球市场指数中处于较低水平,不仅低于上证综指,也低于美国标普500指数,相对创业板指数更是具有突出的估值落差。从历史纵向比较,截至2017年3月16日,H股当前估值水平为12.39倍,并且已经长达五年处于历史较低水平。尤其对于A股投资者而言,当前AH股仍处于溢价状态,随着内地与香港的关联更加紧密,可以预见未来两地市场溢价有进一步收窄的空间。

图2:港股整体估值在全球居于较低水平

数据来源:wind,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截至2017年3月16日

图3:当前AH股处于小幅溢价状态,但随港股上涨溢价率快速回落

数据来源:wind,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截至2017年3月16日

港币挂钩美元,海外配置价值日益得到投资者看重。香港自1983年开始实行联系汇率制度,港股与美元挂钩。在美元升值通道和国内外汇管制的大环境下,港股作为海外资产的配置价值凸显。国内开放两地互认基金后,“南下热,北上冷”,以及港股通持续多天净流入、交易量不断放大,更是体现了投资者对于配置港股的需求日渐增强。

此外,部分港股相对A股具备一定投资稀缺性,主要体现在较高股息率,吸纳国际企业上市,以及拥有高成长内地新兴龙头企业等。港股股息率水平普遍高于内地股票,2016年底恒生综指股息率3.40%,超过沪深300指数2.25%的水平。港股中有部分股票是内地所稀缺的,如在香港上市的优质国际企业,以及腾讯、金山等内地新兴龙头企业。

展望后市,港股市场存在估值修复空间,但强美元周期下新兴市场投资风险仍需警惕,可适度配置参与。在全球货币泛滥、资产荒的背景下,经济和金融改革的深化、配置型需求的拉动,均有望推动港股估值的修复。但对于美元强势程度需要密切关注,警惕超预期的美元周期下,新兴市场资金的流出对于经济基本面的打击,从而拖累港股表现。

2、沪港深产品与港股QDII产品实际投资效果对比分析

(1)港股参与度:港股类QDII基金港股平均配比72%,沪港深基金平均港股配比19%

从实际港股持仓来看,港股类QDII对港股的参与度显著高于沪港深基金。根据2016年中报,有19只沪港深基金有全部股票持仓信息披露,其中只有11只实际参与香港市场投资,最大港股仓位为87.36%,多只产品未投资于港股市场,港股仓位超过40%的基金数量仅为4只。比较而言,有披露全部持仓信息的33只港股QDII(不包含联接基金),全部参与了港股投资,其中最大港股持仓为97.54%,最小港股持仓为11.00%,港股仓位超过40%的基金数量为31只。

因此,港股类QDII对港股的参与度显著优于沪港深基金。有

较强港股配置需求的客户,应优先考虑港股类QDII基金。期望灵活把握港股和A股机会的投资者则可以借道沪港深基金。从开放情况来看,目前大部分港股类QDII仍处于开放状态,未显示额度受限的情况。

表5:沪港深基金与港股QDII港股持仓情况对比

数据来源: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WIND;仓位数据时间:2016-6-30

注:港股类QDII统计样本中不含联接基金。

(2)投资业绩:成立时间尚短,港股参与度对基金业绩分化影响大

由于沪港深基金历史较短,因此我们主要对比两类基金的中(2016年)短(2017年以来)期业绩。由表6可以看出,港股QDII无论是短期亦或是中期平均表现均优于沪港深基金,上述两个区间中,港股QDII表现最好的基金净值分别上涨17.39%和20.78%,优于沪港深基金中表现最好的14.40%和11.72%;港股QDII表现最差的基金净值收益率分别1.96%和-10.41%,亦优于同期沪港深基金中0.19%和回撤最大的-20.90%。

整体而言,在目前港股和A股行情分化、基金成立时间普遍尚短的背景下,基金的资产配置结构对基金业绩分化起主导作用,主动管理能力差异尚不明晰。近一年,深度参与港股投资的沪港深基金均受益于港股上涨,显著优于国内权益类基金产品。而港股类QDII则作为深度参与港股投资的基金产品,近一年表现显著优于沪港深基金产品的表现。

表6:沪港深基金与港股QDII业绩对比

数据来源:WIND,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2017年以来数据截止时间:2017-3-16

四、如何选产品

1、根据投资需求,结合自身风险偏好,合理选择产品

如上文所述,对于投资者而言,沪港深基金和港股QDII最大的区别在于港股QDII将主要精力放在香港市场,对香港股票进行投资,且港股仓位较高;而沪港深基金在内地和香港市场之间配置资产,把握市场节奏,寻求最佳平衡点,且只能投资港股通标的股票,港股仓位较为有限。因此,投资者应根据投资需求,结合自身风险偏好,合理选择产品。对于坚定看好香港市场,对香港股票有较高投资需求,且能够承担较高风险尤其是海外市场风险的投资应着重关注港股QDII;而希望资产灵活配置于港股和A股市场的投资者,可关注经验丰富业绩表现较好的沪港深基金。

