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人民币和美元的汇率(1960年1美元兑换人民币多少元?)
时间:2023-11-30 20:41:59 | 分类: 基金百科 | 作者:admin| 点击: 59次
1960年1美元兑换人民币多少元?
2.4618元
1949年1美元兑换2.3 元人民币
1950年1美元兑换2.75 元人民币
1951年1美元兑换2.238 元人民币
1952年1美元兑换2.617 元人民币
1953年1美元兑换2.617 元人民币
1954年1美元兑换2.617 元人民币
1955年1美元兑换2.4618 元人民币
1956年1美元兑换2.4618 元人民币
1957年1美元兑换2.4618 元人民币
1958年1美元兑换2.4618 元人民币
1959年1美元兑换2.4618 元人民币
1960年1美元兑换2.4618 元人民币
1961年1美元兑换2.4618 元人民币
1962年1美元兑换2.4618 元人民币
1963年1美元兑换2.4618 元人民币
1964年1美元兑换2.4618 元人民币
1965年1美元兑换2.4618 元人民币
1966年1美元兑换2.4618 元人民币
1967年1美元兑换2.4618 元人民币
1968年1美元兑换2.4618 元人民币
1969年1美元兑换2.4618 元人民币
1970年1美元兑换2.4618 元人民币
1971年1美元兑换2.2673 元人民币
1972年1美元兑换2.2401 元人民币
1973年1美元兑换2.0202 元人民币
1974年1美元兑换1.8397 元人民币
1975年1美元兑换1.9663 元人民币
1976年1美元兑换1.8803 元人民币
1977年1美元兑换1.7300 元人民币
1978年1美元兑换1.5771 元人民币
1979年1美元兑换1.4962 元人民币
1980年1美元兑换1.5303 元人民币
1981年1美元兑换1.7051 元人民币
1982年1美元兑换1.8926 元人民币
1983年1美元兑换1.9757 元人民币
1984年1美元兑换2.3270 元人民币
1985年1美元兑换2.9367 元人民币
1986年1美元兑换3.4528 元人民币
1987年1美元兑换3.7221 元人民币
1988年1美元兑换3.7221 元人民币
1989年1美元兑换3.7659 元人民币
1990年1美元兑换4.7838 元人民币
1991年1美元兑换5.3227 元人民币
1992年1美元兑换5.5149 元人民币
1993年1美元兑换5.7619 元人民币 (迅速贬值到8.600)
1994年1美元兑换8.6187 元人民币
1995年1美元兑换8.3507 元人民币
1996年1美元兑换8.3142 元人民币
1997年1美元兑换8.2898 元人民币
1998年1美元兑换8.2791 元人民币
1999年1美元兑换8.2796 元人民币
2000年1美元兑换8.2784 元人民币
2001年1美元兑换8.2770 元人民币
2002年1美元兑换8.2770 元人民币
2003年1美元兑换8.2774 元人民币
2004年1美元兑换8.2780 元人民币 (2004年开始前后开始缓慢升值)
2005年1美元兑换8.1013 元人民币
2006年1美元兑换7.8087 元人民币
2007年1美元兑换7.3872 元人民币
2008年1美元兑换6.85 元人民币
2009年1美元兑换6.81 元人民币
2010年1美元兑换6.622 元人民币
2011年1美元兑换6.61 元人民币
2012年1美元兑换6.25 元人民币 (以2012年11月6日数据为准)
2013年1美元兑换6.07 元人民币 (以2013年12月28日数据为准)
2013年1美元兑换6.05
近二十年美金对中国汇率?
1995=8.3507
1996=8.3142
1997=8.2898
1998=8.2791
1999=8.2796
2000=8.2784
2001=8.2770
2002=8.2770
2003=8.2774
2004=8.2780
2005=8.1013
1949年至2018年人民币美元汇率变化历史
想写篇文章,谈谈人民币美元汇率从现在开始,直到2020年美国总统大选结果出炉后,汇率变动的看法,估计发表不了,就把建国后的官方汇率变化发出来,大家了解下。(在岸人民币汇率)(外汇卷不影响官方汇率)(外汇卷:1980年始发,到1990年4月1日停止发行,1995年正式停止流通。)
1974年1美元兑换1.8397元人民币
1975年1美元兑换1.9663元人民币
1976年1美元兑换1.8803元人民币
1977年1美元兑换1.7300元人民币
1978年1美元兑换1.5771元人民币
1979年1美元兑换1.4962元人民币
1980年1美元兑换1.5303元人民币
1981年1美元兑换1.7051元人民币
1982年1美元兑换1.8926元人民币
1983年1美元兑换1.9757元人民币
(1993年是中美密会,进行入关谈判,也可称为入世谈判;世贸由关贸发展而来,换了个名称。
1992年2月到1995年11月,中国复关谈判重新启动并进入权利与义务敲定的最后攻坚时期。由于主要缔约国(美国)无视中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使复关谈判陷入一个欲壑难填的怪圈。
2001年11月10日,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以全体协商一致的方式,审议并通过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决定。这一天,距1986年7月中国正式申请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方地位,已经过去了15年。)
2004年1美元兑换8.2780元人民币(2004年开始前后开始缓慢升值)
(今天,被所有西方国家期盼的“央行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调整对美元价格”最终出台;今天,公元两千零五年七月二十一日,将在历史上被这样记住:中国货币战争中的“七七”事变。)
(8.11汇改,2015年8月11日,央行宣布调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做市商参考上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汇率,向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提供中间价报价。)
看汇率变化历史要与历史事件相结合:
1、49年建国2.3
6、78年底79年初中美建交;1.73-1.5左右
7、83年前后因腐败开始严打;1.7-2字头
11、05年中国货币史上的“七七事变”;前后时间从8字头开始升值
12、15年8.11汇改;股灾;证券基金老鼠会;深化改革;TPP谈判结束,达成TPP贸易协定等;6.05-6.49-6.91
现在的美国总统,很像曹操,聪明、*诈、有抱负、多疑、自私利己;性格有点:固执己见;宁我负天下人,天下人不可负我;我死后管他洪水滔天。
现在的贸易摩擦也许有心,也许无意。但却在恰当的时间做了恰当的事。也许是时势造英雄吧。我认为现在的贸易摩擦,实属国运之争。剩下的自己领悟吧,不能说太多。
我认为:70周年国庆前不会破7,区间6.8-7;越接近2020会越在6.9到7之间,之前6.8-6.9之间时间会多些。(类似香港联系汇率制度。区间6.8-7之间,6.9为中间线,在6.9上下波动。)
剩下2670的货2020年前不会加税,2020美国总统大选,大招留在2020大选时用。
2020美国大选,中美摩擦会加剧,会破7,低点在哪不清楚,需要考虑当时的国际环境、美欧日联盟程度、国内经济转型数据,但最低不会破8,8是生死线。因素:有民族复兴,有人民币的国际化,有国际资源定价权等。2020年比拼的是盟友、小弟,自身的实力厚度等。
低点:1、连任失败,低点在结果出炉后的两周内;2、连任成功,低点在结果出炉后的三个月内。
汇率变化的极端例子可以参考近年的委内瑞拉(暴跌),远期80年代的日本(暴涨);汇率波动剧烈可以参考最近几个月的阿根廷和土耳其;就能了解汇率剧烈变动对普通大众生活的影响了。
来自:一盏书灯>《经济》
日元/美元汇率1960年后历史走势来自。谢谢
1,1950年到1953年,日本股市从85点涨的470点,最大涨幅为453%随后在1953年到1954年出现了37.8%的调整,回落至300多点; 2,1954年到1961年,日本股市从314点涨到1829点,最大涨幅为483%,随后在1961年到1965年的4年里调整44.2%,回落至1000多点; 3,1965年到1973年,日本股市从1020点涨到5350点,最大涨幅为415%,随后在1973到1974年出现了37.4%的调整,回落至3300多点; 4,1974年到1981年,日本股市从3350多点上涨到8000多点,上涨了2.4倍,随后在1981年到1982年,回落至6000多点; 5、最后的阶段就是1982年到1989年,日本股市从6000点直上38900点随后进入日本倒退的10年时期,最高的一天市盈率曾高达92.28倍(1987年10月14日),引发了严重的泡沫经济 从上述数据看,即使在一波超级大牛市中,股市上涨之路也会曲折反复日本股市前4次出现调整之前,股指的最大涨幅在415%~483% 现在中国所处的阶段,与日本股市发展的第3~~4阶段颇为相似,一定的借鉴作用 人民币升值是股市的热门话题,同时也是影响未来A股市场的主要因素之一很多人认为A股市场正在经历当年日元升值带来的牛市行情,为了搞清楚本币升值与本国股市的关系,此文中详细分析了1973年-1989年期间日元汇率和日本股市的走势,以资借鉴之所以选取1973年-1989年的走势,原因二:一是日元汇率从1971年开始变动;二是1989年后的日本股市走势对目前A股市场的借鉴意义并不大 