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型通货膨胀对股市的影响(如何应对已经到来的输入型通胀)

时间:2023-11-30 21:55:42 | 分类: 基金知识 | 作者:admin| 点击: 59次

如何应对已经到来的输入型通胀

昨天的文章里公布了些官方数据,并提及输入型通胀的问题。有些朋友很感兴趣,有些朋友以为房价又会大涨了。所以今天我们简单了解一下输入型通货膨胀与货币增发引起的通货膨胀的区别以及如何应对。

首先我们回顾一下大家比较熟悉的由于货币增发引起的通货膨胀。因为增发的货币没有流入实体经济,所以造成金融资产的大幅增值,如房产、股票、债券等,而一般商品价格并没有像房产那样飞涨,像原油、煤炭、钢铁的价格还在下跌。所以在上一轮通胀中投资金融资产、房产就是赚到了。

   这轮通胀是由于国际市场原油、原材料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导致国内基础产品进口价格提高,从而引起国内商品价格上涨,并最终引起成本推动型或输入型通货膨胀

  这种通胀的特点是物价普遍上涨,而实体经济更加艰难,**的货币政策空间也受到制约。对房地产的影响也是负面的,未来商品价格会比房价涨的快。而且此次通胀是整个生产领域全面的成本推升,所以短时间很难回落。

   如果想找到抵御通胀的方法,就要先了解一下这轮通胀的由来。

  我在之前的文章里详细介绍过原油价格如何从2003年30美元/桶疯涨到2008年147美元/桶,在供求关系没有明显变化的情况下又如何狂跌到2016年初26美元/桶的过程。在这里就不多说了,结论是国际金融资本的投资方向与交易对象决定金融市场和大宗商品价格的起伏。

随着特朗普的当选,欧洲迎来大选年,黑天鹅事件频发,2017年注定充满了不确定性。

从国际金融市场上观察,上周美国道琼斯指数突破20000点,创下了14年的新高。在如此高亢的金融投资环境下,国际金融资本也要回避风险,寻找更有潜力的交易对象。

从国际**经济上观察,反全球化浪潮,美元加息、各国央行逐渐退出货币宽松政策,对经济都是负面影响,从而难以支撑当前国际市场的股票和债券。而随着土耳其反转俄罗斯、美俄关系缓和、沙特坚持减产,同时原油价格已经跌到谷底等多方因素,为大宗商品的上涨是创造了条件。而且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所以结论出来了,抵御此次通胀的方法是,投资大宗商品交易市场。

其实我早在2016年10月1日写《资产配置》的文章里已经提到了退出楼市,进军商品期货市场的思路,而中国CPI、PPI加速上涨也是从2016年10月开始的。

这里又提到商品期货市场的概念,商品期货市场对于大多数人还是比较陌生的,因为它的高杠杆和高风险,让很多人望而却步。

在一个正常的双边期货市场里,如果没有专业的分析能力和高超的操作技巧,赔钱是大概率的事情,所以不建议非专业人士操作。而现在期货市场是单边行情,这样的行情是需要等很多年才会出现的,这样的行情更需要的是勇气与耐心。

投资也好人生也罢,想要成功就要有尝试“以小博大”的勇气,而“以小博大”不是用小的成本去对赌更大的收益,他的精髓是承担小的风险去博取更大的机会。通过学习思考研究,判断未来发展趋势,将风险控制到最低,获取最大的收益。

2003年能够正确判断房产趋势,坚持不懈的用贷款(杠杆)买房的朋友,就是用最小的风险博取最大的收益。而现在楼市就有些类似双边行情了,风险大于收益,就没有的“以小博大”意义了。

当大爷大妈都知道股市赚钱时,股市必然开始反转。因为金融投资的本质就是“击鼓传花”“旁氏骗*”,最终都要有接盘的。所以投资要敢为人先,当大多数人都跟进的时候,行情离反转也不远了。