具体可以从实际组合配置和基金基准进行考量。实际配置港股的比例,显示出当前基金对港股投资的态度以及实际参与的程度。基金基准中对于港股的要求,显示出基金长期参考的港股投资比例,大概率反映了港股在该基金投资组合中的定位。不同的基金对于港股在投资组合中的定位有一定的差异,投资者可以根据自身的偏好性进行匹配。

2、考虑公司投研实力和基金规模效应

挑选港股类QDII时,投资管理能力和基金规模是值得重视的因素,可考虑被动型产品和双基金经理制的产品。投资海外成本较高,尤其在国内还没有大规模投资海外的背景下,投研规模效应不显著。规模太小的基金,存在投资运作困难的情况,大部分也是长期收益率较差的基金产品。在此背景下,华夏恒生ETF联接、易方达恒生H股ETF联接、南方金砖四国这3只被动投资产品值得关注。在主动管理资产品中,华安大中华升级、华安香港精选和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基金设置了两名基金经理,从简历中可以看到基金经理分别具有国内和海外市场的投资经验。

沪港深基金适合以A股投资为主,灵活兼顾港股投资机会的投资者,可根据基准参考港股的定位情况,并优先考虑公司具备一定海外投资经验的产品。对于灵活配置于国内A股和香港市场之间的沪港深基金,对基金经理的经验和能力要求非常高,同时具备两市投资经验的经理无疑是更优质的人选。嘉实沪港深精选和广发沪港深新机遇不仅在基准中明确表明了港股在投资组合中较高的地位,实际配置中也持有30%以上的港股,较为值得关注。尤其是嘉实基金和广发基金拥有较丰富的海外投资经验,其港股投资实力有一定的基础。

3、选择有历史业绩可借鉴的基金产品

尽管基金的过往历史业绩不代表其未来净值表现,但过去的业绩却是非常重要的参考。尤其是那些完整经历了牛熊市的基金产品,有历史业绩的基金更易秉承其一贯的投资风格:如在上涨的市场环境下能够持续取得超额回报,或在下跌的市场中回撤控制较好等投资风格,有助于投资者甄别风险,挑选适合自己的产品。

(上海证券)

关注英华理财,帮你赚钱!

传QDII2已草拟重启

图片来源:网络

日前,市场上有消息指国家外管*准备重启QDII2,试点城市将包括上海、天津、重庆和深圳等地。

......

内容仅面向投资洞见与委托的会员开放。我们的会员收费标准为:4800元人民币/年/人。

怎么购买在纳斯达克和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国概念股?

纽约难~纳斯达克相当于国内的创业板只是比方不过类比

博大投资已经来自跑路了

??采一下,知道了。其实他们早就有跑路前兆,博大投资跑路前征兆,推出30天按日复利项目,上海国正投资更狠,投进去有进无出,找不到人了,日息的都是**的。近日,发改委,要启动合格境内个人投资者试点,这意味着个人海外投资的政策终于开闸,国内投资者有望到海外捕捉更多投资机会。在市场人士看来,这意味着资本项下个人外汇管理将突破自2007年开始实施的每人每年5万美元(之前为2万美元)的汇兑额,资本账户开放又下一城。而在一些分析人士看来,此举将释放数亿元资金进入国际股票和证券市场。媒体报道称,试点城市的境外投资领域共包含三大块:一是境外金融类投资,含股票、债券、基金、保险、外汇及衍生品;二是境外实业投资,含绿地投资、并购投资、联合投资等,按相关主管部门的规定进行备案或核准后办理;三是境外不动产投资,含购房等,须审核证明材料后办理。“过去对个人境外投资的制比较严,尤其证券和房地产投资方面,但事实上,过去这两年在这些领域已经做了一些试点,因此QDII2的推出可以看作是继续扩大试点项目。”招商证券(600999,股吧)研究发展中心宏观研究主管谢亚轩表示。业内人士指出,QDII2明显较之前的QDII有所升级,此前的QDII只允许个人投资者在一定额和一定范围内进行海外投资。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由于国内基金经理营销失误和大众普遍对此缺乏兴趣,因此,QDII并未吸引众多投资者。而QDII2将允许中国个人投资者投资纽约、伦敦或巴黎的股票,同时也将严防资金外流。值得注意的是,据相关人士透露,未来在试点的六个城市内,符合条件的个人只要持有效居民身份证或居住证、金融净资产不低于100万元人民币的核定材料;签署开户申请书、境外投资资金合法性承诺函和投资风险自担承诺函等材料,通过银行审核后就可开通境外直投专户,含1个人民币专户和1个外汇专户,用于办理境外投资资金收付、结售汇业务。

qdii2是什么意思?

