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基金蔡向阳都有哪些基金(推荐几个基金公司实力较强的基金吧。)

时间:2023-12-15 01:19:43 | 分类: 基金百科 | 作者:admin| 点击: 59次

推荐几个基金公司实力较强的基金吧。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拥有一支专业、独立、敬业的基金研究团队,所有研究员均拥有硕士以上学位。在借鉴了国内外大量fof(基金中的基金)的研究方法上,好买创立了独有的4p研究体,结合由上而下的定量分析,及由下而上的定性研究方法,并定期对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进行实地调研。像华夏,嘉实,广发,易方达等基金公司的投研实力都是不错的。

超60万围观!华夏基金蔡向阳最新直播:坚持做长期正确的事情,投资未来世界的变化

基金经理蔡向阳

华夏基金高级管理人员,华夏回报、华夏稳盛、华夏常阳等基金经理

2007年10月加入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曾任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投资经理,证券从业近14年,自2014年开始担任基金经理。

坚守价值投资理念,看好壁垒型以及优质互联网型资产

主持人:简单介绍下自己的研究框架和投资理念?

蔡向阳:我的主要投资框架选择优质的互联网股票,以及不被互联网颠覆的传统类的价值壁垒型公司。

之前由于巴菲特传统的价值投资深入人心,我也对此进行了研究,发现核心是找到有壁垒的公司,在相对合理的估值水平下进行长期投资。这里的壁垒主要包括:品牌壁垒、产品壁垒、渠道壁垒和技术壁垒。

但是传统价值投资受到了互联网冲击的影响非常大,第一个影响是渠道类的影响非常大,比如传统的百货类、超市等,目前正进行社区团购对原有超市的打击。第二是对产品产生较大影响,像小米这种主打高性价比的互联网产品,还有腾讯原来不是做游戏的,现在开始做游戏了,所以整个互联网公司对原有传统产品的公司影响很大。在原有价值投资基础上,唯一没有被互联网颠覆的就是品牌类投资。

另一方面是优秀的互联网公司,未来世界是越来越数字化的,互联网化会对每个行业进行改革,在此基础上我们要选到优秀的互联网类公司,投资未来世界的变化。所以整体投资框架是投资这些优秀的互联网公司,以及不被互联网公司颠覆的品牌类公司。

主持人:您认为传统的价值投资过时了吗?从壁垒型投资过渡到互联网投资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蔡向阳:传统的价值投资非常深入人心了,但可以看到在现在的情况下,前十大的世界公司有七家是互联网类公司,这七家互联网类公司从传统价值投资选的话是很难选得到,原因是很难符合价值投资初期的核心框架,比如壁垒、持续增长能力强。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传统价值投资在美国的情况已经是比较差的情况,还有类似的只是投资于传统价值投资的收益率比投资互联网这些人的收益率差了很多,但是有很多非常大的投资机会如果不被他们包含在内的话,我们就需要去重新思考衡量。

我们在思考过程中,觉得长期来看,数字化的过程是不可逆的,中国未来可能跟美国也有比较类似的情况,价值投资目前在中国还是比较好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互联网类的投资慢慢会取代价值投资,来获得更多的市场排名靠前的估值水平。所以我们对互联网投资进行了比较彻底的认知之后,进行了非常大的投入。2018年,大部分个人精力都投资于这方面,也觉得未来整个世界的发展在互联网上应该有非常大的空间。

现在仍有很多人拿手电筒去调研,但不管怎么调研也买不了这些东西。因为利率下降,使得你要看长、看得更清楚,而这就要求你对世界的认知更清楚。因为投资路径变了,你不能“*限”的投资,你要对世界所有的知识有更深的认知,学习的空间正在日渐变大。在货币泛滥的背景下,能扛住的股票,才是真正的价值投资。所以,关键你得把公司底线算好。

主持人:品牌壁垒型投资和互联网型投资在选择方法或指标上有什么不同的侧重点吗?

蔡向阳:我觉得品牌类投资就是传统的价值投资,核心是看这个品牌的市场壁垒;第二方面是这个品牌的市场渗透率有多高。如果品牌很好,但是实际渗透率已经很高了,其实它的长期空间也不大。比如像吃喝玩乐的饮用水、奶、肉制品等,在目前情况下,中国人的消费水平与发达国家都接近的情况下,增长空间比较小的情况下,收益空间相对比较小的。

但是可以看到像品牌的服装、品牌的白酒渗透率我们直观感觉是很高,实际情况是非常低的。以茅台为例,大家消费茅台的量目前占整体消费量千分之三,高端白酒占千分之五,但是中端白酒百分之一左右的比重。所以整个白酒品牌化在过程中,一方面品牌好,其次是渗透率比较低。

品牌服饰,服饰渗透率与美国相比很低,另一方面人均花费收入相比也是比较低的水平。所以单纯渗透率的提升也会使得整个品牌渗透更加加快。

所以我们在选择品牌时是两个因素,一是品牌强,二是渗透率相对低,这样的企业更能够建立品牌护城河。

主持人:目前看白酒板块整体表现怎么样?符合您的预期吗?

蔡向阳:看好白酒是一个很长期的过程,是一个长视角选股。

从供给和需求量端,需求增长非常快。在之前可以看到茅台的复合增速在30%多,另一方面在需求这么好的情况下,供给很难再出来新品牌,使得这些公司真实业绩增长非常快。白酒目前从长期来看还是非常好的投资标的。

但是从短期来看,为什么今年的调整或板块表现相对一般呢?

原因在于从2018年过来整个板块估值水平非常快,2018年像茅台、五粮液接近30倍,现在接近50倍左右,整个估值提升了2倍。但是从长期来看,我们仍然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投资机会,所以我们认为虽然今年白酒呈现回调的状态,长期来看还是有比较高的投资价值。

主持人:您对于估值容忍度怎么看?

蔡向阳:我的估值容忍度在不断提高,这个过程跟整个股市优秀公司的估值提高水平是一样的。因为整个股市长期来看估值水平在不断上移,这与整个全球泛货币的宏观环境相关,这种环境并没有彻底改变时,相信整个估值水平是不断提升的,这种情况下我们估值容忍度也在不断提高。

我之前比较明显的教训,是之前买了某只医疗龙头股,在当年PE在40倍水平买的,但随着估值上涨,估值忍受度当时是比较限制的情况下,在70~80倍进行卖出,最终涨了100多倍估值水平,并且估值水平下不来,核心原因是长期增长性,并且增长的确定性都非常好,这种情况下估值水平就在不断提升。

在此基础上发现,要是在一个特别死板的估值水平去选股的话,可能优秀的股票很难选到,所以就是在长期增长确定性和估值之间进行一定的匹配。

主持人:您对互联网模式哪些细分领域的投资机会比较关注?

