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有多少个市(【斌动徽标】河南省足球协会及省内附属地级市会员足球协会会徽汇总(共有17个地级市,其中4家未收录))
时间:2024-01-05 19:26:13 | 分类: 基金知识 | 作者:admin| 点击: 59次
【斌动徽标】河南省足球协会及省内附属地级市会员足球协会会徽汇总(共有17个地级市,其中4家未收录)
·中国足球协会会员单位
—直辖市及省级会员协会—
河南省足球协会(1992-08-01)
·行政区域内会员单位
—地级市协会—
安阳市足球协会(2016-04-20)
鹤壁市足球协会(2002-03-22)
焦作市足球协会(2022-04-08)
开封市足球协会(2012-05-09)
洛阳市足球协会(1994-06-21)
漯河市足球协会(2003-03-19)
南阳市足球运动协会(2015-12-30)
平顶山市足球协会(2021-03-05)
濮阳市足球协会(2000-01-01)
三门峡市足球协会(2003-11-10)
商丘市足球协会(2015-08-04)
新乡市足球协会(1999-07-28)
信阳市足球协会(2015-08-13)
许昌市足球协会(2000-08-03)
郑州市足球协会(1996-04-14)
周口市足球协会(2010-06-02)
驻马店市足球协会(2012-03-07)
河南有几个市
18个地级市
【区域研究】河南省及下辖各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2023)
河南省地处我国中原地区,是工业和农业大省,经济总量在全国持续居于前列,2022年经济运行延续恢复发展趋势,扭转了自2020年以来连续两年低于全国平均的*面,但由于传统支柱产业相对饱和,承接产业转移的人力、土地、环境等方面的低成本优势渐失,叠加不可抗力以及自然灾害、房地产市场低迷以及村镇银行事件的接连出现扰动影响,整体经济增长仍显乏力。2022年,河南省在经济稳增长诉求下投资发力,消费市场受冲击明显,外贸高位回落。2023年前三季度,河南省经济持续回升,当期消费有所回暖,重点领域投资维持,外贸表现低迷。
河南省地处我国中原地区,东接安徽、山东,北接河北、山西,南临湖北,地处沿海经济发达省份与中西部地区的结合部,全省面积16.7万平方公里,下辖17个地级市、1个省直辖县级市、54个市辖区、21个县级市和82个县。河南省经济总量在全国居于前列,2022年以来随着河南省加快推动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经济运行延续恢复发展趋势,但以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为主导的产业仍承压,叠加不可抗力以及自然灾害、房地产市场低迷以及村镇银行事件的接连出现扰动影响,整体经济增长仍显乏力。2022年,河南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1345.05亿元,继续位列全国各省市[1]第五位,同比增长3.1%,经济增速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0%),扭转了自2020年以来连续两年低于全国的*面,但仍较低迷,增速为中部六省中最低,居全国第16位;人均GDP为6.21万元,位列全国第22位,与经济总量相比,排名明显靠后。2023年以来,河南省经济持续回升,前三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785.44亿元,同比增长3.8%,与上半年持平,低于全国平均增速1.4个百分点。
受育龄妇女持续减少、生育观念变化、婚育推迟、人口外流等多方面因素影响,2022年河南省常住人口总量继续下降,自然增长人口六十多年来首现负增长,人口老龄化加深。2022年末,全省常住人口9872万人,比2021年末减少11万人,仍是全国第三大人口大省。2022年自然增长人口-0.8万人,自然增长率为-0.08‰。从常住人口结构看,河南省青壮年人口比例下降,老年人口比例上升,人口红利随之衰减。2022年末,全省0-15岁、16-59岁和60岁及以上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分别为22.95%、58.18%和18.86%。与2021年末相比,0-15岁人口减少92万人,16-59岁人口增加2万人,60岁及以上人口增加79万人。
从产业结构上来看,2022年,河南省维持二三产业并举的格*,三产增速相对较缓。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817.78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25465.04亿元,增长4.1%;第三产业增加值30062.23亿元,增长2.0%。三次产业结构由2021年的9.5:41.3:49.1调整为9.5:41.5:49.0。2023年前三季度,河南省三产结构较为稳定,三产加快恢复,当期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4331.05亿元,增长0.8%;第二产业增加值19831.69亿元,增长4.2%;第三产业增加值23622.70亿元,增长4.1%。
由于传统支柱产业相对饱和,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人力、土地、环境等方面的低成本优势渐失,相对华东、华北地区,河南工业总体上仍处于价值链低端,产品附加值偏低。2022年,河南工业增加值占全国比重为4.9%,位居全国第六,于2021年跌出前五;工业企业经营效益有所下滑,2022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534.00亿元,下降4.2%。
为此,河南省着力推动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新兴产业。2022年,全省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分别增长8.0%和12.3%,增速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2.9个和7.2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分别为25.9%和12.9%,同比分别提高1.9和0.9个百分点。智能制造、新型交通运输设备和电子信息等新产品产量亦实现较快增长,其中新能源汽车、光纤、电子计算机整机、液晶显示屏等新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1.8%、23.4%、107%和25.4%。
2023年以来,河南省工业生产增长企稳。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0%。其中,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7.2%,比上半年加快4.2个百分点,拉动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9个百分点,汽车产量53.69万辆,增长33.3%;电子信息产业增长11.0%,拉动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个百分点,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产量分别增长553.4%、6.2%。
服务业方面,2022年,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河南省服务业发展有所放缓,但仍占主导地位。2022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9.0%,占比较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重点行业指标增速回落或呈负增长。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增长7.7%,较上年下降10.5个百分点,全年全省货物运输量、周转量分别增长1.6%和9.2%,分别较上年下降14.6和10.9个百分点;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增加值下降2.7%、6.0%和2.5%。金融方面,2022年末河南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9.32万亿元和7.61万亿元,同比增长11.6%和7.8%,增速较上年同期提升3.8和下滑2.7个百分点。2022年5月,中原银行通过吸收合并洛阳银行、平顶山银行与焦作中旅银行,完成改革重组,成为河南省首家万亿级城商行,此举利于壮大河南省金融实力,优化全省金融体系,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此同时,也要注意到,在吸收合并做大资产规模的同时,部分资产质量相对一般,使得中原银行资质仍有提升的空间。截至2022年末,河南省共有境内上市公司156家,当年新增9家;市场融资功能不断增强,全年首次发行、再融资募集资金259.73亿元,其中A股发行和再融资募集资金251.42亿元。
