宸展光电目标价怎么算(5月26日操盘必读:影响股市利好或利空消息_手机新浪网)

时间:2024-01-16 18:07:14 | 分类: 基金百科 | 作者:admin| 点击: 59次

5月26日操盘必读:影响股市利好或利空消息_手机新浪网

1、中共中央、***印发《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其中提出,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畅通国家水网大动脉。纲要还提出,科学推进一批重大引调排水工程规划建设。

2、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昨日称,中美商务部长将于25日至26日会面。束珏婷在发布会上还表示,对美光公司审查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必要措施。

3、亚洲清算联盟成员国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峰会,“去美元化”为主要议题,讨论推出一个可以与SWIFT系统相媲美的系统。

4、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发布数据显示,4月,长三角地区人民币贷款增加1973亿元,同比多增636亿元;外币贷款减少72亿美元。

1、继此前“10分钟被AI换脸骗走430万元”事件引发关注之后,5月22日,又一起AI换脸诈骗发生,安徽男子9秒被骗132万。目前AI换脸技术还出现在明星直播带货中。。

2、5月25日,记者从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获悉,因犯非法经营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虚假广告罪,400万粉丝金融大V徐晓峰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10个月,并处罚金258万元。

3、2023年第五期深圳市小汽车增量指标竞价结果出炉,其中个人指标最低成交价仅为1万元,创5年新低。

4、从河南省**国资委获悉,河南正谋划新一轮国企改革,新启动豫信电科集团、河南盐业集团等5个重大重组事项。

5、近日,上海闵行、杨浦、普陀、徐汇等多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到货国内首个mRNA新冠疫苗——石*集团mRNA新冠疫苗,可通过健康云预约。

6、记者从自然资源部获悉,自然资源部决定组织监督检查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基金制度落实情况。

7、一名接近东航的知情人士告诉记者,C919的商业首飞正在准备中。中国东航在昨日举行的业绩会上也透露,首架C919飞机预计将于近期投入实际运营。

1、长城汽车公告,公司经营状况稳健,并未发生重大改变。

2、睿能科技发布股票交易风险提示公告,公司主要从事工业自动化控制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IC产品的分销业务。

3、网易发布2023年第一季度财报,一季度净收入250亿元,超市场预期。

5、剑桥科技晚间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日常经营情况未发生重大变化。

6、杭州热电发布股票交易风险提示公告,目前股价与公司基本面严重偏离,可能存在非理性炒作风险。

7、中科信息披露公司股价异常波动的公告,公司没有从事ChatGpt产品研发,脑机接口设备并非公司自主研发。

8、天孚通信公告,光通信行业800G光模块产品市场的整体需求规模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9、丰立智能披露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及严重异常波动公告,公司精密减速器产品目前尚未应用于人型机器人领域。

10、阿里巴巴集团官微宣布,网传裁员为谣言,今年预估新招15000人。

1、美国债务上限协议初步成形,美股三大指数收盘涨跌不一,纳指涨1.71%,标普500指数涨0.88%,道指跌0.11%。半导体指数收涨6.8%,为六个月来最大涨幅。英伟达涨超24%,股价创历史新高,年内涨幅约160%。欧洲主要股指多数收跌,德国DAX30指数跌0.28%。

2、亚美尼亚**帕什尼扬25日表示,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已就相互承认领土完整达成一致。

3、国际原油期货结算价大幅下跌。WTI7月合约跌3.37%,布伦特原油7月合约跌2.68%。

4、COMEX6月黄金期货结算价收跌1.06%,报1943.7美元/盎司。

1、TOPCon电池出货占比或将实现翻倍增长,这一核心辅材市场空间迎大幅度提升

TOPCon电池具有更高理论转换效率,目前头部企业量产效率已经达到25%,已经超过PERC电池理论转换效率。由于TOPCon电池经济性更强,一体化组件龙头企业及专业化电池企业纷纷快速扩产,并有望于2023年实现出货量快速增长。

TOPCon正反面都需要使用TOPCon银浆,相较于Perc正面使用正面银浆,市场空间迎来较大幅度提升。国联证券测算,2022-2024年全球银浆需求量有望分别达4789/6151/7443吨,对应市场空间分别为221/264/323亿元,CAGR达19.35%。

A股上市公司中,聚和材料产品布*主要有P型单晶PERC正面银浆、TOPCon电池用银浆、HJT电池细栅银浆、HJT电池主栅银浆等,已批量供货多家客户,且产能充足。帝尔激光激光转印技术在节约银浆、提升效率、减少碎片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2、英伟达数据中心业务创历史新高,公司正“显著”增加相关产品供应

英伟达公布了第一财季财报,报告显示,英伟达第一财季营收71.9亿美元,分析师预期65.2亿美元。按业务部门划分,英伟达第一财季数据中心业务营收为42.8亿美元,创下公司历史上的新纪录。

英伟达表示,随着市场对人工智能的兴趣激增,公司正在“显著”增加与其数据中心业务相关的产品供应。申港证券指出,2022年我国光芯片市场规模约为17.19亿美元,CAGR为14.93%,随着光通信系统的快速发展,未来将有望带动光芯片行业实现大幅度增长。

A股上市公司中,光迅科技是光器件产业链产品覆盖面最全的公司之一,拥有从芯片到器件、模板到子系统的全系列产品。仕佳光子建立了光无源和光有源芯片IDM全流程业务体系,掌握了控制和提升良率的方法,积累了多项光芯片产业化相关技术。

3、广东积极推进核电安全有序发展,到2025年核电装机规模达到1854万千瓦

广东省能源*印发《广东省推进能源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其中提到,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到2025年,核电装机规模达到1854万千瓦。

近年来核电机组建设批复加速,2021年核准6台,2022年10台,2023年预计在10台以上。德邦证券表示,未来15年仍是我国核电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核电建设有望按照每年6-8台持续稳步推进。据测算,“十四五”期间核电投资相较于“十三五”增速为157.38%。

A股上市公司中,中核科技的核电站用关键阀门具备二代、三代核电机组阀门成套供货能力,四代核电机组关键阀门供货能力,深度参与“华龙一号”K2K3阀门项目研制及供货。大西洋公司部分焊接材料成功替代进口或成功推广,如三代核电蒸发器用焊材、四代核电主设备用焊材实现首次应用。

4、这一公司在风电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对海上风电机组具有广泛应用价值

随着浙江一海上风电场的风机主控收到变流器电网构建完成反馈,主控将风机系统供电切换为变流器构建的电网供电,整个风电机组完成孤岛运行,这意味着阳光风能首次风电机组黑启动成功运行,整个测试历时48小时后取得成功。

风电机组黑启动解决方案是阳光电源在变流器技术领域的又一重要突破,对于海上及海外风电机组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风电机组的黑启动技术,则指的是当电网完全失电后,风机作为自启动电源为电网建压,并为网内其他负载供电。

A股上市公司中,阳光电源是风电变流器行业最早的开拓者之一,2004年已进入该行业,目前与国内前十大风电整机厂均实现批量合作,近日在变流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明阳智能此前与国际知名机构DNVGL合作,在位于荷兰的KEMA实验室顺利完成风机黑启动相关各项测试,成为全球首家掌握风机黑启动技术的整机商,为全球海上风电规模化开发奠定坚实的基础。

10天9板杭州热电:目前股价与公司基本面严重偏离可能存在非理性炒作风险

杭州热电(605011)5月25日晚间发布股票交易风险提示公告,公司生产经营未发生重大变化,目前无超超临界机组、虚拟电厂、储能业务。另外,2022年公司光伏业务占主营业务收入不到1%,对公司经营业绩影响有限。公司股票自5月11日至5月25日,已经9个交易日涨停,累计换手率为159.67%,市盈率显著高于同行业水平,目前公司股价与公司基本面严重偏离。鉴于公司股票价格短期涨幅较大,换手率较高,可能存在非理性炒作风险,公司提醒广大投资者注意二级市场交易风险,理性决策,审慎投资。

桂东电力:目前无超超临界机组和虚拟电厂业务

桂东电力(600310)5月25日晚间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暨风险提示公告,经公司自查,公司未发现存在对公司股票交易价格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媒体报道及市场传闻,也未发现存在涉及市场热点概念事项。目前公司无超超临界机组和虚拟电厂业务。

钧达股份:淮安一期年产13GWN型TOPCon项目正处于爬坡调试阶段

钧达股份(002865)5月25日晚间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目前,公司经营状况正常、内外部经营环境未发生重大变化。截至公告披露日,公司2022年年度权益分派工作已经实施完毕,淮安一期年产13GWN型TOPCon项目正处于爬坡调试阶段,淮安二期年产13GWN型TOPCon项目正抓紧建设中,预计2023年建设完成。

剑桥科技:日常经营情况未发生重大变化

剑桥科技(603083)5月25日晚间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经向管理层核实,公司日常经营情况未发生重大变化,市场环境、行业政策未发生重大调整。未发现对公司股票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媒体报道或市场传闻。剑桥科技今日尾盘涨停,股价创历史新高。

