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脉降水多的原因(从三大自然区来看祁连山脉它是什么和什么的分界线?)

时间:2023-12-29 17:48:16 | 分类: 基金问答 | 作者:admin| 点击: 59次

从三大自然区来看祁连山脉它是什么和什么的分界线?

是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青藏高寒区的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

祁连山是我国多个地理分界线,分别如下:

1、我国地势第一、二阶梯的分界线;

2、我国200毫米年降水量分界线;

3、我国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4、河西走廊与柴达木盆地的分界线;

5、甘肃省与青海省的分界线;

6、我国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的分界线;

7、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青藏高寒区的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

8、暖温带与中温带的界线:鸭绿江口——长城(山西境内稍偏南)——祁连山——天山一线。

《自然地理》天山山脉和塔里木河流域,祁连山和青海湖周边,黄河河套罐区和阴山山脉一带,年平均降水量达

这几个地区处于我们国家比较典型的干旱区,周边都被沙漠戈壁包围,植被又少,降水量少、蒸发量大,远离海洋,海洋上的冷暖气流被大山阻隔,难以带来丰沛的降水。

简要分析祁连山雪线升高的原因

受全球变暖影响,气温升高!最近几年气候异常,降水异常!又由于西北地区荒漠化加剧,降水减少(植被覆盖对降水的影响应该知道吧?!)

中国地理小区域——祁连山

典型例题一:(2018·河北定州一中高三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祁连山区NDVI(植被指数:值越大,植被覆盖度越高)与气温、降水的年际关系图

材料二 祁连山区夏季逐时平均降水频率变化图

材料三 祁连山由多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平行山脉和宽谷组成,平均海拔4000-6000米。1988年经***批准在祁连山北部**段设立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0-2011年间祁连山东部植被覆盖减少面积22865km2,是祁连山总面积的11%,减少区域主要分布在河谷及青海湖周边地区。2017年2月,中央督查组就祁连山*部生态破坏十分突出问题开展专项督查。7月,甘肃省**修订了《祁连山保护管理条例》,禁止在保护区内进行砍伐、放牧、开垦、开矿等10项活动。

(1)说出材料一图示时段祁连山区植被变化特征,并分析产生的原因。

(2)据材料二图描述祁连山区夏季日降水时间分布特征,试分析其形成原因。

(3)试推测祁连山东部植被退化严重的原因及可能产生的后果。

(4)请针对祁连山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参考答案:

(1)祁连山区植被覆盖整体呈上升趋势。原因:全球气候变暖,祁连山区整体气温升高,冰川积雪消融增多,夏季风(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影响增强,降水量增加,水热条件改善,利于植物生长;设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政策

(2)祁连山区夏季日降水时间分布不均衡,15时至凌晨1时(傍晚至前半夜)降水频率较高,多夜雨。原因:祁连山区午后太阳辐射强度大,温度较高,使山区地面蒸发和植被蒸腾作用加强,空气湿度不断上升;夜间山坡地面温度下降较快,空气受冷却沿山坡下沉,谷地中高温高湿的空气被抬升冷却易形成降水

(3)祁连山东部植被退化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低的河谷和青海湖附近,人口和城市较多;毁林开荒、过度放牧、砍伐薪柴及开矿等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后果:可能加剧土地荒漠化、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植被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功能下降,下游河流水量水质变差

(4)加强法律法规建设,设立跨区域统一管理和执法机构,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建立全覆盖的监测评估系统,定期开展生态状况调查;设立祁连山生态保护研究专项基金,建立生态保护科研支撑体系;进行人口分流安置,建立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减少开垦、放牧、开矿等人为活动对环境的破坏;调整优化农牧业结构,退耕退牧还林还草;加强宣传教育,培养和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典型例题二:(2019·重庆一中高三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37°37’N,101°19’E,海拔3200m,下称“海北站”,地处祁连山东段北支南麓,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一年仅有冷暖两季,冷季漫长而寒冷,年平均气温-1.7℃,年降水量小于600mm,暖季草类植被茂盛。

    土壤CO2的释放是大气温室气体的重要地表生态源之一,是土壤微生物对土壤有机物质分解作用的结果。CO2释放速率(mg·m-2·h-1)是指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土壤中释放的CO2量,与地温关系最为密切。下面左图为海北站高山灌丛草甸土CO2释放速率、气温、地表温度的日变化图,右图为海北站牧草不同物候期(5~6月为牧草返青期、7~8月为草盛期、9月为牧草枯黄期)高山灌丛草甸土CO2释放速率的日变化图。

