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元等于1分错在哪里(求证:一元如何等于一分)

时间:2023-12-19 19:04:33 | 分类: 基金问答 | 作者:admin| 点击: 59次

求证:一元如何等于一分

以上。ps:这个算法是错的,该属于脑筋急转弯分类而不是数学分类。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易错点分析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易错点分析

   解一元一次方程时,主要按五个步骤进行: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把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对于初中的学生而言,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很容易掌握,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有些地方又非常容易出错。在解题时,应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合理的运用这些步骤,追求解题过程的简洁。现举例说明如下,以期对同学们解方程有所帮助。

一、

方程与连等式的混淆

例1.

错 解:

分析:

解方程不等于整式的化简,利用等式性质对方程进行变形后,方程的解虽然不变,但变形后的方程两边与变形前的方程两边是不一样的,方程本身是等式,不能再用等号连续,这是同学初学解方程时易出现的错误。

正确解法:

二、

去分母时的三种常见错误

1.去分母时漏乘不含分母的项

例2.

错 解:

分析:

去分母时,方程中的每一项都要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错解在等号右边的1没有乘以6。

正确解法:

2.忽视了分数线的括号作用

例3.

错 解:

分析:

分数线除了表示除法运算外,还具有括号的作用。实际上方程中的是一个整体,去分母后因前面是负号,应该加上括号。

正确解法:

3.去分母时多乘

例4.

错 解:

分析:

去分母时,方程两边同时乘以6,指的是用加减连接的每一个项都乘以6,而非把每一个因式都乘以6。

正确解法:

三、

去括号时没有变号

例5.

错 解:

分析:

本题错在两个方面,一是去括号时,括号前面是负号,但题中之改变了括号里的第一项,而未改变第二项的符号;二是去括号是,漏乘了括号里的项。

正确解法:

四、

移项未变符号

例6.

错 解:

分析:

把-1移至方程右侧时,把移至等号左侧时,均未改变符号,这样便破坏了方程的同解性,这是同学们常常出现的问题出现忘记变号的问题。

正确解法:

五、

系数化1时的错误

例7.

错 解:

分析:

这类错误常常发生在匆忙解题时,将系数化1时的除数和被除数放反,牢记系数化1是,系数应在除数位置。

正确解果:

六、

错用分数的基本性质

例8.

错 解:

分析:

把分母中的小数化为整数,运用的是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过程只是*部的调整,与方程其他各项无关,错解把方程的右侧也扩大的10倍,破坏的方程的同解性,同时也违背的等式性质。

正确解法:

   总之,熟悉这些易错点,牢固地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步骤,必定能大大提高解方程的正确率。

关注我们

兰乔教育

初中数学教育

1分钟搞定数据汇总!这3个Excel求和方法不学错亿(建议收藏)

Excel中最常用的汇总统计方式之一,就是求和。

每个公司对于求和的要求也不一样。有的是对数据区域中的行进行求和,有的对列数据进行求和。还有的是对于行列交叉位置的数据进行求和的,还有的是错位求和。

数据结构也是千差万别。

这不,有位仁兄发来问题求助,如下图:

要求是:将其中的手续费按照项目类别分别统计求和。如下图:

比如,常规培训手续费,需要将【B】列常规培训单元格下面的手续费都统计在内。即将【D3】和【D5】的单元格求和。

场地租赁手续费同理。

问题分析

乍看到这个问题时,我有点懵!

一般情况下我们可能会像下面这样记录数据。如下图:

在手续费之前加上归属的项目名称。

如果这样记录数据的话,就跟我们平时用求和函数的套路完全一样了。

用到的公式如下:

公式解析:

在【B】列中,查找【F2】单元格的内容,对符合条件的,在【D】列对应单元格中的金额求和。

但是,现在的问题是他们并不是像上面图中那样记录数据。

如果直接用SUMIFS双条件求和,结果会是下面这样。

结果是0!

公式如下:

问题出在哪里呢?又到底该如何才能求和呢?