蔡向阳:对ToC端改革方面的公司关注比较多,因为ToC端公司能快速成长为一个比较大的公司,比如我们发现现在ToC端成长为大公司的时间越来越短,像美团用了11年,字节大概用了9年时间,拼多多才用6年时间就涨到上万亿。所以在此基础上如果能抓到ToC端有快速成长公司的话,会对收益率的增长是非常大的。

整个互联网领域革命发生在各个方面,而且发现这种革命的广度、深度在不同行业都不一样,所以我们需要在不同行业中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论证。其实互联网是一种方法,核心是怎么快速用数据化实现份额的增长,去革命原有行业,并不是单纯谁是互联网公司,可能是一家制造业公司,如果用互联网方法颠覆整个制造业的话,我们也会非常关注的。比如我们最近在关注一个类制造业企业,但是用互联网方法进行销售拓展的,这种公司我们也非常关注。

主持人:最近也有一些甚嚣尘上的新闻,提到互联网公司大数据算法是否降低了我们的幸福感。您对此怎么看?

蔡向阳:我觉得大数据如果被互联网商家利用的话,确实存在杀熟现象,因为对不同人给不同差别的定价,会使得不同的人看到的价格是不一样的,所以这就需要整个对互联网的监管和实际管理上采取一定的措施,怎么样能使它更好地服务于民,并且怎样使得经济更加有效运转,这是一个非常值得讨论的问题。

最近针对互联网龙头垄断的监管最近也在逐步展开,但这种监管核心目的并不是把他们打死或把他们限制在某些领域,核心是否利用这些杀熟数据获取了超额的利润,这部分利润是国家不允许的。但如果用这个去改善民生、提高效率的话,长期来看,国家是非常鼓励的,但是在短期内,由于整个互联网垄断政策正在进行过程中,我觉得并没有找到统一的方法去论证某些公司是否存在这种情况,所以大家在这种情绪下跌幅是相对比较大的。

其实白酒过往也发生过这种情况,比如白酒在消费调整上出现过几次,所以在那几年情况下,发现短期内白酒整体行业的表现是相对一般的,原因是行业进行了一定的加税。实际拉长来看,每次情况都是一个非常好的买点,原因是它的行业长期逻辑并没有变。所以看投资互联网,核心是看长期数据化趋势是否发生了变化,其次是看公司管理层。如果这两个趋势没有发生变化的话,剩下的比如监管只是让它的业务更加规范,也只是长期变好中间的波折,即使目前反垄断正在进行调查,但整个数字化趋势不变,这些公司管理和业务还是非常优秀的话,这只是相对小的一个插曲。所以我们长期还是非常看好这些公司的。

主持人:港股目前结构变化非常明显,您怎么看待港股接下来的投资机会呢?

蔡向阳:我觉得港股跟A股相比,补充了我之前投资A股单纯只能选择医*、家电等一些高壁垒行业的缺陷,有很多是互联网企业,比如我之前投的美团、腾讯,大部分是在港股上市的。我的方法更多是自下而上的,所以这一部分补充了我在A股无法投的互联网行业。

如果只看估值的话,因为同时有A股和港股上市的公司,基本上估值差都在1倍以上,所以港股相对之前是一个比较变化的市场,比如外资的资金流入、A股的资金流入都是边际的变化量,所以这个市场没有持续的资金导致这个市场整体估值偏低。但是从未来来看,整体估值水平会相对好转,但是从我们投资方法论上,并不是看低估去看,仍然是从自下而上我的框架能选择更好的公司,去选择这些更好的公司进行持有、进行投资。

主持人:医疗板块最近受到海内外疫情的影响,比较活跃。您是怎么看待医疗板块未来的投资机会呢?

蔡向阳:我选股的方法论是一样的,从供给和需求量端去找公司,比如我特别喜欢供给端是缩小的或者是普遍的,需求端是快速增长的,按照这个模型来找,找到的相对比较少,基本就是一些行业龙头公司。我觉得医*是一个会发展得越来越好的行业,因为大家越来越有钱之后,对高端医疗的要求是越来越高的。我投资的很多医*企业大多是自付费的,比如眼科、生长激素这些,都是自愿去做的可选医疗,并不受国家定价的影响,再比如做生长激素的,它原来有普通的产品,现在也推出了高级产品,整体也在推动价格的上涨。渗透率方面,我国生长激素的渗透率在全球来看都很低,然后眼科手术量跟印度比都有几倍差距,跟美国更是有几十倍差距。从这个角度来说,可选医疗与可选消费(如高端白酒)是类似的,价格都在不断上涨的过程中。

所以,我的投资逻辑就是寻找价格和渗透率都处于上升通道的公司。虽然近期疫苗等医*的表现还相对不错,但是这些并不在我的选股核心要素上,还是从原有壁垒型投资框架进行选股。

主持人:如果您在买入股票时有可能在一个相对高的点位进去,短期一直没有给您带来回报,这种情况下一般能坚持多久呢?

蔡向阳:如果逻辑没有变化,我会一直坚定持有,比如白酒,长维度拿了快十年,期间跌幅在50%左右有两次,但坚持时间都很长,核心就是如果它符合我长期的框架,即使短期股价下跌,但是长期利润增长、行业的商业模式并没有发生变化的话,这个公司是迟早会涨回来的。所以在股价下跌时,作为我们这种价值投资者心里是更开心的,因为可以更便宜地买到更好筹码的情况。

主持人:在这个时候选择发华夏鸿阳基金,和您之前管理的老基金相比,目前有什么优势吗?

蔡向阳:目前情况下,确实很多股票已经调整到相对比较低的位置,包括互联网、白酒等等都有比较多的回调,医*最近涨了一波,确实是相对合理或略微偏高的位置,整体建仓难度在这个时点内并不是特别大。所以对新产品来说,这个点发这个产品,可以用一个相对前期更低的价格去买入。

比如今年年初时,在股市比较热的情况下,无论什么行业、什么股票都涨得比较好的情况下,那个时点去发产品,获得收益率的难度是比较大的,相比之下当前这个点位较低,长期来看有更大可能收获时间馈赠。

主持人:新基金的建仓策略是怎样的呢?

蔡向阳:相对比较快建底仓,之后会慢一些,目前很多公司估值水平在我比较喜欢的范围内。

主持人:您之前整体换手率挺低的,华夏鸿阳6个月持有还是会依然保持这种风格吗?

蔡向阳:对,还是相对比较低的换手率。因为整个选股周期比较长的话,会导致选择新股票的难度增加,因为大部分股票都是比较深入研究以长期框架选股的,所以很难去替换这些股票。

主持人:什么情况下会卖掉某只股票?

蔡向阳:主要是看长期增长持续性和增长收益率。如果增长持续性、收益率没有那么高,假设有一个新股票增长持续性收益率比这只股票高的话,就会替换。但是由于过往的选股水平已经淘汰了很多这种公司,剩下新进来的这些就是两方面:一是互联网类公司,因为互联网类公司在不断地涌现,还有其他公司也在不断回港股,提供更大的选股范围;二是类互联网类公司,用互联网公司的方法解决传统行业的公司我也在持续关注。这些公司是我长期喜欢投资的公司,这样会对原有部分品牌类公司进行一定的替代。

主持人:当前市场持续震荡,产品收益波动也比较大。您有什么建议可以给到投资人?作为基金经理,您是如何做到不受短期涨跌干扰?

