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港集团每年分红多少(累计分红超300亿!对话上港集团总裁:以全球视野推动科技强港|高质量在发展)

时间:2023-12-28 15:44:32 | 分类: 基金知识 | 作者:admin| 点击: 59次

累计分红超300亿!对话上港集团总裁:以全球视野推动科技强港|高质量在发展

编者按

2018年,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各行各业都涌现出一批世界型企业,其中的佼佼者大多已登陆资本市场,成为A股、港股,甚至是美股的明星公司,成为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成就的一张张名片。

为了探索挖掘这些企业的高质量成长之路,证券时报包括旗下媒体平台全景网、新财富、中国基金报等,走访全国各地优秀上市公司,与上市公司高管进行面对面对话,实地调研采访,各媒体平台通过视频、音频、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推出“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在行动”主题系列报道。

第三十八站

上港集团

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最大的港口股份制企业。集装箱吞吐量连续八年位居全球第一。

2017年,上海港货物吞吐量完成5.61亿吨,同比增长9.1%;集装箱吞吐量达到4023.3万标准箱,同比增长8.3%,成为全球首个突破4000万标准箱的港口。

目前,上海港已经开辟了遍布全球国际直达美洲、欧洲、澳洲、非洲以及东北亚、东南亚等地的班轮航线200多条、集装箱月航班密度约达3000班,是中国大陆集装箱航线最多、航班密度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国际港口。

本期《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在行动》系列报道,证券时报社常务副总编辑周一对话上港集团总裁严俊,还原上港集团以全球视野推动科技强港之路。

证券时报社常务副总编辑周一(左)

上港集团总裁严俊(右)

百年老港集装箱吞吐量世界第一

周一:这么多年下来,咱们上港集团在践行高质量发展这一条路上都有哪些经验?

严俊:这几年,整个集团应该说得到了比较快速的发展。连续八年,从2010年开始

集装箱吞吐量一直位居世界第一,去年突破了4000万。我感受最深的,可能有这样几个方面:一个,就是港口发展必须是和区域经济的整个规划(配套)。上海港这几年发展最大的优势,是来自于整个区域经济对港口的支持,地理位置优势和经济腹地的优势,是我们上海港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第二个发展,我觉得要坚持科技强港,所以这几年整个科技的发展、港口效率的提高、成本的降低、服务质量的提高,奠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第三个,我感到,必须要有一支有凝聚力、有战斗力的员工队伍。上海港是个百年老港,有了这样一支技术操作能力,达到一定水准的员工队伍,我们也才能取得这样的成就。

巩固主业优势,适度多元发展

2017年,上港集团实现营业收入374.2亿元,同比增长19.3%;实现归母净利润115.4亿元,同比增长66.3%。

首次突破百亿元,集团的经营能力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公司在不断巩固码头主业发展的同时,切实推动集团适度多元发展。

在港口物流方面,不断提升服务功能,加快业务转型发展,努力打造“公共服务平台”,为载体的综合物流服务体系;在金融投资方面,先后入股了上海银行和邮储银行;在港口地产方面,未来几年也将进入收获期。

严俊:我们有一个说法叫“巩固主业适度多元”,巩固主业什么概念?

就是整个上港集团是以码头装卸作为主业,这个基本点是不会变的。以前可能认识比较单纯,整个收入结构比较单一,整个码头装卸可能占了我(公司)主营业务的90%。

随着整个港口发展以来,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光靠码头主业来支撑集团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讲适度多元,适度多元这个概念就是依托码头,码头是我的基石、是我的主业,然后在码头基础上,我纵向可以去做一些:比如说航运、物流链上相关的。

随着整个客户物流需求的不断变化,包括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致力于打造三个平台:

第二块叫集卡的预约平台,集卡预约平台主要是来解决陆路,通过公路进入上海港的集装箱的集疏运方式,使集卡的使用效率最高,从而降低它在道路上行驶、等待的时间,来达到社会成本的降低、社会效益的提高;

第三个平台是长江支线平台,我们希望今后通过上海港走的客户,他托付集装箱就像我们现在买飞机票一样,很方便。打开我们的网站、打开我们的平台,根据客户自己的需要,让他有个有自主选择的方案,所以说,这几个平台的建设,我们业务转型,我觉得会为整个上海港今后的利润的增长、效益的增长或者说新的利润点的培养,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周一:国内沿海的很多省份,港口资源都在整合。我想问问咱们公司有没有一些整合的思路?

严俊:我们(上海港)和其他兄弟省市有相同,也有不相同的地方。所谓不相同,可能更多你指整合是省一级的。它的港口资源分布比较广泛,它要整合成一个集团形成一个合力,上海本身就是整合在一起。上海对外港口经营集装箱(业务)就是上海国际港务集团和其他不同的地方,就是我们对长江港口的重视。我们从2001年开始实施长江战略,我们有三大战略、长江战略、东北亚战略和国际化战略,长江战略这一块,我们经过将近十几、二十年不到的努力和长江流域的主要的中心港口,都建立了一定的投资关系,对整个长江经济带、整个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引领作用,所以说整个长江经济带和上海港是密不可分的关系。

城以港兴,港为城用。随着时代变迁和科技创新,如今的上海港早已不见昔日肩扛人抬,骡马喧嚣的历史景象,取而代之的是机械化和全自动化的运作模式、信息处理的速度、劳动生产的效率和智能化管理的程度,都取得了空前的进步。

科技创新降本提效

周一:你们有没有面临一些成本上涨的压力,公司有没有什么措施来对冲这些成本上涨的压力?

严俊:成本上涨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比如人工成本、土地成本也肯定增涨,物料成本也肯定增长,对于集团来讲,我们必须要克服这些。一个,我(上港)必须要提高我的劳动生产率;第二,我觉得很重要的是运用科技手段来代替部分人工成本比较高昂的岗位,像洋山四期就是这样。我们原来一个传统码头,以前讲码头工人非常非常辛苦,碰到生产忙的时候,他基本上吃饭都是在机械室、在驾驶室里,不停地作业、实现自动化以后,操作人员,他坐在中控室里面,坐在一个由四个屏幕组成的大的写字台上,在前面的全过程当中他是监控,他不需要操作的,只有当进入船舱,把集装箱要放到船上的时候,抓取的时候,有那么一个短暂的时间,他要人工干预一下,做这样一个最后的确认动作,劳动强度大大降低。而且以前,我不瞒您说,我们桥吊司机基本没有女孩子,全是男司机。现在你去看我们中控室里面,好多都是女同志在作作业,所以技术的进步会给我们带来对成本的降低,这是最关键的。

周一:现在看起来机器人或者人工智能,好多技术进步对传统的工作岗位的替代,好像是比较明显了?