超讯通信:目前生产经营活动正常未发现需要澄清或回应的媒体报道或市场传闻

超讯通信(603322)5月25日晚间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经公司自查,公司目前生产经营活动正常,日常经营情况未发生重大变化,未发现需要澄清或回应的媒体报道或市场传闻;公司未发现其他可能对公司股价产生较大影响的重大事件。

ST美置:触及交易类强制退市规定公司股票自5月26日开市起停牌

ST美置(000667)5月25日晚间公告,截至2023年5月25日,公司股票收盘价连续二十个交易日低于1元/股,已触及《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第9.2.1条的交易类强制退市规定。根据相关规定,公司股票自2023年5月26日(周五)开市起停牌,公司股票交易存在被终止上市的风险。

腾亚精工:目前公司生产经营情况正常内外部经营环境未发生重大变化

腾亚精工(301125)5月25日晚间发布股票交易异常公告,经核实,未发现近期公共传媒报道了可能或已经对公司股票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未公开重大信息,目前公司生产经营情况正常,内外部经营环境未发生重大变化。

中科信息:公司研发的技术与产品与当前的ChatGpt不存在相关性

中科信息(300678)5月25日晚间发布股价异常波动的公告,公司研发的技术与产品与当前的ChatGpt不存在相关性,公司也没有从事ChatGpt产品的研发,目前与相关厂商不存在合作。公司智慧医疗整体解决方案中,自主研发的、应用于医疗的智能麻醉辅助系统(智能麻醉机器人)已完成大动物试验,目前还处于研发过程中,暂未形成业务收入。公司引进脑机接口技术及设备是为了提升该系统诊断功能而采用的辅助手段,脑机接口设备并非公司自主研发。

恒盛能源:目前公司无储能和虚拟电厂业务

恒盛能源(605580)5月25日晚间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截至公告日,公司主营业务、生产经营情况以及经营环境与前期披露的信息相比未发生重大变化。公司未发现存在涉及市场热点概念事项,目前公司无储能和虚拟电厂业务。

网易:一季度净收入250亿元,研发投入37亿元

网易2023年Q1净收入250亿元,非公认会计准则下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6亿元,业绩超出市场预期。本季度,网易继续投入AI大模型等自研关键技术,Q1研发投入37亿元,研发投入占比营收达15%。同时,网易利用AI等自研技术已实现数字内容生产关键环节提效90%。一季度,游戏及相关增值服务净收入201亿元,同环比实现双增长。网易云音乐Q1净收入20亿元,毛利率从去年同期12.2%大幅提升至22.4%。网易有道净收入12亿元,基于自研大模型“子曰”开发的“AI口语老师”等功能快速迭代,将率先在国内教育场景落地AIGC技术。网易创新及其他业务净收入19亿元。

美团:一季度营收586.17亿元同比增26.7%

美团在港交所公告,第一季度营收586.17亿元,同比增长26.7%;期内溢利34亿元。

健之佳:高管人员拟减持公司股份

健之佳(605266)5月25日晚间公告,分别持股0.0193%、0.1878%的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胡渝明、施艳春因个人资金需求计划通过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方式分别减持0.0047%、0.0454%公司股份。

晶雪节能:股东拟减持不超3%股份

晶雪节能(301010)5月25日晚间公告,持股5%的股东垒土崆峒计划15个交易日后的3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和大宗交易的方式合计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324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3%)。

健盛集团:控股股东一致行动人拟以2000万元-4000万元增持公司股份

健盛集团(603558)5月25日晚间公告,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张茂义的一致行动人杭州易登贸易有限公司(简称“易登贸易”)于5月25日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增持公司股份180.02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47%。易登贸易计划自5月25日起(含首次增持)六个月内,以自有资金通过上交所集中竞价交易系统增持公司A股股份,增持股份金额不低于2000万元,不超过4000万元。

崧盛股份:实控人减持公司可转债共116万张

崧盛股份(301002)5月25日晚间公告,公司实际控制人田年斌、王宗友分别配售“崧盛转债”71.68万张、71.68万张,分别占发行总量的24.35%、24.35%。公司近日获悉田年斌于5月9日-5月24日期间通过深交所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其持有的“崧盛转债”58万张,占发行总量的19.7%;王宗友于5月11日-5月24日期间通过深交所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其持有的“崧盛转债”58万张,占发行总量的19.7%。

湖北宜化:控股股东拟5000万元-1亿元增持股份

湖北宜化(000422)5月25日晚间公告,公司控股股东宜化集团计划自2023年5月29日起的6个月内,通过深交所交易系统(包括但不限于集中竞价、大宗交易等),以自有资金择机增持公司股份,拟增持股份金额不低于5000万元,不超过1亿元。本次增持不设置价格区间。

佳力图:股东拟减持公司不超3%股份

佳力图(603912)5月25日晚间公告,持股16.83%的公司股东安乐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安乐集团”)拟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和大宗交易方式合计减持不超过(含)1160.8万股,即不超过占公司总股本比例3%的股份。

*ST泛海:股票交易异常波动期间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增持1050.06万股

*ST泛海(000046)5月25日晚间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公司股票于5月23日、24日、25日连续三个交易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超过12%。经向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询问,股票交易异常波动期间(即2023年5月23日-25日),公司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按照前期已披露的增持计划,通过集中竞价的交易方式合计增持了公司股票1050.06万股,增持金额为950.05万元,不存在卖出公司股票的情况,公司实际控制人在此期间未买卖公司股票。截至5月25日,公司股票收盘价连续十个交易日低于1元/股,公司股票存在可能因股价低于面值被终止上市的风险。

九丰能源:股东拟减持不超1.05%股份

九丰能源(605090)5月25日晚间公告,持股5.9865%的股东史带金融计划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和/或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654.5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0466%。

吉华集团:副董事长杨泉明拟减持公司不超0.32%股份

吉华集团(603980)5月25日晚间公告,持股1.29%的公司副董事长杨泉明因个人资金需求,计划于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或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其所持有的公司股份,减持数量不超过225.5万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0.32%。

楚环科技:与朔州市平鲁区**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楚环科技(001336)5月25日晚间公告,公司与朔州市平鲁区人民**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结合各自战略需求,在环保、低碳、光伏、氢能源等领域开展全面合作。

皇氏集团:子公司中标屋顶分布式光伏设备及运维项目

皇氏集团(002329)5月25日晚间公告,公司下属子公司陕西中石能收到中标通知书,确定陕西中石能为越秀新能源2023年度第四批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设备及运维框架协议招标项目的中标单位。

有研新材:出售控股子公司有研稀土部分股权

有研新材(600206)5月25日晚间公告,公司向中国稀土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稀土集团”)转让其持有的有研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有研稀土”)5151.51万股股份(占有研稀土总股本的38.7244%)的转让价格为5.18亿元;公司向中国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有研”)转让其持有的有研稀土665.15万股股份(占有研稀土总股本的5%)的转让价格为6691.87万元,其中中国有研为公司控股股东。

温氏股份:拟将温氏乳业35%股权转让给筠诚控股

温氏股份(300498)5月25日晚间公告,为了聚焦核心业务,集中优势资源提升核心业务实力,优化整体业务结构,公司拟将控股子公司温氏乳业35%的股权以4.38亿元转让给公司关联方筠诚控股。交易完成后,公司持有温氏乳业的股权比例由64.57%减少至29.57%。

浙江建投:拟受让杭州云辰置业51%股权并签订合作协议

浙江建投(002761)5月25日晚间公告,公司为充分发挥公司专业优势,积极参与西湖区经济社会发展和重大工程建设,拟受让杭州西湖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杭州云辰置业有限公司51%的股权及债权,转让价款合计14.91亿元,并于5月25日在杭州签署了《合作协议》,参与相关项目建设,统筹开展西湖区本级“住房保障、教育配套、市政基础设施”等三大重点建设项目。

凯众股份:转让苏州炯熠部分股权并引入小米智造作其战略投资人

凯众股份(603037)5月25日晚间公告,公司拟对苏州炯熠的股权结构进行调整,包括向苏州炯熠管理团队转让部分股权并由其增资提升持股比例,通过转让老股结合增资的方式引入小米智造作为战略投资人。本次股权结构调整后,苏州炯熠将由控股子公司转变为参股子公司,公司对苏州炯熠不再合并财务报表。其中,嘉兴隽舟将其持有的苏州炯熠1000万元出资额转让给小米智造。苏州炯熠注册资本由7000万元增加至8250万元,新增注册资本1250万元分别由小米智造认购500万元,苏州偕创熠能认购750万元。

胜通能源:拟对境外全资子公司增资4600万美元

胜通能源(001331)5月25日晚间公告,公司拟以自有或自筹资金46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23亿元)对全资子公司胜通新加坡增资,增资完成后,公司仍持有胜通新加坡100%股权。

捷捷微电:拟15.8亿元设立全资子公司

捷捷微电(300623)5月25日晚间公告,为全面提升公司功率半导体(IDM)核心竞争力,公司拟以自有资金在南通苏锡通科技产业园设立全资子公司,注册资本15.8亿元。