日元升值与日本股市相关性不明显 在1973-1989年期间,日元汇率升降,但股市整体呈上涨趋势如果将日元升值对股市的影响定义为估值水平的提升,则除了1985-1987年外,日元汇率与日本股市之间并没明显的正相关性,本币升值能否转化为推动股市上涨的因素,还取决于**的宏观经济政策和当时的宏观经济环境 长期盈利增长推动多数板块分享牛市果实 在1973-1989年期间,市场平均上涨了20.23倍,涨幅最大的电信板块上涨64.3倍,最小的消费品也上涨了15.4倍,大多数行业涨幅位于20倍左右,与市场平均水平接近而且,除电信板块外,大多数行业板块的涨幅与其盈利增幅基本相称可见,长期而言,盈利增长仍是推动股价上涨的核心因素,板块差距并不明显 短期行业板块表现差异明显 尽管长期来看,板块涨幅差异并不明显,但在不同阶段,行业板块涨幅差异还是相当大的而在第三个阶段,即1985-1989年期间,由于股市上涨主要由估值水平提升推动,尽管市场涨幅惊人,但板块之间的涨幅差距反而不到4倍,市场呈明显的普涨特征 不同阶段板块表现出轮涨特征 最后,我们注意到,不同阶段的热点很少延续,而且往往在前一阶段涨幅居前的板块,下一阶段涨幅很可能落后于市场;而在前一阶段涨幅垫底的板块,在下一阶段跑赢市场的概率却很大 一、1960年-1990年的日元汇率走势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重新排列,美国成为当之无愧的强国,美元成为国际结算的主要货币,绝大多数国家都采取了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日本也不例外自二战后-1970年,日元对美元的汇率基本固定在360:1的水平自1971年开始,日本官方公布的日元对美元汇率开始出现变动,之后日元经历了三轮明显的升值和两次轻微的贬值,详见图1 自1970年-1990年日元经历的三轮升值和两次贬值持续时间以及汇率变动幅度如表1所示其中三轮升值持续时间均是3年左右,但升值幅度在逐步扩大1971年-1973年期间累计升值32.5%,年均升值9.83%;1976-1978年累计升值41.03%,年均升值12.14%;1986-1988年累计升值86.14%,年均升值23.01%经历这三轮升值后,到1988年,日元在18年间累计对美元升值幅度达180.92%,年均升值5.9%后人关注最多的是1986-1988年的升值,因为这一轮升值幅度最大,对股市和日本经济产生的影响也最大 二、日元汇率走势与日本股市比较 为了弄清楚本币升值与股市的关系,首先要弄清楚股票的定价因素和本币升值对这些定价因素的影响概括起来,影响股票定价的因素无非是两个,一是企业盈利增长,二是估值提升本币升值除对少数拥大量外币负债或原材料以进口为主的公司盈利正面影响外,对整个经济起到的是紧缩作用,因此对整个市场的盈利应该不会正面影响如果本币升值对股市影响,应该是市场的估值水平,这可能是由于外部套利资金流入导致股市供求关系失衡所致这样一来,就可以通过观察本币升值期间股市估值水平的变化,来判断本币升值对本国股市是否存在前后一致的影响 具体到日本,在1973年-1989年期间,尽管经历了两次石油危机,而且期间日元汇率也是升降,但日本股市整体却呈上涨趋势,详见表2 我们注意到,在1973-1979年期间,日经指数的市盈率基本围绕20倍左右波动,市场估值水平并没随着日元升值而得到提升,日本股市的上涨主要由企业盈利增长推动在1980-1984年的日元贬值期间,日本股市的估值水平也没明显变化,股指在盈利增长的推动下继续呈上涨态势但在1985年-1987年期间,日本企业的盈利增长并不明显,股市上涨主要由估值提升推动,期间日经指数的市盈率从20倍迅速提升到70倍1987年-1989年由于日本企业普遍存在交叉持股,之前迅速上升的股指使许多大企业都录得可观的投资收益,据统计,丰田汽车在日本泡沫后期所取得的投资收益占公司盈利的一半以上,因此这一阶段日经指数的估值不仅没上升,反而还所下降,股市上升主要由企业盈利推动,但这种主要来自股市和地产价格上涨的投资收益,犹如垒在沙丘上的城堡,极不牢固 如果我们提出的“本币升值对股市的影响只能体现为市场估值水平的提升”这一假设成立,那么通过观察1973-1989年期间日本股市和汇率走势可以看出,日元升值与日本股市估值水平提升之间并不存在前后一致的正相关性,日元升值之所以能在1985-1987年间推动日本股市估值水平提升,得益于当时日本**错误的经济政策导致资金过剩,而日本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后又未能为这些过剩的资金找到很好的出路,使大量过剩资金转向了房地产和股市等资产市场,日本国民在巨大的财富效应的刺激下随即跟进,最终导致了那一场影响深远的股市和房市泡沫 三、日本股市不同时期的行业板块走势分析 在日本长达17年之久的大牛市中,不同时期板块之间的走势出现明显差异 1.1973-1979年石油危机下能源一枝独秀 在1973年-1979年期间,日本GDP从3047.6亿美元增长到9653.5亿美元,增长了2.17倍,名义GDP年均增长17.92%,实际GDP年均增长4.22%人均GDP从2843美元增长到8331美元,增长了1.93倍,这一时期是日本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后期阶段,期间日本出现了明显的通货膨胀,累计贸易顺差为130.44亿美元;汇率升值38.35%,年均升值4.75%;股市累计上涨76%,年均上涨8.41%,但日经指数的估值提升并不明显,股市上涨主要由企业盈利增长推动,本币升值对股市的影响并不明显 在这一阶段,日本股市中能源板块涨幅最大,上涨306%,是市场平均涨幅76%的4.03倍,其他如健康医疗、消费品、公用事业、科技和电信行业表现也明显强于市场,而银行、地产、原材料和消费服务行业表现则明显弱于市场,详见图2可以说这一阶段的板块涨幅基本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后能源价格暴涨,日本国内钢铁等原材料工业经历了前期的高速发展阶段后进入停滞阶段,以及消费服务行业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增长的产业特征 2.1980-1984年电信独领风* 在1980年-1984年期间,日本GDP从9653.5亿美元增长到12544.1亿美元,增长了29.94%,名义GDP年均增长3.88%,实际GDP年均增长4.22%人均GDP从8331美元增长到10452美元,增长了25.46%,这一时期日本人均GDP跨越1万美元大关,进入工业化后期,通胀水平得到控制期间日本外贸收支出现方向性变化,在出口的推动下外贸顺差的绝对规模和占GDP的比重均持续扩大,而同期美国经历了70年代的石油危机后进入失落的10年,日美贸易摩擦明显增加,为日后的日元被动升值埋下了伏笔这一时期,日元汇率贬值7.74%,日本股市却在企业盈利增长的推动下劲升117%,年均上涨16.76% 在这一阶段,日本电信股涨幅最大,上涨了866%,是市场平均涨幅的7.40倍;银行股表现也很突出,上涨了316%,是市场平均涨幅的2.7倍;此外科技、健康医疗表现也明显强于市场;而前一阶段涨幅居前的能源板块在这一阶段下跌了1%,地产、消费服务、消费品、保险、原材料和公用事业等板块走势也弱于市场,详见图3可以说这一阶段的板块涨幅反映了投资人对新兴行业电信、科技未来高速增长的预期,以及国内货币供应增加后催生的银行资产膨胀和银行规模的扩大 3.1985-1989年估值泡沫助推地产消费 1985年的“广场协议”成为日本股市的一个重大转折点,日本股市由之前的经济发展和盈利推动转向估值提升,日本央行由于担心升值对经济的紧缩作用,采取了低利率的扩张政策,结果导致日本国内货币供应明显增速,M2占GDP的比重逐年上升,迅速增长的财富使广大投资人将大量资金投向了房地产市场和股市,催生了一轮波澜壮阔的牛市,也为日后的泡沫破灭埋下了伏笔在这一阶段,日本实际GDP仅增长17.19%,但汇率升值了72.17%,股市上涨了456%,市场估值水平由20倍左右提升到70倍左右在这一阶段,具资产属性的地产、消费服务、公用事业和保险涨幅居于前列,分别上涨了762%、709%、626%和617%;原材料工业经历了前期的低迷后,随着房地产行业的繁荣而复苏,涨幅也高于市场平均水平;而在前两个阶段涨幅居前的科技、电信和健康医疗行业涨幅居后;消费品和工业由于制造业地位的下降,涨幅也落后市场;能源与银行涨幅基本接近市场平均水平可以说,这一阶段行业板块的涨幅体现了明显的资产属性,详见图4 四、日本股市的综合特征 通过分析日本股市在1973-1989年期间长达17年的走势,我们观察到以下特征: 1.盈利增长仍是推动股市上涨的核心因素 如果将1973-1989年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通过图5和图6可以看出,长期来看,推动行业板块上涨的核心因素仍是盈利增长在这17年中,除了电信板块的盈利增幅与股价增幅明显偏离外,其他行业的盈利增幅与股价增幅基上落在均线两侧附近 2.长期看多少板块均能分享牛市果实由图7我们可以看到,经历了长达17年的牛市后,日本股市整体上涨了20.23倍,其中涨幅最大的电信板块上涨了64.3倍,涨幅最小的消费品板块也上涨了15.4倍,大多数行业的涨幅在市场平均水平20倍左右可见,在一轮大牛市中,多数板块都是可以分享到的,而其中跑得最快的行业一定是在此期间增长最快的行业,尤其是一些新兴行业详见图7 3.不同阶段板块涨幅差异明显 尽管从长期的角度来看,各个板块之间的差异并不明显比如从1973年-1989年期间,涨幅最大的电信板块的涨幅也只涨幅最小的消费品板块的4.18倍但在不同阶段,各板块之间的涨幅差距要比这明显得多其中,在1973-1979年和1980-1984年两个阶段,由于股市上涨主要由企业盈利推动,使板块之间涨幅差异尤为明显,在前一阶段达到20.4倍,在后一阶段达到867倍,即便扣除能源板块在此期间的下跌,这一阶段板块之间的涨幅差距依然达到了19.24倍而1985-1989年的股价上涨主要由估值提升推动,板块之间的差距反而没那么大,涨幅最大的板块的涨幅只涨幅最小的板块的3.93倍,市场呈现出明显的普涨特征 4.不同阶段热点很难延续 除了板块之间的涨幅差异外,我们还注意到,不同阶段的热点板块很少延续,而前期涨幅居后的板块在后一阶段很可能涨幅居前比如,在1973-1979年期间领涨的能源板块,在随后的1980-1984年期间成为惟一下跌的板块,而前期居涨幅后位的银行,在第二阶段又涨幅居前;再比如,在第二阶段涨幅居前的电信和科技板块,在第三阶段涨幅垫底,而在前两阶段表现较差的地产板块却成为第三阶段的领涨板块,详见表4 美元不晓得!