蔡向阳:股市一直是在波动的,这个市场很难不波动。这种波动情况下,有两点建议给到投资人:第一,选基金就选长期优秀的基金经理,第二,因为净值确实是在波动的,定投会使得整个心态很好,就是跌的话,你是以更便宜的价格买。坚持做长期正确的事情,这样自己心态也很好。

我自己心态培养过程,其实就是经历这种下跌太多次数了,并且每次都是创新高时,自己的心态就会慢慢变好。比如我们持仓过程中,像白酒50%的下跌就经过两次,教育行业也曾经三天时间跌了60%,经过次数太多,但其实投资逻辑没变的话,最终发现它们是以前股价的4~5倍,可能用一到两年就实现了。

所以核心还是投资的公司质量,如果你相信它,即使跌下来之后也有信心去加,如果这个公司跌下来,你反而想卖的话,一开始就不要去买它,基金经理也是一样。所以我的投资方法论,选择所有的公司都是越跌越去买的情况,所以整个波动经历次数多了之后,目前这种波动对我的影响非常小,原因也是在严格的选股标准下,这些优质标的即使阶段调整但最后也都能创新高,扛过去之后,仍然是更高的新高。像华夏回报里很多持仓个股都有接近10倍的涨幅,就是在初始选择的框架上一直坚持持有。

以上观点仅代表基金经理个人观点,不代表基金管理人观点,不构成实际投资建议。文中所提及个股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A类基金认购时一次性收取认购费,无销售服务费;C类无认购费,但收取销售服务费。

注:观看量数据源自小鹅通、新浪财经、京东金融、天天基金等直播平台累计观看量。

蔡向阳在管产品:华夏回报A,成立于2003-09-05,任职于2014-05-28,2014-11-28前与黄立图共同管理,2015-01-20前与王海雄共同管理,2015-06-26前与李冬卉共同管理,2015-03-17至2017-02-24与代瑞亮共同管理,2015-01-20至2017-07-17与王怡欢共同管理,2015-11-19至2017-08-29与陈伟彦共同管理,2019-08-15起与林青泽共同管理,任职起始日累计净值:3.64元,截至2021.4.2累计净值:5.27元。近5年完整会计年度业绩:2020年54.05%,2019年30.91%,2018年-16.81%,2017年34.83%,2016年-3.58%;同期业绩基准表现:2016-2020年业绩比较基准均为1.50%。成立以来收益/同期业绩比较基准为:1835.84%/42.55%。业绩基准:同期一年期银行定期存款利率。

数据来源:华夏基金,经托管行复核,截至2021.4.2。

华夏回报2号,成立于2006-08-14,任职于2014-05-28,2014-11-28前与黄立图共同管理,2015-01-20前与王海雄共同管理,2015-06-26前与李冬卉共同管理,2015-03-17至2017-02-24与代瑞亮共同管理,2015-01-20至2017-07-17与王怡欢共同管理,2015-12-14至2017-08-29与陈伟彦共同管理,2019-08-15起与林青泽共同管理,任职起始日累计净值:2.61元,截至2021.3.31累计净值:3.94元。近5年以来完整会计年度业绩:2020年52.18%,2019年32.10%,2018年-17.42%,2017年34.71%,2016年-3.36%;同期业绩基准表现:2016-2020年业绩比较基准均为1.50%。成立以来收益/同期业绩比较基准为:832.17%/35.49%。业绩基准:同期一年期银行定期存款利率。

华夏稳盛,成立并任职于2018-01-17,任职起始日累计净值:1元,截至2021.3.31累计净值:2.04元。成立以来完整会计年度业绩:2020年87.24%,2019年49.70%;同期业绩基准表现:2020年14.95%,2019年18.70%。成立以来收益/同期业绩比较基准为:104.18%/16.53%。业绩基准:中证800指数收益率*50%+上证国债指数收益率*50%。

华夏翔阳两年定开,成立并任职于2020-03-06。任职起始日累计净值:1元,截至2021.3.31累计净值:1.70元。成立以来收益/同期业绩比较基准为:69.67%/8.65%。业绩基准:中证800指数收益率*50%+中债综合指数收益率*30%+经汇率调整的恒生指数收益率*20%。

华夏常阳三年定开,成立并任职于2019-09-20。任职起始日累计净值:1元,截至2021.3.31累计净值:1.56元。2020年收益/业绩比较基准:59.26%/11.88%,成立以来收益/同期业绩比较基准为:55.91%/14.05%。业绩基准:中证800指数收益率*50%+中债综合指数收益率*40%+经汇率调整的恒生指数收益率*10%。

华夏兴阳一年持有,成立并任职于2020-03-18。任职起始日累计净值:1元,截至2021.3.31累计净值:1.53元。成立以来收益/同期业绩比较基准为:52.99%/18.38%。业绩基准:中证800指数收益率*50%+中债综合指数收益率*30%+恒生指数收益率(经汇率调整)*20%。

华夏睿阳一年持有,成立并任职于2020-03-18。任职起始日累计净值:1元,截至2021.3.31累计净值:1.54元。成立以来收益/同期业绩比较基准为:53.58%/18.38%。业绩基准:中证800指数收益率*50%+中债综合指数收益率*30%+经汇率调整的恒生指数收益率*20%。

数据来源:华夏基金,经托管行复核,截至2021.3.31。

A类基金认购时一次性收取认购费,无销售服务费;C类无认购费,但收取销售服务费。

风险提示:1.本基金为混合基金,其预期风险和预期收益低于股票基金,高于普通债券基金与货币市场基金,属于中风险(R3)品种。具体风险评级结果以基金管理人和销售机构提供的评级结果为准。2.本基金可投资于港股,会面临港股通机制下因投资环境、投资标的、市场制度以及交易规则等差异带来的特有风险。3.本基金可根据投资策略需要或不同配置地市场环境的变化,选择将部分基金资产投资于港股或选择不将基金资产投资于港股,基金资产并非必然投资港股。4.本基金可投资存托凭证,基金净值可能受到存托凭证的境外基础证券价格波动影响,存托凭证的境外基础证券的相关风险可能直接或间接成为本基金的风险。5.本基金对每份基金份额设置6个月持有期。在基金份额的6个月持有期到期日前(不含当日),基金份额持有人不能对该基金份额提出赎回申请。6.投资者在投资本基金之前,请仔细阅读本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和《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充分认识本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独立承担投资风险。7.基金管理人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本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8.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者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基金份额上市交易价格波动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者自行负责。9.中国证监会对本基金的注册,并不表明其对本基金的投资价值、市场前景和收益作出实质性判断或保证,也不表明投资于本基金没有风险。10.本产品由华夏基金发行与管理,代销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责任。11.本资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资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我公司不就资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点击这里查看回放

解析华夏基金:从王亚伟到蔡向阳的“失去十年”之路 - 知乎

1月底,华夏基金已故明星基金经理蔡向阳的家人在网上发布数千字长文,控诉华夏基金将蔡向阳逼上绝路。控诉书称,蔡向阳因严重超负荷的工作压力而导致患严重抑郁症,在重度抑郁期间公司多方面极限施压,遭受各种言语上的侮辱和恐吓,身体和心理的各种摧毁,最后在无力承担的情况下,于2021年11月1日在公司上班期间不幸坠楼身亡,享年41岁。

蔡向阳的家人称,不幸发生后,华夏基金在对蔡向阳身后事的处理上也缺乏最基本的人文关怀。

这件事情引发了公众对明星基金经理生存状态的关注,也让外界更好奇,华夏基金这家公募界巨头的内部企业文化到底是怎样的?

