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爆仓是什么意思(爆仓的通俗解释?)
时间:2023-12-25 19:24:33 | 分类: 基金百科 | 作者:admin| 点击: 59次
爆仓的通俗解释?
爆仓的通俗解释是指投资者的亏损大于投资账户中保证金的情况,爆仓是强行平仓的一种情况,在投资中因为市场行情变化过快,导致亏损影响到账户中的保证金金额,致使保证金不足以支持原来的交易合约了,而被强行平仓,就是爆仓。
股票爆仓是什么意思
股票爆仓是指亏损大于账户中的保证金时,证券公司强制性帮投资者进行平仓操作。一般出现在融资融券账户中,普通账户中是不会爆仓的
散户融卷做空股票么
融卷就是做空的,2楼说的很明白了,我就不和你解释了,我想和你说说散户的问题,对于我们散户来说,不应该参与融资融券,可能开户也比较高,最重要的是风险太大了,这就不是套牢的问题了,是爆仓,知道什么是爆仓吗?就是一无所有。举个现实的例子,比如你拿30万买个房子,首付以后你买个100万的房子,如果房子价格涨了30%那你实际收益翻倍了,如果房子跌了30%,那么实际上你已经一无所有了。融资融券实际也就是贷钱和股票,性质是一样的,利是大了,但是可能爆仓,希望楼主明白~
黄金现货交易中爆仓是什么意思?
看看能不能回答!!我也在做现货,白银啊原油啊,都懂。帮你解答。平仓就是“结账”,类似股票的抛!!如果在1000点买多进入,在1009点平仓就是有获利9个点。如果低于1000点平仓,就是亏损!爆仓,就是保证金不足一定的比率,强制平仓。比如在1000点买多进入(假设账户最低要求要有200元),而行情不断地跌,导致你的账户资金亏损不及200元,直接爆仓(被强平仓),浮亏的变全亏!!
一枚比特币等于多少人民币(一套房子首付) - 分钟百科
比特币,作为一种虚拟货币,近年来备受关注。它的价格波动大,引发了很多人的猜测和讨论。很多人都想知道,一枚比特币到底能换成多少人民币,是否足够支付一套房子的首付款。
我们需要了解比特币的基本概念。比特币是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加密货币,没有实体形态,只存在于网络中。它的价值主要由市场供需决定,没有中央银行或机构控制。比特币的价格波动较大,投资风险也较高。
目前,比特币的价格在不断变化。根据最新数据,在撰写本文时,一枚比特币的价格约为人民币30万左右。这个价格并不是固定的,可能在短时间内就会发生变化。
那么,一枚比特币能否支付一套房子的首付款呢?这个问题并不容易回答。因为房价在不同地区和时间段都存在差异,而比特币的价格也在不断变动。要具体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分析。
以北京为例,一套房子的首付款通常需要支付房价的30%左右。假设一套房子的总价为100万元,那么首付款就是30万元。根据当前比特币的价格,一枚比特币约等于30万元人民币,理论上来说,一枚比特币足够支付一套房子的首付款。
需要注意的是,比特币的价格波动较大,有可能在支付首付款的过程中发生变化。如果比特币价格上涨,那么一枚比特币的价值可能超过30万元人民币;相反,如果比特币价格下跌,那么一枚比特币的价值可能低于30万元人民币。使用比特币支付首付款存在一定的风险。
一枚比特币的价值是不断变化的,它的价格取决于市场供需和投资者的情绪。虽然理论上来说,一枚比特币足够支付一套房子的首付款,但具体情况还需要根据比特币的价格和房价的情况来具体分析。对于普通人来说,购买房产还是应该使用法定货币,比特币只适合投资者进行风险投资。
随着数字货币的兴起,比特币成为了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那么,现在的1块比特币相当于人民币多少钱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比特币是一种虚拟货币,它不像或那样有实体存在,而是存在于互联网上的一种数字形式。它的价值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也就是说,它的价格会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而波动。
那么,我们如何确定1块比特币相当于多少人民币呢?我们可以通过查看比特币交易平台上的实时行情来获取这个信息。比特币交易平台是一个专门用于买卖比特币的网站,上面会显示当前的比特币价格。我们可以根据这个价格来计算1块比特币相当于多少人民币。
需要注意的是,比特币的价格是非常波动的,有时甚至会出现大幅度的涨跌。这是因为比特币市场相对较小,交易量相对较小,所以市场波动性较大。我们在计算1块比特币相当于多少人民币时,应该以实时行情为准,并且要时刻关注市场动态。
还有一种方法可以估算比特币的价格,那就是参考其他数字货币的价格。比特币是最早的一种数字货币,其他数字货币的价格往往会受到比特币价格的影响。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其他数字货币的价格来推测比特币的价格走势。
1块比特币相当于多少人民币是一个动态的问题,需要根据市场行情来确定。我们可以通过比特币交易平台或参考其他数字货币的价格来获取这个信息。由于比特币市场的波动性较大,所以我们在计算时应该保持谨慎,并且时刻关注市场动态。
比特币是一种数字货币,它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使用。那么,1个比特币目前价值多少人民币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我们需要了解比特币的汇率是如何确定的。比特币的汇率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也就是说,它的价值取决于人们对比特币的需求和供应情况。由于比特币是一种全球性的数字货币,所以它的价格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可能会有所不同。
在中国,比特币的价格通常是以人民币来计算的。如果我们想知道1个比特币目前价值多少人民币,我们可以通过查询比特币交易平台或者金融网站来获取最新的汇率数据。
假设最新的汇率是1个比特币等于50000人民币,那么我们可以得出结论,1个比特币目前价值50000人民币。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比特币的价格是会波动的,所以这个汇率只是一个示例,实际的汇率可能会有所不同。
为什么比特币的价格会波动呢?这是因为比特币市场的供求关系在不断变化。当人们对比特币的需求增加时,价格就会上涨;相反,当人们对比特币的需求减少时,价格就会下跌。比特币市场还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全球经济形势、政策法规等。
1个比特币目前价值多少人民币是一个动态的数据,会随着市场变化而变化。如果你想了解最新的比特币汇率,建议你查询可靠的金融网站或咨询专业人士。需要注意的是,比特币市场风险较高,投资需谨慎。
爆仓和穿仓什么意思?
爆仓一般指行情变化较快,用户在较短的时间内不能完成保证金的追加,这时被强行平仓所导致的保证金“归零”,甚至短期内为负的情况。穿仓就是将开仓前账户上的保证金全部亏掉,同时还倒欠期货公司或者银行的钱。
爆仓和穿仓之间相差不大,但是拥有一定的区别,一般爆仓都是相对于保证金而言的,而穿仓是相对于账户权益来说的;同时穿仓会导致投资者欠钱,而爆仓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一般为投资者节省了钱。
谦和屋:一个7000万左右的资产配置方案 - 知乎
自从我发了第一篇约2000万左右的资产配置方案的拙文之后,我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人在资产配置上来问我。
所以,我选了一些金额各不相同,所在城市包含一二三四线城市的资产配置计划,写了一个专题,供各位有需要的朋友参考,可以直接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大致的判断。
这几篇拙文的地址如下:
出于替提问者考量的角度,我将背景信息做了处理。请各位多包涵,主要看这个思考的逻辑,我不敢说是对的,但是,基本上,我将我自己实践过的经验分享了出来,如果对,各位直接拿去参考即可。如果不对,就当是错误的范例。各位也可以从另一角度参考。不过,无论对错,这都是我自己的切身体会,独立思考,真实,真诚哈!~
这一篇文章,是一位事业有成的朋友,已经相当成功了,我也谈不上意见多好,但是,也算是提供一种思考的方式吧。
按照之前的经验,一般来说,帖子下的回复,会有很棒的意见。比我的意见好很多。如果这位朋友看到了,请多多思考别人的意见,说不定,会有更棒的效果。(另,我有一些补充,主要是之前文章的内容,也可参考哈~)
谦和兄:
见信好,首先给您拜个晚年了,祝您晚年幸福!!!很偶尔在雪球看到你帖子,关于2000万及4000万的资产配置,个人比较认可。所以有些问题,也想来请教一二,打开新的视野。简单介绍一下,我今年40了,个人的第一桶金,是03年跟着老板创业,加上当时的天时地利人和吧,07年公司并入上市公司,从此资产迅速增加,这是第一桶金的由来,坦白说我现在还认为,这不是我个人的能力有多么的出众,而是赶上了好时候,是这个时代给与的。我们股票套现完以后,2009年继续开始第二次创业,目前已经十年了,但从市场和现状看,我个人表示谨慎乐观,一是我们规模离行业内的第一第二相差甚远,第二是整个创业团队活力不够了,大多数管理岗位都是当年套现的员工,就是一个亿万富翁带着一群千万,百万富翁创业,一个销售型公司,从上到下都是偏安逸的状态,而且也认为行业的老人了,所以公司从上到下都是这样风气(这个是我请一个做咨询管理的公司过来培训,人家访谈完后马上得出的结论)。
从职业上来说,我是现在公司的小小股东,负责一些销售工作的指导管理,年收入大概在100-150万左右。从公司发展来看,乐观的看就是我们能再有机会重新独立上市,圆了当年一个梦。其次就是被上市公司并购,需要对赌几年,再进行套现。悲观来说,行业开始洗牌,资本的进入带来行业格*的变化,我们如果这两年没有打通资本的路,可能三年后的冲击会非常大,甚至面临倒闭风险。那时候已经43了,也不太可能去找新的工作,那么就需要我开始考虑极端情况下的生活状态了,譬如靠投资能不能在不工作的情况下,达到正常的生活水平。说说我的金融之路吧。2006年,买的第一只基金。当时银行的朋友也是为了完成吸收业绩,推荐我买的这个基金,当时买完也没有管,到了11月份,朋友电话说要我请客,一说才知道赚了10%了,这一下树立起我对投资的兴趣了,慢慢的开始浅薄的去了解了基金。当时七七八八买了十几只基金,又遇到了大牛市的前期启动,所以基本上每份都开始赚钱。这一下开始膨胀了,觉得收益比不上股票,就开始进去股市博了。
牛市的征兆就是身边所有人,都在讨论股票,而且随便买都赚钱。动不动就有人说千元平安,百元招行。我买的第一只股票是中国铝业,前面带国嘛!!!!
