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气象干旱会持续多久(连续干旱几个月预示着什么)
时间:2024-01-18 17:03:30 | 分类: 基金问答 | 作者:admin| 点击: 59次
连续干旱几个月预示着什么
在中国的话意味着很快会有降水(当然除了哪些本来就不下雨的地方)
2022年是干旱还是多雨?
对于2022年是一个旱年吗这个问题当下并没准确的答案,毕竟每个地区的气候都不一样,具体的还是以实时天气预报为准。在以前因为很多地方是以寒露时期的天气来判断雨水多少的,所以寒露的气候一直受大家关注,这不今天就是寒露,由于很多地区都是晴朗的天气,所以按照晴天寒露冬雪少,来年春雨多的说法,2022年并不会出现旱灾,毕竟寒露这天晴天,则预兆今年冬天难以见到雪花飘飘的日子,但是,明年春天却是雨水多发,利于冬小麦等越冬作物返青生长,是个难得的好年景。农谚另外各地的说法都不一样,有的地区就有“晴天寒露冬雪少,来年春雨多”的谚语。也就是说寒露这天是太阳高照,天气晴朗时,不仅能预兆今年冬天雨雪情况,还能预兆明年春天雨水多少。如果这天晴天,则预兆今年冬天难以见到雪花飘飘的日子,但是,明年春天却是雨水多发,利于冬小麦等越冬作物返青生长,是个难得的好年景。还有的谚语说:“寒露少雨水,春季多大水”。如果寒露时节下雨不多,雨水匮乏比较少,那么明年春天却正好相反,到了春天,多是雨水频发,而且降水不小,非常利于农作物生长。
今年江西的干旱持续多久
今年是2022年,今年江西的干旱持续110天了,在2022年11月3日,中国天气网消息,目前,我国南方正在遭遇夏秋连旱,湖南和江西几乎全省都出现重旱或特旱,为1961年以来最严重气象干旱。自7月12日江西*部出现重旱以来至10月30日,重旱已持续111天,已成为全国干旱最严重的地区。所以今年江西的干旱持续110天了。
2022年地球怎么了?怎么全球多国都出现了高温,并且超过40度!
阅读本文前关注:金乡大蒜国际交易市场
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金乡大蒜辣椒国际交易市场”,再点击“关注”,然后点击“设为星标”这样您就可以在第一时间收到大蒜辣椒行情!
所以,非常的热,同时,这个极强的高温还不会停止,预计巴黎的气温很可能会突破40摄氏度,创下历史同期新高。专家表示这将是1947年以来巴黎的最高气温纪录,此前的纪录为38摄氏度。
当然,除了欧洲,亚洲地区也出现了罕见的高温,我国极端性高温也是“霸占”了北方。其中,高温橙色预警已上线,这说明我国北方地区的高温还在升级之中。
北方到底有多热?从风云卫星图像我们都可以看到,我国北方大范围地区都是“晴空万里”的模式,完全没有雨云的发展,这必然会加强北方的高温袭击。因为这是“太阳直射”,干燥热的发展非常明显。
所以,如果降雨的话,必然会带来气候的缓解。但是,有个问题也出现了,北方的降雨分布已经出现了变化,也别是北方的暴雨区又变了。从最初的山东、河南等省局部暴雨,已经南调到了——江苏,安徽等省,是重点降雨区,还有暴雨区。所以,这个变化可能又会让不少人感到降雨“一场空”。说好的降雨又变了?
欢迎文后留言,进行交流互动,我们会第一时间把您的观点从后台展示出来!
长江流域干旱|2022年江西省极端干旱回顾与思考
推荐阅读(向下滑动阅读)
文章信息
2022年江西省极端干旱回顾与思考
雷声1,2 全智平3 王能耕4
2.江西省水利科学院,南昌330029;
3.抚州市水旱灾害防御中心,抚州344199;
4.鄱阳县应急管理*,鄱阳333199
引用格式:雷声,全智平,王能耕.2022年江西省极端干旱回顾与思考[J].中国防汛抗旱,2023,33(4):1-6.