是指在人民币资本项下不可兑换的条件下,有控制地允许合格的境内个人投资境外资本市场的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投资业务的一项制度安排。这较之前的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制度有新的突破。QDII2和QDII区别:

1、QDII2和QDII最大的区别是,个人投资者可直接获得QDII额度,再自行决定所投资股票,而QDII个人投资者只能购买银行和基金等相关理财产品,间接投资海外。

2、市场预计QDII2出台后,会吸引更多境内投资者投资港股,促使港股市场更加活跃。

上海自贸区: 离岸保险起步 仍期政策支持

【中国保险报注】作为我国最先开放的自贸试验区,上海自贸区离岸保险业务发展已经开始起步。来自上海保监*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2月底,自贸试验区内保险机构开展离岸直保业务保费收入2600万元,跨境人民币再保险业务保费收入1700万元,离岸保险业务合计4300万元。

“我们立足于国内业务的发展,同时也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创新业务可以开拓,比如离岸保险业务。”上海陆家嘴的一栋写字楼里,某外资寿险再保险公司一位高管对《中国保险报》记者说。得益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该公司从2012年开始人民币再保险业务,每年的保费不超过10亿元人民币。

“由于外部政策及公司内部决策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我们一直在控制离岸业务的发展规模。”该高管表示,今年3月,上海自贸区扩区后,他的公司成为区内机构。“期待未来上海自贸区能为离岸业务的发展带来更多机遇。”他说。

包括离岸保险在内的离岸金融发展是自贸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我国最先开放的自贸试验区,上海自贸区离岸保险业务发展已经开始起步。来自上海保监*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2月底,自贸试验区内保险机构开展离岸直保业务保费收入2600万元,跨境人民币再保险业务保费收入1700万元,离岸保险业务合计4300万元。

上海保监**长裴光表示,近年来,中国企业“走出去”正在成为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的新常态。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逐步推进,这一态势还将继续,这就对中国金融业提供的跨境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发展离岸保险既是保险业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也是行业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

离岸保险市场,是指主要为非本国居民或企业提供境外保险服务的一种国际保险市场。其主要特征有三个:一是对于交易所在地而言,投保人/被保险人为非居民;二是保险标的处于境外或者在境外移动;三是通常情况下,交易双方在遵守国际惯例的基础上进行管理与运营。目前国际上主要的离岸保险市场有百慕大、苏黎世、新加坡、都柏林和开曼群岛等。

经济全球化带来了投资的全球化和金融的全球化,其中也包括保险主体的国际化和保险业务的跨国化。我国离岸保险市场相对稚嫩而弱小,一直只有几十亿元的规模。近几年,借力于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离岸保险业务规模才开始逐步增长。

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离岸保险的保费收入为98亿元,产寿险比例为3∶7,中再寿险、中再产险、人保集团、汉诺威再保险、日本财产、太平洋产险等6家公司占99%,其他公司仅占有1%的份额。

和境内其他再保险公司一样,上述外资寿险再保险公司高管所在公司的人民币再保险业务主要集中在香港。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快速发展提升了香港居民购买人民币保单的需求,来自香港的跨境人民币再保险业务成为国内保险机构离岸保险业务的重要来源。“我们正在研究开发针对持有人民币的投保人购买的香港保险产品,再通过再保险分回。”他说。

相比于再保险业务,离岸直保业务开展的难度更大,发展主要得益于中国企业“走出去”后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同时,国际保险市场在中国市场寻找承保能力也成为直保公司开展离岸业务的契机。

太平洋产险上海分公司总经理张渝用“积极但审慎”来形容公司在离岸保险上的探索。目前,该公司相关业务均由自贸区分公司开展。截至2014年年底,业务规模为1779.21万元,主要集中在企业财产险、特殊保险等,其中企财险占比近70%,行业领域涉及能源、汽车、航空航天和卫星等。业务主要通过具有国际背景的经纪人或者一些具有海外投资和海外业务的大型企业合作开展。

太平洋产险上海自贸区分公司副总经理汪海康坦言,离岸保险的探索也并非一帆风顺:“主要问题还是在风险判断上,由于标的所在地的风险难以准确获知,也不太可能进行事前的风险勘察,缺乏经验让我们在风险判断和承保条件的厘定上费了一番功夫。”不过,随着探索的深入和经验的积累,也逐渐形成了一些判断标准和承保依据。

“我们期待在离岸保险发展上有更多的政策和指引。离岸业务的发展不仅在于保费的增加,对公司的人才培育、渠道的纵向开拓以及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都有积极的意义。”张渝说。

