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总市值怎么算出来的(公司市值如何算的?)

时间:2024-01-16 18:14:34 | 分类: 基金知识 | 作者:admin| 点击: 59次

公司市值如何算的?

总股本数乘以股票价格e

市值怎么计算?

市值指的是一个公司的总市值,也称作市值总额或总市值。计算市值需要以公司的股票数量乘以每股股价来得出。例如,如果一个公司有1,000,000股股票且每股股价为$10,那么该公司的市值就是1,000,000 x $10 = $10,000,000。市值是一个反映公司规模和影响力的重要指标,通常被作为投资者评估投资风险和价值的重要参考。同时,市值也是衡量公司在市场上的地位和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股市分析:股票总市值&流通市值的计算,你知多少

本文1800字,预计阅读时间3分钟

引言

对于纯A股公司、纯B股公司和纯H股公司来说,总市值=相应股价×总股本即可。但是对于A/B股市场同时上市、A/H股市场同时上市甚至是A股港股美股三地同时上市的公司来说,不少投资者对其市值的计算并不是很清楚。(我们以股票行情软件上显示的总市值、流通市值为标准,数据进行四舍五入处理)

A&B股市场同时上市公司总市值、流通市值

以古井贡酒和古井贡B为例,其股本(已进行四舍五入处理)构成如下:

2.1总市值

不少投资者认为古井贡的总市值应该这样计算:

但是我们与雪球软件上显示的古井贡酒的总市值进行对比,古井贡酒的总市值是236.54亿人民币,与我们计算的210.92亿人民币有差异。

另外,我们还会发现,即使我们考虑到人民币港币的汇率,古井贡酒和古井贡B上显示的总市值差异也是很大的。

不少投资者就会产生疑惑,同一只股票,为什么总市值会不同呢?

其实,行情软件上显示的总市值并不是使用总市值=(A股股价×A股股本)+(经汇率转换后的B股股价×B股股本)这个公式计算的,而是A股市场和B股市场分开计算的。也就是说:

对于A股上市的古井贡酒来说:

总市值=A股每股股价×总股本=46.97元×5.036亿股=236.54亿人民币

对于B股上市的古井贡B来说:

总市值=B股每股股价×总股本=30.4港币×5.036亿股=153.09亿港币

为什么要这么计算呢?我们可以这么理解:

对于A股市场来说,A股市场投资者认为古井贡酒每股应该值46.97元人民币,古井贡酒总股本共计5.036亿股,所以古井贡酒的总市值应该值46.97元×5.036亿股=236.54亿人民币

对于B股市场来说,B股市场投资者认为古井贡酒每股应该值30.40港币,古井贡酒总股本共计5.036亿股,所以古井贡酒的总市值应该值30.4港币×5.036亿股=153.09亿港币。

也就是说,软件上显示的古井贡的总市值不是A股总市值和B股总市值的累加,而是A股市场和B股市场分别计算的。我们明显可以看到,即使是同一家公司,B股投资者给古井贡酒的估值是大幅低于A股的。

2.2流通市值

行情软件上显示的流通市值是指在A股市场和B股市场实际流通的市值。如图所示:

A&H市场同时上市公司总市值、流通市值

A&H市场同时上市和A&B市场同时上市总市值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

3.1总市值

这里以建设银行A股和建设银行H股为例。建设银行股本构成如下:

对于A股市场来说,A股投资者认为建设银行每股应该值6.35元,建设银行总股本2500亿股,所以建设银行总市值=A股股价×总股本=6.35元×2500亿股=15875亿人民币。

对于港股市场来说,港股投资者认为建设银行每股应该值6.6港元,建设银行总股本2500亿股,所以建设银行总市值=港股股价×总股本=6.6港币×2500亿股=16500亿港元。

3.2流通市值

建设银行A股实际流通市值和H股实际流通市值如图所示:

A股&港股&美股三地同时上市公司总市值、流通市值

这里以广深铁路为例。广深铁路股本构成如下:

有的投资者就会疑惑了,广深铁路不是在美国市场上市了吗,怎么没有N(美股)股股份?