严俊:你像现在世界上,我现在知道有六大自动化码头,基本用的工艺我们都差不多,但是区别在哪里?

根本的区别有三点:

一个是规模,它现在所有的做双船、三船。双船、三船什么概念呢?一条船舶作业叫单船,两条叫双船,三条叫三船。做一条船,整个CPU处理的速度和模型的整个处理的速度、数据,如果把它(单船)视之为一的话,双船它可能要处理的数据就是十,三船可能就是三十、四十,它整个处理的信息处理的量要成几何级数增长,对系统的处理能力、硬件资源要求都是不一样的;

第二个根本性的区别,我们的系统是自主开发,我们讲“中国智造”,这个智是智慧的智,我们的硬件设备,桥吊、龙门吊和AGV,全是国内企业自主生产,核心的技术、控制系统,由我们集团下属的软件公司自主开发。世界上能够开发这个软件的,可能也就两家公司,我们是其中之一;

第三个区别,我们港口的自动化码头,我们是完全按照上海港港口中转比例比较高,来进行平面设计的,对效率是起决定性作用的。

2017年6月,上港集团与中国远洋海运集团的强强联合,开启了港航联动的新战略模式,助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

强强联姻开启港航联动的新模式

周一:您怎么看待这个行业周期性的特点?

严俊:总体上,我对航运发展,我是认为持谨慎乐观的态度。我是作为港口经营者

对航运业,那我肯定希望它能够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能够为港口带来更多的箱量。

周一:您去年给中远海运做了(在)股权方面有一点合作?

严俊:对,我们做了一个股权的(受让),15%给它(中远海运)。

周一:目前的最新进展,有什么情况可以给大家介绍一下?

严俊:中远海和上港集团是有一个战略趋同性,中远海每年在上海港贡献的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是第一位的。

周一:上市给咱们公司在哪些方面带来了一些积极的影响?

严俊:上市应该说是我们这几年国有企业改革,整个法人治理结构优化的一个重要的体现。上市,我觉得,首先对企业的影响就是要求规范所有的一举一动,人家都可以通过我的(上港)报表,通过我的(上港)其他对外的公告,能够真实的反映在投资者面前;第二个,我觉得上市以后,整个资金的融资渠道手段更丰富了;第三个,我们的整个管理上要求可能更高、管理的效率大大提高;第四个,对从业人员的要求、素质,不光是业务素质,方方面面要求更高了;第五个,我们实施了一个员工持股计划,在三年前,我们现在72%的员工,总的股本是4.2亿股,占的比例是1.8%。让企业员工深切感受到了,作为企业的主人翁的这样一个感受,是做了一次有益的尝试。

上港集团总裁严俊

证券时报社常务副总编辑周一

与证券时报社记者合影

“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在行动”主题系列报道

第1站:中国平安   第2站:青岛海尔

第3站:国泰君安   第4站:宋城演艺

第5站:安琪酵母   第6站:金风科技

第7站:华工科技   第8站:完美世界

第9站:汇川科技  第10站:中集集团

第11站:九州通    第12站:特变电工

第13站:索菲亚   第14站:大华股份

第15站:光迅科技   第16站:**天业

第17站:华东医*   第18站:顺丰控股

第19站:海康威视   第20站:荣盛石化

第21站:欧派家居   第22站:海通证券

第23站:通威股份   第24站:华大基因

第25站:水井坊   第26站:泸州老窖

第27站:丽江旅游   第28站:锡业股份

第29站:爱尔眼科  第30站:一 心 堂

第31站:御家汇   第32站:复星医*

第33站:锦江股份  第34站:传化智联

第35站:新和成   第36站:嘉泽新能

第37站:美利云   第38站:上港集团

港口浅印象(上港集团)

如果要问中国位置最好的港口是哪里,我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说是上海港。

水运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是最经济方便的运输方式,所以在河流的交接处一般会有货物汇集、堆放、中转、贸易的需求,进而在河流交接处产生城市,这个规律全世界都适用,也因此在大江大河的入海口往往都有一座超级城市。

中国最大的河流是长江,所以必然会在长江入海口产生一座超级大都市,既方便汇集整个长江流域的物产往外运,也方便从国外进口的货物在这里中转至全国各地。至于为什么同样滨江临海,长江入海口南岸的上海是国际大都市,而北岸的南通却是一个二三线的小城市?我写过一篇小短文《为什么是上海不是南通》探讨过这个问题。

回到主题,上海作为全国位置最好的港口,那这个天选之子的港口运行情况究竟怎么样?是不是万人瞩目的金矿?带着这样的疑问,我翻阅了上港集团的年报及相关资料。

初看上港集团,第一感觉是太复杂了,上港集团不单单是港口业务,还有银行、房地产、基金、各种投资,当然还有~~足球。因此,本文围绕主业,尽量用简单的语言梳理下企业主要情况。

1.上海港的基本情况

上港集团成立于2003年1月,是由原上海港务*改制的。2005年6月,上港集团完成股份制改造,成立了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10月在上交所上市,成为全国首家整体上市的港口股份制企业。目前上港集团是我国最大的港口类上市公司,也是全球最大的港口公司之一。

上港集团主要从事港口相关业务,主要包括港口装卸、港口物流和服务。上海港作业的货物包括集装箱和散杂货,以集装箱为主,是我国最大的集装箱码头。

上海港的集装箱码头主要分布于洋山、外高桥、吴淞三大港区,共有集装箱泊位49个,集装箱桥吊176台,集装箱堆场面积758万平方米。其中,洋山港区集装箱泊位超过二十个,可满足一万标准箱以上超大型集装箱船舶全天候满载进出港。散杂货码头包括散货、件杂货和特殊货种的装卸业务、汽车滚装、邮轮码头,主要分布在罗泾、吴淞、龙吴、外高桥港区和北外滩地区。

这其中,特别需要提一下的是洋山港。洋山港距离上海32公里,在行政区划上隶属于浙江省嵊泗县,但在业务管理上却属于上海港。由于其位于杭州湾入海口的正中,没有任何遮掩,所以抗风能力较差。在夏季台风等恶劣天气下封港是常态,年平均运营时间大约是300天左右。

洋山港是2002年3月立项。一开始整个工程共分为3期,总投资达到了700亿元,2008年12月,前3期项目工程完成。3期工程共建有7万—15万吨级大型深水集装箱泊位16个,码头岸线5600米,堆场面积378万平方米。洋山港四期工程于2014年12月开工建设,总用地面积223万平方米,共建设7个集装箱泊位、集装箱码头岸线总长2350米,2017年12月10日开港试生产,洋山港四期是高度自动化码头。