据悉,由于我国目前保险监管以在岸监管为重点,此前国内还没有专业经营离岸(再)保险业务的机构,因此,监管政策方面并没有专门针对离岸(再)保险业务的监管法规。

裴光表示,根据《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行动纲要》,2020年,上海将基本建成国际金融中心,再保险中心建设是其中重要的一环。离岸保险业务作为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保险业务,对自贸试验区建设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同时,国家即将出台的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新51条”中,也对发展离岸保险业务、建设区域性再保险中心浓墨重彩,将从机构集聚、市场建设、业务发展、环境优化等多个方面对上海自贸区离岸保险市场建设进行全面的规划和推动。上海自贸区的目标并不是简单地聚焦离岸保险,更不是要做成离岸保险中心,而是要通过发展离岸保险等国际性保险业务,提升我国保险市场的国际化水平和保险机构的国际竞争力,从而在巨大的国内市场基础上,跃升为一个强劲有力的国际保险市场,支持我国从保险大国向保险强国转变。

从国际经验来看,一个离岸保险市场的自发形成非常缓慢,等待各种条件的逐步具备往往需要几十年的时间。而**的主动推动,能够有效减少政策形成耗时,实现跨越式发展。

上海自贸区的建设为离岸保险发展酝酿丰厚的土壤。同时,离岸保险也成为上海国际保险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复旦发展研究院中国保险与社会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许闲认为,上海自贸区建设对离岸保险的重大促进在于FTE账户(区内机构自由贸易账户)的使用,使得离岸保险的支付和资金流通更加便利。

去年9月,太平人寿自贸区分公司就对外表示,该公司已在保险业内率先开通FTE账户,并启动本外币保单双向跨境业务合作项目。太平人寿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公司的本外币保单双向跨境业务合作项目以自贸区为平台,以FTE账户为载体,通过与境外保险公司的合作,共同开发新型产品,创新跨境作业模式,打通境内外市场,实现境内外市场的两个延伸。

据悉,此项目在传统寿险经营基础上,形成了直保、再保、投资三位一体的跨境业务模式,自贸区在本外币双向跨境结算等方面的政策优势成为项目开展的关键。

此外,记者了解到,目前上海自贸区内保险机构开展外汇寿险创新的热情日益高涨,越来越多的外汇寿险业务形态孕育成型,只待“准生”。区内太平人寿、联泰大都会人寿两家机构瞄准自贸试验区外汇管理改革契机,设计出分红型的外汇长期寿险产品,并利用自贸试验区跨境投资便利性提供优于国内的投资收益;信诚人寿瞄准即将在上海自贸区实施的QDII2重大制度创新,设计了相关投资连结保险产品。各类新型外汇寿险产品的创新,殊途同归,都意在为国内居民提供外汇资产配置的一项新选择,目前相关产品论证都已经接近尾声,只待外管*批准。

从国际经验来看,发展离岸保险有两个重要条件,一是离岸金融税收制度的完善,二是境内外资金流动的通畅。而目前,这两项政策在我国尚待完善。

据了解,目前中国所有保险业务均执行25%的企业所得税率,以及5%的营业税率,税负远远高于新加坡10%和香港地区8%-8.5%的企业所得税,这使得中国的离岸保险业务不具备国际竞争力。

业内专家表示,离岸保险业务源自海外,不属于在岸税基,有着国际保险业务流动性强、税收敏感度高的特点,世界主要离岸保险中心大多给予离岸业务一定的税收优惠以吸引业务聚集。建议参考其他离岸保险中心税收政策经验,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和自贸区实际的税收规定,促进离岸保险市场发展。

复旦发展研究院中国保险与社会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许闲认为,建设离岸保险中心,需要为各国企业提供资金自由流动和交换的平台。上海发展离岸保险的前提基础是保证外资在离岸贸易区内的货币兑换自由,建立离岸美元市场、离岸欧元市场、离岸人民币业务和实行人民币可自由兑换是必要之举。他同时建议,可以借鉴国际上内外严格分离型的监管模式,对离岸业务实施“账户独立、系统独立、监管独立”的管理模式。

裴光表示,上海保监*已经在探索和参与国税总*有关离岸业务税收问题调研,以及自贸区金融监管协调等工作,目前已经成功推动离岸保险税收问题正式纳入自贸区税收政策方案,成功将外汇保险政策问题推向中央决策层面。一旦政策能够切实落地,将对提升我国离岸保险专业化经营管理、提升保险业国际竞争力起到积极的作用。

“下一步,上海保监*将加快再保业务跨境双向发展,鼓励自贸试验区积极开展跨境人民币再保险业务和海外分入业务,配合保监会做好自贸试验区离岸保险业务与在岸保险业务的分账制度设计研究。”裴光说,“我们将持续跟踪离岸保险税收政策审批和后续相关工作,继续推动自贸试验区内保险市场有关税务便利化政策环境改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