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与中信哪个地位高(中信证券和中金哪个好)
时间:2024-01-12 20:08:39 | 分类: 基金百科 | 作者:admin| 点击: 59次
中信证券和中金哪个好
两个公司其实都不错的,现在每个人可以开三个户,你可以两个公司都开,试试哪个公司的服务更好,软件更好用。
进华为和中信证券总部哪一个容易 - 比玩财富
进华为和中信证券总部相比较,进中信证券总部更容易,中信证券总部公司是国内比较著名的一家大型国企,享有的知名度和受欢迎度,企业内部的人才都是社会界高精尖型技术人才,同时,企业以资金雄厚作为后盾。
说难进,主要是因为中信对学历、工作经历都有非常高的要求。
对于应届生来说,现在的招聘门槛都是985、211研究生毕业,211院校也是是专业对口才行,我本科同学读了本校的研究生,毕业后顺利进了中信ibd。
对于社会招聘来说,平台地位相差不大的,跳起来还是比较方便的。但是,从小券商跳到中信这样的大平台,就需要你的工作经历比较好,项目经验丰富,专业能力过关,CPA、法考、保代总得过一个吧。
本人就是项目经历太差了,做一个被否一个,接连黄了3个项目,想跳槽都非常难,当时投了前十券商的简历,都是石沉大海,只要仰望。
说好近,主要是对比中金、外资top投行来说的。作为大平台券商,为了维持业务规模,对收入有考核,就需要承接比较多的项目。那么,项目多了,就需要有人来做。怎么做,人海战术!
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券商,会非常注重各类业务的行业内排名,以及大平台和大平台之间的PK。而且,目前行业环境,项目普遍在向头部券商集中,做不完的项目,赶紧招人,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才的门槛。
中信ibd的entrylevel、同级别薪酬水平比中金、外资top投行其实是低的,这就在跟中金、外资top投行对比招人要求时,会显得好近一些。比如,本科同学有去北大读研,毕业以后拿了中金、外资top投行、中信offer,但是在本校读研毕业的同学,就只拿到了中信的offer。
首先不要把投行看得很神秘,投行包括很多部门和岗位,并不是所有的部门和岗位都要求高学历或常春藤清北毕业。一般中后台岗位是需要高学历,前台销售或营销岗位对学历并不是太看重,主要看你的资源。
投行行业比较看重的两本证书,一个是注册会计师证,一个是法律职业资格证。
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不管什么工作,真正做到顶端其实都是依靠资源学会与人打交道。我还从没看到一直埋头做底稿只知道钻研专业的人最后爬到了顶层。所以,大学里除了交几个知心朋友外,也要交几个即使不很知心,但确实优秀以后可能能帮助到你的人。
无论国内国外,金融行业都是一个最复杂也最简单的行业,复杂是因为利益纠葛人心难测,简单是因为只要你背后资源够丰厚,做一切事好像都能水到渠成。
简单的总结一下:
1,来自名牌学校的研究生最好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回返者也是最好的学校。
2,相关专业:金融,法律,金融,会计等。
3,最好有下列资格之一(或部分):CPA,司法考试,CFA更好。
4,最好是男孩。这不是性别歧视,这是实际的,因为他们必须长时间的出差才能加班。
上述条件根据国内证券公司的规模和行业状况进行调整,对大型投行的要求非常高,对中小券商的要求也较低。
从难度上看,CICC更难进入。CICC仍然是最具“国际范”和“贵族味”的经纪公司。
考虑到注册制改革的全面推进和a股投资者的不断机构化,凭借投行业务的专业性和机构客户优势,CICC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考虑到中国高盛不能只做国内业务这一基本要求,海外收入占比超过20%的CICC明显好于中信证券。
CICC取代中信成为中国的高盛还需要一段时间。但考虑到注册制改革的全面推进和a股投资者的不断机构化,借助投行业务的专业性和机构客户优势,CICC有望迎来更大更快的发展空间。CICC还有另一种可能,挑战中信证券,最终成为中国版的高盛。
如果说投行业务、股票业务、私募业务是CICC未来冲击“中国高盛”的三大亮点,那么CICC的国际化业务布*显然是与中信证券竞争的另一大优势。毕竟如果真的想成为中国版的高盛,就不能只做国内业务。由于天然的外来基因,CICC在国际化布*上更为超前。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简称CICC,成立于1995年6月25日。是mainlandChina首家中外合资投资银行,于2015年11月9日在港交所主板上市。
公司成立后,股权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原两大股东中国建设银行和摩根士丹利不再持有CICC的股权。根据CICC2015年年报,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央汇金)持有CICC28448%的股份,为CICC第一大股东。2016年11月4日,CICC宣布以167亿元人民币从中央汇金手中收购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投公司)全部股权。本次交易完成后,中投证券将成为CICC的全资子公司。