(1)分析海北站高山灌丛草甸土土壤肥沃的自然原因。

(2)描述海北站高山灌丛草甸土CO2释放速率的日变化特征,并简述导致这种变化的原理。

(3)结合上图推测过度放牧对海北站高山灌丛草甸土CO2释放速率的影响。

参考答案:

(1)该地暖季草类茂盛,为土壤提供有机质多;冷季漫长,气温低,土壤微生物活动较弱,有机质分解缓慢;降水较少,淋溶作用弱,利于有机质的积累与保存。

(2)特征:CO2释放速率从6:00开始逐渐增加,14:00后逐渐下降;最大值出现在14:00,最低值出现在6:00。

原理:日出后随太阳辐射增加,表层地温升高,土壤微生物活性增强,CO2释放速率增大;太阳辐射减弱后,地温气温均降低,土壤微生物活性减弱,CO2释放速率逐渐降低。

(3)过度放牧造成草地退化;地表植物生物量和地下根系生物量减少(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下降);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种类也下降;最终导致土壤中CO2释放速率降低。

典型例题三:(2019·安徽高三)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制种,是指生产已经培育成功的作物良种。种子在收获后需脱水干燥,以方便存储运输。河西走廊过去曾是我国十大商品粮基地之一。近年来,制种业在河西走廊绿洲上迅速发展,河西走廊已成为我国最大的玉米、蔬菜、花卉等农作物制种基地。甘肃立足自然条件、技术服务、生产加工体系,打造全国现代化制种示范基地。下图为甘肃河西走廊制种基地分布区域图。

(1)祁连山被称为该区域绿洲的“母亲山”,请说明原因。

(2)分析河西走廊由商品粮基地转型为制种基地的原因。

(3)简述促进甘肃制种基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参考答案:

(1)祁连山地抬升气流,多地形雨,降水较多;山地海拔高,发育了众多冰川;夏季冰川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河流及地下水,为绿洲提供水源;河流携带泥沙在山前沉积,形成冲积扇及山前平原,为绿洲提供肥沃的土壤。

(2)制种业单位面积经济效益高于商品粮的种植;现代农业对优良作物种子的需求增加;甘肃省光照充足,气温日较差较大,利于生产优质种子;气候干燥、光照强,利于种子的晾晒,干燥脱水;河西走廊水资源紧张,商品粮种植耗水量大,易造成土地的退化;政策的调整。

(3)发展节水农业,提高灌溉效率;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发展生态农业,保护环境;发展农业技术,培育优良品种;推动农业的产业化、信息化;加强基地、企业和农户的协作,发挥集聚效益。

典型例题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祁连山地处甘肃青海两省的交界处,生态功能和地位十分重要。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其涵养的水源也是甘肃河西五市及内蒙古、青海部分地区500多万群众赖以生存的生命线。祁连山自然保护区丰乐口管护站,不久前刚刚发现了珍稀动物雪豹的身影。近两年国家环保部通过卫星遥测了这个区域的不少问题。除了开矿意外,保护区内水电设施繁多,遥感监测发现了37个水电和能源项目,旅游设施未批先建13个,全部旅游项目中只有1处进行了环评,此外还有过度放牧等现象,多种问题导致生态系统被破坏严重,呈现“生态危机”。研究表明,工业排放的有色颗粒植物会加快冰川近20%的融化速度。

材料二 祁连山地区冰川分布图

材料三 近50年来祁连山地区各海拔高度带冰川面积变化图

(1)分析祁连山地区“生态危机”的原因。

(2)冰川的生存、发育及规模变化与哪些因素有关?

(3)据图描述祁连山地区各海拔高度带冰川面积变化特征。

(4)为保护祁连山这个重要的生态屏障,应采取哪些措施?