我在这里并不是忽悠大家积极进入商品期货市场,以我这段时间的操盘经历也是惊心动魄的,这里需要更多的专业知识和对相关市场的了解,以及过硬的心理素质。

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分享给那些关注我公共号的朋友,我对未来投资的判断与设想。欢迎大家共同讨论。

精彩人生需要一次次”以小博大”的过程才能实现。以我为例,从国企到外企,从润滑油行业到冶金行业,每一次选择都是在评估风险,分析未来,勇敢迎接新的挑战。

现在的年轻人正处于时代的变迁,面临着许多机会和挑战,正确的评估自己眼光放长远,勇敢的面对,通过学习与奋斗,成就精彩的人生。

相关经济数据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2月10日发布铁矿砂、原油、煤等主要大宗商品进口量价齐升。

1月份,我国进口铁矿砂9200万吨,增加12%,进口均价为每吨524.9元,上涨81.3%;原油3403万吨,增加27.5%,进口均价为每吨2644.4元,上涨46.7%;煤2491万吨,增加64.4%,进口均价为每吨650元,上涨1.1倍;成品油260万吨,减少2.2%,进口均价为每吨3284.7元,上涨48.3%;初级形状的塑料221万吨,增加10.2%,进口均价为每吨1.12万元,上涨9.9%;钢材109万吨,增加17.7%,进口均价为每吨6853.6元,上涨0.8%;未锻轧铜及铜材38万吨,减少12.7%,进口均价为每吨4.26万元,上涨30.5%。

 

国家统计*2月14日今天发布的2017年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数据显示,CPI环比上涨1.0%,同比上涨2.5%;PPI环比上涨0.8%,同比上涨6.9%。

论述:我国2011通货膨胀原因,我国**如何治理通货膨胀的

通货膨胀的原因纸币是一种纯粹的货币符号,没有价值,只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纸币的发行量应以流通中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限度,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需要的金属货币量,纸币就会贬值,物价就要上涨。因此,纸币发行量过多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是造成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通货膨胀的类型①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总需求过度增长超过了现有价格水平下的商品总供给,引起了物价普遍上涨。总需求的过度增长表现为由于投资膨胀和消费膨胀所导致的持续的货币供应量超过社会商品可供量的增长,因而又称过量需求通货膨胀。②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由于成本上升所引起的物价普遍上涨。导致成本上升的因素一是物耗增多,二是工资的提高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③结构性通货膨胀。由于社会经济部门结构失衡而引起的物价普遍上涨。这种类型的通货膨胀一般在发展中国家较为突出。主要表现为3种情况:一是国内某些部门,甚至某些大宗关键产品需求过多而供给不足,导致价格猛涨,并且只涨不跌,进而扩散到其他部门产品的价格,从而使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二是国内各部门劳动生产率发展不平衡,导致劳动生产率提高较快的部门货币工资增长后,其他部门的货币工资也会随之增长,引起价格上涨,从而使一般物价水平普遍上涨;三是开放型经济部门的产品价格,受国际市场价格水平影响而趋于提高时,会波及到非开放型经济部门,从而导致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④输入型通货膨胀。由于输入品价格上涨而引起国内物价的普遍上涨。这种类型一般出现在世界性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并通过国际贸易、跨国公司、开放型经济部门等途径在国际间传播。⑤抑制性通货膨胀。在市场上存在着总供给小于总需求,或供求结构性失衡的情况下,国家通过控制物价和商品定额配给的办法,强制性地抑制价格总水平的稳定,这是一种实际上存在,但没有发生的通货膨胀现象。目前的物价上涨通胀压力加大是多方面原因导致的1、供需失衡比如食品行业这是需求拉动型的通胀2、成本拉动比如原油铁矿等国际价格上升国内这些行业的价格上涨3、国内投资过热大量流动性流向楼市股市流动性过剩导致通胀压力加大4、国际贸易失衡巨额顺差的长期存在外汇占款严重RMB投放过多5、RMB升值预期使得大量国际资本流入国内