由于其特殊的背景,CICC在中国大型国企改制过程中成为中国最大的股权投资银行,薪酬水平与国际大投行持平,因此被称为“投行贵族”。2020年1月4日,荣获2020年《财经》常青树奖“可持续发展绿色奖”。
会刷人。中信证券面试难度还可以,共3轮面试,问一些简历上的常规问题,不会很难。中信银行面试通过率一般在8%到10%之间,也就是说刷人比例会在9:10左右,中信银行面试刷人还是比较多的,但银行也会根据岗位的需求而有所调整。
除了进总部,投行等,其他还是好进的;条件:要是进营业部就是从客户经理做起,前期就是基本的营销工作,但是你要是足够优秀,五年内升总经理也不是没有。总之,工作挑战性挺大的,但是如果适应下来,工资也是非常高的!发展看个人,只能说如果你做得好,在哪儿都能发展好。
相关介绍:
公司主营业务范围为:证券(含境内上市外资股)的代理买卖;代理证券还本付息、分红派息;证券的代保管、鉴证;代理登记开户;证券的自营买卖;证券(含境内上市外资股)的承销(含主承销);客户资产管理;证券投资咨询(含财务顾问)。
公司长期以来秉承“稳健经营、勇于创新”的原则,在若干业务领域保持或取得领先地位。2007年公司股票承销的市场份额20%,排名第二。
企业债和金融债承销的市场份额20%,排名第一;公司及控股公司合并的股票基金交易额市场份额808%,排名第一。公司控股基金所管理的资产规模合并占807%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
以上就是关于进华为和中信证券总部哪一个容易全部的内容,包括:进华为和中信证券总部哪一个容易、中信证券今年的秋招申请难度大吗,大家目前都到什么阶段了、中金和四大哪个难进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进华为和中信证券总部哪一个容易由网友发布在比玩财富网,更多内容请关注我们,也可查看其他相关内容。
中信证券专题研究:轻重资产双起舞,价值提升显成长 (报告出品方: 广发证券 )一、业绩与盈利能力双重提升,新一轮成长加速(一)公司业绩稳定增长,成长性与盈利能力明显优于行... - 雪球
(报告出品方:广发证券)
随着房住不炒、资管新规和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持续推进,A股市场的投融资功能不断完善、资本市场运行的稳定性不断增强、机构投资者力量不断壮大、券商重资产业务的非方向性不断提高,带来了证券公司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均实现了较大突破和改善,从各业务线经营逻辑的变化到实际业务报表的反馈,均体现了券商当前业绩开始呈现较好的稳步成长状态。
从业绩来看,自2019年以来证券行业业绩整体持续增长,营业收入年化复合增长率为29.77%,净利润年化复合增长率为53.77%,业绩的稳定性显著好于2019年以前。其中作为龙头券商的中信证券,其业绩的稳定性与更强的成长性亦开始加速体现。
“熊市并购,牛市再融资”一直是公司在经营管理层面做大做强,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重要手段。从公司的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出:
在行业低迷时期,公司把握逆周期布*机遇,通过收购兼并等方式,低成本扩大市场份额,迅速确立行业龙头地位。2003年,公司收购万通证券,迈出并购扩张战略的第一步,营业部数量由45家增至58家;2005年,通过出资设立中信建投证券,完成对华夏证券的收购重组,营业部家数增至145家;2006年,收购中信资本市场控股有限公司三家全资子公司,获得香港证券市场销售网络,同年,收购华夏基金40.7%股权,布*买方业务;2007年,收购中信基金100%股份;2013年,收购里昂证券,打造国际化业务平台;2015年,收购昆仑国际金融,构建全球外汇交易业务平台;2019年,发行股份收购广州证券100%股权。
在市场整体较为乐观时期,公司亦善于抓住机遇通过再融资等方式不断扩张自身净资产,同时撬动更高杠杆率做大做强公司资本金业务,实现资产规模与利润规模的双重增长。
从发展历程来看,公司先后经历了“大项目”、“大网络”、“大平台”、“国际化”战略:1999年,中信证券实施“大客户、大项目”战略,项目主要针对行业龙头公司,为投行业务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2004年中信证券确定“大网络”战略,公司陆续收购万通、金通、华夏证券,拓展卖方渠道网络布*。大项目和大网络战略成就了公司传统卖方业务如经纪、投行等的迅猛发展。
公司于2006年适时分析公司业务呈现“三强三弱”特征,即卖方业务强,买方业务弱;传统业务强,创新业务弱;国内业务强,境外业务弱,并首次提出要打造与公司实力相称的买方业务能力,加强资产管理、自营业务、收购华夏基金、成立金石投资,大力发展买方业务。
2007年系统性地将买方业务、国际化和加强管理梳理为未来发展的新三大战略。通过发行H股、收购里昂证券,促进公司业务及管理水平全面国际化。自2007年开始,公司的买方业务除通常的股票和债券自营投资外,向衍生品、直投、另类等多样化的交易发展。公司开始实现“卖方业务积累资源,买方业务实现收益,二者循环促进发展”的良性发展。
