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特来电充电桩价格(私人充电桩充电费用)
时间:2023-12-27 20:40:33 | 分类: 基金问答 | 作者:admin| 点击: 59次
私人充电桩充电费用
充电桩私人投资,一种是虚拟投资即股票,另外一种就是建设充电站了。建设充电需要有场地,根据充电设备的特性,可以选择的地点相对加油站范围更大更便捷,重点地理位置为商超地下停车场地。
充电桩多少钱一台?
5000元左右,建设一台充电桩需要的费用包括:(以一台简单的交流桩为例)
1、购买充电桩设备费用,约3000元;
2、安装充电桩费用,约100元;
3、充电桩供电线路施工(包括材料费用,距离在30米以内,不需要挖沟、过道路、铺设桥架等,就是简单走明线),约1500元;
4、这里没有包括场地费、电费等。
青岛哪有玩CS真人秀的?都什么价位?、
1.榉林公园那有一家;每人3-4年前是80-100元;2.青岛国际工艺品城,城阳区华仙路与黑龙江路交界处,正对着希尔顿逸林大酒店的A座一楼那有家,室内的;价格未知;3.双星度假村,即墨鳌山卫镇的崂山鹤山风景区那有家;貌似是100元/人;N久前去的;4.即墨烟青一级路三里庄村北边山上有家,那山头有小庙,到了一打听都知道;2008/年去玩的价格当时是团购60/人;5。其他的我也不知道,不过貌似崂山区那边也有几家的;6.基本价格顶多100元一人,熟人都30元一位,除了烟雾弹,别的几乎零成本,电子枪;
青岛特来电新能源充电桩怎么?
青岛特来电是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特锐德控股的公司,股东还有国家产业调整基金、国新基金、鼎晖投资,是新基建产业独角兽TOP100企业。特来电2014年创立,8年累计投资70亿,研发投资11亿,成为中国具有强大实力和潜力的充电网运营商。
正式有如此大科技投入和经济基础,青岛特来电新能源充电桩无论是质量还是售后服务等方面都位列全国前列的。
成立6年累计亏损12亿元充电桩龙头特来电拟分拆上市
国内充电桩龙头企业特来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特来电”)正在筹备上市。
近日,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300001.SZ,以下简称“特锐德”)披露公告,公司将启动分拆子公司特来电至境内证券交易所上市。特锐德持有特来电81.2%股权,分拆上市完成后,特锐德仍将控股特来电。
2020年以来,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频频迎来政策利好,今年11月,***办公厅正式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指出,要进一步鼓励完善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业内认为,充电桩与新能源汽车发展互为前提,从2009年起步到现在,充电桩历经层层洗牌,摆在整个产业链面前的根本问题是如何盈利。
“电动汽车规模化发展当前最大的制衡因素是充电问题,没有完善的充电网络支撑,电动汽车将无‘路’可走。特来电做充电投资了70亿元,前几年累计亏损12亿元,现在刚刚进入经营盈亏平衡期,亏损主要原因是充电桩需要提前投资布*,等待车来,充电设备利用率低,当规模化电动汽车发展时,充电盈利是必然。”特锐德董事长于德翔近日在一场峰会上对《中国经营报》等媒体的记者表示,“现在来看,这个行业真的可以赚钱,风口来了。”
日前,本报记者实地走访了特来电“大本营”山东省青岛市特来电所布*的多个充电站,记者注意到,在青岛市,特来电拥有密度较大的充电站网络,在记者随机统计的多个地点的10公里范围内,特来电充电站数量达到了近60个。多位青岛市内电动车车主对记者表示,在青岛电动车充电比较便利,且相对于燃油车,长期来看开电动车的成本要低一些。不过,也有多位使用过特来电充电站的车主对记者表示,特来电充电站存在停车费用较高、燃油车占位、常常遇到坏的充电桩等问题。
实探特来电青岛“大本营”
在特来电拟分拆上市的消息发布的第一时间,本报记者实地探访了特来电青岛“大本营”。
在“大本营”青岛城,记者实地探访了解到,特来电拥有密度较大的充电站网络布*,特来电充电站的“身影”随处可见。在记者随机统计的多个地点的10公里范围内,特来电充电站数量达到了近60个,有部分地点1公里内高达12个特来电充电站。记者在特来电APP上了解到,特来电充电站绝大部分为自营模式,但也有少量充电站为非自营模式。