历史上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最高是多少
1美元兑换1.5人民币
有谁知道流通的货币的标志(英镑,美元,欧元等他们的标志)
世界货币是指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这些货币职能在世界范围内的应用。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世界市场的形成,货币越出国内市场,在国际市场上发挥作用时,货币便具有了世界货币的职能。美金美金既美元的另一个名称,为什么美元又叫美金呢?这要从布雷顿森林体系说起.布雷顿森林体系启蒙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之时。1944年7月,44个国家的300多位代表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召开了“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联合国货币金融协议最后决议书》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两个附件,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由此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核心内容包括: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国际货币事务进行磋商,为成员国的短期国际收支逆差提供融资支持;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和美元挂钩(即“双挂钩”),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取消经常账户交易的外汇管制等。由此,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了两大国际金融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简称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负责向成员国提供短期资金,保障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世界银行则提供长期信贷来促进世界经济的复苏和发展。这两大机构运转至今。布雷顿森林体系通过实行美元和黄金直接挂钩以及固定汇率制度,促进了国际金融的稳定发展,为国际贸易的扩大和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布雷顿森林体系也有其内在缺陷,主要表现为美元的国际储备地位和国际清偿力的矛盾、储备货币发行国与非储备货币发行国之间政策协调的不对称性以及固定汇率制下内外部目标之间的两难选择等。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这些固有的缺陷逐步暴露。20世纪60-70年代,在经历了多次美元危机后,以1971年12月的《史密森协定》为标志,美元对黄金贬值,同时美国拒绝向外国中央银行出售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金本位制名存实亡。1973年2月,美元进一步贬值,各主要货币在投机力量冲击下被迫实行浮动汇率制,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崩溃。此后,国际金融*势动荡不安,直至1976年国际社会达成了以浮动汇率合法化、黄金的非货币化等为主要内容的“牙买加体系”。但是牙买加体系并不是一套严密的制度安排,它是一种既无本位及其适度增长约束,也无国际收支协调机制的自由放任体系,被称为“无体系的体系”。而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以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作为重要的国际组织仍得以保留。因为有这段美元和黄金挂钩的历史,所以习惯上就把美元称为美金澳大利亚元澳元是澳大利亚联邦的法定货币,由澳大利亚储备银行负责发行,目前澳大利亚流通的有5、10、20、50、100元面额的纸币,另有1、2、5、10、20、50分铸币,其进位是1澳元等于100分(Cents)。1966年2月14日,澳大利亚发行了现行流通的货币澳大利亚元,以取代先前流通的旧市澳大利亚镑,并规定1澳元等于1.12美元,可兑换0.5个澳镑。1971年8月15日美元实行浮动汇率后,澳元于当月23日开始与英镑挂钩,12月22日美元贬值,澳大利亚宣布澳元的含金量不变(即0.99531克),对美元的官方汇率上升为1.216美元,且波幅为2.25%。1972年6月23日,随着英镑区的解体,澳元因此享受的优惠也就宣告结束。1974年9月25日,澳大利亚重新实施有效汇率制,且澳元不再钉住美元,改为澳大利亚主要贸易伙伴国20种货币一揽子加权货币联系,并实行管理浮动汇率制度。1976年11月29日,澳元有效汇率贬值17.5%。1983年12月12日,澳大利亚取消了澳元盯住一揽子贸易加权货币的有效管理浮动汇率,而实行自由浮动,澳大利亚也因此取消所有外汇管制。目前,澳大利亚元已成为国际金融市场重要的硬通货和投资工具之一。巴西货币(巴西克鲁塞罗)现在有些地方都发生了用巴西币行骗的把戏,造成许多人认为巴西币不值钱,其实那些行骗用的是已经作废的巴西旧币(克鲁塞罗和新、旧克鲁扎多)面值很大,最大面额的为500000。这些钱就是在巴西现在也已经不能用了!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巴西的货币情况:历史上巴西的货币名称及面额变化较多,特别是由于近年来沉重的外债负担及恶性通货膨胀,其货币变动更为频繁。是拉美国家货币贬值最大国家之一。自巴西独立至今所采用的货币体系有:1833~1942年间1米雷斯等于1000雷斯;1942~1967年间1克鲁塞罗等于100分;1967~1985年间1新克鲁塞罗等于1000旧克鲁塞罗;1986~1989年间1克鲁扎多等于1000新克鲁塞罗;1989——1990年间1新克鲁扎多等于1000克鲁扎多。1990年3月16日,巴西再次发行克鲁塞罗,替代新克鲁扎多,兑换率为1:1本辅市进位制为1克鲁塞罗等于100分(Centavos)。至1991年12月31日,克鲁塞罗汇率买卖价分别为1068.70及1068.80兑1美元。1993年巴西发行新货币克鲁塞罗雷亚尔,1克鲁塞罗雷亚尔等于1000克鲁塞罗。但克鲁塞罗雷亚尔只流通了1年半的时间,巴西在1994年7月1日采用新货币---雷亚尔,1雷亚尔等于2750克鲁塞罗雷亚尔。当时的汇率为1雷亚尔=1美元,最高曾经到过0.83雷亚尔=1美元,但随后最高贬值到3.5雷亚尔=1美元。之后又有所回升。现在雷亚尔的汇率为:1美元=2.2863雷亚尔(2006年6月3日的汇率);注:(按照2006年6月3日的汇率算下来1雷亚尔=3.50916人民币)。本文贴出的雷亚尔是2003年巴西中央银行发行的第二版雷亚尔货币样.英镑英镑PoundSterling;£�英国的货币单位。其辅币和进位,原为1镑等于20先令,1先令等于12便士,从1972年2月15日起改用1英镑等于100新便士的十进位制。现流通的纸币面额有1、5、10、20、50英镑,铸币面额有0.5、1、2、5、10、50便士。英国在1821年正式实行金本位制,英镑成为英国的标准货币单位,规定1英镑含金量为7.32238克。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曾停止实行金本位制。1925年实行金块本位制(见金本位制),于1931年又放弃,英镑成为不能兑现的纸币。从19世纪到20世纪初,英镑一直是资本主义世界最重要的国际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但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英镑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趋于衰落,并为美元所取代。1946年12月18日规定1英镑含金量为3.58134克。1949年9月英镑贬值30.5%,对美元的比价由1∶4.03降为1∶2.80。1967年11月再次贬值14.3%,对美元的比价降到1∶2.40,1英镑的含金量改为2.13281克。1972年6月实行浮动汇率。此后,英镑仍然是跌多涨少,1977年底在76个国家的外汇储备中所占比重仅为1.5%,英镑不再是国际储备货币。中文全称:英镑币值换算1英镑=100便士币值:1/2、1、2、5、10、20、50便士和1英镑文字介绍国徽:也是英王徽。盾面上两组三只金狮象征英格兰,红狮象征苏格兰,竖琴象征爱尔兰。两侧是代表英格兰的狮子和代表苏格兰的独角兽。