凭借多年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中信证券的各项经营指标稳居行业头筹,大平台地位稳固。公司早期凭借先进的经营管理以及资本管理水平:在传统卖方业务方面,实现客户和业务量的积累;在买方业务规模和利润体量的实现上,亦争得头筹。
公司收入结构较为均衡,轻、重资产业务协同发展。近年来,中信证券收入结构较为均衡、稳定,各项业务呈现出较好的成长性与稳定性。2021年前三季度,包括经纪、资管、投行的轻资产业务占比54%,包括自营、资本中介、其他净(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的重资产业务占比46%,其中经纪、投行、资管、自营、资本中介的收入占比分别为23.6%、12.2%、18.6%、34.8%、9.5%。
我们以经纪(含代销)、投行、资管作为公司轻资产业务来看,其贡献的净收入对公司营业收入的贡献(扣除掉大宗商品等其它业务收入)占比经历了先降后升阶段,当前贡献仍占到一半以上。
仅从代销金融产品业务收入口径核算,中信证券2021年上半年实现代销金融产品业务收入14.28亿元。位居各券商行业之首。如果我们用代销金融产品业务收入占经纪业务的比重,衡量各家券商财富管理转型程度,中信证券位列行业第一。
2021年上半年,公司代销公募及私募产品4356亿元,同比增长8.90%;公私募产品保有量3600亿元,相较于2020年底3000亿元,净增量600亿元。
从中国基金业协会披露的保有量数据来看,截止2021Q3,中信证券在券商中名列第一。
据公司半年报披露,截至2021年上半年,公司代销金融产品规模4356亿元,公募及私募基金保有规模3600亿元。据公司在《中信证券2022年资本市场年会》上披露,截至2021年9月,公司公募及私募基金保有规模已达4000亿元。扣除掉协会披露的1135亿非货公募产品保有量,私募产品保有量高达2865亿元。
当前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产品快速发展,是产品体系中除公募外的另一组成部分。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截至2021年11月底私募基金规模已达19.73万亿元;其中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规模6.10万亿元,较去年底同比增长62.08%。受益于A股市场的扩容与资本市场发展,中国私募基金市场亦呈现高速增长状态。
当前私募证券投资基金6.10万亿的规模,已与6.42万亿元的股混公募基金规模相当。私募基金已经成为高净值人群参与一二级权益市场投资的重要工具。
私募产品的销售,门槛相对公募产品更高,对客户的资金要求、对权益产品的认知等要求亦较高。私募产品在代销方面会优选高净值客群规模大、渠道品牌力强、线下服务能力出众的平台进行合作,头部券商在该方面具备显著优势。(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中信证券依托前期发展积淀,在经纪业务方面,整体综合竞争力突出,客户基础强。以2020年为例,中信证券在代理买卖证券业务收入、代理销售金融产品收入、客户资金余额、融资融券余额等重要业务指标均居同业第一。
财富管理委员会,至今已经历三年时间。据公司在《中信证券2022年资本市场年会》上披露,客户资产于2021年下半年首次突破十万亿大关,实现了大幅跨越,资产200万元及以上的财富客户数量突破15万户、客户资产规模达1.7万亿,资产600万以上高净值客户数量达3.2万户、客户资产规模达1.4万亿,上述客户数量均较2018年翻倍增长、客户资产均较2018年实现1.5倍以上增长。
中信证券在财富管理端分客户群经营,根据不同群体客户特点,汇集整合资源,构建价值供给链。在财富配置投资业务方面,目前已形成包括“家族信托、财富私享、信享臻选与信享盛世、账户配置投顾服务、海外配置”的“5+1”财富配置投资产品与服务体系。
中信证券提供全光谱金融产品体系:按照客户大类需求,丰富不同风险等级、收益率的产品类型,其中衍生品、挂钩产品是中信证券重要的产品特色。中信证券当前已经布*了完善了产品覆盖体系:包括现金管理类产品、固定收益类产品、挂钩浮动收益类产品、权益投资类产品,以及另类投资类产品。
公司在权益类私募产品方面尤其重视,引进了包括:私募、基金专户、资管计划、证券类信托(股票多头、指数增强、海外股票、市场中性、多策略、管理期货、债券策略、宏观策略、FOF/MOM、私募股权、新三板、可转债、打新等)等多种类型产品满足客户需求。当前公司私募产品的保有量已远超公募产品。
公司于2021年6月正式获批基金投顾资格牌照,于2021年11月正式开始展业。中信证券的突出优势在投资端在于从公司层面构建优质的投研体系,全面整合公司系统内的投研资源;在服务端在于有一支数量多且专业素质较高的分支机构服务队伍,投顾人数行业第一。(据证券业协会数据显示,截止2022年1月26日,中信证券的投资顾问人数高达5192人,远超第二名的4033人。)
