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通100基金净值分(融通100基金161604.现在的价钱是多少?)

时间:2024-01-18 17:09:59 | 分类: 基金问答 | 作者:admin| 点击: 59次

融通100基金161604.现在的价钱是多少?

9月5日收盘价0、9300元,今日中午收盘估值价0、9302元。

【融通鑫新成长混合A(011403),融通鑫新成长混合A(011403)净值】基金净值,估值,行情走势_基金买卖网

证券代码:834540

众禄基金客服热线:4006-788-887工作日8:30~21:00

郑重申明:基金销售业务资格证书【000000302】众禄基金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众禄基金网不保证该信息(包含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所载文字和数据等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投资有风险,交易需谨慎。

风险揭示:我司针对适当性匹配意见不表明对产品、服务的风险、收益做出实质性判断或保证。产品净值随市场、政策、投资标的等实际情况而波动,投资存在本金亏损的可能。投资前请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谨慎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Copyright©2004-2023深圳众禄基金销售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粤ICP备09131572号-3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粤B2-20070119

媒体关注|11月27日(1)

人民银行网站11月27日消息,近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全国工商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举措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提出支持民营经济的25条具体举措。

 要点速览

• 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制定民营企业年度服务目标

(来源:中国证券报)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KXuV37e-vnTLn_K8A-B6iA

韧性更强明年经济持续回升可期

专家认为,今年以来,国内需求持续恢复,宏观政策效果不断显现,经济保持回升向好势头。尽管明年经济面临一些风险挑战,但经济应对风险挑战、保持行稳致远具有坚实基础。预计明年经济韧性和抗冲击能力会更强,经济整体将延续企稳回升态势。实施更具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有空间。

2023年表现或略超目标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尤其是三季度以来,积极变化进一步增多,内生动力不断增强,预计四季度中国经济将保持回升向好态势。”财政部部长蓝佛安日前表示。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11月26日发布的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2023-2024)显示,随着宏观调控效果逐步显现,预计四季度GDP增速回升至5%-5.5%,全年GDP增速达到5.1%-5.3%,可完成全年5%左右的预期目标。

1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今明两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分别上调至5.4%和4.6%,较10月预测值均上调0.4个百分点。除此之外,高盛、摩根大通、德意志银行等多家海外金融机构也纷纷上调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测值。

“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通胀水平依然较高,主要经济体货币紧缩外溢效应突出等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下,我国经济增速在主要经济体中保持领先,彰显我国经济发展强大韧性。”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王轶如是评价。

与此同时,经济内生动力不断增强。一方面,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拉动作用持续发挥。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3.2%,比上半年提高6个百分点,明显高于去年全年水平。另一方面,民间投资连续两个月改善,民企信心提振。1月至10月,民间投资同比下降0.5%,降幅比前三季度和1月至8月分别收窄0.1个和0.2个百分点。如果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民间投资同比增长9.1%。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认为,国内需求延续恢复态势,宏观政策效果持续显现,加上前三季度奠定的基础,全年经济表现或略超目标。

对明年经济持乐观态度

在看到经济恢复向好的同时,也要正视问题,直面挑战。

证监会原**肖钢说,今年前10个月经济运行持续向好,但面临诸多风险挑战。当前经济运行存在“外需收缩与内需不足叠加”“传统行业去产能与新兴产业放缓并存”“市场价格阶段性下行与企业信心不足共振”“美西方遏制与新兴经济体追赶挤压”的挑战和压力。刘元春认为,当前经济正处于三重因素超级叠加期:一是世界结构调整与中国结构转型叠加,二是疫情修复与房地产超级调整叠加,三是传统风险释放和非传统风险释放叠加。

面对这些风险挑战,专家认为,要高度重视,也要理性看待。从宏观上看,我国经济总量已超过120万亿元,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具有应对风险挑战、推动经济行稳致远的坚实底气;从微观上看,我国企业创新能力、竞争实力与日俱增,产业升级势头良好。

鉴此,多家券商对明年经济增长持乐观态度。华泰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经济学家易峘认为,明年经济将呈现平稳态势,结构调整将持续推进。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高瑞东表示,明年经济将持续恢复,房地产投资有望在明年三季度转正,GDP增速目标预计在5%。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认为,明年经济将在今年基础上继续恢复。明年经济看点在于逆周期调节政策下基建投资的韧性,以及在**支出增加、物价回升提振下,消费增速中枢有望小幅抬升。

不断发展壮大的中国经济定将无惧风雨向前进。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说,明年经济会延续企稳回升态势,更重要的是,中国经济的韧性、抗冲击能力会更强。

财政货币政策有空间

要做好经济工作,明确主要任务,确定政策基调甚为关键。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原副院长高培勇认为,由于经济恢复过程中呈现出来的特别之处、高质量发展阶段呈现出来的新特征,宏观政策配置要向精准“逼近”,将有限的宏观调控资源精准地配置在经济恢复过程的各个着力点和重点上。

更具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有空间。“财政政策方面,相比发达国家,中国财政赤字与GDP之比、国债与GDP之比依然较低;货币政策方面,中国通货膨胀率很低。一系列指标都显示中国实施更具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仍有空间。”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认为。