参考答案:

(1)采矿、发电、无节制旅游开发、农牧业生产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破坏了祁连山地区生态平衡,影响了珍惜野生动物的活动范围;破坏了草场,加快了荒漠化速度;排放废气造成空气污染,加剧了冰川的融化速度等。(叙述合理即可)

(2)气候变化,气温升高可以加速冰川融化、降水量增多可以增加冰川面积;人为因素,人为排放的温室气体可以使全球变暖,加剧冰川融化速度。

(3)海拔4000m以下山区冰川已完全消失;随着海拔上升,冰川面积变化百分比逐渐下降;海拔5500m以上区域冰川面积基本上没有变化。

(4)恢复破坏区域,制定相应的法规,禁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设置相应的监管部门,合理开发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节能减排,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下游区域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水源(6分,答出3点论述合理即可得分)

典型例题五: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地处我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区的祁连山,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地面积占整个山区的三分之一,发育着不少的冰川和河流,山间有很多水草丰美的宽谷盆地,祁连山像是伸向荒漠的一座湿岛,从祁连山发源的河流滋养着河西走廊的绿洲。下图为祁连山冰川及河流水系图和祁连山两侧垂直自然带示意图。

(1)指出由东向西河西走廊自然景观的变化及主要影响因素。

(2)比较祁连山脉两侧自然带谱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

(3)分析祁连山像是伸向荒漠的一座湿岛的原因。

参考答案:

(1)由东向西逐渐由荒漠草原过渡到荒漠。水分

(2)差异①:东北坡(或北坡)垂直自然带的数目比西南坡(或南坡)多。原因:西南坡(或南坡)基带海拔高、相对高差较小、带谱简单;东北坡(或北坡)基带海拔低、垂直高差大、带谱丰富。差异②:东北坡(或北坡)有针叶林带,而西南坡(或南坡)缺失。原因:东北坡(或北坡)为东南季风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比西南坡(或南坡)多;东北坡(或北坡)为阴坡,太阳辐射弱,气温较低,蒸发较小

(3)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多荒漠景观;祁连山高大的山体发育着诸多冰川;地处季风的迎风坡,多山地降水;在山区草原、森林广布;冰川融水和山区降水形成祁连山水系,滋养着河西走廊的绿洲

典型例题六: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祁连山区域示意图,地处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的分界线。

材料二:地处我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区的祁连山,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地面积占整个山区的三分之一,发育着不少的冰川和河流,山间有很多水草丰美的宽谷盆地,祁连山像是伸向荒漠的一座湿岛,从祁连山发源的河流滋养着河西走廊的绿洲。

材料三:下图为祁连山河流水系图。

材料四:河西走廊是我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每年玉米收获后,9月底-10月初戈壁滩成为天然晾晒场,使玉米种子在短时间内完全脱水干燥。

(1)说明祁连山对区域绿洲形成的作用。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祁连山脉东北坡和西南坡两侧自然带谱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

(3)说出戈壁滩成为种子天然晾晒场的优越自然条件。

参考答案:

(1)祁连山海拔高,气温低,发育了众多的冰川;山地阻挡了水汽,形成山地降水;冰川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河流,为绿洲形成提供了水源条件;夏季汇聚的洪流携带泥沙在山前沉积,为绿洲形成提供了土壤条件。(答4点即可)

(2)西南坡垂直带谱简单,东北坡丰富;西南坡基带海拔高、相对高差较小、带谱简单;东北坡基带海拔低、垂直高差大、带谱丰富。(答3点即可)

(3)河西走廊降雨量小,气候干燥,光照充足;;风力较大;戈壁滩平坦开阔;地表温度高(升温快);土质疏松干燥,透气性好。(任答4点)

典型例题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祁连山脉位于我国青海省东北部与甘肃省西部边境,由多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平行山脉和宽谷组成,海拔4500米以上的山峰多发育有现代冰川,表现为东北坡较多,西南坡较少。近百年来,冰川处于退缩阶段。

材料二:冰川风是指冰川表面较稳定而下沉的冷却气流沿冰面向冰川前方运动,迫使冰缘地区较暖的空气上升而产生对流交换,形成由冰川表面向冰缘地带吹送的风。它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冰雪面气温往往低于同高度山谷气温。近年来,祁连山地区的冰川风变化显著。下图为冰川风形成示意图。

材料三:阿尔卑斯山的克维尔塔尔谷地,受冰川风的影响,谷底生长喜冷植物,而谷风影响的山腰地带可生长喜暖阔叶树,形成植被垂直分布“倒置”的奇怪现象。

(1)试分析祁连山现代冰川东北坡多,西南坡少的原因。

(2)简述冰川风对当地山谷风的影响。

(3)推测祁连山冰川风近年来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4)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克维尔塔尔谷地植被垂直分布“倒置”现象产生的原因。