洋山港的建设,结束了上海没有深水港的尴尬历史,在上海的港口通商贸易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根据财报披露,2022年洋山港区集装箱吞吐量为2391.2万标箱,占了上海港集装箱业务的一半(上港集团2022集装箱吞吐量是4730.3万标准箱)。

2、经营情况

先来看看企业近5年来营收变化情况。

先简单说明一下各个板块的意思,集装箱板块和散杂货板块好理解,“港口物流板块”主要是指公司及其旗下的子公司的航运、物流运输等收入,“港口服务板块”部分主要是指理货、拖轮、供油供水等服务,“其他”部分主要是指公司港口业务之外的收入,主要是房地产销售收入。

从收入变化来看,上海港这几年散杂货装卸收入下降,集装箱装卸收入上升,物流也下降明显,不过抵减变化较大,22年的统计算法和18年的统计可能不完全一样,但大趋势是这样没错。

统计近5年的吞吐量,如下表:

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总的吞吐量在轻微缩减中。散杂货方面,上港集团在明显的控制收缩业务,特别是2020年之前为了满足公司整体规划和发展的需要,对散杂货货源结构进行调整,不再进行矿石的装卸作业,关闭了一些散杂货码头比如罗矿码头等,这些对公司散杂货吞吐量产生了较大影响。个人觉得上海港已经到了可以说不的阶段,不再需要盲目追求规模,上海寸土寸金,关闭毛利率低、污染较大的散杂货码头实属正常。

集装箱前几年比较平稳,但2021年有一波明显的提升,这个也不难理解,当年欧美因为供应链问题,中国出口大增,上海港算是这一波疫情出口红利的受益者。需要说明的是,2018年的时候,洋口港四期已经建设完毕投入运营,直到2021年之前上港集团在国内都没有大的在建工程(2020年在***有个海法Bayport港口工程项目,账面投资21亿),所以无论是集装箱吞吐量还是营收这5年变化都不大。2023年一季度营收大幅度下滑38%,主要是因为某些不能说的原因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大幅度下降。所以某种程度上讲,上海港集装箱的吞吐量就是中国外贸的风向标。

港口物流也是营收中非常重要的一块,甚至原来是占比最高的一部分。主要来源是集团下的各家航运物流子公司(旗下的物流公司太多了),这些公司绝大部分都在上海及长三角地区从事航运物流业务,少部分在国外(新加坡、***等)。具体见下图(截图出自2022年财报,名单很长,我图省事就截了2张)

这些公司疫情前2018、2019两年的营收都在200亿左右,三年疫情期间,国内因为封控交通管制原因,2020年营收断崖式下降到70多亿,后逐步恢复到2022年的120多亿,不出意外的话,随着国内放开,这一块会继续有所上升。

港口服务这一块感觉没什么好说的,主要就是代理、理货、拖轮等等,营收一直在20多亿,正常情况下,吞吐量变化不大这一块变化也不大。

其他这一块的营收每年差不多都是70亿左右,2019和2020年低一点,50亿左右,主要是卖房子的收入。上港集团旗下的房地产公司主要有2家:上港集团瑞泰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和上港集团瑞祥房地产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这两家都是全资子公司。目前主要开发的房地产项目有2个,瑞泰开发的上海长滩项目和瑞祥开发的上港星江湾项目。

上海长滩项目地处上海宝山区牡丹江路,经营业态主要为住宅、写字楼、商城,目前属于在建项目,用地面积为28.67万平方米,规划计容建筑面积为86.4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146.12万平方米,在建建筑面积为79.84万平方米,已竣工面积为66.28万平方米。预计投资220亿,目前已投资200亿,完成计划的91%,该项目资金来源为自有资金,2022年实现房产销售收入25.00亿元。预售证许可面积大概还有3.7万平方米未售。

上港星江湾项目地处上海军工路,经营业态主要为住宅、办公、商业,目前属于在建项目,用地面积为11.81万平方米,规划计容建筑面积为25.0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40.95万平方米,在建建筑面积为26.67万平方米,已竣工面积为14.28万平方米。预计投资102亿元,目前已投资99亿元,完成计划的97.67%。该项目资金来源为自有资金,2022年实现房产销售收入29.59亿元。预售证许可面积已全部售完。

房地产前几年效益还不错,但这两年整体景气度一般,根据年报披露,公司帐下还有大约123亿账面价值的房地产存货(包括已建成的产品和未建成的,计提了9亿左右的跌价准备,所以资产负债表中记录的存货是115亿),不出意外,一年卖个60-70亿,还能卖2年。

由此大概可以得出一个初步的印象,营收中,散杂货在有计划的调整缩减,集装箱业务基本平稳,但受外贸影响很大,物流逐步恢复中,房地产业务重要项目临近尾声。

3、利润来源

在A股一众上市港口公司中,上港集团近5年的平均ROE排第一,特别是2021和2022两年异常高,这不禁让人好奇,疫情这两年,上港集团发生了什么能取得这么高的收益。

梳理近5年的营收和利润,可以清楚的看出除了2020年疫情第一年,其他几年营收都很稳定,差不多一直在340-380亿这个范围内,但扣非净利润近两年却快速上升,2022年更是达到了2018年的两倍,那什么原因致使这两年净利润快速上升呢?

细看利润表,可以看出,对这两年扣非净利润造成明显影响的就是对联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

因此,形成一个初步的印象,这些年来上港集团的扣非净利润快速增长是得益于投资收益的快速增长。

4、快速增长的股权投资

来初步看一下上港集团这几年投资收益情况。首先要说明的是,个人认为,上港集团这么大的体量连续多年能取得这样的成绩,说明其在投资方面是一把好手。

可以看出,随着长期股权投资资产的增长,每年的股权投资收益也是持续增长,令人好奇的是,2018-2020三年投资收益都在9-10%左右,但2021、2022两年投资收益率大幅度增长,达到16-17%左右,这是什么原因呢?