蔡向阳的悲惨遭遇让人震惊,他并不是华夏基金的无名之辈。他在华夏基金工作了14年时间,曾任公募投资部基金经理、研究总监,是管理规模超600亿的顶流基金经理。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蔡向阳共管理9只基金,合计管理规模472亿元。蔡向阳曾6次获得金牛基金、明星基金等奖项。

蔡向阳对投资人是比较友好的公募基金经理之一,比如,他2015年开始管理的华夏回报混合A年化收益超过20%,平均一年分红5次左右,而且经常在高点时加大分红力度,这在公募基金中是较为难得的。有媒体统计说,在华夏基金工作的14年间,他所管理基金累计为持有人分红超过142亿元,是名副其实的“分红王”。

或许正是这种对投资人负责的态度让蔡向阳与华夏基金在股市高点盲目扩大发行规模上发生了矛盾。

蔡向阳的家人说,蔡向阳2020年为公司创造了近1/7的收入,2021年为华夏基金带来约7.5亿的管理费收入,占整个公司收入的1/10左右。

在这种情况下,华夏基金将蔡向阳视为金字招牌,“无节制的追求管理费收入,盲目让蔡向阳在短期内发行众多基金新产品以扩大基金规模。

2020年蔡向阳大规模发行了3只封闭式基金,在2021年初蔡向阳管理规模已高达460亿的极限规模的基础上,公司仍不顾每况愈下的大环境,不考虑因此基民将面临亏损的风险,继续要求蔡向阳在2021年大规模发行了4只总规模近200亿的封闭式基金产品”。

一位明星基金在公司内遭受如此对待,至少可以说明,华夏基金急功近利的企业文化当头,而将投资人和基金经理的切身利益踩在脚下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自王亚伟出走之后,华夏基金虽然管理规模不断膨胀,牢牢占据公募基金排行榜前5名内,但细察之下不难发现,过去十年,华夏基金在主动权益基金方面日益没落,优秀的股票基金经理罕见,只能依赖指数基金撑场面。可以说,2012-2022这十年,是华夏基金主动权益基金“失去的十年”,也是华夏基金在公募界影响力逐渐式微的十年。

2010年前入市的股市老人们相信都记得王亚伟,他曾是公募界神话一般的存在,2006年到2012年,王亚伟用6年时间将华夏大盘精选打造成最牛基金,其收益率超过10倍,年化收益率近50%。

华夏大盘2006年的规模约7亿,到2011年规模最大时接近80亿。2011年华夏基金股票型、混合型基金总规模也不过1400亿,王亚伟总管理规模约100亿,可以说是华夏基金主动权益基金的代言人。放在今天,王亚伟的受追捧程度必然不亚于张坤、葛兰,刘彦春、谢治宇。

华夏基金是中国首批全国性公募基金之一,总部位于北京,截至2022年末,华夏基金总管理规模为10748亿元,发行基金数量608只,基金经理103人。具体来看,主动权益类的股票和型和混合型基金规模分别为2655亿和1804亿,指数型基金管理规模2554亿,债券型基金管理规模1890亿。

从管理规模也可以看出,华夏基金指数基金规模很大,在行业内排名第一,不愧是指数基金王者。但另一方面,华夏基金的软肋则是主动权益类基金,至少和同等管理规模的基金公司相比,华夏基金主动权益类没能培养出非常优秀的基金经理,不说张坤、葛兰这样的千亿级别的顶流基金经理,100亿管理规模以上的优秀基金经理都寥寥,这确实与华夏基金在业内的地位不太匹配。唯一一个业绩和管理规模都还不错的蔡向阳又因不堪重压自杀身亡。

这种尴尬的境况让媒体在写到华夏基金的时候,往往无从下笔。当然,也有很多媒体称,华夏基金还是有一部分有潜力的基金经理,例如郑泽鸿、钟帅、张帆、周克平、黄文倩等,个别基金经理业绩确实还能拿得出手,但要说很优秀也谈不上。

我们统计了截至2023年2月华夏基金旗下128只主动权益基金的过往一年的业绩表现,前20名中,只有郑煜的华夏经典混合与郑泽鸿的华夏核心制造混合基金实现了正收益;张帆、周克平的多只产品业绩都排在60名以后;被很多人看好的钟帅的华夏行业景气混合排在38名,过往一年的业绩是-7.33%。

下面我们逐一看一下华夏基金主动权益类基金管理规模上百亿的基金经理:

钟帅目前被很多媒体看好,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崛起的未来之星。但实际上,钟帅从业经历较长,2011年就进入华夏基金,干了6年研究员和基金经理助理;2017年跳槽至天风证券任首席金融分析师,2018年重新回到华夏基金担任基金经理助理;直到2020年,他才升任基金经理。

钟帅目前管理规模122亿,对于一个两年多的新人来说,这应该算火箭速度了。他的主要产品是华夏行业景气混合,规模109.6亿,大约两年半的时间里回报为107.88%。

2020年8月开始管理华夏行业景气混合基金,2021年一季度末,基金规模还只有0.85亿,二季度末飙升10倍至7.3亿元,三季度末再次增长10倍至72.57亿元;四季度末继续增长至123亿元。

基金季度业绩情况看,2021年二季度正是华夏行业景气混合涨幅最大的时候,高达50.43%,三季度涨幅是19.46%,四季度则是10.56%,规模上去后表现依然非常优秀。

不过,2022年,华夏行业景气混合同样回撤较大,净值回撤-21.37%,超过同类平均水平。

由于期限较短,目前很难判断钟帅是昙花一现型的基金经理还是一名长跑健将,但不管如何,他值得予以关注。

郑泽鸿也是华夏基金的老将,2012年进入公司,从研究员干起,2018年就升为基金经理,现任投研部高级副总裁、基金经理,目前其管理总规模为217亿元,任期最佳回报为212%。

华夏能源革新股票A是郑泽鸿的代表产品,该产品目前规模153亿,2017年至今接近6年,回报为213%,平均年化回报为35%。不过,郑泽鸿其余基金产品的表现乏善可陈,例如规模32.5亿的华夏核心制造混合A,2021年6月迄今接近两年时间,业绩回报为-3.5%;2021年11月发行、规模11.63亿的华夏成长先锋迄今回报-9.5%;同样2021年8月发行的华夏能源革新股票C截至目前的回报是-20.79%。

季新星2020年加入华夏基金担任基金经理,此前他于2017-2020年间担任过申万菱信的基金经理。目前他的管理总规模为232亿元,季新星在申万菱信时的最佳回报为161%。

但是,很不幸,季新星跳槽的时机可能不太对。他在申万期间管理的申万菱信消费增长混合A业绩回报为161%,平均年化高达46%;另一只申万菱信新动力混合两年多的时间业绩回报也有53%。当然,这两只基金的规模不太大,合计只有17亿。