摘要:针对江西省2022年7—11月发生的罕见夏秋极端干旱事件,结合防御现状分析了干旱发展的过程和基本特点;介绍了通过启动应急响应,强化旱情研判预警,加强蓄水、供水、用水的综合调度与管理和舆论宣传等应对措施,最大化降低了干旱带来的不利影响,特别是系统分析了工作实践中暴露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如准备谋划不足、预案待改进、数据底数不清、用水管理精准难等,提出了下一步及时开展灾后评价、推动法律法规修订、完善应急预案、强化水源规划和用水管理、提高科研支持力度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极端干旱;回顾与思考;鄱阳湖流域;江西省;2022年
基金项目:江西省“科技+水利”联合计划项目(2022KSG01002);江西省重点水利科技计划项目(202023ZDKT10、202223YBKT05、202223YBKT16)。
0 引 言
江西省地处我国东南近海内陆,居长江中下游南岸,境内山环水绕、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无霜期长,自古即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地。受丘陵地貌、气候变化和降水时空不均等因素影响,江西省干旱灾害多发频发,*地农业干旱几乎年年发生,个别年份还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农业旱情和农村人畜饮水困难情况,城市供水也受到很大影响。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旱灾发生的频次呈上升趋势。
新中国成立后,江西省兴建了大量水利工程,特别是经过近20年的持续高投入,全省已初步形成了大、中、小、微和蓄、引、提、调、输、配工程相结合的水利工程灌溉体系,灌区农业生产和城乡供水条件得到改善,形成了较完备的工程和非工程干旱防御体系。
2022年长江流域降雨和来水均严重偏少,江湖水位持续走低,遭遇60多年来程度最重、范围最广的气象和水文干旱,江西省尤为严重,对一些地区群众饮水和农业生产造成影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粮食安全和产业经济安全,引起了广泛关注。在各级部门的努力下,全省实现了大旱没有大灾,在取得抗旱胜利的同时,在工作实践中也发现不少防御短板,有必要进行综合分析与思考。
1 2022年干旱发展特点
1.1 涝旱急转极为罕见
1月1日至6月20日,全省平均降雨量1177.6mm,比多年同期均值多18%;6月21日至10月31日,全省平均降雨量185.4mm,比多年同期均值少65%,为1951年有记录以来最少。2022年全省及各设区市降雨情况见表1,2022年和多年平均降雨量逐月比较见图1。6月中下旬,全省有19条河流64站次超警戒水位,乐安河、信江上游、赣江上游支流先后发生超历史洪水,但此后因降雨迅速减少,江河水位持续走低,涝旱急转、“汛期反枯”突现。至11月中旬,全省共26条河流35站次刷新最低水位纪录,46条流域面积10km2以上的河流断流,其中天然干涸25条。值得注意的是,乐安河控制站虎山水文站同一年出现历史最高和最低水位(6月21日32.28m,11月13日18.10m)。
1.2 高温持续时间创历史
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影响,进入7月,全省持续高温。7月1日至10月31日,全省平均气温27.1℃,较常年同期偏高1.6℃;平均高温日数56.5d,较常年同期偏多29.3d,较第2高位的2003年44.6d多12d(最低为1997年的3.7d),平均气温和高温日数均为1961年有完整记录以来最高。
1.3 水库山塘大范围干涸