盾徽周围用法文写着“恶有恶报”。下端悬挂着嘉德勋章,饰带上写着“天有上帝,我有权利。”盾徽上端为头盔、帝国王冠和狮子。国旗:为米字旗。旗中白边红色正十字代表英格兰守护神圣乔治,白色交叉十字代表苏格兰守护神圣安德鲁,红色交叉十字代表爱尔兰守护神圣帕特里克。此旗是由英格兰的白地红色正十字旗、苏格兰蓝地白色交叉十字旗和爱尔兰白地红色交叉十字旗重叠而成。辅币名称:便士国家名称国家名称: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国家中文简称:英国国家英文名称:TheUnitedKingdomofGreatBritainandNorthernIreland所属洲:欧洲面积:244100平方千米首都首都:伦敦首都英文名称:London简况及历史位于欧洲西部孤岛国。由大不列颠岛(包括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爱尔兰岛东北部和一些小岛组成。1~5世纪英格兰东南部受罗马帝国统治。后盎格鲁、撒克逊、朱特人相继入侵。7世纪开始形成封建制度。829年英格兰统一,史称“盎格鲁——撒克逊时代”。1066年诺曼底公爵渡海征服英格兰,建立诺曼底王朝。1640年爆发资产阶级革命,1649年5月19日宣布为共和国。1660年王朝复辟,1668年确定了君主立宪制。开放分类:社会、经济、英国、货币新加坡元新加坡元,(SingaporeDollar,SGD)是新加坡的法定货币基本单位,以S(selat)为海峡的意思。历史沿革1965年8月9日新加坡宣告独立,12月22日成立共和国,但仍使用马来亚元。法定汇率为8.5142马元等于1英镑,3.06122马元等于1美元。1967年6月12日,原联合“货币基金委员会”停止发行马来亚币,新加坡**发行了自己的新加坡元,取代了马来亚元,新加坡元与马来亚元等值。同年11月18日,英镑贬值,19日新加坡宣布新元含金量不变。1971年12月18日美元贬值后,新元含金量仍不变。1972年6月23日,英镑浮动后,新加坡元不再钉住英镑,改与美元挂钩。1973年6月20日新加坡实行浮动的实际汇率制。货币新加坡货币分纸币和硬币,近期也开始发行塑胶币。目前在新加坡流通的新加坡货币有:10000、1000、500、100、50、20、10、5、1元等面额的纸币,另有1元及50、20、10、5、1分铸币。从“人像系列”开始,纸币也停止发行1元面额,只发行2元以上面额。纸币☆胡姬花系列(1967-1976)☆鸟系列(1976-1984)☆船系列(1984-1999)☆人像系列(1999-),2元的面额更于2006年发行塑胶制造的版本硬币☆鱼系列(1967-1985)☆花卉系列(1985-)图片Image国旗国徽国旗国徽图片Image中文全称:新加坡元币值换算1元=100分币值:1、5、10、20、50分和1元文字介绍国旗:左上角有一弯白色新月和五颗白色五角星。红色表示人类平等,白色象征纯洁和美德,新月象征国家,五颗星象征建立民主、和平、进步、正义和平等的思想。国徽:由盾徽及狮子、老虎等图案组成。红色盾面上有国旗图案。左侧的狮子象征新加坡,右侧的老虎象征该国与马来西亚历史上的联系。红盾下为棕榈枝叶,绶带上用马来文写着“前进吧,新加坡!”辅币名称:分国家名称国家名称:新加坡共和国国家中文简称:新加坡国家英文名称:TheRepublicofSingapore所属洲:亚洲面积:618平方千米简况及历史城市国家。位于马来半岛南端。古称单马锡,8世纪建国,属印尼宝利佛逝王朝。18~19世纪是马来亚柔佛王国的一部分。1824年沦为英国殖民地。1942年日本入侵。1945年英国恢复殖民统治,次年划为直辖殖民地。1959年6月实行内部自治,成为自治邦。1963年9月16日并入马来西亚。1965年8月9日脱离马来西亚成立共和国,10月加入英联邦。韩圆韩圆(원,汉字写作「圆」,译音Won)是韩国的通货单位。中文有时候沿用旧称「圜」(환,Hwan)。由韩国央行韩国银行发行。汇率日期:2005年6月28日兑英镑(GBP):₩1,857兑欧元(EUR):₩1,234兑美元(USD):₩1,020兑新加坡元(SGD):₩607兑港元(HKD):₩131兑日圆(JPY):₩9流通纸币1000圆(正面:退溪李滉肖像、背面:陶山书院)5000圆(正面:栗谷李珥肖像、背面:乌竹轩)10000圆(正面:世宗大王肖像、背面:庆会楼)流通硬货1圆5圆(黄铜)10圆(黄铜、直径22.8mm、4.0g)50圆(白铜、直径21.6mm、4.1g)100圆(白铜、直径24mm、5.4g)500圆(白铜、直径26.5mm、7.7g)德国马克德国马克由德意志银行发行。1马克等于100芬尼(PFENNIG),目前,流通中的纸币有5、10、20、50、100、200、500和1000马克等面额,另有1、2、5马克及1、2、5、10、50芬尼的铸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仍使用原来流通的旧货币一帝国马克、列登马克和占领马克。由于境内通货膨胀日趋严重,1948年6月19日,美、英、法三国军事占领当*宣布,在其占领区实行币制改革,规定从6月20日起发行新货币“德意志马克”。新马克对美元汇率为1美元等于3.333马克。1949年9月19日,马克受英镑贬值影响也贬值20.6%,汇率变成1美元等于4.20马克。1953年1月30日,联邦德国中央银行初次规定马克含金量为0.211588克,官方汇率为1美元等于4.20马克。战后,联邦德国经济增长很快,对外贸易迅速扩大,随着贸易顺差的增长,国际收支顺差不断扩大,外汇储备也日益增加。1959年1月1日,德意志银行决定马克实行自由兑换。1961年3月4日马克升值4.76%,含金量提高到0.222168克,对美元官方汇率为1美元等于4.00马克。1969年9月29日,德意志银行不再干预市场以维持4马克兑换1美元的官方汇率,马克汇率自由浮动;同年10月26日,马克又升值9.3%,含金量也提高到0.242806克,官方汇率为1美元等于3.66马克。1971年5月10日,马克汇率再次自由浮动。同年12月20日,马克升值为1美元等于3.2225美元,德意志银行不再公布马克含金量。1972年4月24日,联邦德国宣布执行欧洲共同体成员国货币汇率上下波动幅度不超过2.25%的规定。1973年2月14日,美元贬值后,马克对美元中心汇率定为1美元等于2.9003马克。同年3月19日起,联邦德国与其他西欧八国组成联合浮动集团,相互间货币汇率波动幅度订为2.25%,同时马克升值3%。1979年3月13日,欧洲货币体系正式建立,联邦德国为成员国,马克与其他成员国货币之间汇率波幅限制在上下2.25%,马克成为欧洲货币体系中的主要货币。70年代以来,由于联邦德国经济增长较快,马克的国际地位日益增强,成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之一,也是特别提款权五种定值货币之一。1990年10月3日,两德统一之后原西德马克为合法流通货币,并称为德国马克瑞士法郎瑞士法郎(Swissfranc)是瑞士和列支敦士登的法定货币,由瑞士的中央银行发行。瑞士法郎是一种硬通货。瑞士的大部分邻国使用欧元。瑞士境内亦有商铺、机构通行欧元。至2005年1月1日,1瑞士法郎相等于0.858101美元和0.646289欧元。瑞士法郎纸币用色明快,设计与印工皆精。10元纸币上为瑞士出生的建筑师勒·柯布西耶的头像,虽然他的重要建筑活动多发生在瑞士以外。100元纸币上为雕塑家吉柯梅蒂和他的作品。自1907年以来,瑞士国家银行先后发行几版钞票,这些钞票由于流通时间长,其中有些版式出现了假钞,所以截至1980年已先后停止流通,有的已失去法定价值。已停止流通的各种钞票,瑞士国家银行规定自停止流通日期起,20年内仍接受兑接受兑流通中的货币,超过20年即失去法定价值。因此,遇有1980年及以后日期停止流通的钞票,可按托收方式办理。瑞士国家银行从1995年开始发行了新钞系列票。目前已经发行了200、50、20和10瑞士法郎。主要印制特征:瑞士法郎的印刷有其独到之处,即用瓦楞线组成的人像是用深凹版印刷,形成一个细微的波纹水平线网,纬线厚度和高度变化使肖像显出明亮区和阴暗区,垂直观察可见印刷的线条和分隔它们的空间,肖像显示显示正常形象,倾斜观察,高的线条遮住了白的空档,阴暗区变得密集,肖像变为深色,四根白色防伪线条清楚的显现出来。钞票的中部使用了兰色荧光油墨;地印图案巧妙的隐藏在花饰图案中。新系列瑞士法郎钞票在版式和防伪技术上都有很大的改变,将横版改为竖版,正在左侧由字母“A-H”划分域均有一项防伪措施:水印为正面人像;安全线是开窗式;钞票的上方有“十”字形对印;正面中间有动态全息标,全息标内有面额数字;正面中间的几何图形内有缩印文字;紫光灯下有荧光纤维丝和面额数字,正面人像的一半有反光。图片Image国旗国徽国旗国徽图片Image中文全称:瑞士法郎币值换算1法郎=100生丁币值:1、2、5、10、20、50生丁和1、2、5法郎文字介绍国徽:为盾徽。图案与颜色和国旗相同。国旗:呈正方形,为红地白十字旗。它象征国家的统一。辅币名称:生丁国家名称国家名称:瑞士联邦国家中文简称:瑞士国家英文名称:ConfederationofSwitzerland所属洲:欧洲面积:41293.2平方千米首都首都:伯尔尼首都英文名称:Bern简况及历史位于中欧的内陆国。1291年8月1日建国。1815年维也纳会议确认瑞士为永久中立国。1848年制定宪法,设立联邦委员会,成为统一的联邦制国家。
历史人民币对美元汇率(1955年-2022年) - 知乎
1955年-1970年:1美元=2.4618元人民币
1971年:1美元=2.2673元人民币
1972年:1美元=2.2401元人民币
1973年:1美元=2.0202元人民币
1974年:1美元=1.8397元人民币(人民币快速升值)
1975年:1美元=1.9663元人民币
1976年:1美元=1.8803元人民币
1977年:1美元=1.7300元人民币
1978年:1美元=1.5771元人民币
1979年:1美元=1.4962元人民币
1980年:1美元=1.5303元人民币