从货币政策来看,明明认为,后续或有两轮降准、降息。一方面,今年中期借贷便利(MLF)到期高峰已至,同业存单利率与MLF利率倒挂,银行体系流动性整体吃紧,预计今年底到明年初将有一次降准;支持信贷增长目标下,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必要性仍高,预计明年二季度将再次降准。另一方面,压降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目标下,MLF降息或仍有必要,预计明年一季度和三季度可能存在降息操作。

从财政政策来看,华泰证券报告预计,明年中央财政赤字率为3.8%,与今年持平;地方专项债额度为3.95万亿元,小幅高于今年。同时,明年可能再下达1万亿元左右的地方再融资债额度,助力地方平台平稳化债。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认为,明年将是解决一些长期改革、探索一些长期解决之道的重要之年。

(来源:中国证券报)

链接:http://csapp.cs.com.cn/zzb-h5/stock_news_detail.html?id=289421&origin=0&share_flag=1

11月23日,2023指数化投资交流会在上海举行,上海证券交易所**副书记、总经理蔡建春在致辞中指出,引导增量资金通过指数产品持续流入市场,是促进投资端改革的有力抓手。

当天,逾百家机构现场出席会议。着眼于中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围绕国内指数化投资生态圈建设、指数化投资创新趋势、指数化投资助力投资端改革等热点展开深度交流。

种种迹象表明,当前,注册制改革带来积极变化为指数发展迎来难得的机遇期,境内指数化投资趋势正加速形成,而且事实表明,指数化投资已经成为投资端改革的实践抓手。相关数据显示,截至10月底,境内指数产品已超过2050只,资金跟踪规模逾2.7万亿元。

与此同时,中国特色的指数体系的构建,指数化投资与科技、绿色、普惠、养老、数字五篇“金融”大文章的相关领域全面纵深融合,也成为指数化投资趋势引领、关切度和热度最高的话题。

趋势形成,指数化投资成投资端改革的实践抓手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要求,加大投资端改革力度,吸引更多的中长期资金,更好发挥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

“引导增量资金通过指数产品持续流入市场,是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促进投资端改革的有力抓手。”蔡建春指出,指数作为资金流动的“指挥棒”和市场“稳定器”,推动指数化投资理念为更多投资者所认可和接受。

毫无疑问,在资本市场当中,连接着投融两端的指数具有异常重要的地位,而通过指数化投资,可以形成“指数——指数产品——上市公司质量”相互促进、正向循环的良好生态。

“在市场承受较大压力时,指数产品特别是宽基指数产品持续引导增量资金流入,这表明国内指数市场发展的基础逐步夯实。”有专业人士解释,指数和指数化投资正迎来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深化投资端改革中大有可为。

事实上,当前境内指数化投资趋势正加速形成,种种迹象表明,指数化投资已经成为投资端改革的实践抓手之一。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10月底,境内指数产品已超过2050只,资金跟踪规模逾2.7万亿元,年内吸引超过4300亿元资金流入,其中宽基指数产品累计净流入2270亿元,贡献过半增幅,沪深300、科创50两条指数合计净流入超过1700亿元。上证、中证指数产品及境内ETF规模纷纷突破2万亿元,规模增速达32%。沪市涌现出首只超千亿元的沪深300ETF产品以及首只超千亿份的科创50ETF。

与此同时,沪市千亿级市值公司增加43家、500亿级公司增加76家,上市公司结构更加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高研发、高分红公司群体不断扩大。沪市公司研发总投入增长3倍、规模近万亿,科创板研发投入也已近千亿、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超过10%,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生态明显改善。

与会嘉宾认为,注册制改革5年来,上市公司质量显著提升,为指数编制提供众多优质标的。随着宏观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转型升级、居民财富管理需求快速增长、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持续健全、指数产品生态圈不断完善,近年来境内指数化投资已实现蓬勃发展,指数化投资发展正当其时、未来发展空间十分可观。

体系构建,中国特色指数发展迎难得机遇期

注册制改革带来积极变化,也为指数发展迎来难得的机遇期。交流会上,中国特色指数体系的特点也是关注热点。

针对指数化投资,曾有专业人士分析,对于围绕国家战略,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指数产品值得关注。境内行业/主题指数产品布*较为广泛,受政策驱动明显。围绕落实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等战略部署,聚焦科技创新、专精特新、高端制造、数字经济、绿色发展、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主题指数产品将获取市场高度关注。

实际上,上交所正是抓住发展机遇,在上述领域把握市场趋势,加快完善指数投资生态、提升本土指数国际影响力竞争力等,加快建设高质量中国特色指数体系。在此过程中主要体现了三个关键词,“服务”、“聚焦”和“满足”。

服务,是指推动指数体系更好服务科技自立自强战略。服务科技自立自强战略科创板指数体系是重中之重。而系列科创指数上市后的规模“狂飙”无疑是对“服务”质量最好的评级。

2023年新发布的科创100指数,聚焦中小市值公司,样本研发支出占比高达20%,推出后市场反响热烈。相关数据显示,产品规模已突破200亿元。科创50最新规模1450亿元,稳居境内第二大宽基指数产品,是年内份额增长最多的指数。与此同时,近5年来,上证综指中信息技术、医*卫生行业占比上升约7个百分点。科创板改革“试验田”作用充分发挥,已有300多家科创板公司进入上证、中证主要宽基成份指数。

聚焦,主要体现在推动指数体系聚焦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建设。

市场相关数据显示,行业/主题投资一直以来深受境内投资者追捧,相关指数产品规模占比近四成,是境内指数化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资管机构产品布*的重点领域。

