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富科技现状如何(请问深圳大富(深圳)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时间:2023-11-30 21:24:30 | 分类: 基金百科 | 作者:admin| 点击: 59次

请问深圳大富(深圳)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是一家做通讯设备的公司,我去过他们公司几次,感觉还不错,在安徽有分公司,主要是用的CNC机床加工铝合金通讯产品.为华为,中兴的供应商

有谁知道深圳市大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到底怎样啊

能在创业板上发行,应该还是可以的。“我去过这个厂。待遇应该还可以,里面有不少人是从富士康跳进去的。这个厂曾给我们做过铝合金散热器。厂还是比较正规的。”深圳市大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移动通信基站射频器件、射频结构件的研发、生产与服务提供商,产品主要应用于GSM、CDMA、CDMA2000、WCDMA、TD-SCDMA、WiMAX等各种制式标准的移动通信系统。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公司拥有从模具设计及制造、压铸、机械加工、表面处理到电子装配等完整的生产环节,是纵向一体化集成度最高的专业化射频器件供应商之一。公司凭借着自主创新的研发能力、纵向一体化的精密制造能力等核心优势,为全球领先的通信主设备商提供射频器件产品及专业服务,主要客户包括华为、爱立信、阿尔卡特朗讯、大唐电信、台扬等。公司致力于成为全球移动通信基站射频器件的领先者。上市公司大富科技于2010年10月12日上市,发行价49.5元。

武汉大富科技有限公司正规不

公司是一家涉及股票期货的投资公司我们心中充满对非凡成就的渴望,我们钦佩出色的精英,我们也敬重那支争吵不休却坚忍不拔的唐僧团队!你心中也充满对激情事业的渴望?加入我们,成就非凡事业!此时此刻,非你莫属!【欢迎优秀应届毕业生】

大富科技为华为代工什么?

大富科技是一家提供电子制造服务的公司,其中包括为华为代工生产手机等电子产品。代工是一种制造模式,即由委托方提供设计和原材料,生产制造过程由厂商承包完成。华为作为一家科技公司,需要大量的电子产品来支撑其业务,因此选择了大富科技这样的代工厂商来生产其产品。大富科技作为一家有着丰富制造经验的公司,能够提供高品质的代工服务,满足华为对于产品品质和交货期的要求。

沙井大富科技配天制造部门怎么样?晚上加班食堂有吃的吗?万能的网友!

同问。。。

atfook是哪家公司?

深圳市大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公司总部位于深圳市宝安区,是一家集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在国内外大中型城市设有十余处研发中心及生产基地。公司聚焦移动通信、智能终端、汽车等主营业务,现已与华为、爱立信、康普、苹果、博世等全球知名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公司于2010年10月26日于深圳市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300134)。

蚌埠市5G通信产业发展规划(2020年—2025年)_蚌埠市蚌山区人民**

第五代移动通信(5G),作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超高速率、超低时延、超高密度等特点,对国民经济、社会、文化和国防事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可为众多垂直行业赋能赋智,促进各行各业向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转型,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推动供给侧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5G正在广泛渗透到云AR/VR、车联网、智能制造、智慧能源、无线医疗、联网无人机、社交网络、个人AI辅助、智慧城市等领域。蚌埠市5G通信产业现已集聚中国电科41所、中国兵器214所、大富科技股份、凯盛科技公司、壹石通材料等骨干企业40余家,创建了电子测试技术重点实验室省级以上研发平台25个,初步形成了以基础材料、MEMS芯片、射频器件、测试仪器、显示器件、智慧消防系统等重点产品为支撑的产业链条。中国电科41所5G通信核心器/部件及测试仪器、大富光电科技公司OLED新型显示器件等省级重大新兴专项已成功实施,截止2019年底,我市已获批4个重大新兴产业专项和3个重大新兴产业工程,为省市联合支持5G通信产品开发和重大项目建设,延伸产业发展链条,创建省级5G通信产业基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G产业蕴含着发展机遇,同时也是全球争夺的新焦点。展望未来,蚌埠市将抢抓5G产业发展机遇,优化产业生态环境,完善产业要素保障,深化对外技术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强化5G产品场景应用,着力实施“一五六六”行动计划,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加速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产业集聚能力、产业服务能力,打造形成以高新区为核心、以经开区、怀远县为两翼的产业发展格*,以基础材料、核心器件、关键设备、信息终端和场景应用为重点的“4+1”产业链条,着力将蚌埠市5G通信打造成为千亿元产业,创建成为安徽省重大新兴产业基地,发展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目前,全球已有66个国家共154个运营商正在进行5G测试,5G已经成为全球争夺的新焦点,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积极布*5G,抢占5G发展主导权,争取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1)美国。在2018年9月推出“5G加速发展计划”,在频谱、基础设施政策和面向市场的网络监管方面为5G发展铺平道路。该计划一是采取措施为5G服务提供更多频谱,向市场投放近5000MHz的5G高频频谱,并在中低频段以及免许可频段为5G进行有针对性的改变;二是加快各级**对小型蜂窝设施的审查,鼓励私营部门投资5G网络;三是更新5G相关法规,鼓励投资和创新,并确保美国5G通信供应链的完整和安全。目前,美国5G网络覆盖已达到19个城市,另外,T-Mobile和Sprint也将陆续推出5G商用服务。

(2)韩国。三家电信运营商于2019年正式推出5G商用服务。2019年4月8日,韩国**举行“5G+战略”发布会,宣布将推进国家层面的5G战略,打造世界一流的5G生态圈,目前,韩国5G基站已超过10万个。

(3)日本。运营商计划在2020年商用5G,目前正在积极推动以eMBB为主的应用研究。日本总务省定义了13种5G应用,重点研究车联网、远程医疗、智能工厂、应急救灾等应用的新型商业模式。

(4)瑞士。瑞士电信在2019年4月11日举行的“5G商用发布会”上正式推出5G商用服务,商用业务包括VR/AR、在线游戏以及固定无线接入等,5G网络已覆盖50个城市和村庄。

国内对于5G的研究起步较早,2013年2月,工信部联合发改委、科技部成立IMT-2020(5G)推进组,陆续发布了5G愿景与需求、概念、无线技术框架、网络技术框架等白皮书。总体来看,我国5G通信技术已处于全球领跑水平,已成为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优势,产业规模占据全球重要份额。

(1)北京市。2018年9月,北京正式对外开放国内第一个5G自动驾驶示范区,在怀柔规划建设了30个5G通信基站。

(2)重庆市。2018年11月21日,重庆首个5G连续覆盖试验区建设完成,5G远程驾驶、5G无人机、虚拟现实等多项5G应用同时亮相。

(3)上海市。2019年3月30日,“全球双千兆第一区”开通仪式在上海市虹口区举行,上海成为全国首个中国移动5G试用城市。2020年2月26日,上海市全面启动2020年5G网络建设。

(4)广东省。2019年5月8日,广东省印发加快5G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到2022年底,全省建成5G基站累计达17万座,5G个人用户数达4000万,示范应用场景超过100个。计划2020年建设基站6万个,全省5G用户数达到2000万。

(5)国家部委。2019年6月6日,工信部正式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将在2020年实现5G网络商用。2020年3月4日,中共中央***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要求,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2020年3月6日,工信部召开加快5G发展专题会,研究部署加快5G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6)中国移动。2019年10月31日,中国移动在4个直辖市、26个省会城市、5个计划单列市和15个重点城市正式开启5G商用,并出台5G商用资费和服务等一系列举措。