此外,2022年1月11日起,中信证券在自身APP推出财富号及配套的内容开放平台,构建基金生态圈,将基金公司、券商、买方和卖方投研、券商线上及线下流量、场内外产品以及客户建立起生态链接,为个人投资者提供市场即时变化、行业分析、基金策略、产品售前售中售后陪伴等服务,并将其作为实现买方理财投顾模式的阵地之一。截止2022年1月17日,已吸引首批10余家头部基金公司入驻,至少包括华夏、广发、南方、易方达、博时、华安、工银瑞信、汇添富等。
公司的大资管业务包含中信证券资管和华夏基金两大组成部分。2021年上半年,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18.70亿元,基金管理业务净收入37.02亿元,合计55.72亿元,占总营收(去除大宗商品)的18.34%。整体呈现上升趋势。
华夏基金是中信证券旗下控股的公募基金公司,中信证券持股其62.20%。截至2021年上半年,华夏基金本部管理资产规模人民币16066.14亿元。其中,公募基金管理规模人民币9762.43亿元;机构及国际业务资产管理规模人民币6303.71亿元。从市场格*来看,截至2021Q3,华夏基金非货公募管理规模6502.97亿元,市场位列第二。
2020年以来,华夏基金成长重回快车道,2021年上半年,华夏基金实现营业收入36.52亿元,同比增长53.24%;实现净利润10.49亿元,同比增长40.22%。
面临资管新规整改期限临近所带来的持续性行业转型发展环境,公司资产管理业务持续加强产品创新、完善产品布*。大力发展社保及基本养老、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等养老业务,积极推动银行主动管理业务转型,与银行理财子公司、银行私行合作取得新进展,持续推进大集合公募化改造,以FOF产品为载体迅速做大高净值个人业务。
截至2021年上半年,公司资产管理规模合计人民币13909.62亿元,包括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单一资产管理计划及专项资产管理计划,规模分别为人民币3614.15亿元、10294.42亿元和1.05亿元,其中主动管理规模人民币11663.68亿元。据公司财报显示,资管新规下公司私募资产管理业务(不包括养老业务、公募大集合产品以及资产证券化产品)市场份额13.84%,排名行业第一。
受益于注册制改革推进,A股IPO发行规模显著提升,公司近两年投行业务收入重回增长快车道。当下,随着退市制度完善、审核周期减少、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在不断的完善建立过程中,我国开始开启IPO的常态化阶段,公司投行业务亦有望重回发展快车道。
同时,公司投行资本化业务的盈利状况也不断扩大。旗下主要通过100%持股的中信证券投资和金石投资来完成一级市场的投资,其中,前者为自有资金投资平台,后者为私募股权基金平台。科创板跟投制度推出以来,中信证券投资的净利润规模显著扩张。
202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22年稳步推出全市场注册制。我们认为,中信凭借大项目的承揽能力,其投行综合优势将进一步强化。
当下,除轻资产业务开启高速成长之外,券商的重资产业务亦发生较大商业模式的变革,其中以中信证券等头部券商尤为突出:一是信用业务调整结构,做大两融、压缩股质业务,大幅改善了资产质量、降低了风险水平;二是自营业务由方向性投资转向非方向性投资,通过衍生品对冲和量化投资等手段,降低了自营收益率波动;三是大力发展场内外衍生品业务,实现了高ROE回报;四是一级市场股权投资业务开启了资本金的高质量使用新方向。
2019年以来,中信证券在权益资产方面的用资占比不断增加,截至2020年底,公司净资本859.06亿元,其中自营权益类证券及证券衍生品占净资本的比重,亦从2018年底的28.91%,提升到2020年底的78.54%。
公司场外衍生品业务和柜台产品持续发展,产品结构、应用场景进一步丰富;做市交易业务持续排名市场前列。股权衍生品业务保持客户群体广泛、产品供给丰富、收益相对稳定的业务形态。境外股权衍生品交易持续发展创新,交易覆盖国际主流市场,为客户提供跨时区的全球市场衍生品交易服务。
公司前瞻布*衍生品业务资格,市场份额领先同业。公司目前已获得的股指期货交易、股票期权交易及做市、50ETF期权做市商、互换业务、国债期货交易业务、场外期权一级交易商及跨境业务等业务资格,均为首批获批,且公司已于2015年收购昆仑国际金融,服务于客户的外汇业务需求,基本实现衍生品各业务条线资格全覆盖。
中信证券对于新业务资格的定位较为市场化,以满足机构客户需求的角度判断新业务价值,敢于先行先试,给予业务开展较为宽松的发展环境。在合规风控严格要求的前提下,能够快速抢占市场、做大做强,目前多项衍生品业务份额领先同业。从应付客户保证金间接衡量公司场外衍生品业务发展速度。截至2021年上半年,中信证券应付客户保证金余额1013.56亿元。较2018年底增长四倍。
我们对包括中信在内的多家头部券商的2017-2020年合并报表下的自营净收益率进行测算。从四年平均收益率情况来看:中信最高,达9.19%,国君、中金7.5%-8%,海通、建投6.5%左右,国信、华泰、招商均在5.5%附近,银河低于5%。从2017-2020各年收益率情况来看:中信、国君持续处于头部领先位置;中金收益率比较平稳,均在7%-7.6%;海通、华泰随市场行情变化波动较大;国信、建投、招商、银河收益率在2017-2018年均偏低,2019年提升明显。