房地产市场方面,2021年下半年以来,宏观经济承压、房地产市场不振、结构性矛盾等多重因素叠加,河南省房地产市场出现阶段性困难,地产投资增速明显下滑,销售环节量价齐跌。2022年河南省房地产开发投资6793.36亿元,同比下降13.7%,降幅明显超过全国水平(-10%)。河南省商品房销售面积连续三年同比负增,2022年商品房销售量价跌幅较上年继续扩大,销售面积为11141.00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6.1%,销售额6724.82亿元、下降22.3%,分别比上年下降10.3和14.8个百分点。为全力保交楼稳民生,2022年河南多市县调整预售金监管政策外,争取国家首批专项借款,并设立房地产纾困基金和出台阶段性金融助企纾困政策,目前已取得一定成效,2022年房地产竣工面积同比降幅明显收窄,全省竣工面积6451.78万平方米,下降5.7%,明显高于全国的-15%。2023年以来,河南楼市整体地产政策放松,不过短期市场复苏相对较弱,房地产投资以及销售依然处于同比下滑较为明显的状态。2023年1-8月全省房地产投资额2986.8亿元,同比下降8.8%。同期,房屋施工、新开工分别下降8.2%、36.6%;竣工面积在保交楼政策支持下转为大幅增长,当期增速为36.6%;商品房销售面积4923.65万平方米,同比微降0.9%。
河南省地处中原地带,农业生产条件好,是全国最为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之一,农林牧渔业总值长期处于全国第二位,仅次于山东省。2022年,河南粮食总产量6789.4万吨,比上年增加245.17万吨,增产3.7%,连续十年超六千万吨,位居全国第二。河南省还是全国重要的生猪养殖和供应基地,2022年末,全省生猪存栏4260.52万头,比上年末下降3.0%;生猪出栏5918.83万头,比上年增长2.0%。其余蔬菜、猪牛羊禽肉产量总产量也均居全国前列。
从三大需求看,河南省经济增长仍主要依靠投资拉动,2022年在经济稳增长诉求下投资发力,消费市场受冲击明显,外贸高位回落。2023年前三季度,河南省居民消费有所回暖,重点领域投资维持,外贸表现低迷。
投资方面,2022年,主要得益于工业投资特别是重点工业行业投资高增长韧性,河南省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同)同比增长6.7%,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高于同期全国增速1.6个百分点。从投资结构看,2022年全省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5.4%,高于全部投资增速18.7个百分点,占全省投资的35.8%,同比提高5.3个百分点;其中五大主导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和技术改造分别增长34.7%、32.2%和34.4%。基础设施投资增长6.1%,较上年提升5.8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继续下行,增速转为下降13.7%。2023年前三季度,河南省工业投资同比增长7.7%,比上半年加快2.6个百分点,其中汽车制造、装备制造、能源产业投资分别增长26.4%、20.2%、18.8%,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基础设施投资小幅回升,前三季度增长6.3%。
内需方面,受限于居民消费需求抑制以及汽车等重要商品供应不畅,削弱了消费增长动力,2022年河南省消费市场重回低迷,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407.41亿元,同比增长0.1%。从消费类型看,生活类商品平稳较快增长,2022年粮油食品、饮料、烟酒、日用品分别同比增长12.0%、6.0%、11.0%、4.3%;非必需类商品销售和聚集型消费受到明显冲击,化妆品、金银珠宝、汽车消费和餐饮消费分别同比增长-4.8%、-4.3%、-3.0%和-3.4%。2023年以来,河南省促消费政策持续落地显效,内需潜力有效释放,消费市场活力逐步恢复。2023年前三季度,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745.93亿元,增速回升至5.0%。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的23类商品中,有14类商品零售额增速比上半年加快,占比60.9%。
2022年,河南省经济增速换挡,叠加大规模留抵退税、土地市场走弱等因素影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减收,**性基金收入降幅走阔,财政压力明显加大。河南省区域整体财政自给能力较弱,收支平衡对中央大额转移支付支持以及地方债发行依赖上升。2023年上半年度,河南省经济运行持续恢复,叠加上年同期基数较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较快增长;房地产市场仍处于调整期,土地出让收入恢复缓慢,**性基金收入进一步下降。
2022年,受经济承压和留抵退税因素影响,河南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小幅减收,同时**性基金预算收入则受土地出让下降较多影响继续减少,但在中央转移支付和地方**债发行增量的支撑下,全省综合财力维持增长,且一般公共预算财力占比较高。河南省2022年综合财力为1.97万亿元,同比增长7.39%,高于上年增幅5.71个百分点;其中一般公共预算财力占比达到全省综合财力的67.14%,略高于上年1.12个百分点;**性基金预算财力占比为32.34%,低于上年1.39个百分点。
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河南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在全国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作为农业大省和传统工业省份,河南省产业整体税收贡献偏低,收入质量一般,且在2022年经济增速换挡、大规模减税降费和房地产下行背景下,河南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转为同比减收103.57亿元至4250.35亿元,仍稳居全国各省市第8位;其中税收收入2590.47亿元,同比下降8.87%,较上年降低11.68个百分点,同年税收比率较上年下降4.34个百分点至60.95%,在全国31个省市降序排列倒六。从主要税种看,2022年增值税仍是最主要税种,同比下降25.50%至810.50亿元,占税收收入的比重为31.29%;次之为企业所得税,2022年收入343.12亿元,占税收收入的比重为13.25%,主要受经济环境及企业效益弱化影响,同比下降5.48%;契税、土地增值税、耕地占用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分别实现收入312.15亿元、214.21亿元、166.63亿元、158.10亿元和150.42亿元,上述5项税种收入合计占到税收收入的38.66%,与土地及楼市相关税种表现分化,其中主要受房地产销售低迷影响,土地增值税和契税分别下降1.13%和2.67%,耕地占用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分别增长2.81%和10.92%,后者呈现两位数增长,或系上年低基数引起的恢复性增长,后续仍持续存在波动可能;城市维护建设税同比下降8.63%,系因计税基础增值税和消费税减收所致。河南省非税收入规模也较大,2022年进一步盘活国有资源资产,当年非税收入为1659.88亿元,同比增长9.83%,主要由专项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和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构成,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与国有资本经营收入一并为当年非税主要增量来源。