记者走访了解到,大部分特来电充电站支持周一至周日24小时充电服务,不过青岛市特来电充电站并未采用统一的充电和停车收费标准,其日间充电价格在1.11元/度~1.91元/度浮动,夜间充电价格有的低至0.5元/度。
在停车费收费标准方面,有的特来电充电站停车免费,有的为“充电免费停车1小时,超时按照5元/小时收费”,有的为“充电免费停车2小时,超时按4元/小时收费,最高收费20元/天”,有的为“8﹕00~18﹕00停车费5元/小时,18﹕00~次日7﹕00固定价格10元/次”,还有的为“充电免费停车2小时,超出后按照10元/小时收费”。
特来电的停车收费费用较高被不少电动车车主诟病。在走访中,多位使用特来电充电桩的电动车车主对本报记者表示,有的时候会遇到停车费用是充电费用2倍多的现象。一位青岛市的电动车车主告诉记者:“充电牌子上写的是停车封顶10块,结果充完电要了我16块停车费,充电才花了6块。”一位王姓电动车车主也对记者反映他所遇到的充电状况:“我进入充电站后发现没有充电桩了就准备出去,结果仅仅在里面待了3分钟时间根本没有充电就交了2元钱。虽然钱不多,但是很郁闷。”
多位电动车车主还告诉记者,其还常常遇到充电桩故障不能充电的现象,“有的显示不在线”,“有的扫不上码”,“还有的特来电充电站建好了,长期不用,周边长满了杂草”。
记者实地走访还了解到,特来电充电站内燃油车占位问题也较为普遍。这也是电动车车主反映颇多的问题。目前,为防止燃油车占位,特来电方面也推出了一些举措,例如在充电站已经安装地锁,电动车车主充电时可找保安领取钥匙。
而针对充电站内充电超时占用充电桩的问题,特来电采取的措施是收取超市停车费,非充电情况下占用车位将按照0.08元/分钟收取超时占用费(前30分钟免费,上限金额为1000元)。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此前发布的《2019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研究报告》调查显示,充电体验对品牌忠诚度的影响远高于售前和售中服务体验,但用户在这一指标上满意度却最低。
当前,从整个行业来看,包括特来电等充电桩等企业仍然需要探索更为良性的营利模式。
筹备上市
11月30日晚间,特来电拟分拆上市的消息在业界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根据特锐德公告,拟启动分拆子公司特来电至境内证券交易所上市。特锐德及特来电当前经营业绩满足《若干规定》中“上市公司最近3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且最近3个会计年度扣除按权益享有的拟分拆所属子公司的净利润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累计不低于6亿元人民币”等相关分拆条件。
特锐德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在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特来电分拆上市,可以更好地体现估值,进一步推动股权激励,有利于促进特来电充电网业务的战略布*和长期发展。此外,特来电可以借助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功能和优势,拓宽融资渠道、提升融资效率,提升盈利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公开资料显示,特锐德成立于2004年,是中德合资的股份制企业,总部位于青岛,主营项目为箱式电力设备,于2009年10月30日在深圳创业板IPO上市。2014年7月,特锐德宣布进军电动汽车充电业务领域,成立子公司特来电。
特锐德财报显示,2018年度,特来电继续保持市场占有率第一、充电量第一的龙头地位。截至2018年底,其充电业务累计充电量约16.9亿度,2016~2018年度充电量复合增长率超过200%。2019年,特来电充电业务全年累计充电量近21亿度,较2018年同期增长86%,但仍与其年度目标存在差距。
根据中国充电联盟统计,2020年前10个月,特来电充电桩数量已达17.3万台,市场占有率约26%,持续保持国内第一。特锐德公告显示,截至目前,特来电上线运行充电桩累计充电量超过61亿度,日充电量超过1000万度,位居国内第一。
在国内,与特来电体量相当的充电桩运营企业有星星充电、国家电网,根据中国充电联盟统计,截止到2020年10月,星星充电运营的充电桩数量为15.3万台、国家电网运营的数量为14.4万台。