上交所在此领域的指数布*也不遗余力。2023年发布央企50、国企50、民企50等指数,年内已发布央企国企指数53条,包括央企现代产业、央企高端装备、央企ESG等14条股票指数和39条债券指数。与国新合作的3只央企指数首批9只ETF发行规模超160亿元,是今年发行规模最大的主题指数。今年以来央国企指数产品规模增幅超30%,其中沪市央国企ETF规模约350亿元,占比超9成。

满足,则是推动指数体系更好满足老百姓财富管理需求。充分发挥红利指数及其产品高分红、低波动特性,为投资者提供低风险、稳定收益的投资选择。

今年上交所编制发布回购指数、央企红利指数等,积极倡导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性投资理念。数据显示,红利指数表现尤其抢眼,产品合计规模约600亿元,较年初接近翻倍。上证红利全收益指数今年上涨约10%,跟踪产品7成由个人投资者持有,为投资者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

富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笑薇认为,“因子”就是一群股票的共性,这样的共性可以拿来投资或者指导投资,因子可以通过行业共性形成行业指数进行行业指数投资。“红利是可以作为一个长期的Alpha因子进行考虑,价值和成长在规模上是中性的,可以更多地考虑它作为业绩基准和周期轮动的标的。”李笑薇对红利指数作为因子指导投资持高度认可态度。

指数体系必须结合注册制改革最新成果持续完善,对此,与会嘉宾也给出了诸多建议,包括进一步丰富指数内涵,丰富指数产品体系,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更多围绕国家战略、响应互联互通、关联实体经济的指数有待推出;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定制化指数发展,协助投资者在不确定的市场中有效管理风险;鼓励支持保险资金、养老基金等长期资金参与其他领域市场的指数投资,助力居民财富管理,优化资产配置,有助于长期资金营造良好的市场投资环境,等等。

指数化投资,将与五篇“金融”大文章全面纵深融合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提供了指引,率先擘画高质量金融服务“路线图”是金融高质量发展过程的前提,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以服务实体经济。

交流会上,机构人士普遍认为,指数化投资有望与五篇大文章的相关领域全面纵深融合。形成共同繁荣的良好生态循环。不仅会起到吸引长期资金、服务居民财富管理、促进市场内在稳定的重要作用,也是促进有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构建和发展中国特色指数体系和指数化投资的重要方向。

科技金融方面,今年以来科创板指数产品吸引资金能力强劲是为明证之一。

目前科创板指数境内外产品规模已超过1700亿元,其中科创50指数今年以来累计净流入超过650亿元。作为反映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创业企业发展的核心指数之一,科创50指数受到境外投资者的广泛关注,在美国、英国、日本等7个国家和地区的交易所相继上市13只产品,是境外产品最多的A股指数之一。科创芯片、科创信息和科创材料以及科创100境内产品数量分别为4只、2只、3只、8只。科创板指数产品类型包括ETF、增强ETF、ETF联接基金、指数增强基金等,为投资者提供多种方式参与科创板指数投资。

就指数自身的特色来看,科创50指数于2020年7月科创板开板一周年之际发布。指数汇聚科创板龙头企业,反映最具市场代表性的一批科创企业的整体表现。今年科创50ETF期权平稳上市,更进一步满足了投资者的风险管理需要。

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有限公司副所长、首席策略分析师王胜认为,长期的资产配置应该与数字经济挂钩,这与中国宏观经济当下最主要的特征即新旧功能转换有关系。预测到2035年,中国数字经济的增加值有望达到30万亿到40万亿之间,对应到2035年年化增速大概是在13%左右,这是标准的新经济动能,这里面能找到大量高增长的投资机会。

说到绿色金融,中证指数公司是国内绿色指数体系最健全、指数数量与跟踪产品资产规模最大的指数供应商。其中,指数在联接ESG理念与ESG投资中发挥着重要的纽带和载体作用。

目前,中证指数公司形成了ESG基准、ESG领先、ESG策略、ESG主题和碳中和主题指数系列,发布ESG等可持续发展指数134条,其中股票指数102条,债券指数30条,多资产指数2条。跟踪的基金产品85只,资产规模合计1260亿元。中证指数公司还在ESG指数领域持续创新,推出了国内首条以降低碳排放强度为目标的沪深300碳中和指数,引领气候投融资创新。

关于绿色金融,华宝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书记、董事长黄孔威有其独到见解。

“发展绿色金融,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环;同时,由于气候风险被纳入投资考量,资产分类正在重构,资管机构需高度重视这一趋势,有必要聚焦解决方案资产,提升从低碳产品和服务发展中获益的解决方案资产敞口;同时,也可优先布*通过节能减排、绿色技术发展实现低碳转型的中性资产和转型资产。在促进实体经济绿色转型的过程中,资管机构可发挥重要力量。”黄孔威表示,可持续发展投资在全球市场已逐渐成为主流,同时,ESG数据作为一种非财务维度的因子,与指数投资有着天然的结合点。

公开数据显示,近年来,ESG相关指数产品规模呈大幅增长态势,截至2023年3月末,全球ESGETF基金规模合计达4261亿美元,已占全球ESG基金总规模的13%。

此外,ESG理念与养老金投资也正在加速融合,而随着2023年6月ISSB(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相关披露准则的正式发布,全球可持续信息披露框架也正在逐步迈向统一。