宸展光电:子公司拟向ITH增资不超1357.19万美元

宸展光电(003019)5月25日晚间公告,公司全资子公司萨摩亚宸展拟以自有资金向ITH增资不超过1357.19万美元,认购股数不超过1357.19万股。本次投资完成后,萨摩亚宸展将持有ITH不超过3%的股权。ITH本身无实际业务经营,核心资产为奕力科技100%股权。奕力科技为专业的面板驱动与触控IC设计公司,拥有显示与触控两项核心技术,是中日韩等国家主要面板供货商。

天赐材料:子公司拟投资设立中外合资企业

天赐材料(002709)5月25日晚间公告,公司全资子公司九江天赐拟与中央硝子共同投资设立中外合资企业天赐中硝(九江)新材料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4.5亿元,其中:九江天赐以现金、国有土地使用权、构筑物(不动产)及设备合计出资2.93亿元,持股比例为65%。合资企业经营规模规划六氟磷酸锂(LiPF6)浓缩液年产能15万吨、溶剂年产能7万吨。同日公告,公司拟以自有资金1.55亿元对全资子公司清远天赐清远天赐进行增资。

东山精密:拟发行可转债募资不超48亿元

东山精密(002384)5月25日晚间公告,公司拟发行可转债募资不超过48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用于盐城维信电子有限公司超精细线路板项目、盐城维信电子有限公司新能源柔性线路板及其装配项目2期、新能源汽车及电池精密结构件项目、苏州市永创金属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00万件新能源汽车水冷板技改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上声电子: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债申请获证监会同意注册批复

上声电子(688533)5月25日晚间公告,公司于近日收到证监会出具的《关于同意苏州上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注册的批复》,同意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债的注册申请。

天域生态: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申请获证监会同意注册批复

天域生态(603717)5月25日晚间公告,公司近日收到证监会出具的《关于同意天域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注册的批复》,同意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注册申请。

江苏索普:醋酸、醋酸乙酯及其配套装置将于5月26日起停车检修

江苏索普(600746)5月25日晚间公告,为确保生产装置安全、稳定、高效运行,以及醋酸造气工艺技术提升建设项目接入现生产系统需要,根据公司年度检修计划,公司醋酸、醋酸乙酯及其配套装置将于5月26日起停车检修,预计检修时间为32天。本次停车检修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不会产生重大影响。

白云山:三七化痔丸、复方南板蓝根颗粒获俄罗斯产品注册证书

白云山(600332)5月25日晚间公告,子公司广州白云山中一*业有限公司、广州白云山奇星*业有限公司收到俄罗斯联邦消费者权益保护和公益监督*产品注册证书,获证产品为三七化痔丸、复方南板蓝根颗粒。本次获证表明上述*品可以在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和亚美尼亚地区向公众销售,有助于子公司扩展海外市场业务,提升公司产品市场竞争力。

新晨科技:公司通过CMMI5级评估认证

新晨科技(300542)5月25日晚间公告,公司于近日通过了CMMI5级评估认证并获得了证书。CMMI即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由美国国防部、卡内基-梅隆大学和美国国防工业协会共同开发和研制,是国际上用于评价软件企业能力成熟度的一项重要标准。CMMI模型分5个等级,CMMI5级为最高等级。

恒瑞医*:美司钠注射液通过仿制*一致性评价

恒瑞医*(600276)5月25日晚间公告,公司收到国家*品监督管理*核准签发的*品补充申请批准通知书,*品美司钠注射液通过仿制*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

马钢权证15号要行权了,请问到时候我该怎么办?

以今天中午收盘来说:马钢认购5.5,马钢股份9.17,认购价3.33,你认购1000股的话(你买进6.12)你的成本是:(6.12*1000)+(1000*3.33)=9450换成马钢后每股成本就是9.45,比9.17高出0.28,属于价外,不值得行权.这样来说行权你是要亏280元的,(当然这里面还没算费用进入,费用大概是29.89)除非在认购当天涨回5.82,而且溢价在-2.6%之上,又或者是马钢股价连连见涨,到9.45以上,认购马钢你才不至于赔本(呵呵,仅供参考!!)

宸展光电(厦门)有限公司介绍?

简介:宸展光电(厦门)有限公司于2015年4月14日在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登记成立。法定代表人孙大明,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光电子器件及其他电子器件制造;计算机整机制造等。法定代表人:孙大明注册资本:1500万美元联系方式:6681616地址:厦门市集美区北部工业区天阳路1-7号(厂房)第四层

北京宸展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注册号:****所在地:北京市注册资本:1010万元人民币法定代表:孙文珍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登记状态:在营登记机关:门头沟分*注册地址:北京市门头沟区石龙经济开发区永安路20号3幢B1-2647室法定代表人:曹茂成成立时间:2012-02-13注册资本:750万人民币工商注册号:110109014616247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公司地址:北京市门头沟区石龙经济开发区永安路20号3幢B1-2647室

【华创汽车·深度】2022年承上启下,新能源车企做好准备了么?

摘要

2022年是新能源汽车补贴最后一年,行业能否承上启下?

12M21新能源汽车批发超50万辆/同比+114%、环比+16%,新能源乘用车月度渗透率达21%,实现自7M20以来连续17个月高增长,全年约332万辆/+1.8倍。而2022年将是新能源汽车补贴的最后一年,从政策变化与供需角度看:

1)政策:短期补贴退坡温和,中长期支持趋势不变。从补贴、购置税、牌照、双积分四个角度看,单车政策支持的经济价值在5.2-13.1万元不等。2021-2023年非牌照政策单车经济价值同比退坡1.2万元、0.6万元、1.3万元,尤其是2023年补贴完全退出,有望推动需求在22年提前释放。除了双积分政策随行业供需变化外,我们预计购置税和牌照政策在支持方向上短期不会发生变化,新能源汽车销量2025年渗透率有望达到30%,超前实现2030年规划目标。

2)供给:从数量提升向质量提升进步。近2年新能源乘用车在售车型数量以年均20%的增速扩容,2022年有望达到350种,占整体在售乘用车的33%。而2021年新能源乘用车的单车年销量也达1万台,高于19-20年的0.5-0.6万台、低于燃油车平均的2.1-2.3万台。国内新势力、自主车企爆款拉动明显。

3)需求:ToC释放加速,哑铃式分布中代步、增换购需求凸显。特斯拉、新势力、自主车企在新能源领域的发力持续提高了市场热度,在“关注度变现”的趋势下ToC上险占比已超过80%。结构上,新能源乘用车在0-10万元及20万元以上价格带渗透率表现突出,合计占新能源销量的70%-80%。新能源乘用车在低端代步、中高端增换购市场的表现突出。

CR10车企竞争提速,2022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销量预计570万辆/+72%。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格*下,CR10占7成、CR20占9成份额,近三年总体稳定。从车型角度,CR10占据近5成、CR10-20仅占据1.5成。预计2022年销量超过10万辆的有12家车企,其中比亚迪(~150万辆)、上汽集团(~85万辆)、特斯拉(~70万辆)、蔚小理(~52万辆,合计),构成市场中坚力量。

从数量增长向盈利质量提升切换,车企做好准备了么?

22-23年销量增速或收窄,过程中会持续面临供应链的棘手问题:芯片短缺、补贴退坡(最高约5千元、1.3万元)、原材料涨价(电池涨价或>1万元)。从数量向质量的切换过程中,预计车企应对策略上或有分化:

1)底线思维:满足双积分需求为目标,保障整体盈利性。补贴退坡影响目前已低于锂矿等原材料的价格上涨,部分车企会通过开源(在售涨价、新售定价)、节流(降本增效)、投资布*的方式消化吸收成本压力,也会考虑在A00或PHV市场发力,谨慎发展盈利受影响最大的长续航纯电车型;

2)竞争思维:从消费者能感受到的地方提升,扩大市占率。市占目标更高的车企会在兼顾盈利的前提下,通过配置升级强化车型竞争力,尤其是在泛娱乐(影音体验)、泛舒适(驾乘体验)、泛智能(科技体验)方面。

新能源长跑中,车企抉择势必会引起产业景气波动,我们建议持续关注:

1)降本:材料、工艺、结构的更新,一体化压铸(文灿股份、广东鸿图)、轻量化(拓普集团、爱柯迪、旭升股份)、电池技术迭代(和胜股份);

2)增效:能耗降低、效率提升,800V高压(欣锐科技)、热管理(银轮股份、新坐标、克来机电);

3)泛娱乐:影音体验,光学(福耀玻璃、华阳集团)、声学(上声电子);

4)泛舒适:驾乘体验,内外饰(常熟汽饰)、座椅(继峰股份)、空悬系统(中鼎股份);

5)泛智能:科技体验,域控(德赛西威、伯特利)、座舱(均胜电子、富奥股份)、激光雷达(禾赛科技/拟上市、速腾聚创/拟上市、炬光科技);

6)其他:混动(**扬、菱电电控)、低端市场(英搏尔、方正电机)。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原材料涨价超预期、芯片供应不及预期。