特锐德拟启动特来电分拆上市背后,是因为充电桩行业具有“重投资”“盈利难”的特性,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一位国内充电桩行业早期从业者曾公开表示,该行业静态投资回报期平均为5.74~9.57年。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初,国内公共充电基础设施运营商超过1000多家,但是目前仅剩约100家,也就是说仅有10%左右的运营商存活了下来。
今年4月,于德翔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曾称,新能源汽车行业前期政策不稳定,标准不统一,公司成立前四年,“亏得心惊胆战”,也不知道行业拐点什么时候才会出现。
不过,于德翔近日公开表示:“充电桩行业真的可以赚钱了,风口来了。”据他透露,特来电做充电投资了70亿元,前几年累计亏损12亿元,现在刚刚进入经营盈亏平衡期。同时他称:“当规模化电动汽车发展时,充电盈利是必然。”
上文于德翔所指的“风口”,即为政策“东风”。今年以来,新能源充电桩被纳入新基建范畴,再次站上政策风口。11月2日,***办公厅正式发布的《规划》进一步明确,要加大完善充电网络。这被认为将是新能源汽车市场进一步爆发的催化剂,利好充电桩企业。
而在这样的时间节点上,作为龙头企业的特来电准备抢先一步登陆资本市场,以为后续发展积攒更多资本。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特锐德也在公告中提示道,分拆上市存在因2020年公司及特来电业绩波动导致无法满足分拆上市条件的风险。特来电能否成功登陆资本市场,仍然充满未知变数。
星诺奇赶考创业板:“大客户依赖症”难解产能利用率下降逆势扩产存疑
充电桩史握收定要歌投想形川厂家有哪些
充电桩厂家有哪些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人会选购电动汽车,而对于一辆电动车来讲,蓄电池充电设备是不可缺少的子系统之一。充电桩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和电动车充电。那么,充电桩厂家都有哪些企业呢?1、特来电特来电隶属于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业务覆盖新能源汽车充电网的建设、运营及互联网增值服务。截至2020年,特来电充电桩总数为15.7台,位居全国第一。作为充电桩运营龙头企业,特来电的成长历程并非一帆风顺。2014年国内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大幅放开,箱式电力设备制造企业特锐德组建子公司特来电,拟向下游充电桩运营产业延伸布*。然而充电桩行业本身基建属性明确,只有形成规模才有盈利可能。特来电成立后曾长期处于亏损状态,2016年亏损额依然高达3亿元。直至2018年,母公司特锐德财报显示,公司营收58.06亿元,净利润2亿元,充电业务实现盈亏平衡,这也意味着特来电终于开启了盈利模式。2、星星充电星星充电的营业范围覆盖充电设备制造、充电桩运营、平台服务等环节。据了解,星星充电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充电设备销售,其充电桩运营业务盈利规模较为有限。截止2020年,星星充电桩总数13.2万台。与特来电不同,星星充电并没有从成立之初就在技术和市场方面做大量铺陈,而是选择以外包的形式快速建设充电桩,抢占市场份额。但随后,随着市场地位渐趋稳定,同时为了控制成本,星星充电两年前开始进行核心部件研发,目前公司已研发出500kW液冷大功率充电桩,充电8分钟可补充续航400km。3、国家电网提起国家电网这个名字,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因为我们每个家庭的用电都由国家电网承担,也可以说国家电网掌握着整个行业的命脉。占据如此重量级地位的国家电网在公共充电桩行业也没有示弱,以北京五环内为例,5公里之内基本都可以找到国家电网的充电站。甚至一些偏远景区的停车场,同样也能看到国家电网的电桩。截止2020年,国网公司总计运营充电桩8.8万台。4、中国普天中国普天同为中央企业,但百亿级的资产规模与国网公司万亿体量对比仍有相当差距,公司以信息通信技术的研发、系统集成、产品制造、产业投资等为主营业务,旗下子公司普天新能源主要从事新能源汽车充电网络建设、运营和服务。