自营投资收益率的差异除了主动投资能力差异之外,我们认为差异主要源自两点:一是经营层面加杠杆。除了公司层面加杠杆(融资杠杆)外,自营业务会进行二次加杠杆(经营杠杆)。中信、国君、中金的经营杠杆处于领先位置。
二是衍生品业务的加持。近年来衍生品业务快速发展,截至2021年10月,场外金融衍生品名义本金余额1.96万亿元,同比增长52%,较2017年末增长4.3倍。时下,券商不仅将衍生品业务运用于自营业务,也大规模开展对客业务(计入投资收益)。由于较高的收益率水平,衍生品业务为自营投资收益率赋能效果明显。8家一级交易商中,中金、中信处于双寡头竞争地位。(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1)自营收益率=(自营收入-卖出回购利息支出)/自营净规模。
其中:自营收入=证券投资收益(剔除了股权投资收益)+公允变动损益+投资业务利息收入。投资业务利息收入包含债权投资、其他债权投资产产生的利息收入,2018年底根据新金融工具准则要求,从“投资收益”科目调整至“利息收入”科目中。
自营净规模=金融投资资产-卖出回购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衍生金融工具净额衍生保证金净额。其中:公式中各项资产、负债的规模均采用年初、年末的算术平均值,后文若未特殊说明,规模也均为平均规模;衍生金融工具净额用“衍生金融负债-衍生金融资产”,衍生保证金净额根据各券商年报附注中披露的应收款项、应付款项详细信息,用“应付-应收”进行测算。
(2)券商自营业务有两次加杠杆的过程:第一次是公司层面加杠杆(融资杠杆),各券商通过长短期融资获得杠杆资金,将可用资本金、杠杆资金配置至公司各项金融资产中;第二次是自营业务加杠杆(经营杠杆),各券商自营部门在获得公司配置资金后,在业务开展过程中进行主动杠杆操作,如:开展卖出回购交易、发行结构化票据等。为了更加真实的反映各券商自营部门的主动投资能力,以上测算自营收益率时,只考虑了经营杠杆,未考虑公司层面的融资杠杆。
(3)以上测算根据各券商2017-2020年年报披露信息所得,由于券商年报主要对合并报表项目构成进行了详细披露,各子公司仅披露了收入、利润等几个简单指标,并且由于母子公司业务上有重叠、母子公司的信息披露格式不完全一致以及内部交易冲销等原因,以上收益率测算与下文分析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推测因素。
按照中信证券的收入模式,我们按照手续费佣金收入(经纪、投行和大资管)、利息收入和投资收益几个板块对中信证券的收入水平进行估计。由于证券公司业务和市场环境高度相关,我们收入预测的核心假设包括:
2021年沪深两市日均成交金额约为10586亿元,相比2020年的8482亿元同比上升24.81%。我们认为,随着资本市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机构投资者加速入市,政策环境整体向好,市场交投活跃,万亿成交量已成常态,截止2022年1月18日,两市日均成交额为11423亿元。在稳增长与全面注册制预期落地下,预计2022年日均成交金额在2021年高基数下同比增长10%。近年来中信证券股基交易额市占率稳定
在6%上下,机构客户占比较高故总体交易佣金率较高,预计中信证券代理买卖净收入(含席位租赁)实现19%的增长。
2021年A股市场股权承销规模18177亿元(YOY+6%),预期随着全面注册制落地、直接融资占比提升,股权承销业务有望平稳、常态化增长。中信证券投行业务市占率稳居第一,2021年股权IPO承销规模1098亿元,市占率18.09%,同比提升8.6pct。我们预期中信证券2022年投行业务净收入实现20%的高质增长。
华夏基金作为老牌头部公募基金,产品体系布*全面,历史业绩良好,截止2021年底,非货规模6396亿元(YOY+27%),非货规模排名全市场第二,随着2022年基金规模稳步增长,预计2022年华夏基金管理规模实现15%的增速,基金管理费收入实现25%的增速;
行业资管规模稳中有降,中信资管私募资产管理业务市场份额稳居第一,主动管理占比不断提升,资管结构持续优化。预计中信资管受托资产管理规模2022年稳步回升3%,受托资管业务净收入同比增长7%。
中信证券自营投资收益历史业绩良好,基于中信证券的衍生品业务加持以及较强的用资收益能力,我们预期公司2022年自营总收益率约为8.5%。(自营收益率=(自营收入-卖出回购利息支出)/自营净规模,2017-2020年四年测算总投资收益率平均为9.19%)。
两融业务规模主要取决于市场需求,两融余额与成交金额一般同向波动,政策打开业务空间及机构投资者加速入市,预计2022年末市场两融余额提升15%,预期中信证券2022年利息净收入同比提升24%。
基于以上假设,我们预计中信证券2021-2023年分别实现总收入765.7、900.6、1075.0亿元,分别同比变动41%、18%、19%;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229.8、286.9、367.7亿元,分别同比变动54%、25%、28%;对应ROE水平分别为11.8%、12.4%、13.8%。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中信证券跟中金黄金哪个做长线好?两三年股价能翻倍吗?