财富管理转型背景下,固定收益指数化投资亦有望与五篇大文章的相关领域相融合。

北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步艳红指出,银行理财是固定收益市场的重要参与者,约90%的资产配置在固定收益领域。目前,银行理财的客户基本由银行的储蓄客户转化而来,偏好获取稳定的收益。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除现金管理类产品以外,更多理财产品采用公允价值进行估值,债券市值波动反映为理财产品的净值波动,理财客户的需求将越来越精准。

“目前经济处于高质量发展阶段,整个中国财富管理行业快速发展。整体来看,居民优化资产配置以及增加财产性的需求日益增强。境内财富管理规模在115万亿、稳中向上。”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FICC全球信用业务负责人、董事总经理陈振宏认为,固定收益天然是居民财富配置领域非常重要的一环,指数化投资具备投资策略明晰、投资便利性高、风险分散三个重要的特征,将是未来配置的重要方向。

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金融市场部副总经理黄轶表示,《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将于2024年初起实施,在资本新规下,指数型产品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将不断增强,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资金投向指数型产品。

“固定收益指数化投资潜力巨大。保险资金在市场上的形象是较为典型的长期投资者,强调资产负债匹配,长期和短期投资收益目标兼顾,相对来说对短期波动容忍度高一些。因其长期资金属性和稳健的投资风格,被视为金融市场的‘稳定器’。”中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委员、副总经理罗若宏表示,固定收益类投资一直是保险资金的压舱石,通常占到组合整体规模的70%以上。未来希望能多推出长期限指数产品、挂钩综合财富指数等综合表现市场收益的指数产品,以及特色化的产品比如REITs指数产品、绿色债券指数产品和科技创新公司债券指数产品等。

(来源:央广网)

链接:https://apicnrapp.cnr.cn/html/share.html?id=28902970

信贷融资更加多元便利,科创板建设、北交所改革持续推进,科创票据、债券规模日益壮大,创投、科技保险、融资担保覆盖面不断扩大……近年来,科技金融生态体系加快培育。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其中,科技金融作为五篇大文章之首被赋予重要使命。专家建议,应不断强化产品服务供给,让融资渠道更加畅通,将更多优质金融资源对接高质量科创项目,更大程度发挥科技金融效能。

多层次产品服务体系形成

在政策推动下,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相结合、全方位多层次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正在加速构建。目前,科技金融已囊括银行信贷、保险和融资担保、债券市场、股票市场等多层次体系,成为推动新科技、新赛道发展的“加速器”。

“科创企业因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其风险状况有很大差异,需要不同金融模式支持:在初创期,更多依赖风险投资;随着技术和商业模式成熟,可以通过资本市场融资;产品实现量产后,银行可以提供流动资金支持。”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说。

科创板、北交所等资本市场增量改革、存量改革同步推进,向更多科创企业敞开怀抱的同时,也为已上市企业创新发展增加动能、后劲。包括主板、科创板、创业板、新三板、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在内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不断完善,债券市场不断发力,截至上半年末,科技型企业发行科创票据、科技创新公司债券余额均超2200亿元。

银行信贷方面,央行数据显示,截至上半年末,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2.5万亿元,同比增长41.5%,连续三年保持30%以上增速;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2.36万亿元,同比增长25.1%,连续三年保持25%以上增速;全国“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2.72万亿元,同比增长20.4%,连续三年保持20%以上增速。“科创e贷”“人才贷”“小巨人信用贷”“前沿科技贷”“科研基础设施优惠贷”“企业创新积分贷”……服务科技型企业的信贷产品日益丰富。

推动良性循环

业内人士预计,从中长期维度看,金融服务实体的落脚点将集中在科技创新方面,包括进一步畅通科技型企业融资渠道,提高科技型企业信贷融资便利性安全性,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科创企业是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和前沿阵地,科技金融作为支持科创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能够为科创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供大力保障,在落实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战略、构建双循环发展格*方面能够发挥积极作用。”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副秘书长杨农表示。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鹏认为,科技金融是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通过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可以促进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进而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科技金融体系的加速完善,在助力科技创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存在提升空间,直接融资不足等问题值得关注。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教授黄卓表示,直接融资市场门槛和成本双高,导致科技型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不畅,直接融资比重不高;间接融资方面,银行着力点多集中在信贷流程优化、放款效率提高等方面,科技型企业信贷风险问题并未得到实质性解决。此外,科技保险保障范围已基本覆盖科技创新全流程,但其服务能力仍需加强。

金融机构提质增效

对于直接融资渠道,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根据科技创新型企业经营周期中现金流的特性,相较于债权投资,股权投资更契合这类企业的融资需求。未来若能进一步落实面向创业投资基金的差异化监管政策,将能够更好地推动提升科技创新型企业股权融资规模。

监管人士透露,未来会进一步推动扩大科技型企业发债规模,研究推进高收益债券市场建设,丰富科创类债券产品、优化科创型企业发债融资环境。

间接融资方面,银行如何精准发力、更好地服务科技创新,还有进一步优化空间。首要解决的是银行如何“面向未来”,更精准地发现并评估科创企业,从“看砖头”转向“看专利”。同时,科技金融专属服务体系需要进一步跟进,延长并强化科技金融服务链条,与市场各方协力共建科技金融服务生态。

