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互换交易通常可以运用在以下几个方面(以下有关货币互换与利率互换的区别对比中,正确的叙述有()。Ⅰ.只来自有货币互换可

时间:2024-01-20 18:40:01 | 分类: 基金问答 | 作者:admin| 点击: 59次

以下有关货币互换与利率互换的区别对比中,正确的叙述有()。Ⅰ.只来自有货币互换可以根360问答据两种固定利率来安排利息补交换,而利率互换则无法做到Ⅱ.货币互换一般要交换本金,利率互换不交换推百刚点古容尼距本金Ⅲ.利率互换触必须承担交易风险,而香主南货币互换无须承担交易风险Ⅳ.货币互换涉及不同币种的交换,利率互换一般只涉及一

B答案解析:[解析]利率互换和货币互换均承担交易风险,所以Ⅲ不正确;利率互换一般采用差额结算,而货币互换却较少采用差额结算,所以Ⅴ不正确。

什么叫做贸易啊?贸易公司主要做什么了?

不是,通俗点讲贸易是有客户向你买什么东西,你再向别的公司去买个这个东西,赚其中的差价

什么是货币互换协议?

货币互换协议是指两个国家或机构之间达成的一种协议,旨在通过交换货币来管理汇率风险或促进贸易和投资。在货币互换协议中,双方同意在一定时间内将一定数量的货币进行交换。这意味着一方将以一定的汇率将其本国货币换成另一方的货币,而另一方则以相同的汇率将其货币换成对方的货币。协议通常规定了交换的货币种类、汇率、交换的时间和期限等细节。货币互换协议的主要目的之一是管理汇率风险。当一个国家或机构面临汇率波动的风险时,它可以通过与另一个国家或机构签订货币互换协议来锁定汇率,从而降低汇率波动对其财务状况的影响。此外,货币互换协议还可以促进贸易和投资。当两个国家或机构之间存在贸易或投资关系时,它们可以通过货币互换协议来降低交易成本和汇率风险,从而促进贸易和投资的发展。货币互换协议通常由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参与。这些机构可以通过货币互换协议来管理汇率风险、优化资产负债表、提高资金效率等。总的来说,货币互换协议是一种灵活的金融工具,可以帮助国家和机构管理汇率风险、促进贸易和投资,并在国际金融市场中发挥重要作用。

货币掉期:原理、运用与发展

近年来,随着人民币加入SDR,境外投资者加速进入中国银行间债市,银行间货币掉期市场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本文解释了货币掉期的概念、原理,阐述了货币掉期业务主要的应用需求和范围,并就市场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展望和建议。

 1 什么是货币掉期?

据国际互换与衍生工具协会(ISDA)的定义,货币掉期交易(CurrencySwap)是指:“在约定的期间内,一方定期向另一方支付一种货币的以某一固定利率计算出的或以浮动利率(浮动利率定期进行调整)算出的利息金额,以换取另一方向其支付另一种货币的以某一固定利率计算出的或以浮动利率(浮动利率定期进行调整)算出的利息金额”。其中,利息的计算基于两种货币事先约定的本金数额。在合约的生效日和到期日,交易双方可以选择将两种货币的本金进行某种形式的交换。在互换利率的选择中,以浮动利率交换固定利率的品种又被称为“交叉货币互换”(CrossCurrencySwap),以浮动利率交换浮动利率的品种则通常被称作“基差互换”(BasisSwap)。

货币掉期与外汇掉期(FXSWAP)名称接近,定价原理也相仿,实践中容易混淆。两者都涉及货币的两次反向交换,区别在于前者汇率固定,两次交换的本金相同,而后者由于不涉及利息的交换,因此两次交换的汇率和本金不同,其差额由两种货币的利率和即期汇率决定,反映了两种货币利率水平的差异。此外,双方的运用周期不同,货币掉期合约的期限较长,一般在1年以上,最长可达10年甚至更高;外汇掉期成交活跃的期限一般在1年以内。因此商业银行一般将货币掉期用于资产负债币种错配的风险管理,而外汇掉期则会更多用于短期流动性管理和资金筹措。

 2 货币掉期的定价

货币掉期涉及两种货币的现金流交换,其定价原理与利率掉期类似,主要原则是收入现金流和支出现金流在合约生效时的折现值按当时汇率折算基本相等。参考图1,假设机构A(银行)与机构B(银行或非银客户)达成一笔货币互换交易。机构B在美元融资方面具有优势,希望以此来降低人民币的融资成本,于是选择机构A作为交易对手方。双方约定在合约生效日,B用美元本金交换A的人民币本金,期间每个利息交割日,双方互换美元和人民币的利息。在合约到期日,双方则再次交换本金。

图1  典型的货币掉期现金流图     

该掉期合约的定价取决于交易双方资产和负债的折现值。在固定利率交换固定利率的情形下,机构B的CCS成约价值等于美元资产的PV减去人民币负债的PV。其美元资产的PV为:

其中,PUSD为美元本金的金额,rUSD为合约约定的美元固定利率,RUSD为美元的折现率。

其人民币负债的PV为:

其中,PCNY为人民币负债本金的金额,rCNY为合约约定的人民币固定利率,RCNY为人民币的折现率。对于交易双方来说,假设在交易达成的一刹那双方的合约账面价值均为零,那么应有,其中S为生效日的即期汇率。

如果成约的是交叉货币掉期(CCS),那么在上述例子中,美元资产往往会采用浮动利率,机构B的美元资产的PV变为:

与固定利率的例子相比,上述公式中的被替换成了t-1时刻的远期利率ft-1。在交易时,仍然要求。

如果成约的是浮动利率交换浮动利率的基差互换(BasisSwap),按照上述定价逻辑,互换双方的浮动利率应没有基差的存在。但在实际操作中,基差互换的交易双方会约定好两种货币所参考的浮动利率,同时再商定一个固定的利差(spread,可以是正或负,单位是基点)加到其中一方的参考利率上。一般来说,如果一方的货币是美元,则利差会加到非美元的浮动利率上。基差之所以存在,主要受两种货币的供需情况影响,以美元与人民币的基差互换为例,如果市场对美元需求很强,则基差会倾向于下降。

货币掉期涉及到两种不同货币币种之间的互换,在实际应用中以转换资产或者负债的币种为主,主要作为资产负债货币错配的避险或管理工具。按照外汇资源在不同的交易主体间的分配,货币掉期业务主要由银行的对客交易和银行间的交易组成,除此以外,考虑到外储和稳定流动性等目的,央行有时也会参与到货币掉期交易中来。

 1 对客交易

货币掉期的对客交易主要分两个层面的需求:资产端的汇率避险和负债端的降低成本。

对于中国而言,由于人民币与外币(美元、欧元、日元)的融资成本存在差异,而境内美元又相对稀缺,所以具有境外低成本融资能力的企业和机构就会倾向于先在境外以外币融资,而后通过CCS转化为人民币负债,从而达到降低人民币融资成本的目的。由于本金交换的汇率固定,所以在此项交易中,外债的汇率风险被有效对冲。

随着人民币加入SDR,海外投资者配置中国境内人民币计价债券的需求日益增加。获得QFII或境内银行间市场准入资格的境外投资者一般在境外筹措外币资金,然后在境内通过CCS置换为人民币购买人民币债券。CCS的到期日往往与债券到期日重合,这样债券到期的人民币现金流可以以约定的汇率换回美元资产,有效管理了汇率风险。

 2 银行间交易

2007年8月银行间外汇市场正式推出人民币外汇货币掉期业务。2014年,人民币汇率告别了单边升值的趋势走入双向波动。随着汇率波动率的抬升,对外币资产负债进行汇率避险的需求也随之水涨船高。

2014年银行间货币掉期的成交量首次达到100亿美元,较前两年平均50亿美元的成交量出现了跨越式增长。2016年人民币被正式纳入SDR之后,海外投资人对中国资产的需求井喷,随之而来的汇率避险需求使2016年的银行间货币掉期交易量跃升至200亿美元以上。在境内银行间债券市场正式对境外三类机构开放后,货币掉期的交易需求主要来自境外会员的汇率避险需求。

图2 银行间外汇货币掉期各期限成交占比

图2显示了银行间外汇货币掉期各期限成交占比。与国际上的一般情形不同,中国的货币掉期交易量集中在1年以内的短期限为主(2016年仍有85%的交易集中在1年以内),这表示在我国,银行间货币掉期的主要需求来自银行自身短期资产和负债的币种调整,而非来自客盘。在此运用周期上,货币掉期的功能与外汇掉期(FXSwap)重合,因此在定价估值上会更多参照外汇掉期的升贴水点数。

在国际上,实际运用较广泛的1年以上长期限货币掉期品种的定价会反过来影响同期限的外汇掉期,但在中国由于客盘需求仍待改善,货币掉期市场的流动性不足,定价则如短期限品种一样参考外汇掉期。不过,2016年随着海外会员更多地加入银行间市场,长期限品种的成交量相对以往有了显著提升。1年期以上品种的交易量同比增长了300%,而3年期以上品种的交易量则同比大幅增长了3600%。该趋势预示着我国的银行间货币掉期的结构正逐步向国际靠拢。

展望未来,随着资本项目的有序开放,中国资本市场与境外市场的互联互通将更为便捷,人民币波动率也有望接近成熟货币的水平,以资产负债汇率避险为主要需求来源的货币掉期将会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1 扩大境内外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范围

货币掉期是一个衍生品市场,其最普遍的应用是帮助拥有跨境资产或负债的机构或企业进行汇率风险或利率风险的对冲。因此,银行间外汇货币掉期的建设离不开一个开放而强大的资本市场作为支撑。2016年,境外机构持有的国债总额达到423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1752亿元,绝对增幅为历年最大。如此快速的增长得益于人民币加入SDR前后政策放开境外三类机构进入银行间债市的政策。

笔者建议监管进一步放开银行间债市准入条件,在汇发[2016]12号文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包括境外保险、商业银行、证券公司、被动投资基金和资产管理机构等具备长期配置需求的机构进入银行间债市的门槛,在丰富投资者结构的同时,亦能增加银行间外汇货币掉期的避险需求。

 2 引入降低对手方风险的机制

对手方风险是掉期交易中的主要信用风险之一,参与掉期交易的双方往往分属不同的国家,相互授信的额度一般不高。掉期合约的时限一般长于1年,由于长期限的信用风险高于短期限品种,所以参与银行间外汇货币掉期需要相对更高的授信额度。为了打破授信的瓶颈,建议在银行间外汇货币掉期市场中引入降低对手方风险的机制。目前有三种常用的机制:中央对手方清算制度(CCP)、保证金制度和定期冲销机制。

根据利率互换市场的经验,在引入中央对手方(CCP)CCP制度之后,其交易对授信的要求显著降低,交易量提升后,市场的流动性和价格发现功能得到了改善。

相对于CCP一对多的形式,保证金制度则是一种双边的降低对手方授信的安排。保证金制度要求交易双方在合约成交后向对方提交初始保证金(InitialMargin),而当合约价值变动后,时价评价为负的一方需要向对方提交浮动保证金(VariationMargin)。当交易对手方发生违约时,从该对手方处获得的保证金可以立即使用。在此安排下,双方均可获得更多的衍生品交易授信。