中信证券做长线,中金黄金短炒作。
十大证券公司排行榜,哪个证券公司好?
第一名中信证券,在1995年4月25日北京成立。
第二名,国泰君安,是国内规模最大,经营范围最广,机构分布最多的证券公司之一。
第三名,海通证券,公司于1988年成立。公司于1994年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并发展成全国性的证券公司。
第四名华泰证券公司于1991年五月成立。2010年2月26日,公司内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交易。
第五名,招商证券。
第六名,申万宏源。2015年1月16日合并组建而成。
第七名,中信建投,公司成立于2005年11月2日。
第八名,银河证券。
第九名,中金公司。公司于1995年6月25日成立。
第十名,国信证券。
哪个证券公司实力更强
中信综合实力第一
证券公司排名?
十大证券公司有1,中信证券。
2国泰君安。
3,华泰证券。
4,招商证券。
5,广发证券。
6,中金证券。
7,中信建投。
8,海通证券。
9,申万宏源。
10,银河证券。
证券龙头排行榜前十名?
1、中信证券(国内口碑最好的证券公司,国内领先水平,多次获得行业内第一)。
2、国泰君安(中国最好的证券公司之一,上具有很高的信誉)。
3、华泰证券(国内领先的证券公司,全国具有多家子公司)。
4、招商证券(一家国有大型综合证券企业)。
5、广发证券(全国十大证券公司之一)。
6、中金CICC(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的证券企业)。
7、中信建设(连续十年被评为A类AA级证券公司)。
8、海通证券(主要以证券为主要核心)。
9、申万宏源(申银万国证券和宏远证券合并的一家国有证券公司)。
10、银河证券(中国排名前十的证券公司之一)。
慕思股份获186家机构调研:公司已建成以“经销为主,电商、直供、直营等多种渠道并存”覆盖全国的多元化、全渠道销售网络体系(附调研问答)
慕思股份(001323)8月24日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公司于2022年8月22日接受186家机构单位调研,机构类型为QFII、保险公司、其他、基金公司、海外机构、证券公司、阳光私募机构。
投资者关系活动主要内容介绍:
一、公司概况及经营情况介绍慕思股份是国内头部软体家具制造企业,公司以“让人们睡得更好”为企业使命,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中高端健康睡眠产品及服务;主要产品包括中高端床垫、床架、床品和其他产品,其中床垫是公司核心产品,目前在华南、华东拥有两个数字化智能制造基地。经销、电商、直供、直营等多种渠道并存。公司具有品牌优势、渠道优势、营销优势、研发优势、质量优势、智能化生产优势、人才优势,占据国内中高端床垫市场第一的份额;位居中国十大优选床垫品牌榜首。
2022年上半年,各种经济发展环境不确定性交织在一起,新冠疫情在国内依然持续反复。3-5月期间发生在深圳、东莞、上海的严重疫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司华南华东两基地正常运营及华东华南两区域市场的线下销售。但公司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营发展,一方面,有效提升运营管理效率,降本增效;另一方面,坚定发展战略,持续变革与创新,拓展渠道,研发设计高质量产品。报告期,受制于疫情,公司稳定发展。
上半年实现营收27.52亿元,同比下降2.03%;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约3.07亿元,同比下降5.95%;归属上市公司股东扣非后净利润3.08亿元,同比下降4.2%,每股收益0.85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约为43.57亿元,同比扩大69.78%,净资产收益率11.29%,每股净资产10.9元;总资产为57.93亿元,同比上升28.79%。从产品分类看,公司床垫、床架、床品、其他产品分别实现收入12.87/8.10/1.80/4.58亿元,同比增长-9.68%/3.97%/-22.88%/28.83%。从公司产品毛利率看,报告期,毛利率为46.05%,稳中略升。从渠道拓展看,公司通过近2000家经销商以及直营渠道,开设线下专卖店有5300多家,本年净增加400余家。
报告期主要工作:夯实慕思头部品牌地位;合理布*、稳健拓进渠道;
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加快前沿技术转化;积极推进家居业务战略布*,明确了V6家居发展方向;全方位的、持续的降本降本增效;以质量为生命线,高标准把控业务全流程。
问:请公司介绍上半年围绕渠道建设开展那些有效的工作?
答:公司已建成以“经销为主,电商、直供、直营等多种渠道并存”覆盖全国的多元化、全渠道销售网络体系。面对国内疫情反复,22H1公司采取稳健、高质量的开店策略,通过对已有网点布*城市加密和对空白城市有效开发,进一步完善公司在国内终端经销门店的布*;通过对经销商终端展示、专业培训、营销活动、扶持政策等全方位的营销赋能,强化经销商整体运营能力。22H1公司新增400余个线下专卖店,截至22年6月末公司共拥有近2000家经销商、5300余家线下专卖店。同时,公司积极拓宽产品销售导流入口,与碧桂园、万科、京东、苏宁零售云、贝壳家居、星艺装饰集团、点石集团等品牌达成战略合作,并通过天猫、京东、抖音、拼多多等知名电商平台开展线上销售。
问:请公司具体解读一下上半年销售毛利率、期间费用、经营现金流变动情况?