正文

01

政策变化:补贴倒计时,2023年正式结束

2022年是新能源汽车补贴最后一年。非公共领域退坡30%,与2020年政策要求一致,技术指标体系、门槛保持稳定,新政策符合预期甚至略超预期。明确2023年初起终止补贴,明年退坡金额将仅次于2019年最高值,预计部分购车需求将于今年提前释放。

购置税减免政策等待新指引。新能源车免征购置税政策自2014年起施行,目前政策期限延续至2022年底,今年4月或12月或会是新调整公布时点,我们预计政策大概率延续。以售价10万元的新能源车为例,消费者能够在购置税端降低约0.9万元的购车成本。

牌照政策持续往利好新能源方向发展。部分城市要求牌照以摇号或竞价方式获取,平均燃油车牌照竞标价高达数万元,新能源车免费上牌。牌照高价城市如上海、深圳最新单月新能源车渗透率已达约40%。限牌城市普遍增加绿牌配额,进一步推动新能源车发展。

双积分温和引导车企转型。新能源净积分自2017年以来逐年下降,2020年为-404万分,新能源积分供不应求,价格超过2000元/分。2021年积分供需缺口有所缓和,尽管各车企存在结构性积分缺口,我们仍预计2021年新能源积分处于供大于求的状况。

我们对四大政策单车政策支持力度进行量化:2021年单车政策支持力度约5.2~13.1万元不等。2021-2023年非牌照政策单车支持力度同比退坡1.2万、0.6万、1.3万元,有望推动新能源车购置需求的提前释放,提振2022年车市。

(一)补贴:2022年是补贴最后一年

1、政策对比:补贴退坡幅度不变,政策终止日期明确

新能源车补贴标准在2021年基础上退坡30%,2022年为补贴最后一年。2022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公布,纯电乘用车续驶里程300km≤R<400km补0.91万元(-0.39万元),R≥400补1.26万元(-0.54万元),插混(含增程式)补0.48万元(-0.20万元);公共领域端退坡20%。退坡幅度与2020年政策要求相同,同时技术指标门槛与2021年政策保持不变。

通过对比2020-2022年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我们得出:

相同点:

1)补贴退坡幅度不变。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实施期限延长至2022年底。原则上2020-2022年补贴标准分别在上一年基础上退坡10%、20%、30%;公共领域端2020年补贴标准不退坡,2021-2022年补贴标准分别在上一年基础上退坡10%、20%。

2)技术指标体系稳定。2020年政策适度提高了新能源汽车整车能耗、纯电动乘用车纯电续驶里程门槛,2021-2022年保持技术指标门槛稳定。

不同点:

1)补贴规模上限放开。2020年政策原则上每年补贴规模上限约200万辆;2021、2022年政策补贴规模上限放开。

2)2021年新能源车试验方法更新。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在新试验方法标准下的补贴技术要求有所改变;其他新能源车在新试验方法标准下的技术要求不变。

3)明确政策终止日期。2020年政策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实施期限延长至2022年底;2022年政策明确补贴政策于2022年12月31日终止,2022年12月31日之后上牌的车辆不再给予补贴,并要求做好政策收尾工作。

图表:2020-2022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主要变动

资料来源:财政部、华创证券

注:2020年未加粗部分为2021-2022年政策不变项

2、补贴对比:2020-2022年平缓退坡,2023年补贴终止退坡金额大

技术指标保持总体稳定。2020年,补贴政策保持动力电池系统能量密度等技术指标不作调整,适度提高新能源汽车整车能耗,纯电动乘用车纯电续驶里程门槛从250公里提高至300公里。2021、2022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技术指标及门槛保持稳定,助力补贴平稳退坡。

坚持平缓退坡力度,2023年退坡金额大。2019年,非公共领域纯电乘用车续驶里程R≥400补贴退坡2.50万元,插混(含增程式)退坡1.20万元。2020年起,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力度和节奏放缓:

1)对于非公共区域纯电乘用车,2020-2022年,退坡幅度分别为10%、20%、30%。2023年补贴终止,300≤R<400、R≥400车型分别降补0.91万、1.26万元。

2)对于非公共区域插混(含增程式)乘用车,2020-2022年,退坡幅度为15%、20%、30%。2023年补贴终止,插混(含增程式)车型降补0.48万元。

图表:非公共领域新能源乘用车补贴标准

资料来源: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华创证券

注:

1)2010年补贴根据动力电池组能量确定,数值为最高补助值;

2)2020/4/23后为非公共领域乘用车补贴;

3)2021/1/1后插电式混动(含增程式)续航里程标准为R≥50(NEDC工况)/R≥43(WLTC工况)

3)对于公共领域乘用车,2020-2022年,退坡幅度分别为0%、10%、20%。2023年补贴终止,纯电300≤R<400、纯电R≥400、插混(含增程式)车型分别降补1.30万、1.80万、0.72万元。

图表:公共领域新能源乘用车补贴标准

资料来源:财政部、华创证券

注:2021/1/1后插电式混动(含增程式)续航里程标准为R≥50(NEDC工况)/R≥43(WLTC工况)

3、2023年补贴终止,需求有望提前于2022年释放

2022年为新能源购车补贴最后一年,纯电乘用车300≤R400退补1.26万元,插混(含增程式)退补0.48万元,单车退坡金额仅次于2019年。我们认为补贴政策有望推动大量需求于2022年提前释放,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超500万辆。

购车补贴退坡致需求提前释放。2018年以前,购车补贴退坡一般以1月1日为分界日期,受年末购车需求增加的周期性影响,我们认为从12月销量看预购需求变化参考价值有限。2018-2020年,新购车补贴政策分别于2月、3月、4月发布,并给予4个月、3个月、3个月的过渡期。

1)2018年政策于2月中上旬发布,纯电250≤R

2)2019年政策于3月下旬发布,纯电250≤R

3)2020年政策于4月下旬发布,纯电300≤R

2021、2022年1月退坡幅度与2020年政策要求一致,两个时间点T-1月销量分别为21.00万、50.50万辆,我们预计均高于T-2与T+0月。2023年购车补贴终止,纯电乘用车300≤R400退补1.26万元,插混(含增程式)退补0.48万元,单车退坡金额仅次于2019年。我们认为2022年将有大量新能源乘用车需求提前释放,全年销量增速可期;2023年补贴退坡金额较大,会一定程度抑制购车需求,但在新能源渗透率提升的浪潮下,我们预计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将依然保持增长态势。

图表:国内新能源乘用车月度批发

资料来源:乘联会、华创证券

图表: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年度批发

资料来源:乘联会、华创证券

图表:新能源退坡T+0、T-1、T-2月销量情况

资料来源:乘联会、财政部、华创证券

注:2022-01T+0销量为预估值

(一)购置税:购置税减免政策持续至2022年末,等待新财税政策指引

经历3次调整,目前政策有效期延续至2022年末。2014年,工信部联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发布《关于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的公告》,对2014年9月至2017年12月购置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2017年12月与2020年4月,工信部分别两次延期新能源车免征购置税政策,目前有效期至2022年末。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政策于2023年延续或退坡等待新政确定,根据3次政策调整发布时间,2022年4月或12月或会是新调整公布时点。

10万元新能源汽车减免车购税约0.9万元。车辆购置税应纳税额=计税价格×车辆购置税率,其中计税价格为车辆不含税价格(即车辆**价剔除13%增值税),车辆购置税率为10%。以10万元的国产车为例,消费者应纳车购税为10÷1.13×10%=0.88万元;以30万元国产车为例,消费者应纳车购税为2.65万元。

图表: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政策梳理

资料来源:工信部、华创证券

(三)限牌:限牌城市单月新能源渗透率已超30%

限牌城市12M21新能源乘用车占比达到33%。目前我国实行限牌的城市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杭州、贵阳、海口,限牌方式有摇号或竞价。根据8个限牌城市乘用车上险数据,

1)2020年新能源上险40.0万辆,占全国37%,渗透率14%,其中上海(20%)渗透率超过20%;全国渗透率6%。

2)2021年新能源上险84.4万辆,占全国30%,渗透率26%,其中上海(35%)、深圳(32%)渗透率超过30%;全国渗透率14%。

3)12M21新能源上险11.8万辆,占全国26%,渗透率33%,其中海口(50%)、上海(42%)渗透率超过40%,深圳(37%)、杭州(36%)、天津(30%)渗透率超过30%;全国渗透率21%。

限牌城市新能源乘用车发展领先,非限牌城市增长空间更大。根据2020年、2021年、12M21数据,限牌城市新能源上险数占全国比重由37%降至26%,渗透率由14%升至33%,全国渗透率由6%升至21%。过半限牌城市12M21渗透率超过30%,我们认为短期内渗透率大幅提升存在瓶颈,2022年新能源车发展更关注非限牌城市或二三线城市的增量贡献。

部分限牌城市2022年指标有所更新:

1)北京普通、新能源指标配额分别为3万、7万个,配额总数与2021年相同,新能源指标增加1万个。

2)广州2021-2022年配置节能小汽车增量指标增加至8万个。

3)深圳进一步放宽新能源小汽车指标申请条件,取消社保条件等限制。

图表:部分限牌城市乘用车上险情况

资料来源:银保监会、爱卡汽车、各地区本地宝、华创证券

(四)双积分:引导车企供给转型

2019年,补贴大幅退坡,政策从强刺激转向双积分的温和引导。2017年9月国家发布了乘用车双积分管理办法,以车企为单位根据其生产、进口的车型参数和数量计算积分。碳排少于国家设定值的获得相应数量正积分,反之则获得相应数量负积分:

“双积分”指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积分(CAFC)以及新能源车积分(NEV)。CAFC积分用以衡量一个公司产品总体在燃油消耗与国家规定燃油消耗的偏差,是国家在节能减排方面对车企提出的要求。NEV积分用以衡量公司产品中新能源汽车占比与国家规定占比的偏差,是国家在发展新能源汽车方面对车企提出的要求。CAFC正积分可以结转至下一年、车企间转让交易;NEV正积分只能交易,无法结转至下一年。若负积分未能清零则对于企业新产品不予核发强制性产品认证,即不得上市销售。

2020年7月,新版双积分政策正式发布,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较之前版本:1)增加引导传统乘用车节能的措施;2)完善新能源汽车积分灵活性措施;3)丰富关联企业的认定条件;4)将燃用醇醚的乘用车纳入核算范围,对具备节能减排优势的车型给予核算优惠。

双积分政策推动车企新能源车型供给扩大,引导车企销量切换。尽管补贴大幅退坡,但由于国家双积分政策的要求趋严、不符合条件的车企未来将不能上市新车,各家车企加大了新能源车型的研发力度。供给端车型的数量、质量提升,车型定义重心从满足补贴标准转向满足消费者需求。

积分的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CAFC积分=(CAFC目标值–CAFC实际值)×乘用车生产量或进口量

其中FC代表车型的油耗,V代表车型的产量/进口量,W代表车型所对应的倍数(由政策规定,2020年新能源车奖励倍数2.0、燃油车1.0)

NEV积分=NEV实际值–NEV达标值

NEV值=∑(新能源单车产销量×NEV单车积分)

其中,NEV单车积分在新旧两个版本当中有不同的标准:

1)标准车型积分:纯电车型分值削减50%以上,插混车型削减20%,燃料电池车型削减50%。

图表:新能源乘用车标准车型积分

资料来源:工信部、华创证券

2)标准车型积分上限:旧版本中,插混车型积分固定,纯电及燃料电池车型积分上限为5;新版本中,插混车型积分固定,纯电积分上限为3.4,燃料电池车型积分上限为6。

3)积分系数:纯电车型根据续驶里程、能量密度、电耗决定系数,插混车型根据油耗、电耗决定系数,燃料电池根据续驶里程、系统额定功率决定系数。新版本政策调整了电耗系数,核算标准趋严。

2020年有超400万积分缺口,2022年预计新能源积分供大于求。2017年以来,当期净积分逐年下降,从1249万分降至2020年-404万分。缺口加大致积分价格显著提高,根据工信部与电动邦数据,2019年交易年度新能源积分平均交易单价仅为100元/分,2021年涨至2100元/分。但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销持续超预期,预计2022年全年新能源积分或供大于求。

图表:境内乘用车企业当期合计净积分

资料来源:工信部、华创证券

图表:平均积分价格及预测

资料来源:工信部、电动邦、华创证券

(五)其他指引:双碳、禁燃等长期趋势

2025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有望达30%左右。2020年12月,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习**发表重要讲话,内容包括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提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总体发展目标。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实现该目标的重要环节,需要汽车低碳化多技术路线并行发展。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的规划要求,国内新能源汽车2025年的新车渗透率目标是超过20%,2021年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已达16%。我们预计2025年,该指标有望实际提高至30%左右。

图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规划目标

资料来源:李骏《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中国汽车工程协会,华创证券

“禁燃”是远期趋势。国外方面,德国、法国、荷兰、挪威、英国、印度等已提出禁售燃油汽车时间表;国内方面,2019年工信部在回复意见上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在公交出租领域设立燃油车禁行区,在取得成功基础上制定燃油车退出时间表;海南提出2030年起全省全面禁止销售燃油汽车。长期看,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提升,我们预计“禁燃”趋势和时间表将逐渐明确。

(六)新能源车政策力度:2023年或是压力点

我们对补贴、购置税、双积分、限牌等政策支持力度进行量化分析,假设:

1)车型为纯电非公乘用车型,续驶里程为500km,官方指导价20万元;

2)牌照价格参考无忧车牌网、各城市本地宝,牌照竞价城市中,牌照均价最低为天津,最高为上海。我们以此两个城市牌照均价作为限牌政策支持力度的下界和上界;

3)单车积分按照标准车型积分计算,即积分倍数均为1;

4)2018-2021年新能源积分交易均价参考工信部与电动邦数据,假设2022年1900元/分,且2023-2024年单价不变。

与传统燃油车相比,2021、2022年单车政策支持力度超过8.5万元。从非牌照单车支持力度看,2022年退坡相对温和(-16%),2023年退坡力度大(-40%,若免征购置税政策终止,-94%)。我们预计,国内新能源车市将进一步延续2021年的高增态势,叠加2023年购置需求提前释放,全年销量有望得到进一步提振。

图表:2018-2023年纯电乘用车单车政策支持力度预测表

资料来源:财政部、工信部、国家税务总*、无忧车牌网、华创证券

注:2023年考虑新能源车免征购置税政策延续或终止两种可能

图表:2018-2023年纯电乘用车单车政策支持力度预测图

资料来源:财政部、工信部、国家税务总*、无忧车牌网、华创证券

注:2023年考虑新能源车免征购置税政策延续或终止两种可能

02

市场供需:供需并进,22年销量有望达约570万辆

12M21新能源汽车批发超过50万辆,同比+114%、环比+16%。12月新能源乘用车单月渗透率达21%,自7M20以来新能源汽车销量实现了连续17个月的高增长。新能源汽车产销不断创历史新高的背后,我们认为是来自供需两端的积极变化:

1)供给端: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从过去的“强刺激”(直接补贴)向“温和引导”(双积分政策)切换,供给端车型的定义重心由满足补贴需求向满足消费者需求切换,进而实现了车型数量的丰富、产品力的大幅提升。

2)需求端:特斯拉Model3国产成为国内新能源市场标志性事件,以科技定义汽车向传统品牌发起挑战,极大的提高了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关注度、打消部分消费偏见问题。横向对比下,国内车企尤其是新势力、优秀自主的车型也具备同级竞争力。

图表:新能源汽车月度批发(万辆)

资料来源:中汽协、华创证券

图表:新能源乘用车月度上险(万辆)

资料来源:银保监会、华创证券

我们预计2022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约570万辆。其中比亚迪及新势力合计约296万辆,占52%;长城、吉利、长安、广汽等国内车企合计107万辆,占19%;上汽、一汽及合资车企合计120万辆,占21%,该部分重点车企合计占92%左右。在比亚迪带动下,PHEV车型有望快速上量,我们预计2022年PHEV渗透率达27%。

(一)供给端:数量、质量均在提升

1、数量提升:年均扩容20%

新能源乘用车在售数量年均扩容20%,2022年有望达350种、渗透率33%。新能源乘用车在售车型数量2019年首次突破100种,4Q21达到280款、占全市场乘用车在售车型总量的27%,近两年扩容增速均超过20%。预计2022年底新能源乘用车在售车型总数有望达到350种/同比+25%、渗透率达33%。

图表:2019-2022E新能源乘用车在售车型数量

资料来源:Marklines、华创证券

图表:2019-2022E乘用车按燃料类型在售车型数量(种)

资料来源:Marklines、华创证券

2、质量提升:单车年销量达1万台

供给扩容外,新能源乘用车车型质量也在不断提升。近两年燃油乘用车车型年均销量在2.1-2.3万辆之间,新能源乘用车车型年均销量从2019-2020年的0.5-0.6万辆提升至2021年的1.2万辆,主要依赖新势力、自主车企的爆款车型所拉动:

1)新势力:特斯拉M3/MY、小鹏P7、蔚来ES6、理想ONE;

2)自主车企:比亚迪汉/DM-i、长城欧拉、上汽五菱宏光MINI。

图表:2019-2021乘用车车型销量

资料来源:Marklines、华创证券

图表:2019-2021国内新能源车企车型数及销量

资料来源:Marklines、华创证券

近两年推出的重要新能源车型价格集中在20万元以上及10万元以内:

1)20万以上配置更具科技感的车型:特斯拉Model3、ModelY;小鹏P5、P7;蔚来ES6、ES8;理想One;比亚迪汉等。

2)10万以内性价比更高的车型:五菱宏光MINI、欧拉黑猫、欧拉好猫等。

图表:重点车型对比1(20万以上轿车)

资料来源:汽车之家、华创证券

图表:重点车型对比2(20万以上SUV)