细看每年的投资收益情况,上港集团联合营公司大概80多家,但贡献利润的主要集中在头部几家,相当一部分投资公司年度收益是负的,因此重点梳理了前面几家贡献收益最多的公司。

首先来看邮储银行,上港集团自2016年邮储银行IPO时就参与了,然后期间有所增持。截至2022年年底,上港集团直接持有邮储银行A股1.13亿股,通过沪港通持有邮储银行H股3.37亿股,通过下属境外全资子公司间接持有邮储银行33.66亿股H股股份,合计持股比例为4.13%。因此,每年获得的收益也较为稳定,从20多亿逐步增长到目前30多亿,如果不出意外,相信这笔投资每年还能持续增长。  

其次是上海银行,和邮储银行类似,也是自2016年IPO时就参与了,然后期间有所增持,截至2022年年底,上港集团直接持有上海银行A股11.8亿股,持股比例为8.323%,近几年每年稳定获得16-17亿的收益,相信这笔投资每年还能持续增长。  

这些投资公司中最值得关注的是东方海外国际。东方海外国际(HK:00316)是董浩云(董建华父亲)创办的,是全球最具规模的集装箱运输和物流服务供应商之一,在全球超过58个国家设有230多家分支结构。2017年7月,中远海运联合上港集团发起要约收购东方海外国际股份,2018年7月收购成功。其中中远海运收购5.54亿股东方海外国际股份(占东方海外国际已发行股份约88.53%),上港集团收购0.62亿股东方海外国际股份(占东方海外国际已发行股份约9.9%),后随着其他企业入股,截至2022年底,上港集团的股份被摊薄到9.068%。此笔投资当时花费港币48.74亿元,折人民币42.71元(按照2018年12月28日外汇管理*公布的汇率100港币兑87.62元人民币折算)。2019年和2020年东方海外国际每年贡献6-8亿的收益,但2021海运公司因为疫情原因迎来了业绩爆发(A股的中远海控那一年也成为市场最靓的仔),因此近两年上港集团也从这笔收购中获得了极丰厚的回报(2021年上港集团从东方海外国际获得的收益是43亿,22年是61亿)。但要保持清醒的是,这种特殊情况下的业绩爆发明显是不可持续的,正常情况今年肯定会大幅度下降,东方海外国际还没公布今年的业绩,但作为参考,同行业的中远海控今年一季度营收同比下降50%左右,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75%左右,由此可以判断东方海外国际今年业绩也会大幅度下降,逐步回到正常水平。

关于宁波港,上港集团于2020年8月认购宁波港非公开发行A股股份7.90亿股。占当时其发行后总股本的5%,此笔投资当时花费29亿元。后来随着其他企业入股,截至2022年底,股份被摊薄到4.06%,宁波港业绩比较稳定,每年贡献2.1亿左右的收益。

上海泛亚航运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国际及国内的船舶集装箱运输,2018年底,上港集团公司以现金人民币8.54亿元收购该公司20%股权。和东方海外国际类似,该公司在2021和2022两年也收益颇多,但因为其还经营国内业务,且体量较小,所以估计今年收益会回落,但对投资收益的影响不会特别大。

上海海通国际汽车码头有限公司和上海海通国际汽车物流有限公司是从事内外贸整车装卸、滚装方式大件装卸、堆场服务的公司。两家企业目前大概每年稳定贡献1.6-1.7亿左右的收益。

从上表可以看出上港集团的投资收益基本上来自于这几家公司,这几家公司中,邮储银行、上海银行、宁波港、汽车码头和汽车物流收益都比较稳定,预计今年东方国际海外和上海泛亚收益会大幅度下滑,回归正常水平,拍脑袋给个估算,今年投资收益会比2022年少40亿左右,预计在70-80亿之间。

需要强调的是,上港集团获得的这些投资收益是账面上的,并非现金,相对比较“虚”。这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验证,统计近5年来的净现比,发现除了2020年大于1,其他年份都小于1。

要知道,港口企业的净现比一般都在1附近或者大于1,和其他港口企业比,上港集团算是比较低的,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利润是靠投资收益撑起来的,有一部分是账面利润,有“水分”。

5、主业运行情况

前面简单看了上港集团的营收和投资情况,大概有个印象,上港集团营收和利润中都含有一大堆“不务正业”的东西,那剔除这些和港口业务无关的营收和利润来看看主业情况如何。

营收方面,首先需要说明的是,统计近5年的数据,每年年报“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中给出的“主营业务数据”都比公司营收少9-10亿左右(具体表格见第二段中经营情况),董秘给出的解释是还有租金等其他业务,但比较难理解的是,如果租金等业务比较稳定,为啥不像房地产一样归类进其他业务,为啥不把其统计进国内业务。

虽然没弄明白,但每年营收差距在10亿左右,也不影响整体的判断。还是采用年报中给出的细分数据,剔除掉“其他”这一项后,每年的营收情况如下:

大体上每年主业方面的营收在300亿左右,2020年因为面临疫情的突然冲击,航运业务急剧缩减,同时主动关停了一部分散杂货业务,所以营收下降比较厉害,但到2022年,基本上营收又回到了300亿左右。

利润方面,需要扣除的项比较多。包括非经常性损益,投资收益和房地产收益。因为联合营公司在计算净利润时已经扣过税,按照权益法并进来的股权投资收益可以在扣非净利润中直接减去。而且通过前面的分析,股权投资收益绝大部分都是来自于银行和投资的航运公司,与上港集团自身的经营业务不相关的(小部分相关,但整体扣除不影响大*)。并表中的其他业务主要是房地产,财报中并没有具体披露这部分房地产的利润,因此粗略的以营收的10%作为净利润,把这部分利润也扣除掉,可以得出每年集团港口业务产生的利润(可能会偏小一点,因为投资收益中有部分业务和自身的港口业务是相关的,比如前面的那个上海海通国际汽车码头有限公司和上海海通国际汽车物流有限公司就是码头上装卸汽车的,但不会差很多)。得出下表,每年的主业利润如下:

可以看出,上港集团每年由港口装卸,运输、服务方面产生的净利润大概在30-40亿左右(2020年是特殊情况)。对比每年扣去房地产业务后300多亿的营收,大概净利率在10%附近或者多一点,个人认为这是目前上港集团主业一个比较真实的情况。

6、企业资产负债表

应该来讲,上港集团的资产负债表还是非常健康的。

根据2022年财报,资产端一共是1818亿,主要包括268亿现金,115亿存货(主要是房地产),生产资产包括328亿固定资产、135亿无形资产和43亿在建工程,长期股权投资700亿,43亿的待摊费用和其他比较零散的。资产端的大头是长期股权投资和生产资产,还有现金。

负债606亿,其中有息负债417亿,绝大部分都是长期负债。短期借款只有1亿多,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是97亿,其他都是145亿的长期借款和174亿的应付债券。长期借款的年利率区间为2.60%至4.75%,应付债券基本都是美元债,年利率大概在2.8%左右,都不算高。2022年借款利息支出11.42亿,折算下来平均借款利率2.7%左右。不由让人感慨下,大的国企在资金借贷方面能享受的待遇真好。

7、再造一个洋山港?