2020年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普天运营充电桩数量为14,152台。相比之下,国网公司的体量优势中国普天无法企及,而民营企业特来电、星星充电的市场灵活性亦优于中国普天。作为深耕信息通信领域的企业,中国普天正在力求通过技术优势谋求差异化发展。普天新能源已与滴滴出行、神州优车等科技出行领域企业达成合作,尝试打通充电与车辆运营平台接口,在充电运营和大数据服务方面创造更多可能性。5、上汽安悦上汽集团作为目前运营充电桩规模最大的车企,其下属公司上汽安悦成立于2015年,主要从事新能源汽车配套充电设施生产、建设、运营、综合服务等业务。上汽安悦2020年运营充电桩数量为17,822台。其背后主要有上汽集团作为“靠山”,上汽安悦不但可以充分利用4S店的资源建设充电桩,而且上汽集团投资的共享出行平台EVCard也为安悦创造了大量充电需求。6、比亚迪同样作为车企代表,比亚迪在充电桩建设方面也做出了一定布*。从整车产业链来看:比亚迪在上游电池、电机、电控方面都做了严密部署,相应产品几乎全部自用;向下顺延到充电服务,比亚迪2015年开始建设公共充电桩,2018年初保有数量达到4,640台。但就在2018年,比亚迪主动放弃了交流快充桩业务,致使2020年运营充电桩总数锐减至1,210台。这其中主要是因为目前直流桩是快充的主流,发展成熟应用广泛,除比亚迪以外,其它品牌新能源车型基本不支持交流快充,普及交流快充技术的难度比较大。而且加装快充模块和交直流变压器,会提高充电桩和电动汽车的制造成本。因此比亚迪的“断腕”,或许可以成为一种以退为进的策略。7、国电南瑞国电南瑞是国网公司旗下的子公司,主要从事电力自动化及保护、电力电子、智能化电气设备等的研发、设计、制造、销售、工程服务与工程总承包。该公司是国家电网沿高速公路已建充电站的主要设备供应商,2015年中标充电设备1.77亿元,在中标主体中所占份额最大。技术专长与国网公司的需求支持无疑成为国电南瑞的“王牌”。8、奥特迅深圳奥特迅电力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是大功率直流设备整体方案解决商,成立于1998年,是直流操作电源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2009年,其开始进入电动汽车充电领域,聚力于直流操作电源的研发生产,目前其高频智能化充电模块已作为成熟产品得到较为广泛的落地应用。另一款产品——矩阵式柔性充电堆也已投入运营,据称一套充电堆可满足64辆纯电动出租车或720辆社会乘用车的充电需求。而奥特迅第二代充电技术——集约式柔性公共充电堆则打破了一车一桩的模式,有望缓解交通能源、空间紧张的问题。9、电动未来电动未来是一家电动汽车充电领域B端服务的提供商家。公司成立于2015年,旗下产品“充电桩APP"同年上线。此款APP主要用于协助车主查找充电桩、完成支付,同时支持路径规划、智能推荐、充电记录等功能。2015年正处于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期,充电桩建设还没有跟上,“充电桩APP”为“找桩难”的消费痛点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从合作方的角度出发,电动未来一方面为中小型企业搭建充电桩运营管理后台,另一方面也在利用数据互联为特来电、上汽安悦等大型企业引流。作为联动充电桩运营商与电动汽车车主的媒介,B、C两端的广泛接入都会给运营-服务-消费者三方创造更多利益。10、云杉智慧云杉智慧成立于2015年,业务涵盖电动租赁车运营、电动公务车运营、电动通勤车运营等电动车综合运营服务,以及充电设施的投资建设运营、智能管理系统的开发应用等。2020年公司运营充电桩数量为7,845台。
充电桩–【青岛特来电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青岛特来电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特来电新能源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专业从事电动汽车充放电设备的设计、研发、生产、施工及服务等工作,是国内知名的充电解决方案专家。目前,公司产品已在国内334个城市完成投放,同时远销多个海外国家和地区。在公交、出租、网约、机场、港口、物流、***单位、居民小区等领域积累了大量经验和应用案例。围绕国家“新基建”战略部署,公司将源源不断地为***用户提供***产品和优质服务。展开
看这里,您也可以拨打店铺电话咨询产品报价哦~
咨询电话:???????????