到2020年底建设5G基站2万个,市中心城区基本实现5G网络覆盖

2020年力争建设5G基站1万个,实现省内全部设区市覆盖5G网络

2020年底全省5G基站累计达1.5万个,基本实现社区市中心城区5G网络连续覆盖和商用

2020年底,14个地级市将实现5G覆盖,初步规划建设5G基站2万个

到2020年建成5G基站2万个,促进5G移动互联建设和5G+产业发展

2020年建成5G基站2万个,南昌、鹰潭及重点场景5G网络全覆盖

2020年,计划全省14个市州核心城区建设5G基站1.6万个

2020年三季度末完成建设5G基站5万个,力争全年建设6万个

预计到2020年,新增5G基站1.8万个

5G产业链及赋能产业(包括智慧交通、智慧城市、智慧工厂、智慧教育、智慧农业、视频娱乐等)将催生万亿级别的投资机会。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5G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预测,2030年,5G带动的直接产出和间接产出将分别达到6.3万亿和10.6万亿元。在直接产出方面,按照2020年5G正式商用算起,预计当年将带动约4840亿元的直接产出,2025年、2030年将分别增长到3.3万亿、6.3万亿元,十年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9%。在间接产出方面,2020年、2025年、2030年,5G将分别带动1.2万亿、6.3万亿和10.6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4%。

1.5G发展阶段效益分析

从产业发展阶段来看,拉动产出增长的动力随5G商用进程的深化而相继转换。在5G商用初期,运营商大规模开展网络建设,5G网络设备投资带来的设备制造商收入将成为5G直接经济产出的主要来源,预计2020年,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收入合计约4500亿元,占直接经济总产出的94%。在5G商用中期,来自用户和其他行业的终端设备支出和电信服务支出持续增长,预计到2025年,上述两项支出分别为1.4万亿元和0.7万亿元,占到直接经济总产出的64%。在5G商用中后期,互联网企业与5G相关的信息服务收入增长显著,成为直接产出的主要来源,预计2030年,互联网信息服务收入达到2.6万亿元,占直接经济总产出的42%。

从设备环节看,5G商用中后期各垂直行业将成为网络设备支出主要力量。在5G商用初期,运营商开展5G网络大规模建设,预计2020年,电信运营商在5G网络设备上的投资超过2200亿元,各行业在5G设备各方面的支出超过540亿元。随着网络部署持续完善,运营商网络设备支出预计自2024年起将开始回落。同时随着5G向垂直场景应用的渗透融合,各行业在5G设备上的支出将稳步增长,成为带动相关设备制造企业收入增长的主要力量。2030年,预计各行业各领域在5G设备上的支出超过5200亿元,在设备制造企业总收入中的占比接近69%。

蚌埠市发展移动通信产业具有较好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制造基础。中国电科41所、中国兵器214所、中国电科40所、大富科技、依爱消防、依爱科技、凯盛科技、台嘉玻纤、壹石通材料等成为细分行业龙头企业,全市5G通信产业相关企业达到40余家,2019年产值达到60亿元。

蚌埠市现已拥有省级以上研发平台25个,其中国家级平台6个,省级平台19个。获批专利2126件,其中发明专利1205件,实用新型专利629件。发布标准53件,其中国际标准5件,国家标准33件,行业标准15件。中国电科41所联合中国移动、是德科技、R&S公司发布了5G测试技术白皮书。

发挥现有研发平台和知识产权及各类标准资源优势,5G基础材料、测试仪器、5G天线、LTCC低温共烧陶瓷、TMR磁性传感器、惯性传感器、小基站、介质陶瓷滤波器、未来信息终端等众多产品技术开发已完成,产业化项目已经或即将实施,在通信测试仪器、MEMS器件、介质材料、信息终端、智慧消防、智慧养殖等细分领域的拳头产品已占据国内重要市场。

(1)基础材料支撑有力。壹石通材料公司在覆铜板材料开发方面提前布*,目前已经针对低Dk/Df值线路板用材料开发了多条技术路线,并已开展CAF失效用线路板材料研究。凯盛基础材料公司5G通信高频高速线路板用关键材料已经进入中试阶段。中创电子信息材料公司5G手机盖板用高性能陶瓷纳米氧化锆已批量化生产,年产1500吨纳米稀土抛光材料开工建设。碳华新材料公司年产50万平方米绝缘导热新材料(类石墨烯膜)生产线即将建成,台嘉玻纤电子玻璃纤维(A级)国内规模最大。

(2)核心器件技术领先。中国电科40所已掌握了核心射频模块/芯片设计领域的关键技术,包括射频前端、IQ调制器、IQ解调器、高功率PA、滤波器、混频器和T/R组件等。中国兵器214所掌握了MEMS传感器设计仿真分析技术、关键工艺技术、以及LTCC射频前端制造和集成技术,建设了LTCC试验线,产品覆盖射频前端、调制器、解调器、滤波器、T/R组件、硅基/陶瓷基无源器件、光MEMS器件/组件等。安徽中科米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已完成3款新型MEMS芯片研发。希磁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千万颗5G基站电源用极高频电流检测芯片开工建设,TMR磁性传感器完成产品设计和开发。富源电子公司传感器封装项目开工建设。

(3)关键设备规模较大。在设备制造方面,大富机电公司滤波器产能达到150万件,占据华为公司50%以上的采购量,并与爱立信、诺基亚、康普等行业龙头企业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年产90万件5G滤波器项目已经开工建设。大富智能无线公司年产50万件移动通信基站射频器件项目已经开工。大富科技(安徽)股份有限公司、大富智能无线公司高新区新项目已召开开工典礼。在通信测试方面,中国电科41所在4G/5G移动通信测试领域承担多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开展了4G增强和5G移动通信模拟、测试技术研究,技术水平国际先进,已具备年产5000台套生产能力,成为5G基站、天线、物联网、终端等全面测试解决方案的国际先进、国内唯一供应商。安徽秋烨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5万套5G基站装备项目已经落地实施。双环电子集团年产8000万只精密薄膜片式电阻器项目开工建设。围绕加速通信测试技术成果产业化,中国电科集团在蚌注册成立了中电科仪器仪表(安徽)有限公司。

(4)信息终端集聚发展。中建材(蚌埠)光电材料有限公司70t/d触摸屏用超薄高铝盖板玻璃生产线项目建成投产,二期项目即将实施。六二八光电公司日产5万片5G显示屏玻璃盖板建成投产。金龙浩光电科技公司年产1500万片3D手机前后盖板项目已经投产。凯盛科技公司年产5000万片5G显示模组项目基本建成。高华电子公司年产600万片5G手机屏AR镀膜项目已经建成。诚志显示玻璃有限公司5G通讯智能信息终端屏TFT玻璃研发与产业化项目部分建成。方兴光电公司建成3000万片柔性触控模组开工建设,年产6万台智能商显项目即将实施。鸿程光电科技公司智能交互显示产品生产基地落地实施。