资料来源:汽车之家、华创证券

图表:重点车型对比3(10万以内)

资料来源:汽车之家、华创证券

3、重点新车型:智能化算力、800V高压吸睛明显

2022年将有多款新车上市,智能化算力、800V高压为核心看点,其中:

1)智能化:蔚来ET5搭载蔚来NAD自动驾驶技术、19项辅助驾驶功能;长安C385搭载APA7.0远程无人代客泊车系统;极狐阿尔法S,Hi版搭载三颗华为96线激光雷达,探测角度可达300°等。

2)800V高压:小鹏G9(国内首款基于800V碳化硅平台的量产车)、比亚迪XdreamEV(全新热泵技术和800V闪充技术)等。

图表:2022年看点新车

资料来源:汽车之家、爱卡汽车网、华创证券

(二)需求端:销量哑铃式分布,代步、增换购需求明显

1、ToC的释放:特斯拉拉动下的消费者关注度升温

“关注度变现”,新能源ToC端需求加速释放。特斯拉Model3作为高端电动车被消费者持续关注、购买,不仅代表着消费者对电动车的接受度提升,也打开了消费者对电动车消费的天花板。叠加新能源车型数量不断丰富、产品力提升,越来越多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爆款车型逐步投放也提高消费者购买意愿。从上险数据看,2020年非运营(即私人消费)上险数量提升,2021年延续增长,12M21非营运上险数量约40万辆,占上险总量87%。

图表:上险营运及非营运数量(万辆)

资料来源:银保监会、华创证券

图表:上险营运及非营运占比(%)

资料来源:银保监会、华创证券

2、哑铃型分布:增换购利好高端车型,代步需求加速小车型成长

传统燃油车各价格带的趋势稳定,中高端稳中有升。0-10万价格带市占率从2015年占比约40%下滑到2021年20%;10-15万价格带市占率基本稳定在30-40%;15-30万中端车型占比由约20%上升到30%;30万以上高端车型占比增至10%。总体来看,随着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汽车换购需求的持续释放,中高端车型占比将稳步提升。

图表:燃油车各价格段表现

资料来源:中汽协、华创证券

相比燃油车,新能源车在各个价格带表现波动更大,销量结构呈哑铃状。我国新能源市场是从“小众”迅速壮大起来的,成长曲线更陡峭,较传统燃油车市场有很大差异。在各价格带表现上,0-10万入门级、20万以上高端车型占据总份额的70-80%。其中,五菱宏光MINI等爆款代步车提振了0-10万市场;20万以上高端车型份额提升、基本稳定在40-50%,主要受2020年特斯拉的热销驱动了ToC需求,打开了市场对新能源车消费的天花板。

图表:新能源车各价格带表现

资料来源:Marklines、华创证券

0-10万价格带:A00级纯电车代步需求刺激,2021年累计渗透率约19%。2020年现象级A00级车型五菱宏光Mini,不追求长续航之后价格下探至5万以内,性价比明显提升。代步功能的经济入门电动车开始被市场广泛接受,叠加牌照需求,0-10万价格带渗透率大幅提升。此后,长城欧拉、奇瑞eQ、长安奔奔也相继获得突破。

20万以上价格带:高端电动车的换购需求刺激,2021年累计渗透率约18%。对于电动车而言,20万以上的价格区间能够通过堆料增强豪华舒适感、打造配置差异化,以时尚、科技的定位与传统燃油车竞争,这一价格带下电动车替代豪华燃油车趋势明显。同时,传统豪华品牌也在加速自身电动化,纯电、混动产品的推出与迭代将逐步挤出燃油产品。

图表:0-10万各车型渗透率

资料来源:Marklines、华创证券

图表:20万+各车型渗透率构

资料来源:Marklines、华创证券

3、特斯拉+新势力占据25%市场份额,混动具备爆发潜力

纯电动车率先形成了更有序的买方市场,混动仍集中在20万+。在0-10万价格带中热销的五菱宏光MINI以及20万以上热销的特斯拉Model3、ModelY均代表着真实市场需求,纯电动的买方市场逐渐形成,真实反映消费者偏好。

相比于纯电动车型在各价格带均有渗透,混动车型市场化转型仍不完善,主流价格带依然集中于20万以上,性价比不够突出,市场产品较单一。在混动市场,比亚迪凭借DM技术占据市场,理想ONE定位细分领域获得成功。

混动市场或处在爆发前夜。在双碳目标、新能源双积分政策对节能汽车的引导下,以比亚迪DM-i为首,长城柠檬DHT、吉利GHS2.0、长安蓝鲸DHT、奇瑞鲲鹏DHT等车企新一代混动平台均在明年推出较多HEV、PHEV混动产品。综合油耗从燃油车的8L/100km降低至5L/100km以内,部分车型在考虑补贴及购置税优惠的前提下,初步实现“油电购置平价、使用更省”的概念。预计未来混动车型将迎来供给端进一步的爆发,成为短期替代燃油产品、降低油耗和排放的主要技术路线之一

图表:BEV车型各价格带表现

资料来源:Marklines、华创证券

图表:PHEV车型各价格带表现

资料来源:Marklines、华创证券

整体来看,以特斯拉为首的新势力已占据25%份额。在第一梯队的新势力车企中,蔚来、小鹏主打纯电车型,蔚来以优质服务培养用户粘性、小鹏凭借智能化科技构建独特的产品竞争力,特斯拉、蔚来、小鹏在纯电市场合计份额接近25%;理想主打增程式混动车型,瞄准家庭出行的细分领域市场,在混动市场份额约15%。第二梯队车企也不断向上突围,哪吒单月销量已突破1万辆、零跑单月销量屡创新高。2021年12月,蔚来交付1.0万辆/环比-3.6%、小鹏1.6万辆/环比+2.5%、理想1.4万辆/环比+4.5%、哪吒1.0万辆/环比+1.1%。

展望未来,以特斯拉为首的的新势力车企将继续凭借创新元素吸引消费者、不断引领新能源“潮流”,2022年特斯拉、蔚来、小鹏均有主力新品推出,产品价格进一步下探、瞄准平价市场竞争。

(三)市场竞争:CR20集中度为90%,头部聚集效应明显

1、车企竞争:车企前十强7成,前二十强9成

前20车企产销份额占9成。2019-2021年,国内新能源车企产销CR10、CR20较2018年略微下降,2021年分别约为71%、89%。其中,比亚迪连续四年保持市场份额第一,上汽自主连续四年保持份额前五,通用五菱、特斯拉分别自19年、20年进入前五。

三强格*明晰。销量口径,2018年排名第三的上汽自主份额9%,奇瑞汽车排名第四,占6%,相差3个百分点。2019年头部车企竞争加剧,排名三四位的上汽自主、吉利汽车份额基本持平。近两年比亚迪、特斯拉、通用五菱三强格*确立,与第四位车企份额距离拉大,2020、2021年分别差5个、9个百分点。

图表:新能源乘用车产量前20车企(万辆)

资料来源:Marklines、华创证券

图表: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前20车企(万辆)

资料来源:Marklines、华创证券

2、车型竞争:爆款车型市占率提升明显

爆款车型热销带动前十份额提升,体现哑铃式格*。比亚迪每年均有4-5款车型位列销量前二十,丰富且热销的产品保证其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小鹏(G3、P7)、特斯拉(Model3、ModelY)、理想(理想ONE)、蔚来(ES6)等新势力中高端车型先后进入销量排名前二十,其中特斯拉两款车于2021年份额排名二、三,分别销28.4万、20.0万辆。通用五菱两款A00级车型先后热销,其中2020、2021年五菱宏光MINI分别销12.8万、42.6万辆,占10%、13%,市场份额上升至第一,提振0-10万级车型销量。

图表: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前20车型(万辆)

资料来源:Marklines、华创证券

3、销量预测:2022年新能源乘用车有望达约570万辆/+72%

我们预计2022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约570万辆/+72%。其中比亚迪及新势力合计约296万辆,占52%;长城、吉利、长安、广汽等国内车企合计107万辆,占19%;上汽、一汽及合资车企合计120万辆,占21%,该部分重点车企合计占92%左右。在比亚迪带动下,PHEV车型有望快速上量,我们预计2022年PHEV渗透率达27%。

图表:预计2022年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25%

资料来源:Marklines、华创证券预测

图表:预计2022年PHEV渗透率27%

资料来源:Marklines、华创证券预测

分车企车型看:

1)比亚迪王朝家族、海洋系列等多产品共同发力,预计新能源全年销量约150万辆。特斯拉Model3保持强势,ModelY进入国产化第二年,有望实现进一步突破,预计全年销售70万辆。蔚小理在2022年均有新车上市,存量车型预计将维持一定增幅,合计销售52万辆。二线新势力零跑、威马、哪吒预计销售约24万辆。

图表:2022年比亚迪及新势力分车型销量预测(万辆)

资料来源:Marklines、华创证券预测

2)长城欧拉品牌有望保持强势,芭蕾猫、朋克猫、闪电猫陆续上市提振销量,预计全年销售近30万辆。吉利、长安也在新能源新车布*上加速,有望触达20万辆级别。此外,预计广汽埃安S、埃安Y、埃安V合计销量有望超19万辆。