民电充电桩全国排名第几
看过一些不同的十大充电桩排名,没有看到民电,估计是在十名以外。比如说知乎上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选购技巧。一、看“充电桩品牌十大排行榜”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涌现出了很多的充电桩品牌,有些牌子靠低价策略,短时间内冲过“充电桩销量排行榜”,但是最终因为质量不行,售后服务不能保证,销量一落千丈,只能说是“昙花一现”。整个行业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以及行业沉淀。目前市场上质量可靠、口碑好、售后服务好的十大品牌,主要有以下这些。第一、普诺得普诺得是南京瑞凡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知名品牌。从2013年就进入新能源行业,是最早一批做新能源充电设备的。是家用充电桩领域销量最高的品牌。在京东、天猫等平台都是销量第一。其实能够面对消费者端做到销量第一,这个含金量是很高的。因为不同消费者的使用环境、使用需求各不相等,而且要兼容消费者的各种车型。这个比单纯做汽车主机厂的业务难道要大很多。而且消费者随时会找厂家售后人员咨询产品使用问题。所以对团队的组织效率要求也很高。同时也是一家外贸大厂。产品出口欧盟、**、北美、南美、澳洲等地区。有CQC认证、FCC、TUV、CE等多项认证。普诺得产品种类也是最齐全的。家用便携式充电枪、家用交流充电桩、商用直流快充桩、220V、380V等不同功率的充电设备都有。所以综上所述,普诺得可以作为首选品牌。第二、特来电特来电隶属于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业务覆盖新能源汽车充电网的建设、运营及互联网增值服务。截至2020年,特来电充电桩总数为15.7台,位居全国第一。特来电核心业务是直流充电站的运营。家用充电桩属于附带业务。特来电的成长历程并非一帆风顺。2014年国内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大幅放开,箱式电力设备制造企业特锐德组建子公司特来电,拟向下游充电桩运营产业延伸布*。然而充电桩行业本身基建属性明确,只有形成规模才有盈利可能。特来电成立后曾长期处于亏损状态,2016年亏损额依然高达3亿元。直至2018年,母公司特锐德财报显示,公司营收58.06亿元,净利润2亿元,充电业务实现盈亏平衡,这也意味着特来电终于开启了盈利模式。第三、星星充电星星充电是万帮数字能源旗下的新能源车辆充电服务平台,星星充电的营业范围覆盖充电设备制造、充电桩运营、平台服务等环节。据了解,星星充电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充电设备销售,其充电桩运营业务盈利规模较为有限。截止2020年,星星充电桩总数13.2万台。与特来电不同,星星充电并没有从成立之初就在技术和市场方面做大量铺陈,而是选择以外包的形式快速建设充电桩,抢占市场份额。但随后,随着市场地位渐趋稳定,同时为了控制成本,星星充电两年前开始进行核心部件研发,目前公司已研发出500kW液冷大功率充电桩,充电8分钟可补充续航400km。第四、途美达途美达主要做家用便携式充电器。有220V16A3.5KW、220V32A7KW、380V11KW等适合车主使用的便携式充电器。以质量稳定和售后服务优质著称。第五、普天普天是国企,公司拥有的充电桩数量为14,152台,实力虽然不如国家电网强大,不过中普天始终坚持通过技术优势谋求差异化发展,与滴滴出行、神州优车等企业达成合作,给公司带来持续稳定的客源。第六、上汽安悦上汽集团作为目前运营充电桩规模最大的车企,其下属公司上汽安悦成立于2015年,主要从事新能源汽车配套充电设施生产、建设、运营、综合服务等业务。上汽安悦2020年运营充电桩数量为17,822台。其背后主要有上汽集团作为“靠山”,上汽安悦不但可以充分利用4S店的资源建设充电桩,而且上汽集团投资的共享出行平台EVCard也为安悦创造了大量充电需求。