(5)场景应用持续拓展。中国电科41所5G泛在电力物联网射频一致性测试系统和终端综测仪,已形成电力物联网标准体系,成为行业唯一认证系统。依爱消防公司自主设计开发的智能家居安防监控系统已获评2018年度德国“红点设计奖”,智慧消防物联网已应用于重大赛事保障、重点文物保护、交通运输管控等领域。依爱科技公司已完成智慧成套养殖装备系统开发,提升畜禽产业智能化养殖水平。中国兵器214所已完成便携式、固定式5G太赫兹通信传输系统,实现不同网段之间点对点、点对多点的高速无线通信功能,研发的光MEMS传感器已在中继通讯主干网规模应用,LTCC有源和无源片式器件10余款产品已在中兴通讯等5G龙头企业应用。科达自动化集团公司智能图像精度检测仪项目、日月仪器研究所远程监控管理系统开工建设、中国移动(蚌埠)公司与蚌埠第三人民医院智慧医疗系统已试点应用。

蚌埠市近年来大力支持5G通信产业企业加快发展,培育形成了以凯盛基础材料、壹石通材料为代表的5G基础材料生产企业,以中国电科40所、中国兵器214所为代表的核心器件研发企业,以中电科仪器仪表(安徽)公司、大富机电为代表的关键设备制造企业,以凯盛科技公司、金龙浩光电为代表的通信终端配套企业,以依爱消防、芯动联科为代表的场景应用企业,初步形成了“4+1”的发展格*(4大产业环节+场景应用领域)。大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部搬迁至蚌埠,5G通信产业园规划建设。中电科仪器仪表(安徽)公司、安徽中科米微公司注册成立,已形成部分生产能力。碳华新材料公司、希磁科技公司在蚌投资项目加速建设,安徽秋烨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蚌投资项目即将开工,中科米微MEMS微晶芯片、中科云巢视频加速卡、中科美络智慧交通系统等科技成果在蚌转化。以中国兵器214所为主导组建的安徽芯禹科技公司,8英寸MEMS晶圆生产线项目已列入安徽省产业规划布*。

发展成效得到省级认可。2016年,安徽省大富光电科技有限公司OLED新型显示器件列入省重大新兴产业专项;2017年,中国兵器214所电子核心器件列入省重大新兴产业工程,中国电科41所5G通信核心器/部件及测试仪器列入省重大新兴产业专项;2018年,依爱消防公司新型智慧城市消防综合监控管理系统列入省重大新兴产业专项;2019年,中电科仪器仪表(安徽)公司光通信设备列入省重大新兴产业专项,凯盛科技公司牵头的新型显示器件、大富机电公司牵头的5G移动通信器件列入省重大新兴产业工程。截止2019年底,在5G通信相关领域,蚌埠市已获批4个重大新兴产业专项和3个重大新兴产业工程。为省市联合支持5G通信产品开发和重大项目建设,延伸产业发展链条,创建省级5G通信产业基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17年,蚌埠市**出台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两个中心”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从“三重一创”体系建设、创新能力建设、制造强市建设、技工队伍培养、人才高地建设等5个方面,制定了50条支持政策。2018年,围绕推进驻蚌院所加快发展,促进科技成果加速集聚,蚌埠市**出台了《支持驻蚌单位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意见》,围绕项目建设、平台建设、创新发展等六大方面出台了22条扶持政策。2019年上半年,安徽省**两次召开会议,讨论5G产业发展工作,2020年3月27日,安徽省人民**出台了《安徽省5G发展规划纲要(2019-2022年)》、《支持5G发展若干政策》。2020年1月6日,市长在**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抢占5G产业制高点”。

蚌埠是安徽第二大科教资源城市,拥有安徽科技学院、安徽财经大学、蚌埠医科大学、蚌埠学院等高等院校10所,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职业教育院校34所,中国电科40所、中国电科41所、玻璃设计院、中国兵器214所等7家中央驻蚌科研单位和一批地方科研机构。通过连续3年成功举办蚌埠(皖北)人才合作对接会,初步建立立足蚌埠、辐射皖北的区域性人才智力交流合作平台。同时,蚌埠是京沪高铁与京福高铁的交汇点,交通通达度位居全省第一、全国前列。

在对外技术合作方面,中国电科41所等骨干企业与中科大、华中科大、北京邮电大学、重庆邮电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高等学校以及中国电科集团、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展开了多种形式的技术、专项、产品和市场的联合开发。中国兵器214所联合清华大学精密学院、中科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上海汽车集团、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微纳传感器技术有限公司等8家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机构发起成立了安徽省智能传感器产业创新联盟,与中科大、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系统研究所、中科院成都光电所、北京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高校科研机构加强高端前沿核心器件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合作。

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蚌埠市**与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合作成立了中科蚌埠技术转移中心,设立了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并与东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电科集团建立合作关系。蚌埠市**与中国电科集团合作成立了中国电科成果转化(蚌埠)中心,进行中国电科成果转化。在上下游企业合作方面,中国电科41所、大富科技股份、壹石通材料、中国兵器214所等企业与华为、中兴通讯、生益科技、诺基亚等行业龙头企业建立配套关系。

蚌埠市拥有可覆盖5G通信产业链核心部分的企业,但在网规网优等方面还有部分缺失,不能形成对5G通信产业链的全面覆盖,5G通信终端、基站等设备制造企业不足,在已有产业链中蚌埠市各家企业还未形成较为完善的联动机制,缺乏有效衔接,整个产业处于有技术缺规模的*面。

蚌埠市拥有的5G通信产业链中核心企业较多,但可形成批量规模并在产业链中占主导地位的企业较少,单个企业规模偏小。在重点发展领域中,各企业在拥有核心技术的基础上,如何丰富产品系列、提高产品性能、降低生产成本,将是蚌埠市5G通信产业化面临的重要问题。

在制造领域,虽然产业规模在不断提升,但整体产业体系层次偏低,“工厂型”企业偏多,大多为产业链中核心厂商加工配套,产品也主要处于产业链前端和价值链的中低端,产品核心竞争力不高,附加值低、产业增值能力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占据产业链高端环节的企业极少,利润和发展空间受到极大的制约,产业延伸能力不足。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受管理体制等因素制约,中国电科41所、中国兵器214所、玻璃设计院等央企所属事业单位,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报批层级多,审批流程长,影响项目实施进度和承担单位积极性。

截止2019年底,累计72个省市出台5G相关政策,明确了5G产业发展目标。其中省级有关政策35个,详见表2。

2019年四季度,全国新增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级5G规划,分别是黑龙江省《黑龙江省加快推进5G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方案》、山东省《关于加快5G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海南省《海南省加快5G网络建设政策措施》、天津市《天津市人民**关于加快推进5G发展的实施意见》、宁夏回族自治区《关于促进5G网络建设发展的实施意见》。

天津市人民**关于加快推进5G发展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快推进本市5G网络建设和应用的实施意见

重庆市人民**办公厅关于推进5G通信网建设发展的实施意见

关于推动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的实施意见

黑龙江省加快推进5G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方案

关于加快推进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浙江省人民**关于加快推进5G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浙江省关于推进5G网络规模试验和应用示范指导意见

江西省人民**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快推进5G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

河南省人民**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5G网络建设发展的通知

河南省人民**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5G网络建设发展的通知

甘肃省人民**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5G通信网建设发展的意见

目前蚌埠市5G通信产业发展与外省市相比相对滞后,存在较大的压力与外部竞争,须进一步加快推进速度,抓住大好发展机遇。

1、5G发展和中国发展信息网络建设规划较为健全;

2、在5G爆发的初始阶段,研发的层次将领跑整个市场;

3、国内大型通信设备公司急需寻找国内元器件供应商,提供优质的通信器件与模块。

1、国内外对手均在研发5G相关产品,时间紧迫;