到了2008的股灾,泥沙俱下,彻底崩盘了。好在当时投入的资金并不是很多,加上前期公募基金也有收益,总体亏损并不是特别严重。2009-2013,当时对于投资理财没有特别大的理解,也不了解更多的产品,当时把一个账户给一个朋友打理,大概500万左右,几年下来,亏损近50%,哎!那时候也开始慢慢了解了一些私募产品。2014年赵XX回归A股,个人对他在08年5000点清仓旗下的私募产品的行为很认可,也去参加了见面会,有一些交流,所以买了他的产品。到了2014年11月,好像盈利70%,这一下又开始蠢蠢欲动了。大概14年11月也开始重新进场,又是同样的味道同样的配方啊,15年开始赚钱很迅猛,然后身边每个人天天讨论的都是股票,比2008年多了一样,就是配资。
我也按赖不住了,开始做配资,个人还是偏保守,是按照30%、50%、80%、100%慢慢加仓上去,当时浮盈1000万,就开始遇到股灾,每天就是满仓跌停的,利润迅速吃没了,本金也开始亏损,那段时间是心里压力最大的一次,因为当时把金融资产的一大半都放进去了,这要是爆仓了,那就会元气大伤啊。还好总体下来,没有爆仓。
赎回私募的收益200万买了另一个知名私募,遇到股灾也爆仓了,亏损50%出*。当时还买了葛XX的私募,也是冲着他的名气去买的,没想到遇到这样的市场,加上商品期货段他做反方向,也是亏损连连啊。其他林林总总的买了不少私募,有赚有赔的,这一路走来,也就慢慢明白了冠军魔咒,还有各种套路,但是依旧相信还是有那么一些靠谱的私募的。2016年遇到一个老朋友,当年公司老股东之一,2006年估计套了8000万,买了很多套房子,就满世界逍遥去了,这些年什么不做,没钱用就卖套房子,这样到了2015年,房子卖的差不多了,只剩下自住和一套一线城市郊区别墅。那天晚上喝多了,第一次和我这个当年的小老弟说,股灾自己操作的账户,总资产缩水70%,虽然没有回到解放前,但是现在年纪大了,想重新翻身,也很难了。
事实上我知道的是当年套现的那一大批股东,十年过去了,很多都是处于萎缩期了,因为这个并不是你真实的靠自己一分一分赚到的,而是命里遇到了贵人。但是很多时候,人在顺的时候都不会这样想,都认为自己很厉害,既然做好了这件事,手里头也有不少钱,那就无所不能一样,真的是无知者无畏,包括我自己啊。所以在2016年我自己也沉下心来,反思一下自己的过往投资发现。我天性散漫,自制力也弱,学习能力也不是很高,过往炒股往往是朋友说个名字,公司董事长都不知道是谁,做什么业务的也不清楚,哐当就买了。什么K线图财报不看也不懂,这种典型的韭菜,我居然当了好些年啊。
因此在2017年,重新规划了一下,配置好了我和太太及小孩的重疾险,还有香港的美元产品。基本上把资金全部转入到私募为主了,术业有专攻,我们所谓的消息,都是底层消息了,更别说研究能力,技术操作了。私募产品:计划长期持有3-5年,甚至更长期。2300万(目前市值2100万,主要18年回撤),其中高毅资产几个产品400万(邓晓峰、卓利伟、冯柳),景林资产800万(金色中国美元基金,景林稳健、景林全球),凯丰资产350万。深圳某小型私募300万,老板是我朋友,个人观察了几年觉得整体也是偏稳健,所以出于这个目的买了。一个账户300万是身边朋友操作,收益回撤都控制不错,18年这样的行情,都有10%收益。另外150万跟着买了公司员工持股计划,目前还没有回来,收益也不确定。2019年考虑赎回部分私募,转去高毅资产。个人股市和基金:股票:500万,几个股票账户持有市值大概260万,其中一只90万也是个朋友推荐的票,放了几年了,还套20%。有次和景林稳健的基金经理见面会,有段话很受启发,他说的大意是买股票首先买到好公司,价格只是影响你的收益而已,坏公司则会让你倾家荡产,深有启发。所以我主要持有中国平安、招商银行、格力电器、腾讯这样的股票为主,准备长期放着。目前规划是个人股市账户继续减仓,维持在150万以内,主要持有蓝筹优质股票放长线,打打新。所以这些账户其余资金考虑买一只高毅资产的FOF产品,或者加仓冯柳,也考虑加大公募基金的投资份额。基金:2018年看到了长赢计划,比较认可,所以从2018年四月开始买入,包括且慢平台上的绿巨人这2个基金组合。股票型基金和指数基金都做了一些定投配置,想长期看下来对比一下和私募的收益。另外,大概选了沪深300/中证500/红利ETF/全指医*。计划投入100-150万在3000点以下完成。个人对于风险意识还是有一定的控制,所以P2P、信托固收产品从来没有买过。起源于2014年拿了100万跟朋友去放贷,收了几个月利息发现那边出事了,现在还在官司中。所以我的判断是情愿投去二级市场,即使出事了,私募还有清盘线。放贷这种一出事,就是百分百没有了。股权投资也做过一些,发现一个问题就是不确定因素太多了,而且时间很长,所以基本上这块现在也很少碰。房产:一线城市合计四套,老家一套:房产面积市场价银行欠款家人住房产一144120000000出租房产二7056000000自住房产三15590000001800000出租(租金高过月供)房产四8560000001200000家人住房产五11000003000002017做了笔450万的经营贷,年利率6.5%,五年期先息后本,实业备用。年支出:1、家庭生活开支大概一年30-40万之间。2、几套房子的月供合计一年26万。3、新买的车,一年还贷12万。4、保险一年支出33万。其中给我和太太都配置了香港AIA的200万的重疾小孩子100万重疾,年缴费12万。AIA的充裕未来属于储蓄分红险,也是考虑作为美元资产配置,分了五年期供款,每年21万,今年结束了。5、个人应酬开支,大概一年70万。这样看来,每年的收入现金流只够这样的支出,都是靠存量资金在投资,万一以后不工作了,对应的现金流就会有问题,这也是我个人比较担心的一点。未来计划:1、小孩明年初中了,在一个还不错的公办私立学校就读,但是我们计划高中读私立学校,每年学费20-30万。高中看考试情况,未来大学有可能去国外就读,这大概需要200-300万预算。(香港的产品也是为了这方面做考虑)2、家人不幸生病,目前还在看治疗方案,但是预期做好慢性病的长期准备,来回住宿以及进口靶向*物等等,我预计200万先准备着。3、保险会考虑再配置高额医疗保险,终身2500万额度的消费险,目前每年缴费1万多,每年递增那种。主要是担心万一以后重疾,不至于沦落到卖房卖股票,也是靠这个解决现金流问题。4、长远来看,最大一笔开支我计划是在3-5年,能搬去一线城市中心地带生活,主要是圈子基本上都慢慢迁移过去了,而且个人也喜欢那边的环境。目前来说,我在那边置业大概在2000万预算,只想卖掉自住的房子套现700万,还要加500万,才够首期啊。另外600万房贷月供32000,还是感觉有压力,所以现在完全把希望寄托在私募产品的回报上,看看五年能不能有年化15%的收益,这样的话压力就小很多。絮絮叨叨的说了这么久,梳理的过程中,自己也有一些回顾和反思,同时自己也存在一些困惑,每个人眼界都会不同,我有时候只能说是一厢情愿的相信自己的选择去了,譬如景林资产和高毅资产,我个人非常认可和推崇他们的投资理念,但是事实上真的如此吗?老话说的好,有时点破一句话,胜似低头忙一年。
越到后面越觉得要迈出去,所以才想到多听听。银行理财经理就好比你说的那样,自己都没有2000万,怎么去给人家做配置规划。身边朋友吧,譬如私募公司老总对于保险从来就是不屑一顾,认为靠自己投资的收益远远超过保险收益,做实业顺的朋友,还想着怎么加大投入生产。每个人道路都不一样啊!我个人还是觉得,尽量不去做自己不懂不擅长,又没有资源的事情,所以对于创业还没有想法。同时也要禁得住诱惑,尽可能赚自己能力圈的钱靠谱一些。我现在有几点请教:一、极端情况下,就是市场竞争下,三五年后,公司不存在了,也就意味着除了股票市场的增值以外,就没有大的现金流了,但是每年的生活还是要继续,这样的情况下,怎么重新规划呢?譬如考虑长期股票分红,或是红利基金等方面配置?二、我看了一下资产配置的情况,基本上都是股票多头的产品,这样的配置就只能说满仓等牛市了,但是有点太激进了。有什么好的建议调整吗?
朋友:
您的资产问题,我花的时间比较久,原因是,您这个基本上已经不大能去单纯的只从资产配置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了。会涉及比较多的生活方式,甚至,生活地域,代际传承的问题了。
这也是我目前能给出浅见的极限了,再多一些,我想,我也不能再给意见了。不好乱说的,出一点点差错,就能差出几百万。责任重大。
我们也是大概在六七年前被某家上市公司收购大部分股份,然后,也多多少少有一笔收入,但是,不同之处是,几年后,我们由于并不适合上市公司的工作模式,我们自己又把股份买了回来。
和上市公司合作的时候,我们所有的决策发生了变化,之前自己做的时候,是直接开会直接决策,基本上当天就拍板,马上就执行了。但是,合作之后,决策的流程变得比较长了,然后,各种市场行为,推广行为,管理行为,都需要较多的审批,加上,那时候,都比较年轻,一合计,将来如果都按照这样的方式去工作,我想,我们会比较难以适应,所以,后来就把股份买了回来。
但是,后来的发展,就和您不一样了,我就将实业部分交给了我的伙伴们,我自己一股脑扎入了投资理财这件事了,一晃眼,五年了,时间真的过得好快啊……
您做得相当棒哈!~您已经开始了第二次创业了,我想,您比我优秀得多得多,不敢称给意见,我仅谈谈我实践的一些体会吧!~
我收入在十多年前很快就达到了一个大大超过我当时开销的水平了,我就进入了您说的这个迷茫期,我很熟悉这样的感觉的哈!~
就是啥呢?动力不足,因为,我从小接受的教育,都是这样的教育——好好学习,找一份好工作,然后,成家立业,买房买车,然后,退休。
有没有很熟悉?我们公立教育是不是绝大部分的发展路线就是这样的?