解决问题

▋方法一:SUMIFS多条件求和

根据上面的问题分析来看,原始表格记录成这样,的确是一个双条件求和的问题。

就是这里的双条件是一个错行求和。

我们将上面的公式改成如下这样:

公式如下:

公式解析:

SUMIFS多条件求和这里有两个条件,

第一个条件对是:「$B$2:$B$7,LEFT(F2,4) 」。

在单元格【$B$2:$B$7】中,查找【F2】单元格中的前四个字符的内容。

即:常规培训。(这里用LEFT函数截取【F2】单元格左边四个字符)

第二个条件对是:「$B$3:$B$8,"手续费"」。

在单元格【$B$3:$B$8】中,查找手续费的内容。

如果同时符合条件的话,在【$D$3:$D$8】单元格区域中对应的行金额进行求和。

这里的第二个条件对和【$D$3:$D$8】这个求和区域正好与第一个条件对错了一行。

▋方法二:SUM数组公式

这里我们可以将两个条件利用文本连接符错位连接的方法变成一个条件,然后再与求和区域相乘的方法来解决。

公式如下:

公式解析:

这里的思路跟上面的SUMIFS多条件求和的思路是一样的。

为了能让大家看明白,我们这里加两个辅助列演示下,如下图:

图中我们将【B3:B7】单元格复制到【C2:C6】,

将【E3:E7】单元格复制到【F2:F6】。

这样排列的话,跟常规的求和套路完全一样了。

结果是:

{"常规培训手续费";"手续费常规培训";"常规培训手续费";"手续费场地租赁";"场地租赁手续费";"手续费"}

与辅助列图中的【B2:B7】与【C2:C7】连接的结果完全一样。

再与【F2】单元格中的内容(常规培训手续费)进行比较,如果相等就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TRUE;FALSE;TRUE;FALSE;FALSE;FALSE}

最后与$D$3:$D$8单元格中的金额相乘。

TRUE相当于1,FALSE相当于0。

结果如下:

{-10;0;-10;0;0;0}

最后用SUM求出结果。即:-20。

知识扩展

这里我们再分享一种解题思路,就是透视表法。

从上面的原始记录来看,是属于一维数据表格,只要稍加变化就可以使用强大的透视表来处理了。

如下图:

在【E】列增加一个辅助列,并在【E2】单元格输入如下公式:

公式解析:

如果【B2】单元格等于手续费,就返回【E1】单元格的内容,否则返回【B2】单元格本身。

公式的意思很简单。主要目的就是让手续费归属于它上面一个单元格的项目内容。

然后,我们选中这个区域作为数据源,然后依次点击【插入】-【数据透视表】-调出透视表对话框,直接点【确定】。

在新生成的工作表中,将【辅助列】和【项目】拖到行区域,将【金额】拖到值区域。如下图:

这样大体上的统计就完成了。

进行如下设置,点击【设计】-【报表布*】-【以表格形式显示】。

最后筛选项目中的手续费即可。

写在最后

今天,我们分享了一个很特别的求和方法:错行求和。

❶利用SUMIFS多条件错行求和。

❷利用SUM数组公式错行求和。

❸利用辅助列+透视表的方法进行错行求和。

当然在实际工作中,还会遇到错列求和、隔行求和、隔列求和等等。

大家可以参考今天的文章思路来解决。

好了,如果大家还有哪些搞不定的Excel问题,可以报名参加我们秋叶《3天Excel集训营》。

这里不仅有老师、助教为你1V1 群内答疑解惑!还能学习更多有用的Excel小技巧!

也可以给我们留言噢!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欢迎点赞&转发!

遇到有价值的文章

点点在看支持一下 !

???

动动小手

分享给朋友~

???

为什么1元等于1分可以求出来

1元=100分=10分*10分=0.1元*0.1元=0.01元=1分其中:在上面做合格算是中100分=10分*10分是错误的100分只能=10*10分上面的单位是错误的,后天一直持续错误,所以数字上算出了:1元等于1分...

一、二年级(第五单元)|易错题

1.4分+6分=(  )角

2.一架售价56元。

(1)小明的钱正好够买这架玩具飞机,小明最多有几张10元?