参考答案:

(1)东北坡为阴坡,气温低,东北坡面对河西走廊,夏季东南季风影响该地,在东北坡形成地形雨,降水较多,有较多冰川分布。西南坡为阳坡,气温高;西南坡面对青藏高原,降水稀少,冰川面积较少。

(2)延长山风的时间,增强山风的势力;缩短谷风的时间,削弱谷风的势力。

(3)冰川风势力变弱。全球气候变暖及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冰川面积减少,且变得破碎,冰雪面气温与同高度山谷气温的温差变小,冰川风势力减弱。

(4)阿尔卑斯山现代冰川发育,冰川风影响大,密度大的冷性冰川风下沉到谷底,使谷底适宜生长喜冷植物;密度小的暖性谷风被迫抬升到冰川风之上,受其影响山腰地带可生长喜暖阔叶树,这种*部地段的“逆温”现象导致植被垂直分布“倒置”。

典型例题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地处我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区的祁连山,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地面积占整个山区的三分之一,发育着不少的冰川和河流,山间有很多水草丰美的宽谷盆地,祁连山像是伸向荒漠的一座湿岛,从祁连山发源的河流滋养着河西走廊的绿洲。

材料二:下图为祁连山冰川及河流水系图。

材料三:河西走廊基本上是“以水定人”、“以水定地”和“以水定城”的,现在在河西走廊,农业用水约占90%,城市建设、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占比不到10%,只要能够从农业用水中‘挤’出一些,就可以满足城市化的需求。

(1)请分析祁连山像是伸向荒漠的一座湿岛的原因。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祁连山脉两侧自然带谱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

(3)对于河西走廊,只有将大量散居在农村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农民转移到城市,实现异地城镇化和生态移民,才能真正减轻环境的压力。你是否赞成以上说法,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多荒漠景观;祁连山高大的山体发育着诸多冰川和河流;地处季风的迎风坡,多山地降水;在山区草原、森林广布;冰川融水和山区降水形成祁连山水系,滋养着河西走廊的绿洲。

(2)西南坡垂直带谱简单,东北坡丰富;西南坡基带海拔高、相对高差较小、带谱简单;东北坡基带海拔低、垂直高差大、带谱丰富。

(3)赞同:河西走廊地区,水资源短缺,工农业及生活用水紧张,生态环境脆弱;城市化过程中,农业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更有利于水资源的集中管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通过城市化和生态移民,有利于集中发展节水农业和节水工业,建立节水型产业体系;更有利于控制本地区的人口规模,达到控制用水总量的目的。

不赞同:本地区的人口不断增加,用水量不断增加,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不断下降;本地区主要是农业用水问题,应重点发展节水农业;大量散居农民进城将给城市化带来巨大的压力;生态移民工程投入大,工期长。

典型例题九:读图,回答问题。

    “巍巍祁连百丈雪,悠悠走廊千里春”。这反映了热量与水分等因素对地处西北内陆的祁连山自然景观的深刻影响。

(1)与喜马拉雅山南麓热带、亚热带自然景观不同,祁连山北麓呈现出的是温带自然景观。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这种差异反映了哪种地域分异规律?

(2)祁连山自东向西自然景观呈现巨大差异,东段以森林为主、中段以草原居多、西段则多为荒漠。这种差异反映了哪种地域分异规律?简释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3)祁连山中段,山麓水草丰美,低坡林木葱茏,高坡草甸茵茵,山顶白雪皑皑,这体现了哪种地域分异规律?简释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4)简释祁连山冰川与河西走廊绿洲农业的关系,并说明全球气候变暖对祁连山冰川及河西走廊农业发展的不利影响。

参考答案:

(1)因素:纬度或热量;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规律

(2)地域分异规律: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规律;

原因: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由东向西逐渐变弱,降水量逐渐降低。

(3)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带性;

原因:随海拔高度的上升,热量和水分都发生变化,自然景观也随之变化。

(4)关系:河西走廊地处我国西北内陆,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农业发展的水资源紧缺,祁连山的冰川融水是河西走廊绿洲农业发展的主要水源。;

影响: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祁连山冰川淡水量趋于减少,河西走廊的绿洲农业面临的水源危机将逐渐加重。