2、国内竞争对手灵活的市场营销策略及较强的营销能力。

1、国家在5G产业方面的政策扶持;

4、技术跟踪优势,可根据客户要求迅速研发调整产品。

1、蚌埠市在基础材料、核心器件、关键设备、场景应用方面有一定地技术积累,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蚌埠市相关配套研发平台可形成批量生产能力;

3、蚌埠市拥有具备业内顶级研发团队,有较强的优势;

4、蚌埠市与国内外龙头企业均有合作关系,资源丰富;

1、需要快速推出产品,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提升管理,营造市场空间;

1、市场反映慢,市场和销售专业化程度不够;

3、在产品研发与生产中的激励政策还不够,人才聚集还需强化。

1、改革产品研发管理体系,加快市场反映,充分利用市场机会;

2、集中优势资源,聚焦关键产品研发,增加产品竞争力;

3、优化生产过程,降低生产成本,高性价比、快速交付的优势;

4、建立健全蚌埠市激励机制,提高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1、提升市场专业化程度,制定差异化销售策略,使得5G相关产品能够避开威胁寻找到市场机会;

2、5G产品研发需要较大投入,大投入与大产出带来新的挑战;

3、完善细分市场策略,调整营销政策与队伍,强化产品的竞争力。

综上分析,蚌埠市5G通信产业拥有良好基础,面临大好发展机遇,同时也存在较大的压力与外部竞争。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总体来看,机遇大于挑战。根据产业发展走势,结合蚌埠市产业基础与资源禀赋,通过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打造产业承载平台、加速重大项目集聚、强化产品推广应用、提升产业发展优势,打造覆盖全产业链条的“4+1”产业格*,创建成为安徽省5G通信重大新兴产业基地,发展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5G通信产业集群,具有基础优势和广阔前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视察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的总体目标,牢牢把握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加快构建具有蚌埠特色的5G产业生态体系,促进新经济发展壮大和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为扎实推进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天府、奋力开创新时代治蚌兴蚌新*面提供强有力支撑。

把握“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趋势,坚持“需求牵引、创新驱动、突出重点、优链补链”发展原则,以打造全产业链条为导向,瞄准基础材料、核心器件、关键设备、信息终端、场景应用五大领域,着力实施“一五六六”行动计划,进一步优化产业生态环境,完善产业要素保障,深化对外技术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强化5G产品场景应用,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加速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产业集聚能力、产业服务能力,打造形成以高新区为核心、以经开区、怀远县为两翼(一核两翼)的产业格*,着力将蚌埠市5G通信打造成为千亿元产业,创建成为安徽省重大新兴产业基地,发展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到2025年,产业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创新能力稳步提升,行业企业持续集聚,科技成果加速转化,“4+1”产业发展链条不断完善,“一核两翼”产业空间布*基本形成,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0亿元,创建成为安徽省重大新兴产业基地,发展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5G通信产业集群。

(1)产业规模发展目标。到2025年,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其中基础材料领域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0亿元,核心器件领域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50亿元,关键设备领域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00亿元,信息终端领域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50亿元,场景应用领域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亿元。

(2)产品产能提升目标。到2025年,在基础材料领域,形成年产20万吨纳米二氧化钛、3万吨勃姆石、1万吨纳米钛酸钡等产品生产能力。在核心器件领域,形成年产1000万套智能传感系统、1亿颗高频电流检测芯片、2000万颗光MEMS器件和10亿颗MEMS芯片、1亿颗LTCC片式器件、200万只通信用SoC芯片、A/D和D/A转换器芯片等产品生产能力。在关键设备领域,形成年产1万台5G通信测试仪器、2万台光纤熔接机及配套、90万件5G移动通讯基站射频器件生产能力。在信息终端领域,形成年产2亿片3D盖板玻璃、1亿片显示模组、36万套交互式商显整机等产品生产能力。在场景应用领域,形成年产5万套远程监控管理系统、20万台套智能家居安防监控系统等产品生产能力、3万台套智能成套养殖系统、30万支云数据中心MPO光纤连接线。

(3)企业培育集聚目标。到2025年,在六大细分领域选择增长潜力大、融资能力强、技术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企业给予大力支持,集聚50亿元以上企业5家,20亿元以上企业10家,10亿元以上企业15家,5亿元以上企业30家,亿元以上企业50家。

合计:569亿元

(4)技术创新目标。推进技术研发平台建设,突破共性核心技术、关键技术、专用技术等技术瓶颈,构建产学研用闭环体系,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到2025年,建成20个省级以上研发平台,其中国家级研发平台3个以上,获批发明专利1000件以上,新增国际标准5件以上、国家标准10项以上、行业标准20项以上,建成国家5G通信产业技术标准创新基地。

基础材料领域,加快提升金属基、陶瓷基及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三大技术平台,重点开展金属、无机、有机材料交叉研究,积极发展5G高频高速PCB板基础材料,着力丰富通信设备基础材料产品体系。核心器件领域,坚持需求为导向,积极研制射频芯片、无源器件、有源器件、开关组件等系列产品;针对5G芯片封装测试需求,建立扇出型晶圆级封装技术(FOWLP)、系统级封装技术(SiP)两大产品技术体系。关键设备领域,重点打破5G通信基站技术壁垒,提升小基站及配套设备研发制造能力,形成完备的微基站、皮基站、飞基站产品体系;紧扣5G通信核心环节,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不断壮大基站测试、通信终端测试、外场测试三大产品体系。信息终端领域,积极跟踪各大品牌对上游技术要求,重点提升5G信息终端产品研发制造能力,大力发展穿戴显示、车载显示、立体显示、交互显示等信息终端产品,形成完整的5G信息终端产品体系。场景应用领域,围绕智慧工业应用、智慧消防应用、远程智慧医疗、个人AI辅助、智慧交通、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充分发挥联合实验室等平台技术创新优势,加快研发基于IMPATT管的通用、标准组部件、专用系统与便携式设备。

依托中国电科40所、中国兵器214所、大富科技等企业,大力发展5G通信射频连接器、大功率微波控制开关、5G通信光MEMS器件和MEMS芯片、LTCC片式器件、射频前端、通讯用SoC芯片、A/D和D/A转换器芯片及通信器件与模块产业。积极开发SSMA系列高可靠射频同轴连接器、BMA射频同轴连接器、SBMA射频同轴连接器、高压电连接器等产品,形成连接器类、通信器件与模块和宇航级类等完整产品体系。同时加强5G通信MEMS器件研究,积极研发MEMS光衰减器、滤波器、薄膜和微带线滤波器、微机械腔体谐振器和滤波器、薄膜声体波谐振器与滤波器等产品,推进高性能MEMS惯性导航、定位器件和MEMS惯导系统工程化、产业化,打造无人驾驶惯导系统研发及制造中心。

把握5G基站大规模建设机遇,依托中电科仪器仪表(安徽)公司、大富科技公司等企业,大力发展基站设备、射频设备、一体化设备等,加速壮大滤波器、功率放大器、射频开关、天线等射频器件产品规模。紧扣5G小基站成本低、效率高、部署灵活、建造简单的特性,依托中国电科41所等企业开发5G小基站、基站天线、终端天线等产品,提升5G设备集成制造能力。依托小基站及核心器件研发能力,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谋划建设微基站一体化项目,形成终端产品规模化生产能力。围绕5G基站、天线、物联网、通信终端等5G产业链核心环节测试需要,依托中国电科41所、中电科仪器仪表(安徽)公司,加速壮大5G终端射频一致性测试系统、5G基站射频一致性测试系统、5G终端综合测试仪、5G基站综合测试仪、5G空口监测仪表、5G通信信号发生器、5G通信信号分析仪等主导产品生产规模,提升5G通信测试仪器全系列研发制造能力,打造行业标杆,形成区域品牌。