根据美国有关证券法律的规定,在美国上市的企业注册地必须在美国,也就是说广深铁路作为注册地在中国的公司是不能在美国发行股份的。中国企业都是采取存托凭证(DR)的方式进入美国的资本市场。

什么是存托凭证?

我们不必深入追究存托凭证是什么,只要知道个大概即可。也就是说,广深铁路公司要到美国上市,就得将一定数额的股票(H股股份),委托某一中间机构保管,由中间机构通知美国的存托银行在当地发行代表该股份的存托凭证。我们只要知道存托凭证跟股票的权利是一样的就行了。

这里就解释清楚了,存托凭证是广深铁路从已经发行的H股股份中拿出一部分股份交给美国的存托银行。实质仍然是H股,并没有发行N股,所以广深铁路即使在美国上市,其股份组成仍然只有A股和H股。

广深铁路A股/H股总市值、流通市值的计算跟前面的计算完全一样,这里就不说了。

这里要说一个问题,我看到不少投资者疑惑广深铁路为什么美股每股值27.42美元,为什么A股只有每股4.3元,港股只有每股4.3港币?

其实大家注意到A股和H股广深铁路的总股本都是70.84亿股,而美股总股本只有1.42亿“股”?

我们刚刚说了,广深铁路在美国发行的是存托凭证。广深铁路的存托凭证与股票的兑换关系是1存托凭证=50股。也就是说广深铁路在美国是以每一存托凭证为单位进行交易的,每交易1存托凭证,相当于交易了股票50股。其总股本共计1.42亿存托凭证,也就相当于1.42亿×50股=71亿股,与A股和港股市场上的总股本数是一致的。

所以,我们在计算广深铁路美股每股股价时应该是27.42美元/存托凭证÷50股=0.55美元/股。

经过汇率转换后,约和3.7元/股,股价明显是比A股低的。

A+H股公司总市值怎么算

由于A股和H股不可跨市场抛售,这为计算A+H股的上市公司的总市值带来了困难。无论是以A股还是以H股的价格乘以总股本来计算上市公司的总市值显然都有失公允,目前证监会采用的计算方法则是按照H股的股本和市价先计算H股部分的总市值,然后再将剩下的A股无论流通与否全部按照A股市价计算总市值,然后将两部分累加得到一家上市公司的总市值。  此前有读者来信询问本报此前统计的10大市值公司里4大银行为何独缺建行,反而招行等却榜上有名。其实这正是总市值算法的问题。根据上交所资料,建设银行总股本2336.89亿股中,H股为2246.89亿股,占了96.15%,所以其总市值极大程度上取决于H股股价;相反工商银行在总股本3340.19亿股中H股仅占830.57亿股,比例不过24.87%,其总市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A股价格。由于目前银行股A股股价普遍较H股高,所以A股占总股本比重越大,其相应的总市值也就越高。建设银行因为H股占总股本过高,其总市值偏低也就毫不奇怪了。

市值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二、计算方法是每股市场价格乘以已发行股份总数。整个股票市场所有上市公司的总市值就是股票的总市值。股票的面值和市值往往不一致。股票价格可能高于或低于面值,但首次发行股票的价格一般不低于面值。三、股价主要取决于预期...

准备上市的公司,市值是如何计算出来的?

关于上市公司的估值问题网上已经有相当多的“方法论”,之前李博士也已经在本号中多次回答关于企业估值方法的相关问题(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但是说实话,公司市值的计算不是单靠介绍方法就OK的,很多人已经熟知贴现现金流、相对估值、VC、第一芝加哥等等方法,但是具体的应用仍然是纸上谈兵,今天Z博士就从一个案例具体来和大家交流一下公司市值计算的问题。

为了举例说明,我们介绍-个DylanComponents,Ine.(以下简称DCI公司)的例子。这是一个假设的准备上市的公司,负责为锂电池制造商提供零部件。创业者Dylan正在寻找资金来增加产能,以便与商业规模同比例增长。产能扩大将需要1年时间,而收益开始于第2年。Dylan已经准备好了财务预测,并假设了三种情景,所产生的现金流预测如下表所示。他还赋予了每种情景以相应的概率。