定期冲销机制是一种衍生品合约的提前终止机制。2011年6月,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开始了人民币利率互换的冲销试运行。主要机构签署冲销承诺函之后,可以通过双边或多边协商终止利率互换交易。合约终止后,该交易对手方风险被清零,授信额度可当即重新释放于新的交易。

作者:李刘阳,三菱东京日联银行(中国)有限公司环球金融市场部首席金融市场分析师

相关阅读:

货币掉期发展研究|货币掉期业务的新趋势与市场前景

货币掉期发展研究|推动货币掉期业务的国际化发展

货币掉期发展研究|在路上:境内货币掉期现状、机遇与挑战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

从2009年到2020年发展至今,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加快,我国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势头迅猛。在这十年的发展期间,开展和签订货币互换协议更是为我国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发展迎来了历史性机会。本篇论文以这个大背景为基础,讨论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通过这个两个方面进行探讨,提出促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可持续发展对策,这对我国的金融行业和贸易行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首先,在第一部分阐述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定义和发展历程,从核心来认识这个项目的实质。其次,采用定量分析法和文献研究法,明晰人民币跨境结算发展的四个问题:境外使用人民币结算规模较小;境内企业结算选择权弱,出口产品附加值低;人民币双向流动受到阻碍;人民币跨境清算体系等金融基础设施发展速度较慢。最后根据问题作出建议,通过对资本账户解绑,产业结构改革,签订货币互换协议等方法来促进该项目的发展。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离岸市场;人民币互换协议;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附加值

一、绪论

美元以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为奠基,晋升为世界性的主导货币。但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出现,各国发现高度依赖美元对本国的金融行业和贸易行业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引起各个国家对于使用货币结算多样性的思考。随即,中国通过对2008年金融危机对我国各方面的影响分析,总结出我国需要立即开启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项目。在2009年,**发布的重要政策,首先开启试点城市,分别为珠海、上海、深圳、东莞、广州等五个经济贸易比较发达的五个城市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这是我国探索新兴的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第一步,并相继颁布相关人民币结算的政策,以推动其发展。

近几年,在**的政策带动之下以及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加快,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比例有着显著的提高。然而,经历十年的快速发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相对美元、欧元等强势货币来说,人民币跨境结算规模稍显不足。人民币结算就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仍然存在很多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现状及问题,以签订货币互换协议、稳步放松金融控制、产业结构优化等方式推进业务发展。

我国大力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可以为我国的企业带来一系列好处,不仅仅在进出口贸易方面可以降低进出口贸易成本,减少汇率不稳定所带来的风险等,同时对于我国金融行业来说,它也可以丰富我国金融机构的业务种类,增加其业务收入。并且,对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贸易都可以达到双方利好,大家都可以降低对单一美元的过度依赖和减少不必要的成本,对双方贸易业务往来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研究对中国金融和进出口贸易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的研究思路是通过了解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定义和政策的推进历程,包括试点范围及政策条例等对其有个整体认知。其次,通过在海关总署和中国人民银行的查找数据,分析人民币结算的现状、找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存在的问题,例如清算系统监管、产业结构待优化等。最后提出相应的一些建议和对策,我们可以通过“货币互换协议”和稳步解绑我国资本管制等方式增加人民币在国际上地使用率,让人民币结算被更多国家所使用,减少对美元、欧元货币等过度依赖。

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和定量分析法,分析了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发展现状,从国家统计年鉴、中国人民银行、海关总署等网站找到有关人民币结算的相关数据作为本论文的数据支撑,包括近八年来的人民币结算支付体系运行情况的详细统计数据、我国近几年来的进出口贸易量(额)、人民币境内(境外)收付比等进行数据比对,通过制作和观察图表,找出数据呈现出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通过查询和收集国内外有关此内容的相关文献,选出一些相对有参考意义的文献作为本论文的理论基础,结合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进行论文撰写。

塔维拉斯(1991)指出,在国际贸易当中,挑选双方结汇货币同出口产品差异程度之间存在十分紧密的关联性。详尽来说,一方面,某个国家出口产品的差异化或者无法取代性越显著,那么贸易中处于出口方选择结算货币的可能性就也就更大,处于卖家市场;另一方面,在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互动当中,结算货币基本上都是以其中的前者为准。[1]

Frankel(1994),他在货币在世界的接受度来说的,其中三点很重要的是货币管制程度、背后国家的综合实力。换句简单的话说,那就是货币必须拥有宽广的交易界面,需要自由。第二,货币身后的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与可以自由选择结算货币选是挂钩和正向。倘若一国货币想晋升为国际结算货币,那么必要的因素则需要三点,即一国的出口产品的可替代性,世界市场的贸易份额、金融市场的自由程度等相关。[2]

在D.Martellato(2010)文章的态度中,是认可了人民币是成为世界结算货币。但在充当世界结算货币时,我国的金融市场还不够开放。其中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中国金融市场管制过多,准入门槛高,同时存在增发货币导致通胀情况,人民币币值波动较大。[3]

孙翰祥(2015)认为人民币在国际货币结算市场中,存在货币结算规模较小,金融市场的产品种类单一、我国的贸易规模发展程度相比人民币结算程度低等问题。[4]