通货膨胀和料载厂交按初压皮通货紧缩有什么危害?应该如何治理?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关系:一、比较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1、含义不同。通货膨胀是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在经济相对萎缩的时期,通缩紧缩表现为社会总需求持续小于社会总供给,物价总水平持续下降,货币不断升值。2、表现不同。通货膨胀最直接的表现是物价上涨。通货紧缩往往随着生产下降,市场萎缩,企业利润降低,生产投资减少,以及失业增加,收入下降等现象,主要表现为物价低迷。3、成因不同。通货膨胀的成因主要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货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通货紧缩的成因主要是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货币的发行量少于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4、危害性不同。通货膨胀直接使纸币贬值,如居民的收入没有变化,生活水平就会下降,造成社会经济生活秩序混乱。通货紧缩导致物价上涨,在近期对居民生活有好处,但从长远看会严重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和居民的消费心理导致恶性的价格竞争,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不利。5、治理措施不同:治理通货膨胀最根本的措施是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同时要采取控制货币供应量,实行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等措施。治理通货紧缩要综合运用投资,消费,出口等措施抖动经济增长,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正确的消费政策,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联系:第一,二者都必须是由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不平衡造成的。第二,二者都会影响正常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二、通货紧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我们必须进行具体分析。一般来说,适度的通货紧缩,通过加强市场竞争,有助于调整经济结构和挤去经济中的泡沫,也会促进企业加强技术投入和技术创新,改进产品和服务质量,对经济发展有积极的作用的一面。但过度的通货紧缩,会导致市场银根趋紧,货币流通速度减慢,市场销售不振,影响企业生产和投资的积极性,强化了居民“买涨不买落”的心理,左右了企业的惜投和居民的惜购,限制了社会需求的有效增长,最终导致经济增长乏力,经济增长下降。由此看来,通货紧缩对经济发展不利的一面。为此,我们必须加大**投资力度,刺激国内需求,抑制价格下滑,保持物价的基本稳定1:通货紧缩是一种金融危机。与通货膨胀引起物价持续上涨、货币贬值,会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一样,通货紧缩也是一个与每人都息息相关的经济问题。通货紧缩是指社会价格总水平即商品和劳务价格水平持续下降,货币价值持续升值的过程。在一些主要发达国家,如日本,通缩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其经济复苏的最主要因素之一。特性:■通货紧缩的表现与通货膨胀相反,通货紧缩意味着消费者购买力增加,但持续下去会导致债务负担加重,企业投资收益下降,消费者消极消费,国家经济可能陷入价格下降与经济衰退相互影响、恶性循环的严峻*面。通缩的危害表现在:物价下降了,却在暗中让个人和企业的负债增加了,因为持有资产实际价值缩水了,而对银行的抵押贷款却没有减少。比如人们按揭购房,通缩可能使购房人拥有房产的价值,远远低于他们所承担的债务。关于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效应比较从以下方面得以体现:通货膨胀效应———货币贬值;物价上升;预期收入看好;经济过热;失业率降低;但过快的膨胀之后是必然的紧缩。通货紧缩效应———企业利润减少;个人预期收入降低;宏观经济悲观衰退;价格下降;币值上升;金融秩序混乱等。历史上曾出现过通货紧缩,最典型的是1929年至1933年的世界经济萧条。■为何会出现通货紧缩与通胀相比,通缩是一个更让各国经济政策制定者头痛的问题,因为它更加难以治理。通货紧缩出现的原因,主要包括下述一些方面:一是生产过剩。产品供给大于需求,大量产品销不出去,造成通货紧缩的发生。一些国家的经济尚未从根本上摆脱生产过剩的制约,以至于一旦出现问题,就会面临通货紧缩的风险。二是有效需求不足。因受到股市低迷、投资减少的制约等负面因素影响,消费物价指数与以往相比有所下降,这也是通货紧缩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有效需求不足和生产过剩互为因。正如一个胃病患者,说自己“消化不良”(需求不足)或“吃得太胀”(供给过剩)是一回事一样。三是作为全球经济火车头的美国,经济一直复苏不力,这对依赖美国经济带动的全球不少国家和地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同时,也促使这些国家的通货呈现下降之势。通货紧缩对全球经济造成的损害远远大于通货膨胀,一旦前者和庞大的负债结合起来,必然造成严重的财政问题,而庞大的财政问题则又加剧着通货紧缩,从而给本已虚弱的世界经济复苏罩上阴影。