图表:2022年部分重要国内车企分车型销量预测(万辆)

资料来源:Marklines、华创证券预测

3)我们预计A00级市场依然具有增长空间,五菱宏光MINI有望维持车型销冠,2022年全年销约50万辆。大众ID系列推广速度加快,带动上汽、一汽新能源车型销量增加。两本陆续推出传统车型混动改款,奔驰、奥迪、宝马中高端新能源车型持续发力,预计该五大合资品牌2022年销量超18万辆。

图表:2022年部分重要国内及合资车企分车型销量预测(万辆)

资料来源:Marklines、华创证券预测

03

产业方向:从数量向质量转变,着重降本增效与智能化升级

(一)产业压力:芯片与原材料持续干扰

1、芯片短缺:疫情背景下全球产业链供需错配

原因一:过去几年8英寸晶圆产能持续收缩,需求超预期恢复后,供需开始处于紧平衡状态。车用芯片主要为功率半导体、MCU、传感器、存储器、除MCU以外的ASSP等五大类,主要采用8寸晶圆制造,在晶圆制造中处于相对中低端的位置。由于从2018年开始中国及海外汽车需求开始下滑,8英寸晶圆作为中低端产能也在同步收缩。由于车企尤其外资车企没有预期到2H20中国汽车市场的快速回升,对全年尤其4Q20排产量预估不足,实际需求开始超过产能,行业进入到供需紧平衡状态。

原因二:意外事件加重供需失衡。德州寒潮、日本地震、日本火灾、中国台湾干旱、东南亚疫情等意外事件带来的波动使得供给缺口进一步变大。

原因三:最大的MCU供应商台积电产能受限。台积电占全球MCU代工市场7成左右。MCU具有专有架构,难从一个供应商转移到另一个供应商,一旦短缺供应商必须增加产能。台积电产能受限主要来自于两方面:1)近半年干旱缺水,芯片制造需要大量纯水,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台积电MCU的出货量;2)作为仅占台积电总收入约3%的汽车芯片业务,汽车芯片偏低端且不重要,台积电会优先保证高利润的5纳米产能。

2Q21起台积电已着手解决汽车芯片的短缺问题。产能问题的解决途径包括两方面:

1)新建产能:自有产线的IDM扩产一般需6-9个月,而新晶圆厂需要数年才能建成。

2)产能结构调整:至少提前半年下单,由于汽车业务利润率低于消费电子业务,驱动IDM和晶圆厂做产能切换需要各自客户提价抢单。

图表:台积电关于汽车芯片产能的相关表态

资料来源:公司官网、CBS、华创证券

3Q21东南亚疫情影响目前逐渐消散。3Q21东南亚疫情使芯片供给恢复再遇波折,其中马来西亚作为全球芯片封测重地,由于单日新增超5,000人且居高不下,马来**6月底宣布无限期封城直至单日新增确诊病例持续低于4000例等数据达标,半导体公司在此期间可安排60%员工进厂作业保障部分产能,超过50家在马来设厂的半导体公司受到影响,包括英飞凌、恩智浦、瑞萨电子、意法半导体、德州仪器、英特尔等,9月末马来**开始放宽行动管制,芯片产能已有明显恢复。

预判:芯片短缺导致100万辆级的需求待释放、100万辆级的库存待回补,从而影响2022年数据基数扰动。由于缺芯问题已经影响了中日美欧四地的整个汽车产业,影响范围和级别上升,芯片公司对汽车客户的重视程度开始有所提升,叠加整车客户的提价、采取举措已有一年之久、台积电产能切换、9月末马来**开始放宽行动管制规定产能好转,同时中国开始打击中间商囤货,汽车行业3Q21产销恢复节奏虽低于预期,但也有所改善。预计2022年行业将迎来明显的芯片相对回补并延续至年中,全年乘用车批发增速在9%左右,较2019年增9%。

2、原材料:供需缺口增大,成本压力显著且持续

21年汽车行业盈利受到缩量和原材料涨价的双重影响。1Q21-4Q21汽车销量增速为+77%、-1.3%、-12%、-2.5%,统计*1Q21-4Q21行业利润总额增速为+531%、-8.2%、46%、+1.3%,在2-3Q21行业销量下滑带来利润额和盈利能力的双重下滑(按“毛利率-期间费用率”指标,1Q21-3Q21分别为8.6%、7.9%、8.0%,低于3Q20的高点9.8%,但与2016-2017年行业较好时相仿,处于历史相对高位)。同时原材料涨价贯穿至今,从零部件到整车都承受了成本上升对利润的寝室,但整车层面由于缺芯,产品结构上移、终端折扣回收,一定程度上对冲了部分负面影响。

图表:汽车销量增速及利润总额增速(%)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中汽协,华创证券

图表:汽车销量及利润总额3MMA增速(%)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中汽协,华创证券

图表:规上汽车制造业季度毛利率、利润率(%)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中汽协,华创证券

图表:规上汽车制造业毛利率-费用率(%)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中汽协,华创证券

图表:整车企业、零部件公司短期利润受四类变量影响

资料来源:中汽协、乘联会、银保监会、华创证券

主要原材料3Q21以来涨价情况有所放缓。从3Q20至4Q21,主要原材料价格涨幅大致为铝、铑45%>铜36%>橡胶+32%>聚氯乙烯+27%>冷轧板(钢)21%>钯-17%(按季度均价),其中聚氯乙烯每个季度价格均有上涨。1Q22以来大宗价格上行速度继续放缓,截至2022年2月9日,各原材料价格最新涨幅大致为铑15%>钯14%>铝12%>聚氯乙烯4%>铜1%>冷轧板(钢)、天然橡胶持平(最新报价相较于12月底)。具体情况可参考下列图表:

图表:汽车主要原材料季度涨价情况

资料来源:Wind、华创证券,截至2022年2月9日

图表:铜平均价格(万元/吨)

资料来源:Wind、华创证券,截至2022年2月9日

图表:铑:99.95%价格(元/克)

资料来源:Wind、华创证券,截至2022年2月9日

图表:冷轧普通薄板价格(万元/吨)

资料来源:Wind、华创证券,截至2022年2月9日

图表:PP粉价格(万元/吨)

资料来源:Wind、华创证券,截至2022年2月9日

图表:铝平均价价格(万元/吨)

资料来源:Wind、华创证券,截至2022年2月9日

图表:天然橡胶期货结算价格(万元/吨)

资料来源:Wind、华创证券,截至2022年2月9日

电池原材料:2021年初至今碳酸锂价格翻7倍,电池成本最高或增2万元。与传统燃油车相比,新能源车增加了电池成本、约占整车成本的30-40%。2021年动力电池主要原材料碳酸锂价格增长约5倍,Q1-Q4季度均价为7.5、8.9、11、21万元/吨、环比+69%、+19%、+24%、+91%,从主流动力电池类型看,三元NCM811、磷酸铁锂LFP每Gwh消耗800吨碳酸锂,单度电成本上升178元;三元NCM523每Gwh消耗900吨碳酸锂,单度电成本上升约200元,2021年碳酸锂价格上升带来单车电池成本增加0.2-1.4万元。

截至2022年2月9日,碳酸锂价格继续涨至37.8万元/吨、较2021年初+613%,对单车电池成本的影响最高达+2万元。

图表:碳酸锂价格(万元/吨)

资料来源:Wind、华创证券,截至2022年2月9日

图表:以2021年初碳酸锂价格为基数测算涨价增加的单车电池成本(万元)

资料来源:Wind、华创证券预测

(二)车企策略:“开源节流,广交朋友”

2022年车企除了要面对供给压力外,盈利上的压力主要来自补贴退坡(~5,000元)、原材料价格上涨(2,000元-1万元+)。策略应对上,或以开源节流和产业布*思路为主:

1)提价:通过在售产品涨价或提高新产品定价形提高盈利;

2)降本:通过年降、引入新供应商、技术升级等手段改善成本;

3)产业链布*:卡位优质供应资源和供应商,保障供应链安全。

此外,大部分车企的新能源汽车销量仍处于爬坡状态,规模效应也会在销量提升中逐步显现,对成本下降起到改善作用。

1、涨价与定价:涨价幅度或达5000元

车企的产品价格上会有2种调整思路:

1)现售产品涨价:特斯拉、广汽、上汽、小鹏、比亚迪等旗下产品已涨价,其他车企根据自身盈利、量价需求角度或跟进,22年涨价幅度预计在5千元左右、23年或更高;

2)新产品定价:相较于旧产品涨价,新品定价策略上空间更从容,消费者感知更不敏感。在配置角度提升,可适当消化其他部分成本上涨的不利因素。

相较而言,产品越高端,涨价对消费需求的抑制影响就越小。需要注意的是:

1)若行业内新能源车企集体涨价,对某一车型需求的影响会淡化;