江西现有各类水库10560座,其中大型水库31座、中型258座、小型10271座,此外还有山塘18.36万座。由于上半年降雨充沛,水库蓄水量较好,但进入7月份后,全省晴热高温,用水增加,蒸发加大,蓄水量迅速减少,8月始,大量山塘干涸,小型水库低于死水位。至11月中旬全省共有3746座水库(中型10座、小型3736座)低于死水位,占总数的35.5%,为近20年之最;5.71万座山塘干涸,占总数的31.1%(图2)。
1.4 鄱阳湖水位连创新低
星子站是鄱阳湖水位代表站,设有枯水、低枯和极枯3个特征水位,可以表征进入低水位的时间,分别为12.0m、10.00m和8.00m。2022年8月6日、8月19日和9月6日,鄱阳湖水位先后快速降至上述3个特征水位,均创下1951年有记录以来同期新低,远低于同期平均水位;9月23日刷新7.11m历史最低水位,10月3日达6.68m新低,此后小幅回升后继续多次下探,11月17日至年内最低6.46m(表2)。
1.5 涝旱应急响应创历史
2022年6月,江西先后4次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后提升至Ⅲ级和Ⅱ级。8月16日又启动抗旱Ⅳ级应急响应,后提升至Ⅲ级和Ⅱ级。当年创造了多个纪录:一是同年先后启动防汛和抗旱Ⅱ级应急响应;二是首次启动抗旱Ⅱ级应急响应,史上级别最高;三是省级抗旱应急响应时间达98d,为历史最长。
1.6 大旱未出现大灾
截至11月21日,此轮干旱灾害共造成江西545.6万人受灾,因旱需生活救助60.2万人,累计因旱饮水困难需救助1.97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70.14万hm2,绝收7.97万hm2,直接经济损失71.4亿元。虽然从降雨、高温天数和河湖水位角度来看,2022年属有观测记录以来最严重的夏秋气象和水文干旱。但值得注意的是,农业和社会经济干旱程度不算严重,如受灾人口、农业受灾和绝收面积仅列1978年以来的第13位、9位和10位(图3),经济损失也处于较低排序,相对1978年、1991年、2003年、2007年等重灾年,大旱并未造成大灾。
2 主要应对措施
为了应对突如其来的干旱,江西省各部门通过启动应急响应、水库预蓄及联合调度、旱情研判预警、用水管理与节水宣传等积极措施,降低了极端干旱带来的灾害,防旱抗旱效益显著。
2.1 后汛期水库预蓄
7月初,江西省抓住主汛末降雨的有利时机调度水库蓄水,蓄水量达188亿m2(其中大型105.5亿m2,比多年同期均值偏多4%),为应对长时间干旱提供了水源保障。同时,结合江河湖泊水位偏高的时机,指导沿江滨湖地区及时引提水1.5亿m3,保灌面积6.13万hm2。此外,峡江、廖坊等水利枢纽8月上旬提前近2个月进入非汛期管理,增加蓄水量0.91亿m3。
2.2 应急响应
8月11日,水利部及长江水利委员会启动针对江西等6省(直辖市)的干旱防御Ⅳ级应急响应,此后江西省、市、县各级水利部门先后启动了应急响应。8月16日、24日,省水利厅先后启动Ⅳ级、Ⅲ级应急响应,9月27日启动史上首个Ⅱ级应急响应,共历时12d。市级层面:8月14日鹰潭市率先启动Ⅳ级应急响应,26日11个设区市全部启动,9月29日达3个Ⅱ级和Ⅲ级、5个Ⅳ级,此后级别缓慢下降。县级层面:8月11日万年县率先启动Ⅳ级应急响应,9月30日达最多,共92个县(全省92%)启动应急响应。此轮干旱应急响应时间早、范围广,在灾前准备、灾后应对中发挥了显著作用,达到了降低风险、减少损失等效果。
2.3 “三个十天”旱情研判与预警
为了强化旱情研判,江西建立了“三个十天”旱情预警机制,对未来10d、20d、30d的旱情、保饮水和水稻灌溉进行预报、预测和预警,特别是中晚稻用水高峰时,就“三个十天”水稻需水专门分析预测,提出保灌溉措施。同时还为用水矛盾突出的滨鄱阳湖区生活、生产、生态用水提出了针对性建议,为全省计划用水管理提供了决策依据。
2.4 水库群联合调度与供水计划管理