跳槽至华夏基金后,季新星接管了8只基金,总规模232亿,但是业绩表现全部拉跨。以规模最大的(119亿)华夏回报混合A为例,过去一年多的回报为-8.7%;另一只49亿规模的华夏回报二号混合业绩回报为-9.2%;最糟糕的则是华夏内需驱动混合A和华夏消费优选混合A,不到两年时间分别亏损36%和34%。探长的感觉是,如果2023年季新星再无法扭转颓势的话,他可能不得不再次跳槽了。

周克平2014年加入华夏基金,也是从研究员干起,2019年开始担任基金经理;目前管理规模115亿,任职期间最佳回报148%。

周克平被媒体称为华夏基金的“后浪”、“新星”。从背景和业绩看,周克平还是很不错的,他本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半导体芯片专业,后保送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具有“芯片”的热门背景,契合了近几年市场最钟爱的概念。

周克平的代表作是华夏复兴混合A,规模25亿,2019年迄今回报为148%;另一只产品华夏科技创新混合A规模12.6亿,2019年6月迄今回报98%;从这两只的业绩看是能打的。不过,2020年10月接管的华夏创新未来混合(LOF)(规模47亿),迄今两年多时间里回报为-12.5%,另外几只2021年接管的产品业绩也都在-15%-18%之间,不是很好看。

因此,周克平能不能成为华夏基金未来的新星,还是要多观察两年。

张帆2015年加入华夏基金,此前曾任华创证券研究部TMT行业分析师、中信证券研究部电子行业分析师。目前管理规模95亿,任期最佳回报138%。

张帆的代表作是华夏经济转型股票,2017年迄今回报116%,华夏科技创新混合A,2019年迄今回报138%,但是,这两支基金规模都只是10亿规模的小型基金。在其他更大规模的产品上,张帆的业绩表现不佳。例如,他于2021年初接管的华夏新兴成长股票A,规模47亿,迄今回报-20%;2020年7月接管的华夏创新驱动混合A规模25亿,迄今回报-21.4%。

张帆被媒体称为非典型成长股基金经理、他也曾自称“成长赛道的价值型选手”,这意味着他兼具业绩的稳健与进取两大优点。但也有不少投资人评价他,跌多过涨,业绩并不稳定。由此看,张帆到底是成长赛道上的价值型选手还是投机型选好,还有待于观察。

郑煜是华夏基金的老将,她于2006年加入华夏基金,现任华夏基金副总经理、基金经理。目前,郑煜管理规模为162亿,任期最佳回报为337%。

郑煜基金从业历史较久,她是和王亚伟同时代的老基金经理,曾经历过中国股市数次牛熊转换。她的代表作华夏经典混合2006年至2011年回报达202%;另一只产品华夏收入混合2009年迄今(14年)累计回报338%。当然,也有业绩一般的产品,例如,华夏红利混合2010年至2011年回报只有2.25%。

2016年之后,郑煜新接管的基金产品业绩表现平平,尤其是2021年以后接管的7只基金大部分亏损接近20%,这当然是受大环境影响,但也说明,老革命遇到了新挑战。郑煜要再现昔日辉煌恐怕很难。

2020年以来,媒体在宣传郑煜时,拿出来的就是华夏收入混合,并以此证明郑煜是连续十年年华收益超过10%的“双十”基金经理。这显然有失偏颇了,对于投资人全面认识基金经理的能力和产品也是不合适的。

华夏基金蔡向阳:最新投资逻辑及管理的几只基金分析

蔡向阳:2007年10月加入华夏基金,现任华夏基金董事总经理;曾任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投资经理。

中国农业大学金融学硕士。曾任天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新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员等。

标签:价值投资、均衡成长、集中度高、低换手、低回撤。

累计任职时间:6年又164天任职起始日期:2014-05-28现任基金公司:华夏基金

现任基金资产总规模:605.80亿元

任职期间最佳基金回报:231.99%

【P2管理的7只基金】

目前管理基金7只

任职最久的是2只回报系的基金,华夏回报和回报二号哦,任职6年253天,任职回报231%,最大回撤-26.7%,含了2015年,2018年。也是规模最大的2只基金,分别是163.05亿元,70.45亿元。

任职年化最高的是华夏稳盛,2018年1月17日任职至今3年18天,回报156%,最大回撤-28.6%,是在2018年

2019年开始发行了4只向阳系的基金,分别是:华夏常阳三年定开,翔阳两年定开,兴阳一年持有,睿阳一年持有。

如果说这7只基金的区别的话:

按能否投资港股看:

能投港股的:常阳三年,翔阳两年,兴阳一年,睿阳一年

其他三只不能投港股:回报,回报二号,稳盛灵活配置

按照能否申购看:

翔阳两年,预估开放申购时间:2022年03月04日15:00~03月11日15:00

常阳三年,预估开放申购时间:2022年09月19日15:00~09月26日15:00

【P3基金对比】

1、整体来看

华夏回报和回报二号:追求的是绝对收益,60%仓位,回撤小

华夏稳盛混合:追求的是相对收益,全A投资

常阳三年定开:追求的是绝对收益,80%仓位,A+港股

翔阳两年定开,睿阳一年,兴阳一年:均衡配置,A+港股

2、从持仓看

这7只基金中,回报系2只,基本类同;向阳系的4只除了持有期基本雷同

按照华夏回报,稳盛混合,常阳三年,翔阳两年,睿阳1年来杜比下。

从持仓看,这几只基金的持仓很相似,不仅仅是A股,港股的持有也是一样:能持有的港股的几只基金,都持有了腾讯,美团,安踏体育,海底捞。

A股都持有了:五粮液、茅台、汾酒、洋河、美的、迈瑞医*

除了前十持仓的集中度比较高之外,还有一个敢于重仓,第一持仓都是按照定格10%的限制来顶配的:

回报持有五粮液9.52%,常阳三年持有9.69%

稳健持有洋河9.58%,翔阳两年持有9.77%,睿阳1年持有9.8%

故从持仓看,蔡向阳的这几只基金择一即可

3、从业绩看

华夏稳盛全A投资还是更胜一筹,尤其是最近3年,1年。

追求绝对收益和相对收益是2个基金的投资思路,在上面持仓差异的基础上,结合收益策略选1即可。

近1年业绩:华夏稳盛(不能投港股)>翔阳2年>常阳三年>睿阳1年

【P4投资逻辑】

蔡向阳的投资逻辑可以分为2部分:

关于传统行业的投资

核心是:寻找供给端和需求端的匹配点。

供给端需要高壁垒,高ROE,需求端有高确定性成长,DCF模型估值

基于这样的选股原则和价值投资理念,重点投资和配置了众多优质公司,包括五粮液、茅台、汾酒、洋河、美的、迈瑞医*。

关于新兴企业的投资

“互联网投资是整个二十世纪以来最好的投资,行业注重天时及人和,开启竞争赛道并在锻造的窗口期占领市场非常重要。”

互联网投资公司的爆发力很强,考虑的是成长空间,管理边界,未来的现金流。

这些持仓主要从几只持有港股的基金可以看出,持有优质互联网型公司,及不被互联网型公司颠覆的壁垒型公司。凡渠道、产品壁垒易被互联网公司打破的公司,尽量避免。

【P5总结】

其实关于蔡总,众所纷纭,有人说华夏回报成立时间久,之前的基金经理已经创造了很厚的利润做为安全垫,管理最近的这只基金,实际上独立管理的时间并不长。

不过管理基金6年又265天的经验,在华夏基金中已经是主动权益基金的C类了,尤其是最近2年独立管理的“向阳”系的:常阳三年,翔阳两年,睿阳1年,兴阳1年,业绩同类居前,这不仅仅是运气,更多的也是实力,随市场一起成长的实力!

