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的夏指什么(华夏族处理夏夷关系时用的五服之制什么意思来自?)
时间:2023-12-13 20:27:11 | 分类: 基金问答 | 作者:admin| 点击: 59次
华夏族处理夏夷关系时用的五服之制什么意思来自?
汗!夷夏关系的五服主要是地域关系,距离都城远近,分为五服。古代王畿外围,以五百里为一区划,由近及远分为侯服、甸服、绥服、要服、荒服,合称五服。服,服事天子之意。《书.益稷》:"弼成五服,至于五千。"孔传:"五服,侯、甸、绥、要、荒服也。服,五百里。四方相距为方五千里。"又周称侯、甸、男、采、卫为五服。见《书.康诰》。但又有不同,详见顾先生的《古史考辨》里一篇文章,很好找,我看过,好像就是第一篇,不过是繁体,相信你没问题。百度百科也有。
华夏文明中,“华”指的是,“夏”指的是?起源地?
《说文》:“华,荣也。”“夏,中国之人也。”“华夏”原义为“光荣的夏人”,即“荣耀的中国人”,是族名。后来也兼指中国之人的居住地区。最后代指“中国”,成为古代中国的自称,成为国名。 出处:《书·武成》:“华夏蛮貊,罔不率俾。”《三国志·蜀志·关羽传》:“羽威震华夏,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明叶盛《水东日记·喜信和勇》:“佛本夷人,固宜神。则有当事者而吊祭之礼不知,则是其自异於华夏矣。”郁达夫《满江红·闽于山戚继光祠题壁》词:“三百年来,我华夏威风欠歇。”发源地 发人深省的是,明清记载的华胥在陕西蓝田,成纪在甘肃秦安。而1963年-1964年在蓝田县陈家窝和公主岭考古发现78-85万年前的蓝田人遗址。因此,这是华夏人类的发源地之一。1978-1982年在秦安发现具有仰韶文化不同时期的大地湾遗址,分为公元前5850-5400年的前期和公元前4050-2950年的后期[3]。先人所载神也,岂妄言乎!与蓝田、秦安相距不远的考古遗址[3]还有仰韶文化前期(公元前5500-4800年)的陕西华县元君庙墓地和老官台遗址,仰韶时期的西安半坡遗址(公元前5000-4500年),临潼姜寨遗址(公元前4600-3690年),宝鸡北首岭遗址(公元前5150-3790年),其余还分布于华阴、渭南、华县等地。仰韶文化后期的马家窑文化(公元前3300-2050年)遗址存在于甘肃临洮的马家窑、兰州青岗岔、永昌鸳鸯池、青海乐都柳湾等地。此外,与陕西相邻的河南渑池仰韶、陕县庙底沟、洛阳王湾、山西芮城西王村、夏县西阴村、万荣荆村等处都发现同期遗址。因此,从伏羲诞生前到炎黄出现时存在的华胥古国相当于仰韶文化的中晚期,约为公元前4600-2700年,地域主要为甘肃西部、陕西渭河流域及黄河流域之一段。 《通鉴辑览》记载[4]:伏羲“始结网罟以教畋渔”,“养牺牲以充庖厨”,用书契代替结绳纪事,制嫁娶,画八卦。由考古学可知[3],仰韶时期猎渔业中确有网坠、鱼钩、箭头等,饲养家畜,出现刻划符号形式的原始文字,存在夫妻制的迹象,并且已出土7000年前的八卦符号。同时,从伏羲、女娲的轮流为主可以推测,这是母系氏族与父系氏族社会交替时期,而它正好与考古结果一致。 以后的大汶口文化(公元前4300-2500年)晚期和龙山文化(公元前2900-2000年)相当于炎黄时期到夏朝建立。夏(公元前21-17世纪)可能相应于更晚的晋南、豫西的二里头文化(公元前21-17世纪)。这与典籍所载夏禹、夏启建都城于安邑(山西夏县)、钧台(河南开封)一致。
华夏是什么意思?“夏”是夏朝,“华”又指什么?
中国人常以华夏民族自居,又常常以“此生不悔入华夏,来世还做中国人”作为信条,那么“华夏”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据《辞源》介绍:“华夏初指我国中原地区,后来包举我国全部领土。”从这个解释来看,“中”是指中原地区,“夏”是中原地区最早的国家,这两个概念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那么“华”是什么意思呢?