8月16日、9月12日,水利部两次启动“长江流域水库群抗旱保供水联合调度”专项行动,江西省结合水源分布、农作物结构、灌溉用水需求和预期来水实际,调度五大河流36座大中型水库群为下游补水23.7亿m3,保障950万人、43.33万hm2农田用水需求。对沿江滨湖地区实施了最不利情况下的应急保水工程措施,9月下旬紧急建成启用赣江南昌段临时抬水围堰工程,调度赣江梯级水库供水,确保了10—11月底最枯期的南昌市300万人供水安全。
通过及时下派省级专家工作组,指导各地算清水账,做好计划用水,对灌区各级渠系加大巡检力度,做好清障、清杂和清淤工作,按照“一库一策”要求各灌区严格实施“一把锄头”(为统一调度水资源,由1个放水管理员决定是否放水,杜绝多部门管水放水)放水,通过调水、打井和提水等多种方式保障水量不足的灌区供水,对农村供水落实好“三个责任人”职责,完善应急供水措施。针对1.9万饮水困难的农村群众,通过启用或新建应急水源、延伸管网、拉送水等措施解决。
2.5 舆论宣传引导
3 存在问题
面对罕见的极端干旱,各部门科学调度,有效应对,最大程度减轻了旱灾损失,实现了大旱之年没有大灾,但也暴露出不少薄弱环节和问题,值得深思。
3.1 防难谋划,抗缺手段
粮食问题直接影响人类的基本生存,但因洪涝来势凶猛极易造成伤亡,我国重防汛轻抗旱的现状一直未得到改变,“水多办法多,水少办法少”的情况依然存在。从防汛抗旱字面理解,“防”为主动,“抗”为被动,当前旱灾应对仅在其临近或发生时才做出反应,采取的措施具有应急性和临时性,缺少长远和全*谋划。如缺少地下水资源资料,各地临旱盲目打井找水成功率低,成本高;分散式和小型供水工程干旱抵御能力弱,缺少备用水源计划;干旱发生后对各类用水需求不详,很难精准施策等。
3.2 预案待完善,响应需协同
江西省2022年新修订的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得到检验并发挥,但也存在一些待改进的地方。一是抗旱工作机制基本参照防汛模式,针对性和操作性不强,如物资储备不够明细,有些部门职责不具体,农作物种植结构不明。二是应急响应启动标准偏高,如达到因旱饮水困难50万~100万人口,或农作物受旱43.33万~73.33万hm2条件之一,才可启动全省四级响应条件,二级响应条件相应为达到因旱饮水困难300万~500万人口或农作物受旱100万~146.67万hm2,但2022年最多饮水困难1.9万人,受旱作物为69.8万hm2,实际已启动最高响应等级为二级。三是气象、水文、水利和应急都面向社会发布响应,虽各有侧重,但容易使公众混淆,加之发布顺序不明确,不利于指导公众旱情识别和防旱准备;特别是气象干旱仅以降雨等判断,未考虑水源情况,指标简单,明显偏早、偏重,但社会传播广、影响大。
3.3 底数不清,研判不准
从2022年实践看,旱多少、旱多久、哪里旱仍主要靠基层上报,很难精准掌握。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但到底为抗旱和增收发挥了多大作用无法量化,值得研究和宣传。因地形起伏,田块分割,水源工程“长藤结瓜”,不同耕地和作物需水迥异,江西作为以水稻种植为主要作物的南方丘陵区域代表,农业旱情致灾过程、监测、诊断和预警研究一直是难点。余雷、雷声、刘业伟和张秀平、黄淑娥等学者采用旱地缺墒模型和灌区缺水度模型、遥感监测模型对江西农业旱情进行多年监测预测研,并取得一定进展,但受制于水稻受旱机理、灌区现状、种植结构、墒情和蓄引提水源等基础和实时数据缺乏,难以精准研判,未能发挥较好的科技支撑作用。
3.4 管理较粗放,用水难精准
