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的主要地理特征是什么(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
时间:2024-01-16 18:10:46 | 分类: 基金百科 | 作者:admin| 点击: 59次
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
渤海是我国四大海域中盐度最低且为北半球冬季纬度最低的大面积结冰海域。为缓解环渤海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压力,我国学者大胆提出了海冰作为淡水资源开发的设想。下图示意渤海及黄海北部海冰分布范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我国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中分布着众多湖泊,每一个湖泊都形成一套独立的生态系统。其中苏木吉林湖地势低洼,且被周围沙山分水岭圈闭,近年来湖泊面积较稳定。图为“苏木吉林湖区湖泊补给量和排泄量动态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新西兰位于太平洋西南部,是一个美丽的海岛国家。绵延的山脉、澄澈的湖泊、神秘的峡湾,被人们誉为“世界上最后一片净土”。峡湾国家公园位于南岛西南端,自然景观独特。位于南阿尔卑斯山东麓的特卡波镇被誉为“全世界星空最美之地”,肉眼是这里最好的照相机,能观看到全世界最璀璨的星河。图为新西兰南岛*部示意图。
日本海沿海是世界上著名的“豪雪地带”。受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将其分为里日本(靠近日本海的一面)和表日本(靠近太平洋的一面)。东西海岸冬季降雪量差距较大。但据古气候学家研究发现,在距今2万年前的末次冰期全盛时期,“里日本”降雪量远小于现在。一直以来,当地人对白雪充满了不同的情感,将其称为“白魔”“白炭”“白色资源”。下图示意日本的地理位置。
温尼伯湖是哈得孙湾西南部的大型淡水湖,为冰期时古冰川湖的残迹。冰川消融初期,湖水曾经通过红河注入密西西比河。随着冰川进一步消融,湖水改由纳尔逊河注入哈得孙湾。下图示意目前温尼伯湖及周边水系。
1.《高考地理小专题(自然地理)》获取方法
2.《高考地理小专题(人文地理)》获取方法
3.《高考地理小专题(区域发展+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自然灾害)》获取方法
4.《基础地理教程》获取方法
5.《中国地理小区域100例》获取方法
6.《世界地理小区域100例》获取方法
7.2023年地理试题资料包免费送!
适用对象:高二,高三全体学生,高中地理老师,地理旅游爱好者
部分图文
来自网络,仅供大家学习探讨之用,如涉及侵权,请留言处理。
简述新西兰的自然地理特征?
新西兰这个国家是南太平洋的一个国家,地理位置是在太平洋的西南部,这个国家的南岛靠近南极洲,新西兰这个国家的主要城市有奥克兰、基督城北、帕默斯顿等,整体的气候条件是温带海洋性气候,那么新西兰地势特点有哪些呢?
新西兰地势特点,新西兰整体是山地和丘陵为主,山地和丘陵的总面积达到了70%以上,新西兰的平原是比较狭小的,大多数的河流也并不长,所以在航运方面是不太方便的。不过新西兰的水利资源比较丰富。新西兰的北岛大多是温泉和火山,南岛大多是湖泊和冰河。
最新高中高三地理公开课教案 教资高中地理教案(6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这是课程标准中“根椐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这一条标准的要求。分析这条标准,其中包含的具体要求如下:
1、阅读图表资料,了解全球气候的变化周期,并据此归纳各时期气候变化的规律和特点。
2、阅读图表资料,了解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
3、根据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可能影响。
学习的重点不在全球气候变化本身,而是把全球气候变化看作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从而探讨其对人类活动的可能影响。
不必具体分析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但在教学中要强调人类活动对气候变暖的加剧作用。
应通过资料认识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并呈现一定的变化周期。并从资料中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1)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出不同时间尺度下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以阅读的形式解释区域性气候的变化要比全球性气候变化复杂得多。
(2)图文结合案例说明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以“活动”的形式预测其它可能影响。
(3)以角色模拟的形式说出人们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以“活动”的形式分析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
(1)学生对太平洋岛国的迁移、南极企鹅的生存问题等事件比较感兴趣,在导入新课时,选取有关全球气候变暖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等的事例来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
(2)学生在学习地理时所需要具备的时间、空间概念和跨度还不够。
(3)学生学习本课时内容可能遇到的障碍有:分析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只考虑人为原因而忽略自然原因,归纳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可能影响不够完整,寻找解决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问题的措施找不到突破口。