之前也写过,点击可看:华夏基金蔡向阳,是不是真的运气好?

提示:投资有风险,文中涉及的股票,基金等,仅作为文章说明使用,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参考!

花花无缺的世界:

创作方向:基金投资分析;单只基金及基金持仓股分析,基金经理分析,投资感悟和理财配置。

470亿基金经理蔡向阳41岁不幸辞世,不惑之年应明白什么?

近日,金融圈突发噩耗——知名基金经理华夏基金蔡向阳,已经不幸逝世。享年41岁。截至11月1日,该只基金成立18年来累计净值增长率超过16倍,年化平均回报超17%,累计分红111次,为投资人分红超过169.5亿元。公司内部人士哀叹:“很年轻,心好痛啊!”

多年来,英年早逝的金融界精英时有发生:2013年3月,博时基金行政总裁李锴因突发脑溢血于凌晨不幸在香港逝世,年仅42岁;2014年8月,长信基金首席风控官陈晓刚因突发脑出血离世,年仅45岁;2015年10月,交银施罗德投资总监项廷峰因心脏病突发离世,年仅46岁;2018年5月,网信证券上海投资银行部总经理陈锦旗在公司加班期间猝死,年仅45岁;2018年7月,招商证券总监杨晔突然发病去世,年仅48岁。

人到中年,事业巅峰,正是实现人生蓝图,施展聪明才华的宝贵年华。然而,刚过四十,事业戛然而止,生命走向终点,这些外人眼中的天之骄子,世之精英,却撒手人寰,不得不让人扼腕叹息,顿足捶胸,潸然泪下。那么,不惑之年,我们应该明白什么呢?

每天除了工作,还有休息。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应该是几千年亘古不变的生产和生活规律。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分工的精细,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打破这一铁律。为了工作,为了业绩,为了生活,昼夜不分,黑白颠倒,夜以继日地工作、加班,熬夜。长此以往,必将打乱人体生物钟,降低自身免疫能力,透支身体,罹患疾病。因此,不惑之年,中年人一定要学会休息。没有你,地球照样轮转;可没有你,自己的家庭将四分五裂。休息好,才能工作好!

每月除了出差,还有回家。

职场如战场,上场不退场。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高、频繁出差等时常伴随着事业刚刚起步的中年人左右。一公司经理曾说过“去年因为疫情的原因,少了一些去外省出差的调研。如果按照往常的节奏,一年里有半年的时间是处于‘不是在出差,就是在出差路上’这种状态。”但不管怎样,作为一家之主,事业心不可泯灭,常回家看看也在情理之中。家里有父母、爱人和孩子,那才是温馨的港湾,人生的憩所。这不应成为家人每月的乞求。

每年除了收入,还有支出。

外表光鲜,收入豪横的表面,没有人知道这些所谓的成功人士的心底之痛。由于长期脑力劳动、生活不规律、缺少室外运动等,他们中“三高”人群尤其多,步入中年后,心脑血管病成了他们生命的最大威胁,猝死成为他们生命的魔咒。既然有颇丰的收入,何不洋洋洒洒地“挥霍”支出一把:陪父母外出旅游,陪爱人过一个周末,陪孩子逛一逛游乐场......这才应是生命本来的意义之所在。张弛有度,劳逸结合,才能保持“收支”的平衡。

人生除了高潮,还有平凡。

物极必反,盛极必衰。每一个人都知道这个道理。每个人都知道健康和生命的重要,会提醒自己要注意身体,早点下班,但往往又会被工作所左右,焦虑、彷徨的情感又会在一天的时间里轮流上演。花无千日红,人无百日好。作为中年人,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当事业达到一定高度时,要学会急流勇退,见好就收,这样不仅能使自己的身心得到暂时的歇息,又为下一次冲锋积攒能量。平凡中见伟大,进退中显智慧。

结语:不惑之年的蔡向阳不幸辞世,我们不希望下一个“蔡向阳”重蹈覆辙。人生苦短,且行且珍惜。我们向往理想、事业和成功,但我们更不能忘记爱情、婚姻和家庭。后者才是我们前进的信心、动力和源泉。人生贵在一度。作为中年人,我们要学会取舍,知道进退,明白收放,淡泊得失,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被生活的稻草所压倒;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收获诗和远方;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摄取生命的价值和芬芳。不惑之年,你明白了什么?

华夏基金目前有哪些基金产品

朋友,这里是游戏qq华夏的版块不能帮到你。

解析华夏基金:从王亚伟到蔡向阳的“失去十年”之路 - 知乎

1月底,华夏基金已故明星基金经理蔡向阳的家人在网上发布数千字长文,控诉华夏基金将蔡向阳逼上绝路。控诉书称,蔡向阳因严重超负荷的工作压力而导致患严重抑郁症,在重度抑郁期间公司多方面极限施压,遭受各种言语上的侮辱和恐吓,身体和心理的各种摧毁,最后在无力承担的情况下,于2021年11月1日在公司上班期间不幸坠楼身亡,享年41岁。

蔡向阳的家人称,不幸发生后,华夏基金在对蔡向阳身后事的处理上也缺乏最基本的人文关怀。

这件事情引发了公众对明星基金经理生存状态的关注,也让外界更好奇,华夏基金这家公募界巨头的内部企业文化到底是怎样的?

蔡向阳的悲惨遭遇让人震惊,他并不是华夏基金的无名之辈。他在华夏基金工作了14年时间,曾任公募投资部基金经理、研究总监,是管理规模超600亿的顶流基金经理。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蔡向阳共管理9只基金,合计管理规模472亿元。蔡向阳曾6次获得金牛基金、明星基金等奖项。

蔡向阳对投资人是比较友好的公募基金经理之一,比如,他2015年开始管理的华夏回报混合A年化收益超过20%,平均一年分红5次左右,而且经常在高点时加大分红力度,这在公募基金中是较为难得的。有媒体统计说,在华夏基金工作的14年间,他所管理基金累计为持有人分红超过142亿元,是名副其实的“分红王”。

或许正是这种对投资人负责的态度让蔡向阳与华夏基金在股市高点盲目扩大发行规模上发生了矛盾。

蔡向阳的家人说,蔡向阳2020年为公司创造了近1/7的收入,2021年为华夏基金带来约7.5亿的管理费收入,占整个公司收入的1/10左右。

在这种情况下,华夏基金将蔡向阳视为金字招牌,“无节制的追求管理费收入,盲目让蔡向阳在短期内发行众多基金新产品以扩大基金规模。

2020年蔡向阳大规模发行了3只封闭式基金,在2021年初蔡向阳管理规模已高达460亿的极限规模的基础上,公司仍不顾每况愈下的大环境,不考虑因此基民将面临亏损的风险,继续要求蔡向阳在2021年大规模发行了4只总规模近200亿的封闭式基金产品”。