徐嘉莫、于学伟(2016)认为,人民币结算规模在不断扩大,但发达国家对人民币结算接受程度低,相比一些发展中国家对与人民币结算接受程度较高。并对我国自己开发的CIPS的安全性存在质疑。[5]

孙玉丽(2016)经过研究得出结论,受单一进出口贸易方式的阻碍,人民币跨境结算的前进发展的步伐被阻碍,并且认为人民币的整体货币综合实力有待加强。[6]

在推进入民币结算功能的发挥上:刘旗(2011)认为人民币跨境结算的发展结构不均衡是由多方导致的结果,因此从企业和国家两个层面提出建议:就企业来说,需要以产品优化升级来提升企业竟争力;就国家政策来说,需要优化国内金融市场的政策环境,加速进行汇率市场化改革。[7]

从以上观点得出,国内外的优秀学者在研究跨境贸易货币结算都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和建议,尽管这些结论可能有很大的不同。但有一点是学者们一致认同,那就是在进行研究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时,绝对不能脱离人民币国际化的时代背景,来抽离研究人民结算问题。

由于我国对外贸易长期处于贸易顺差状态,我国持有大量的美元外汇。但随着08年金融危机和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影响,我国手中持有的美元外汇储备大幅贬值、缩水。受金融海啸的影响,美元汇率波动巨大,致使很多进出口贸易企业以及投资者以美元为交易货币的经济活动遭受了巨大的损失。然而,近几年我国出色的经济成绩,例如中国成为世界上的第二经济体,世界第一贸易国,国际货币排名第五名等,完全足以支撑我们大力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项目发展,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与东盟国家开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合作倡议,通过对当前已有的有效区域合作平台的运用,双边经济关系的紧密度也愈来愈高,使得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发展速度大为提升。

我国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通过2009年起初开启的五个首批试点城市到现在全国范围,我国的**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建设人民币跨境结算系统。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含义是指准许具备有关条件及需求的企业在获得国家批准的前提下,在交易活动中对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业务加以开办。另一方面,作为中间方结算的商业银行也要在中国银行设定的范畴里,把有关业务提供给有人民币结算需求的企业。根据国贸单证的术语,进出口贸易企业更改将美元作为结算货币的信用证,用人民币取代美元。就其实质而言,跨境人民币结算就是贸易结算之时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随着中国复兴,中国成为世界上的第二大经济体,其经济总量接近100万亿元人民币。因此,以现在我国经济实力和**地位,都完全足以为支持我国全力发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项目。

资料来源:统计年鉴——政策公布

随着人民币结算政策推进,我国结算规模迅速扩大。从下列表3-1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和图3-1看得出,我国仅在2009年至2010年一年的试点期内,其人民币结算金额从35.8亿元快速上升到5063.4亿元,一年期间翻了141倍。在2014年,同比达到了6.5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年增长41.6%,其中货物贸易同比上年有了95.36%增加和涨幅,其结算金额也继续像前五年一样保持增长态势。在2015年,跨境货物结算金额达到近十来年来最高峰值7.23万亿元。但在后两年的发展里,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额开始出现下跌,下跌幅度分别为为38.24%、19.95%。而在2019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金额在同比2018年增加了0.93万亿元。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统计数据报告)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统计数据报告)

**长期的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人民币结算范围在中国逐步扩大。根据央行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3月底,境外已有14个国家和地区在使用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

1.跨境贸易人民币收付境内地区分布情况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资料显示,2017年境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跨境人民币收付金额超过2000亿元的情况。从图3-2可以看出,前三名分别是上海、广东和北京,三地的收付金额总和占比全国人民币跨境收支总额的七成左右,三个地区分别占比30.7%、23.4%和16.4%,且该各地区收付情况均超过了15000亿元。其次,江苏省排在第四位,跨境收付金额合计为5428.4亿元,与上一名的北京市相差了9615.4亿元,差距还是比较悬殊。上海作为跨境收付金额的第一名28225.4亿元,上海合计金额超过了排除第二位广东和第三位北京以外的地区总计跨境人民币收付金额。我们不难得出,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收付境内地区分布集中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如上海、广东、北京等国民生产总值较高的地区。因此可以得出,在经济越发达的地区,跨境贸易基数大,那么跨境贸易人民币收付才会随之增加,呈现正向分布关系。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在谋求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可持续发展中,中国一直明确锁定要在全球范围内扩展人民币跨境收款和支付业务的目标。在2019年3月份,已有242个国家和地区与中国开展人民币跨境业务。在137个国家和地区中已有386家银行和34.9万多家企业创建了银行间往来账户,总计为5,028个。从图3-3人民币跨境收付国别(地区)分布情况可以清楚看出,2019年,排在第一位的是中国香港,人民币跨境收支占比最大为49.7%,接近人民币跨境收付总额的一半。第二位是新加坡,收支占比为9%,第三位是德国,占比为5.6%,日本和韩国紧随其后,收支占比分别为4.90%和3.40%。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人民币跨境收付国别和地区主要集中在香港。因为香港离岸市场的存在和香港作为进出口很发达的国际大都市等原因,大大地增加人民币跨境贸易境外收付金额。而除香港外的国家和地区,境外分布散乱,且没有一个像香港一样第二集中的城市,最高的也仅为新加坡的9%,基数较小。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随着我国的经济体量增多和全球贸易份额上升,人民币在世界金融和贸易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频繁,愿意使用人民币的金融机构的数量持续增长。根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的数据显示,在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的银行已有1274家采用人民币结算。与前几年相比较,绝大地区使用人民币结算的业务量已有两位数的稳定增长。在2019伦敦年会上,该机构发布的名为《以伦敦视角洞察人民币》的“人民币追踪特刊”显示,从2017年7月2019年7月,在全球范围内使用人民币支付的金融机构数量增加11.31%,从1989家增长到2214家。其中,非洲和**地区使用人民币支付的金融机构数量增幅最大,从2017年7月的143家增至2019年7月的173家,增幅高达20.98%。