显性价值期是5年,在该时期结束时,Dylan预期投资者有两种退出途径。如果“成功”情景得以实现,DCI公司将上市。你已经搜集了可比IPO交易的数据,并预测如果“成功”情景得到实现,合适的持续价值将是第5年现金流的12倍。如果是“适中”情景,DCI公司将通过并购卖给一个客户或者卖给对纵向一体化感兴趣的供应商。你已经搜集了可比交易的信息,并估计出这种情况下持续价值将是第5年现金流的8倍。“失败”情景导致投资的完全损失,因此第5年的持续价值为零。

在上式中,PV是所有企业投资者现金流的现值。你可以将从时点0到T的时期解释为显性价值期,其中时间T的现金流包含了持续价值。同一时间的不同现金流可能存在不同的风险。考虑到这一点,Cjt代表了时间t的特定期望现金流。例如,除了企业税收状况的不确定性,折旧现金流(也就是每一期的税收节约)在进行投资的时候便得到确定。结果,相对于净利润或经营现金流,它们的风险可能要低得多。

上式中的每一个现金流都以某个因子进行贴现,该因子通过CAPM来决定。在一个给定的时期内,我们的现金流可能具有不同的风险;而在不同时期之间,无风险利率和市场风险溢价也可能会变化。这意味着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或者对于在同一个时期内的不同现金流,贴现率都可能会不同。

企业的重要风险发生在第2年,此时企业开始进行产品销售。基于收人的现金流要比早期的投资现金流具有更大的风险。在第2年到第5年的每-年中,不同情景之间的现金流具有相当的差异,由此可见其风险之大。由于这些现金流是有风险的,在第2年到第5年中采用的贴现率与在时点0和第1年的现金流中所采用的贴现率,应该有所不同。

这很直观,然而,正如前文所诉,当使用风险调整贴现率方法时,通常的做法是将单一的贴现率运用于所有的现金流。在本例中,这样做的后果是低估投资现金流出的现值,这进而导致项目净现值被高估。尽管如此,为了与标准做法保持一致(以及为了演示确定当量方法的优势),我们将遵循一般的做法。

假设基于无风险利率和收益率的数据,我们已经估计出如下CAPM的参数:长期国库券的当前收益率为4.0%、市场风险溢价为6.5%。

在执行式之前,我们所需要的最后的变量是β的估计。Dylan选择了如下表所示的三个企业作为可比企业,我们已经为这三个企业的权益B和资本结构搜集了相关数据。

由于这些事权益β,因此第一步要先确定资产β,如下表所示。

基于资产β的简单平均,我们估计DCI公司的βA,为1.32。利用我们此前的估计,无风险利率为4%,市场风险溢价为6.5%,则我们现在可以将资产的要求收益率计算如下:

下表“估值模板1”归纳了现金流、贴现率以及现值计算。其中“项目信息”部分与我们此前看到的DCI公司的数据相同,包括了每一年每种情景的现金流预测和期望现金流。第5年的经营现金流和持续价值已经被综合在一起。

在模板的“市场信息”部分,我们提供了每-年用来估计风险调整贴现率的数据和计算。在该表中,我们在每一.期中使用相同的年度贴现率,忽略了此前提到的风险差异。结果,β被假设为固定不变,这点与风险调整贴现率方法的大部分用法保持一致。相关假设的初始值在第1年给出,即持有期为1年。无风险利率为4%,市场收益率为10.5%(基于我们关于市场风险溢价等于6.5%的假设)。

对于更长的持有期,无风险利率和市场收益率可以通过将1年期利率进行复利来获得。市场风险溢价正是这两者之差。例如,对无风险资产的两年期投资,预期将产生8.16%的总收益率,而两年期的市场收益率估计为22.1%。这个结果导致了两年期现金流的贴现率的如下估计:

r2年期=8.16%+1.32x(22.1%-8.16%)=26.5%

将每一年的期望现金流的现值进行加总,我们可获得DCI公司的价值约为15352美元。

现在我们利用确定当量方法来估计DCI的价值。我们已经估计出RPM和rF(分别为6.5%和4%),还计算出了期望现金流Ct。之前我们已经估计了市场收益率的标准差,因此我们还需要的唯一变量是DCI公司的现金流的标准差和它们的市场相关系数。对于后者,我们决定使用整体相关系数均值即0.195,作为一个合理的估计。下表归纳了现金流、贴现率和确定当量现值计算。