一位明星基金在公司内遭受如此对待,至少可以说明,华夏基金急功近利的企业文化当头,而将投资人和基金经理的切身利益踩在脚下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自王亚伟出走之后,华夏基金虽然管理规模不断膨胀,牢牢占据公募基金排行榜前5名内,但细察之下不难发现,过去十年,华夏基金在主动权益基金方面日益没落,优秀的股票基金经理罕见,只能依赖指数基金撑场面。可以说,2012-2022这十年,是华夏基金主动权益基金“失去的十年”,也是华夏基金在公募界影响力逐渐式微的十年。

2010年前入市的股市老人们相信都记得王亚伟,他曾是公募界神话一般的存在,2006年到2012年,王亚伟用6年时间将华夏大盘精选打造成最牛基金,其收益率超过10倍,年化收益率近50%。

华夏大盘2006年的规模约7亿,到2011年规模最大时接近80亿。2011年华夏基金股票型、混合型基金总规模也不过1400亿,王亚伟总管理规模约100亿,可以说是华夏基金主动权益基金的代言人。放在今天,王亚伟的受追捧程度必然不亚于张坤、葛兰,刘彦春、谢治宇。

华夏基金是中国首批全国性公募基金之一,总部位于北京,截至2022年末,华夏基金总管理规模为10748亿元,发行基金数量608只,基金经理103人。具体来看,主动权益类的股票和型和混合型基金规模分别为2655亿和1804亿,指数型基金管理规模2554亿,债券型基金管理规模1890亿。

从管理规模也可以看出,华夏基金指数基金规模很大,在行业内排名第一,不愧是指数基金王者。但另一方面,华夏基金的软肋则是主动权益类基金,至少和同等管理规模的基金公司相比,华夏基金主动权益类没能培养出非常优秀的基金经理,不说张坤、葛兰这样的千亿级别的顶流基金经理,100亿管理规模以上的优秀基金经理都寥寥,这确实与华夏基金在业内的地位不太匹配。唯一一个业绩和管理规模都还不错的蔡向阳又因不堪重压自杀身亡。

这种尴尬的境况让媒体在写到华夏基金的时候,往往无从下笔。当然,也有很多媒体称,华夏基金还是有一部分有潜力的基金经理,例如郑泽鸿、钟帅、张帆、周克平、黄文倩等,个别基金经理业绩确实还能拿得出手,但要说很优秀也谈不上。

我们统计了截至2023年2月华夏基金旗下128只主动权益基金的过往一年的业绩表现,前20名中,只有郑煜的华夏经典混合与郑泽鸿的华夏核心制造混合基金实现了正收益;张帆、周克平的多只产品业绩都排在60名以后;被很多人看好的钟帅的华夏行业景气混合排在38名,过往一年的业绩是-7.33%。

下面我们逐一看一下华夏基金主动权益类基金管理规模上百亿的基金经理:

钟帅目前被很多媒体看好,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崛起的未来之星。但实际上,钟帅从业经历较长,2011年就进入华夏基金,干了6年研究员和基金经理助理;2017年跳槽至天风证券任首席金融分析师,2018年重新回到华夏基金担任基金经理助理;直到2020年,他才升任基金经理。

钟帅目前管理规模122亿,对于一个两年多的新人来说,这应该算火箭速度了。他的主要产品是华夏行业景气混合,规模109.6亿,大约两年半的时间里回报为107.88%。

2020年8月开始管理华夏行业景气混合基金,2021年一季度末,基金规模还只有0.85亿,二季度末飙升10倍至7.3亿元,三季度末再次增长10倍至72.57亿元;四季度末继续增长至123亿元。

基金季度业绩情况看,2021年二季度正是华夏行业景气混合涨幅最大的时候,高达50.43%,三季度涨幅是19.46%,四季度则是10.56%,规模上去后表现依然非常优秀。

不过,2022年,华夏行业景气混合同样回撤较大,净值回撤-21.37%,超过同类平均水平。

由于期限较短,目前很难判断钟帅是昙花一现型的基金经理还是一名长跑健将,但不管如何,他值得予以关注。

郑泽鸿也是华夏基金的老将,2012年进入公司,从研究员干起,2018年就升为基金经理,现任投研部高级副总裁、基金经理,目前其管理总规模为217亿元,任期最佳回报为212%。

华夏能源革新股票A是郑泽鸿的代表产品,该产品目前规模153亿,2017年至今接近6年,回报为213%,平均年化回报为35%。不过,郑泽鸿其余基金产品的表现乏善可陈,例如规模32.5亿的华夏核心制造混合A,2021年6月迄今接近两年时间,业绩回报为-3.5%;2021年11月发行、规模11.63亿的华夏成长先锋迄今回报-9.5%;同样2021年8月发行的华夏能源革新股票C截至目前的回报是-20.79%。

季新星2020年加入华夏基金担任基金经理,此前他于2017-2020年间担任过申万菱信的基金经理。目前他的管理总规模为232亿元,季新星在申万菱信时的最佳回报为161%。

但是,很不幸,季新星跳槽的时机可能不太对。他在申万期间管理的申万菱信消费增长混合A业绩回报为161%,平均年化高达46%;另一只申万菱信新动力混合两年多的时间业绩回报也有53%。当然,这两只基金的规模不太大,合计只有17亿。

跳槽至华夏基金后,季新星接管了8只基金,总规模232亿,但是业绩表现全部拉跨。以规模最大的(119亿)华夏回报混合A为例,过去一年多的回报为-8.7%;另一只49亿规模的华夏回报二号混合业绩回报为-9.2%;最糟糕的则是华夏内需驱动混合A和华夏消费优选混合A,不到两年时间分别亏损36%和34%。探长的感觉是,如果2023年季新星再无法扭转颓势的话,他可能不得不再次跳槽了。

周克平2014年加入华夏基金,也是从研究员干起,2019年开始担任基金经理;目前管理规模115亿,任职期间最佳回报148%。

周克平被媒体称为华夏基金的“后浪”、“新星”。从背景和业绩看,周克平还是很不错的,他本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半导体芯片专业,后保送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具有“芯片”的热门背景,契合了近几年市场最钟爱的概念。

周克平的代表作是华夏复兴混合A,规模25亿,2019年迄今回报为148%;另一只产品华夏科技创新混合A规模12.6亿,2019年6月迄今回报98%;从这两只的业绩看是能打的。不过,2020年10月接管的华夏创新未来混合(LOF)(规模47亿),迄今两年多时间里回报为-12.5%,另外几只2021年接管的产品业绩也都在-15%-18%之间,不是很好看。

因此,周克平能不能成为华夏基金未来的新星,还是要多观察两年。

张帆2015年加入华夏基金,此前曾任华创证券研究部TMT行业分析师、中信证券研究部电子行业分析师。目前管理规模95亿,任期最佳回报138%。

张帆的代表作是华夏经济转型股票,2017年迄今回报116%,华夏科技创新混合A,2019年迄今回报138%,但是,这两支基金规模都只是10亿规模的小型基金。在其他更大规模的产品上,张帆的业绩表现不佳。例如,他于2021年初接管的华夏新兴成长股票A,规模47亿,迄今回报-20%;2020年7月接管的华夏创新驱动混合A规模25亿,迄今回报-21.4%。