对于未来银行如何更好支持科技创新,温彬建议,继续探索投贷联动的支持模式,通过供应链模式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上下游的融资支持;另外,设立并适时推出专精特新企业债券,商业银行可在债券发行、承销、投资等方面发挥支持科创企业作用。

专家还建议,丰富科技保险品种,给予一定程度的保费补贴,增强科技型企业投保意愿,护航科技企业生命全周期。除了经济补偿、增信功能外,保险的资金融通作用需进一步发挥,加大险资支持科技创新力度。

(来源:中国证券报)

链接:http://csapp.cs.com.cn/zzb-h5/stock_news_detail.html?id=289419&origin=0&share_flag=1

中央企业改革发展迎来新部署。在***国资委日前召开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专题会议上,***国资委**书记、主任张玉卓表示,中央企业要围绕价值创造提高核心竞争力,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增强核心功能,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会议指出,***国资委将进一步优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完善重点行业、关键领域注资规划,更好发挥预算资金效用,各企业要加强系统谋划,最大限度统筹调配内部各类要素资源,为优化布*结构、推进产业升级、强化科技创新等提供保障。

优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

在深入推进国有资本布*优化结构调整方面,会议强调,要全面加大工作力度,更好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要坚持系统谋划、分类施策,加强国有资本投入,强化创新驱动发展,灵活采取控股、参股、交叉持股等资本运营方式,持续巩固国有经济具备基础又必须掌控领域的优势地位,加快补齐短板。要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坚持一把手主抓,明确优先级,锚定重点产业抢位发展、错位发展,培育孵化一批独角兽企业,联合建设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要协同推进科技攻关和未来产业布*,抓好技术策源、要素集聚、主体协同、成果转化,加快突破一批重点产业底层技术、前沿颠覆性技术,建立健全布*未来产业的机制。***国资委将进一步优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完善重点行业、关键领域注资规划,更好发挥预算资金效用,各企业要加强系统谋划,最大限度统筹调配内部各类要素资源,为优化布*结构、推进产业升级、强化科技创新等提供保障。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我国广义财政的“四本账”之一。11月7日召开的中央深改委会议指出,预算工作体现d和国家意志,要坚持和加强d的领导,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聚焦推进国有经济布*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公益性领域等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推动高质量发展。

谈及近期一系列关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清华大学中国现代国有企业研究院研究主任周丽莎认为,这主要是为了确保国有企业在关键时刻发挥应有的兜底托底作用。一方面,稳固基础设施。通过加强国有资本在电网、通信网络等关键领域的投入,确保这些基础设施的安全稳定运行以及迅速响应和恢复。另一方面,确保能源资源供给。在全球范围内多渠道保障能源安全。此外,维护产业链与供应链稳定。构建和维护一套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国内生产供应体系,在全球化背景下,寻找并稳固关键供应节点,更好抵御国际**经济风波冲击。

切实发挥改革作用

在统筹落实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方面,会议强调,要巩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成果,在推动企业实施功能性改革任务的基础上,动真碰硬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推动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制度化长效化,健全更加规范高效的激励机制,加快打造更有活力、更高效率的现代新国企。要持续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深入研究加强d的领导与完善公司治理相统一、集中力量办大事制度优势与市场化原则相衔接、国企承担经济责任与承担**责任和社会责任相贯通的有效途径方式,在服务全*大*中推动国有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股权激励带动提升运营效率、战略性重组与专业化整合、提高分红和回购以改善股东回报和再投资收益、杠杆空间打开,央企国企估值有望进一步重塑。

(来源:中国证券报)

链接:http://csapp.cs.com.cn/zzb-h5/stock_news_detail.html?id=289420&origin=0&share_flag=1

口咏其言,心惟其义。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召开以来,证券行业展开了广泛的学习研讨,深刻领悟会议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措施。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从全*和战略的高度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金融工作进行重要部署,为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激发了信心动力。”招商证券**书记、董事长霍达近日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本次会议首次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明确提出“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为新时代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证券公司作为资本市场综合性的中介机构,应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性和人民性,不断提升专业性,胸怀“国之大者”,强化使命担当,以自身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霍达介绍,作为央企券商,招商证券第一时间召开**会,将学习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作为第一议题,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d中央决策部署上。公司把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与d的二十大精神结合起来,与主题教育衔接联动,结合实际制定了《招商证券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专项工作方案》,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担当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

坚持d建引领

筑牢建设金融强国的发展根基

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做好金融工作必须坚持和加强d的全面领导。霍达认为,证券公司应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性和人民性,坚持d建引领,站稳人民立场,以高质量d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助力金融强国建设。

坚持d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d的领导、加强d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招商证券围绕“以一流d建引领一流企业建设”目标,制定全面加强d的领导d的建设专项方案,把坚持“两个一以贯之”落实在d的领导和公司治理、生产经营的融入融合上。在实践中,招商证券以“四个着力”为抓手,即着力发挥**领导作用、着力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着力加强和改进基层d组织建设、着力推进全面从严治d,推动公司d建工作质量全面提升,以实际行动拥护“两个确立”、践行“两个维护”。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资本市场联通千行百业,牵系千家万户,证券公司是资本市场的“看门人”,必须牢牢把握金融工作的人民性,全方位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招商证券将客户需求作为出发点,一方面压实中介机构责任,严把资本市场“入口关”,不断完善业务内控、问责管理、考核激励等制度机制及流程平台建设,保证投行执业质量,为资本市场输送优质企业,向实体经济输入资本血液;另一方面提升专业能力,深化财富管理转型,加大产品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看好群众的“钱袋子”,为客户创造价值。