1981年:1美元=1.7051元人民币
1982年:1美元=1.8926元人民币
1983年:1美元=1.9757元人民币
1984年:1美元=2.3270元人民币(人民币一直在贬值)
1985年:1美元=2.9367元人民币
1986年:1美元=3.4528元人民币
1987年:1美元=3.7221元人民币
1988年:1美元=3.7221元人民币
1989年:1美元=3.7659元人民币
1990年:1美元=4.7838元人民币
1991年:1美元=5.3227元人民币
1992年:1美元=5.5149元人民币
1993年:1美元=5.7619元人民币
1994年:1美元=8.6187元人民币(人民币迅速贬值到8.600)
1995年:1美元=8.3507元人民币
1996年:1美元=8.3142元人民币
1997年:1美元=8.2898元人民币
1998年:1美元=8.2791元人民币
1999年:1美元=8.2796元人民币
2000年:1美元=8.2784元人民币
2001年:1美元=8.2770元人民币
2002年:1美元=8.2770元人民币
2003年:1美元=8.277元人民币
2004年:1美元=8.2768元人民币
2005年:1美元=8.1917元人民币
2006年:1美元=7.9718元人民币
2007年:1美元=7.6040元人民币
2008年:1美元=6.9451元人民币
2009年:1美元=6.8310元人民币
2010年:1美元=6.7695元人民币
2011年:1美元=6.4588元人民币
2012年:1美元=6.3125元人民币
2013年:1美元=6.1932元人民币
2014年:1美元=6.1428元人民币
2015年:1美元=6.2284元人民币
2016年:1美元=6.6423元人民币
2017年:1美元=6.7518元人民币
2018年:1美元=6.6174元人民币
2019年:1美元=6.8985元人民币
2020年:1美元=6.8976元人民币
2021年:1美元=6.4515元人民币
2022年:1美元=6.7261元人民币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换算
按照今天外汇牌价,100英镑:1393.88rmb100美元:702.9rmb100欧元:1066.07rmb100韩元:0.6934rmb
打印_肖立晟:中国外汇市场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_宣讲家网
肖立晟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
近几年,人民币汇率一直是市场和决策机构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2015年“811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就存在较强的贬值压力。到2017年1月,人民币汇率暂时保持稳定。那么,这种稳定的*势在未来会不会有新的变化,人民币汇改会不会有新的政策出台,对于下一阶段的中国经济以及普通居民又会有哪些影响?现在,就跟大家一起探讨一下“中国外汇市场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今天的报告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全球经济的三个结构性变化。汇率是本国的资产价格、物价水平跟海外的比价。那么,对于这一比价的变化,不仅要考虑本国自身的经济基本面,还要考虑海外经济基本面的一些结构性变化。第二部分,人民币汇率的合理水平和资本流动分析。第三部分,外汇市场的一些新现象,就是从2016年至今,中国外汇市场发生的新变化。第四部分,评价人民币汇率新形成机制。这部分中有大家最为关心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及对人民币汇率走势分析展望。第五部分,人民币汇改的国际**压力与改革路径,就是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后,人民币汇改所承受的一些国际压力以及未来改革的路径分析。
一、全球经济三个结构性变化
(一)全球增速下移,新兴市场失速,发达和新兴经济体从脱钩到收敛
观察1980年至2016年全球经济增速发现,1980年至2000年,新兴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增速在每年3%到4%之间,基本保持相对稳定。但到2000年至2010年或者说到2008年以前,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速平均达到6%,而发达经济体依然维持在2%到3%之间,说明新兴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之间的经济增长出现脱钩。到2008年以后,新兴经济体增速开始下滑,发达经济体增速有所回升。这时候,全球经济增长体现出一个特征,就是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从脱钩到收敛。
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主要是全球经济增长动力出现转移。过去,新兴经济体依赖于发达经济体的消费需求,通过自身贸易增长促进本国经济增长。这种增长模式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发生了改变。发达经济体更加依赖于自身经济增长动能,如消费、投资和贸易,而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随着发达经济体需求的减弱,迅速下滑。由此,全球贸易开始萎缩,体现出去全球化的趋势。
自2008年以来,商品贸易占全球GDP的比重开始逐渐萎缩。1960年至2008年,商品贸易占比由20%增长到50%,但2008年以后,基本维持在50%左右,甚至还略有下降。可见,全球贸易一体化趋势已发生变化。同时,这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就中国而言,中国PMI新出口订单指数与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出现了不一致的情况。过去,中国PMI新出口订单指数与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保持同向变化,当美国消费低迷时中国出口就会下降,反之则会上升。但现在,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自2014年开始回升,而中国PMI新出口订单指数依旧相对低迷。除了美国,自2014年开始中国PMI新出口订单指数与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消费者信心指数也出现脱节。总体来看,中国的出口与发达国家的消费之间的连带关系已不像过去那么紧密。
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这是因为中国的出口实际上是跟发达国家的投资和消费联系在一起的。如果仅有消费没有投资,发达国家对原材料和中间产品的进口需求就会大幅下降。比如说,欧洲和日本在陷入债务危机时投资迅速下降,其工厂所需要的原材料和中间产品的进口需求就会迅速萎靡。对中国等一些半成品提供国而言,相对应的出口也会大幅下降。所以,尽管美国和OECD国家消费者信心指数有所上升,但它们的投资相对低迷,对应着中国的出口就会一直下滑。
1.利率下移的后果:欧日出现负利率
2014年,欧洲开始出现负利率。紧跟着,日本也在2015年加入负利率的行列。这反映出全球利率水平已经跌到前所未有的低点。
2.利率下移的后果:美联储加息空间不大
1965年至今,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已由过去的5%降至当前接近于0的利率水平。尽管目前美联储说要加息,但无论是其加息的节奏还是速度,都非常缓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全球的储蓄相对于投资出现了过剩的迹象,就是实际有效需求低于储蓄供给,所以,对应的利率水平也就会持续下行。
3.利率下移的后果:债券市场不断积聚风险
利率下移使发达经济体内部积聚了一定的金融风险,这主要体现在债券市场。举个例子。意大利是一个高债务国家,曾经爆发过欧债危机,目前的结构性改革也推进得较为缓慢,所以,它的债务评级水平、债务负担程度相对于美国要恶化得多。但是,自2015年以来,意大利的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却与美国的基本处于同一水平。这体现出两个问题:一是美国的情况更为糟糕,二是意大利的情况被掩盖了。我们认为第二个问题更为主要。目前,意大利的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处于1%到2%的水平,实际上远远不足以反映意大利当前的国债负担程度和财政状况。意大利之所以会处于如此低的国债收益率水平,主要是因为欧元区内部的货币供应量太多,银行可购买的资产不足,需要大量购买国债,而意大利的财政基率也就相应的有所放松。也正是因为国债收益率水平实在太低了,所以,这些国家借钱的动力就比其他收益率较高的国家要更强一些。由此可见,国债市场的风险并没有随着所谓的去杠杆而化解,依然在不断积聚。
在全球金融市场存在各种各样风险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会有哪些变化,将承受哪些压力呢?