从发达国家货币国际化历史来看,我们可以得到经验,若一个国家货币要变成为国际结算货币,那必不可缺地需要高度开放的资本账户。开放资本账户用通俗的来说,是指一国家减少对资本流通、交易、转移支付等方面的掌控和限制。从中国的国家性质来看,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对金融、经济市场采用的的宏观调控手段进行控制和管理。因此,在资本项目方面,我国不像西方国家完全自由进出。中国也认识到这一问题,为此还颁布一些政策文件来尽量稳步放松资本项目管制,例如国际上的机构投资者来投资中国国内的银行间债券市场,**给予适量放松和优惠,该公告于2016年3月发布在中国人民银行官网公告通知上。同年间,**将结合中国的金融市场实际运行状况,引进先进的境外投资者管理方法及流程,并且取消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投资额度。虽然这一切都是为提高我国资本账户的开发程度,但就针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还是存在较大的不匹配情况,货币兑换渠道和货币流动受到了较为严重的阻碍。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推进期间,需要本国稳定、协调、持续的经济作为支撑,也还需要在我国的资本账户再进行恰当的解绑,才能更好地实现人民币的自由兑换和结算。

譬如相同的一笔钱想投资人民币,在香港离岸市场就更易于实现,而在上海在岸市场就会有诸多约束。对于国际投资者来说,在对资产进行挑选投资时,会对政策风险进行审慎思考。仅凭在岸市场,国际投资者会因为受到中国**的宏观的限制和掌控,而打击了国际投资者的投资动力,人民币流动性减弱。

我国出口产品结构与发达国家的出口产品结构相比较,我国的产品还处于低加工、低附加值、可替代性高的状态。因此,在我国对外贸易中,我国初级产业的企业对于选择使用结算货币种类还是处于劣势地位,主要的话语权依旧掌握在高新技术企业手中。并且在根据2015年中国人民银行对我国外贸企业的调查显示:内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分别为644家、477家,总计企业参与调查共有1121家。根据调查目标,结算货币选择权划分为三档强弱标准,即强选择权占比为42.6%、弱等选择权占比为47.4和无选择权占比为10%。外商投资企业中掌握了大多数的高选择权比例,而我国的内资企业在货币结算中掌握的大多是弱和无选择权。这个原因更多的体现在出口产品结构上。虽然我国已荣登世界第一贸易大国,但是世界国际分工格*中,从生产分工和利润分配来看,我国都是偏向中下游。

从海关总署的数据呈现,2015年我国中低端产品占比42.3%,同时服饰类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总额高达2.93万亿元,占比中低端产品的20.7%。并且,这些产品主要大多是以中国为代工厂,中国自主品牌少,这些产品的普遍可代替性高、准入门槛低,例如耐克和阿迪达斯的品牌等。因此,中国的这些企业很容易被其他更低成本的国家的企业所代替,例如越南、泰国和印度等其他发展中国家。产品不可替代性的缺乏导致在国际贸易谈判中,缺乏可以与外商谈判的资本,这就是造成了中方企业没有掌握货币选择权的根本原因。

从本文的前面提及到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在逐步扩大,这一观点是从国内人民币结算的发展历程角度出发,其人民币结算金额逐年增加,呈现强势增长趋势。在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进程中,人民币获得了许多成就,例如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第六大外汇交易货币、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等。但与美国、英国和欧洲国家这些进行早期殖民掠夺和工业革命、以及后期经济强势发展国家的强势货币结算规模来说,人民币结算规模还是太低,与我国的经济体量、贸易总量不相匹配。

表3-12011年-2019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额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总署

在现在的世界贸易格*下,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仍是美国、西欧等发达国家。在以发达体主导的国际区域分工体系中,我国大部分还是处于国际分工金字塔的中低部。尽管,我们看到中国与前面提及的发达经济体间的双方贸易规模很庞大,但在处于金字塔顶端的欧美国家,我们企业在选择货币结算时仍占较少的话语权。从表4-1进出口总额与人民币结算额看,即使是在增长最快速的2015年,进出口总额中的跨境易人民币结算额比重也仅有29.44%,比重明显偏小。尤其是在2017年开始相比前几年前有大幅下跌,平均差值高达了5%的比率。存在着“贸易大国,支付小国”,指人民币在全球支付货币市场的发展规模和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地位不相匹配。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总署——进出口贸易总额

在当今世界最成熟的美元跨境结算系统中,其中最主要的跨境支付系统是由纽约清算所银行同业支付系统(以下简称CHIPS)负责运行。所以,我会以CHIPS与我国跨境支付系统做比较。CHIPS采用的是实时全额清算系统与多边净额结算系统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能够加快支付速度,另一方面也达到了提升跨境支付业务的安全性。而在我国在实时处理跨境支付系统,则使用实时全额结算方式。虽然,采取这种结算方式能在我们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交易速度,但与美国CHIPS的跨境业务结算效率相比还是较低,同时我国结算系统的安全性也有待改善。

在法律规范方面看,因为我国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相关的法律监管条例和机制还是比较少,相应的法律法规仍需要补充和完善。然而,美元的清算系统运行时间长,在期间遇到瑕疵也在逐步的完善和加强防护,并且相应设立大量的法律法规来预防美元清算系统交易时出现的问题,尽量避免不法份子洗钱等违法行为,加强清算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规范性。