坚持d管干部、d管人才。证券公司是人才密集型行业,人才是打造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根本依托。招商证券把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把“人才强企”战略作为第一战略,按照对d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的要求,不断加强领导队伍建设,以“六能”市场化机制为主线,持续深化选人用人机制改革。公司将坚持**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标准,持续加强干部人才的**思想引领,完善人才梯队建设,强化廉洁从业管理,建强企业领导班子和职工队伍,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人才队伍。

深化转型变革

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

乘势以应变,因时以立功。在霍达看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了“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新目标、新任务,为证券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高要求和重要契机。作为招商*集团核心金融企业,招商证券将深入践行百年央企的使命担当,锚定一流目标,在以下几方面深入推动转型:

一是持之以恒推进现代投行转型建设。投行改革是建设一流投资银行的必由之路,也是招商证券“十四五”发展的重中之重。招商证券将围绕国家经济转型升级及战略导向,加大战略资源投入,增强投行委统筹能力,重塑投行模式,加快专业化、区域化建设,实现获客、服务和协同模式的变革和升级,全面增强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的能力。

二是努力建设一流投资机构。招商证券有金融市场投资部门及股权投资、资产管理类全资子公司,具有多资产、多策略、跨市场、跨区域的投资优势。公司将持续深化研究、投资、产品三大能力建设,做大PE基金管理规模,做强自有资金股权投资,围绕国家战略导向和集团资源优势,做精做专股权投资业务;增强“大而稳”的二级市场投资能力,聚焦中性策略和客需业务,不断提升风险管理和产品设计能力;多举措提升主动资产管理能力,做大公募基金产品规模,成为有市场影响力的资产管理机构。

三是积极推动财富管理业务做大做强。招商证券坚定推动财富管理转型,持续做大“e招投”基金投顾,打造招商证券“公募优选”和“私募50”品牌,不断提升客户资产管理规模,努力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公司将在产品能力、投顾服务、数字化运营和管理方面争创行业领先水准,打造精选、优选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加快提升线上化服务能力,打造领先的专业化财富顾问团队,持续高水平地满足居民财富保值增值的需求。

四是加快构建一站式的机构客户服务体系。招商证券战略性发展机构业务,加快发展创新型的机构服务品种,其中私募基金托管业务连续十年保持行业第一,已成为公司一大特色优势。公司将围绕产品创设、综合服务、协同流程、科技赋能等方面,以做好一站式服务为重点,不断做大机构客户生态圈,助力推动资本市场机构化发展。

做好“五篇大文章”

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服务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是金融业的使命所系、职责所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做好“五篇大文章”,明确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点工作。招商证券立足自身特色禀赋,明确任务目标,列出责任清单,将围绕做好“五篇大文章”,重点强化“五个践行,五个服务”。

一是践行科技金融理念,加强科技企业服务力度。“五篇大文章”中,科技金融居首,重要性突出。近年来,招商证券持续服务经济转型升级中的科技创新所需,积极把握科创板、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契机,助力芯原股份、概伦电子、拓荆科技等一批优质企业实现上市。招商证券将继续提升服务科技金融能力,一方面,聚焦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打造投行核心竞争力。围绕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农业科技等领域加快专业化转型,强化新兴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发挥收购兼并专业能力,提升对中小科创企业赋能和综合金融服务。另一方面,做强做优股权投资,为科技创新提供精准资金支持。围绕科技创新重点赛道开展深度研究,提升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等领域的投资能力,持续提升科技金融领域投资规模,投早投小投科技,挖掘和培育优秀企业。

二是践行绿色金融理念,服务社会绿色低碳发展。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推动绿色金融迎来发展新机遇。2019年以来,招商证券充分发挥“投研+投行+投资”三投联动协同模式的作用,助力天赐材料、珠海冠宇、璞泰来、科达制造等一批“双碳”、新能源相关企业股权融资357亿元,承销境内绿色相关债券、资产支持证券发行规模320亿元,并完成了市场新能源首批、光伏首单公募REITs项目(中航京能光伏REIT)。招商证券将继续做好对绿色企业的专业金融服务,加大绿色金融投资,加强绿色金融研究,在绩效考核上体现绿色金融导向,探索绿色金融在公募REITs、专项主题投资基金、跨行业产业链研究等领域的运用。

三是践行普惠金融理念,高质量服务客户金融需求。招商证券设立了专门的普惠金融部,并于2019年启动服务成长型中小企业的“羚跃计划”,充分发挥自身“资本+资本中介”综合服务商的优势,整合市场各方资源,为种子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全方位定制化金融产品及服务,目前已为417家企业提供专业服务,累计投资23.15亿元。招商证券将不断提升“羚跃计划”产业和金融赋能,推动投行服务链前移和区域下沉服务,服务更多中小微企业,并持续深化与结对帮扶脱贫县等企业的业务合作,持续助力脱贫地区发展。此外,公司还将加快财富管理转型,持续丰富公司产品谱系,引入更多普惠金融产品,满足更多客户产品配置需求,助力客户资产保值增值,并高质量做好投资者保护与教育工作;持续做好“三农”服务,做大“保险+期货”业务规模,引入慈善基金、产业链资金等多种外部资金,服务农业稳产保供,助力农户稳收增收。