很长时间以来,上港集团在国内没有建设大的项目,没有大规模新建码头。但自去年开始,这个情况变了。

2022年9月23日,上港集团发布《关于投资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小洋山北作业区集装箱码头及配套工程的公告》。

根据公告,准备投资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小洋山北作业区集装箱码头及配套工程。投资金额不超过550亿,项目主体名称为上海盛东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盛东国际股权比例:上港集团持股80%,浙江省海港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持股20%)。项目包括7个7万吨级和15个2万吨级集装箱泊位及工作船码头、防波堤、航道、锚地等配套工程,码头岸线总长6100米(其中集装箱码头岸线长5500米,工作船码头长600米),防波堤长7500米。陆域总面积约663.97万平方米,包括码头生产作业区、海洋生态区和进港道路等三部分,设计年通过能力为1160万标准箱。

项目计划于2022年10月底开工建设,将根据LNG管线搬迁以及市场业务发展实际需求,采取分段建设运营模式,建设周期不超过8年。公告中还披露,经测算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税后)为5.05%,项目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税后)为21年。

2022年上港集团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合计507亿,这次公司投资550亿,从投资数额上看,有点再造一个上港集团的意思,不过从吞吐量上看,设计吞吐量是1160万标准箱,大概是目前四分之一的吞吐量(2022年上港集团集装箱吞吐量是4730万标准箱,其中洋山港吞吐量为2391.2万标准箱),大概等于再造半个洋山港。

公告说项目税后收益率5.05%,8年建成。按当前国内短期LPR是3.65%,5年期以上LPR在4.3%来看,这个项目5.05%的收益率几乎不怎么赚钱,更何况上港集团自己做投资一向还不错,长期在10%左右的收益回报。项目不赚钱还承担投资风险,个人猜是不是ZZ因素更大一点?

这么大手笔的投资,2022年年报中披露资金来源为自有资金和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自有资金方面,公司每年港口业务收入30-40亿,将来投资收益稳定下来70-80亿左右(但其中收到的现金可能就20-30亿),公司每年提供50-70亿的现金流估计没问题。自有资金之外,还有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所谓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是指包括了设立专项基金、定向发债、补充资本金、财政贴息等多种金融工具。从2023年一季报中可以看出,长期借款从2022年末的144.88亿增加到195.23亿,多了近50亿。这么看工具包开始发挥作用了?

8、锦江航运IPO

2022年1月14日,公司发布公告,计划分拆子公司锦江航运上市。锦江航运成立于1983年3月24日,公司持有锦江航运98%股权,上港集团全资子公司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开发有限公司持有2%股权。

2022年12月27日公司公告锦江航运IPO获得证监会受理。

根据2022年年报显示,锦江航运总资产86.27亿,净资产60.21亿,22年营收68.88亿,归母净利润18.34亿。如果锦江航运能顺利上市,个人感觉对上港集团来说,总体上应该偏利好,具体看到时候发行价格吧,一般来说买的没有卖的精,锦江航运上市能使公司在资金层面更宽裕一些。

9、玩了多年的足球有望改变?

2014年11月,在时任上港集团董事长的陈戌源推动下,上港集团完成对上海东亚足球俱乐部的整体收购,进入了足球领域。

职业足球本来就是一个烧钱的行业。德国的足球皇帝贝肯鲍尔曾经说过一句名言,绿茵场上滚动的不是足球,而是黄金。

有人统计,2015-2018年,光冠名、聘请教练费用、引进外援工资、奖金、训练费用等,上港集团花在足球上有账可查的明面支出就达到69.05亿,至于是否有其他灰色支出不好说,网络上甚至有传言上港集团为拿到2018赛季的中超冠军前前后后大概花了120亿的说法。不论传言是否属实,上港集团在足球上确实投入巨大。

但当年在取得中超冠军后,当时还是上港集团一把手的陈戌源却表示球队夺冠不是靠金元,而是靠信仰。曾有投资者在投资者互动平台提问:每年投入足球俱乐部多少钱不能用来回报股民吗?对于投资者的提问,上港集团回应:公司涉足足球事业是公司发展自身、回报社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有意思的是,2019年陈戌源从上港集团一把手位置上退下来之后就任足协**。国内由大国企一把手身份转换到足协**身份的不多,这是否和上港集团利用“钞能力”帮球队夺冠有关联还是很耐人寻味的。

虽然陈戌源离开后,上港集团在足球上的花销也不少,虽然现任高层未必对足球感兴趣,但毕竟要给老领导面子。

2023年2月14日,据湖北省纪委监委网站消息:中国足球协会**、**副书记陈戌源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国家体育总*纪检监察组和湖北省监委审查调查。拔出萝卜带出泥来,陈戌源落马,上港集团这支昔日的直系队伍是否有问题等官方的公布结果。也许,上港集团也许再也不用顾及陈戌源的面子,正好有机会抛弃足球这个“吞金兽”。

但换个角度看,这也说明当初领导因为使命也好,责任也好,个人喜好也好,大国企的一把手随意性太大了,上一任领导爱玩足球,就花了大把的银子投资足球,换个领导会不会又去花大价钱去整点其他的老百姓眼中”不务正业“的东西。(前不久刚刚被查的中国银行董事长刘连舸因为喜欢滑雪,就在中国银行内部搞冰雪运动,邀请谷爱凌与中行共同宣传北京冬奥,授予谷爱凌“中国银行全球冰雪推广大使”称号,背后的代言费没有披露,当然,玩冰雪的花费和足球完全无法相比)这些都是出事后曝光出来的,从这方面讲,对这些国企的领导人,普通散户只能说希望在位者能做好自律。

10、分红

上港集团的分红率并不高,2018-2020年分红率大概在35%左右,2021年分红率降到了30%,2022年更是下降到19%,目前股息率一直在2.5%左右。个人猜想是建设工程需要,因此,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几年因为工程建设,分红可能紧缩或维持低位。

综上,上港集团依靠主业和投资两条腿走路。上海港天然位置优越,主业散杂货在收缩,集装箱业务基本平稳,但受外贸影响很大,保持10%左右的净利率基本没问题。前两年利润突飞猛进主要得益于其投资的航运公司业绩爆发,但这明显不可持续。2022年开始,上海港开始进行大手笔的投资建设,预计未来几年内在投资建设没有产出的情况下,ROE会有所下降,分红也会减少或保持在低位。

个人认为,主业和投资的企业稳定盈利使得其ROE保持在10-12%应该没问题。因此,为留有安全余地,同时考虑其在A股上市(相对于港股通,A股分红少交20%的渠道税)我会在0.7-0.8PB左右买入。

上市12年净利润增长近4倍、累计分红300亿元,世界第一大集装箱港“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港为城用,城以港兴,上海之所以能够获得如今的国际大都市地位,港口对这座城市发展的意义不言而喻。

开埠至今已步入第175个年头的上海港,位于中国大陆东海岸的中部、“黄金水道”长江与沿海运输通道构成的“T”字型水运网络的交汇点,前通中国南、北沿海和世界各大洋,后贯长江流域及江、浙、皖内河、太湖流域。公路、铁路网纵横交错,集疏运渠道畅通,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自然条件优越,腹地经济发达。