当突然有一天,我发现,房子车子都有了,收入也比开销多一些的时候,再加上企业发展得还马马虎虎,一下子就进入了一种放空的状态。
整个人的人生就进入一种安逸的状态,时至今日,我依旧非常遗憾当年的不敬业,以致于我转型职业投资理财之后,有一种强烈的弥补当年蹉跎岁月的感觉,经常早上睡觉都睡不过八点,偶尔九点多醒来,就觉得浪费严重,简直跟白活了一天似的。
我们当时就是面临一个选择,跟您的其中一个选择一样,就是分拆上市,我们甚至开始准备进入上市辅导。就是税务,股份啥的。
当然,如果能够达成,或者,今天我又会完全不一样,甚至富裕很多。
我们当年有一种强烈的直觉,就是觉得,年龄太轻的话,整一个上市公司,对接复杂的政商关系,当地关系,会远远超过我们的承受能力,会大大改变我们的生活与生命状态。
我觉得,慢慢做,做小而美,就挺好,生命还应该有许多其他的东西,值得我去体会与感悟。可以肯定的是,如果走了那条路,这个世界上,也就没有谦和屋了。
我一直认为,赚钱是一个套餐,不是仅仅只有赚多少钱一个维度,还有很多其他的东西,比如,健康,名誉,家庭,等等。
但是,您43岁,7000万左右的资产,年收入过百万,讲难听点,躺着,您也能安稳过一世人。有什么好忧虑的?无论什么极限情况下,您都是有足够保护的。真的出现了您不能度过的极限情况,我想,几乎绝大部分人,都过不去了。怎么努力,大概率也是徒劳的。
极限情况下,您一年的开支,至少可以减少一多半。70万的交际应酬费用,趸交类型的保险,都会大为减少。100来万到顶了。更何况,房贷还完了,房贷还能少几十万。
我自己的实践经验是,目前我的交际应酬费用,比之我之前的,少了一大半,房贷是以租养贷,一些物业根本不需要再每个月还款,还过几年,就是收租了。(我一些商业的物业贷款年限是10年。)保险我不买那种理财险,每年就是几万块的消费型保障型的保险。
再加上,没有预计实业的投入,变得几乎所有的钱,都是投资理财。
我不见得多有钱,但是,我自己感觉啊,现在的财务健康度,比之前要强一些啊。
我大概测算了一下,如果按照这样的生活水准,咬咬牙,这辈子倒也是勉强饿不死了哈!~:)
其实很简单,就问自己一个问题,也是我测试自己的终极答案。就是,财务自由之后,还愿不愿意继续干这件事,和这群人打交道。
您很有钱之后,总不会勉强自己和一个有钱却不爱的女子结婚吧?(没钱其实也不要这样。)那么,您很有钱之后,为什么还要勉强自己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和不喜欢的人长相厮守呢?
事实上,我自己实践过后,才发觉,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带来的好处是:
我之前转型的时候,特别考虑个这个问题,我认为,这是最重要的事情之一。经济基础不稳定的时候,最容易陷入恶性循环,导致出现很多其他的问题。
我自己的理解是,如果用不当的方式赚钱了,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如果用不当的方式赚大钱了,那就是一场灾难。关于这个,可以参考谦和屋之前的文章,我详细研究过中彩票的人群。发现,大概破产几率是在70%以上。
这篇拙文地址如下:
当年您要是大赚了,甚至杠杆了,很可能,现在的您,生活就是完全不同了。
您从2009年到2013年,这段时间,是把钱给别人代客理财。巧了,我之前也经历过这个阶段,结果也可以猜得到,那是一塌糊涂的。而且,感觉特别不好。原因是,我托付的操盘者,没有更深的接触与了解。所以,没有办法建立更加深厚的信任感,而托付给别人做代客理财,信任感是基础,其他都是——术。后来,这条路,我就慢慢不那么在意了,我总觉得,这种方式,不大能承接大量的资金,因为,信任感和法律保障不够。
您在2014年正式开始投入大资金到股市,我也是2014年开始转职业投资者。这里面,我们正好有一个先后顺序的差别。
我是先开始打基础,自己学习整体投资理财这件事。然后,2016年开始,慢慢买私募。您是正好反过来,先投私募,然后再慢慢学投资理财这件事。
我一开始面临和您一模一样的选择。我也是准备去买私募。也做了很多前期的了解。但是,后来,还是没有这样做,而是自己慢慢打基础。
您看,这二者,在本质上难道会有孰优孰劣么?我个人认为,是没有的,二者都可以达到彼岸。
但是,具体到实践的时候,发现,还是有问题。我面对完全陌生的行业与领域,我竟然不知道哪艘船是好船,哪艘船的船长是可以托付的人。要知道,A股的股票是3000多只,而私募产品,好几万了吧?我怎么选?我总觉得心理麻麻的!~
所以,您投的私募,我都做过一定的了解。但是,我没有买,原因就是这个原因,因为,完全不了解啊!~我当时了解的信息,都是网上找的,书籍,采访等等。
那么,我经历过这里面的套路,我以前也被采访过,所以,我晓得这里面是有做PS的,一般来说,会比真人更好看哈!~所以,我看过这么多信息之后,除非我自己能见面深度的和私募聊聊并取得相互的信任,不然,我是不敢投资的。不是他们不厉害,相反,我认为,他们能做得这么大,一定有其相当过人之处。
但是,我就是心里没底。后来再一想,假设2014年的我,能够透过层层关系,深度的去和私募进行沟通,我想,也是没有任何用的,因为,他们所言,我肯定完全听不懂,或者,搞不清楚。
于是,最后,我还是做基础活,从零开始慢慢学,至少,将来委托资金给私募,我也能分辨得清楚,哪个私募是好的,是为投资者考虑的,对吗?
一开始的时候,是非常划不来,因为刚刚学习投资理财,本金不敢多放,所以,牛市来临的时候,仓位占所有资产的比例并不大,收益率还是令自己满意的,但是,绝对值并不大,比我做实业肯定是要少的。但是,这不就是舍与得么?不走出这一步,不牺牲那个时间,还会有将来投资理财领域的精进么?
我慢慢学习,慢慢打基础,就这样过了四年多,才在2018年2800来点的时候,接近满仓。与此同时,我也投资了我信得过的私募,相谈甚欢,我们至今都保持着很棒的互动,我也学到很多,这几次一而再再而三的股灾,我也和他们共同坚守,共同度过。
我这种方式,正好与您相反,其特点是,开始特别慢,特别难,特别吃亏。但是,后面速度会快起来,会好起来。供您参考,斧正。
2016年您见的那位老朋友老大哥,巧了,我也听说过类似的情况。我跟一位商界的大佬请教的时候,问过一个问题,印象极其深刻。我问,当年和您一起发展起来的那些人,现在情况咋样了呢?