四是践行养老金融理念,做好做优养老金融服务。服务养老金融是证券公司的重要责任,也是未来发展的蓝海。招商证券高度重视个人养老金投资基金业务,已于2022年11月获得首批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募基金业务销售机构资格,并于12月开始展业。公司将探索完善养老金融产品体系,稳步推进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募基金业务,根据客户需要研究引入补充养老保险等养老金融相关产品,更好地服务客户养老保险财富管理需求。同时,公司还将做好做优养老FOF业务,以招商资管获取公募牌照为契机,培育和发展主动管理能力,加快布*养老目标FOF产品,服务养老第三支柱。

五是践行数字金融理念,高质量服务业务创新和客户需求。招商证券深入落实公司“十四五”数字化子规划,大力推动数字化转型,通过“组织、流程、IT”一体化重构,数字发展的保障机制基本建立,数字工程的“四梁八柱”基本建成,在运营降本增效、用户与业务增长、新业务模式创新等方面展现出显著成效。公司将坚持向数字化平台支撑的敏捷组织全面转型,打造“大平台、小团队”的敏捷组织,进一步加强科技引领和数字化驱动,加快塑造数字文化,打造数字化基础设施,完善数字安全体系建设,努力实现“一个客户ID、一站式服务”,高效赋能业务发展和客户服务。

严守风险合规底线

切实履行防范化解风险的**责任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霍达表示,合规风控是证券公司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招商证券牢固树立底线思维,严格落实监管部署,做好合规与风险管理,建立全面覆盖公司总部及子公司、分支机构的内控管理体系,筑牢事前、事中、事后“三道防线”,积极维护金融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大*稳定。

一是完善依法合规管控机制。招商证券坚持严密防范合规风险,完善制度体系;持续开展警示教育,教育员工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不碰触高压线,不碰触红线。公司将一以贯之地加强合规管理,持续完善各项合规管理机制,做好重点领域法律合规风险防范和处置,优化合规风险监测、报告、处置、整改、追责等全流程管控体系,提高合规管理质效,牢牢守住不发生重大法律合规风险的底线。

二是加强风险管控体系建设。招商证券建立了“六维度”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健全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可操作的风险管理制度、可靠的信息技术系统、量化的风险指标体系、专业的风险管理人才队伍、有效的风险应对机制,并不断提升风险管理全覆盖、可监测、能计量、有分析、能应对的“五种能力”,切实保障风险总量可控、结构均衡,保持资产质量优良。公司将扛起防范化解风险的**责任,持续提高对重大风险的预判、应对和处置能力,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

此外,招商证券还将建立完善审计监督全覆盖工作机制,持续完善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提前布*审计监督覆盖,筑牢风险防线。

新时代新征程,招商证券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践行“助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助力社会财富保值增值”使命,弘扬蛇口精神,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践行“金融报国”之志,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为建设金融强国做出贡献。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BS9CQ0YS0ssnFZJZr23Mhg

稳增长政策效果持续显现,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收加快回升,工业利润延续恢复向好态势,连续3个月实现正增长。

国家统计*2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7.8%,降幅较1-9月份收窄1.2个百分点,今年3月份以来利润降幅逐月收窄。其中,10月份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7%,连续3个月实现正增长,工业企业效益持续改善。

从10月份的数据来看,工业企业累计营收转为增长,产品销售率连续4个月保持在97.0%以上,带动企业营收持续改善。1-10月份,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0.3%,由1-9月份同比持平转为增长。其中,10月份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5%,增速较9月份加快1.3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回升。

分行业来看,三大门类利润均有回升,超七成行业利润改善。1-10月份,采矿业、制造业利润同比降幅较1-9月份分别收窄0.2、1.6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利润同比增长40.0%,增速加快1.3个百分点。1-10月份,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30个行业利润增速较1—9月份加快或降幅收窄、由降转增,利润回升面达73.2%。

随着下游需求不断恢复,原材料行业产品价格总体回升,营收增长加快,利润持续改善。1-10月份,原材料制造业利润同比降幅较1-9月份收窄4.8个百分点。其中,10月份原材料制造业利润增长22.9%,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对规上工业利润增长贡献最大。

受益于扩内需促消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消费市场逐步回暖,消费品行业利润持续恢复。1-10月份,消费品制造业利润降幅较1-9月份收窄0.8个百分点。其中,10月份消费品制造业利润增长2.2%,连续3个月增长。

分企业类型来看,不同类型企业利润均有改善。随着各项助企惠企政策落实落细,经营主体活力不断增强。1-10月份,规上工业企业中,国有控股、私营、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利润同比降幅较1-9月份分别收窄1.6、1.3和0.3个百分点;大、中、小型企业利润降幅分别收窄1.0、1.2和1.9个百分点。

企业效益方面,企业营收持续改善、规模效应不断增强,助力企业单位成本下降、利润率提高。10月份,规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4.58元,同比减少0.27元,连续4个月同比减少;营业收入利润率为6.19%,同比提高0.01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同比提高。