在“成功”情景下,我们假设DCI公司将在第5年年末上市;而在“适中”情景下,公司将被一次性卖给一个客户。为了估计在“成功”情景下第5年年末的价值,我们搜集了近期IPO交易的数据,如下表所示。与DCI公司相似,所有的可比企业完全靠权益融资,因此我们不需要调整资本结构。

在上表中,市场资本化是指每一个公司的总价值等于IPO价格乘以IPO后发行在外的股份总数,包括IPO股份。这代表了创业者或者IPO前的投资者通过出售他们的股份所能获得的价值,这些股份同时也是IPO的一部分。

Dylan的预测是关于所有投资者的现金流,因此我们将可比分析集中于最后一列的数据。在实践中,我们也使用Dylan关于收入、EBIT、利润的预测数据,以及可比公司乘数的额外数据。例如,我们仅使用所有投资者的现金流。如前所讨论的,我们还希望考虑当前的市场环境并决定今天的乘数是否代表未来5年的交易的合理估计。

对于每一个IPO交易,我们计算市场资本化与所有投资者现金流的比率。该比率大致告诉我们IPO投资者愿意为每1美元的可比企业的现金流支付多少钱,如下表所示。

由于我们认为可比企业对DCI公司的价值具有同等的信息含量,因此我们将三个可比企业的市场资本化率进行平均。由此获得的市场资本化/所有投资者的现金流比率为12.0。基于此,我们推测,DCI公司在5年后的持续价值,将是所有投资者现金流的12倍。如果企业达到“成功”情景的要求,那么这将是一个合理的估计。

如果DCI公司根据“适中”情景来发展,第5年年末的退出将是出售给一个战略伙伴(例如收购)。相对估值法可用来估计在该点的持续价值,我们已经搜集了可比M&A交易数据,如下表所示。

在这些交易中,支付价格是购买者为目标企业资产和相关的现金流所支付的。对于每一个可比对象,我们计算支付价格与所有投资者现金流的比率,如下表中最后一列所显示的。假设这些交易具有同等的信息含量,然后我们将四个比率进行平均,得到8.0。

现在我们专虑通过VC方法来估算DCI公司的价值。在我们的例子中,最后一年是第5年。在“成功”情景下,我们假设DCI公司将上市,持续价值为股东现金流的12倍。我们从确定当量模型中得知,正确的现值应该是12963美元。

VC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确定一个点,使得如果企业成功的话,通过收购,或者IPO,或者其他方式进行收成是可行的;然后将该点作为估值的持续价值期的起始年份。对该年份的净利润或者其他现金流的估计建立在“成功”情景的基础之上。

第二步,使用合适的市盈率或者其他乘数,以及收成日期的利润或者现金流预测,据此计算持续价值。对于一个已经达到“成功”情景水平的企业,乘数应该反映该企业的利润或者现金流的期望资本化。

第三步,以一个门槛收益率来贴现,将持续价值估计转化为现值。门槛收益率应该足够高,以便能够补偿时间价值、风险、“成功”情景未能达到的概率。

第四步,基于估计的现值,计算投资者为投入给定数量的资本而要求的最低比例的所有权。在VC方法中,我们仅仅聚焦于“成功”情景中的现金流,以一个项目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收益率来估算他们。

但是这种方法没有提供更多的指南,如果一个项目被认为处于第一阶段,那么贴现率应取40%—60%。这样宽泛的范围并不十分有用,尤其是如果股指被用作投资决策的基础。在下表中,我们也求出能够产生真实现值的单一门槛收益率,结果是57.84%。

感谢大家阅读,有任何问题欢迎大家和我们交流讨论。

什么是总市值,市值是怎么计算出来的,是不是股票市值越高越好?

期待看到有用的回答!