(2)小文买这架玩具飞机,付的都是10元,他至少要付几张10元?

3.

4.(1)一张可以换(  )张、(  )张和(  )张。

(2)一张可以换(  )张,也可以换(  )张,还可以换(  )张。

5.在 ⚪ 里填“>”“或“=”。

8分⚪8角   

53角⚪6元3角   

9角8分⚪9元8角

15元⚪28分  

15分⚪1角6分   

 6元4角⚪6元4分

6.买一块蛋糕要8元7角,请你把下面几种付钱方法填完整。

(1)(  )张1元、(  )张1角。

(2)(  )张1元、(   )张5角、(   )张1角。

(3)(  )张5元、(  )张1元、1张(   )和2张(   )角。

7.

8.

(1)买一本笔记本和一本图画书,一共要花(  )元(   )角。

(2)小阳带了5元钱,想买一个文具盒,还差(  )元。

(3)买一个闹钟,全付的,至少要付(  )张;如果全付的,至少要付(   )张。

9.

小汽车和消防车比,哪一个贵,贵多少元?

10.小林和小军想买同一本童话书,小林缺20元,小军缺30元,如果用他俩的钱合买这本童话书,钱正好。这本童话书的价钱是(   )元。

【易错题1】4分+6分=(  )角

【错因分析】容易填为:4分+6分=(10)角,这是由于做题时没有注意后面的单位名称变成“角”了。

【思路点拨】4分+6分=10分,而10分可以转化为1角,所以4分+6分=(1)角。做题时要特别注意算式前后的单位名称是否一致,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换算。

【易错题2】一架售价56元。

(1)小明的钱正好够买这架玩具飞机,小明最多有几张10元?

(2)小文买这架玩具飞机,付的都是10元,他至少要付几张10元?

【错因分析】第(1)题“正好够买”的意思不好理解,看到“最多几张”,所以会填最多(6)张10元;第(2)题容易忽视“付的都是10元”这个条件,只看到玩具飞机的价钱“56元”,所以误认为付了“56元”,导致错填至少(5)张10元。

【思路点拨】这是认识人民币“付币”中最容易混淆的两类题。小明和小文都是买56元的玩具飞机,由于这两题条件不同,问题不同,思考的方法也就不同。

第(1)题,这里关键要理解“正好够买”的意思,“正好够买”说明小明的钱不多也不少就是56元。那在56元里,最多就只有5张10元啦。

第(2)题,小文买这架玩具飞机付的都是10元,没有其他面值的人民币,那么付1张就是10元,付2张就是20元……如果付5张就是50元,但50元买不到56元的玩具飞机,所以还得再付1张,即至少共付6张10元才能买到。

【易错题3】

【错因分析】一般会把几元的与几元的合起来,把几角的与几角的合起来,往往就会出现“(11)元(15)角”。

【思路点拨】这题属于“计币”,就是计算一共有多少钱。一开始可以把以“元”为单位的合起来,再把以“角”为单位的合起来,得到“11元15角”。但一般满10角就要转化成1元,所以应是“12元5角”。当然,还可以在计币时把满10角的硬币先圈起来,就是1元,再来数一数一共有12元,还余5角,就是(12)元(5)角。在“计币”时要记得“满10分时转化成1角”“满10角时转化成1元”。

【易错题4】

(1)一张可以换(  )张、(  )张和(  )张。

(2)一张可以换(  )张,也可以换(  )张,还可以换(  )张。

【错因分析】如果读题马虎的话,肯定会感觉这两题是一样的。往往会把第(2)题填成一张100元可以换(1)张50元、也可以换(2)张20元,还可以换(1)张10元。

【思路点拨】这题应属于“换币”。兑换人民币的准则是公平,因此,换币前后人民币的总面额不能发生变化。这两题看似相同,实则说法不同,要细细体会题意。

第(1)题是把100元换成50元的、20元的和10元的三种不同的面值,合起来是100元。因而可以是1张50元、1张20元和3张10元,也可以是1张50元、2张20元和1张10元。