把握5G通信终端产品升级要求,发挥新型显示产业研发制造优势,依托凯盛科技公司、鸿程光电科技公司、宝莱德智能科技、高华电子公司、金龙浩光电公司等骨干企业,加速壮大3D手机盖板、新型显示玻璃、新型显示模组等主导产品生产规模,积极开发折叠玻璃、立体显示等新产品,加速引进配套产品,积极引入商务显示、手机、车载导航、智能白板等信息显示整机整器制造企业,形成移动通信终端产品研发制造能力。

依托中国兵器214所、依爱消防、日月电子等企业,大力开发移动互联网类和物联网类行业应用产品,积极拓展智慧城市、智慧工业、智慧农业等5G应用场景。在智慧城市领域,围绕5G+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政务、智慧物流、智慧电力、智慧水务等板块,在蚌山区、高新区开展5G试点应用,并逐步推广至全市;在工业领域,围绕5G+智能车间、大数据中心、物联网平台、远程监测、故障排查、远程遥控等场景开展应用,借助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智能传感器技术实现工业数据的远程传输、在线智能分析、可视化管理,为**和企业管理者提供决策的依据。在农业领域,围绕5G+智能种植、智能储藏等场景开展应用,采用高精度土壤温湿度传感器和智能气象站,远程在线采集土壤墒情、酸碱度、养分、气象信息等,实现墒情(旱情)自动预报、灌溉用水智能决策、远程、自动控制灌溉设备等功能,并且将数据及时反馈给技术人员。

围绕抢抓5G产业发展机遇,培育区域经济发展新动能,创建成为安徽省5G通信重大新兴产业基地,大力实施“一五六六”行动计划。

“一”:即实现一千亿元目标。深化产业发展需求研究,依托骨干企业,深化对外合作,引导5G创新成果在蚌转化,到2025年完成投资300亿元以上,建成产业化项目40个以上。围绕5G与文化传媒、金融、教育、物流、工业等领域的跨界融合创新应用,集聚孵化5G应用企业50家以上,力争到2025年产业规模达到一千亿元。

“五”:即壮大产业五大领域。谋划实施高性能封装材料、5G大规模天线系统、射频芯片及元器件、通信芯片制造封测、通信设备制造、设备智能操作系统、超高速无线通信系统等一批产业化项目,着力壮大基础材料、核心器件、关键设备、信息终端、场景应用等五大产业领域,不断健全产业发展链条。

“六”:即打造六大拳头产品。围绕提升行业知名度和影响力,强化项目实施要素保障,大力推进年产20万吨纳米二氧化钛、2万吨勃姆石、8英寸MEMS晶圆线、100万件射频器件、1000套测试系统、1亿片显示模组等项目,着力打造介质材料、MEMS芯片、射频器件、测试仪器、显示器件、安防监控等六大拳头产品,奠定蚌埠5G通信产业行业地位。

“六”:即培育六大龙头企业。根据企业特点和发展需要,建立市级领导对口帮扶机制,实施“一企一策”支持政策,不断优化企业发展条件,着力支持增长潜力大、融资能力强、技术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在智慧安防、智慧医疗、智慧物流、智慧教育、智慧交通、智慧旅游等领域培育六大细分行业龙头。

基础材料领域,依托壹石通材料公司创建5G基础材料研发中心,着力开展陶瓷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和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等基础材料研发,探索开展陶瓷材料、结构件、LTCC线路板等研发。

核心器件领域,依托中国兵器214所、北方电子研究院,建成安徽省微电子和微系统实验室和封装测试工程化平台,谋划创建国家级MEMS核心器件研发中心和产业制造中心,加快高端产品研发,促进通讯用SOC芯片、A/D和D/A转换器等芯片产业化。依托中国电科41所,创建安徽省微波毫米波制造技术创新中心,推动5G微波毫米波有源器件、无源片式器件研发和产业化。

关键设备领域,依托大富科技公司,组建5G通信射频器件研发中心,建设陶瓷介质滤波器试制测试平台,着力开展高性能滤波器、双工器、塔顶放大器、合路器等关键元件研发试制。依托中电科仪器仪表(安徽)公司,组建5G通信测试仪器研发中心,重点建设通信物理层研究平台、通信协议栈研究平台、业务研究平台、高性能产品开发和产业化平台、先进工艺平台,持续提升测试设备研发制造能力。

信息终端领域,依托凯盛科技公司,组建新型显示器件研发中心,着力开展3D手机盖板、新型显示玻璃、新型显示模组、新型显示器件等主导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研究,提升信息终端产品研发制造能力。

场景应用领域,依托中国电科41所、中国兵器214所,组建5G通信产业研究院,重点围绕智能制造、智慧消防、远程智慧医疗、个人AI辅助、智慧交通、智慧工业互联网开展应用;积极联合百度集团、上汽集团等龙头企业,在蚌埠共同成立智能驾驶研究院,研究解决无人驾驶、智能交通等5G应用场景方案,推动5G交通系统广泛应用。

积极发挥安徽省MEMS智能传感器产业创新联盟、中科蚌埠技术转移中心、中国电科成果转化(蚌埠)中心等平台作用,围绕产业技术发展走势,依托中国电科41所、中国电科40所、中国兵器214所、大富科技、凯盛科技、壹石通材料等骨干企业,深化与国内高校、科研院所,5G基站、终端、芯片、材料、仪表等行业研发企业合作,围绕5G技术创新、产品设计、市场开拓进行联合开发,形成包括5G技术标准、产品应用、解决方案等多种形式的科技成果。

5G终端综合测试仪及5G基站综合测试仪、光MEMS器件、片式器件、有源器件

加大技术研发经费支持力度,以5G通信产业链中基础材料、核心器件、关键设备、信息终端、场景应用等五大领域为重点,以中国电科40所、中国电科41所、中国兵器214所、安徽芯禹科技公司、中电科仪器仪表(安徽)公司、依爱消防、大富科技、凯盛科技、芯动联科公司等领军企业为依托,推进上下游企业联合攻关,着力突破介质陶瓷材料、芯片抛光材料、高性能六轴单片集成MEMS惯性传感器、智联网汽车MEMS核心器件、基于5G通讯的LTCC射频器件与模块、5G通讯用SOC芯片、A/D和D/A转换器、IMPATT二极管等一批关键技术,抢占行业技术制高点。大力支持骨干企业申报国家和省级科技专项,通过承担各类攻关任务、创新平台、应用平台等载体,实时跟进国际标准协议版本,不断深入研究相关5G核心技术,形成更加完备的5G通信技术与标准体系,提升企业技术优势。

按照“一核两翼”的产业发展空间布*,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层次招商、高水准服务、高品质管理”原则,推进5G产业园区建设。依托大富科技公司5G研发及生产基地项目,规划建设高新区5G通信生态产业园;依托安徽芯禹科技公司晶圆生产线,规划建设经开区MEMS核心器件产业园;依托壹石通材料公司聚合物研发制造项目,谋划开展5G产业园建设。