温馨提示

1.《高考地理小专题100例(自然地理)》目录

2.《高考地理小专题100例(人文地理)》目录

3.《高考地理小专题100例(自然地理)》获取方法

4.《高考地理小专题100例(人文地理)》获取方法

5.《中国地理小区域100例》获取方法        

适用对象:高二,高三全体学生,高中地理老师,地理旅游爱好者

部分图文来自网络,仅供大家学习探讨之用,如涉及侵权,请留言处理。

在西北地区,为什么高山降水多

干旱地区空气中水汽比较少,盆地中气温较高空气中的水汽不容易达到饱和,难以形成降水。高山地区海拔高,气温降低,空气中水汽可能达到饱和,才能形成降水望采纳

高中地理——每日讲1题(祁连山、疏勒河、河流水补给)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知识点

河流的水补给

世界的河流,主要有5种水补给类型,在全球的分布如下:

①大气降水(雨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和秋季,降水集中且强度较大,是世界河流补给的主要类型;

②季节性积雪融水:主要发生在春季,主要分布在高纬度地区;

③冰川融水:主要发生在夏季,主要分布在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④湖泊水、地下水:可以与河流“相互补给”,枯水期补给河流,丰水期被河流补给。

图1世界河流的补给类型

例题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疏勒河发源于祁连山区,以昌马峡、双塔堡水库为界分为上、中、下游。河流中游冲积平原上的河床宽而浅,多分汊。受全球变暖影响,近年来河流上游山区径流量明显增多。下图为疏勒河流域*部图。

(1)疏勒河的补给类型主要有_____、_____和地下水。

(2)简述甲地河道多分汊的主要原因。

答案:

(1)大气降水、冰川融水

(2)径流季节变化大;河流含沙量大;山前地形平坦

精讲精析:

(1)分析疏勒河的补给类型。①从图中可以看出,疏勒河为内流河,沿岸没有湖泊,因此排除湖泊水补给;②疏勒河发源于祁连山脉,祁连山脉海拔较高,因此冰川融水丰富;③该地中下游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有一定的降水,可以补给河流。因此疏勒河的补给的主要类型为冰雪融水、大气降水和地下水。

(2)分析甲地河道多分汊的原因。①近年来,受气候变暖的影响,夏季的冰川融水增多,因此夏季河流径流量大(冬季径流变化不明显,即全年径流的季节变化增大);②河流上游河水湍急,侵蚀作用强,河流含沙量较大;③河流中下游地形平坦,夏季,河流径流量大,携带的泥沙逐渐沉积,形成水下浅滩;④冬季,河流径流量减小,水下浅滩露出地面,形成沙岛;⑤下一年的夏季,河流径流量再次增大,有些沙岛被水流切开,在沙岛上形成新的河道,最终逐渐形成多条河道,即河道多分汊。

思路梳理

本节例题的难度适中,解题思路为:①根据河流的发源地,结合发源地的海拔,分析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冰川融水),并结合河流所处的气候区,分析可能的补给类型(大气降水);②根据河流的夏季降水、河流泥沙含量、中游地形(平坦),分析丰水期(夏季)和枯水期(冬季)的河流河床变化(浅滩——沙岛——新的河道),进而分析河道多分汊的原因。

每晚20:00

        每日一题

祁连山东西两段水汽的主要来源?

1、祁连山基本在非季风区一边,属于过渡地带,河谷内河流补给一般说是高山冰雪融水。

2、但由于青藏高原对夏季东南季风的影响,使得湿润水汽能够影响到祁连山。

3、有时候也会受到大西洋暖湿气流影响(本身处于西风带,西风带来暖湿气流)祁连山谷地水汽来源西风或者东南季风。这个要看山谷的开口方向

[题目]读祁连山冰川朝向玫瑰图.完成下面小题.[1]据图分析.祁连山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 )A.太平洋.北冰洋B.太平洋.印度洋C.大西洋.北冰洋D.大西洋.印度洋[2]祁连山地区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是( )A.水源丰富.林地多B.地势平坦.降水多C.光照充足.风沙小D.草原广布.温差大 题目和参考答案——青夏教育精英家教网——