第(2)题是把100元换成都是50元的,或者都是20元的,或者都是10元的。因而可以换2张50元,或者换5张20元,或者换10张10元。

【易错题5】在 ⚪ 里填“>”“或“=”。

8分⚪8角    

53角⚪6元3角    

9角8分⚪9元8角

15元⚪28分  

15分⚪1角6分    

 6元4角⚪6元4分

【错因分析】没有看清楚单位就十分容易出错。如第(1)题8分与8角,数字相同,但单位不同。单位进率分不清也容易出错,如第(5)题将15分与1角6分进行比较。

【思路点拨】做人民币比大小的题目,元、角、分之间的进率要非常熟悉,“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熟记了进率,才能很好地进行不同人民币单位之间的换算及比较。一般采用先统一单位再比较的方法,但有时也可以根据具体题目灵活采用方便快捷的比较方法。

第1题,不能只看数据不比单位,当单位不同、数据也不同时,一般先统一单位再比较,8角与8分,数字相同,但单位不同,所以8分<8角。

第4题,虽然15比28小,但单位不同,28分=2角8分,还不到1元,所以15元>28分。

第2、5题相似,在比较的过程中需要转换单位。53角=5元3角,所以53角

第3、6题相似,这两题是单位不同,但具体数据一样,得看仔细。可以先看9角与9元相比,9角6元4分。

【易错题6】买一块蛋糕要8元7角,请你把下面几种付钱方法填完整。

(1)( )张1元、( )张1角。

(2)( )张1元、( )张5角、( )张1角。

(3)( )张5元、( )张1元、1张( )和2张( )角。

【错因分析】付钱的方式有多种,在完成这一题的过程中,不仅仅要知道每种面值的人民币,还需要不断的叠加出正确的结果。答案不唯一,只要能符合实际情况的就可以。

【思路点拨】仔细读题,理清数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善于比较,深入分析,才能更好地明确解题思路和方法。

第(1)题,只需要1元的和1角的。有序思考,可以有以下填写方式。1张1元的和77张1角的;2张1元的和67张1角的;3张1元的和57张1角的;4张1元的和47张1角的;5张1元的和37张1角的;6张1元的和27张1角的;7张1元的和17张1角的;8张1元的和7张1角的。其中8张1元的和7张1角的最容易想到,也是最简便的。

第(2)题,同第1题一样,可以有序思考多种付钱方式,其中8张1元、1张5角、2张1角最简便,其余方式符合题意即可。

第(3)题,由于需要付5元的,根据8元7角判断出5元的有且只有1张,又因为最后出现1张()角和2张()角,判断出应该是1张5角和2张1角,所以只剩下3元,需要3张1元,所以最后的结果是1张5元、3张1元、1张5角和2张1角。

【易错题7】

【错因分析】这道题目中需要先去寻找钢笔与铅笔的价格之间的关系,再通过下面1个算式3枝钢笔的价格是5元+1元求出钢笔的价格。由于一年级没有学过乘法,就要求学生对多相同数字相加的算式非常熟悉。

【思路点拨】根据第2个算式3枝钢笔的价格是5元+1元等于6元得知,1枝钢笔的价格是2元。而4枝铅笔的价格是2元,用元做单位一年级学生不会计算,所以需要将2元转化为20角,从而得知1枝铅笔的价格是5角。

【易错题8】

(1)买一本笔记本和一本图画书,一共要花(  )元(   )角。

(2)小阳带了5元钱,想买一个文具盒,还差(   )元。

(3)买一个闹钟,全付的,至少要付(   )张;如果全付的,至少要付(  )张。

【错因分析】付钱的问题要结合实际生活,在两个物体的价格合起来的情况下要注意相同单位相加。还差多少元的问题,要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总数是物品的价格。付钱的时候理解“至少”的说法,付出的钱要等于或超过物品的价格。

【思路点拨】

(1)一本笔记本需要2元5角,一本图画书需要6元,一共需要的就要将它们合起来,2元+6元=8元,还有5角,所以一共是8元5角。

(2)一个文具盒的价格是11元,小阳只带了5元,这里文具盒的价格是总数,还差的是一部分,所以11-5=6(元)。

(3)一个闹钟45元,全付10元的纸币,给的钱要比45元多,所以至少要付5张10元纸币;全付20元的,也要比45元多,所以至少要付3张。

【易错题9】

小汽车和消防车比,哪一个贵,贵多少元?