来源:e公司官微(ID:lianhuacaijing)

现在,负责这座百年老港公共码头运营的是上港集团(600018),其是2003年1月由原上海港务*改制后成立的专营港口及相关业务的大型专业化集团企业。2005年6月,上港集团经整体改制,成立了股份制公司,2006年10月26日在上交所上市,成为全国首家整体上市的港口股份制企业,目前是我国大陆地区最大的港口类上市公司,也是全球最大的港口公司之一。

一直以来,上港集团将上海港的区位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2017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首次突破4000万标准箱,连续八年稳坐年集装箱吞吐量世界第一,主要经营指标居行业前列。自2006年整体上市12年来,上港集团净利润已增长近四倍至115亿元,稳居行业榜首。

严俊现为上港集团总裁,他自毕业至今,围绕着码头事业一干就是近三十年,也见证了上海港近三十年的飞速发展,谈起世界第一大集装箱港的崛起之路、如何科技强港、如何服务国家战略,他如数家珍。

在“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中,上海港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桥头堡与长江经济带江海联运的重要枢纽,将形成更加安全、便捷、高效的物流路径,成为引领长三角,带动长江流域,辐射全国的“龙头”。肩负新使命,上港集团正在谋划新的创新发展之路。

日前,证券时报“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在行动”采访团走进上港集团,证券时报社常务副总编辑周一对话上港集团总裁严俊,请他分享对港口业的理解与上港集团的发展之道。

采访:证券时报常务副总编辑周一(图左)

嘉宾:上港集团总裁严俊

坚持科技强港核心技术均“中国智造”

周一:上港集团自2006年上市至今,在践行高质量发展这一条路上有哪些经验?

严俊:上港集团多年来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公司母港集装箱吞吐量自2010年起连续八年位居世界第一,并跨入了4000万标准箱(TEU)的新阶段,主要经营指标居行业前列。

要谈经验,感受最深的主要有几方面:首先,一个港口的发展要和国家战略、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相契合。上海港地处整个中国海岸线的中端,如果把中国海岸线形象地比喻成一张弓,那长江便是一支箭。上海港近几年发展最大的优势是来自于整个区域经济对港口的支持。整个长三角腹地,包括长江流域集中了中国外向型经济最发达的区域,其中众多外贸企业为港口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货源。地理位置和经济腹地的优势成为上海港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

其次,要坚持科技强港。去年12月10日,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开港试生产,作为全球最大的单体全自动化码头,作业岸线长约2350米,共有7个集装箱泊位,设计年通过能力初期为400万标准箱,远期为630万标准箱。根据规划,洋山四期最终将配置26台桥吊、120台轨道吊、130台AGV(自动导引运输车),整体作业能力为全球第一。

同时,洋山四期使用的核心技术均为“中国智造”,包括采用了国内企业自主设计制造的桥吊、轨道吊和AGV等自动化装卸设备。在最为核心的控制系统方面,采用由集团下属的软件公司自主开发的全自动化码头智能生产管理控制系统(TOS系统),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并且,洋山四期本身还是零排放的绿色码头,使用的桥吊、轨道吊、AGV均采用电力驱动等。

第三,集团拥有一支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员工队伍。上海港是个百年老港,有了这样一支技术、操作、能力达到一定水准的员工队伍,也才能取得这样的成就。

最后,作为上海市国资委旗下实现整体上市的国有控股企业,整体上市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法人治理机制,决策机制也更为完善。

周一:公司已是国内行业的第一,在全世界也处于领先,从全球范围看,有没有对标的同行企业?

严俊:对港口企业来讲,和我们类型相同的主要有新加坡港务集团(PSA),和记黄埔(HPH),马士基码头(APMT),还有迪拜世界(DPworld)。

根据对标比较,这几年在整个资产规模、净资产收益率、港口作业效率等指标上,上港集团基本上处在前三位。另外,资产规模、港口主业的盈利能力等其他指标也均在同行中名列前茅。

建“互联网+”平台公司谋转型

周一:公司净利润从2016年的60多亿跃升到了2017年的110多亿元,未来如何继续保持这样的盈利能力?

严俊:要保持持续的盈利能力,面临了诸多挑战。总体来看,近年来上港集团在业务布*上的战略是“巩固主业,适度多元”。随着公司的发展,我们认识到,光靠码头主业来支撑集团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够的,在整个产业链的纵向和横向,都有很多和码头相关的产业可以去耕耘,例如纵向可以去做一些航运、物流链仓储等相关产业,横向则可以做一些其他产业的开拓。

当然,我们也不会排除对一些和港口相关或者好项目的投资。总体看,要持续稳定地维持在百亿元以上盈利,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周一:国内沿海的很多省份港口资源在整合,上港集团对国内外港口资源有没有一些整合的思路?

严俊:我们和其他兄弟省市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一是上海港本身就以集团的形式完成了整合,上海对外港口经营集装箱业务就是上港集团。其次是我们对长江流域的重视。上港集团有长江、东北亚、国际化三大战略,其中长江战略从2001年开始实施。经过近二十年努力,和长江流域主要的中心港口都建立了一定的投资关系,例如对九江港务持股比例已超90%。另外,还参与了多地的码头建设。这样的整合也是突出了长江经济带既是对上海的支持,同时上海也对长江经济带整个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引领作用,所以说整个长江经济带和上海港是密不可分的关系。

周一:从公司角度看,目前在成本这一块,有没有面临一些上涨的压力,比如土地、劳动力、资金等各方面成本,是否有措施来对冲成本上涨压力?

严俊:应该说成本上涨是一个必然趋势,比如人工成本、土地成本、物料成本。上港集团主要从几个方面来应对:一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二是,运用科技手段来降低成本,以洋山四期和临近的盛东公司做比较。盛东公司有3000米岸线,洋山四期是2350米岸线,虽然有650米差距,但是两者在人工成本上的差距非常明显。盛东目前工作人员约1000人,而洋山四期在编人数仅约220人,在机械全部到位情况下员工也基本在300人左右,大幅降低了人工成本。当然,初期购置设备、开发软件有成本,但用十年、二十年时间跨度来衡量,成本会明显下降,而且与传统码头相比,作业效率也具备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三是我们还要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尽可能地把管理扁平化,优化决策流程来降低成本。

上海港吞吐量有望达到约4500万标准箱

周一: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等新科技对于传统工作岗位替代在全球很多行业表现得越来越明显。上港集团跟国外自动化码头相比,差异在哪里?