水库、山塘等水源工程是抗旱的“压舱石”,受益于汛末蓄水率较高,2022年水源工程发挥了显著的供水保障作用,但也有3成以上的水库和山塘达到死水位或干涸。据调查,并不是所有的水源工程都做到了精准管理和计划用水,有不少水库因早期用水粗放或管护维养不够导致后期迅速干涸。2011年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曾推进旱限水位设置,但全国尚未全面开展,各灌区长期未设置或明确抗旱责任人,很难做到“一把锄头”按计划放水。江西设置了鄱阳湖枯、低枯和极枯水位,但如何分级应对并没有具体措施,低水位下徒手摸鱼捡鱼引发舆情、滨湖沿线垂钓现象虽然符合地方法规,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精神相悖,使长江十年禁渔计划功亏一篑。
4 思考与建议
4.1及时开展灾后调查评价
灾害调查评价有利于充分掌握干旱灾害的实际情况,减少灾害对人们的生活生产带来影响。一是针对2022年受灾严重的区域,按各级预案要求尽快开展针对性调查评价,摸清现状,分析成因和短板,提出措施;二是及时组织有关管理人员和专家学者,召开不同形式的总结研讨会,广泛征求改进意见和建议,总结经验;三是筹集资金,推动防旱抗旱能力提升规划项目编制实施,补齐短板。
4.2 推动法律法规修订
关于防汛抗旱,江西省地方法规主要有2018年修订的《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办法》、2010年《江西省抗旱条例》。近年来水旱灾害防御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一是防灾减灾救灾理念发生转变;二是机构改革职能有所调整;三是2020年洪水和2022年干旱也暴露出江西法规短板。建议一是结合各地特点推动地方法规修订,如《浙江省防汛防台抗旱条例》对3个灾种综合立法,并按灾害发展阶段逐条细化,值得借鉴;二是落实“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理念,推动国家层面在法规中将“抗旱”修改为“防旱”或“防旱抗旱”,或综合为水旱灾害防御,在此基础上推动各地规划、预案、地方标准、科研和科普体系的完善,如广东的防汛防旱防台风防御体系。
4.3 推动完善应急预案
为了提高抗旱预案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科学性,规范各级抗旱预案编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一是出台或细化各级干旱灾害防御预案体系编制细则,确保预案的实用性、有效性和针对性;二是推动省预案进一步明确各成员单位的职能,如农业部门应提供种植结构及生长期需水量等数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应提供详细供水对象数据,自然资源部门应提供地下水资源数据;三是建立省级干旱监测预警平台,规范数据共享接口,实现多部门联合监测,探索综合研判标准,建立协同响应机制;四是根据历史旱情和干旱特点修订响应启动条件,优化工作机制;五是开展地下水资源调查,制定不同干旱期备用水源方案,明确抗旱物资储备要求。
4.4 强化水源规划与用水管理
一是我国旱限水位(流量)设置与管理在实践中尚存在较多弊端,要制定并细化旱限水位(流量)管理办法,科学分析江河湖库不同频率来水,不同时期的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需求和旱期用水计划;二是设置或明确蓄引提水源工程的灌区抗旱责任人,明确管理员和行政负责人职责,确保统一计划用水;三是对潜力较大的山塘考虑扩容和改造提级,对因城乡供水一体化废弃的老井、古井和山泉取水点适当改造保留;四是根据水源保障和旱灾风险应对能力划定不同区域粮食生产能力指标,根据保障能力确定水利基础设施投资,确保粮食安全;五是在实践中发现,中下游航道水闸枢纽能发挥显著的抗旱作用,编制流域规划时重视对此类工程的设置;六是推动有关部门出台鄱阳湖枯、低枯和极枯水位下的管理措施。
4.5 提高科研支持力度