2022年,为促进民生福利改善、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河南省财政支出恢复增长,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10646.75亿元,同比增长8.81%。在支出结构方面,当年全省一般公共服务、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及公共安全等刚性支出合计6420.13亿元,增长10.44%,在持续增进民生福祉需求下单项均有不同幅度增长,单项占比在10-18%区间。此外,城乡社区支出865.99亿元,下降11.47%,随着压减非急需基建支出而减少;农林水支出1110.48亿元,增长9.38%。河南省财政收支矛盾加剧,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5]重回40%以下,当年同比下降4.58个百分点至39.92%。由于河南省作为人口及农业大省,获得的中央财政补助力度一直较大,2022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补助收入为5691.54亿元,较上年增长8.59%,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1.34倍。
河南省**性基金预算收入主要由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构成。由于省内土地市场景气度持续走低,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下降较多,河南省2022年**性基金预算收入降幅进一步走阔,全年实现2217.45亿元,同比下降34.16%,增速较上年下降24.27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为1930.70亿元,同比下降34.99%,占到**性基金预算收入的87.07%。全省**性基金预算支出较上年基本持平,全年实现3959.36亿元,微增0.47%,主要系对应专项债务收入和土地出让相关安排的支出此增彼减、互抵所致。当年**性基金预算自给率[6]为56.01%,较上年大幅回落29.46个百分点。
2023年上半年度,河南省经济运行持续恢复,叠加上年同期基数较低,全省公共财政收入较快增长。上半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62.2亿元,增长12.7%,其中,税收收入1645.8亿元,增长19.8%,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61.8%。支出方面,上半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812.6亿元,增长1.4%,其中,科技、就业补助、农村综合改革支出分别增长30.7%、22.3%、18.7%,民生重点支出保障有力。上半年,河南省房地产市场仍处于调整期,土地出让收入恢复缓慢,全省**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699亿元,下降7.3%;支出完成1924.3亿元,下降10.1%。
从河南省省级财力看,由于纳入省级的税源有限,且中央补助和地方**债券资金绝大部分会继续下拨至市县,留存省级口径的财力规模有限。2022年,省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转负,主要是从2022年起,河南省调整了省与市县财政体制,除中央调库返还收入外,将适合下划的省级固定税收收入按照属地原则下划市县,且省级垫付了部分应由市县承担的增值税留抵退税资金(当年为344.4亿元,垫付资金将通过省与市县财政年终结算上解,实现收支平衡)。全年省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6.11亿元,下降118.19%,其中税收收入-242.16亿元,主要系增值税形成;非税收入主要在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和罚没收入带动下保持增长,当年实现206.04亿元,但可持续性欠佳。同年,河南省省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1813.67亿元,同比增长31.85%,主要是2022年起,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中央和省级补助经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央补助经费列为省本级支出以及落实基本养老金提标政策,以及支持教育发展、科技创新等力度加大所致。河南省省本级**性基金收入因土地出让下降有所减少,当年为99.75亿元,下降11.53%;同时**性基金支出基本持平于上年,当期为67.89亿元。
河南省下辖17个地级市以及1个省直辖县级市,依托各自的资源禀赋及产业基础,河南省内经济水平呈现以郑州市、洛阳市和南阳市领头的中心地带隆起、四周较弱的格*。2022年,郑州市、洛阳市和南阳市分别以约占河南全省4.5%、9.3%和15.9%的土地面积,集聚了全省近13%、7%和10%的人口以及约21%、9%和7%的经济总量,未来将继续推动区域中心城市引领城镇协同区发展的格*。
在区域发展方面,根据2022年底出台的《河南省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河南省增补南阳市为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一主郑州市(国家中心城市)、两副洛阳(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和南阳(省域副中心城市)、一圈(郑州都市圈)、四区(豫西转型创新发展示范区、豫南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豫北跨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豫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多节点(多个区域中心城市、县城)的发展格*。具体来说,加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与洛阳、南阳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引领带动作用;完善郑州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推进郑开同城化,加快郑许、郑洛、郑新、郑焦、洛济一体化发展,推进平顶山、漯河与郑州协同发展,构建都市圈轨道交通网和重点产业带;洛阳作为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和全省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与三门峡、济源协同发展,在原有重工业的基础上聚焦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和新材料产业,支持西部创建转型创新试验区;发挥南阳生态和文化优势,联动信阳、驻马店等城市加强与长江经济带对接协作,打造南部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强化商丘东向开放,联动周口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打造东部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打响安阳“殷都”品牌,联动鹤壁、濮阳等城市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打造北部跨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