严俊:世界上现有的自动化码头,主要工艺类似,根本的区别有三点,一是规模,现在国外已经投产的自动化码头基本都是单船作业,双船作业较少。洋山四期目前可以做双船作业,今后双船作业将成为常态,并实行三船。从单船到双船,再到三船,整个处理的信息量要成几何级数增长,对系统的处理能力、硬件要求都不一样。二是,我们的系统是自主开发,自由度、响应度均存在优势。三是,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的设计,是按照上海港港口中转比例较高的特点来进行平面设计,对效率提升起了决定性作用。

周一: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公司是否还有新增码头吞吐能力规划?

严俊:上海港目前码头能力是适应整个港口吞吐量需求的。去年集装箱吞吐量为4023.3万标准箱,初步判断,在洋山四期全部投入运营后,吞吐量有望达到约4500万标准箱。

另外,我们将进一步挖掘潜力,在现有码头的基础上,把一些泊位利用率提高。

周一:当前,世界经济和贸易仍然呈现放缓趋势,全球化进程受阻、贸易投资保护主义抬头、港航市场持续低迷等诸多因素也使港口主业面临考验。公司对此如何看?

严俊: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贸易全球化对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如何解决贸易争端我们非常关心,我们相信两国领导人的智慧。

世界经济贸易增速放缓,低速增长将成为常态,未来支持港口业务高速增长的市场环境已不复存在。港口吞吐量仍将保持增长,但增速会有所下降。港口市场竞争环境与方式的变化,更多将依靠技术进步,创新驱动成为港航业转型发展的主要动力,多元发展、互联网、大数据应用是趋势。

周一:去年6月,同盛集团将上港集团15%股权协议转让给中远海运集团,后者成为公司第三大股东。之后,上港集团与中远海运集团共同启动对东方海外的430亿元全面要约收购,请您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严俊:和中远海运集团的股权合作,中远海运集团受让15%上港集团的股权,是基于中远海运集团和上港集团存在战略趋同性。中远海运每年在上海港贡献的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均是第一。

去年,上港集团下属子公司与中远海运集团下属子公司向东方海外全体股东发出收购要约。我们希望借助中远一起走出去,强强联合,相信未来双方还会有更多的合作。

通过创新来回报投资者

周一:公司是2003年改制、2006年实现整体上市,到现在已有12年了,上市以来,经营得也很好,目前公司市值约1500亿,累计分红超过300亿,给投资者带来不错的回报。上市给公司带来了哪些积极的影响?公司国企改革探索方面有哪些思路?

严俊:上市应该说是上港集团这些年在国企改革、法人治理结构优化的一个重要体现。首先,对企业的影响,就是要求企业管理更规范,企业的所有一举一动,都可以通过报表、对外的公告真实披露在市场面前。其次,上市后,公司融资渠道、手段更为丰富了。第三,对公司管理上的要求更高,管理层级更趋于扁平化。第四,对于从业人员、管理者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后,上港集团在2015年实施了员工持股计划,成为上海国有控股企业中首家推出员工持股计划的上市公司,这让企业员工深切体会到了作为企业主人翁的感受,对于企业来说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周一:上港集团现在有约25万名股东,股东对公司的发展贡献很大。请您对公司股东说几句话。

严俊:上港集团的发展离不开方方面面的支持,其中最直接的支持是来自于股东,我们希望不断地通过技术创新、业务创新,来增加企业的盈利能力,为投资者带来更好的回报。

过往文章:

*神不神!越鼓励仿制*,就越要保护原研*

映客IPO首日上涨10.65% 齐聚资本市场的直播“四小龙”如何应对抖音的冲击

雷军:40岁的我还可以为18岁的梦想跳下悬崖

美国何时陷入衰退——基于自然利率的观点

对标国际精细化工巨头,中小板第一股上市14年分红超40亿元,总市值最高增长近40倍!

(点击上图,一键获取新财富2018年7月刊电子版)

加入社群

扫码,或添加新财富社群小助手 xcf-laiba,递上名片,拉你进群

你将获得更多分析师优质研报、新财富最新原创研究报道、热门文章......

研究者招募

 新财富投研社群大量招募外部研究者

解读A股市场,剖析企业案例、深挖公司模式、扎根行业分析......

欢迎广大研究爱好者投稿,稿件将择优刊登在新财富各大平台

上港集团是国企吗还是央企,主要是港口运输吗?

是国企,属于上海国资委。

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港集团,是从事交通运输业的公司,是我国大陆最大的港口企业。公司主要从事港口集装箱、大宗散货和件杂货的装卸生产,以及与港口生产有关的引航、船舶拖带、理货等业务。

集团先后经历了上海港务*、上海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改制,由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招商*集团"招商国际"等五家单位作为发起人发起设立,经国家商务部批准,于2005年6月28日正式成立。

上港集团之计划

上港集团之计划

本人持有上港集团,建了一点底仓,是纳米级之纳米级小股东了。

在上一篇上港集团的资料里,发现公司的投资收益特别是联合营企业为公司贡献了一半的收益。买了点底仓后,需要仔细研究一下这些联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具体是什么?持续性如何?

     

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及其收益

     

公司长期股权投资,自2012年开始,基本上每年都处于上升。其中联合营投资收益总体上也保持上升趋势。2021年占比35%的长期股权投资资产,为公司创造了54%的收益;2020年34%的资产创造48%的收益;2019年32%的资产创造41%的收益;在这之前则波动较大,明细见图上标示。

     

长期股权投资的合营企业和联营企业,合营企业占比很小,比如2021年末,长期股权投资余额597.73亿,合营企业余额14.70亿,占比仅2.46%,因此,主要研究联营企业的投资及其收益情况。

下面分别研究2020年和2021年联营企业投资损益。公司的联营企业几十家,其中投资额较大或收益超亿元的公司主要有7家。

2020年,主要的7家联营企业投资损益情况见下表。当年主要的7家联营企业期初投资余额404亿,当年全部联营企业期初投资余额455亿,这7家联营企业占比89%。主要的7家联营企业投资损益50亿,而当年全部联营企业的投资损益51亿,这7家的投资损益占比97%。投资收益率都是11%。

2021年,主要的7家联营企业投资损益情况见下表。当年主要的7家联营企业期初投资余额473亿,当年全部联营企业期初投资余额525亿,这7家联营企业占比90%。主要的7家联营企业投资损益95亿,而当年全部联营企业的投资损益97亿,这7家的投资损益占比98%。这7家联营企业综合投资收益率20%,公司全部联营投资收益率18%。

2020年和2021年,公司的联营企业投资收益主要是由这7家贡献的。这7家联营企业的投资收益率波动很大,波动主要来自于东方海外:2020年投资收益率14%,2021年投资收益率94%,这个不可持续,因为这两年集装箱航运价格爆涨,2022年已回落。另外,上海泛亚航运、上海海通国际的波动也很大,但因其基数低,对投资收益的影响有限。反倒是邮储银行和上海银行的投资收益率很稳定,两年都是12%,而且贡献的投资损益绝对值很高。