他说,大部分都不见了,其中有很多人,是真的不见了,就是人都没有了。唯独有一个人,还在,过得还非常不错。
就是和您这个老大哥一样的,买了很多房子,然后,把实业卖掉了,就收租,小神仙日子过得嘎嘎的!~资产随便算都几个亿。
您这位老大哥如果不是自己炒股,亏损在股灾,而是安安心心把房子留着,适当的配置,收收租金,那日子不要太舒服哟!·他可是套现了8000万啊!~2006年的8000万,那是什么概念?北上广深那个时候房子都是几千块钱一个平方米啊,有个人,叫做李春平,得了一大笔遗产,做慈善几十年了,最后,就是房子还留着不少。要不是这些房子,按照他做慈善的做法与力度,恐怕早就花完了……
我如果不是对投资理财这件事有着特别的兴趣,尤其是股票投资,我可能就一门心思投资房地产去了。我身边好些个朋友,都是不怎么买股票,大部分资产都在房子里,赚钱赚老多了,事实上,创业之前,我个人小小的梦想,就是做一个包租公,是的,没错,就是周星驰功夫里面那个包租公,嘿嘿嘿,挺好啊,我也过得快乐,小日子嗖嗖的!~当然,现在有了人生目标与理想,还是有不同了。
总之,持有房产,适当配置,租出去,慢慢过,这其实就是一种投资方式,还别说,这种投资方式,对大资金的投资者,还是非常好的呢,尤其是年级比较大的,对股票啥的也没有那么多兴趣的。唯一不好的是,除了赚钱,没有故事,没有起伏,没有可以向后辈吹吹牛皮的精彩事迹,只能留一些物业……
我对您大部分资产转到私募这种方式,我是非常认可的。
您对投资股票,研究股票,本身兴趣不大。那就干脆不要做。生命中还有好多好多事情值得您发挥才华哈!~搞不好,又整出一个上市公司收购或者分拆上市的。对么?就算没有,去玩,去耍,其实也是好事情~我讲真的,不开玩笑。好多我认识的创业者,以折腾自己为荣耀,媒体也是这样宣导的。我不能说这个错了,他们也有很多做得很棒。但是,我自己并不会这样选择,我比较能接受平凡的过一生,啊,平凡且健康,富裕的过一生……
您买的私募都是顶级的私募,我也没有深度接触过,研究过,所以,不好乱说。
一来您可以学习,不仅仅学投资。好的投资者,整个世界观都值得琢磨。更主要的,您这么多钱,在持有私募的时候,不建立稳固的信任,很可能,在最紧要的时候赎回,而赎回后,这个私募再厉害,也和您没关系了。
那么,绝大部分流动资产是私募,也就意味着长期持有,那么短期要用的钱,跟着长赢,我想,完全没有问题,ETF拯救世界,您的钱按照他的思路与节奏,是很稳妥的,一旦要用钱了,ETF基金也好变现。稳稳的哈!~
其实,整体下来,就是基本上自己不要太深入研究股票投资了,深入研究私募,深度了解私募操盘人,然后托付自己的资金给他们。这样,对您的投入产出比,可能更加合适一些。
您房产市值3400万左右,300多万房贷,简直不要太健康。轻松还款,全球经济危机也没事,反正大部分自己住么,更何况有套房子以租养贷都超过贷款额了。
我自己在这块的配置多了一些收租的房子,就是写字楼和厂房,这样导致我不如纯住宅赚钱多,但搭配下来好在每月有租金收,这个租金又可以拿来投资,尤其在熊市的时候,特别有用,一个用处是投资收益会较好,另一个就是心态会较好。这次,我一套物业的承租者,提前交了一年的租金给我,这一年的租金,现在应该值一年半的租金了。我太谢谢他了,赶明儿提点礼品去看看他。
您这一块配置较少,不过,这没什么,对您来说,问题不大。也没必要去增加或者腾挪了。现在房产的限制性条款过于苛刻,动一动,摩擦费用大得不得了,得不偿失。
您的开销中,就是个人应酬大了点,但是,我想这个和事业有关,您应该也是做了测算的,好在这个费用不是刚性的,赚得多,支出得多,少赚钱,这一块就少花点。
您的保险费用在我看来,有些可以改进,这种趸交分红型其实可以再思考思考。我也有朋友买了类似的,一年50来万。我觉得在我自己看来,肯定是划不来的,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具备超过保险分红的回报率。这个就要见仁见智了。您关注谦和屋,等等我的保险专题文章。这里面会比较详细的说这个问题。我自己是只买保障型,财险这类的。
分红型我是基本不买的。我不知道您买的年限,我估计,全部加起来,也得几百万了。您测算过年复利水平么?您可以算算看,我当时测算过一个找我买的产品,大概7%左右复利,我觉得偏少,10%的复利我都觉得偏少。当然,他们告诉我,可以避税,避债啥的,但是,我个人认为,真有天我欠债了,欠税了,我还是得补上,不然,良心过不去啊……
我看到您保险中,有一个目的就是美元资产。其实,我个人对这件事做了很多功课。包括离岸基金啥的,我觉得,至少我目前不需要。原因是,第一,想跑?不是钱不钱的问题,钱不正当,跑哪里去都够呛,咱们都是合法公民不是。第二,避税啥的,甭想了,上个月吧,就有人往香港汇丰存了几千万,被冻结了,要出证明,估计出具不了,结果尴尬了。现在这个CRS的威力是很大的,尤其是现在技术进步了,这一块,基本上不要想了,以我们目前的资金量和现实情况,其实也没必要。
如果是担心汇率损失,那可能这个保险也提供不了多少帮助。
总之,很多人问过我这个美元资产问题,我都是认为,如果重心在国内,完全没必要。如果将来规划重心会转到国外,可以开始慢慢推进。那种直接换成美元资产的,其实,没啥用,一来赚不来几个钱,二来天天担心得要死。汇率这个东西,比股票难多了,十来年前,我就做过外汇,以爆仓收场,从此之后,再不碰外汇,再不碰杠杆。
我也是准备小孩读私立,这个问题展开可以讲好多内容了,其实,关键只有三个,一个是教材,一个是师资,一个是同学。来来去去就这几个。您目前的规划就是将来去国外,这已经很清晰了。
关于您未来置业计划,我谈谈我的想法,不知妥当不妥当。
如果我不在一个地方打算住个十年八年的,或者重心,事业等放过去,我是不会买房的。租房可以租得相当之好。
如果您已经打算置业在那边了,做好这笔钱跑不赢私募的准备。一来贷款比例偏低,二来总价偏高,很有可能跑不过私募。
但是,您是自住,每天心情愉快的享受在一个温馨的家里面。这个,我想,您也考虑过了吧,多少钱也买不来,对不?
要是觉得压力大,就不要买,租,保管您压力不大。一两万,我想,应该也可以租非常好的房子了吧?要是抗一抗,能吃得消,那就买,将来您还会更富裕不是?
您最后问了两个问题,我的浅见如下:
一、极端情况下,就是市场竞争下,三五年后,公司不存在了,也就意味着除了股票市场的增值以外,就没有大的现金流了,但是每年的生活还是要继续,这样的情况下,怎么重新规划呢?譬如考虑长期股票分红,或是红利基金等方面配置?
这种情况,我自己是用房租来对冲的,我股票本金一般都是不取出来的,日常开销是分红,工资,房租等等的,我对自己还是有一点点小小的信心,觉得,靠自己还是能赚点钱的,加上其他,凑活凑活!~
您公司假设,假设啊,不存在了,您才40多,您又怎么会赚不到钱哩?不是赚不赚得到,是你愿不愿意的问题,对不?假设那天您真不愿意跑出去辛苦开公司,辛苦赚钱,那您也够了,一来有些私募有分红,二来您也可以赎回,三来,当真到那天,您一年还花的了70万的应酬费用么?对不?不用改,就这样,没事的。以后赚了钱,买些房子出租,租金到每个月开销一半了,只要一半,您就心理稳定了。其实,现在的考量,也是心理层面的。我当时也经历过,后来就好了。
我个人不认为要加大分红型股票配置,我之前的文章有写:
地址如下:
我认为,要用钱了,就卖掉一点股份就好了。不要特别配置分红型股票或者基金。买股票的原因很多种,我自己是选择——买入低估的,有价值的股票,而不是看分红。
二、我看了一下资产配置的情况,基本上都是股票多头的产品,这样的配置就只能说满仓等牛市了,但是有点太激进了。有什么好的建议调整吗?
莫非您还想做空啊?这还激进么?房贷的负债占比总资产5%左右,又不用杠杆,妥妥的,不用担心!~
股票多头的模式,如果可以15%左右的复利,您的资产会5年左右翻一倍,按照您的花销,妥当得很,这还不算房产的增值哩?我个人认为,没必要调整,一想这个问题,您又得进入您不擅长且不感兴趣的股票投资了,其实,是没有太大必要的。这里我说一下,有些私募是会做空的,或者用高倍杠杆的,这也是我建议您深度和私募们沟通的原因。您之前买的私募中间,据我所知,就有高杠杆的,一度产品巨亏。您得多问问。
股票爆仓是什么意思股票爆仓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1、所谓爆仓,是指在某些特殊条件下,投资者保证金账户中得客户权益为负悄晌迹值得情形。在市场行情发生较大变化时,假如投资启并者保证金账户中资金得绝大部谨银分都被交易保证金占用,而且交易方向又与市场走势相反时,由于保证金交易得杠杆效应,就很容易出现爆仓。2、假如爆仓导致了亏空且由投资者得原因引起,投资者需要将亏空补足,否则会面临法律追索。
爆仓和平仓,什么意思?白话点?
爆仓和平仓意思是 爆仓就是亏损大于你的帐户中的保证金。
由公司强平后剩余资金是总资金减去你的亏损,一般还剩一部分。平仓(close position)是指期货交易者买入或者卖出与其所持期货合约的品种、数量及交割月份相同但交易方向相反的期货合约,了结期货交易的行为,简单的说就是“原先买入的就卖出,原先是卖出(沽空)的就买入。”人生算法-十八个人生难题
破解18个人生难题,检验你的人生算法,应对外部不确定性。顶层是概率思维,从‘因果论’转为‘概率论’。
一、片面用三个旋钮打开人生*面
什么叫片面呢?就像是一只在纸上爬行的蚂蚁,它的世界就是单层的。如果四周有不可逾越的障碍物,它就被困在这张纸上了。
我给你的应对方案是,设计三个旋钮:
第一个是教练旋钮,负责调兵遣将,分配赛道,选赛道比努力更重要;
如果现在是1998年,你有50万人民币,你是会选择创业还是买房呢?根据《商业周刊》统计,创业成功率只有2%,假设一个创业成功者赚5000万,这是100倍的回报,看起来不少吧。但是按创业成功的概率折算到每个人头上,人均回报只有两倍。
但是如果98、99年买房子呢?闭着眼睛都能涨5到10倍,成功率100%,再算上3倍的按揭杠杆,每个人的实际回报率能有15~30倍。所以,在1998年,作为一个理性决策者,你还是应该买房,而不是创业。因为,选对一个正在上升的赛道,可能比天赋、能力、努力都更重。
1994年,柯达业务在中国市场受到富士公司的强烈冲击,节节败退。所以,柯达公司在中国出了一个超级大招:出资10亿美金,全行业收购中国胶卷企业。柯达股价大涨,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也反超富士,占有率高达67%。
看起来柯达很成功了吧,但这时候全球照相机行业正在发生一场巨变,数码相机正在崛起。2002年,数码相机销量首次超过了传统相机。柯达早在1975年就第一个发明了数码相机,但因为关注当下的现金流,30几年仍然坚守着传统胶卷的赛道。
柯达在中国的大招打赢了每一场战斗,却失去了整个战役。你看,赛车再厉害,选错了赛道,还是不行。
读书的时候我拿了学校的围棋冠军,结果根本没人关注。但是打篮球的男同学,即使只是参加班级之间的友谊赛,也有很多女生围观喝彩。这就是“男怕入错行”的悲剧性后果。
通过上述例子,我们可以看到‘教练’旋钮的重要性,他能帮助你跳出一个玩家视角,从一个专业的层面制定战略,选择正确的赛道。当然光做对选择还不够,你还需要在这个赛道里打开*面,站稳位置。这时候,你就需要用上老板旋钮。
第二个是老板旋钮,负责找到最好的赛车场资源,整合资源
洛克菲勒1870年创立标准石油,他就正确转动了教练旋钮,选对了石油行业,当年的石油行业蒸蒸日上,潜力无限。
但如果想要在石油行业进一步发展,问题就出现了:绝大多数企业居然都是亏本的。原因在于小炼油商技术差,造成了很大的浪费和破坏。而且行业分散,大家都各自为战,所以石油价格很不稳定,没有人愿意持续投入技术,行业也得不到发展。
这个时候就需要他启动老板旋钮,整合分散的石油产业。摆在他面前的有这么几个困难:没那么多钱,合伙人跟他不是一条心,行业分散,上下游水平也参差不齐……
洛克菲勒曾说,每个人都是他自己命运的设计师和建筑师。那他是如何一一解决问题,设计、建造自己的命运呢?