紧跟国家5G行业发展走势,大力推进中国电科41所、安徽芯禹科技公司、凯盛科技公司、壹石通材料公司等龙头企业与科研机构及上下游企业开展深入广泛合作。紧扣基础材料、核心器件、关键设备、信息终端、场景应用五大环节,强化新产品研发试制,加快形成批量化生产能力。依托中科蚌埠技术转移中心、中国电科成果转化(蚌埠)中心、中科大蚌埠技术转移中心、合工大技术转移中心等技术转移平台,设立专项扶持资金,优化科技成果转化条件,广泛集聚中科院系统、中电科系统等科技成果来蚌转化,加速打造5G科技成果集聚转化高地。

按照纵向完善产业链,横向集聚产业群的原则,紧扣芯片材料、高频高速覆铜板、5G基站设备、移动终端设备、5G场景应用等缺失薄弱环节,瞄准行业骨干企业,落实项目引进激励政策,推进行业企业加速集聚。深入贯彻落实“三个一切”服务理念,优化项目建设帮扶机制,推进项目加快建设,以优质项目实施带动5G通信产业加速发展,组建5G通信产业招商小组。

建设5G通信产品展览展示中心,定期举办5G通信产业发展论坛,支持5G通信产业企业参加行业展会,扩大蚌埠市5G通信产业知名度。打造5G通信产品应用示范区,建立5G通信产业生态链体系,推动5G通信产品市场与区域政策环境规范化、科学化建设。

建设人工智能检验评测、数据资源共享、政务数据资源开放等专业技术服务平台,依托祥源科技建设污废水与空气环境质量智能检测、科大讯飞政务数据资源开放、依爱消防智能家居火灾监控等开放创新平台,加快创新资源共建共享以及科技产业的协同发展,构建开放型、一体化的区域创新平台。

加强对5G通信领域相关数据统计和调研,跟踪国内外产业和技术发展动态,进行趋势研究,引导企业和研究机构明确研究方向。组织参加国际国内学术论坛和会议、企业论坛、成果展示等交流活动,加强与国内外5G通信相关科研单位、企业的交流与合作,走合作开发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并举之路。鼓励企业积极申请国内国际专利,建立企业专利池制度,鼓励企业间专利共享,促进协同开发,错位发展,避免同质竞争和专利纠纷。加强重点前沿方向和新兴领域的专利布*,建设5G专利池,加大PCT专利申请支持力度,推动5G产业知识产权预警机制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支持企业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研发、评估和试验验证,促进自主标准成为国际标准。引导、鼓励相关单位设立5G知识产权培育与运营企业。充分发挥国家和蚌埠市知识产权保护组织作用,实现5G技术领域专利快速获权、确权和维权,形成一批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及专利,建立联合保护、风险分担、开放共享的行业知识产权协同运用机制。

成立5G通信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成立由市主要领导挂帅的5G通信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研究协调产业发展重大问题,统筹推进全市5G通信产业发展工作。制定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明确有关单位工作职责,细化产业发展目标任务。建立产业发展考评奖惩制度,开展产业发展督查巡查考核,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建立季度推进、半年总结、年度督查考核工作机制,督查考核结果纳入相关单位*政领导班子年度考核。

成立5G通信产业专家咨询委员会。聘请移动通信领域的技术专家、行业研究专家、知名企业家等,共同成立5G通信产业专家咨询委员会,主要负责行业信息支撑与培训、企业技术研发合作、招商引资项目及应用示范项目选择评估等工作。同时,依托5G通信产业专家咨询委员会,联合区域内重点企业,组建蚌埠市5G通信产业联盟,促进5G相关企业抱团发展,进一步促进重大项目联合申请、产业技术标准制定、知识产权共享协调、技术成果产业化、国际技术合作等工作的深入实施。

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支持5G产业发展相关政策。围绕产业平台建设、核心技术攻关、上下游企业协作、产业化项目建设、5G场景应用、企业区域中心建设等制定并落实好蚌埠市5G通信产业发展专项政策。同时帮助企业与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等国家相关部委,以及省市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进行沟通,实现政策红利最大化。协助骨干企业争取国家重大产业专项支持,通过产学研合作、产业链合作的方式,帮助企业进行项目申报与项目沟通,并对成功获得专项支持的企业给予地方配套资金的支持。根据企业实际需求,以房租补贴、股权投资、租售结合等多种形式为5G通信领域企业提供办公场所、办公设施、设备等,降低企业营运成本。

建立“目标导向”的招商体系。组建5G产业项目招商小组,编制产业招商地图,明确重点招商企业名录、关键招商人物、具体招商资源,进行点对点的定向招商。依托驻蚌科研机构,深化与中国电科集团、中国兵器集团、中国建材集团等央企合作,引导央企在蚌布*更多产业化项目和平台项目。梳理在蚌骨干企业上下游合作市外企业名单,细化落实中介人奖励政策,委托骨干企业开展以商招商。围绕产业链薄弱和缺失环节,委托行业协会或专业机构,开展专业招商。建立5G通信产业重点项目库,深化“三个一切”的服务理念,实行全程跟踪、全程帮办、全程服务,推进项目落地见效。

着力支持产业带动性强、技术创新能力高的创新型企业、前沿性重点项目。做好基金顶层设计,发挥基金引导作用,推动蚌埠市5G通信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借助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有资本金等国家资金支持的同时,抓住地方省市产业升级发展战略机遇,积极申请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专项等资金支持。支持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筹集项目建设资金,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开发适合产业特点的金融服务产品。加快建立企业自有资金、产业投资基金、财政补助资金、资本市场融资、银行贷款相结合的多渠道资金投入机制,为实现产业加速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根据5G基站的设计标准,编制基站建设规划,市级统筹,支持5G基站建设工作,确保新、改、扩建民用建筑的通信设施与建筑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竣工验收。研究制定集市政照明、道路监控、交通信号、通信基站、环保监测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杆设计标准和管理办法,实现“多杆合一”。各级**部门应率先开放本单位及下属企事业单位的办公大楼和其他公共建筑等相关资源。

用好用足**购买服务、首台套/首批次采购等政策措施,研究制定5G示范应用支持措施,突破5G场景应用体制机制和政策障碍。以超高清视频直播、自动驾驶示范运行、云端机器人管理、自动化物流、无人机、安防监控等应用需求为切入点,规划部署规模化5G试验网络,率先开展自动驾驶、健康医疗、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超高清视频等5G典型场景的示范应用,并向民生服务、先进制造、城市管理延伸,实现5G行业应用引领。

探索新的技术创新培育支持方式。以科技基础设施、创新创业平台、新型研发机构和创新连接组织建设为载体,通过科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方式建立健全多维度的技术培育机制。设立支持融合性创新研究和颠覆性技术创新的新型资助机制,从源头建立基础研究与产业、投资相结合的未来技术研发项目,鼓励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创新主体联合申请,深化国际国内创新合作。

建立基础前沿研究稳定支持体系。建立长期任务委托和阶段性任务动态调整的良性竞争模式;构建交叉、融合合作交流平台,建立全过程信息交流机制,向所有潜在创新主体提供参与协同创新的机会,推动产学研合作早期介入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

建立常态化技术创新识别机制。利用现有的技术预见和关键技术选择平台,构建由未来技术供给方、需求方及利益相关者共同组成的专家网络,定期邀请相关领域院士、专家、学者、企业家、风险投资家和创业者,集成科技专家的技术前瞻性和企业人士的市场敏锐性,共同探讨、评估创新和创业的概念想法,对未来有望产生的技术进行常态化的预测预判和可行性分析。