【1】读图可知,祁连山的冰川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和北部,南部分布少。主要原因是祁连山位于内陆地区,夏季有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受祁连山山脉的抬升,降水多;冬季受来自北冰洋的极地东风带从北冰洋带来水汽,在山地的北坡降下地形雨;祁连山与印度洋之间有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的阻挡,西侧远离大西洋和受阿尔泰山及天山的阻挡,所以基本上不受大西洋和印度洋的影响,故A对,BCD错误。故选A。

【2】祁连山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林地少,降水少,A、B错。祁连山,内陆干旱地区,风沙天气多,C错。温带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该地区主要的植被类型是温带草原带,D对。故选D。

张掖丹霞的成因_祁连生态_科普博览_甘肃大众科普网

白垩纪初期,由于燕山运动的影响,祁连山脉开始上升,其西北方向形成山前断陷盆地,盆地本身下陷速度较快,形成厚达数千米的山前坡积与河流冲刷和湖相沉积,它们以砂岩、砂砾岩、泥岩等碎屑岩交互替代组成,外观为紫红色,沉积颗粒以铁质、钙质、泥质胶结组成,外观呈红色。这套红色岩层在地层学上称为下白垩统新民堡群下组(K1xma),也有称为下沟组,它们再经过长期的风化剥蚀,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构成张掖丹霞地貌的地层主体。

北祁连地区从古生中期(距今约4亿年)前就已经成为华北大陆的一部分,距今大约2亿4千万年的“印支”地壳运动改变了中国大陆已经持续数亿年的海洋和大陆的分布格*,又进一步将北祁连地区推到欧亚大陆的更加干旱的内陆;侏罗纪燕山运动使得青藏高原北部隆起,形成多条高耸的东-西向山脉,它们阻隔了**特替斯海的海洋气候对北祁连地区的影响。

张掖所在的北祁连山地区,位于当时欧亚大陆的中心,远离海洋气候的影响,气候干燥炎热,降雨量稀少,由于白垩纪四季不分明,仅以干旱和降雨的两季交替。

距今1亿1千万年至1亿年是北祁连盆地坳陷期,盆地下沉的速度缓慢而均匀,形成大面积的湖盆。这个阶段的气候以炎热干燥为主,湖泊面积对应于降水的多少而变化。大量铁质和钙质成分随同地面径流进入湖盆,形成含铁或钙沉积,在蒸发强烈的枯水期湖盆相对萎缩,浅水环境条件下湖快速充填作用的沉积产物主要为一套灰绿色、紫红色砂泥岩,*部地区含膏盐层。这套杂色湖相泥岩沉积构成张掖彩色丘陵地貌的岩层主体,地层学上称为下白垩统新民堡群上组(K1xmb),也有称为中沟组。经过长期的风化剥蚀,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彩色丘陵。

张掖国家地质公园地层属秦祁昆地层区、祁连-北秦岭地层分区、北祁连地层小区,古生代以来各时代地层出露比较齐全。地层出露主要有: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古近纪、新近系、第四系。

园区内丹霞地貌和彩色丘陵是一对“姐妹花”,诞生于恐龙出没的白垩纪,它们分别形成于距今约1亿3千5百万年到1亿年期间这段地质历史属于旱白垩世后期。由于燕山运动造成祁连山前断陷盆地形成咸水湖,白垩纪是地球历史上气候最为炎热、大气中含氧量远高于今天的世界,二氧化碳含量更是近代的6倍之多,大量的含铁离子化合物随降雨和流水进入湖底,形成厚达数千米的红色或杂色沉积物,后经新构造运动地壳水平抬升或水平挤压形成褶皱,湖盆消失。再经过6500万年的风雨侵蚀、冰川作用、重力崩塌等自然作用形成现在的地貌景观。

张掖丹霞地貌和彩色丘陵是西北干旱区丹霞地貌的集中代表,面积最大、发育最典型、类型最齐全、形成最丰富,是国内乃至全球丹霞地貌和彩色丘陵地貌唯一的景观复合区,以色彩斑斓、造型奇特而著称于世。

水平砂岩岩层晚白垩世开始,北祁连山地区不再是接受沉积物的湖泊环境,而是地壳抬升,成为遭受风化剥蚀的山地。地层在大面积均匀抬升的同时,保持了早期沉积岩层的水平状态,为后期风化阶段形成丹霞地貌的断崖、岩柱等形态奠定了基础。