首先,他花大价钱买回合伙人的股份,从此统一了公司的话语权。
其次,为了解决资金问题,他在1870年建立了一家股份公司,也就是标准石油公司,吸收外部资本进入。标准石油公司,分离出了煤油中的汽油,让使用煤油不再那么容易失火,向市面上提供最稳定、最安全的煤油产品,获得了市场的欢迎。
再次,因为分散的行业得不到进一步发展,洛克菲勒就大规模整合了他所在的炼油业。从大本营克利夫兰出发,洛克菲勒征服了当地的二十几家竞争对手,继而扩展到其他城市。
最后,洛克菲勒沿着产业链纵向扩张,整合了采油、炼油、运油,直到销售这整个行业,实现了从挖掘石油到送到消费者手上,全产业链的把控。
大多数炼油商,觉得自己是一家公司的老板,但他们没有意识到,他们也只是整个行业里的一个小赛车手。而洛克菲勒意识到,自己不光是赛车手,他还要做整个行业的资源整合者,他是真正转动了老板旋钮。
老板旋钮最核心的是你如何对待资源,洛克菲勒没有把缺少资源当作限制,而是去寻找,甚至去改变环境来获取自己需要的资源。
第三个是车手旋钮,负责全力以赴,执行任务。努力把一件事做到极致
洛克菲勒的商业案例,我们再用“三个旋钮”来分析一下,他是怎么做的。刚刚进入这个行业的洛克菲勒,在任何一个层面都并不领先:
在“老板旋钮”的“资源层”,洛克菲勒没有领先对手的地方;
在“教练旋钮”上,大家都是堵在炼油行业这个赛道上;
在“车手旋钮”的“专业层”,也谈不上有什么“别人赚不到钱但我能”的独到之处。
但洛克菲勒把所有的劣势,化为了优势。一个问题,对别人来说四面都是墙,最多苦苦求索一个破*点,或者在一条线上想问题。
洛克菲勒呢?用一条条线索,构建出了一个抽象的本质世界,顺着别人看不见的楼梯上楼了。他是怎么上楼的呢?
专业能力层面,标准石油公司的产品,是当时市面上最安全、最稳定的煤油产品,做好了车手旋钮。
战略层面,洛克菲勒选择了炼油这个赛道,在这个赛道做到集大成之后,他又拓展到了整个石油行业。
资源层面,洛克菲勒不仅能整合行业内的资源,还能调集银行业、铁路行业去支撑他实现目标,把老板旋钮运用到了极致。
洛克菲勒最大的秘密是,他把这三个旋钮的三个层次当作整体来构想。他有一个上帝视角的鸟瞰思维,把“车手旋钮、教练旋钮、老板旋钮”这三个不同层次的思维模式,纳入到一个系统化的结构中,从而创造了惊人的奇迹。
这样,你就能够理解,为什么我们身边混得好的人,既不是最聪明的,也不是最会运营的,更不是有最多资源的,而是同时把三个旋钮用得最好的人。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可以跳出“片面”的*限,跃入更广阔的立体世界。
资源层:获取资源、为自己制造运势,保持开放性
配置层;分配资源,理性、远见、计算、确定要去的地方
专业层:做一个职业化执行者,发挥个人的独特优势。只有稳定在某个水平即可,不管好坏,打出去,只管正常发挥,并不断提升。
当有专业时,要想办法形成对资源的优先权,当有资源时,要尽快让自己的专业对得起自己的关系;而在配置层,不仅冷静地打好手中的牌还要想着如何让自己的下一手牌更好
期望值是概率论里的重要概念,简单来说你可以理解为你对未来的预期。它会衍生出来两种权利,时间权和概率权。这两个概念怎么理解?
先说时间权,其实就是你能不能掌握时间给你带来的价值。如果你对未来预期很高,你就能忍受当下的不确定性,延迟满足,你就掌握了时间权。但如果你对未来预期不高,你当然希望尽快兑现,这样你就打折甩卖了时间权。比如苹果树要三年才结果,如果你等不及,可能会打折处理了果苗。
概率权,跟时间权有点类似,它看的是你能不能计算出一件事的概率,并且忍受风险的存在。如果你承担不了一点风险,希望百分百都是确定性的答案,那你就放弃了自己的概率权。举个例子,假如有个倒霉鬼欠了黑帮100万,如果不马上还会没命。这时他手上有一幅祖传的名画,市场价值5000万,但要是想马上换钱,买家只肯出100万,他卖不卖呢?他非卖不可。这个倒霉鬼就是被迫放弃了概率权。但我们人生很多时候,是自己主动了放弃概率权。
假设你现在面对两个按钮:如果你按下第一个按钮,直接给你一百万美元;如果按下第二个按钮,你有一半的机会拿到一亿美元,当然还有一半的机会就是什么都没有。这两个按钮只能选一个,你选哪个?我们都知道,大部分人选择直接拿一百万美元走人。因为这本来就是飞来横财,拿了入袋为安。而另一个选项一亿美元,万一按下去,什么都拿不到呢?但你作出这个决策的时候,你其实就已经放弃了你一大部分的概率权。
用概率的思维,来分析这些精彩的策略是怎么想出来的,它们背后的算法是什么。这个时候就要用上统计学里期望值的概念了。期望值是怎么计算的呢?用可能的结果乘以这个结果出现的概率,就是期望值。那这两个选项期望值分别是多少呢?
选第一个按钮,结果是确定的100万,概率100%,两者相乘,期望值是100万。第二个按钮呢,结果是一个亿,但拿到的概率只有50%,两者相乘,期望值是5000万。在概率的视角下,我们肯定选期望值更高的5000万嘛。即使如此,很多人仍然愿意去拿确定的100万,一方面,因为他们无法忍受50%的可能性什么都拿不到。另一方面,是他们没有掌握概率权,没理解期望值有5000万的价值。
这个价值如何变现呢?我们理解了概率权,就能跳出二选一的选项,获得更大空间,比他把选择权进行出售,比如把选择权变成彩票等等……‘
穷人思维,就倾向于拿到确定的东西,他不要概率权。而富人思维正好相反,每次选择的时候,都愿意根据成功的概率,和自己的本金多少来下注,这就是在计算期望值,真正算出自己的概率权。
富人思维会充分运用自己的时间权和概率权。而穷人思维会打折甩卖自己的时间权和概率权。富人思维把不确定性看作礼物,穷人思维把不确定性当作灾难。
那么怎么克服自身的问题,摆脱穷人思维,把握概率权和时间权呢?我们普通人最缺乏的,其实不是钱,而是有一个老爸从小就开始不停告诉你,你很牛,你未来会很有出息。
为什么书香门第或者财富世家会出一大串的厉害的人,除了基因、资源这方面的原因,可能还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你从小就有足够高的参照点,不会被小利益勾走,更能承受风险,从而获得高回报。就像最开始的例子,如果你家里已经有了1000万美元,你对那白来的100万美元就没有那么饥渴,你受到的诱惑就没有那么大。
第二,身边一群人的示范效应,你老爸、叔叔、伯伯会不断告诉你要往前看,你行的,你是很牛的,你的出息绝不仅仅是现在这些。
第三,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你内心的理想、激情有更大的机会被点燃。
可惜,我们绝大多数人不会出生在书香门第或者财富世家。那怎么办?幸好这个世界留给每一个人一道后门,你可以通过学习,通过改变自己的大脑,通过克服自己与生俱来的本能,认识概率权,掌握概率权。
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是一个随机产生的不完美的世界,它既有好的成分,也有坏的成分,但我们可以通过行动去将好的放大,坏的缩小,这也是我们生活的一种目的。理解概率权,你就掌握了这个放大缩小的工具;理解时间权,你就能保有对自己的无限信心。
什么是量化思维简单说,就是用数字解决问题。《黑天鹅》作者塔勒布说过:“数学不只是‘数学游戏’,更是一种思考方式。”他就用了一个数学概念来解释金融风险,你需要提醒自己“如果一条河的平均深度为4英尺,就千万不要过河”。4英尺多深?大约1.22米,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大概就是刚到胸部的高度,那为什么不能过河呢?请仔细听这句话,1.22米是平均深度,也许河边只有10厘米深,河中央就有两米深。但是你如果不小心掉进两米深的坑里,那可就危险了。
应用信息经济学创始人哈伯德在《数据化决策》这本书里,点出了量化思维的关键之处:“量化的概念是‘减少不确定性’,而且没有必要完全消除不确定性。”怎么理解这句话?其实就是范围比精准更重要,量化是初步圈定了范围,但并不要求一步就到达绝对的精准,只有这样才是可执行的.