【错因分析】学生看不懂图意,找不出小汽车和消防车的价钱,因而比不出哪个贵,贵多少元。

【思路点拨】在这两幅图中,都有台灯,而这2盏台灯是一模一样的,价钱自然也是一样的。所以要比较小汽车和消防车价钱的多少,可以比较小汽车和台灯的总价52元,跟消防车和台灯的总价64元的大小关系即可。64元>52元,所以消防车的价钱贵,贵64-52=12(元)。

【易错题10】小林和小军想买同一本童话书,小林缺20元,小军缺30元,如果用他俩的钱合买这本童话书,钱正好。这本童话书的价钱是(   )元。

【错因分析】本题中的条件较多,“缺20元”“缺30元”“合买钱正好”等词的意思不好理解,故而出现解答错误。

【思路点拨】仔细读题,理解题意很重要。小林和小军买的是同一本童话书,因而题中所说的“小林缺20元”“小军缺30元”,是对同一本童话书的价钱而言。也就是说,小林的钱比这本童话书的价钱少20元,小军的钱比这本童话书的价钱少30元。“把他俩的钱合起来买童话书时,钱正好”,要能真正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我们可以画图帮助思考。

从图中可以看出,小林买书缺的20元其实就是小军现有的钱,而小军买书缺的30元,其实就是小林现有的钱。所以只要把20元和30元合起来,就是这本童话书的价钱,列式:20+30=50(元)。

作者:江苏常州市金坛区东城实验小学 欧阳小娟

校对:孙硕

1.哪种物品的厚度比较接近1毫米?在□里画“√”。

白纸□       新华字典□      公交卡□

2.下图中铅笔的长度是(     )毫米。

3.画一条比4厘米长15毫米的线段。

4.要在墙上钉一枚钉子挂书包,哪种长度的钉子比较合适?在□里画“√”。

4毫米□        4厘米□     4分米□

5.同学们步量教室的长,明明的测量结果是16步多一些,丽丽的测量结果是18步少一些,军军的测量结果是正好15步。谁的一步最长?谁的一步最短?

6.丁丁把17粒大米接在一起,长度大约是1分米。那170粒这样的大米接在一起,长度大约是(     )米。

7.两根同样长的彩带,第⼀根⽤去125厘⽶,第⼆根⽤去147厘⽶。哪根剩下的长?

8.王师傅要将⼀根3⽶长的⽊头锯成若⼲相同长度的⼩段,共锯了5次,每段长多少分⽶?

9.有⼀座63⽶长的桥,两边从头到尾每隔7⽶有⼀个⼴告牌,这座桥上⼀共有多少个⼴告牌?

10.5个铁环套在⼀起(如下图),从最左侧到最右侧⼀共长多少厘⽶?

【易错题1】哪种物品的厚度比较接近1毫米?在□里画“√”。

白纸□       新华字典□      公交卡□

[错因分析]这一题主要是联系生活实际考察学生对“1毫米”的长度概念的掌握。

[思路点拨]可以引导学生先回忆1毫米有多长,再用手比划出1毫米的长度,从而感受到1毫米确实特别短,并顺势排除掉新华字典这个答案,再比较一下白纸和公交卡这两个物体哪个更接近1毫米,从而锁定公交卡这个答案。也可以进一步告诉学生一张白纸的厚度比1毫米少很多,只有1微米,10张白纸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易错题2】下图中铅笔的长度是(     )毫米。

[错因分析]很多同学看到这样的填空题都会掉以轻心,忽略了铅笔是从“1厘米的刻度量起的”这一前提,而将答案写成75毫米。

[思路点拨]不管是大题目还是小题目,审题时都要一样的认真细心。做题时,首先要关注是从尺上哪个刻度开始量起的,然后再从1厘米的刻度线开始向后数一数,一共6个大格,就是60毫米,另外还有5个小格,所以铅笔的长度应该是65毫米。也可以直接用7厘米减去1厘米得到6厘米,也就是60毫米,再加5毫米,答案也是65毫米。