一是更新全省最小单元灌区的基础数据,建立水位、雨量、取水口、水源、墒情、耕地、作物等关联的旱情监测体系,对数据质量一般的墒情和小型水库水位监测站点重新率定;二是系统分析制约全省农业干旱研判的主要技术瓶颈,引导以单一灌区、单一农作物、单一水源、单一小流域干旱机理、识别、监测和评估作为小切口深入研究,以点带面,逐步推广,切忌“胡子眉毛一把抓”;三是在培育本土科研团队的基础上,加强与国内甚至国外高水平科研团队的合作,持续研究;四是争取将南方丘陵区干旱研究纳入国家或省级重大研发专项;五是重视旱涝互转、急转带来的不利影响,加强中长期气象预报、干旱早期识别、水库预蓄风险决策和动态调度等研究;六是科学测算水利措施在抵御农业干旱、保障粮食安全发挥的重要作用并加强宣传。
5 结 语
(1)2022年江西极端干旱事件属典型的涝旱急转,本次极端干旱中的高温持续时间、蓄水工程干涸率、鄱阳湖低估水位、应急响应等级和时长等均创历史纪录,但与近几十年同等干旱相比灾害程度较低。
(2)研究发现,通过启动应急响应,强化旱情研判预警,加强蓄水、供水、用水的综合调度与管理和舆论宣传等应对措施有效降低了本次极端干旱带来的灾害。
(3)针对本次防旱抗旱暴露的短板,建议及时开展灾后调查评价、推动法律法规修订和应急预案完善、强化水源规划与用水管理、提高科研支持力度。
参考文献
[1] 水利部召开长江流域抗旱保供水保秋粮丰收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J].中国防汛抗旱,2022,32(9):4.
[2] 徐卫明,廖金源.不惧“烤”验力保供水全力抗击历史罕见干旱[J].中国防汛抗旱,2022,32(9):30-31.
[3] 雷声,周莹,李婵,等.给“江南粮仓”解渴,江西有实招[EB/OL].(2022-09-26)[2022-12-20].http://slt.jiangxi.gov.cn/art/2022/9/26/art_27165_4157876.html.
[4] ***新闻办公室网站.“江西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全面深化改革专题)[EB/OL].(2022-09-27)[2022-12-20].http://www.scio.gov.cn/xwfbh/gssxwfbh/xwfbh/jiangxi/Document/1731124/1731124.htm.
[5] 屈艳萍.旱灾风险评估理论及技术研究——以辽宁省农业干旱为例[D].北京: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8.
[6] 顾颖.风险管理是干旱管理的发展趋势[J].水科学进展,2006(2):295-298.
[7] 李荣昉,余雷,雷声.江西省农业旱情监测预测系统模型研究[J].江西水利科技,2008,34(4):244-246.
[8] 刘业伟,雷声,汪国斌.基于缺水度模型的蓄水型水田灌区旱情预报[J].人民长江,2017,48(3):39-43.
[9] 张秀平,李荣昉,雷声.基于MODIS数据的江西省农业旱情遥感监测方法研究[C]//全国农业遥感技术研讨会论文集.[s.n.].2009:179-185.
[10]黄淑娥,聂秋生,祝必琴,等.江西省干旱遥感监测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8(5):944-948.
[11]雷声,张秀平,袁晓峰,等.鄱阳湖单退圩实践与思考[J].水利学报,2021,52(5):546-555.
[12]苏志诚,刘宝军,高辉.《抗旱预案编制导则》解读[J].中国防汛抗旱,2015,25(1):28-32.
[13]罗成鑫,丁伟,张弛,等.水库分级分期旱限水位设计与控制研究[J].水利学报,2022,53(3):348-357.
[14]周建中,刘志明,娄思静,等.一种湖泊分级分期旱限水位确定与动态控制方法[J].水利学报,2022,53(2):127-138.