2022年,河南省下辖各市经济格*相对稳定,省会城市明显领先,其他城市体量呈现梯度差异。2022年工业投资对河南省下辖多市经济起到拉动作用,但消费增幅明显收窄,以及除郑州市外的各市外贸规模较小,经济增速普遍回落。2022年,郑州市受累于支柱产业电子信息及房地产不振,投资发展严重失速,GDP增速仅为1.0%,为全省末位;但经济总量及人均指标省内仍领先,2023年上半年得益于上年低基数和新能源汽车等重大工业项目投资强力,经济有所提速,龙头地位继续巩固。洛阳市和南阳市为副中心城市,经济体量分列第二三,但前者工业结构偏重,2022年经济增速略低于全省水平,后者农业占比较高,人均指标较低,产业结构亟待优化。其余各市中经济发展较缓的有周口市、安阳市和许昌市,GDP增速均不及全省水平。2023年上半年,已披露的8市经济增速普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洛阳市增长仍显乏力。
从区域经济情况看,2022年河南省各市经济增速普遍回落,但地区生产总值排序未发生变动,仍呈现省会城市明显领先,其他城市呈现梯度差异的格*。郑州市近年来发展势头明显趋弱,不过作为省会城市,享有政策资源倾斜及良好的交通运输、人口及产业引入条件,仍维持首位优势。2022年,郑州市地区生产总值达12934.70亿元,占到全省的21.09%,是河南省唯一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的地市。洛阳市为副中心城市,亦是主要的重工业基地,以5675.20亿元的经济体量位列第二,占全省的9.25%。其后的南阳市经济总量达4555.40亿元,占全省的7.43%。其余各市呈现梯度分布,位列第4-9位的许昌市、周口市、新乡市、商丘市、驻马店市、信阳市在3100-3800亿元区间,占全省比重在5.2-6.2%,其中商丘市和驻马店市经济体量仍非常接近,处于3260亿元左右;2200-2900亿元区间的有平顶山市、开封市、安阳市和焦作市;濮阳市、漯河市、三门峡市集中于1600-1900亿元区间;末两位的鹤壁市和济源市经济总量分别为1107.04亿元和806.22亿元。从经济增速来看,2022年除商丘市外,各市经济增速呈不同程度放缓。其中,新乡市以5.3%增速水平位列第一。驻马店市与漯河市均为5.2%,居于第二。商丘市为唯一增速提升的城市,当年为5.1%,较上年提升1.1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1%)的5市中,洛阳市工业结构偏重,且缺乏新兴增长点,产业发展受限,当年增速为3.0%;周口市和安阳市分别为2.9%和2.4%,前者主要系支柱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力度转弱导致,后者受房地产投资下降明显及社会消费不及预期影响较大;许昌市由于传统产业增速乏力及消费压降,经济增速低至1.8%;同时,郑州市面临投资大幅下滑、支柱产业消费电子增速放缓及消费依旧低迷等问题,经济运行继续失速,2022年增速仅1.0%,较上年下降3.7个百分点,居全省倒一。其余市增长水平差异不大,集中在3.2-4.9%区间。
2022年,河南省大多城市人口下滑,13个市常住人口减少、5个市常住人口增加。郑州市是省内唯一常住人口超千万的城市,常住人口达到1282.80万人,占全省的12.99%,但增幅为新低,仅0.67%;接近千万人口的地市为南阳市,常住人口为961.50万人,较上年末减少1.40万人;排名第三的周口市常住人口881.20万人,同比减少4.10万人。其余市常住人口小于800万人,开封市为当年人口减少最多的城市,同比减少8.90万人;最少的济源市仅72.90万人。按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指标来看,郑州市对全省拉动作用明显,当年为10.08万元。济源市虽然经济总量排名全省末位,但其人口基数小,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1.05万元,位列河南省首位。其余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不足9万元,大于河南省平均水平(6.21万元)的地区还有许昌市、三门峡市、洛阳市、漯河市、鹤壁市和焦作市,排名末尾的商丘市和周口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4.22万元和4.10万元。
从三次产业结构来看,2022年河南省下辖大部分市第三产业增加值超过第二产业。郑州市、焦作市、南阳市、洛阳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超过50%,濮阳市第三产业比重跌落至49.65%。以第二产业为主的仍是三门峡市、许昌市、鹤壁市和济源市4市。此外,作为农业大省,多个地市一产比重仍高,信阳市、商丘市、驻马店市、周口市、南阳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在16-19%区间。从增加值增速变动看,2022年各市三产增加值增速总体回落至不高于4%区间,除许昌市和周口市外均相对低于第二产业;各市一产和二产增加值增速分别在3-7%区间和1-8%区间,较上年小幅收窄。其中,濮阳市、商丘市、新乡市和漯河市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在7-7.6%区间,为全省排名前四;许昌市二产增加值增速下滑至1.4%的最低水平;郑州市发展滞缓,三次产业增加值增速进一步低位下探,分别为3.7%、2.0%和0.2%,增速排名已为全省尾部。
从经济发展动力看,投资仍是河南省下辖各市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2022年大多地市投资提速,除郑州市外均为正增长;各市消费乏力,增速普遍大幅回落;全省对外贸易集中郑州市,其余各市外贸规模有限,且进出口受各自经济外向程度及外贸产品结构差异分化加剧。
固定资产投资方面,2022年,河南省内工业投资加速,对拉动投资起到重要作用,除郑州市、平顶山市和许昌市外,下辖各市的投资增速均有提升。当年,全省有14个市增速达到两位数水平,集中于11-14%区间。其中,焦作市、商丘市和周口市投资增速同比提升幅度居于前列,为2022年新增的增速高于10%的城市;平顶山市则主要因房地产投资下降影响,当年增速跌落10%,至9.6%;低于全省水平的有许昌市、洛阳市和郑州市,分别为3.8%、2.4%和-8.5%,其中洛阳市由于上年低基数影响转为恢复性增长,但仍处低位,全省唯一负增长地市为郑州市,增速较上年继续下滑2.3个百分点,主要受累于基础设施和房产投资大幅缩减。
2022年,河南省各地房地产市场表现欠佳,投资普遍缩减。当年仅安阳市房地产投资实现正增长,增速为4.4%,其次为-2.3%的南阳市,降幅相对小,其余市的投资增速均在-8%以下。从规模看,郑州市、南阳市和商丘市未有房地产投资额,剔除前述三市,各市房地产开发投资规模相对较小,合计占全省的比重为53.51%、单市的比重不超过8%。当年居于前列的洛阳市房地产投资额为510.30亿元,周口市、信阳市、驻马店市、许昌市和新乡市房地产投资额在300-400亿元区间,其中许昌市已连续三年负增长。其后各市的房地产投资额不足300亿元,三门峡市已连续三年负增长,当年排名末两位的鹤壁市和济源市分别为70.31亿元和28.60亿元,前者以-23.3%的水平成为当年降幅最大的地市,后者增速高位下跌,同比下降54.5个百分点至-15.1%。降幅接近20%的还有郑州市和平顶山市,当年房地产投资增速分别为-18.7%和-19.7%。
消费方面,2022年河南省各市社会消费规模排序相对稳定,但消费增速低位徘徊。具体来看,郑州市仍稳居全省首位,202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5223.10亿元,占全省的21.40%;分列第2-3位的洛阳市和南阳市消费额差距继续缩小,当年分别为2294.80亿元和2245.84亿元,均约占全省的9%。其后的周口市、商丘市、许昌市、信阳市、驻马店市、开封市、平顶山市和新乡市8市位于1000亿元至1900亿元区间,其中驻马店市连超开封市和平顶山市升至第8位,不过三市规模仍相近,集中在1100亿元左右。其余7市均未超过900亿元,末位的鹤壁市和济源市分别为324.77亿元和197.60亿元。增速方面,各市消费增速大幅回落,均不及3%。当年最高的驻马店市为2.7%,略高于2%水平还有漯河市、南阳市、鹤壁市和新乡市,洛阳市和济源市增速低至0.2%和0.1%,当年负增长的3市为安阳市、郑州市和许昌市,增速分别为-2.1%、-3.3%和-3.6%。