2“通货膨胀inflation纸币的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状况。通货膨胀是纸币流通条件下特有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原因纸币是一种纯粹的货币符号,没有价值,只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纸币的发行量应以流通中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限度,如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需要的金属货币量,纸币就会贬值,物价就要上涨。因此,纸币发行量过多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是造成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特点①纸币因发行过多而急剧贬值。在流通中所需的金属货币量已定的情况下,纸币发行越多,单位纸币所能代表的金属货币量就越少,纸币的贬值程度就越大。纸币的贬值程度即纸币贬值率的计算公式是:纸币贬值率=(1-)×100%例如,一个国家某个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是100亿元,实际发行的纸币是200亿元,纸币贬值率②物价因纸币贬值而全面上涨。纸币贬值率越高,物价上涨率也就越高,物价上涨率的计算公式是:物价上涨率=(-1)×100%例如,一个国家某个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100亿元,实际发行的纸币是200亿元,物价上涨率=(-1)×100%=100%。类型①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总需求过度增长超过了现有价格水平下的商品总供给,引起了物价普遍上涨。总需求的过度增长表现为由于投资膨胀和消费膨胀所导致的持续的货币供应量超过社会商品可供量的增长,因而又称过量需求通货膨胀。②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由于成本上升所引起的物价普遍上涨。导致成本上升的因素一是物耗增多,二是工资的提高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③结构性通货膨胀。由于社会经济部门结构失衡而引起的物价普遍上涨。这种类型的通货膨胀一般在发展中国家较为突出。主要表现为3种情况:一是国内某些部门,甚至某些大宗关键产品需求过多而供给不足,导致价格猛涨,并且只涨不跌,进而扩散到其他部门产品的价格,从而使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二是国内各部门劳动生产率发展不平衡,导致劳动生产率提高较快的部门货币工资增长后,其他部门的货币工资也会随之增长,引起价格上涨,从而使一般物价水平普遍上涨;三是开放型经济部门的产品价格,受国际市场价格水平影响而趋于提高时,会波及到非开放型经济部门,从而导致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④输入型通货膨胀。由于输入品价格上涨而引起国内物价的普遍上涨。这种类型一般出现在世界性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并通过国际贸易、跨国公司、开放型经济部门等途径在国际间传播。⑤抑制性通货膨胀。在市场上存在着总供给小于总需求,或供求结构性失衡的情况下,国家通过控制物价和商品定额配给的办法,强制性地抑制价格总水平的稳定,这是一种实际上存在,但没有发生的通货膨胀现象。后从不同的角度来看,通货膨胀对一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有: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通货膨胀的物价上涨,使价格信号失真,容易使生产者误入生产歧途,导致生产的盲目发展,造成国民经济的非正常发展,使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发生畸形化,从而导致整个国民经济的比例失调。当通货膨胀所引起的经济结构畸形化需要矫正时,国家必然会采取各种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结会导致生产和建设的大幅度下降,出现经济的萎缩,因此,通货膨胀不利于经济的稳定、协调发展。②对收入分配的影响。通货膨胀的货币贬值,使一些收入较低的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下降,使广大的居民生活水平难以提高。当通货膨胀持续发生时,就有可能造成社会的动荡与不安宁。③对对外经济关系的影响。通货膨胀会降低本国产品的出口竞争能力,引起黄金外汇储备的外流,从而使汇率贬值。抑制通货膨胀的措施西方国家抑制通货膨胀的主要措施一般是通货紧缩和收入政策。通货紧缩就是从流通中回笼一部分过多的纸币,通常采用的办法是:①增加税收。②提高贴现率和减少信贷总额。通过这些办法抑制总需求,使之接近于总供给,从而抑制通货膨胀。收入政策主要是通过限制工资、物价的上升来抑制通货膨胀,采用的办法主要是:①颁布价格指导线。②以减税等手段刺激企业实行低价。③对工资、物价实行强制性的控制或管理。在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这些措施的采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通货膨胀;但是,由于资本主义国家采取措施的目的不在于从根本上抑制或消除通货膨胀,而只是把它作为对通货膨胀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调节的一种手段;因此,其结不但不能真正抑制或消除通货膨胀,相反却进一步加剧了通货膨胀。