总市值计算公式总市值怎么计算

总市值可以简单的算。你只要知道前一天的总市值就可以。总市值=前一天总市值×涨跌幅

上市公司市值来自怎么计算的

300238总股本6110万股,流通股本1230万股总市值37.51×61100000=22.91861亿元,四舍五入就是22.92亿元,准确。流通市值是37.51×12300000=4.61亿元你说的发行总数是指这个公司此次IPO上市的股本,其中还分网下配售跟网上配售,网上配售占80%,已经上市流通;网下发行的一般有3个月的锁定期。锁定期过了,就可以上市流通了,到时候流通股本就是15300000了。

市值的计算和对市值的理解

PS:旧文,写于2017/12/12

晨会的时候,同事询问了一个关于中兴通讯市值的问题:在wind、choice、通达信三个金融终端上,中兴通讯的市值是不同的。那么,究竟哪一个市值才是“正确”的呢?

以2017年12月12日收盘为例,今天中兴通讯A股收盘价为37.09元/股,H股收盘价为27.95元/股,东方财富choice上中兴通讯A股的总市值为1555亿元(雪球上也是1555亿元,雪球上H股的价格是1172亿元),但是wind上就是1453亿元,而wind上对应的港股中兴通讯的市值是1715亿元。那么,究竟哪一个才是中兴通讯的市值呢?

一、什么是市值?

一般来说,市值是指一家上市公司的发行股份按市场价格计算出来的股票总价值,公式表达就是“市值=股价*总股本”,这个概念几乎没有分歧。

但如果一个上市公司同时在多个市场上市,问题就出现了。引用《A+H股公司总市值怎么算》一文的说法,严格的说,一家公司的股票其实不是“同时”在内地和香港上市,而是“一部分在香港一部分在内地”上市。比方说一亿股股票,不是在内地上市一亿、在香港也上市一亿。而是内地上市8000万,香港上市2000万。在内地上市的部分不可以在香港市场交易,在香港上市的部分也不可以在内地股市交易(除非经过复杂手续退出香港市场重新在内地股市上市)。所以两地上市也没什么冲突的,一边一部分而已。像中国联通这种母子公司在两地上市的情况,属于比较特殊的情况,需要单独考虑。

由于每个市场的价格是由各自市场的供需决定的,如果市场间无法实现完全自由流动,则必然会产生多个市场下的多个价格。按“市值=股价*总股本”来计算,也会存在同一公司在不同市场存在不同的市值。那么,究竟是应该用“某一市场价格*总股本”,还是应该用“各个市场价格*各个市场股本再加起来”来衡量一个公司的市值大小呢?

这个问题,目前能找到的官方案例主要有两个:

1、证监会文件。证监会《证券期货业统计指标标准指引(2016年修订)》里面提到,上市公司市值是指统计期末根据上市公司股票价格和对应股本计算的股权价值合计。上市公司市值等于上市公司A股市值和B股市值之和,计算公式为:

可以看出,在考虑A股和B股的时候,证监会倾向于使用加权汇总计算市值。这里并未涉及H股。

2、港交所上市决策。港交所《香港交易所上市决策HKEx-LD83-1(2009年12月)》提到了一个案例,该公司A+H上市,但按照港交所的要求计算财务比率时,是“按照X公司所有已发行股本(包括A股及H股)的市值来计算,而该市值则只根据H股的市场价格计算”。可以看出,港交所更倾向于使用“某一市场价格*总股本”计算市值的。当然,在该案例中,最后采用的市值计算方法是“以其A股及H股于有关交易日期之前五个交易日的平均市价,作为计算X公司的市值”。

可以看出,即使是官方,关于市值的定义也不是完全统一的。

回到中兴通讯的问题。中兴通讯目前总股本一共是4,192,671,843股,这其中包含了3,432,072,828股流通A股,5,096,481股限售A股和755,502,534股流通H股。参考下表:

股份数量

占总股本比例

A股

3,437,169,309

81.98%

 流通A股

3,432,072,828

81.86%

 限售A股

5,096,481

0.12%

H股

755,502,534

18.02%

公司80%的股份是在A股上市的,20%的股份是在港股上市的。按照各个方法计算的市值如下:

A股价格*总股本

=37.09*4,192,671,843=1555.06(亿元人民币)

采用此方法的终端:雪球(A股)、choice(A股)

H股价格*总股本

=27.95*4,192,671,843=1171.85(亿港元)。

采用此方法的终端:雪球(H股)