进出口方面,2022年河南省各市的进出口规模仍呈现郑州市一马当先,其余各市规模偏小的格*,且各地主要进出口贸易品种和国家差异加剧外贸波动。得益于重要交通枢纽地位和富士康对外业务,郑州市稳占外贸龙头地位,2022年进出口总额达6069.7亿元,占全省的71.21%。济源市维持全省第二位次,主要受国际市场供求及价格波动影响,金属矿砂类产品、银锭等贸易额明显下降,当年进出口额大幅下滑至300.8亿元。随后依次为许昌市、南阳市、三门峡市、洛阳市和焦作市,进出口总额在200-260亿元区间。濮阳市得益于石化交易量攀升,当年大幅增长至197.2亿元。其余市进出口总额均不足160亿元,排名末三位的平顶山市、信阳市和漯河市进出口总额分别为57.5亿元、55.4亿元和51.4亿元。从增速情况来看,省内多市外贸增速有所放缓,4市增速不足两位数、5市已为负增长。当年前二的濮阳市和南阳市分别为69.3%和57.8%,同时是增速提升幅度最高的地区,较上年分别提升36.8和29.2个百分点。平顶山市、新乡市和驻马店市也处于较高水平,增速集中在34-37%区间。安阳市连续两年负增长,不过仍仅小幅下降,增速为-4.9%。除前述之外,当年外贸规模下降地区还有信阳市、漯河市、三门峡市和济源市,降幅均在两位数,其中济源市最低,增速为-21.8%,同比下降83.1百分点。
2023年上半年度,河南省仅有8市披露经济数据[7]。从已披露数据的区域看,郑州市在上年低基数和新能源汽车等重大工业项目投资强力带动下经济提速,龙头地位继续巩固,上半年度地区生产总值实现7008.60亿元,增速为6.3%,高于全省2.5个百分点。分列二三位的洛阳市和南阳市分别实现2937.70亿元和2281.95亿元,其中洛阳市经济结构偏传统,增长仍显乏力,当期增速仅高于全省0.1个百分点,为3.9%。前三市的经济体量分别占全省的22.37%、9.38%和7.28%。其余5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均小于2000亿元。但需注意到,已披露的8市增速普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推断余下12市中增速低于3.8%较多,经济存在下行压力。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产业结构相异,河南省各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继续呈现分化趋势,单位GDP财税产出能力总体偏弱。2022年,郑州市规模优势突出,但在减税降费以及经济下行压力下,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降幅已至全省第一,三门峡市由于非税收入缩减亦转为负增长,濮阳市、信阳市、洛阳市增速偏低。漯河市、南阳市、周口市、济源市和驻马店市收入表现继续提升,当年增速处于较好水平。大部分市税收比率有所下降,不过整体财政收入质量尚可,收支平衡能力仍较弱,周口市和信阳市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不足30%。2023年上半年度,各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减变动不一,郑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小幅正增长,财政自给率重回首位,开封市和济源市同比降幅较大。
河南省下辖各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总体序列与经济总量比较存在差异,主要系各地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不同影响,但单位GDP财税产出能力总体偏弱。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地区生产总值的比值看,2022年安阳市较上年提升0.61个百分点至8.84%,跃升首位。郑州市跌至第二,同比降低0.9个百分点至8.74%。三门峡市、济源市、平顶山市亦较高,处于接近或超过8%的水平。末两位的周口市和信阳市不足5%,分别为4.98%和4.29%。
2022年,除郑州市和三门峡市外,河南省下辖各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普遍增长,仍呈现郑州市为首,其余各市规模依次梯度分布的格*。从规模看,各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排序与上年差异不大。郑州市规模优势明显,以1130.79亿元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稳居全省首位,占全省的26.60%。洛阳市和南阳市分别以398.23亿元和256.87亿元的规模位居二三位。分列第4-6位的新乡市、平顶山市和安阳市规模集中在约220亿元。驻马店市超越两位升至规模第7,商丘市较上年跌落2位,不过仅微薄差距,两市与许昌市和开封市规模集中在200亿元左右。其后周口市以小幅优势超越焦作市升至第11位,规模分别为180.12亿元和169.60亿元。余下6市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不足140亿元,最低的鹤壁市和济源市分别为77.31亿元和66.80亿元。从增速[9]看,2022年大多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仍实现正增长。增速高于10%的8市分别为漯河市、南阳市、周口市、济源市、驻马店市、平顶山市、开封市和安阳市,分布于10-15%区间,前5市增速均同比有所提升;新乡市和许昌市分别处于9.0%和7.8%的较高水平;其余各市增速低于6%,后五位的濮阳市、信阳市、洛阳市、三门峡市和郑州市,分别为3.58%、1.16%、0.08%、-2.39%和-7.59%,增速均同比有所下滑,其中三门峡市非税减少、公共财政收入增速转负,郑州市在减税降费以及经济下行压力下持续第二年负增长。
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构成来看,2022年河南省下辖各市税收有所调整,大部分市税收比率处于下行趋势,不过整体财政收入质量尚可。居于前列的漯河市、信阳市、平顶山市和南阳市税收比率在70-74%区间。济源市税收比率同比下降6.28个百分点至69.61%,列于第五,与65.48%的周口市一并为省内各市中弱化幅度最大的地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首位的郑州市2022年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减税退税政策、房地产市场下行影响财税减收,税收比率降至64.05%,仅高于63.41%的商丘市,面临财税质量欠佳、税源创收压力。
从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看,河南省各下辖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能力整体较弱。具体来看,济源市和郑州市仍为全省前二,两市自给率分别为79.33%和77.64%。洛阳市以63.35%的自给率继续居全省第3。其后各市均低于60%。三门峡市由于非税收入下滑影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减少,其与鹤壁、平顶山两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扩量相对明显,自给率分别同比下降5.0-6.5个百分点至38.20%、54.35%和50.39%,降幅最为显著。周口市和信阳市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偏低,2022年分别为26.09%和21.34%,预算收支平衡对上级补助的依赖度高。
2023年上半年度,河南省各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减变动不一,规模序列存在一定变动。具体来看,郑州市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10.01亿元,继续处于领先地位,增速转正为1.8%。分列二三位的洛阳市和南阳市分别为246.60亿元和155.10亿元。平顶山市和新乡市接连超越新乡市分列第4-5位,三市规模分别为141.45亿元、137.80亿元和131.40亿元。其余市小于130亿元,商丘市和周口市分别降低1位至第8和10位;漯河市上升2位至第13位,但仍处于中后水平,收入规模为80.45亿元;末位的济源市仅31.10亿元。从增速看,三门峡市、洛阳市、商丘市小幅负增长,增速在0至-2%区间,在-10%增速水平左右的为开封市和济源市。余下各市的增速高于1%,其中4市在10%以上,分别为安阳市、周口市、南阳市和鹤壁市,集中在11-15%区间。从财政自给能力看,大部分市的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呈现提升,超60%城市数增至7个。郑州市超越济源市升至首位,两市分别为85.24%和84.28%,财政自给能力较强。次之的鹤壁市该指标翻倍提升,已达76.67%,主要系当期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受部分项目进度未达到支付要求,支出进度较慢所致,后续或回落至正常水平。周口市和信阳市财政收支压力仍偏大,加之驻马店市公共财政收入增幅较弱、支出进度较快,三市财政自给率处于20-30%的低水平。