(一)稳步放开资本项目,大力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

只要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就必然会与金融资本的流通产生关联。就现如今的现实状况而言,我们国家长久以来始终严管资本,人民币的流入、流出渠道极少,在规模方面也难以有所突破。譬如境外的人民币唯有在前海试点中才能够对对境内企业进行贷款的方式加以运用,这些人民币借此才能够慢慢地流入到国内。就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长远发展来看,我国需要逐渐将资本项目放开,使人民币在境内外的投资和结算等约束减少。只有结合现实状况开展适宜的金融变革才可以促使人民币更好地成为世界所接受的跨境结算货币,促进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离岸市场快速建设是有利于提高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同样道理也应对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发展。相对于国内有更多的政策束缚的金融汇率市场来说,离岸市场的规则以国际化、市场化为主,约束相对少一些。对国际的企业以及个人投资者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和自由操作性,可以降低政策性的风险。加快建设上海、香港金融离岸中心,定然能使人民币在境外快速流动,同时也会促成以人民币为代表的各类证券和债券的产生及流通,把离岸中心作为境外发展基点,一步步延伸至周边。该中心的设立会使各个国家对人民币产生更高的认可度,有关的金融产品也会更加多样化,而不管是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规模还是范围亦会因此而大增。

在当前国际社会的分工下,我国企业要想在对外贸易中掌握结算货币的选择权,其根本措施就是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扶持高新产业发展,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改革。

1.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主要向国际上更大比例输出的是一些比较初级的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虽然我国经济实力和**地位在不断提高,但产业结构仍存在较大需要优化的地方。第一步,**实施鼓励政策,给予一些大型有研发能力的企业进行一些政策性扶持条款,如贷款利率适当的下调,加大税收减免力度等。因为高新技术产业存在研发周期长,资金投入量大,回报时间跨度长的特性,因此资金运转稳定性就显得十分重要。商业银行在对高新技术企业进行融资审核时,融资条件可以是适度放宽和简化程序,提高企业融资效率。其次,是加大对我国高新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高新技术企业与高等院校能进行资源互补、共同进步,例如技术、资金、设备、实验等。企业为了吸引和保留精英人才,也可以采用科研技术贡献换取股权激励的形式,让科研人员更有共体感和归属感。

企业需要树立品牌意识和打造自己的特色企业文化。在2020年1月26日发布的全球富豪榜看,荣登世界首富是以制造业和零售业为主,财富同比上年涨幅24%的奢侈品大拿路易酩轩威登的伯纳德·和诺特。奢侈品的特点是低成本,高利润,其消费实质是品牌文化消费。相比于我国的制造业企业,或许并不是我们的产品质量不好,而是我国企业缺少形成品牌意识。一个成功的品牌可以让消费者印象深刻,并为它的品牌故事、文化内涵而消费购买。因此作为企业,我们不仅要保障商品质量,同时还需加大对品牌文化建设的投入,提高商品的附加值。

两笔期限、金额以及利率计算的方法都无异议的前提之下,然而在货币相异的债务资金彼此间进行调动置换,并开展利息不等的货币调换,此即为通常所言的货币互换。就双方的货币互换国来说,能够使彼此如愿,譬如减少筹资成本以及避免汇率波动造成的损失。它常作为一种债务保值工具,多用以对中长期汇率风险进行控制。

**应大力推进与他国签订货币互换协议可以采取适当让汇的方法,签订范围不仅仅在本国周边地区的延伸外,还需要在全世界范围内更多地达到签订协议,进而增加使用人民币结算的方式,提高人民币在结算时的使用率。通过签署货币互换协议,可以在双方在金融贸易上进行“捆绑”,统一战线。我国努力同其它国家达成货币互换协议的签订,可以降低中长期汇率分险。毋庸置疑,在中方与他国签订上述协议之后,在双边贸易活动当中,结算货币就会逐渐以人民币为主。并且,站在另一国际货币的储备功能视角来说,人民币也能被更大程度地储备起来。截至在2018年底,同央行签订上述协议的国家多达30余个,而将人民币作为储存货币的国家及地区已有60余个,不难看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速度越来越快,它作为跨境贸易结算货币的比例稳步上升。

正如我国的经济发展理念:“经济要发展,道路得要先畅通”。我们国家致力于发展高速公路和高铁,其目的是希望各个地方的的沟通来往更加便利和紧密。同样的道理,想要人民币能够在更多的国家流通,建立属于自己而不被人控制的通道极为重要。我国建设综合性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能极大程度地摆脱美国的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监视和控制,以防范美国的金融干预和制裁,例如朝鲜的国家代码被美国从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中除名,致使朝鲜在国际上无法开展结算与支付。因此,朝鲜在对外发展金融和贸易存在货币结算支付困难。虽然以我国的经济贸易总量和**地位不至于会像朝鲜一样被对待,但如果还是不发展属于我国独立的跨境支付系统,就难免还要在美国的控制影响下。

我国应针对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减少系统的真空地带。中国人民银行应该布*整个金融系统电子化建设的全面规化方向,建立集中、统一、高效的智能化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实现各商业银行的网络时效沟通,资源共享。同时,保持运营系统部门的公共性,避免营业性机构掌控和干预,成为一个洗黑钱或投机的营利性平台。**还需要设立专门的审查业务机构和监管机构,严格把控人民币与外币结算流程,保证系统的健全高效运行。

本文基于人民币跨境结算现状,通过数据分析,认识到当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规模和范围扩大、人民币境内境外收付基本平衡等现状。明晰以下制约人民币跨境结算发展的四个问题:境内企业结算选择权弱,出口产品附加值低;资本账户开放程度不高,人民币双向流动受到阻碍;人民币跨境清算体系等金融基础设施发展速度与我国跨境人民币结算发展速度不匹配;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不高,境外使用人民币结算规模较小。最后得出结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表现,两者密不可分。人民币结算国际化可以从构建坚实的经济贸易基础、构筑包容性的金融市场、形成**支持,企业发展的政企合作的发展模式三个方面进行推进。在**方面需要加强人民币的流动性和优化相关的配套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等。在企业方面,企业应需要加强科研技术投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等。

[1]ItzhakZilcha,Donnenfeld.PricingofExportsandExchangeRateUncertainty[J].InternationalEconomicReview,1991.