OKR是一种量化思维的工具?因为使用这个工具,你核心要完成的就是两个动作:
第一,设立正确的目标,也就是明确什么样的指标是需要量化的。
第二,设计关键结果,也就是拆分需要做的动作,这个结果是可以明确量化的。
“人们总是在逃避命运的旅途中,与自己的命运不期而遇。”但凡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没办法躲开随机性。有很多事情,之所以能够办成,归根结底是因为运气好,而不是由实力和努力决定的。随机性就像一双无形的大手,支配着这个世界。
在不确定性和随机性面前,有两条道路可以选择:
1、向不确定性屈服,相信神明,从神秘主义中寻求慰藉;
2、拥抱不确定性,学会理解随机性,发现不确定性背后的秘密,充分利用随机性,就能做出更理性、更智慧的选择,增大人生“中奖”的概率。
人们最早探寻、利用随机性的秘密,是从赌场开始的;讽刺的是,赌客们玩的是随机性游戏,而赌场玩的是大数定律。
在随机性面前,你可以做到三件事:
1、理解随机性,拥抱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在意外面前处乱不惊。
2、对于可计算的随机性事件,可以从随机性中套利;
3、面对帕斯卡赌注这类事情(押错的可能性很大,押错的成本小到忽略不计、万一对了,奖励很高),不妨大胆地去尝试一下(跟买彩票区别是?)。
不管我们的选择有多么复杂,我们又多么擅长支配运气,随机性才是最后的裁判,我们仅剩的只有尊严。尊严就是处变不惊,不追求迷信、巧合,勇敢地去面对、去计算,拥抱不确定性。
婚礼场地选择:酒店婚礼打80分,户外婚礼打100分。根据经验,这个季节下雨的概率大约是25%。酒店不会受影响,下不下雨期望值都是80分。户外婚礼遇到下雨,那就要打0分了。接下来,我们采用简单的效用函数计算如下:75%的可能性不下雨,对应的效用值是:100*75%=75;25%的可能性会下雨,对应的概率效用值是:0*25%=0;二者加起来,就是户外婚礼的综合打分:75分。
巴菲特赚钱的公式也就是这么简单的概率计算,他说:“用亏损的概率乘以可能亏损的金额,再用盈利的概率乘以可能盈利的金额,最后用盈利的结果减去亏损的,这就是我们一直试图做的办法。”这种算法并不完美,但事情就这么简单。
那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该怎么把概率思维应用到自己的人生当中呢?除了用概率来理解具体事件之外,其实还有一个人生概率。我们的思考模式和行为方式,其实就是我们每个人的人生概率。
打个比方吧,你自己就像一个骰子,扔出数字1,你就中奖。根据概率,你的中奖机会是六分之一。你拼命扔自己的骰子有用吗?你天天琢磨扔骰子的手势有用吗?其实并没有用,六面骰子的先天结构,和随机的游戏规则,就决定了你的中奖率。要改变中奖率,你没有办法改变游戏规则,就只能改变自身的结构。
比如说,假如你变成了一个金字塔形状的骰子,就只有四个面,所以你扔出数字1的中奖概率,就提高到了1/4。你如果把自己变成了硬币,其中一面是数字1,那么你获胜的概率就变成了二分之一。
为了不被偶然戏弄,要努力从赌徒模式升级为赌场模式,让大数定律为自己服务。
统计学与概率论紧密联系,并常以后者为基础。概率论从总体中推导出样本的概率,统计学则是从小的样本中得到大的总体的信息。
一个欧洲城市按照统计规律,每年大约发生100起凶杀案。作个假设,如果我们可以坐时光穿梭机回到过去,提前找到这100个凶手,把他们关起来,会把这个城市的凶杀率降低到零吗?
听起来很美好,但真正的结果也许很难如愿。因为你就算提前抓住了这100个疑凶,仍然会有其他人产生新的犯罪。
近代统计学之父凯特勒一语道破了其中的原因,他在1836年写的信中说:“是社会制造了罪恶,有罪的人仅仅是执行罪恶的工具。绞刑架上的牺牲者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社会的赎罪牺牲品。
一片森林出现火灾的次数,一个国家新生婴儿数量,一个地区晴朗的天数等等,这些重复出现的事件出现的次数,都会在一个稳定的区间内波动,似乎冥冥中有个万物KPI。
在统计学里,大数定律是用来描述,随机事件多次重复发生,它的结果呈现出长期的稳定性。比如,发生车祸是随机事件吧,但一个城市每年车祸数量就会呈现相对稳定的结果。大数定律的重要性就在于,它让我们意识到:当一些随机事件重复发生的时候,从整体来看,它会呈现长期的稳定,就是偶然之中包含着必然。
那是不是有一种神秘力量,让结果不断逼近50%呢?其实这靠的是,大数对小数的稀释作用。大数定律不会对已经发生的情况进行平衡,而是利用新的数据去削弱它的影响力,直到前面的数据从结果上看,影响力非常小,可以忽略不计。
如果我们人生中犯了一两个错误,你不要纠结,不要想着去修正他,而应该做更多正确的事,把错误的事情稀释掉。
反之,我们都知道那句人生格言,人生关键的就那么几步,选错了就选错了。那我去改变关键选择不就好了吗,理解了大数定律,你就能理解为什么穿越也不能改变命运。就像买股票,我给你一个机会,在最低价的时候全仓买入茅台。你觉得你会发财吗?
当样本量足够大的时候,大数定律就开始发挥作用。当我们以一生为期限,复盘命运时,我们的个人命运不取决于一两次选择,而取决于我们的系统。所以,“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应该修正为:性格决定行为方式,行为方式决定命运。你的行为方式就是那个决定你命运的系统。
所以,改变系统也不用你做对人生中的每一件事,做好每个选择,只需要你把人生系统的指针,向正确的方向拨一点。但别小看这一点点偏差,就是这点偏差,会引领我们走向完全不一样的人生轨道。短期看,生命充满了偶然;长期看,生命会呈现出必然。最好的人生大奖不是中彩票,而是调整你的人生系统。把小概率的偶然优势,变成你人生大概率会出现的必然结果。
人生就像骑自行车,别追求稳定,而是要追求平衡,想要平衡就要向前走,把后悔变成复盘。
假设你现在要买耳机,一号耳机,价格是270元,这个耳机的得分是6分。二号耳机,价格是540元,在购物网站上得分是8分。你会买哪个?
一号耳机,价格是270元,得分是6分。二号耳机,价格是540元,上得分是8分。三号耳机,价格是840元,得分是7分。一号和二号没有任何变化,和刚才一样,只是增加了三号耳机。你选哪个?
心理学家加里·马库斯提出了两个概念,一个是“反射思维”,一个是“审慎思维”。反射思维,是快速、自动且基本无意识的。审慎思维,是缓慢、刻意和审慎的。反射思维起源于大脑进化较早的部分,包括小脑、基底神经节和杏仁核。审慎思维则在大脑的前额叶皮层运行。你可能会说了,既然审慎思维很重要,那我们就让前额叶多干点儿活呗!这样不就可以更理性了?可惜不行。为什么?因为前额叶皮层特别薄,它已经超负荷了,所以我们每天所作的决策,其实不全是由前额叶来控制的。你会不会觉得思考一件事儿太久脑子会累?这是因为前额叶压力太大了。人类的大脑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修修补补完成的,而不是一开始就按照一台完美的思考机器来设计的。我们必须承认,人类的思维先天不足,有*限性,非理性是无法被清除掉的。
用动物来比喻人的非理性,提出了四个动物属性,对应着四个关键词:
第一个,丛林动物的属性,就是卡尼曼所说的无意识的“系统1”,它依赖情感、记忆和经验迅速作出判断。在丛林时代,因为对未知的恐惧,这个系统帮我们的祖先从猛兽面前逃生。但“系统1”也很容易上当,在复杂的社会系统,让我们经常作出错误的选择。
第二个,社会动物的属性,是指我们身处群体之中,我们为了融入群体,容易多情。
第三个是指科学动物的属性,人是有好奇心的动物,是不断求知的动物。在不同的时期,人类有不同的认识世界的体系。这个体系总是在被推翻,在质疑声中形成新的体系,不断发展。在任何一个阶段,其实我们都是相对“无知”的。
最后一个,是经济动物的属性。正如诺奖得主塞勒的研究,他发现了人类的理性是有限的。人们追求起经济效应,总是贪婪的。正是因为贪婪,人类才有进步,但也因为贪婪,人类也时常陷入非理性。
策略1:要勇于承认“我不知道”。大脑经常只能处理一小部分信息。别骗自己。
策略2:从长期出发。出发点和愿景很重要,你需要长线思考,关注长远目标。
策略3:知错就改,不要追逐损失,不要自圆其说。学会止损,让过去成为过去。
策略4:多学习,知识+实践,独立思考,深入观察事物的本质。
策略5:掌握求真、理性的科学精神。
策略6:学习多元化的思维模型,实现从多个维度去证伪。
策略7:将正确的思维方式内化为一种行为习惯。人类的非理性成分,远远大于理性,这是进化留给我们的。
试想你走在街上,猛然发现一辆卡车正飞速逼近,你有时间把所有选择从头到尾权衡一遍吗?当然没有。人类之所以能够存活至今,就是仰仗于这种进化而来的决策工具。”他说的这个决策工具,就是我们的直觉。很多时候比理性思考的结果更有效。
直觉思维也经常有失手的时候。诺奖得主卡尼曼就提出,人常常被“过度自信(不去看)、注意力有限(没看到)、认知偏见(看到了,因为偏见得出结论)”这类因素所影响,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错误判断。即使都是一个行业的专家,对同一件事的判断也会差别很大。
把理性思维和直觉思维结合起来,形成强大的算法。具体怎么结合?看三个高手的做法。
卡尼曼:给直觉装上围栏
泛泛地评判一件事,就不如建立起几个关键的评判维度,给不同维度赋予权重,就能让混沌不清的问题,变得清晰起来。这个简单的算法,比专家的直觉更可靠;常见的如面试表打分之类。
吉仁泽:简捷启发式
卡尼曼的方法很好,只要维度不断精细,那我们的决策肯定越来越准确。但是真实的情况是,我们的时间是有限的,能掌握的信息也是有限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怎么作决策呢?
过去,一个心脏病人被送到急诊室后,医生们要通过血压、年龄等多达19项的判断线索来确定危急程度。这就类似上面卡尼曼的思路,我们给复杂问题建立很多评估标准,就能接近真相。但对于急诊患者来说,漫长的流程可能是个灾难。特别是很危急的病人,他可能根本就等不到19个指标检查完,这样的决策方法有贻误病情的风险,而且后果是不可挽回的。
人员有限、时间紧急,怎么用最快的速度判断出病人的危急程度?