2022年,受房地产景气度低迷、房企拿地意愿趋弱及经济下行等因素影响,河南省下辖各市**性基金收入普遍下滑,大部分市降幅在两位数,对地方财力的贡献度进一步弱化。当年郑州市基金收入继续大降,但规模优势仍显著,当年降幅最大的濮阳市和安阳市收入同比减半,驻马店市降幅明显收窄,济源市表现大幅改善,但仍是省内收入规模最小的地区。2023年前三季度,河南省内仅郑州市、洛阳市、开封市、新乡市土地出让金额同比有所增长,大部分市跌幅较大,后续基金收入存在缩量可能。
河南省各市**性基金收入主要来源于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2022年受房地产景气度低迷、房企拿地意愿趋弱及经济下行等因素影响,普遍呈现不同程度下滑,降幅主要在两位数。具体看,郑州市2022年**性基金预算收入继续大降,全年实现521.05亿元,同比下降41.85%,绝对值占全省规模的23.50%。分列第2-3位的开封市和南阳市**性基金收入均约169亿元,同比下降19.22%和30.19%。驻马店市基金收入降幅较上年收窄至不及10%,与同年下降44.05%的洛阳市收入相近,均在148亿元左右。另外高于100亿元的还有商丘市、新乡市和信阳市,分别为123.48亿元、111.78亿元和107.29亿元。其余各市的**性基金预算收入均小于95亿元。安阳市和濮阳市降幅约半,至64.62亿元和60.00亿元的相近规模。三门峡市基金收入增幅从上年的高位回落至-35.47%、收入43.70亿元。漯河市增速较上年小幅收窄至-28.88%,收入实现42.99亿元。济源市2022年**性基金表现较上年大幅改善,同比增长97.35%至26.80亿元,但仍是省内收入规模最小的地区,收入基数偏小使其基金收入增速波动较其他地市更为明显。
以**性基金预算收入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相比,除济源市外,2022年河南省各市**性基金预算收入对地方财力贡献度明显下降,仍持续差异分化格*。当年各市该比率均小于1倍,其中开封市和信阳市仍为前二,比值分别为0.85倍和0.78倍;其余市分布于0.25-0.75倍,济源市得益于基金收入大幅增长,系唯一该比值提升的地区,2022年同比上升0.17倍至0.40倍,仍处于相对低水平,末位的三门峡市和济源市分别为0.31倍和0.27倍。
根据中指指数数据,2023年前三季度,除郑州市、洛阳市、开封市、新乡市外,河南省下辖各市的土地出让成交额均同比下滑,且大部分城市跌幅较大。具体来看,当期郑州市土地出让金为240.5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39倍,占到全省出让金的29.98%。其后的南阳市、洛阳市和周口市土地成交额分别为71.73亿元、66.65亿元和63.79亿元,仅洛阳市实现1.24倍的较大增幅,周口市跌幅达80.92%。其余各市土地成交额均不足60亿元,其中开封市同比增长62.97%至38.11亿元。鹤壁市、焦作市、三门峡市和济源市土地成交额低至10亿元以下,列省内尾部,并且同比降幅均超过30%,最低的济源市接近100%。虽然房地产政策边际放松,中央及地方维持房地产稳定政策不断推出,但短期内房地产市场重点仍在去化库存,新增乏力,预计区域土地市场压力仍大。
2022年以来,河南省地方**债券发行量保持增长,**债务规模继续扩张,增幅较上年略有收窄,仍处于全国上游水平。目前河南省财力对债务保障程度有所弱化,不过新增债务需遵循严格的限额管理,河南省**债务风险整体可控。
近年来,河南省**债务规模持续扩张,债务存量处于全国各省市上游水平。截至2022年末,河南省地方**债务余额为15130.39亿元,较2021年末增长22.07%,同比增幅下降4.22个百分点,较财政部规定的债务限额(16433.99亿元)低1303.59亿元;总体债务规模在全国36个省(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降序排名仍为第8位。同年末,一般债务和专项债务余额分别为5775.00亿元和9355.39亿元,较上年增长5.84%和34.82%,占**债务的比重分别为61.83%和38.17%,随着项目收益类地方**专项债券发行增加,专项债务占比进一步提高。根据2023年省级预算调整方案(草案),财政部核定河南省2023年**债务限额18870.99亿元,新增**债务限额2437亿元(一般债务326亿元、专项债务1829亿元、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专项债务282亿元),再融资债券规模发行上限1308.1亿元。
随债务扩张,河南省财力对债务保障程度有所弱化。2022年末河南省地方**债务余额是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3.56倍,位列全国36个省(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该指标降序第22位,较上年前移3位;同年末,一般债务余额是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1.36倍,专项债务余额是当年**性基金收入的4.22倍,相关财政收入规模对债务覆盖程度相对有限。
河南省地方**债券存量及新发行规模均处于全国上游水平。2022年,河南省发行地方**债券3999.64亿元,发行规模位列36个已发债省市降序第3位,较上年前移3位。河南省新发行的债券类型大部分为新增债券,全年发行新增债券2777.42亿元,较上年继续扩容,主要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卫生及教育等社会事业、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等,为全省重大项目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再融资债券1222.22亿元,用于偿还到期的**债券本金,缓解地方**偿债压力。2023年前三季度,河南省发行地方**债券3237.84亿元,在全国36个已发债省市排序第8位。9月末河南省地方**债券余额为16990.04亿元,位列36个已发债省市降序第7位。
2022年,河南省下辖各市**债务规模持续扩张,弹性举债空间相对较小。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相比,各市债务负担均有加重,信阳市和鹤壁市上升幅度最为明显,目前负担亦较为突出。
2022年,河南省各市城市建设及公益性项目建设需求持续较大,**债务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增幅在17-39%区间。其中,郑州市以2931.53亿元的债务体量稳居首位,较上年末增加427.71亿元,占全省债务的比重为19.38%;南阳市继续保持第二位,债务规模为1077.81亿元,占全省债务的7.12%。信阳市、商丘市、周口市、洛阳市和驻马店市债务规模呈梯度分布于750-840亿元之间。许昌市、新乡市、开封市、安阳市和平顶山市在610-680亿元区间。其后各市小于550亿元,济源市以128.23亿元规模仍居末位。从债务增速来看,各市增幅维持在两位数,其中前四位均高于30%,即漯河市、鹤壁市、信阳市和周口市,同比增长39.11%、36.94%、31.19%和30.89%,最低的为许昌市、平顶山市和郑州市,在17-20%区间。从**债务限额管理情况来看,各市2022年末**债务余额均不高于限额,但大部分剩余空间已较小,其中举债空间较大的为郑州市和洛阳市,分别为418.40亿元和123.74亿元,其余各市均在60亿元以内。