红层由于白垩纪气候十分炎热、大气中氧气含量异常丰富、咸水湖水中电解质负离子活动性强等因素,促成沉积物铁的氧化作用增强,形成红色的高价铁,是张掖丹霞的主色。

彩色地层是形成环境的差异所致据研究彩色丘陵地层不同的色带是因为形成的年代不同,受气候环境因素的影响,沉积岩层中含有三价铁化合物的呈紫红色,含二价铁化合物呈黄绿色,含石膏成分的,颜色趋淡,呈白色或灰白色。

干旱气候下的咸水湖沉积咸水湖或半咸水湖沉积的石膏层,内陆湖泊在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时期,湖水中的盐类则会形成沉积,张掖彩色丘陵中的白色石膏层就是在炎热干旱缺雨的季节里形成的,它们在地层中的数量很多,说明当时炎热少雨的干旱季节十分频繁。湖泊在很长时期很可能属于咸水湖或半咸水湖的性质。

水平与倾斜相得益彰张掖丹霞和彩色丘陵地貌最为奇妙的是,张掖丹霞地貌地层水平叠覆铺展,而彩色丘陵倾斜出露,彼此以最佳形式展现了它们的美丽、神奇。

水平抬升过程中的断裂作用砂岩由于颗料均匀,具有垂向劈裂的特性,水平岩层大面积抬升过程中的受力不均,岩层发生垂直断裂陷落,断裂的块体再经过漫长的风化剥蚀,形成今日的石林、石柱等形态各异的阶地地貌。

张掖的彩色丘陵在方圆70多平方公里范围内,随处可见有红、黄、橙、绿、白、青灰、灰黑、灰白等多种鲜艳的色彩,把无数沟、山丘装点得绚丽多姿。张掖彩色丘陵以层理交错的线条、色彩斑斓的色调、形成了一幅幅壮美画卷。进入其中随处可看到像睡美从、大扇贝、灵猴观海、众僧拜佛、小布达拉宫、刀山火海、流云带等惟妙惟肖、神灵活现拟人拟物的景观,好像进入一个彩色童话世界。

气势之磅礴、场面之壮观、造型之奇特、色彩之斑斓,是张掖彩色丘陵的主要特色,不仅具有丹霞之奇、险之美,更在于其独特的出“色”之美。其形似东方霓裳,如晓露芙蓉。彩色的条纹如丝如带,随着山势的起伏,随着山坡的陡缓挥洒自如,绵延展布,恰似一道锦缎铺就的彩色长廊。“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把无数山川、沟壑、丘陵装点得绚丽多姿。

张掖丹霞地貌和彩色丘陵之所以得以形成,并不是某一种地质力量单独作用形成的,而是不同地质时期,多种地质营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这正是大自然的奇妙之处。

冰川作用距今180万年到1万年期间的更新世,是一个严寒气候为主的阶段,期间发生多次冰雪覆盖的漫长冰期,冰期结束后,大量的冰川消融对祁连山地区的地貌产生了强大的风化侵蚀。同时季节性和昼夜温差的变化也是导致岩石劈裂、破碎的主要因素,对张掖地区丹霞地貌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风化作用物理风化(机械风化),是指使岩石发生机械破碎的过程。常见的物理风化的方式有温差风化、冰劈风化、盐类结晶、潮解作用和层裂作用。在张掖丹霞景区主要表现为红色砂岩层的垂直节理发育,以垂向开裂为主。

化学风化基于水溶蚀作用。岩石中的可溶性化学成分在雨水和地下水漫长的淋滤过程中被溶蚀,形成垂直于岩层层面的缝隙,孔洞和其它各种形态,在丹霞景区因化学风化也形成了不同景观。

风力作用在白垩纪以后长达6500万年的新生代时期,我国西北部和**地区一直处于沙尘暴多发区,沙尘暴携带大量的沙石颗粒,具有极强的风蚀能力,在相同的风力作用下,组成岩层的不同岩石岩性不同,抵抗风蚀的能力也不一样,通常细密、坚实、成分单一的石英砂岩的抗风蚀能力要强于柔软的泥岩。

流水冲刷主要指流水的冲刷作用产生的侵蚀。水流冲刷的作用十分巨大,特别是地层在上升阶段,水流侵蚀形成十分壮观的地貌,在干旱地区的水流冲刷多以阵发生的山洪和雨季的流水侵蚀有关。流水通过裂开的砂岩时,对裂隙会进行进一步的剥蚀,一线天景观就是因此形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