[三维教学目标]根据对教材内容的分析,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特征,按照地理新课标的要求来确定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和能力目标:
①认识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并呈现一定的变化周期,说出不同时间尺度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①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有关的气候资料,并将气候变化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运用在地理学习过程中。
②通过阅读图表,归纳不同时间尺度全球气候变化的周期和规律。
③通过阅读图2。27“近现代全球年平均气温变化曲线”中模拟曲线(灰色)和实际气温变化曲线(红色)的不重合,得出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除了自然原因之外,人为原因起了加剧的作用。
④推测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代表性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去发现问题,并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探究解决目前气候变化的应变措施与对策。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②培养学生能时时刻刻用一双“地理眼”看待周围的地理事物和现象
③培养学生尊重自然规律、积极地适应自然规律,并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改造自然的观念。
④使学生关注全球的环境问题,培养具有人文关怀和国际视野的人
1、通过阅读图表归纳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的周期和特点。
2、结合“水循环”知识和农业生产和气温、降水之间的关系分析得出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3、引导学生从原因中去寻找措施,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思维方法(即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得出气候变化的缓解对策、适应对策和根本对策。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合作讨论法、读图归纳法、问题探究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平台、自制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1、据新华社沈阳2003年9月14日电(记者张玫、沈科)中国科学家测量发现,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峰顶覆盖的千年积雪30余年来正在不断融化变薄。使珠峰的雪面高程33年持续下降了约1。3米。
2、2004年2月19日拍摄的照片显示了南太平洋岛国图瓦卢的美丽海岸线。这个四季风景如画的南太平洋小国目前正面临被海水吞没的危险。
3、据报道,南极地区的阿德利亚企鹅数目从1975年的1。5万对减少到目前的9000对左右。你们知道这与什么因素有关吗?
提出问题:这是为什么?
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全球气候变暖”——这不是一个新名词,是大家似是而非知道
的,现在的任务就是让学生有把“全球气候变化”的来龙去脉弄得清清楚楚的意愿。
[问题探究1]:是否自地球诞生以来全球气温就在不断上升呢?
展示资料:据资料考证,在距今约3000多年前,我国中原地区的气候比现在暖和得多,那里生存着许多热带和_带动植物。热带标准动物——大象几乎随处可见。因此,当时得河南省称为豫州,“豫”字形象比喻为一个人牵了一头大象,直到现在,河南省仍简称“豫”。
展示图片:重庆梁平县发现的第四纪冰川遗址
展示资料:我国楼兰文化消失的原因有:
②**军事的原因:当地有古罗马军队的遗民;
③地质原因:楼兰的汲水河流的上游因为地震的原因而形成了两个湖泊,造成下游来水的减少。
得出结论:在漫长的年代中,地球上的气候变化有一定的规律,例如有个时期缓慢地变暖或变冷;有个时期缓慢地变干或变湿,这种变化称为气候变迁。
教师讲解:二十多亿年以来的地球气候,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的周期长短不一。
受太阳辐射的变化、下垫面条件的改变、大气环流的变化等自然原因的影响,地球气候是在不断变化的。现代的气候类型,可以看作是地球气候变化长河中的一个发展阶段。
充分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地理事物与现象,该事物或现象与其认知产生了冲突,激起学生寻找地理规律的认知_。
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第一步:展示图片和资料
展示图片:①庐山山顶的“飞来石”;
资料:在地球历,曾经发生过三次大冰川时期,这三次大冰川之间的时间间隔大约为三亿年左右。在两次大冰川期之间是间冰期。大冰川期气候寒冷,间冰期气候则较温和。在间冰期里气候也是波浪式发展变化的。
(一)地质时期(距今22亿年—1万年)的气候变化,曾反复出现过3次大冰期,气温呈下降趋势;大冰期之间为间冰期,气温呈上升趋势。
建议:大家在以后的旅行或者游览路途中也会发现一些可以证明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的例子哦。到时候大家就可以给别的游客当导游来解说了。
对于距离学生时空非常久远的地理现象,教师以展示生动灵活的资料和直观典型的图片来解决学生认识的难点。
第二步:
提问:我们发现现在我们全球的气候是处在比较温暖的间冰期。是否处在间冰期的话全球气温就在不停的上升趋势中呢?导致了现在所谓的“温室效应”?