输入型通胀显现

输入型通胀显现

——2月价格数据点评

报告正文

事件   3月10日,国家统计*公布今年我国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数据。其中2月CPI同比回落0.2%,同比增速较上月上行0.1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6%。2月PPI同比上涨1.7%,同比增速较上月上行1.4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8%。

 点评 

CPI方面,2月份同比降幅收窄。从食品项来看,主要受猪肉价格拖累。猪肉供给端的持续改善,叠加去年同期猪肉价格基数较高,使得猪肉价格同比增速出现明显回落。同时,服务项价格出现较为明显反弹,虽然,今年提倡“就地过年”,使得出行需求降低,但是由于去年同期受疫情影响,返程、服务类需求都大幅降低,基数较低,因此本月服务项价格数据同比呈现较强反弹态势。

PPI方面,2月份同比增速加快上行。受海外复苏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普涨,原油、黑色、有色、煤炭系价格持续上行。目前,生产资料较生活资料上行明显,预计未来,输入型通胀将继续推动PPI上行,并向下游传导,进而对CPI产生拉动作用。

1

猪肉拖累食品项表现

2月食品CPI项同比回落0.20%,增速较上月下行1.8个百分点。2月份,CPI食品项表现主要受猪肉价格拖累,猪肉价格同比增速出现明显回落,录得-14.9%,对CPI食品项拉动作用为-0.39个百分点。一方面,发改委自去年年末以来持续投放中央储备猪肉,叠加能繁母猪存栏同比增速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持续上升,猪肉供应充裕。另一方面,去年同期,猪肉价格处于高位,翘尾因素显著。

受猪肉价格的外溢影响,本月牛羊肉价格同比增速也出现边际放缓的迹象。另外,春节过后,鲜菜价格同比增速出现明显回落,同比录得3.3%,较上月增速回落7.6个百分点。

2

服务项出现反弹

2月非食品项同比较去年同期下降0.2%。虽然,今年提倡“就地过年”,使得出行需求降低,但是由于去年同期受疫情影响,返程、服务类需求都大幅降低,基数较低。因此,2月份CPI服务类价格反弹较显著,其中,交通出行类反弹显著,同比下降1.9%,较上月增速上升2.7个百分点。

商品项目中,受前期地产市场火热影响,家用器具同比增速继续上行,同比下降0.5%,较1月份同比增速上涨0.3个百分点;年初以来,国际油价上涨带动国内能源、燃料项价格持续上行,2月份,CPI交通工具用燃料同比下降5.2%,增速较上月提升8.2个百分点。

3

工业品价格持续上行

PPI方面,生产资料同比增速显著上升。2月,生产资料方面当月同比增速为2.30%,较上月同比上升1.80个百分点。生活资料方面同比下降0.20%,同比增速与上月持平。三大生产行业中,PPI采掘工业、原材料工业同比增速回升幅度较大。

2月份,美国新一轮刺激计划在参众两议院过关斩将,海外通胀预期抬头,大宗商品延续涨势。国内出口生产持续旺盛,原油、煤炭、黑色、有色系价格延续之前的上行趋势。其中,石油、煤炭采掘业PPI环比上涨7.50%、1.60%;黑色采选、黑色冶炼业PPI环比分别上涨5.90%、2.30%;有色采选、有色冶炼业PPI环比上涨0.30%、1.50%。