我们首先来看一下,人民币汇率有没有贬值基础,或者说有没有中长期持续贬值的可能性?考察一个国家的汇率水平,主要通过以下四个方面,重点是分析汇率基础。
第一,经济增长处于良好态势。2000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基本保持在6%到10%,经常项目顺差占GDP的比重达3%。这是所有大中型经济体中的最高水平,也反映出我国的经济增长处于一个良好态势。
第二,我国的货币政策相对稳健,没有出现欧元、日元那种量化宽松的、非常规的货币政策。我国M2增速年均达13%,尽管这一增长速度很快,但依然保持基本稳定。目前,我国M2增速略有下降,2017年应该在11%左右。
第三,中国在岸外汇市场交易是相对封闭的圈子,汇市杠杆率不高。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存在资本管制,所以,我国外汇市场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圈子,只允许有实际贸易需求的交易进入,这使得整个交易量、风险杠杆率都相对较低。由此,我国外汇市场不会出现像过去股市那样因配资而导致的暴跌,也不会出现像欧美国家那样因强烈投机而引发的单边下跌。
第四,我国企业的外汇敞口相对有限。我国外债余额约1.5到1.6万亿美元,其中的70%是短期,50%是本币。本币债券的偿还压力要小一些,对人民币本身的直接贬值压力也较小。而真正有影响的短期外币债券仅5600亿美元,对我国目前接近3万亿的外汇储备来说,还是可承担的外在风险。
综上来看,人民币汇率在中长期并没有持续贬值的基础。很难想象,一个经济一直保持中高速增长、有强大外汇储备做后盾,又有宏观调控和资本管制政策优势的国家,会出现大幅度的持续贬值。
(二)人民币汇率在中长期保持稳定和升值的支撑点
第一,我国的贸易竞争力。一个国家的汇率取决于它中长期的贸易竞争力。如果贸易竞争力较强,就会出口更多的商品,获得更多的外汇。在外汇市场上,外汇就会供过于求,本国货币就有了升值的动力。所以,一国的贸易竞争力是一国汇率最重要的支撑点。就中国而言,中国的贸易出口份额目前位居全球第一,约占全球的13%,是二战以来除美国以外比例最高的国家。另外,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德国和日本的出口份额最高曾达10%到12%。可见,中国目前的出口份额较高,说明中国拥有较强的贸易竞争力。
第二,我国的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出口结构一般分为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如果我国出口的主要是加工贸易,那说明我们在替别人做嫁衣裳。比如,我们从澳大利亚进口一定量的铁矿石,经过加工制成更为优质的铁矿石,之后出口到欧美国家。在这一过程中,尽管我们进出口量很大,但获得的外汇很少。这是因为我国有竞争力的商品不多,在市场上出口创汇的能力并不强。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的出口结构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2004年-2015年,加工贸易占出口的比重由55%降至35%,而一般贸易的比重从40%增至55%。一般贸易,主要是出口有知识产权和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品。一般贸易比重的增加,体现出人民币汇率在中长期仍有升值空间。
我们认为,这一风险主要体现在资本账户开放的进程中。现在,我国居民存款总量约20万亿美元,贸易差额每年约5000亿美元。如果我国开放资本账户,居民把存款的十分之一,2万亿美元配置海外资产,购买美元、欧元或其他国家货币资产,那么,仅靠5000亿美元的贸易差额,并不足以支撑居民转移2万亿美元存款需求。所以,当居民配置海外资产的速度比我国出口创汇的速度更快时,人民币汇率就会有贬值压力,就存在潜在风险。
从当前来看,居民的海外资产配置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仍在可控范围之内。这是因为我国的资本管制比较严格,居民直接进入外汇市场的渠道很窄。那么,如何释放居民的海外资产配置需求是未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资本账户开放进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从2015年“811汇改”到现在,中国外汇市场上的一些新现象。
2016年1月1日的美元指数约为98,12月31日约为102。到2017年2月27日为101。纵观2016年至今的美元指数,其走势呈现出由下向上再向下的正弦曲线波动。
新兴市场货币随着美元指数的变动而变动,当美元指数升值时新兴市场货币就贬值,反之,则新兴市场货币升值。
然而,人民币汇率却体现出一种不同寻常的走势。2016年,当美元指数下跌时,人民币汇率相对于其他货币的升值幅度要低的多,体现出易贬难升的特征。什么是易贬难升?就是当美元指数大幅贬值时人民币汇率没有对美元升值,而是在跟着美元对其他货币贬值,当美元指数迅速上涨时,人民币汇率对美元相对于其他货币特别是新兴市场货币有加速贬值的具象。
2015年12月11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正式发布了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它参考的是CFETS货币篮子。该货币篮子包含13种全球主要货币,既有新兴市场货币也有发达经济体货币。那么,这一篮子货币也同样表现出易贬难升的特征。2016年1月到7月,一篮子货币从100降到94,之后保持基本稳定。也就是说,在美元指数上升时,人民币汇率并没有对美元升值而是在贬值,在美元指数下跌时,如果人民币汇率没有对美元升值,那就会对美元和其他货币表现出一种不同的态势——人民币汇率对美元基本上属于“盯着”状态——美元指数下跌,人民币汇率对其他货币也会随之贬值,一篮子货币也处于下降态势。这是我们看到的一些新变化,就是人民币汇率和一篮子货币的易贬难升。
(一)人民币汇率新形成机制:“收盘价+篮子货币”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2015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央行)推出了“收盘价+篮子货币”这一人民币汇率新的形成机制。简单而言,就是每天早上的中间价定价,一半是参考上一日收盘价,一半是参考24小时篮子货币保持稳定的理论汇率或叫理论价。收盘价,就是每天早上9点15分央行公布中间价之后,外汇市场的供需双方进行自由交易,并于当日下午16点30分得到的一个价格。24小时稳定篮子货币的人民币汇率理论值,就是央行公布的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必须在今早9点15分至明早9点15分间保持基本稳定,为此,人民币对美元就要有价格上的调整,或升值或贬值。比如,今早9点15分后美元指数上升,那人民币汇率就要对美元贬值、对其他货币升值,来使一篮子货币在第二天早上9点15分时保持基本稳定,这就是稳定一篮子货币的理论值。
央行公布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上一日收盘价+今早9点15分至明早9点15分间保持稳定的理论值)/2。
(二)人民币“收盘价+篮子货币”汇率形成机制存在问题
这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原本没有太多问题,它所参考的收盘价和24小时稳定篮子货币的人民币汇率理论值都是随机变量,由此很难准确估测出人民币汇率的变动趋势。但是,它引进的这个时段——2015年12月——恰恰是人民币汇率面临较强贬值预期的时候,使得它自身带有贬值预期。而且,这个贬值预期一直存在于外汇市场,在供求中也没有被化解,所以,在定中间价的时候这个贬值预期也蕴含其中。
由此可见,人民币汇率新的形成机制无法让外汇市场出清。当外汇市场一直存在供求缺口,而所定价格又没有弥补时,整个外汇市场就会一直存在美元供不应求的情况。要想在美元供不应求的同时还要保持稳定,就要靠央行通过消耗外汇储备来满足企业和居民在外汇市场上的美元需求。2015年以来,我国外汇储备的消耗速度要远远高于2015年“811汇改”之前。那么,这一状况会持续多长时间?这与当前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密切相关。如果没有办法消除当前外汇市场上的贬值预期和供求缺口的话,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人民币汇率还是会存在贬值压力,外汇储备仍需要或主动或被动地满足外汇市场上的供求缺口。