布里曼医生和他的同事就回答了这个问题,他们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决策模型,第一步,如果病人的收缩压低于91mmHg,就判断他是高危病人,赶紧抢救,不再看其他指标。如果收缩压没有低于91mmHg,我们就看第二条线索,也就是年龄。患者年龄在62岁半以下,一般不会出太紧急的问题。如果病人的年龄超过62岁半,就要充分重视了,这时候就要判断第三个线索。第三个线索是“窦性心动是不是过快”,如果是的话,那就被判定为高危,紧急抢救。
原来一个病人来要先排除掉19条线索,现在最多只需要看三个,就能确定问题。而且,这三个问题只用回答“是或否”,特别简单,容易程序化。
如果说卡尼曼的思路是把单一问题多维化,那“简捷启发式”是修剪了决策树,抓出了关键问题,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阿尔法狗:先直觉再计算
吴清源说他走一步棋,其实就是做两件事:
第一:找到候选的几手棋;
第二:从最有可能性的那一手开始评估,如果不错就走棋,不行就评估下一个。
简而言之,高手为什么厉害?因为他们的直觉好,能够快速地抓住重点,找到最有可能性的那几手棋,然后通过计算选出最优的一手。那高手的直觉是哪儿来的?是通过大量理性的训练和实战获得的。
把这个思路做到极致的是谁?不是具体哪个人,而是一个AI,阿尔法狗。围棋的变化数量太多了,比宇宙中所有的原子加起来还多。围棋不可能像象棋一样,机器靠强大的计算能力,用穷举法去打败人类。
扭转*势的秘密就在于:让阿尔法狗模仿人类下围棋的方法。
第一步:根据从人类那里学来的下棋直觉选择5~10个落子点;
第二步:用强大的计算能力,分别计算这些落子点的最终胜率,然后选择胜率最高的那一手。
阿尔法狗的决策模式,是先用直觉思维选定范围,再用理性逐个分析计算。阿尔法狗的算法思路,也是把理性和直觉思维结合,它把这个效用发挥到了极致。
创造时靠直觉,决策时靠算法;要向行动者那样思考,像思考者那样行动。
认知,你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你像分析官一样思考,评估各种选项。
决策,是指在各种选项面前,你像个指挥官一样,作出最终选择。
灰度认知,是指你在分析选项的阶段,先不急于作非黑即白的判断,保持一定灰度;当我们拥有一个观点时,不管多么自信,不管自己多么喜欢这个观点,都要意识到,这个观点不可能是百分之百正确的。既然如此,我们就要冷静地思考一下,这个观点的可能性到底是多大呢?这个数值,是介于0和100%之间的,这就是灰度认知,进行一个可信度加权;每个人都有表达意见的权利,但根据每个人过往的表现不一样,给每个人的意见权重也不一样,对于那些能力更强的决策者的观点,赋予更大的权重。最后经过简单的计算,得出一个群体意见。
黑白决策,是说我们在形成最终决定时,必须有一个黑白分明的选择,不能模棱两可。这就是领导的意义和价值。所以,对于决策者来说,所承担的责任就是,告诉伙伴们,这件事做还是不做。
认知是开放的,发散的,所以灰度,决策是收敛的,闭合的,所以是黑白的,二者就像剪刀的两个刀刃,剪向某个时空点,就会影响甚至决定未来。必须做决策时,随便做一个决策也好过于不做决策。
决策时的果断与武断之间并没那么泾渭分明。经常考虑到问题A,结果问题B就冒出来了;谨慎一点容易错过,大胆一点又容易踩上地雷。
那我们怎么才能避免武断,提升自己的决策能力呢?你需要完成三个挑战。
第一个挑战:避免盲从,给决策多把一道关。
我想和你分享一种非常容易学习,也非常有效的思维方式:双我思维。
就是你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把自己拆成两个人,左边一个你,右边一个你,让他们俩对话。
第一个应用,是富兰克林的“道德代数”法:(正反)富兰克林把自己的思维分作两个人,一个人是正方,一个人是反方。然后用一条线将一张纸分成两栏,一栏的上方写上“正方”,另一栏的上方写上“反方”。
他在正方这一栏写下赞成的想法,在反方那一栏写下反对的想法。这时候他完成了第一步,把他自己矛盾的想法整理出来,并且落到了纸面上。他把这些想法可视化了,这也是盘点了在作决策前,你手上有什么牌。
第二步,他仿佛变成一个陌生人,冷酷地给刚刚写下的想法打分,不带有感情色彩。这一步他确认了各种想法的权重,也就是有价值的程度。他把这些想法数值化了,变成了可比较的数字。
第三步最容易,他计算了两边的分数,把相同的分数抵消,就自然知道该怎么作决策了。
第二个“双我思维”的应用,是芒格的双轨分析法:(直觉理性)芒格也把自己拆分成了两个人,他是分成了“理性的我”,和“潜意识的我”。
接下来,他会先问“理性的我”,哪些因素真正控制了涉及的利益?
然后他去问“潜意识的我”,当大脑处于潜意识状态时,会自动形成哪些想法?真正区分哪些是潜意识,哪些是理性的分析,这个动作本身就很有价值。因为这样你才能对自己有正确的判断,事情有结果之后,你复盘的时候,才知道哪个部分真正起到了作用。
第三个双我思维的应用,来自霍华德·马克斯。(第一层第二层)“第二层思维”,他把自己的思维分了两层。“第一层思维的我”是普通的我,想法和别人差不多;“第二层思维的我”是高人一等的我,要把第一层所有人的想法考虑在内,甚至能做出和别人完全相反的思考。打个比方,面对一个公司的股票,第一层次思维说:“这是一家好公司,让我们买进股票吧。”但第二层次思维就会说:“这是一家好公司,但是人人都认为它是一家好公司,因此它不是一个好的投资标的。股票的定价过高,让我们卖出股票吧。”
运用双我思维,我们能通过第一个挑战,克服盲从,独立地、批判地作决策。
第二个挑战:复盘的时候,你如何评估作过的决策?
对于决策者而言,最大的挑战不只是按下按钮这个动作,还有事后对决策本身的评估。因为你下一个决策,会根据你这一次决策的评估而进行优化调整。
大多数人都是按结果的好坏来给决策作评价。这样的做法忽略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决策和结果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这中间还可能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存在,比如风险、运气,其他人的不理性等等。所以,我们恰恰不能只看结果来评估自己作决策的质量。
扑克高手安妮·杜克在《对赌》这本书里,也分享过她遇到的这类问题:在一次慈善锦标赛中,她告诉观众,一名牌手的胜算为76%,另一名牌手的胜算为24%。结果,24%获胜概率的那位牌手赢了。在欢呼声和惋惜声中,有一名观众叫道:“安妮,你算错了!”
安妮解释说她没有算错:“我说了,他的胜算是24%,而不是0。你需要想清楚这24%意味着什么!”那位牌手的获胜概率是24%,是指这件事发生的可能性很小,但仍然会发生。可是你不能因为小概率的事情发生了,而说刚才的决策分析完全错了。你不能因为这一次的结果,就混淆了决策水平和运气。正确的决策可能导致输牌,但绝不能因此认为决策就是错误的。复盘的目的,就是要能区别评估,决策水平和运气。
第三个挑战就是:你如何根据以往经验,迭代你的决策系统。
我们再回到那个抛硬币的问题,假如你来到一个陌生地方的街头,有一个人在抛硬币,连续20次都是正面朝上,那么下一次正面朝上的概率是多少?如果是在实验室环境,根据大数定律,当然是50%,但在陌生的街头,你就要想一下:硬币是不是被动过手脚?也就是除了评估决策水平,还要考虑概率环境。
已知袋中M个红球,N个篮球的情况,你很容易得出摸出红球的概率;但如果未知,你只能通过反复摸球,对两类球的比例做一个主观的判断和假设,然后根据客观事实不断修正。用客观的新信息,更新我们最初关于某个事物的信念后,我们就会得到一个新的、改进了的信念。
一个贝叶斯高手。他开始的时候未必比你高明多少,但却可以不断更新,逼近潜在本质,迭代自己的决策系统,进而实现更准确的推理和决策。
一个人越来越聪明,并非摆脱了愚蠢的自己,而是学会了让聪明的自己与愚蠢的自己相处;让自己变成一个有自制力的人,不是不断考验自己自制力,而是比如想改掉睡觉看手机习惯,那么在睡觉前别把手机带回卧室。
十一、情面坚决行动的浑球儿思维
我们行动时遇到的人生难题:情面。我们总会给他人留有情面,但这常常让我们在应该行动的时候犹豫。可有一类人,他们却没有这个问题,丝毫不受情面的影响,朝着自己要的方向坚定行动,甚至看起来有些“混球”。不知道你发现没有,很多做决策者的人都是“混球”。
大脑里有一个叙述系统,他把这个系统命名为“诠释者”,它会编造故事,把碎片的信息组成有逻辑的故事。就像把图片连续播放,变成了电影一样。不过在这个过程中,为了让故事看起来自圆其说,它还可能篡改事实,强加不存在的因果联系。所以,你我在大脑里的统一意识,都是经过“诠释者”艺术加工过后的剧本。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毫无觉察地被这个“诠释者”支配着。我们的意识、感觉,其实是大脑加工后的“错觉”。正因为如此,往往越聪明的人,越觉得能理解这个世界的人,就越容易自欺欺人。
但是有混球思维的人,却能不按套路出牌,不屈服于大脑中“诠释者”安排好的剧本。
第一种武器:从不维护自己的正确。
乔布斯就是一个典型,他是出了名的“反复无常”。在公司开会,乔布斯经常*别人的想法是一堆屎。有的想法即使被他*过,如果他后来认为那个想法的确很好,仍然会采用,绝对不会维护自己的威严和正确。历史上很多“大人物”都是败在这件事上。比如说古代的项羽,打了败仗就无颜面对江东父老。现实生活中,犯这种错的人也无处不在。尤其是对已经功成名就的人来说,为了维护自己的正确,他们往往会付出很大代价。