第七、国电南瑞国电南瑞是国家电网旗下的公司,主要从事智能化电气设备等的研发和工程服务的承包,同时也是高速公路建设充电桩的供应商,有着国家电网的支持,相信国电南瑞会发展的越来越好。第八、奥特迅深圳奥特迅电力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是大功率直流设备整体方案解决商,成立于1998年,是直流操作电源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2009年,其开始进入电动汽车充电领域,聚力于直流操作电源的研发生产,目前其高频智能化充电模块已作为成熟产品得到较为广泛的落地应用。另一款产品——矩阵式柔性充电堆也已投入运营,据称一套充电堆可满足64辆纯电动出租车或720辆社会乘用车的充电需求。而奥特迅第二代充电技术——集约式柔性公共充电堆则打破了一车一桩的模式,有望缓解交通能源、空间紧张的问题。第九、依威能源依威能源主要业务是提供充电设备,也为车厂合作商提供充电解决方案。公司对小区/办公楼/商超投入资源,为物业管理公司和电动车使用者提供设备、平台、用户和数据运营服务,同时也为车厂合作商提供充电解决方案。截至2021年9月,上海依威共建设充电站6669座,累计运营充电桩超过3.28万台。第十、云快充云快充定位为第三方充电SaaS服务平台,同时向中小充电运营商、设备制造商、车辆运营商和用户提供服务。目前,充电桩服务已覆盖160多座城市,为超过600家电桩运营商提供服务,月充电量超过2000万度。截至2021年9月,云快充建设充电站4870座,累计运营充电桩数量共12.21万台,其中共享私桩87台。
【青岛智造】特来电:充电桩“进化”
“烧车”事件,让电动汽车的“安全焦虑”浮出水面,但令人意外的是提供充电服务的特来电却给出了引领行业的解决方案。
不止于此,依托于日益庞大的数据和持续的超前研发,这家企业身上“颠覆者”的色彩日益浓重。
“目前,特来电充电网已进入2.0阶段,能实现汽车安全两层防护以及充电网智能运维,明年我们要升级为3.0……未来是4.0……”5月11日,青岛特锐德旗下特来电举行“面向新能源汽车安全的充电网两层防护技术”发布会,特锐德董事长于德翔作了这样一番介绍。
充电桩已不再只是充电桩,这恐怕是对于德翔的介绍最通俗易懂的解释。以2.0版本的特来电充电网为例,其最大的亮点之一,便是应用了特来电面向新能源车安全的充电网两层防护技术,能够为电动汽车进行“体检”并进行安全防护,从充电环节提高电动汽车安全性。
■已经在公交车辆上投入使用的特来电智能充电弓。
虽然,特来电是全国投建和运营充电桩数量最多的企业,但它从不将充电桩视为仅仅是为电动汽车充电的配套基础设施。正如于德翔从特来电成立之初就一直强调的,充电桩以及背后的充电网是信息和能源的入口,有极大的数据和能源价值。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特来电的产品一直在以快于全行业的速度迭代升级。今年,特来电不仅在业内首个发布了面向新能源汽车安全的充电网防护技术,在面向未来无人驾驶电动汽车充电的技术研发上,特来电也快人一步。
充电网也是安全防护网
今年以来,电动汽车“烧车”事件在全国各地频发。尤其最近特斯拉和蔚来“烧车”的发生,更是将电动汽车的安全问题推上了焦点,人们对电动汽车的“安全焦虑”浮出水面。
行业对动力电池能量密度的不断追求、高续航渴望所带来的电池充电倍率的提高、早年上市的车辆寿命即将到期……多种原因令行业不得不提高对安全性的重视。虽然,车企和电池企业才是这一问题的直接相关方,但特来电却从充电环节出发,提出了一种新思路——充电网变身安全防护网。
■已经在公交车辆上投入使用的特来电智能充电弓。
安全防护功能的实现是基于特来电研发的两层防护技术——柔性智能充电管理系统主动防护和大数据安全防护。简单说,当车辆开始充电,充电网就会对车辆电池开启两轮检测,若检测结果正常,充电网会继续给车辆充电,若结果异常,充电网则会即时终止对车辆的充电。这种功能打破了目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安全完全依靠电池管理系统管控的现状。