观察微观市场发现,面对贬值预期,我国依然存在贸易顺差,但贸易商不愿意结汇,居民设法向海外转移财富,导致外汇市场上没有美元流入。一方面,贸易商不愿意结汇。比如说,2016年我国有500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但这5000亿美元并没有完全进入我国外汇市场。也就是说,中国的出口商预期美元要升值、人民币要贬值,不愿提前结汇,而是在获得美元之后进行境外结汇,或者把这些钱存入中国银行或其他商业银行的外贸账户中。因此,尽管我国有很多贸易顺差,但结算汇却是负的,这就对人民币汇率造成严重冲击。
另一方面,居民设法向海外转移财富。对比我国居民出境旅游增长速度与换汇量发现,2014年以来我国居民出境旅游人数基本保持稳定,甚至还略有放缓,但出境旅游的换汇量却在迅速增长。为什么?现在,居民到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换取外汇,先要填写一张单子说明换汇的目的,大部分人都会写旅游换汇,然而实际上,有的人不为旅游,就是预期美元要升值、人民币要贬值而换汇。预计再有一年时间,我国居民外汇持有量将达到2000亿到3000亿美元。这反映出当前尽管没有投资渠道,但有一部分居民也持有美元资产。当然,这部分居民的数量是很有限的。
为了弥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无法消除外汇供求缺口,存在贬值预期的缺陷,央行实施了一系列资本管制和宏观审慎政策。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金融市场,避免了资本大幅流出,但同时也对外汇市场造成一定扭曲,并没有改变人民币贬值预期的单边行情。这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在岸市场即期汇率收盘价持续高于开盘价。刚才讲到,开盘价是每天早上9点15分央行公布的中间价,收盘价是当日一系列交易之后所得到的人民币兑美元的最终价格。按道理讲,汇率的变化是随机游走、上下波动的。在2015年12月至2016年10月间,基本每个月的收盘价平均值都要比开盘价平均值高出25到40个基点。这说明外汇市场上存在持续的对美元多头的需求,也就是说每天早上开盘之后大家都在买美元、卖人民币,而这种单边需求持续了很长时间。
第二,远期市场依然处于结构失衡状态,远期结汇签约量持续低于远期售汇签约量。其实,不管是远期市场还是即期市场,大家都更愿意持有美元。特别是在远期市场上,这种情况一直没有得到扭转。
第三,在衍生品市场上,人民币空头依然占主导地位。衍生品基于汇率波动率来定价。而汇率波动率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实际波动率,就是过去的波动率;一种是隐含波动率,就是根据期权产品计算出来,对未来波动率的预测。预测,一般是基于过去的经验,所以,隐含波动率和实际波动率不会相差太多。但是,在2015年“811汇改”之后,隐含波动率要大大高于实际波动率。比如,实际波动率在2到3,但隐含波动率却在5到8。这反映出市场上预期人民币汇率在未来可能会出现比过去更大的波动,如果过去一年贬值2%到3%,那未来一年就有可能贬值7%到10%。衍生品市场如同赌博,有些人押注人民币汇率将比过去贬值得更快,致使隐含波动率较高。由此可见,在外汇市场上即期、远期、衍生品都是人民币空头、美元多头占主导。
造成这一问题的因素有很多。第一,人民币汇率的弹性较低。当前人民币汇率的弹性相较于新兴市场国家,只有一半的水平。人民币汇率缺乏弹性,就意味着供给很难在即期满足需求,压力就到了远期。
第二,改革还没有深入到位。就外汇市场改革而言,我们看到的是2015年的“811汇改”,而外汇市场自身的改革仍有欠缺,仅仅是汇率形成机制的微调。实际上,“811汇改”是一个非常深入的改革,但在实行两三年之后又退了回去,依然作为爬行钉住汇率制度,并没有完全放开,也并不是对美元的完全双向波动。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消耗大量的外汇储备来保持人民币对美元的基本稳定。同时,衍生品、远期合约都没有得到充分满足。正是因为我国外汇市场只准许贸易商进入交易,而做投机的或者说做其他避险的、对冲的私人部门很难直接进入,导致外汇市场的深度和广度不足。仅有贸易商的赞助,市场上的很多行为就表现出一致性、单边性,过去是人民币单边升值,现在是人民币单边贬值。这就是改革还不够深入、完整。所以,未来一段时间,还要继续推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外汇市场建设,要让人民币的弹性足够大,能够自由浮动,同时降低干预外汇市场的频度和力度,这样才能使外汇市场得以真正发展。
2017年,人民币汇率主要面对的是来自海外的风险,如何利用我国财政政策以及货币政策、外汇政策等一系列政策来应对风险冲击,就甚为关键。
风险一:“特朗普新政”能否产生“特朗普通胀”。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特朗普新政”的不确定性,二是耶伦主导的美联储加息政策。
“特朗普新政”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主要是看能否产生“特朗普通胀”。目前,美国经济处于充分就业、通胀乏力的*面,这是过去没有遇到过的。一般来讲,当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的条件下,通胀就会迅速上升。而从2014年开始,美国的失业率水平就在不断下降,到目前基本上已保持充分就业的状态,但其通胀水平仍处于2%以下。在这种情况下,究竟该不该加息、该不该支持强势美元,在美国乃至全球都有很多争论。对于“特朗普新政”来说,如果仅仅考虑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那么,我们只看一点,就是特朗普的这些政策能否提高美国的通胀水平、能否促使美联储下决心加息。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要考虑到美元指数和大宗商品的变化。实际上,对通胀的影响就在这两个方面。大宗商品价格迅速上升,美国的通胀水平也会随之提高。因为美国是大宗商品的主要进口国,大宗商品进口价格的上涨带动美国消费品价格的上涨,从而推升美国的通胀。另外,大宗商品价格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又与美元指数息息相关。如果美元指数上升,大宗商品价格就会随之下降。为什么?其他国家在进口大宗商品前需要把本币兑换成美元,当美元指数上升时,其他国家企业用本币去购买的大宗商品的价格就自然上涨,而价格的上涨就会使其他国家对大宗商品的购买需求有所减少,那对应的大宗商品的价格也会下降。所以,美元指数与大宗商品在一定程度上是此消彼涨的关系。
过去一段时间,在美联储加息之后美元指数上升,大宗商品价格随之下降,而大宗商品价格的下降压低了美国进口商品的价格,美国进口商品价格的下降传导至美国消费品行业,使得消费品价格下降,进而导致美国的通胀预期下降。这对美联储而言,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也就是说,美联储一加息,美元指数就上升,大宗商品价格就下降,进而导致美国通胀下降,这样一来,美联储的加息意图就会随之弱化。所以,美联储经常是加息一段时间之后停下来观察一下,过段时间再加息。这使得美联储在加息时就会面对很多新的不确定性,主要是因为其自身政策外溢性太强。
而特朗普提出的解决方案,是通过实施减税政策吸引资本回流,为美国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融资来源,刺激经济增长,推高通货膨胀。这种方式并不一定跟原油价格相关,甚至还会进口更多的大宗商品,提高大宗商品以及原油的价格。“特朗普新政”能否为美国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推高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预期,对人民币汇率将会形成较强的影响。一旦“特朗普新政”达到了这种效果,那么,人民币汇率就会面临比较大的压力。这是2017年值得我们关注的一个风险。
风险二:欧盟各国大选将反欧力量推向前台。现在,意大利、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的民粹主义日渐兴起,一些退欧、退出欧元区的呼声不断。如果在2017年意大利、法国、德国大选中出现了较为强烈的退欧信号,就会对欧元区的稳定造成巨大冲击,欧元走势在一定时间内就很有可能会出现单边大幅下跌的情况。面对欧元下跌,为了保持一篮子货币基本稳定,人民币汇率就需要对美元贬值,所以,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也将是向下的牵引多于向上的推动。
风险三:英国退欧风险仍将扰动全球外汇市场。目前为止,英国脱欧还没有落下帷幕。英国首相、工*和欧盟之间的博弈,使英国脱欧进程充满不确定性,究竟是快速脱欧还是渐进式脱欧,是保留脱欧前与欧盟各国的贸易协定、在WTO框架下重新商定各国贸易协定,还是通过双边贸易协定来谈判,都将对英镑和欧元走势产生巨大影响。