◆ ◆ ◆ ◆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中国防汛抗旱》
中*大数据热点∣南涝北旱,2022年部分*材生产将受影响! - 知乎
作者:伍一
来源:天地云图中*产业大数据
俗话说“人气不够,天气来凑”,在当前中*材大行情普遍下行态势下,异常天气就成了众多从业者和企业最为关注的话题。
虽然,2021年国内出现北涝南旱的特殊气候,但整体上农作物受灾面积创下近10年新低。中*材生产方面,仅有河南、山西和江西等地因涝受灾,造成地黄、车前子等少数品种明显减产。
与2021年情况相反,2022年国内气候整体呈现出“南涝北旱”的态势,北方部分地区的旱情可能进一步发展。4月以来,华东北部、华中北部、西北地区**部、华北北部等地旱情持续或发展,预计6月份上述地区降水偏少、气温偏高;6月,华南地区逐渐进入龙舟水集中期,江南陆续进入梅雨季,全国多地进入主汛期,极端强对流天气增多。7月后,预计东北、华北、华东、华中等地洪涝风雹灾害风险高。
面对上半年的异常天气,哪些品种会因受灾而减产呢?以下为我平台的分析:
茵陈,产地产新结束,受减产影响,价格保持坚挺,多商关注,目前市场新货要价20-22元(公斤价,下同)左右。
浙贝母,产新继续深入,产地因受灾减产。受产地行情上涨影响,市场多商组织货源,带动货源走销继续加快,持货商惜售心理加强,行情小幅上扬。现市场无硫浙贝母售价60-65元,无硫浙贝母片售价85-90元。
猫爪草,库存不多,今年产地又传出因天气原因减产消息,受此影响该品种价格上涨,货源走动加快。目前市场猫爪草家种统货售价在65-68元之间,后市价格还需看实际消化情况。
五味子,受产区霜冻影响,货源走销顺畅,行情坚挺上行,现市场五味子统货价格在72元,选货价格在75元上下,后市关注产区具体减产情况。
金银花,山东省临沂市费县金银花第一茬产新已结束,由于今年产区干旱,金银花树长势不好,导致今年产量同比去年减产一半左右。目前新货已陆续上市,干度9.5成左右的货价格比产新前上涨,目前饮片用绿货的价格在140-150元左右。
蒲公英,今天开春后,甘肃和华北等多个蒲公英主产地出现旱情,虽不严重但还是一定程度影响了产能。但减产的根本原因还是物价和劳力成本的连年上升,参与采挖野生资源的群体减少。
连翘,主产区尽管没有遭遇”倒春寒”,但在2022年3月中下旬左右,河南、陕西、湖北连翘花期出现低温、大风与几次异常高温天气交替,昼夜温差大。据产地经销商反馈,陵川县连翘受到天气原因整体挂果率偏低,产量预计减半。
目前,连翘虽然未到最佳产新期,但由于价高,抢青情况严重,虽然产区**明令禁止连翘抢青,但野生*材地广人稀,难以集中人力管控。抢青不但影响连翘品质,也会影响产量。
当归,一是2020版新*典实施后,当归很容易出现农残超标,下游饮片等企业对达标货源的需求,将对当归达标货源价格有极强的推动作用,且价格的两级分化现象会进一步扩大;二是受前两年当归低价影响,2021年当归种苗在地面积调减,预计2022年总产量也不大;三是甘肃今年天气干旱,像茵陈、蒲公英都因为干旱减产,甘肃大概率6月的天气依然干旱,将对当归产量造成影响。
金樱子,蔷薇科野生植物的干燥成熟果实,国内野生资源分布极广,主产于江西、湖北、湖南等地。该品种产量多少主要取决于以下几点:其一、野生资源蕴藏量;其二、产新期间的鲜货收购价;其三、当年长势情况。去年初的霜冻造成金樱子树受冻,导致去年挂果量少,减产严重。今年产区天气雨水较多,预计对该品挂果影响也较大,未来需要密切关注。