由于河南省各市**债务规模扩张,2022年末各市**债务余额与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率均有所升高,各市**债务负担均有不同程度加重,信阳市和鹤壁市上升幅度最为明显。信阳市该比率高达6.15,排名全省第一,其后的鹤壁市为4.81,两市增幅分别为140和112个百分点。濮阳市、周口市、南阳市、商丘市位于4-4.7区间。处于较优水平的洛阳市、济源市分别为1.95和1.92。
分一般债务和专项债务来看,随着土地市场热度回落以及以项目收益平衡债券为主的专项债券发行量上升,2022年河南省大部分下辖市**性基金预算收入对专项债务的覆盖程度普遍减弱,相对一般债务负担较重。2022年,各市**性基金收入均未能覆盖专项债务。其中开封市、济源市相对较强,该比率分别为2.57和2.25。覆盖程度最弱的漯河市、安阳市、信阳市和许昌市超过6,分别达7.40、7.27、6.29和6.24。其余各市比率在3.0-5.8区间。就一般债务负担看,2022年10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不能对一般债务形成完全覆盖,负担较重的濮阳市和周口市一般债务余额占当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率分别为1.48和1.32;洛阳市和漯河市为最低水平,分别为0.73和0.52。
2022年以来,河南省市场融资较为活跃,整体发行额高位增长,但仍集中于少数地市,郑州市和洛阳市城投债发行量及余额维持前二地位。考虑含城投债的带息债务负担,各市债务压力普遍加重。郑州市为债务负担最为沉重的地市,当年城投债存续余额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率增幅亦最大。周口市、洛阳市和开封市增幅较高,与商丘市一并该比率高于3倍。许昌市由于城投带息债务缩减得以小幅下降,但债务负担相对仍较重。安阳市仍是全省唯一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可覆盖同期末城投企业带息债务的地区。
2022年以来,河南省城投债发行量高位增长,城投债存续规模维持在全国中上游水平。2022年及2023年前三季度,河南省城投债发行额分别为2016.07亿元和2343.17亿元,在全国各省市发行规模降序排列中分别位列第7位和第6位。从城投债存续规模看,截至2023年9月末,河南省城投债存续余额5401.19亿元,仍位列全国各省市第10位。
从河南省内各市城投债发行情况看,2022年以来各市均有发债;且大部分市发债规模超过上期同比,但发债量仍集中于少数经济发达的地市。其中,郑州市城投债发行额稳居全省首位,2022年为759.60亿元,占全省(含省本级)城投债发行额的37.68%;洛阳市城投债发行额略降至192.40亿元,仍排名第二,占全省发行额的9.54%。其次分别为周口市、开封市、驻马店市和商丘市,分别为131.63亿元、123.50亿元、114.00亿元和105.45亿元。其余市发行规模在80亿元以下。2023年前三季度,河南省大部分地市城投债发行力度继续增强。郑州市发行额为919.00亿元,占全省(含省本级)发行总额的39.22%。洛阳市当期发行额亦较大,同比增长87.50%至267.00亿元,占全省(含省本级)发行总额的11.39%。其余各市的发行额仍较小,均在150亿元以内,新乡市延续上年扩张趋势,当期发行额为80亿元,同比增长70.21%。
从存续城投债券的地区分布来看,河南省存续城投债券主要集中在省本级和经济实力较强的郑州市和洛阳市。截至2023年9月末,郑州市和洛阳市城投债存续余额分别为2045.95亿元和719.09亿元,分别占全省城投平台(含省级)债券余额的37.88%和13.31%。周口市当年城投债余额突破300亿元,达313.23亿元。其后的商丘市、开封市、许昌市和驻马店市城投债仍维持一定存续规模,分别为278.60亿元、277.32亿元、221.89亿元和215.30亿元。其余市存量城投债在40-170亿元之间,信阳市和鹤壁市城投债存续规模最小,分别为41.00亿元和39.28亿元。
以城投债存续余额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相对比,河南省内绝大部分地区城投债偿付压力加重,已有9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不能覆盖城投债规模。其中,郑州市、洛阳市和周口市2023年9月末城投债存续余额与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值超过1.7,分别为1.81、1.81和1.74。其后的开封市、商丘市、许昌市、三门峡市、驻马店市和济源市分布于1-1.4。其余市小于0.9,安阳市、信阳市、南阳市该比率分别低至0.31、0.30和0.27。
从城投平台带息债务情况看,截至2022年末,河南省城投平台[12]带息债务合计15313.47亿元,在全国31个省市规模降序排名中居第10位。以城投债存续余额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相对比,2023年9月末河南省城投债存续企业2022年末带息债务余额是其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3.60倍,位列全国各31个省市降序第17位,处于全国中游水平。
从下辖各市情况来看,除许昌市外,河南省各市城投平台带息债务继续扩张,债务仍主要集中于郑州市。2022年末,郑州市城投平台带息债务余额为6229.52亿元,占全省比重为40.68%。其次为洛阳市,年末带息债务余额为1335.76亿元,占全省比重为8.72%。商丘市增至700亿元以上,达720.68亿元。开封市、周口市和许昌市在600亿元以上,分别为642.66亿元、615.43亿元和610.01亿元,其中开封市和周口市增幅高达30.00%和32.86%,许昌市较上年小幅缩减4.92%。驻马店市和平顶山市规模相近,在490亿元左右。其余各市余额较小,不足330亿元,占全省债务比重均在2.50%以内,低位的安阳市、信阳市、济源市、鹤壁市分布于120-200亿元区间。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相比,大部分市带息债务压力继续增大,仅安阳市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可覆盖城投企业带息债务。其中,郑州市债务负担仍最重,其2023年9月末城投债存续企业2022年末带息债务余额高达当地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5.51倍,也是当年该比率增幅最大的地市,同比提升1.10倍。周口市、洛阳市和开封市增幅较高,使得当年该比率突破3倍,与商丘市一并分布于3.2-3.6倍区间。许昌市由于城投带息债务缩减,该比率降至2.99倍,已不足3倍。之后超过2倍的还有驻马店市、三门峡市、濮阳市、平顶山市和漯河市。接近1倍的信阳市和南阳市债务压力较轻。安阳市2022年末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仍可覆盖同期末城投企业带息债务,该比率分别为0.86倍。
[1]全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下同。
[2]传统产业包括冶金、建材、化工、轻纺、能源等。
[3]高耗能工业包括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等。
[4]该部分内容中财政数据及增速主要来自河南省决算报告、决算报表等。
[5]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0%。
[6]**性基金预算自给率=**性基金预算收入/**性基金预算支出*100%。
[7]公开渠道能获取2023年上半年度经济数据的有郑州市、洛阳市、南阳市、周口市、安阳市、焦作市、漯河市和济源市。
[8]本文财政分析中采用的各市2021年和2022年财政数据,除安阳市2021年和2022年、信阳市2022年采用预算执行数,其余均为决算数。其中,安阳市2022年**性基金收支金额采用1-11月数。
[9]该部分内容中2021年及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以当年及上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绝对数计算而得,**性基金收入增速同。
[10]图中计划单列市单独列示,相关省份的地方**债务余额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已作相应扣除。
[11]图中计划单列市单独列示,相关省份的地方**债券发行额与债务余额已作相应扣除。
[12]样本口径为2023年9月末城投债存续企业,含省级平台。
河南有多少个市?