风险四:日元大幅贬值的风险。2016年9月,日本央行决定修改货币政策框架,引入附加收益率曲线控制的量化质化宽松货币政策。这一货币政策实际上是日本将十年期国债收益率零水平作为目标,不断购买日本国债,增加了日元汇率对日本国债收益率的敏感度。一旦美联储加息,日本的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就与美国的差值迅速扩大。原本,日本十年期国债收益率随着美国的上升而上升,但日本央行承诺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保持零水平,所以,它的上升幅度相较于美国及其他国家要小的多,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差就会迅速放大,所引发的资本流出就会比过去要多得多,日元汇率也会随之下降。在2017年,如果日本国内出现一些不确定情况,可能会引发日元大幅贬值,这就会对人民币汇率造成比较大的冲击。
1.人民币汇率预测
在这四大风险基础上分析人民币汇率走势会发现,人民币汇率不仅跟我国内部的供给和需求相关,还跟美元指数与其他货币走势相关。最典型的就是以美元指数为代表的汇率变动。在美元指数变动过程中,人民币汇率也会产生随机变动。如果2017年美元指数从当前的100升至103甚至105,人民币汇率就可能从当前的不到6.9贬值到7.1甚至7.2。那么,这究竟有没有释放贬值压力?伴随着美元指数的上升,人民币汇率的贬值压力确实得到一定释放,但并没有办法完全消除。在当前机制下,只要美元指数上升,央行就会调整中间价,意味着明天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可能会比今天的要更低一些。出于参考一篮子货币机制上的原因,其所引发的贬值预期在短期内无法消除。这是因为美元指数至少在未来一到两年内,仍会保持相对强势。
欧元汇率与欧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扩张速度密切相关。如果欧央行继续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那欧元就会继续贬值,如果欧央行相对收紧资产负债表,那欧元贬值的速度就会慢一些,甚至还有升值的可能。预计在未来的一到两年内,欧央行还会继续实行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但力度相比过去会小很多,而欧元贬值的速度相对过去也会更加温和。2017年,欧元区上的**不确定性较多,主要体现在英国脱欧和意大利修宪公投这两件事情上,这可能不是支配欧元走势的核心因素,但会在某一时间段对欧元造成一定影响和冲击。
实际上,英国经济基本面相对良好,英镑汇率也可以保持相对稳定。如果没有出现脱欧公投那种“黑天鹅事件”,英镑兑美元汇率应会在1.5上下波动。然而,正是英国突然间说要退出欧盟,使得英镑兑美元汇率在1.1到1.2之间波动,且未来还有可能进一步下跌。这是因为无法预测英国脱欧会对未来英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顺差、资本流动造成多大影响。当存在这么多不确定性时,英镑汇率就会产生一些波动。一国的汇率主要由外汇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如果供求关系稳定,汇率就会相对稳定,如果供求关系总有偏差,总有不确定的影响,那汇率也会随之波动。英国的情况比较特殊,目前还处于调整期,预计在2017年到2018年间,英镑汇率都会处于一个波动性较大的*面,这与它当前**上的不确定性、外汇市场动荡相关。
美国总统特朗普对人民币汇率在政策方面的一些言论,未来可能会采取哪些措施?特朗普在竞选时曾提出要“将中国纳入汇率操纵国”,如果真是如此,就意味着美国将对中国增收40%多的关税,开展一系列反倾销调查,并出台贸易保护政策等。那么,美国真能将中国纳入汇率操纵国吗?就目前来看,很难。
首先,中国并不符合美国提出的汇率操纵三大标准。这三大标准是:第一,在过去12个月该经济体与美国的双边贸易顺差大于200亿美元;第二,该经济体经常账户顺差与GDP的比率高于3%;第三,在12个月内,该经济体持续向一个方向干预本币汇率,且所购买的外币量与其GDP的比率大于2%。目前,中国只满足这三大标准中的第一个标准,与美国的双边贸易顺差大于200亿美元。这点毫无疑问。中美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双边贸易顺差肯定会大于200亿美元。但是,中国并不满足第二个标准,经常账户顺差与GDP的比率高于3%。2016年,中国经常账户顺差与GDP的比率只有2.4%,低于第二个标准中的3%。更重要的是,中国也不满足第三个标准。过去12个月,中国所购买的外汇量占GDP的比重不是大于2%,而是小于-2%。中国是在卖出外汇,通过消耗外汇储备,支撑人民币不贬值,而不是买入外汇,刻意压低人民币汇率,获取不正当竞争力。这与第三个标准截然相反。
其次,特朗普要将中国纳入汇率操纵国,唯一的理由就是中国央行一直在干预外汇市场。这是没有问题的。刚才讲到,央行通过消耗外汇储备,支撑人民币不贬值,如果不再干预,人民币汇率就会迅速下跌,反而会增强中国出口竞争力。这对特朗普**来说,得不偿失。
综上,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特朗普都没有必要将中国纳入汇率操纵国。由此,2017年美国方面对人民币汇率施加的压力,相对而言,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严重。美国不会在人民币汇率价格层面推出某项政策,更多的可能还是针对贸易层面。比如,对某一项贸易、某一种贸易制品,提出一些贸易制裁的手段,或是采取一种贸易保护措施。
首先,从原则、进程来看,人民币汇改一直遵循三个原则:一是增强市场供求,二是增加篮子货币比重,三是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这三个原则在不同时期侧重不同。目前,在市场供求上,相对于“811汇改”之前已经有了较大提升;在篮子货币上,也是放到了非常醒目的位置;在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上,相比过去已有所弱化,但仍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未来,还要进一步深化人民币汇改,最重要的是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一定程度上削弱篮子货币的比重。因为,篮子货币对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有所限制,让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受制于美元指数和其他货币汇率。
因此,在下一阶段,要增强市场供求的基础,让人民币汇率达到“清洁浮动”的要求,降低外汇市场干预的频度和力度。同时,降低篮子货币的比重,把收盘价的比重提升至75%,甚至90%,让汇率逐步波动起来。另外,还要培育市场的风险意识,增强外汇市场的深度和广度。这样的话,对于金融市场的改革、外汇市场的发展都会有很强的推动作用。
其次,要给人民币汇改提供一个比较好的背景环境,这主要依赖于资本管制。当资本管制较弱或者资本流动较通畅时,人民币汇改每推动一下,所产生的影响就会更大一些。比如,过去不断推动资本账户开放、人民币国际化,实际上是增强了境内外投资者获取人民币的渠道,甚至在离岸市场上,一些投机分子还利用离岸市场人民币存款来做空人民币。这就没有给人民币汇改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通过加强资本管制,避免离岸市场投机造成汇率过度波动,将会对在岸市场的汇改起到更好的推动作用。
再次,培育外汇市场,逐步增加外汇市场交易主体,渐进消化在岸市场的海外配置需求。刚刚提到,目前在岸市场上最大的风险,就是境内的投资者、居民希望将一部分资金配置到海外。能否逐步消化这部分需求,将是决定人民币汇改成败的关键。如果在人民币汇改过程中,风险有所上升,波动率不断加强,居民就会觉得财富受到影响,进而强化了配置海外资产的需求,但外汇市场容纳不了这么多交易主体,这就可能引发市场上的大起大落。所以,未来人民币汇改,还要加强外汇市场建设,增加交易主体,构建多层次的交易平台。
总得来看,2015年“811汇改”之后,中国外汇市场已有很大发展,整个市场对外汇风险的认知,比过去要更加深刻,金融市场对外汇市场风险的消化,也比过去积累了更多经验。如何进一步推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如何完善中国外汇市场建设,将是**和市场关注的焦点,也是下一阶段面临的重要任务。
责任编辑:赵苇
1961年的美元值多少现在的中国人民币?
6元多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