2)燃油车折扣率处于历史低位(较历史高点平均折扣低5,000元),若芯片恢复后燃油车库存健康,终端经销商或增加折扣抢夺市场,新能源车相对燃油车的经济性会降低。

图表:新能源车企涨价信息汇总

资料来源:汽车之家、爱卡汽车网、各公司官网新闻、华创证券整理

图表:2020-2022年平均折扣率中位数(%)

资料来源:汽车之家、华创证券

图表:2020-2022年折扣中位数(元)

资料来源:汽车之家、华创证券

2、降本与增效:建议关注技术升级的解决方案

传统供应链管理中,车企常通过下列方式管控成本:

1)年降:每年要求零部件供应商2%-5%的降价,大部分零部件企业年降要求难避免,部分原材料成本占比较高企业或能和车企共担原材料涨价。但2022年电池环节的成本压力显著,车企与电池企业或就电池价格问题(涨价10%以上)反复讨论;

2)引入新供应商:技术成熟后,车企会引入低报价供应商进行降本切换。今年或加速在某些供应单一、利润率较高环节的低价切换,或增加体系内供应商的扶持;

3)技术升级:围绕材料、结构、工艺改善,能耗、效率提升等方面。新能源汽车仍处于技术快速迭代发展中,大部分车企销量规模并没有达到平台期。所以从产品材料、结构、工艺等方向均有改善空间,而在系统架构、环节能耗、模块效率上也有提升潜力。很多前瞻性技术虽然提高了部件价格,但从能耗、效率角度的获益可能更大。

2022年车企成本压力凸显,无论是新势力还是传统车企,对降本增效的诉求会比以往会更高。建议关注技术升级方向的发展,从中长期经营角度管控成本压力。

3、投资与布*:广交朋友,提高能力

车企不断扩大朋友圈,保障供应、提高能力储备。从头部新势力、自主车企近两年投资合作布*来看,新势力车企以智能电动相关资产布*为主,其中蔚来的布*更多元;传统头部自主车企涉及领域不仅包括智能电动,还包括产业链上游原材料企业,其中比亚迪在产业链上的投资布*更加广泛。未来车企在智能电动领域的装备竞赛将持续,传统车企在产业链上下游有望通过频繁的投资合作获得更大话语权。

图表:头部新势力、自主车企2020-2021年投资布*情况

资料来源:搜狐汽车、汽车之家、华创证券整理

图表:头部新势力、自主车企2020-2021年合作情况

资料来源:搜狐汽车、汽车之家、华创证券整理

(三)产业趋势:稳盈利,抓住消费者的感知

1、降本:材料、工艺、结构的更新

1.1一体化压铸技术或将代替传统“冲压+焊接”工艺成为主流

相比传统车身制造的“冲压+焊接”工艺,一体化压铸具有轻量化、零件数量及工序步骤减少、人员及土地节约等优势,能极大地节约造车成本。马斯克在2020年9月特斯拉电池日发布会上表示,ModelY采用一体化压铸后可将下车体总成重量降低30%,制造成本因此下降40%。特斯拉下一步计划将应用2-3个大型压铸件替换由370个零件组成的整个下车体总成,重量将进一步降低10%,对应续航里程可增加14%。以普通电动车电池容量80kWh为例,若采用一体压铸车身减重并保持续航里程不变,则电池容量可减少约10kWh。以目前磷酸铁锂电池pack成本600元/kWh计算,则单车成本可降低6000元。按照年产10万台计算,一年可降本6亿元。

除特斯拉外,国内新势力蔚来(最先应用的为ET7)、小鹏(武汉工厂加入了一体化压铸工艺车间)等也在等紧跟随此趋势,加快后车身一体化进程。

相关标的:1)重型压铸机制造商:力劲科技;2)布*一体化压铸技术公司:文灿股份、拓普集团、爱柯迪、泉峰汽车;3)一体化压铸对应的材料供应商:立中集团

图表:Model3后底板结构

资料来源:特斯拉公告

图表:ModelY后底板结构

资料来源:特斯拉公告

1.2特斯拉引领电池内组件变化

特斯拉通过将圆柱电池尺寸变大的方式使之更加适用于电动汽车的需求。为了迅速扩大生产规模、显著降低电芯成本、大幅提升续航里程,特斯拉开发出一款全新尺寸的4680无极耳电池,高度为80mm,直径为46mm。2020年9月特斯拉发布全新4680无极耳电池,主要采用以下核心技术:

1)无极耳技术:无极耳电池与传统锂电池相比,电池两端不再有凸起的极耳。此设计可显著降低发热量,解决高能量密度电芯的散热问题,并提高充放电峰值功率。最终使新电池的能量为过去的5倍,功率为过去的6倍,同时成本降低14%,续航里程提高16%。

2)原料硅阳极材料:特斯拉选用储能效果好的生硅材料,重新开发电芯阳极,并通过增加弹性的离子聚合物涂层以稳定硅表面结构,提升电芯稳定性和安全性。该技术可增加20%的续航里程,同时成本降低5%。

3)不含钴的高镍阴极材料:阴极材料对提升能量密度至关重要,特斯拉开发出不含钴的高镍阴极材料,最大化提升镍含量,同时采用新的涂层与掺杂物,将阴极成本下降15%。

4)CTC技术:取消pack设计,电芯直接集成到车辆底盘的全新封装技术。有助于将车辆的结构平台进一步单元化,配合一体化压铸技术节省零部件使用,从而降低制造成本。此技术将率先搭载于柏林工厂生产的ModelY上。

4680电池技术在降本方面效果明显,LG、松下、SDI、SK、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比克电池等都已在4680相关技术上有所布*。

相关标的:鹏辉能源(拥有无极耳技术产品,有多项相关技术专利);璞泰来(拥有无极耳超薄软包电芯专利);科恒股份(旗下浩能科技有激光极耳切割机设备);海目星(高速激光制片机主要用于锂电池极耳切割工序)。

图表:特斯拉4680电池电芯亮点

资料来源:特斯拉官网

图表:原料硅阳极材料原理图

资料来源:特斯拉官网

2、增效:能耗降低、效率提升

2.1800V方案是降低续航及充电焦虑的主流选择

800V架构使整车具有更高的效率。为了弥补里程焦虑和充电速度两大短板,800V电压平台推出后,相较于400V平台,工作电流更小,进而节省线束体积、降低电路内阻损耗,变相提升了功率密度和能量使用效率。在功率不变前提下,预计800V平台的推出续航里程将增加10%、充电速度将提升一倍以上、充电时间减少一半。保时捷Taycan是第一台量产的800V架构电动车;小鹏最新发布的G9是国内首款基于800V高压SiC(碳化硅)平台的量产车,可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200公里。

除保时捷、小鹏外,比亚迪、吉利极氪、北汽极狐、广汽埃安、东风岚图等国内车企纷纷跟进800V高压平台架构,有望在2022年陆续实现量产。

相关标的:1)功率器件国产化替代:时代电气、斯达半导、比亚迪半导体、士兰微;2)电机电控配套验证新架构:汇川技术、大洋电机、英搏尔、巨一科技、精进电动;3)OBC+DC/DC充电、转换模块升级:欣锐科技、通合科技;连接器及线束:瑞可达、永贵电器、合兴股份、中航光电、立讯精密等。

图表:800V电子电器架构

资料来源:汽车电子设计

图表:保时捷Taycan800V高压架构布*

资料来源:汽车之家

2.2 相比于PTC制热,热泵空调更能有效节省电能

由于纯电动车内没有发动机,电机电控在运行过程中温度也无法达到发动机的水平,因此无法利用动力组件为车内供热。目前纯电动车空调制热系统主要使用的是PTC制热和热泵制热。

热泵空调可以更有效节省电能。由于PTC制热在极致情况下,也只能实现100%的能量转换,即耗费1焦耳的电能最多也只能提供1焦耳的热量,有消耗电能,影响电车续航里程的缺点。相比于PTC制热,热泵制热就是把热量从相对低温处(车外)搬到相对高温处(车内),利用低沸点的制冷剂将环境中的热量带入到乘客舱中,乘客舱得到的热量为消耗的电能与吸收的低位热能之和,因此其制热系数COP((吸收的低位热能+消耗电能)/消耗电能)一定大于1,可以更有效节省电能。

以蔚来ES8为例,搭载了两台PTC加热器,前排额定功率5.5kW,后排3.7kW。假设两台PTC同时工作的功率为7kW(一般电动车的PTC都有6kW),那么制热一小时就要消耗7度电。用ES8电池包70kWh,续航355km来计算,空调每小时就要消耗10%的电量,即续航减少35km。这也是为什么ES8冬天掉电比ES6快的原因,因为ES6采用了热泵空调。

目前已有比亚迪海豚、大众ID.4、小鹏P5、特斯拉Model3、ModelY、蔚来ES6、红旗E-HS9等多品牌车型搭载热泵空调。

电池近年来热点研究方向为相变材料冷却技术:相变材料实现电池组工作温度降低是基于相变吸热原理,与其他冷却技术相比可以保持整体电池组温度均匀,避免出现*部热点的情况,具有高效、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