【易错题3】画一条比4厘米长15毫米的线段。

[错因分析]这是一道操作题,有不少同学错在审题不仔细,断章取义,想当然画出了15毫米长的线段。

[思路点拨]这种类型的题目本身并不难,但需要仔细读题,理清条件,找准关键词。建议做题时可以把“比4厘米长”这个关键词圈出来.会发现题目既不是画4厘米的线段,也不是画15毫米的线段,而是在4厘米的基础上再增加15毫米,也就是55毫米的线段。

【易错题4】要在墙上钉一枚钉子挂书包,哪种长度的钉子比较合适?在□里画“√”。

4毫米□        4厘米□     4分米□

[错因分析]本题特别容易出错。因为学生既缺少生活实践,同时对毫米、厘米、分米的长度概念不够清晰,所以选哪一个答案的都可能出现。

[思路点拨] 建议先让学生比划出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再大概比一比4分米、4厘米、4毫米的实际长度,从而发现4毫米的钉子太短了钉到墙上无法挂书包,而4分米的钉子又太长了,生活中一般找不到这样的钉子,所以选4厘米更合适。

【易错题5】同学们步量教室的长,明明的测量结果是16步多一些,丽丽的测量结果是18步少一些,军军的测量结果是正好15步。谁的一步最长?谁的一步最短?

[错因分析]很多同学做这一题时没有联系生活实际而是想当然,觉得走的步数最多,一步就最长,走的步数最少,一步就最短。

[思路点拨]解决这个问题时,可以让两个身高悬殊较大的同学在教室里实际走一走,从而发现,走得步数越多,每步越短,走得步数越少,每步越长。所以得出结论:军军的一步最长,丽丽的一步最短。

【易错题6】丁丁把17粒大米接在一起,长度大约是1分米。那170粒这样的大米接在一起,长度大约是(   )米。

[错因分析]这一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由于“170粒”这个数据较大,所以部分学生就望而生畏了;还有部分学生,因为粗心,忽略了单位“米”。

[思路点拨]做题时可以分两步走,先看170粒里面有10个17粒,因此也就有10个1分米长,也就是10分米,再把10分米转换成1米,所以正确答案是1米。

【易错题7】两根同样长的彩带,第⼀根⽤去125厘⽶,第⼆根⽤去147厘⽶。哪根剩下的长?

【错因分析】有同学看到题⽬中的125和147这两个数据,就对它们进⾏⼤⼩⽐较,因为147>125,就错误地认为第⼆根剩下的长。

【思路点拨】我们要根据题⽬的意思认真思考“⽤去的”和“剩下的”两者之间的关系。因为两根彩带总长度相等,那么⽤去的长,剩下的就短,反之,⽤去的短,剩下的就长。根据题⽬中的条件“第⼀根⽤去125厘米,第⼆根⽤去147厘米”,可知125<147,即第⼀根⽤去的短,那么第⼀根剩下的就长。

【易错题8】王师傅要将⼀根3⽶长的⽊头锯成若⼲相同长度的⼩段,共锯了5次,每段长多少分⽶?

【错因分析】有同学把题⽬中的“共锯了5次”错误地理解成了“共锯了5段”,所以算式错写成3米=30分米,30÷5=6(分米)。

【思路点拨】锯⽊头的问题,最关键也是最容易弄错的就是“锯的次数”和“锯的段数”之间的关系。我们平时说的“⼀⼑两断”就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锯1次应该得到2段,锯2次就得到3段,锯3次得到4段……以此类推,我们能发现“锯的段数⽐锯的次数多1”。那么,锯5次得到6段(如下图),每段的长度为:3米=30分米,5+1=6(段),30÷6=5(分米)。

【易错题9】有⼀座63⽶长的桥,两边从头到尾每隔7⽶有⼀个⼴告牌,这座桥上⼀共有多少个⼴告牌?