答:22H1公司毛利率为46.05%,同比上升0.45pct;分品类看,床垫毛利率为57.71%,同比上升0.24pct;床架毛利率为39.71%,同比上升1.59pct;床品毛利率为42.41%,同比上升2.44pct。综合影响下,22H1公司净利率为11.15%,同比下降0.47pct。期间费用方面,22H1公司期间费用率为31.52%,同比上升0.63pct,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23.30%/5.60%/2.57%/0.04%,同比分别-0.91/+1.07/+0.37/+0.10pct。现金流方面,22H1公司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为0.12亿元,同比下降92.72%,主要系工资薪金支出导致。
问:公司公告的上半年业绩比之前预告的略低的原因是什么?
答:预告的业绩在5月份按IPO首发要求提交的上半年业绩预计情况。
在测算业绩的时候,未能预料到华东疫情时间持续这么长、范围这么广,对疫情影响估计不足。报告期,公司在华东地区的营收占比34%,同比降幅约9%。
问:上半年公司直供业务里面,给欧派供货的收入情况和毛利率情况如何?
答:收入约3.3亿元,毛利率约24%。毛利率同比有较大提升。
问:上半年合同负债环比有一定下降,是否是因为放松了对经销商的货款政策?
答:在22H1,考虑到疫情的影响和参考同行,公司对疫情影响严重的经销商提供了一定的授信帮扶,从而导致合同负债减少。若疫情情况逐步好转,相关授信会逐步收缩。
问:八月初发布《推进家居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促进智能家居发展、培育优秀家居品牌,公司之后在这方面会做什么努力?长期来看规模、品类布*方面的愿景?
答:《方案》利好家居行业,特别是定位健康、绿色、创新的行业头部企业,可提振头部企业信心。公司作为软体家居行业头部企业,会抓住机遇,围绕国家对家居行业,特别是健康睡眠寝具行业的利好,做好产品、品牌、渠道建设。
问:短期来看疫情影响线下消费,目前销售的恢复情况?下半年内部的展望?
答:本年中疫情等因素对消费者信心有一定影响。6月起疫情逐步稳定,公司情况也随之逐步好转。Q1感恩节、321等活动一定程度上受到线下人群无法聚集的影响,效果不佳,但后续618、上市活动、818等活动的开启,销售逐步回暖,增速逐步转正,公司对下半年业绩增长有信心。
问:V6品牌拓展情况?上半年门店数量?下半年及远期的业务拓展规划?
答:近几年V6品牌开始去慕思主品牌独立运营,从2021年开始布*家居业务,今年明确新战略方向,将V6家居往大家居方向发展。上半年V6收入2.4亿元,同比增长14%。报告期开店100余家,此外新开5家V6大家居样板店,通过定制引流,向客户提供大家居套餐,效果非常好。
未来公司将会倾斜更多资源去帮助V6打造供应链、信息化系统、渠道和品牌等,以V6大家居引流、提升客单值,带动慕思其他品类销售,作为新的业绩增长模式。
问:公司上半年高派息是否会影响公司资金运营?
答:报告期末公司资金比较充裕,且公司一直以全款下单结算方式为主,本次分红不会造成公司流动资金短缺,也不会影响公司正常生产经营。实施该预案符合全体股东的利益和公司分红政策。
问:收入结构:公司“其他产品”的增幅最高,且毛利率也有大幅度的提升,“其他产品”的内涵变化?毛利率提升的原因?
答:其他产品以沙发、助眠为主,没有新的延伸;报告期销售的增长主要是因为沙发的大幅增长。沙发是近年的新品类且进行了品牌升级,未来增长空间比较大,报告期营收、毛利率增速明显。报告期,因为沙发是近年新推出的品类,随着品牌升级,公司对沙发的SKU、生产工艺等进行优化,以及随着产量逐渐增加,规模效应显现,加之原材料价格也有一定的下降,导致毛利率有比较明显的提升。沙发在其他业务中占比比较高,所以带动其他业务毛利率提升。
问:沙发在整个集团中的战略定位?配合哪个系列的定位进行推广?
答:沙发是公司近年新开拓的业务,2021年开店较多,因此沙发有一定延伸性的高速增长。沙发使用的是意大利卡利亚品牌,定位中高端,与慕思经典的销售群体基本重叠,故主要围绕慕思经典的客户群体来推广。
问:渠道目前5300+物理门店,整个慕思门店总面积多少?
答:总面积为150余万平方。
问:怎么看地产行业发展变化对对公司未来业绩的影响?