4

输入型通胀将对价格数据产生支撑

2月份,PPI生产资料部门价格上行明显。伴随疫苗的接种,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可控,海外经济复苏预期开始慢慢兑现,全球范围通胀预期抬头,以此带动的大宗商品的价格持续走高,5月份前PPI仍有上行空间。而CPI方面,随着输入型通胀从上游向下游的传导,年内CPI将逐渐呈现回升态势。但猪肉价格中期下行,将使得CPI回升节奏仍较为温和。

相关重点报告

欢迎扫码关注,四大研究方向

新书推荐

免责声明

通货膨胀对股市的影响

通货膨胀越快则股市收益越高,因为通货膨胀代表货币贬值,而股票确是代表表你拥有的的实物!在通膨胀情况下,**一般会采取诸如控制和减少财政支出,实行紧缩货币政策,这就会提高市场利率水平,从而使股票价格下降。另外,在通货膨胀情况下,企业经理和投资者不能明确地知道眼前盈利究竟是多少,更难预料将来盈利水平。他们无法判断与物价有关的设备、原材料、工资等各项成本的上涨情况。而且,企业利润也会因为通货膨胀下按名义收入征税的制度而极大减少甚至消失殆尽。因此,通货膨胀引起的企业利润的不稳定,会使新投资裹足不前。需要指出的是,分析通货膨胀对股票行市的影响,应该区分不同的通货膨胀水平。一般认为,通货膨胀率很低(如5%以内)时,危害并不大且对股票价格还有推动作用。因为,通货膨胀主要是因为货币供应量增多造成的。货币供应量增多,开始时一般能刺激生产,增加公司利润,从而增加可分派股息。股息的增加会使股票更具吸引力,于是股票价格将上涨。当通货膨胀率较高且持续到一定阶段时,经济发展和物价的前景就不可捉摸,整个经济形势会变得很不稳定。这时,一方面企业的发展会变得飘忽不定,企业利润前景不明,影响新投资注入。另一方面,**会提高利率水平,从而使股价下降。这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股价水平将显著下降。

贸易逆差怎样引发通货膨胀

这样一来该国家就没有足够的能力用外汇资产来抵充过高的进口商品价格,从而导致国内生产成本的上升,引发输入型通货膨胀。不要认为中国具有接近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照样发生通货膨胀,就认为上面的观点错误,那是因为中国的能源的价格体系一直处...

CPI和PPI对股市有什么影响?

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CPI是一项宏观经济指标,它反映了居民生活中消费品和服务价格水平的变化,主要用于宏观经济分析决策和国民经济核算指标。若 CPI指标出现较大涨幅,则说明市场存在通胀风险,市场经济存在不稳定因素。因此,央行将面临货币紧缩政策和市场财政政策风险。一般来说, CPI指数增长幅度在3%以上,说明市场出现通胀。若大于5%,则说明市场处于严重通胀状态。

当 CPI经济指标出现较大幅度增长时,市场价格出现较大上涨,居民手中的货币价值将缩水。造成市场投资资金减少,会使股市上涨缺乏升势,股市很可能出现下跌或调整行情。同时, CPI指数大幅上扬,也将促使央行出台加息措施,抑制 CPI指标的上涨,从而利空股市。

二、PPI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PPI是一种生产物价指数,它反映生产过程中价格波动,包括燃料、动力类、有色金属原料、有色金属材料、化工原料、木材及纸浆、建材、钢材、木材、建材、纺织原料、工业控制产品等。主要用来预测未来价格变动的宏观经济数据指标。

PPI经济指标有较大增长,若企业生产成本增加,就会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无法转移到市场消费者身上。那将使企业利润缩水,企业成本上升。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利润将减少,业绩将明显下降。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会下降,股票价格会有所调整,使投资者的投资信心下降。若出现大范围此类情形,将导致整体股市出现调整下跌。

从整体上看, CPI和 PPI经济指标的增长或下降将反映市场通胀和通缩状况。PPI经济指标往往会领先并影响 CPI的经济指标。对股票投资者来说,在观察宏观经济的时候, CPI和 PPI两大经济指标是必不可少的。

分析通胀(或通缩)给经济社会造成什么影响?