建立公私合作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支持大学和科研机构发展创新型衍生公司,加强技术转移及商业化能力建设。支持企业建立基础前沿研究机构,强化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开发。加大产学研创新联盟和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培育更多领军企业和创新型中小微企业,使得技术创新的资源配置和组织方式能够适应科技、市场和社会的快速变化。

鼓励校企进一步深入合作,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5G产业技术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依托国家与蚌埠市重大人才发展战略,支持企业采用灵活的“双聘”制度,以多种方式吸引5G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加大国际5G产业关键、核心人才引进力度,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和配套措施,吸引更多海外高端专业人才来蚌发展,带动国内人才培养与科研水平提升,不断细化优化《蚌埠市人才高地建设政策》,完善人才集聚和成长机制,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广泛集聚高层次人才团队,为5G通信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鼓励和支持技术研发人员和生产管理人员参加国内外高层技术交流和培训教育活动,强化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开发培训。支持科研机构、企业,通过冠名班、委托培养、共建专业等方式与驻蚌高校联合开展人才培养,发挥高校、**、企业三方优势,强化高层次人才引进。

附:蚌埠市5G通信产业2020—2025年重点实施产业化项目表

建设特种玻璃电熔窑,购置球化设备、材料界面修饰设备、产品提纯设备、破碎分级设备等,建设低Dk、Df以及低硬度硅基球形填料生产线。

改造厂房6600平方米,购置高温反应炉、裁切机、自动化压延机等,并配套卷膜机、反渗透纯水设备、闭式冷却塔等辅助设备。

新建生产车间7000平方米、燃气辊道窑等设施,购置高温高压反应釜、纳米材料压滤洗涤、产品干燥设备、破碎分级、空气压缩机等设备。

新建厂房15000平方米,购置万能试验机、开炼机、硫化机、熔融粘度仪等设备。

年产8000吨5G通信高频高速线路板用关键材料产业化项目

建设超细粉体分散装置、提纯设备、复配装备等100台/套,购置粒度检测、异物检测、纯度检测等15套检测设备和20台/套产品研发设备。

年产5000吨电子通讯用功能粉体材料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建筑面积29271平方米,购置生产设备、检测设备30台/套,建设高纯二氧化硅粉体材料、高导热球形氮化铝材料、聚四氟乙烯复合粉体材料等。

年产二万吨玻璃纤维池窑拉丝及织布生产线,总投资1亿美元,生产线采用国际先进水平的池窑拉丝及织布生产技术,生产高质量的玻璃纤维产品。

对3万平米厂房进行装修设计改造,建设智能化流水生产线,信息显示与模组设备的生产制造。

新建厂房4万平方米,其中净化厂房3万平方米,采购工艺、深硅刻蚀、离子注入等设备以及检测设备等,形成年产10万片晶圆、10亿颗MEMS芯片。

新建厂房3800平方米,建设、MEMSVOA芯片50000PCS/月、MEMS光开关芯片60000PCS/月生产线。

购置SMT流水线,芯片自动测试台,芯片高低温修调测试系统,芯片生产流水线,超净工作间。

改造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新增15台/套LTCC工艺平台设备,其中,8台/套微波组封装平台工艺设备,形成7000万只LTCC片式器件月生产能力。

新建厂房6000平方米,购置精密薄膜片式电阻项目拟购置设备162台套。

研发制造AI通讯芯片,建设弘亿电子云平台,以芯片为入口,打造成一个以用户为核心的包括设备、云平台、运营服务的完整的物联网服务商。

新建厂房10000平方米,新建5条自动化智能化流水生产线,购置智能传感器封装测试生产配套设备。

生产5G上游配套产品,形成年产1000万片NR-6GHZ滤波器芯片能力。

购置大型压铸机,配置三套3t/h熔化能力的天然气连续式化铝(镁)炉,并配套光谱仪、除气机、烘包器、测氢仪等辅助设备。

建设30条4.0全自动化生产线,年产5万套基站装备(含微站)。

计划用地340亩,总建筑面积35.4万平方米。建设5G通讯研发中心,同时建设年产100万只5G射频器件、5G移动通讯基站天线项目。

占地面积约32亩,位于天河路以西、高新路以北。主要建设精密模具间,建设标准化生产线,投资研发二氧化碳激光器光纤熔接机。

购置滤波器生产线、天线生产线等,购置主要设备高频焊接机、自动螺杆机、老化房、自动螺钉机、网络分析仪、350台加工中心等设备。

项目总用面积20000平方米,形成年产5G通信小基站1000台套生产能力。

建筑工程面积2000平方米,形成500万套/月密封连接器、100万套/月金属封装外壳、300万套/月传感器基座类、1000万套/月锂电池盖组生产能力。

开展5G产业园建设,开展5G相关系列产品的研发制造。总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形成年产10万台仪器仪表的生产能力。

项目总用面积20000平方米,形成年产5G终端综合测试仪表、5G基站综合测试仪、5G大规模MIMO等5G通信测试仪器软硬件平台3000台套生产能力。

总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形成年产10万套智能设备的生产能力。

项目占地面积9800平方米,购置滤波器生产线、天线生产线、高频焊接机、自动螺杆机、老化房、自动螺钉机、网络分析仪、700台加工中心等设备;达产后形成年产50万件滤波器及18万件天线生产能力。

改造厂房、电力、空调及净化系统等配套设施,购置进口磁控溅射镀膜机,清洗机等新建3条年加工600万片AR镀膜玻璃生产线。

购置烧结机线(整组)、加工机、四轴设备、抛光专机、3D研磨专用机、激光机、镀膜专线、空压机组、真空泵机组等生产设备。

购置80台CNC精雕机、2台磁悬浮异型切割机、6台直线磁悬浮切割机,年产能3600万片,预计年产值6000万元;二期购置120台CNC精雕机、2台激光镭射切割机、8台磁悬浮直线型切割机。

使用厂房5万平米,主要建设集智能电视、商用显示、电脑一体机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基地。

总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厂房及配套设施,形成年产1.8亿片触控显示模组的生产能力。

定制厂房5万平米,主要建设柔性显示触摸屏生产线及配套仓库、物流设备、生活用房等设施。

利用现有厂房1万平方米,开展2.5D、3D、柔性折叠触摸屏产品研发,引进柔性卷绕镀膜机等设备,自主研发FILM开料机等设备,形成年产3000万片柔性触控模组生产能力。

项目总用建筑28000平方米,计划购置设备约100台(套),形成年产65寸显示器3万台、70寸显示器1万台、75寸显示器1万台、85寸显示器1万台生产能力。

总建筑面积18.2万平方米,建设科技孵化器、中试线大楼、办公楼、员工食堂、宿舍楼等。

大尺寸超薄高亮显示器背光模组的研发与产业化项目

建设研发实验室1000平方米,十万级无尘车间10000平方米,增加研发试验线3条。

轨道交通显示为基础开发新型商业显示终端,建设无尘及洁净厂房5000平方米,计划年产能50000套。

改造12000平方米,新建8500平方米,购置大型加工中心,5G通讯基站,服务器,建立物联网5G传感器生产调试网络。

基于北斗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互联协同创新平台

采用“端+云”的技术模式,建成由智能终端、数据中心和云服务平台组成三层联网式综合服务平台。

购置智能回流焊机、电脑无铅回流焊接机、全自动高精密贴片机等设备,组建1条电器制作和装配自动生产线;购置晶体管特性图示仪、综合性能测试仪、电磁吸合振动台、包装机等设备,组建1条检验与包装生产线。