【错因分析】有同学没注意到题⽬中的“两边”和“从头到尾”两个关键的信息,错误地写成了63÷7=9(个)。

【思路点拨】⾸先,我们从桥的⼀边来思考,根据题意“63米长的桥,每隔7米有⼀个⼴告牌”,能算出63米⾥有9个7米,即63÷7=9(个),因为题⽬中“从头到尾”的意思是桥头和桥尾都有⼴告牌,那么⼴告牌的数量就⽐7米的个数多1,即9+1=10(个)。再根据“两边”算出⼀共的⼴告牌数量:10×2=20(个)。

【易错题10】5个铁环套在⼀起(如下图),从最左侧到最右侧⼀共长多少厘⽶?

【错因分析】有同学没有仔细观察图,忽略了两个铁环套在⼀起时的重合部分,把最左侧到最右侧的总长度简单地看成5个8厘米的总和,错误地写成了5×8=40(厘米)。

【思路点拨】考虑到每个铁环的厚度是5毫米,要求最左侧到最右侧的总长度,我们可以把整个铁环进⾏分割:

第⼀个铁环的长度为8厘米,接下来的4个铁环每个都要从8厘米中去掉2个5毫米,所以这4个铁环的长度都是7厘米。由此得出,最左侧到最右侧⼀共的长度为:4×7+8=36(厘米)。

这道题还可以先假设5个铁环不重合,这5个铁环的总长度为5×8=40(厘米),每两个铁环套在⼀起就重合掉了2个5毫米,即少了1厘米,那么⼀共重合了4次,就少了4厘米,算式为5×8-4=36(厘米)。

作者:江苏南京市三牌楼小学夏旭晟

校对:蒋朵朵

一年级:

1.一年级(第一、二单元)|易错题

2.一、二年级下(第三、四单元)|易错题

3.一、二年级十大易错题|期中复习

二年级:

1.二年级(第一、二单元)|易错题

2.一、二年级下(第三、四单元)|易错题

3.一、二年级十大易错题|期中复习

三年级:

1.三年级(第一单元)|易错题

2.三、四年级下(第二至五单元)|易错题

3.三、四年级十大易错题|期中复习

四年级:

1.四年级(第一、二单元)|易错题

2.三、四年级下(第二至五单元)|易错题

3.三、四年级十大易错题|期中复习

五年级:

1.五年级(第一、二单元)|易错题

2.五、六年级下(第二、三单元)|易错题

3.五、六年级十大易错题|期中复习

六年级:

1.六年级(第一、二单元)|易错题

2.五、六年级下(第二、三单元)|易错题

3.五、六年级十大易错题|期中复习

证明;1元等于1分解:因为1元=100分=10分×10分

不能乘

一元为什么等于1分

部分镀锌钢管

一元等于一分错在哪里

一元等于十分

求证:1元=1分解:怎么看

那个证明以前看过,证明过程如下:解:1元=100分=10分x10分=0.1元x0.1元=0.01元=1分当然这是错误的,其错误就在于100分=10分x10分。从单位来说,左边的单位是分,右边的单位是分×分,即分²这样一个无意义的单位。单位不同,当然不同。所以100分=10分×10,而不是10分x10分。而0.1元x0.1元的单位也只能是元×元,即元²这样一个无意义的单位。这充分说明计算时,单位一定要准确。

计算机考试时打字题没对应算全错吗?

首先是全国的吧~~~~不是我也就不知道了 首先是填空一题30分,3个空 然后是改错一题30分,3个错 最后是编程一题40分,只是考个函数,不用全部自己写的,main函数已经给出,评分时只看最后输出,所以没有所谓的过程分,它是看标准答案一共输出几行,就把40分按每行几分的分配,然后看你的输出,对一行给一部分分数~~~~~ 还有要注意的就是: 1、改错不能增减行数,不能改变结构,通常都是改些小地方,不可能让你写上一整句,也不要企图去掉一句。

2、编程绝对不能更改main函数,因为输入输出是它在main函数里面写好的,如果你不小心把那个给改了,就注定你输出的和标准答案不一样,分数就全扣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