引导学生阅读图2。25“过去一万年的气温变化”及右边的小字部分,归纳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规律和特点。
(二)历史时期(一般指1万年左右)的气候变化,气候仍然是波动的,有时为温暖时期,有时为寒冷时期。呈波动上升趋势。
古气候变化对中国人类活动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样对世界人类的文化和经济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示图片:历,北方牧民因气候变冷而周期性南迁
对于距离学生时空比较久远的地理现象,教师结合历史事件,并展示生动灵活的图片来解决学生认识上的难点。学生感觉到学习地理是有用的,能解释他们在日常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第三步:
读图分析:气温变化曲线说明了气候不断变化的事实。再请大家看图2。26,通过读图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三)近代气候变化(最近一二百年),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是气温升高,1860年以来,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0。6℃。
[过渡]:从时间上看,这三个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有什么关系呢?
[小结]:全球气候变化规律在不同的时间尺度是不同的,在不同的地区也是不同的。
使得学生初步建立地理时空跨度大、时空变化复杂的思维。
第五步:
请大家观察p50“活动”中的图2。27“近现代全球年平均气温变化曲线”
通过回忆读图的主要步骤,掌握并巩固读图的方法:先读图例或者坐标,然后分析具体内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结]: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有自然原因,但人为原因起到了加剧的作
用(工业革命之后,大气中的温室气体的含量在不断增加,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导致全球气温上升趋势加剧)
知识目标:了解亚洲的位置、范围、政区划分以及地形河流概况。
能力目标:1.通过对亚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如学会读图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学会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某一区域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出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并分析其相互关系。
2、通过地图和资料,尝试从不同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发展发散思维。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探究意识和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亚洲自然风貌的学习以及用歌曲强化氛围,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于我们生活的大洲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正确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教学准备:挂图、地形名称卡片
导入新课:
你知道世界陆地的最低点在哪吗?在哪一个大洲?
对,以上所有的答案都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大洲—亚洲。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的对象将由上学期通观全球,转向距离我们周边的世界越来越近的地理环境,从某一大洲,深入到某一政区,再具体到某一国家。
讲授新课:
一、世界第一大洲
认识一个大洲,先要从“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确位置,搞清楚范围、边界。
[活动]:p3
1、读图6.1《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描述亚洲在东西半球、南北半球中的位置。(绝大部分在东半球、北半球)
①最北:81°n;最南:11°3′s;
②最东:169°40′w;最西:26°3′e
3、读图6.2、6.3,你可以从哪些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1、计算:
b.地球上纬度相差1度,距离约110千米,则亚洲南北距离(10120千米)
2、读图6.3《七大洲面积比较》,亚洲面积是多少,相当于几个欧洲和南极洲面积之和?(三个欧洲和一个南极洲面积之和)
得出结论:为什么说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1、跨纬度(跨寒、温、热带)
1、角色扮演──亚洲的邻居(读图6.2《亚洲的范围》)
前后7人为一小组,以中心课桌为亚洲,确定教室的北方,请该课桌周边的同学依据地图,说明自己应扮演哪一大洲或哪一大洋,并报出自己的方位,并按与亚洲的相邻关系调整前后左右的距离。
2、读图6.2《亚洲的范围》,仍由周边同学说出自己所扮演的大洲与亚洲的分界线
亚欧分界: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非分界:苏伊士运河
亚-北美分界:白令海峡
读图6.4《亚洲地理分区》,结合图6.5《亚洲地形、政区》,回答问题:
②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印度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
⑥中国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这个地理分区还包括哪些国家
区域地理特征的学习通常要分为自然和人文两方面。下面我们就要看看亚洲这里最重要的自然特征有哪些。
[播放《亚洲雄风》歌曲,提问]从这首熟悉的歌曲里,你听到亚洲的大自然里有什么了吗?你感受到了亚洲的骄傲在哪里了吗?