项目一期利用中小企业产业园厂房,建设年产30万支云数据中心MPO光纤连接器示范线。

建设20000平方米厂房,建设3条自动化流水生产线,建设集采购、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化的智能化管理信息系统。

建设工业企业互联网平台,实现资源、工艺路线、工作日志等基础数据维护管理,提供CRP系统、ERP系统、MES系统的数据集成和交互,支持5万家企业数据资源的共享。

组建技术研发-联合实验室,搭建卫星数据应用区域运营服务体系平台,形成卫星地面制造、卫星地面站建设、智能终端制造、全空间组网系统。

建设10000平方米智能化养殖设备生产车间,形成年产5万套智能成套养殖系统能力,实现家禽养殖可全方位自动化、可视化、智能化养殖和管理。

建设云数据中心平台,服务于10000家企业数据共享资源,为蚌埠市工业企业、高等院校实现数据分析。

全面覆盖蚌埠市、县区中小学学校,包含6292套智慧课堂、58套大数据分析与反馈系统、124套智慧学校管理系统、18所学校的校园新媒体系统、54所学校的一卡通系统、24所学校的人工智能创新实验室和11所学校的高清录播教室。

形成年产2万套移动支付研发设备的生产、销售,建设8000平方米电子厂房。

全县15家县直单位、18个乡镇、362个村居综治视联网平台,实现县乡村三级视频网络互联互通。

2021年我国石墨烯行业运营现状——基于波特五力模型视角

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以sp杂化轨道组成六角型呈蜂巢晶格的二维碳纳米材料。具有高导电性、高强度和超轻薄等特性,在电子、光学、磁学、生物医学、催化、储能和传感器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被认为是一种未来革命性的材料。石墨烯的上游为石墨矿、甲烷等原材料,中游为石墨烯化合物、石墨烯薄膜的制造,下游为终端产品如涂料、油墨、手机、触控屏等应用

数据来源:观研报告网《2022年中国石墨烯市场分析报告-市场规模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石墨烯产业规模从2015年的6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120亿元,年均增长超过100%。但受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预计2020年全年产业规模135亿元,同比增长12.5%,增速较往年明显放缓。

数据来源:观研报告网《2022年中国石墨烯市场分析报告-市场规模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一、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供应商议价能力指的是供应商对石墨烯制造商的讨价还价能力。石墨烯之间价格和类型还是有比较大的区别,每一位供应商的石墨烯都有自己的应用方向。石墨烯可以根据行业不同而有不同应用,这也导致了供应商的分散,降低了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不仅如此,石墨烯研发公司和供应商之间也有很强的合作关系,从而使得石墨烯市场中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一般。二、购买者的议价能力石墨烯行业属于典型的技术密集型行业,产品的性能与企业的生产技术有很大关系。但石墨烯下游应用市场广泛,是一个分散的市场,且随着下游市场不断开发,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加入到了石墨烯制造行业,购买者能选择的企业就增加了,议价能力也提高了,总的来说购买者的议价能力属于中等。三、新进入者的威胁2020年,石墨烯在散热领域大放异彩,5月份,华为发布的国内首款5G平板MatePadPro5G搭载了超厚3D石墨烯散热技术,并在上半年投资了常州富烯科技(主导产品为石墨烯导热膜、石墨烯导热片等),布*石墨烯散热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引领了电子设备散热市场的发展趋势。10月,小米宣布正式完成对黑睿科技(覆盖石墨烯原料生产到导热膜制备全链条的公司)的追加投资。此外,道明光学、贝特瑞等公司也纷纷在石墨烯导热膜领域加大投资,建设石墨烯导热膜生产线。这对该行业的其他企业来说会造成一定的冲击。自2013年起,我国石墨烯产业新增企业数量不断增长。2019年我国石墨烯新增企业数量达到2793家。截至2020年7月,我国石墨烯行业存续的相关企业共有20740家。

数据来源:观研报告网《2022年中国石墨烯市场分析报告-市场规模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四、替代品的威胁石墨烯是一种无毒、环境友好的材料,可以取代硅材料和其他现有材料。然而,目前市面上并没有合适的可替代石墨烯的材料,因此对于石墨烯材料市场的扩大并没有构成影响。因此,就石墨烯市场而言,替代品的威胁非常小。五、同业竞争者的竞争程度现阶段,中国以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鲁区域为聚集区,其余多地分布式发展的石墨烯产业的总体竞争格*已经基本形成。我国石墨烯产业化势头强劲,多个具有石墨烯特色的产业创新中心已露雏形。尤其是长三角地区,“东方碳谷”常州因其石墨烯相关产业的高度集聚而备受关注,宁波有中科院宁波材料所作为支撑,外加上海高校与科研院扎实的科研能力,三地之间协同发展、优势互补,石墨烯生产制备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应用产业化步伐迅速。从产业链环节来看,石墨烯行业企业涵盖研发、设备、制备、销售、应用、投资、检测、技术服务主要产业链环节,在筛选出实际开展石墨烯业务的单位约2600余家中,应用类企业数量最多,占比高达39%,竞争最为激烈;此外,制备、研发、技术服务环节的企业数量占比也较大,均在10%以上;而销售、投资、设备、检测环节的企业则相对较少。

数据来源:观研报告网《2022年中国石墨烯市场分析报告-市场规模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从整体产业链的布*来看,目前大多数企业布*在石墨烯产业上游(石墨烯制备)及中游(石墨烯粉体、石墨烯薄膜);下游集中在锂电池材料。

德尔未来、中国宝安、方大碳素、大富科技、思泉新材

华丽家族、二维碳素、德尔未来、东旭光电、力合股份

华丽家族、金路集团、ST烯碳、中泰化学、第六元素、正泰电器、凯纳股份

中国宝安、道氏科技、南都电源、康得新、佛朔科技、贝特瑞、凯金能源、联冠电极、东方碳素、凯纳股份、星城石墨、华高墨烯、卓能新材、宁新新材、新卡奔

数据来源:观研报告网《2022年中国石墨烯市场分析报告-市场规模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来自:观研天下>《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大富科技:公司在新能源车轮毂电机领域、新能源车底盘技术、新能源车电池模组自散热等领域进行了研发储备_搜狐汽车_搜狐网

每经AI快讯,有投资者在投资者互动平台提问:贵司有多项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发明专利,能否全面介绍现状和未来规划?请问哪些已经具备量产能力?哪些又是已经产生营收?

大富科技(300134.SZ)7月21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汽车零部件产品包括各类金属零部件、精密陶瓷零部件、汽车空调压缩机,产品主要包括发动机ECU控制单元及其支架、MCU结构件、汽车多媒体系统结构件、ADAS摄像头结构件、新能源电控系统结构件等。同时,公司在新能源车轮毂电机领域、新能源车底盘技术、新能源车电池模组自散热等领域进行了研发储备。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2023-07-2117:37:00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本市报价:19-25万

深来自圳市石岩镇同富裕工业园的“大富科技怎么天天都在招聘男女普工

大富科技正在发展,近日在安徽蚌埔建立机电产业基地,项目建设完成后将成为全国生产规模最大、技术设备最先进的新一代数字移动通信基站射频器及射频子系统产业化生产基地和精密工业部件的共性制造平台,有力促进大富科技自身发展,为企业经营业绩保持快速增长提供良好的基础,需要大量人员,保证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