多市场加权汇总

=37.09*3,437,169,309+27.95*755,502,534*0.84733=1453.77(亿元人民币)。

采用此方法的终端:Wind(A股)

多市场加权汇总

=37.09*3,437,169,309/0.84733+27.95*755,502,534=1715.70(亿港元)。

采用此方法的终端:Wind(H股)

上面展示了各个终端对于市值的计算方法。

那么,对于我们来说,究竟应该关注哪一种计算方法下的市值呢?或者说,看到卖方分析师给出的市值区间,应该理解为哪种方式的市值计算方法更合适呢?我认为,不同的计算方法背后反映的是计算市值的目的,或者看待市值的角度。

二、市值意味着什么?

这就涉及一个关键的问题:市值意味着什么?这可以从两方来看,站在上市公司这边,站在财务(外部)投资人这边。

1、站在上市公司的角度:市值=股价*总股本=净利润*市盈率

先看“市值=股价*总股本”。重要的是理解股价,股价是边际价格,是上一次买卖发生时的静态数据,未来边际供需的变化通过买卖方报价行为来影响价格。因此对于潜在买家来说,市值可以理解为按边际成本计算的公司的重置成本;而对于潜在卖家说,市值可以理解为按边际价格计算的变现价值。

这样的视角去理解市值,可以发现:

市值意味着独立在市场存活的能力。市值越大,也就意味公司的市场收购成本较高,难度较大,潜在买家的边际成本较高。这一点,对于很多大股东控制权较弱的企业很重要。

市值意味着控制权的变现能力。市场上的潜在卖家,往往是公司的股东。因此市值意味着公司让渡所有权能够得到的回报。当这个回报很高时,公司倾向于发行股份收购(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或发行股份融资(定增),股东倾向于减持套现。在所有权的变现能力很好的时候,公司或者管理层是很乐意将他们变现的。

再看“市值=净利润*市盈率”。一般来说,市盈率都会大于1,也就是市值可以提前预支未来的盈利,或者说,市值是基于当前经营状况产生的“信用”。股权质押本质上是基于这种“信用”的“贷款”。如果一家公司的净利润为1亿,市盈率为10倍,公司的总市值为10亿,则可以通过股权质押获得3-4亿甚至更多的现金(理论上)。市值意味着公司“股权信用”(我自己起的)扩张的能力。

除此以外,市值还意味着公司一些非价格化的资源禀赋大小,比如**资源、资本市场服务资源、行业影响力、公司竞争力、知名度、老板身价、市场评价等等。

总的来说,市值对于上市公司更像是一种“无形资产”,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在不同市场并不相同,就好比A股大体上比H股给予更高的估值,也就是市值。可是,因为市场分割的原因,H股股份是无法享受A股高估值带来的好处的。所以,对于上市公司,想要正确地考量市值带来的“能力”,比较合适的办法是分别计算各个市场股份的市值,再汇总得到总市值,即采用多市场加权汇总法计算市值。

2、站在财务(外部)投资人的角度:市值=未来合宜的净利润水平/预期回报率

对于外部投资人,尤其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往往在一个市场交易,无法像上市公司综合考虑各个市场的“能力”,因此,将市值理解为“特定市场价格*总股本”更为合适。

将市值理解为特定市场价格*总股本后,看一下公式的推演:

市值/净利润=特定市场价格*总股本/净利润=特定市场价格/(净利润/总股本)=特定市场价格/每股净利润=特定市场市盈率=特定市场(在盈利全部分红不进行再投资假设下的)投资回收期=1/特定市场即期收益率

而特定市场的投资回收期和即期收益率,以及根据公司未来成长进行调整后的“合宜投资回收期”和“预期回报率”,才是财务(外部)投资者在横向比较同一市场中各类公司、同一公司在不同市场时最关心的问题。

再拿中兴通讯举例,目前A股计算可得的市值为1555.06亿元人民币,H股计算可得的市值为992.94(1171.85*0.84733)亿元,H股相比A股折价36.15%,这也就是常说的A/H折溢价率,也可以简单用各个市场的价格相除得到。这个结果也意味着,对于同一个公司,在不同市场购买的价格不同,H股会比A股便宜许多。理论上说,买H股会比A股更加划算。