[2]Frankel,JandShang-jinWeiYenBlocorDollarBloc?ExchangeRatePoliciesoftheeastAsianEconomics,InMacroeconomicLinkages:Savings,ExchangeRatesandCapitalFlows,eds.TakatoshiItoandAnneOKrueger.Chicago: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94.

[3]Martellato,D.:SkirmishingCurrencies,Europe-AsiaGlobalIssues[J].TransitionStudies

Review:Volume12October2010.

[4]于学伟,徐嘉莫.跨境人民币结算发展及其制约因素研究[J].华北金融,2016(08):58-62.

[5]孙玉丽.制约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因素及对策研宄[J].现代商业,2016(11):116-117.

[6]刘旗.国际贸易结算货币选择理论对人民币跨境结算的启示[J].经济论坛,2010(01)9-12.

[7]赵子华.叶前林,何伦志.“一带一路”倡议助推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障碍及策略[J].对外对外经贸实务,2018(01):30-33.

[8]许鑫.跨境贸易中的人民币结算影响因素及对策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6):95-96.

[9]卢玉志董岚冀华.我国跨境人民币结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对外经贸实务,2014(11):24-26.

[10]袁申国徐冬梅.升值背景下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14(01):14-23.

[11]李旭.跨境人民币结算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9.

[12]高群峰.美元跨境清算系统与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研究与启示[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8(3):3-3.

[13]殷悦炲.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5.

[14]向雅萍.人民币国际化的法律路径探析[J].河北法学,2013(05):122-128.

[15]曹润华.人民币国际化及跨境人民币结算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7(27):1989.

[17]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问题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8.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货币的出现降低了“物物交换”的交易成本,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1)简化交换的方式,扩大交换的范围(2)高经济效率和挖掘生产潜力(3)为整个经济结构的演变与经济范围的拓展奠定了基础(4)促成商品跨时间的交换

使用交叉货币利率互换交易提升投资收益率

一、交叉货币利率互换简介

交叉货币利率互换(cross-currencybasisswap,或称为“交叉货币基差互换”,以下简称为“CCS”)指在两个不同的货币之间,交换本金和浮动利息,具体如下:A从B借入美元,同时借出等值欧元;在合约期内,A定期向B支付美元浮动利息(USD3MLibor),并从B定期获得欧元浮动利息(EUR3MEuribor+α)。合约期末,A向B归还美元,B归还欧元给A,金额同期初相同但方向相反。             

注:X为交换的欧元本金金额,S为即期汇率

 

以上面图示为例,在CCS的存续期中:A定期向B支付USD3MLibor,B定期向A支付EUR3MEuribor+α,其中α被称为交叉货币互换基差(cross-currencybasis),该基差在交易期初根据市场水平确定。

2007年以前,日元和欧元对美元的交叉货币基差总体保持在0的水平,仅发生过在短期内偏离0的情况;但自2007年以来,日元和欧元对美元的交叉货币基差持续为负。值得注意的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2011年欧债危机及2016年期间,负基差严重加剧(见图二和图三中黄色标注)。

图二:2006年以来日元对美元1年期交叉货币基差

(USD/JPY1-yearcross-currencybasis)

图三:2006年以来欧元对美元1年期交叉货币基差

(USD/EUR1-yearcross-currencybasis)

以欧元对美元的CCS交易为例,负基差在交易中体现为:

1、借入美元的一方:在支付USD3MLibor水平的利息时,只能收到EUR3MLIBOR+α(α为负)水平的利息;亦或,在收到EUR3MLIBOR水平的利息时,需支付USD3MLibor+α(α为正)水平的利息。

2、借出美元的一方:在收到USD3MLibor水平的利息时,只需支付EUR3MLIBOR+α(α为负)水平的利息;亦或,在支付EUR3MLIBOR水平的利息时,能够获得USD3MLibor+α(α为正)水平的利息。

可见,作为美元资金紧缺的补偿,基差的存在令借出美元者获得在正常利率水平(USD3MLibor)之外的收益率溢价;但对于借入美元者,负基差是其付出的额外成本。

根据利率平价理论(coveredinterest-rateparitytheory),基差应该为零。但为什么日元和欧元对美元的基差多年来持续为负,偏离了2007年以前的正常状态?概括而言,有以下两个原因:

1、美元的供求状况:市场对美元资金需求的增加会令负基差加深;反之,则会令负基差减弱。例如,自从2013年末美联储停止量化宽松政策(仅维持资产负债表规模不变),而欧洲和日本央行却加码量化宽松,日元、欧元投资者希望逃离超低利率环境,投资美元资产。为了获取美元并对冲本币对美元的汇率风险,日元、欧元投资者需要做外汇掉期(FXswap)、CCS等对冲交易,这些交易导致了负基差的产生和扩大。相反,今年以来,受特朗普新政力度不及预计的影响,美元指数、美债收益率从特朗普当选之初的高位回落,亦带动市场对美元的需求减弱,欧元、日元相对于美元的负基差大幅收窄。另外,在金融市场动荡的时期(如2008年金融危机和2011年欧债危机期间),市场参与者相互拆借资金的意愿大幅降低,同时争相持有美元避险,导致了美元资金的系统性短缺,进而令负基差一度创下纪录新低。