④输入型通货膨胀。由于输入品价格上涨而引起国内物价的普遍上涨。这种类型一般出现在世界性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并通过国际贸易、跨国公司、开放型经济部门等途径在国际间传播。⑤抑制性通货膨胀。在市场上存在着总供给小于总需求...

人民币升值是为了控制输入型通胀?对股市债市有何影响?

人民币升值的过程当中本身也利好A股,这次行情的驱动因素在较大程度上也来自于外资和北上资金的支持,人民币汇率升值本身对A股来说,也存在估值重估的机遇。从行业板块上来看,人民币汇率升值对前期受上游大宗商品上涨的下游企业是利好,家电、汽车、机械等板块均受益于汇率升值对业绩的修复。人民币资产的重估也利好券商和银行等金融股。

   

来源丨腾讯证券研究院

作者丨红塔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

近期人民币汇率强势升值,一度冲破了6.4的关口。

人民币汇率升值,一方面是因为美元走弱,美元走弱会推升人民币汇率,另一方面,也是出于控制输入型通胀的考量。

为了理清楚人民币汇率和股市的关系,我们先要从大宗商品上涨讲起,毕竟人民币汇率升值有抑制大宗上涨的考虑。

而且从时间点来看,从5月14日开始,当大宗开始跌了以后,市场人气就已经在修复了,当天上证指数上涨了60多个点,券商领涨,5月25日,上证指数更是上涨了2.4%,上涨了80多点,达到了3581点。

可见,股票上涨、人民币汇率升值和大宗商品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为了理清楚三者之间的关系,先来看一下大宗商品上涨的原因。

春节以来的大宗涨价,既有海外输入性通胀的原因也有国内自身的因素。

海外主要是因为美国搞MMT和供给弹性弱(有些资源国的疫情没有搞定)。

国内自身的因素主要是因为减产预期。国内定价的大宗上涨,尤其是黑色系的大宗上涨,肯定有经济复苏需求端推动的因素,但更多的是由供给收缩预期引发。

这还不是指供给是真实的收缩,因为黑色系的产量增速和库存与历年比不算低,主要是因为市场预期未来产量会被严控,可能会买不到货,提前将买单释放,同时卖方因涨价预期囤积库存,导致的供需关系错配。

前段时间黑色系的涨幅是要高于有色的,上游大宗上涨离不开国内自身因素。上游大宗上涨自然会给下游制造加工企业较大的成本压力,侵蚀下游制造环节的回报率,而且上游大宗上涨给小微企业的压力肯定远高于大企业。

由于黑色涨价更多是国内因素导致,人民币升值不仅对企业降低大宗商品购进成本的帮助较小,而且对下游出口企业会造成一定的压力。所以,过去央行有动力维持宽松的流动性环境,对内继续支持下游制造和小微,对外也不希望汇率升值太快。

但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在国内监管层频繁表态要加强对大宗商品调控的背景下,近期黑色金属跌幅居前,5月12日至5月25日,螺纹钢、线材、铁矿石、热轧卷板活跃合约收盘价跌幅均超过了20%,跌幅明显高于LME铜、铝等有色金属。

在黑色金属价格下降后,后续上游的核心矛盾会回到海外定价的大宗商品上,比如在这一轮下跌中,铜、原油表现的就比较抗跌。而且因为海外原材料生产国(比如巴西)的疫情目前依旧没有得到控制,加上投资扩产存在较长的时间,海外供给还是缺乏弹性的。