另外,海产类*材受洋流的影响较大。例如海马作为名贵中*材,对于水温和盐分具有极强的适应性,但是海马由于不善于游动,一般会用尾巴勾住珊瑚等,保证自己不会被洋流带走。而今年拉尼娜现象加强,将会使沃克环流加强,带动赤道环流的加速流动,必然使海马的生存率下降,海马的数量与质量将受到严重影响。
2022年,中*材市场处于普涨后的震荡调整期,总体来看,短周期品种种植基本恢复,就算受到天气影响减产,也很难改变整体供大于求的*面。就像连翘,其野生蕴藏量和家种面积稳定,就算*部出现减产,因价高农户采收积极高,颗粒归仓,产量依然能够保证。
但行业和需求企业仍应对气候保持高度警惕,一是要密切关注像2021年7月中原地区暴雨成灾这种极端自然灾害;二是要防范西北地区*参、当归和黄芪等病虫害、黄心病多发,从而造成明显减产;三是要留意去年冬天到今年春天,部分产区气候异常已经造成部分果实子仁类品种产能相对下降,这种减产可能会在产新期体现出来。
我国西南干旱什么时候开始最严重··
从09年九月中旬开始,云南、贵州及广西等地气象干旱开始露头。云南大部雨季提早结束,10月下旬就出现了大范围中等以上程度气象干旱,至今已持续4个月。云南大部、贵州西南部等地的重旱持续天数已达70天以上。
“先冬后霜,来年大荒”!明年年景好不好?
“先冬后霜,来年大荒”!明年年景好不好?
这句话与二十四节气的霜降节气有关,霜降节气还有7天时间就到了,我们很期待霜降节气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节气,是冷还是暖?是下雨还是晴天?是有下霜还是无霜?再过一个星期就知道了。
不过,我们可以从这个俗语中先来分析一下,“先冬后霜,来年大荒”这句话与霜降节气有密切联系。
霜降节气是排名第十八位的节气,也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节气的到来是秋季准备消退而冬季渐长,也意味着天气越来越冷了。今年的霜降节气是在10月23号06:59分到来,是农历的九月初七。霜降节气带来的是早晚气温降低,晚上如果露水足,气温下降明显到达0℃的时候,就会有霜降落下来了。
当然,我们先要明白一点,因为每年天气变化不一样,霜降节气到了,不一定能立马下霜了,因为也有霜降节气来临之后,气候温暖的时候,气温高,天气冷得慢,即使到了霜降节气也不会下霜的。
俗话“先冬后霜”,这里面冬就是天气变冷的意思,并不是说的冬天,在这里就是指霜降节气来临之后,天气比较暖和,霜降之后短时间内不会下霜,要等到后面天气冷了才有霜,这就是先冬后霜的意思。简单点说,霜降节气来临的时候,天气温暖,不会下霜,这也预示着今年是暖冬的说法。暖冬对于农民来说是灾害性的。
“九月霜降无霜打,十月霜降霜打霜”
这里的九月霜降无霜打与先冬后霜意境差不多,都是说的暖冬,无霜打的情况,这样冬季就是暖冬。
暖冬,来年会是大荒吗?
这个说法有点过头了,暖冬是对农作物的生长有影响,但不至于说是大荒。暖冬带来哪些影响呢?1、暖冬的冬季天气温暖,气温高,冬小麦和油菜生长很旺盛,油菜很可能提前出薹开花,而小麦提前分蘖拔节生长。但是到了寒冷春节的时候,天气突然变冷,徒长的农作物会发生冻害。俗话说“麦无二次生”,小麦一旦发生冻害之后,就会减产甚至绝收了。2、暖冬带来春季的“倒春寒”天气。倒春寒天气是春季气温降低带来下雪,导致春化了的植物发生冻害,倒春寒天气是极端灾害天气。3、暖冬带来病虫害爆发,这样庄稼地的农作物受害严重。
总之,只能说有减产的影响,不会出现大荒。年景好不好这个谁提前说不准,再加上现在科学技术发展,天气对农业生产影响变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