2、套利及做市活动受限制:负基差理应引发无风险套利行为,最终导致基差被抹平,然而由于金融危机之后监管当*对套利及做市业务的约束更加严格,令商业银行等市场主力可用于套利及做市业务的资金头寸大幅减少,阻碍基差恢复到正常位置。

如前所述,由于欧元和日元对美元的基差为负,可令借出美元的一方获得正常利息水平外的收益率溢价。对于拥有美元资金的投资者,可以通过“CCS合约+购入债券”合成交易提升投资回报。

以“USD/EURCCS合约+购入欧元债券”为例,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寻找潜在的欧元债券投资标的,预先测算“买入该债券并进行CCS合约交易”可以获得的美元收益率,并同直接使用美元资金投资可比美债所获得的收益率相比较;

2、同交易对手做CCS交易,借出美元、借入欧元;使用借入的欧元资金,投资欧元债券;CCS交易和债券交易的起息日、到期日、本金、收付息频率匹配;并和交易对手在CCS合约中确定,从欧元债券获得的各期利息,全部作为CCS交易中欧元的现金流支出。

需要提及的是,标准CCS交易的期间现金流是浮息换浮息,但通常在“CCS+购入债券”交易中,如果投资者要求的现金流是固息换固息,则需要额外增加两个利率互换(IRS)操作(见下图)。

3、由于从期初到期末所获得的欧元现金流全部相抵(债券利息作为资金流入和CCS利息支出相抵、期初和期末的债券本金同CCS本金相抵),所以上述合成交易等同于投资美元固息债券。但相较于直接用美元资金投资相同发行人、相同期限的美元债券相比,得益于CCS交易中借出美元获得的额外基差,该操作可以获得更高的收益率。

例如,投资于中国银行发行的期限和到期日都相同的美元债(BCHINA2.2507/12/21)和欧元债(BCHINA0.7507/12/21)。当前,前者的美元收益率为2.79%(见图四红色标注),后者的欧元收益率为0.90%(见图五红色标注)。但通过“CCS+购入欧元债券”的交易组合,投资于欧元债(BCHINA0.7507/12/21)可以获得的美元收益率为3.11%(见图五蓝色标注),比直接投资美元债券高32bp(因CCS交易成本,最终的收益率提升将略小于此)。

图四:中国银行发行的2021年7月到期的美元债券

数据来源:彭博;日期:2017年7月26日

图五:中国银行发行的2021年7月到期的欧元债券

数据来源:彭博;日期:2017年7月26日

同直接购买美元债券相比,“CCS+购入欧元债券”的交易组合,需要额外考虑的风险如下:

1、基差的变动:交易存续期间,如果美元和欧元之间的基差收窄,则CCS估值盈利;反之,则估值亏损;

2、CCS交易对手信用风险。

此外,如果投资者需要将额外开展IRS交易,以交换两个币种之间的固息现金流,那么相应币种的基准国债收益率曲线的移动,也将影响“CCS+IRS+购入债券”交易组合的估值。

 

综上,近年来日元和欧元等货币对于美元的基差持续为负,对于持有美元的债券投资者,可以利用“CCS+购入债券”的方式获取额外回报,交易存续期间的估值风险可控。鉴于3年期左右的CCS交易流动性较好、负基差水平较大且估值风险相对较小,建议重点关注此期限的“CCS+债券买入”带来的投资机会。

什么的金融衍生物?

金融衍生工具:即“金融衍生产品”,通常是指从原生资产(underlyingasserts)派生出来的金融工具,其价值依赖于原生资产价值变动。由于许多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在资产负债表上没有相应科目,因而也被称为“资产负债表外交易(简称表外交易)”。根据产品形态,可以分为远期、期货、期权和掉期四大类。其中,远期:合约双方承诺在将来某一天以特定价格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量的标的物(大豆、铜等实物商品,或者股票指数、债券指数、外汇等金融产品)期权合约:期权的买方向卖方支付一定数额的权利金后,就获得这种权利,即拥有在一定时间内以一定的价格(执行价格〕出售或购买一定数量的标的物(实物商品、证券或期货合约)的权利。期货合约:指由期货交易所统一制订的、规定在将来某一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交割一定数量和质量实物商品或金融商品的标准化合约。期货交易所上交易的即为期货合约,代表制定的标准化商品。互换合约:也就是掉期合约。包括了利率互换、货币互换、商品互换,其他互换(股权、信用、期权等)。当事人按照商定条件,在约定时间进行交换他们认为具有相等经济价值的现金流的合约。互换双方既可以选择交易额的大小,也可以选择期限的长短。

什么是货币互换协议?

1 货币互换协议是一种金融合约2 货币互换协议是指两个或多个参与方之间达成的一种协议,通过该协议,各方可以在一定期限内互相交换不同货币的本金和利息支付,以达到共同的金融目标。3 货币互换协议通常用于降低汇率风险、融资成本和资金流动性管理等方面。参与方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货币互换协议,以实现资金的有效运用和风险的控制。货币互换协议在国际贸易、投资和金融市场中广泛应用,对于促进跨国交易和资金流动具有重要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