国家统计*工业司统计师于卫宁表示,总体看,1-10月份工业企业利润持续恢复向好。下阶段,要继续有效发挥金融资源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作用,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塑造工业经济发展新优势,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对第一财经表示,预计工业利润有望延续修复格*。受益于中央财政超预期加杠杆、逆周期政策加力显效,加上企业转而小幅补库存,工业生产对企业利润的支撑增强。随着需求改善推动产销衔接水平和营收提高,预计企业单位成本有望继续改善。但未来房地产恢复仍具有较大不确定性,加上民企等投资信心有待提振,预计本轮企业盈利修复或仍面临一些波折,修复高度不宜过度高估。

链接:https://m.yicai.com/news/101912586.html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iNpLEvKVQTPXsZDIcnbmxw

11月27日,北交所个股持续活跃,上午指数涨幅一度超过10%,中午收盘北证50指数上涨9.87%,创年内新高,报收1086.56点,成交额超206亿元。

午间,北交所披露称,11月20日至11月24日,本所对涉及盘中拉抬打压、以涨停价格大额申报或连续申报等异常交易行为,共采取口头警示、监管关注、出具警示函等自律监管措施93人次。对近期涨幅异常的“凯华材料”“志晟信息”“华阳变速”等进行重点监控,督促会员加强客户交易行为管理,及时向投资者提示有关交易风险。

“本所将持续加强交易监管,维护市场正常交易秩序。”北交所称。

对于近期北交所持续上涨,有业内人士提出,北交所上涨属于价值回归,不过上涨是否有持续性,市场人士也存在一定争议。

“暂缓沪深,扩容北交,打通转板。”提到北交所上涨的逻辑,力量资本总经理朱为绎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一个月前市场还在为北交所日成交金额突破10个亿而有所期待,本周开始北交所成交金额将会向200亿成交金额迈进。他期待,未来的北交所会成为一个真正的交易所,日均成交百亿会成为常态,指数应该会站稳1000点。

朱为绎认为,本次上涨只是估值修复,回到一个企业正常的水平。“原来太不正常了,有些公司的估值比在新三板期间定增价格还低,比同类企业一级市场的估值还低。这一次强势反弹的契机是上周五北交所宣布启动920新代码,既然是上市公司,那就不可能低于10亿市值,比如紫晶存储退市的时候还有几个亿市值,这也是这一周小票大涨的主要原因,接下去等公募开放期结束,优质股票会重回公募重仓。”他称。

鑫鼎基金首席经济学家胡宇表示,北交所大涨主要受政策驱动。今年以来北交所政策发力明显,尤其是在投资端和交易端。既要新增开户数,又要扩大公募基金和做市商,每天最大涨幅还可以高达30%,这才是注册制的成功之处。过去市值小、估值低在A股也是吸引资金炒作的一种传统优势,北交所每天的交易额才几百亿,不到沪深两市成交额的百分之十,但赚钱效应却很明显。

玄甲金融总经理林佳义表示,北交所的上涨,源于全市场融资需求的此消彼涨,香港市场暂时融资功能不足,沪深两市IPO节奏放缓后,北交所小水管价值相对提升,政策驱动市场将融资缺口及“炒新”转移到北交所。不过,目前这种上涨属于短期拥挤交易,政策带来的流动性对北交所这种企业市值小、不确定性更大,预计这种上涨不可持续。上周至今,对于这种短期高溢价形成的非理性行为,资金通常短期就快速定价完毕,一两周后市场可能进入常规的热情冷却的“多杀多”等杀跌阶段。

西南证券分析师刘言表示,在北交所成立两周年窗口期,伴随“920”代码号段启用、北交所证券逐步纳入中证跨市场指数体系,未来各类增量资金入场,北交所流动性及估值水平将得到持续性修复。建议关注全A高壁垒稀缺龙头、沪深概念联动主题、高成长细分领域小巨人三条主线,把握长期投资机会。

链接:https://m.yicai.com/news/101912735.html

关于防范以“清退回款”等名义实施诈骗的风险提示

链接:http://www.csrc.gov.cn/csrc/c100210/c7445341/content.shtml

融通100基金现在最适合怎么操作?

适当买入,毕竟大盘已经下跌了800点,风险也释放了一些。

融通深证100指数基金和广孩将资离诉委伟消来务发聚富哪个更适合做做定投如何

定投融通深证100指数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可以有效地分散投资风险。当基金净值上涨时,买到的基金份额较少;当净值下跌时,买到的份额则较多。这样一来,“上涨买少、下跌买多”,长期下来就可以有效摊低投资成本。投资者也不必为选择合适的投资时机而劳神费力。而指数基金的突出特点就是随大盘变化波动较大,所以长期投资会降低风险,也会避免只赚指数不赚钱的现象。

融通深证100指数A/B(161604)基金_最新净值_手续费率_走势图 - 华西证券

本基金以基金非债券资产90%以上的资金对深证100指数的成份股进行股票指数化投资。股票指数化投资部分不得低于基金资产的50%,相对于深证100指数的日跟踪误差不超过0.5%。因基金规模或市场变化导致投资组合不能满足上述比例不在限制之内,但基金管理人应在合理期限内进行调整,以达到上述标准。

发挥金融控股公司综合优势助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弹指一挥间,金融二三事。最前沿的行业资讯,最辛辣的时事点评,且看金融界风云变幻,尽在银行家盛宴独享。

常戈,中信金控财富管理部总经理、中信科技总经理

孙健,中信金控

提高站位,进一步深化对金融高水平

开放与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的认识 

主动作为,

中信金控服务自贸试验区取得积极进展 

发挥优势,金融控股公司应

在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中彰显更大作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