华夏这个概念最早是用来区分夷狄的。在西周末年,中原地区的四周游牧民族崛起,对中原四周的诸侯国构成不小的威胁。更有甚者,勾结戎狄推翻周王室的统治,另立天子。齐桓公在位时,齐国完成了**上改革,经济军事实力均有所发展,在他的号召之下,九次连个各诸侯国共同对付周边游牧民族。
蒋庆先生《公羊学引论》中说:“夷夏之辨的标准在于文明程度的不同,具体说来,文明程度低、无礼义文教者谓之夷狄,文明程度高、有礼义文教者谓之诸夏。也就是说,夷夏之辨的标准在野蛮与文明而已……野蛮文明的标准即在仁义道德”。从这个方面来说,“华夏”不再是族群的称呼,不再是地域的称呼,而是一种是否有礼义道德的标准。
按血缘关系来划分种族,这是近代史上的时期了,受西方学说的影响,按血脉流传来划分民族。其实在一百多年以前是没有民族这个概念的,只有文化认同和信仰归属。夷狄入华夏则华夏之,华夏入夷狄则夷狄之。不管出身何处,就看选择接受那种文明,要成为那种人。
我们知道了古人是如何划分部族的之后,也就明确了华夏夷狄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礼”,孔子说周代的礼是借鉴了夏、商两代而完备的。夏是礼的开端,在《尚书正义》中解释“华夏”这个词语的时候说:“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笔者认为大国起源于夏,后世以此命名,而礼的具体表现便是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冕是礼帽,服是礼服,华是纹饰,章是纹饰所代表的等级。一国之礼,如何能体现出来?穿着是第一位的。有着精美纹饰等级明确的礼服礼帽,这是大国的体现。
在汉语词汇中,有很多关于穿着的成语。本义上是褒奖的,但是在后世礼乐崩坏,反对礼乐的浪潮中变成了贬义词。比如:衣冠楚楚,本义是穿着干净、整齐;现在近乎人模狗样的含义。冠冕堂皇,本义是穿着体面,正大气派的样子,现在跟堂而皇之一个意思。衣冠上国,本义是说三皇五帝治下的国家穿衣裳知礼仪懂廉耻;后世流传出欺世盗名的意思。衣冠禽兽,本义是礼服上的纹饰,明代文官礼服秀禽,武官秀兽;后来用以形容品德败坏之人。这些成语本义的变迁,是礼乐文化的落实造成的,我们对比前后意思,后者几乎都指向一个方向,就是徒有其表,言过其实的哪些人。
我们在另一则资料中也找到“华夏”的相关的依据,《左传·定公十年》疏当中所说的:“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这里说的“大”指的是礼仪制度的完备,周代连行军打仗都有军礼、战礼,彼此遵守礼仪,先下战书约定好开战的时间地点,双方列阵完成之后再擂鼓冲杀。可见当时礼对人的影响到了何种程度,生死之地,存亡相关尚且不能抛下礼仪不顾。
综上所述,华夏是文明的象征,在历史中经历了无数次的被打倒,又无数次的在废墟中重建文明,历经千年而未曾断绝。华夏之国是礼仪之邦的象征,礼仪在个人体现为知廉耻有道德,在社会体现为有秩序顾伦理。华夏是包容而又极具凝聚力的文化,从夏商周到近代,不断的包容各民族文化,凝聚周边民族,由纵横三千里的夏发展到三百五十万平方公里的秦,再得到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今天,无不彰显着文化强大的凝聚力。华夏准确的说不是民族概念,而是一种信仰,是一种文化认可。
来源:百度号国学新思潮
加入九亲合伙人
修谱咨询热线
15978981462
华夏的夏是什么意思
华夏由来Hsia亦作Xia。anancientnameforChina中国和汉族的古称,“华”意为“荣”,“夏”意为“中国之人”,即中原之人。春秋以后,又称诸夏。古人将华夏与蛮夷或裔对称,以文化和族类作为区分的标准。远古时期中国境内分布许多氏族部落。距今四、五千年时西北部的黄帝联合炎帝打败蚩尤,进入中原。黄帝及其后代尧、舜、禹统一了百越等许多氏族部落,在黄河中游两岸繁衍。古人是以服饰华采之美为华;以疆界广阔与文化繁荣、文明道德兴盛为夏。从字义上来讲,“华”字有美丽的含义,“夏”字有盛大的意义,连起来的确是个美好的词。
华夏的华和夏是什么意思?是怎么来的?
b
中国人被称为华夏子孙,夏是夏朝,那么华是什么意思?