答:地产行业对公司业务发展有一定影响,但影响还是有限,原因主要有:①因所处行业起步时间较晚、居民收入的增长与城镇化进程推动需要时间,我国床垫行业集中度、渗透率、更换周期相比于发达国家仍有一定的差距。现时行业比较分散,头部企业市占率也仅几个点,目前行业加速洗牌中,行业集中度将不断加大;②通过公司品牌力、创新研发能力、产品力、渠道能力提升市场占有率;③通过产品力、智造力,不断提高生产效率,优化生产工艺,推进降本增效,使得毛利达到预期;
④公司特有的服务优势,存量客户转介绍率将会提高。
问:慕思经典品牌上,单用户实际成单价及趋势?
答:客单价稳步上升中,从前几年的1.5w-1.7w,到现在的平均2.1w,未来通过床垫床架连带率、床头柜产品的配套、产品套餐销售等提升,客单值有望达到2.5w。
问:公司与家装公司合作的模式有哪些?现时开展情况如何?家装渠道毛利率与传统经销零售毛利率的区别?
答:公司与头部家装公司均有合作,各区域经销商已开发合作对象200余家,数量仍在持续增加。主要有两种合作模式:①公司提供产品给家装公司,直接进入其套餐;②在符合公司产品定位的家装公司门店中设店中店做产品展示。报告期内效果不错,公司更倾向于在家装公司设店中店的合作模式,后续平台展示和门店销售可以持续转化,为未来战略聚焦方向。2021年,家装渠道毛利率略低于传统渠道,2022年通过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家装渠道毛利率已与传统渠道接近。
问:后续床垫单品价格提升的展望?销量上如何引流获客?
答:公司围绕中高端定位突出产品力,以往资源投入品牌较多,今年会逐步强化产品力,以客户体验为核心,向客户提供高质量高价值产品。
在消费者互动上由以品牌形象为主转为以产品介绍为主,用产品力保证产品价格、销量及利润。引流方式:①传统媒体:布*客流量较大的机场、高铁站;②新媒体:在互联网端进行客户分众,精准触达,营销前置,通过小红书、抖音、直播、公众号等方式推广产品优势,占领消费者心智。
问:如何看待床垫市场的更换频次?
答:床垫产品目前在中国尚属耐用品,使用年限可达到十余年之久。
参考欧美、日本等国家床垫行业现状,未来随着国民健康睡眠意识的不断提升、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高等,床垫更换周期会逐步缩短。床是非常重要的寝具产品,对健康睡眠影响较大,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床上度过,影响健康、寿命等。因此产品需要以人为主、以人为先,私人定制,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追求。公司通过导购员专业培训、拍摄宣传视频、举办营销活动等方式进行消费者教育。随着国民对床垫对睡眠质量影响的重视,未来床垫更新年限有望由5-8年缩短至5年内。
问:公司在智能床垫的布*及未来研发投入规划?
答:公司自2016年开始关注智能睡眠产业,2020年过后一直在不断增加研发投入,主攻AI与智能睡眠,目前拥有一个专业的研发团队,进行人体工程学、大数据与云存储等的研发,同时公司十分注重与高校合作,例如与香港中文大学共同建立“智慧家居物联网技术实验室”,建立博士后工作站与智能睡眠研究中心,与中山大学、北航、南方医科大学等高校进行产学研合作等。智能床垫产品的特点是让床适应人,符合人体工程学,有效提升客户深度睡眠,同时拥有健康管理大数据平台,了解消费者的身体情况,协助消费者进行健康管理。智能化是公司未来几年的重点研发方向,研发投入力度会逐步加大;
慕思健康睡眠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健康睡眠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主要产品包括中高端床垫、床架、床品和其他产品等。随着公司在健康睡眠领域的精耕细作,“慕思”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慕思DeRucci”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评选为中国驰名商标。同时,公司获得了“中国品牌影响力100强”、“中国品牌(行业)十大创新力企业”、“睡眠产业特殊贡献奖”、“2019-2020十大优选儿童家具品牌”、“2019-2020十大优选寝具(床垫/床)品牌”等多项殊荣。凭借“慕思”品牌在行业内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公司产品在线下终端销售规模位列行业第一。
调研参与机构详情如下:
证券公司排名
获得AA级的券商分别是国信证券、海通证券、中信证券、华泰证券、申银万国、国泰君安、中金公司、光大证券、招商证券、财通证券。至此,AA级券商也从去年的中金公司、国信证券两家扩容到10家,新增的8家都是从去年A级升上来的。2009年上半年全国证券公司净利润前10排名1.中信证券(深圳):38.26亿元2.海通证券(上海):24.52亿元3.国泰君安(上海):23.23亿元4.广发证券(广州):21.37亿元5.国信证券(深圳):18.05亿元6.申银万国(上海):15.97亿元7.招商证券(深圳):14.7亿元8.光大证券(上海):12.83亿元9.齐鲁证券(济南):10.72亿元10.华泰证券(南京):9.87亿元*上半年全国证券公司净利润前10公司中,上海占4家,深圳占3家,两地证券机构在全国优势明显,另外,南京,济南,广州的证券机构也有所建树*鼎鼎大名的中金公司,上半年仅完成净利润3亿元,在全国60多家证券公司中,位居25位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