1、河南一共有38个市,其中17个省辖地级市、1个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20个县级市。
2、河南,古称中原、中州、豫州,简称“豫”,因历史上大部分位于黄河以南,故名河南。河南位于中国**部、黄河中下游。
3、河南省辖市为: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许昌、漯河、三门峡、南阳、商丘、信阳、周口、驻马店。
4、20个县级市:巩义市、新郑市、登封市、荥阳市、新密市、偃师市、汝州市、舞钢市、林州市、卫辉市、辉县市、沁阳市、孟州市、禹州市、项城市、长葛市、灵宝市、义马市、永城市、邓州市。
5、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济源市。
河南省漯河市有多少个县区,多少个乡?有多少村
截止2019年9月15日,漯河市辖3个市辖区、2个县;全市共有7个街道办事处、49个乡镇、1262个村、78个社区。漯河市面积2617平方千米,人口263.5万(2017年)。市辖区:1、源汇区面积202平方千米,人口34.23万人。邮政编码462000。2、郾城区面积413平方千米,人口51.38万人。邮政编码462300。3、召陵区面积405平方千米,人口42.76万人。邮政编码462003。县:1、舞阳县面积776平方千米,人口56.06万人。邮政编码462400。2、临颍县面积821平方千米,人口73.26万人。邮政编码462600。漯河1948年设立县级市,1986年升格为省辖市,现辖临颍、舞阳两县,郾城、源汇、召陵三区,三个功能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城区,总面积2617平方公里,总人口283万人,其中城市建成区72平方公里,城区人口72万人。扩展资料1948年7月,设立县级漯河市。1949年1月,漯河市与郾城县合署办公。同年10月,漯河和郾城分设。1960年6月郾城县并入漯河市。1961年11月,漯河、郾城再次分设。1986年1月,经***批准,漯河市由县级市升格为省辖市,辖郾城、舞阳、临颍3个县和源汇区。2004年再次进行区划调整,现辖临颍、舞阳二县,郾城、源汇、召陵三区和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城区。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山东定陶进士乔迁任郾城知县,认为“螺”字用于地名不雅,遂改“螺”为“漯”。清末,京汉铁路在这里修建车站,取名漯湾河车站,因名称字多,为便于书写和称呼,省略为漯河车站,漯湾河镇也随之称漯河镇,属郾城县。漯河知名度愈来愈高,漯河已为世人所公认。1958年国家文字改革委员会正式承认“漯”字的第二读音。《新华字典》、《辞源》、《辞海》等权威字书,也先后相继认可。《现代汉语词典》注:漯,漯河,市名,在河南。参考资料来源:漯河市人民**-行政区划参考资料来源:漯河市人民**-漯河概况参考资料来源:漯河市人民**-历史沿革
河南省一共有多少市?
河南省有17个地级市,包括郑州市、开封
市、洛阳市、平顶山市、焦作市、鹤壁市、新乡
市、安阳市、濮阳市、许昌市、漯河市、三门峡
市等。河南省的省会是郑州,郑州地处中国地理
中心,是全国铁路、航空、高速公路等枢纽城市。
河南省有17个市河南省辖17个地级市,包括
郑州市、开封市、洛阳市、平顶山市、焦作市、
鹤壁市、新乡市、安阳市、濮阳市、许昌市、漯
河市、三门峡市、南阳市、商丘市、信阳市、周
口市、驻马店市、济源市。
河南省的省会是郑州,地处华北平原南部、黄河中下游、河南省中部偏北。北邻黄河,西临嵩山,东南是广阔的黄淮平原。郑州地处中国地
理中心,是全国重要的铁路、航空、高速公路、
电力等枢纽城市,也是中国中部最重要的重要工业城市。
河南省有共有多少个地级市?
河南省一共有17个地级市,分别是:郑州市、洛阳市、开封市、漯河市、安阳市、信阳市、南阳市、濮阳市、周口市、新乡市、三门峡市、驻马店市、平顶山市、鹤壁市、商丘市、焦作市、许昌市。21个县级市(含1个省直辖县级市),82个县,54个市辖区。
河南省的所有城市名称
河南省下辖: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许昌、漯河、三门峡、南阳、商丘、信阳、周口、驻马店17个地级市。新郑市、新密市、登封市、荥阳市、巩义市、偃师市、舞钢市、汝州市、林州市、卫辉市、辉...
河南有多少个市?
河南有18个省辖市:郑州市、开封市、平顶山市、洛阳市、商丘市、安阳市、新乡市、许昌市、鹤壁市、焦作市、濮阳市、漯河市、三门峡市、周口市、驻马店市、南阳市、信阳市、济源市。1、郑州是全国重要的铁路、航空、电力、...
河南有多少个市?
17个地级市,21个县级市、88个县,50个市辖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