“两层防护中,有众多防护模型,这就好比人去医院体检,要去不同的科室逐一检查,每个科的医生既要检查你现在的情况,也要了解你以前的情况。我们众多的防护模型,其实就像医院的各个科室,‘检查’车辆的各种情况,就是看车辆各方面的数据。”特来电首席科学家鞠强介绍。
两层防护各有侧重,分别针对车辆电池的不同方面。在柔性智能充电管理系统主动防护层,有11个“科室”,检测车辆自身的电池管理系统,以及充电电压、电池温度等指标;在大数据安全防护层,有8个“科室”,会对充电车辆已经发生过的每笔充电数据进行实时分析,掌握车辆目前的电池寿命、电池安全状况等信息。
特来电的技术团队还在持续升级这张安全网。据特来电平台数据显示,在2018年其5300万笔充电订单中,其防护体系就防范了32万次的不安全充电,避免烧车事故16起,降低事故发生率达65%。
充电网变身新能源汽车档案库
以充电网以及两层安全防护技术为基础,特来电正在与宁德时代、比亚迪、奇瑞、长安、一汽、广汽、东风等众多车企和电池企业合作,打通充电安全相关数据,实现数据互联互通,以此建立一套新能源汽车及电池全生命周期追溯体系,对汽车充电实现可监视、可预警、可控制、可追溯,保障车辆和电池在充电及全生命周期的安全。
在这背后做支撑的,是一个随时更新中的庞大新能源汽车及电池档案库,每辆车的历史信息,包括充电安全评分、电池健康度评分、车主使用习惯评分、充电曲线、充电异常记录等以及每一个车型的相关历史信息等都存储在内,系统会根据需要随时调用相关数据。这也是特来电一直强调的,充电网所具有的巨大数据价值的重要体现。
事实上,目前,通过充电网的实时数据采集,特来电已经建立了国内规模最大的汽车动力电池充电过程数据库。正是因为别人所没有的海量充电数据,提供充电以外的服务,特来电才能颠覆人们对原有充电设施、理念以及模式的认知,成功将充电网变为安全防护网。
鞠强介绍,早在2015年,特来电就开始研究相关技术,但由于当时电动汽车保有量以及充电量都尚未达到足够规模,无法对电池安全与否以及相关标准形成清晰的概念。
“当充电网上有10万次充电的时候,电池的保护边界就比较清楚了;到100万次,电池的保护边界以及一些量化特征都清晰了;到1000万次,我们就慢慢建立起了不同车型的防护模型;到1亿次,我们有了足够大的数据量,再结合工业大数据,就足以将防护模型延伸到每辆车,而且随着数据的不断增加,防护模型还在不断进行自学习。”鞠强说。
这也是为什么,如今很多人开始将特来电看作是一家互联网数据公司,而不再是一家充电企业。
智能无人充电已在路上
充电网的功能越来越强大的同时,特来电的充电硬件——“充电桩”,其实也在不断进化。
汽车的自动驾驶是公认的行业发展趋势。这不仅需要车企、人工智能等企业的不断研发,还需要其他配套企业的支持,比如充电基础设施就要解决无人充电的问题——不再需要人插拔充电枪,当车辆停放好后,自动完成充电。
“传导式和感应式是当前充电行业的两种技术路径,要实现无人充电,也不外乎从这两种路径出发做进一步研发。”特来电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电气技术中心总经理穆晓鹏说。在他看来,未来哪一种方式能成为主流,完全取决于哪一种技术能够批量产业化。
针对乘用车,特来电称之为“乘用车无人充电机器手”,正在储备研发中。不过,穆晓鹏向记者大致透露了这种技术的设想应用场景:当车辆通过自动泊车停在充电停车位上之后,相关设施会自动从车辆上弹出与充电设施相连接,开始充电。“弹出部位可能是车底,也可能是车四周的某个地方,这需要与车企共同探索。”
针对商用车,如公交大巴等的智能充电弓技术,则正逐渐走向成熟。
在成都、上海等地,这种技术已经先期在有人驾驶的公交车上使用。公交车驾驶员将车辆停到充电弓下之后,只需按下一个按键,充电弓就会自动下压,与车辆顶部的充电接触点连通,自动确认信号启动充电。
“充电弓的研发灵感来自于轨道交通中的动车接触网,这种方式可以突破充电枪的最大电流限制,满足公交车快速充电的需求。同时,又能减轻公交驾驶员的工作量,无需人工插拔充电枪,也可以解决未来无人驾驶公交车的充电问题。”穆晓鹏介绍。
(来源:青岛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