张帆被媒体称为非典型成长股基金经理、他也曾自称“成长赛道的价值型选手”,这意味着他兼具业绩的稳健与进取两大优点。但也有不少投资人评价他,跌多过涨,业绩并不稳定。由此看,张帆到底是成长赛道上的价值型选手还是投机型选好,还有待于观察。

郑煜是华夏基金的老将,她于2006年加入华夏基金,现任华夏基金副总经理、基金经理。目前,郑煜管理规模为162亿,任期最佳回报为337%。

郑煜基金从业历史较久,她是和王亚伟同时代的老基金经理,曾经历过中国股市数次牛熊转换。她的代表作华夏经典混合2006年至2011年回报达202%;另一只产品华夏收入混合2009年迄今(14年)累计回报338%。当然,也有业绩一般的产品,例如,华夏红利混合2010年至2011年回报只有2.25%。

2016年之后,郑煜新接管的基金产品业绩表现平平,尤其是2021年以后接管的7只基金大部分亏损接近20%,这当然是受大环境影响,但也说明,老革命遇到了新挑战。郑煜要再现昔日辉煌恐怕很难。

2020年以来,媒体在宣传郑煜时,拿出来的就是华夏收入混合,并以此证明郑煜是连续十年年华收益超过10%的“双十”基金经理。这显然有失偏颇了,对于投资人全面认识基金经理的能力和产品也是不合适的。

华夏基金41岁经理蔡向阳逝世,这么年轻,去世原因是什么?

谢邀了,首先,我对于这么年轻的经理的去世,表示十分的婉惜与哀伤之情,市场上,最经常听到的操盘教义,便是所谓“趋势跟随”,而恰恰最大的硬伤便是“趋势跟随”,因为,未暴跌之前的煤炭、甲醇、纯碱、PVC等等品种,上升不可谓趋势不强,而是太强了,所以,那些信奉追求趋势的、坚持“趋势跟随”的入市者,便在接到最后的一棒之后,如果没有做好应有的保护措施,就会很容易被市场淹没、抛弃了,我相信,这位已世的年轻经理,定然属于这个类型的市场参与者,故此,我比较喜欢以大周期做为分析的首要条件,而以小周期的逆趋势进行逆市操作,这样的话,反而不必承担市场在狂欢之后所带来的风险,斯人已逝,愿市场中的幸存者,总结该总结的、学习该学习的,且行且珍惜吧!

华夏基金:蔡向阳生前管理9只产品更换基金经理|界面新闻 · 快讯

财联社11月2日消息,华夏基金晚间发布多只基金的基金经理调整公告,因蔡向阳去世,华夏安阳6个月持有期、华夏常阳三年定期开放、华夏鸿阳6个月持有期等7只基金,新任基金经理为郑煜、孙轶佳;华夏回报、华夏回报二号2只基金经理变更为阳琨、季新星和林青泽。任职日期均为2021年11月2日。(记者陈俊岭)

蔡向阳在华夏基金当"扛把子"还是可以滴,但拿出来和业内比较就"呵呵"了

文|一地基毛(ID:jigouzhongcanggu)

之前,简单盘点了几只比较关注的新产品。

还对几位基金经理做了简单排序:安信基金的陈一峰、睿远基金的赵枫、交银施罗德基金沈楠、易方达基金冯波、华夏基金蔡向阳、中邮基金国晓雯、博时基金陈鹏扬。

不过意外的是,很多网友对华夏基金的蔡向阳表达出强烈的“拒绝”。

此外,有媒体文章《华夏基金尬吹新产品,跑输同类平均水平何来“绩优”之说?》指出华夏基金过度包装蔡向阳,那么蔡向阳的业绩到底如何呢?我们来一探究竟。

资料显示,蔡向阳任职以来共管理6只产品且全部盈利,其中管理时间最长的两只产品为华夏回报混合A和华夏回报二号混合,任职回报分别为94%和96%,任职时间均为5年又268天。

不过从资料我们可以发现,2014年蔡向阳虽然加入管理团队,论资排辈他可能并不是主要管理者,如果扣除这部分收益,那么他的任职收益要大幅缩水。

如果从2015年6年算起,也就是蔡向阳成为产品资历最老的基金经理,在约4年多的时间任职收益大约36%左右,相较于96%收益要低60%。

如果考虑到2015年下半年的股灾的极端因素,所以从2016年开始来计算蔡向阳的成绩是比较客观。粗略估计2016年至2019年产品实际收益约41%,尽管相较于36%提升了5%,但是依然要大幅低于96%的收益。

有一说一,蔡向阳在2015年下半年仅亏损5%这样的成绩是非常优秀的,当然,这完全要归功于其坚定的减仓动作。2015年3季报显示,华夏回报混合A股票占比仅20.77%,较当年2季度的48%降低了28%。

同样,也是凭借较低的股票持仓,华夏回报混合A在接下来较为艰难的2016年仅亏损3.58%,跑赢沪深300指数和同类平衡混合型基金。

2017年蔡向阳在市场回暖之际提高了股票型仓位,尤其是押中了五粮液、美的集团、恒瑞医*、泸州老酒、华东医*、上海医*、北新建材、洋河股份等白马股,这样让他用不到60%的仓位搏到了34%的收益。

不过被大家吐槽的是蔡向阳在2017年也踩雷神雾环保的“雷”,值得关注的是在那一年华夏基金就像中了邪一样,疯狂追逐已经3年涨了将近10倍的神雾环保,最多时候有19只产品布*,持仓市值约2亿元。

在后面的2018年和2019年,蔡向阳的表现就较为平庸。其中2018年亏损16.81%同类排名14/34,2019年收益30.91%同类排名21/42。探究其原因,造成业绩排名下滑的主因也是仓位的调整。

数据显示,在“黑天鹅”密集出没的2018年,蔡向阳的股票占比一度提升至70以上,而在热点不断涌现的2019年股票仓位又处于低位,真是“成也萧何败萧何”。

从华夏基金近4年的成绩来看,华夏回报混合A和华夏回报二号算是前十的产品,而排在前面的产品可以看到大多数是聚焦在消费、健康领域的主题的产品。因此可以看出,蔡向阳其实已经是华夏基金近4年最好的基金经理之一。

当然,华夏基金也对蔡向阳非常器重,后面又相继交给他多只产品管理。当前蔡向阳管理的产品总规模364亿,占华夏基金混合型产品总规模973亿的1/3。

不过尴尬的是,蔡向阳在华夏基金能力排名靠前,但在行业来说只能算是中等,即便以含有水分的96.65%收益来计算,在平衡混合型基金中只能排到11/23。

此外,在近几年华夏回报的同类排名出现下滑,近3年排名可以排在8/31,在近2年已经下滑至24/34,近1年下滑至25/43,今年以来亏钱0.31%排名73/76倒数第4位。

(END)

我就知道你在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