再看看投资额占比最高的几家联营企业这几年的投资收益率。2021年初,这4家联营企业的投资总额446亿,占联营企业投资总额525亿的85%,因此这4家联营企业的投资收益率将极大影响公司整个联营企业的投资收益率。

由上表可见,公司于2017年开始投资邮储银行,2018年之后投资收益率基本保持在12%左右。上海银行的投资收益率也保持在12%左右。东方海外和宁波港分别于2018年和2020年投入,其收益率波动较大。

2021年末,长期股权投资余额583亿,邮储银行、上海银行、东方海外、宁波港等这4家公司的投资余额500亿,占比86%,后续如果这几家公司的投资回报稳定在10%以上,那这几家公司的投资收益可稳定在50亿以上,再加上其他合联营企业的投资收益,则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收益可稳定在50亿~60亿,这是确性比较强的一部分收益。公司就这部分收益,给20倍PE,这部分资产对应的市值可值1000亿~1200亿。当下(2023年3月9日)公司市值也就1249亿,相当于公司的主营业务是赠送的。

对上述长期股权投资收益判断长期保持在10%以上的判断,是基于过去几年的投资收益率线性外推得出的,见下图。邮储银行、上海银行的投资余额404亿,占比69%,这几年收益率保持在12%左右,年收益可达48亿,即使下降一些,不会太大。东方海外、宁波港至少保证正收益,这几项就可达50亿以上了。

今后,关于长期股权投资,重点关注这部分投资收益是否能达到50亿以上。

当然,这部分投资收益只是账面利润,并没有全部变成真金白银。2021年联合营投资收益97.17亿,收到的真金白银只有40.62亿,占比41.8%,不全是自由现金流,很难大幅下降,也很难大幅增长,这部分收益没有更多的想像空间,因此,估值时是需要打折。

     

同行业对比

     

同花顺软件里,港口类公司分类,有11家公司。

上港集团在这11家公司中,营收规模排第一,盈利规模排第一,市值排第一,属于龙头地位。

这些公司归类为港口类,但主营业务是否有其他的,本人不清楚。就如上港集团一样,公司除了港口类业务外,还有房地产开发业务,且2021年长期股权投资的收益超过公司总收益的一半。

这些公司自2012-2021年的年度复合增长率见下表,顺序按当前市值排序。成长性最强的是招商港口,营收年复合增长27.0%,净利润年复合增长21.5%。其次是青岛港和辽港股份,它俩都是两位数以上的年复合增长。上港集团的成长性一般:营收年复合增长2.1%,净利润年复合增长12.8%(这里面更多的是由长期股权投资收益带来的)。其他公司的成长性见下图。

2012-2021年或2013-2022年,这些公司最近10年的净利润合计和年均净利润见下表,用周期调整市盈率(CAPE)估值,以25倍CAPE为合理估值,则上港集团的上涨空间最大,约111%,也就是说,在行业内当下属于最低估,其他较低估的公司的上涨空间为:青岛港76%,唐山港90%,秦港股份74%,天津港87%。按这个方法测算,也就有高估的,比如辽港股份、招商港口、广州港等。

上述周期调整市盈率估值方法,首先申明,是未经本人验证的,而且只是一个大概的区间,也是自己做决策的一个依据,很可能是错的。你认同,则过;你不认同,也过,请勿喷!

上港集团未年几年主营业务保持在50亿左右净利润,投资收益保持在50亿左右,年度100亿左右净利润,按25倍PE则值2500亿左右。投资收益没全部收到真金白银,那么打个8折,也应该值2000亿左右,这就是另外一种估值方法,与上面CAPE估值结果差不多。

高估还是低估,主观性比较强,而且是一个区间。判断其高估并不意味着股价不涨,判断低估并不意味着股价不下跌。

     

上港集团分红情况

     

2012-2021年,平均股利支付率45%,但整个分红率是逐年下降的,2021年股利支付率仅30%,钱越赚越多,分红率却越来越低,不是好现象;税前分红率平均2.9%,非常一般。

     

股东情况:公司前十大股东持股基本上超过90%,前十大股东中除了沪股通持有的1%-2%在流通外,其余九个股东的股份基本都是锁仓的,也就是说只有10%多一点的股份在流通,市值也就130亿左右在流通。

管理费用:2021年41.68亿元,2020年33.24亿元,同比增长25.41%。管理费用变动原因说明:主要是对退休人员进行社会化管理,一次性计提统筹外费用。这个是否把公司承担的2.8万多离退休职工费用,彻底解决了?

另外,公司的ROE近10年平均12%,相当一般;公司有息贷款占比高、财务费用率高,还有委托贷款、关联交易等,时时提醒自已,这些都是公司的问题。

     

2023年前两个月,外贸进出口同比下降幅度较大,对公司的业绩可能会有一些负面影响。但是,用周期调整市盈率估值,每年的净利润同比增长15%或同比下降15%,对估值没多大影响,因为用十年净利润的平均值,基本可以平滑这个15%的增长或下降,估值本就是一个区间,所以没啥影响。

我采用2023年同比下降15%的净利润,用周期调整市盈率进行估值,在有钱的情况下,股价在5.50元即市值1281亿的基础上,每下跌7%左右加仓一点,设定了N次。

公司ROE仅12%左右,净利润不全是真金白银,所以仓位不超过15%。

上述计划只是研究了一些公司的基本面情况后做出的判断,而且很肤浅,后面还会再深入一些的研究公司相关资料,因此,计划也可能会做出调整。

本人持有上港集团,难免*股决定脑袋,不构成投资建议。

上港集团——联合营企业贡献过半收益

沪港通股票分红细则

内地个人投资者通过沪港通投资香港联交所上市的非H股取得的股息红利,由中国结算按照20%的税率代扣个人所得税。二、分红分为哪几种?1、以现金的形式发放,称为分红利。是将公司利润转化为股东的实际预期年化预期收益...

购买普通股票每年都会得到分红吗

!!一、股票分红的意思(1)股票分红是什么?股票多久分一次红?股东获得上市公司的投资回馈就是股票分红,上市公司在经营加上投资所得的盈利中,根据股票份额的多少乘以一定的比例,就等于支付给投资者的红利。笼统的说,...

招商银行股票每年每股分红多少?

招商银行(600036.SH)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12.53元(含税),即每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1.253元。【

买股票每年会有分红的利息吗?

大多数情况下盈利的上市公司一年会分一次红。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盈利的上市公司的股票都会分红,可能上市公司因为生产或研发需要,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就不会把挣得的净利润分出来,这可能会导致当年就没有分红。1万可以分多...

上港集团股票下周能涨吗?

还会涨,自贸区的建设不是一年两年所能完成的,故事讲不完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