我们中国人,称自己是炎黄子孙,华夏子孙,炎黄,指的是炎帝和黄帝。华夏,指的是上古时期的两个部落。华,指的是华胥氏,夏的起源也不是夏朝,而是上古时代的部落夏后氏,后来禹的儿子启建立夏朝,是取自夏后氏的这个夏。华夏一开始指的是生活在河南中原地带的人,把除了这个地方的人叫做戎狄蛮夷。华胥氏,出生在华阳,是上古母系氏族的代表人物,传闻她听说了燧人氏这个人能烧火烤食物,于是去寻找他,后来找到后两个人在一起,生下了女娲和伏羲,后来回到了华阳,华胥氏教华阳的人如何烧火做饭,于是华阳人奉她为主,华胥氏执政的国家后来被成为华胥国。华胥氏是伏羲和女娲的母亲,更是比炎黄二帝早了很多年,所以华胥氏是整个华夏族的祖先。华夏后来被应用于各种书籍文章中,逐渐成为一个专有名词,专指中原人民,常听到的华夏礼仪之邦,是指生活在中原的人民,华和夏这两个字后来是一个意思,《左传》中有一句话,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华和夏都是指中原人民。再到后来夏和华这两个字,还有别的意思,在孔颖达的《春秋左传正义》中,有一句话“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这里的华指的是衣服的华美,也是我们现在所了解的意思,华丽。夏指的是礼仪的高雅,华夏也表示中华民族的文化现象。
中国历史上“华夏”里的夏是指夏朝,那“华”指的又是什么意思?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明,虽然经历了数次的改朝换代,朝代一直再变,但我们对我们自己的称呼并没有变,延续了几千年的“炎黄子孙”和“华夏后裔”从没有被遗忘在岁月的洗礼中。
之所以我们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是因为古时候炎帝和黄帝是我们的两位始祖,他们带领人们建立部落,生活开始变得井井有条。虽然最后由于种种原因,黄帝和炎帝出现分歧矛盾,互相带领各自的部落开战,但是战后还是和平相处,部落也融合在一起。
那么,又为什么我们要自称“华夏后裔”呢?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制王朝,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文明踏入一个新时代。
当时夏朝初建,实行君主诸侯分而治之的体系,在有序的治理下,夏朝传承了近五百年的历史,可谓是时代久远。只是最后夏桀太过昏庸残暴,压迫人民,百姓各个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长期繁重的劳役夏朝渐渐失去民心,被推翻指日可待。
夏朝作为中国古代第一个王朝,在当时百姓心中地位很高,每个人都很尊敬新王,而且夏朝的管理制度对后世朝代的影响深远。所以,我们的自称中含有“夏”这个字。
那么,“华夏”的“华”又是起源于何处呢?关于此问题,小编翻阅大量资料,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第一种可能:在汉朝时期,人们总会把夏朝的移民称为“夏”。当时夏朝的都城位于中原最发达繁荣的地带,久而久之,人们渐渐习惯把某些较为繁荣文明的地区比作夏。华则是繁荣昌盛地区的代表,只有特别文明的区域才能被叫做华。组合“华夏”的含义也就不言而喻,它代表了古代人民对未来的向往,对文明昌盛的热切期盼。
第二种可能:中国在古代时属于十分强大的国家,临近其他附属国经常派使臣出使中国,以求把先进的技术带入自己的国家。古语中有记载:“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中国作为一个礼仪之邦,为了表现出对来者的尊敬,通常盛装出席宴会。华丽的妆容令使臣印象深刻,回到各国后,他们不免与其他人谈论中国的“华”。这个说法渐渐被所有人所接受,于是有了“华夏”的到来。
中国历史发展了数千年,留下无数文化瑰宝,古人们的智慧实在是让人惊叹。“华夏后裔”是我们对古人的尊敬,因为他们,我们的世界才会更文明。
相关阅读:
深山发现一块墓碑,碑上有个错别字,专家看后兴奋说:找到了陈圆圆墓!
秦桧墓在南京出土,岳飞的真正死因被揭开,真的骗了我们这么久
中国最“怪异”的5座古墓:龙墓、血墓、秽墓、唐僧墓和秦皇墓
最无聊的小游戏,你小时候一定玩过!超过88888分,有惊喜
华夏的夏是什么意思啊!!!
华夏由来hsia亦作xia。anancientnameforchina中国和汉族的古称,“华”意为“荣”,“夏”意为“中国之人”,即中原之人。春秋以后,又称诸夏。古人将华夏与蛮夷或裔对称,以文化和族类作为区分的标准。远古时期中国境内分布许多氏族部落。距今四、五千年时西北部的黄帝联合炎帝打败蚩尤,进入中原。黄帝及其后代尧、舜、禹统一了百越等许多氏族部落,在黄河中游两岸繁衍。古人是以服饰华采之美为华;以疆界广阔与文化繁荣、文明道德兴盛为夏。从字义上来讲,“华”字有美丽的含义,“夏”字有盛大的意义,连起来的确是个美好的词。
华夏的华和夏是什么意思?是怎么来的?
“华夏”一词最早源于《尚书·大禹谟》,意思是“盛行的文明”,后来慢慢发展成“中国”的概念。“华”指的是中华文化,是一个神圣而古老的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底蕴,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夏”指的是夏朝,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称的中国,它不仅带有文化底蕴,还有**体制、法律体系、社会组织、重要习俗等。由此可见,“华夏”的华和夏,均指的是中华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等的完整体系。
华夏民族的夏字是什么意思
华与夏曾相互通用,“中夏”又称“中华”。孔子视“夏”与“华”为同义词。在甲骨文中,夏这个字的地位非常崇高。汉朝时期也以此为“汉族”。华夏族是黄河流域的最早居民,文明史最早可以追溯到8000年前黄河流域的大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