三、题外话: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到底在干嘛

第二部分说到,市值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是一种“无形资产”,因此上市公司天然就具有做大市值的倾向。

我们知道,市值=净利润*市盈率,前者主要依据的是公司的经营情况(客观、历史),后者则是市场如何看待公司目前的经营情况(主观、未来)。想做大市值,自然要从这两方面着手,前者主要的手段主要就是“做账”,这个也有很多讲究,但和后者比起来,腾挪的空间会显得小一些。所以很多公司做市值管理,本质上是通过引导、管理市场预期,改变投资者对于公司的看法。

就我接触过的公司,大致有三类做市值管理的公司:

一类公司,往往通过制造预期或者经营情况的波动(过于乐观、过于悲观),赚市场预期波动的钱(低位激励,高位套现)。投资者想要赚这种公司的钱,需要密切关注公司内部人的行为,可事实上,在公司内部人行为发生之后,在人为制造的好预期或经营情况的好转恶化之前,外部人是不可能知道公司内部人的行为究竟是偶然为之还是有意为之。而真的出现的时候,往往股价已经大大的反映了公司差劲的现状。

一类公司,往往是利用市场的现状,为自己市值做大添砖加瓦。比如,早些年,很多公司并购,将优质资产注入,因为市场对于并购政策的乐观倾向,导致这类公司注入既体现了公司经营情况的改善,又让市场对公司未来继续经营改善产生乐观的预期,因此这类公司股价走的非常厉害(蓝色光标),市值迅速做大。而现在,随着IPO进程加快,有的公司将优质资产剥离分开上市,利用一级市场投资者比二级市场投资者乐观的现状,增加自己集团的总市值(华谊兄弟)。但是,当年一级市场赚的是二级市场投资者乐观的钱,二级市场投资者赚的大部分是公司经营情况的钱(因为本身就很乐观了),偶尔还能赚赚市场更乐观的钱。可是,现在,也只有一级市场赚赚一级市场投资者更乐观的钱了。投资者想要赚这种公司的钱,往往是看天吃饭,好的时候大家都有钱赚,差的时候别人吃着你只能看着。

一类公司,则是将资本市场带给公司的便利,最大程度地投入到改善追求公司经营情况长期稳定向好上。巴菲特提到过,如果管理层不正直,他们的聪明和勤奋就是祸害。公司想要长期追求市值的最大化,一定是管理好市场的预期(不过分乐观也不过分悲观)的情况下,追求公司经营情况长期稳定向好。公司给市场回报,感谢市场给予公司资本工具,同时市场也利用自己的预期(透支未来)帮助公司发展自己。

原来的我,往往投资在前两类公司上,未来我希望我能投资在最后一类公司上。

四、结论

以上就是从市值的数字分歧出发,自己的一些思考。

市值对公司而言,是一种资源和能力,分市场计算市值有利于正确理解自身的资源和能力范围;对投资者而言,是做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基于当前市场计算市值有利于正确反映当前市场对公司现在和未来的综合看法。

投资者必须了解公司形形色色的市值管理手段,但投资那些正直真诚、将市值看做发展的手段、并将所得回馈市场的公司,能带给人更强的幸福感吧。

参考文献:

新浪博客:《A+H股公司总市值怎么算》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8014ab0102vpyo.html 

雪球:《股票总市值&流通市值的计算,你知多少》https://xueqiu.com/1700589315/86745762 

搜狐:《上市公司市值有什么意义?》https://m.sohu.com/n/471298783/ 

知乎:《对于上市企业来说,市值管理重要吗?为什么?》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60444 

证监会:《证券期货业重点统计指标诠释之七——股票市值》http://www.csrc.gov.cn/jilin/xxfw/tzzsyd/201312/t20131204_239213.htm 

证监会:《证券期货业统计指标标准指引(PDF)》http://www.csrc.gov.cn/zjhpublic/G00306201/201608/P020160805488331378425.pdf 

港交所:《香港交易所上市決策HKEx-LD83-1(2009年12月)(PDF)》http://cn-rules.hkex.com.hk/tr/chi/tr_8479_10998.pdf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