现在的情况是上游没有供给弹性,价涨但量起不来,但出口需求较为刚性,尤其是考虑到美国汽车、房地产、建筑建材、家电家具的库存都处于历史低位,甚至想买都买不到量,这个时候的主要矛盾是把上游成本给降下来,下游的“价”上去一些问题不大。

所以这时候允许人民币适当升值(节奏也很重要),降低企业进口原材料的成本,同时在出口订单压力不大的情况下(海外低库存要扩大进口是刚需),无疑是一个说得过去的选择。

而且上游大宗“卡脖子”的现象缓解以后,企业的生产、补库存、设备投资和实体的回报率本身也有个修复的过程,基本面的确定性就有了。

对股票市场而言,前期股票市场调整的核心原因还是上游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对上市公司业绩造成的不确定扰动。

如果投资者担心上市公司业绩存在不确定性,市场对上市公司定价就会更谨慎,就会预留安全垫,宁可等业绩好了,右侧布*,也不会相信左侧有美好未来,这才是市场近期调整和风险偏好收缩的核心原因。

随着实体回报率修复和基本面确定性有了以后,股票市场也就因此修复了。再加上有了人民币汇率升值的预期,北上资金布*银行、券商,股票市场有了一个重估的过程。

那么,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会带来什么影响?

既然人民币汇率升值是对冲上游价格上涨的考虑,那么是有利于实体回报率恢复的,也就有利于经济基本面,上市公司的业绩预期有上修的可能性。此外,人民币升值的过程当中本身也利好A股,这次行情的驱动因素在较大程度上也来自于外资和北上资金的支持,人民币汇率升值本身对A股来说,也存在估值重估的机遇。

从行业板块上来看,人民币汇率升值对前期受上游大宗商品上涨的下游企业是利好,家电、汽车、机械等板块均受益于汇率升值对业绩的修复。人民币资产的重估也利好券商和银行等金融股。

人民币汇率升值对债券市场来说不是好事。

从今年春节到5月上旬这段时间,股票市场震荡调整,赚钱效应下降,投资者出于避险的考虑开始申购货基,而货基又会去配置同业存单等流动性较好的资产,并对狭义流动性形成补充。

现在股票市场开始修复,赚钱效应回来后,这也就改变货币基金前期扩张的逻辑,投资者可能会赎回货币转为申购股票基金,现金管理类理财扩容的趋势也会发生一些变化,可以看到5月的股票型基金份额占比已经略有回升了。

一旦货基扩张放缓,支撑前期资金面宽松的逻辑就受到了挑战,再加上实体回报率恢复本身也会约束货币继续宽松的可能性。因为前期上游大宗商品上涨的时候,货币政策没有动力通过收紧流动性去抑制通胀,在上游价格上涨的背景下,下游和小微企业压力大,实体需求本身并不旺盛,上游上涨还有可能反噬实体的生产和需求。但现在不同了,当上游调整和实体回报率恢复以后,货币宽松的必要性已经大幅下降。

所以,对债券市场来讲,当前的风险是大于机遇的,债券市场此前的上涨与资金面宽松预期息息相关,当资金面宽松预期不再,债券市场的调整也就即将到来了。

版权声明:腾讯新闻出品内容,未经授权,不得复制和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输入型通胀」来了,会影响我的生活嘛?

 好像最近,总是在新闻报告、朋友圈中看到不少人说「输入型通胀」来了,

 

「输入型通胀」对我们日常生活又会产生什么影响。

 

今天的文章,你将会知道,

什么是「输入型通胀」?居民消费品物价会涨吗?输入型通胀究竟影响了谁?几个方法帮你战胜通货膨胀

让我们快点开始今天的内容吧。

 

01

一、「输入型通胀」来了?

 

首先,了解一下,什么是是输入型通胀。

 

输入型通货膨胀,是指由于国外商品或生产要素价格的上涨,引起国内物价的持续上涨的现象。

 

简单理解,外国原材料涨了,那如果我国大量进口和使用这些原产品,使得原材料成本升高,那经过加工得到的产成品的价格也就不得不跟着涨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