第二种武器:从不在乎别人的评价。
叔本华说:“人性一个最特别的弱点,就是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但是对于“混球”来说,他们天生就不在意别人的评价。
拿巴菲特来说,他认为他投资生涯最重要的财富,也是个人品质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内部记分卡。什么叫内部记分卡?就是自己给自己的打分。相对应的就是外部记分卡,就是外界给你的打分。我们不是不需要评价,不需要反馈,不过差别在于你以那个评价为自我挑战的准则。与其听从外界,巴菲特认为听从自己的内心更重要。
在我们生活中,这样的人独立,有主见,不在乎他人的意见,甚至有点自私或者独断,可能有一些混球的地方。表面看来是性格的区别,但其实是评价体系不一样。
第三种武器:从不受制于他人的情感波动。
不是混球们自己的情感不会受波动,混球们是不容易受他人的情感波动影响。
“呆若木鸡”这个成语,最早的意思和现在完全不一样。它出自《庄子》里的一个故事,说的是战国的时候流行斗鸡,齐王请人训练斗鸡。有位高手花四十天,终于培养出一只鸡,这只鸡不叫,像个木头鸡,收敛了全部精神,把别的鸡全吓跑了。这只木鸡就是斗鸡里的战斗鸡,不受他人情绪波动的影响,就是竞技的最高境界。
第四种武器:从不忌讳残忍的坦诚。
极度坦诚,是一种效率最高的沟通方式,虽然经常很残忍。
哈佛大学一位叫罗伯特·凯根的学者研究发现,大多数企业的员工,在公司其实是干两份工作,一是本职工作,二是去社交和处理关系。像达利欧这样的混球就觉得,干吗浪费时间在这儿呢?所以像桥水、谷歌这类公司,就建立了“极度坦诚、极度透明”的企业文化。
第五种武器:从不同情自己的遭遇。
混球几乎不会有“自怨自艾”的情绪,这令他们在困境中极度乐观。
第六种武器:从不停止疯狂的探索。
混球一旦设定了目标,就敢于进行疯狂的探索,即使很多是看起来不能完成的任务。去考虑“实现路径”,而不是争论“是否可行”。这样你就不会被问题吓倒,而是能回到解决问题的轨道上来思考。就像马斯克说的,只是时间和精力的问题。佩奇也说过:“好的点子在被实现之前,人们总觉得那很疯狂。”而混球们从来不畏惧疯狂。
第七种武器:永远追寻伟大的意义。
这一条特别重要,这是有混球思维的决策者,跟真正的混球最大的区别。就像爱默生所说的:“一个一心向着目标前进的人,全世界都会给他让路。”
作家阿什利·万斯就曾经这样评价马斯克,我觉得是对有混球思维的人很好的一段描写,他写道:“马斯克是有情有义之人,他以一种史诗般的方式呈现喜怒哀乐,他感受最深刻的是自己改变人类命运的使命。因而难以意识到他人的强烈情绪,以致他富有人情味的一面被掩盖,令他显得冷酷无情,没有顾及个体的想法和需求。而很可能正是这种人,才能将太空网络的奇思妙想变成现实。”
运气很难被改变,但是运气的运气可以被改变。什么叫“运气的运气”?现在给你200个球,100个红色球和100个蓝色球,让你把这200个球全部放到2个黑罐中。请问如何组合,让你摸到红色球的机会最大?
这道题的答案是:在一个罐子里面只放一个红球,而把其它所有球全部放进另外一个。这道题其实有两个不确定因素,第一个是你不确定摸到哪个罐子,每个罐子都有50%的被选可能性。第二个是你也不确定摸到哪个球。
这两个不确定性里,你是不能知道从罐子里摸到什么球的,就好像你不能决定自己的运气。但是你可以决定的是,让球怎么配置,就好像你可以决定自己去哪里碰运气。
那我们怎么能改变“运气的运气”呢?我们需要先理解基础比率的概念。
我们来看一个生活中可能出现的例子。话说小明和小强两人是高中同学,小明又丑又笨脾气还臭,小强又帅又聪明情商特高,两个人高中毕业后去了不同城市的两所大学。上了两年大学,一个寒假,高中同学聚会,出现了让人惊讶的一幕:小明带回来一个特别漂亮的女朋友,小强却只是孤零零的一个人。为什么呢?原来,小明考上了一所外国语大学,班上一共只有三个男生,满校都是女生;小强考上了一所著名理工科大学,整个系只有五个女生。你所在学校的女生所占的人数比例,就是女生的“基础比率”。小明的学校女生的基础比率高达90%,而小强的学校女生的基础比率只有可怜的5%。所以自身条件更普通的小明找到漂亮女朋友的概率反而更高。从校园恋爱的角度来说,小强同学选错了赛道。
芒格有一句名言:钓鱼的第一条规则是,在有鱼的地方钓鱼。钓鱼的第二条规则是,记住第一条规则。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是不是理解基础比率还挺简单?改变运气的运气,也就是去基础比率高的地方。
有了这些数学知识作准备,让我们开始来拆解运气的运气这个话题。我们试图去探讨,一个人成为穷人或者富人,到底是天注定还是靠打拼?天赋与才能,对成功有多大作用?
泰德·威廉姆斯是顶尖的棒球手,是过去70年来唯一一个单个赛季打出400次安打的运动员。他在《击球的科学》这本书中写道:对于一个攻击手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等待最佳时机的出现。和一般的棒球运动员不一样,他的策略是这样的:第一步:把击打区划分为77个棒球那么大的格子。第二步:根据击球概率给格子打分。第三步:只有当球落在他的最佳“格子”时,他才会挥棒。即使可能三振出*,他也坚持这个做法,因为挥棒去打那些“最差”格子会大大降低他的成功率。泰德·威廉姆斯的秘密在于,将自己的“概率世界”变成了两层。别人都只有执行层,就是击球。但他在执行层上面还有一个配置层,就是决定要不要击球。
在执行层,无论他多么有天赋,多么苦练,他的击球成功概率达到一定数值之后,就基本稳定下来了,再想提升一点点,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而且还要面临新人的不断挑战。而他多的这个配置层,让他有机会改变“运气的运气”,主动选择要不要挥棒击球。当球落在基础比率有优势的区域时,泰德·威廉姆斯就全神贯注地挥棒击球。有了“配置层”,泰德·威廉姆斯其实是用大脑在打球,所以他胜过了其他靠直觉打球的球手。
芒格说,巴菲特的钱,大部分是从十个机会里赚来的。芒格也说过,大部分时候我们就拿着现金坐在那里什么事也不做。我能有今天,靠的是不去追逐平庸的机会。一旦出现,重拳出击。
你无法改变运气,但你可以改变运气的运气。对于个人而言,把自己带到有优势的地方,是一切努力的第一步。你应该在水多的地方挖井,不是以在荒漠上打出水而自豪。即使你拿的那手牌,现在不算太好,也可以通过资源配置,来改变运气的运气。像芒格那样,对平庸的机会说不。通过巧妙配置,令自己的运气最大化。在生活中,我们不仅要专心致志地打好球,也要懂得用大脑去计算“好运气的算法”。
第一步,教你如何找人;想找到合适的人,一定要从扩大样本量开始,尝试跟更多的人接触,适当保持潜在对象的多样性与丰富度。
第二步,教你用什么心态去找人;三门法则,我们用一个带花园的房子,来形容一个人的心灵开放度:最外面的大门是花园的门,然后是房子的大门,最后是卧室门。单身人士的正确做法应该是,看好卧室门,虚掩着大门,热情敞开花园的门。你不要见到心动的异性就敞开心扉,也不要太封闭,把最外面的花园门都关得紧紧的。这个三门法则,也适合作为一个框架,让你去评判、理解他人。
第三步,教你如何停止寻找,确认目标;当你遇到一个有感觉的人时,我们就像一个掰苞米的猴子,会有两种声音在脑海里纠结:第一种是觉得自己很爱这个苞米,像没吃过糖的孩子一样,哭着喊着要海枯石烂,真爱到永远;第二种是不甘心,心想后面会不会还有更好的呢?你应该怎么决策呢?有一种“科学”的做法是:年轻时多恋爱,这个阶段不要把任何遇到的人当作人生伴侣,而是要制定好你的择偶标准。这个阶段一旦过去,只要遇到一个达到标准的人,你就定下来。这个阶段的数值是多少呢?“最优停止理论”给出了答案:37%。比如说,假设你一生可以谈10段恋爱,把前四个恋人全部拒绝,同时制定你的优秀标准。再往后,只要遇到一个达到优秀标准的,你就马上敲定。顺着“37%最优停止理论”,人们应该在年轻时多恋爱,低成本试错,形成一定样本的基数,对爱情这件事有基本了解。等到你的心态成熟之后,只要符合标准就马上敲定
第四步,如何判断一个人适不适合长期相处;口厌感原理。什么叫口厌感呢?就拿可口可乐来打比方,这虽然不是什么健康饮料,但是它有一种很特别的地方:几乎没有什么味觉残余。所以,你今天喝完一瓶,明天再喝也不会觉得腻。让你多喝的决定性因素,不是好喝的峰值有多高,而是味觉残余的峰值有多低;(有办法降低这个“味觉残留”吗?还是增加新鲜元素?)
第五步,如何经营一段长久的关系。就像物理学的熵增原理,自发的由有序向无序发展,两个人的关系状态也越来越混乱。
麦克斯韦妖实验:有一个空间,被一个隔板划分成两个,隔板上有一个小阀门。这个小妖就把守这个阀门,它能观察到所有分子的速度。当小妖看到右边的高速分子来到阀门时,它就打开让高速分子进入左边;当小妖看到左边的低速分子来到阀门时,它也打开让低速分子进入右边。假如阀门没有摩擦,左边就会有越来越多的高速分子,就会越来越热;右边就会有更多低速的分子,变得越来越冷。小妖根据获得的信息,让这个空间的混乱程度降低了。
回到我们的婚姻来看,也需要一个麦克斯韦妖。它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判断信息,当智能调节阀。通过你们长时间的相处,你要能判断对方现在是什么状态。如果对方很坚决,出于稳定,你就要把自己调整得随和一点。如果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