[复习地形图的阅读方法]地形图依据什么来分层设色的?每种颜色各代表什么高度?(读海深陆高表)基本地形有哪五种?
结合读图6.5和p.5阅读材料,全班分成两组做一次亚洲之旅:
1、请一组同学沿东经80度,从北向南做旅行,另一组同学沿北纬30度,从东向西做旅行。(前后左右同学可“结伴而行”)请沿途纪录所经国家、地形区,所见到的地貌环境和地形特征(地名、海拔、景观等)。
2、每组学生依次上前指挂图描述所经地区名称、景观及海拔高度。全班对描述面、语言最流畅的同学予以鼓掌激励。
3、“造型活动”:
(教师课前准备好以上地区的名称卡片,平原、高原、山地分别采用不同的颜色,如绿色、红色、-)
以上同学手拿卡片依次站成南北向和东西向两排,交叉成十字。教师提出“造型要求”:
各人以膝盖处为海平面,腰部为海拔2000米,头部为4000米,请以上同学将手中的地形卡片举放在最合适的位置。
从同学们的描述及演示,能否得出亚洲地形大势有什么特点?(地形复杂多样,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同学们演示的地形高低起伏,即地势状况,大家一目了然。如科学的按垂直坐标和水平坐标标注在图上就成为沿北纬30度和沿东经80度的地形剖面图。(见p.6图6.7)
[提问]亚洲河流众多,依据以上特点,亚洲的河流大多应从哪个方位发源,流向哪里?(呈辐射状,由中心流向四周)
总结:
1、地形大势: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
2、主要地形区:西西伯利亚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伊朗高原、德干高原
3、主要河流:
1、跨纬度(跨寒、温、热带)
1、地形大势: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
1、初步掌握亚洲气候特征
2、能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及相关资料分析亚洲的气候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
3、理解亚洲东部和南部的饿降水与夏季风的关系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4、初步学会从位置、河流、气候等方面归纳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情感态度目标:
1、通过学习亚洲气候与位置、地形、农业的关系,分析气候特征的影响因素,足见形成追根求源的探索意识。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读图分析、讨论竞赛等活动,发展逻辑思维、培养创新与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气候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对比不同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造成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教学准备:地图
导入新课:
从今日的天气等话题导入,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提示:冬夏两季的气温差异和降水差别。)
复杂的气候:
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我们连云港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气候是自然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很大。作为世界第一大洲,面积广大,地形复杂,气候差异很大。(展示p7“亚洲气候类型图”)
1、亚洲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
全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有十一种,仅亚洲就有9种,说明了什么?
2、观察其中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什么?主要分布在哪儿?
温带大陆性气候,约占亚洲面积的一半以上,主要分布在亚洲中西部。
4、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并在上面点出孟买和哈尔宾、雅库茨克、乌兰巴托的位置)
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是全年温差大,冬冷夏热,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过渡:降水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陆地上的淡水来源主要来自于大气降水。
6、亚洲降水比较多的气候类型除了位于赤道附近马来群岛的热带雨林气候外,还有集中季风气候全年降水量相对比较多,是哪几种?主要分布在哪儿?
教师简单解释何谓季风气候,在亚洲图上画箭头简单示意,补充三种季风气候的降水季节分配图和降水年际变化图,帮助学生分析季风气候降水的特点)
小结:降水的多少与夏季风有什么关系?
小结:所以在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区内,由于夏季风的影响易发生旱涝灾害。
8、根据以上分析,从气候类型及分布范围看,亚洲的气候主要有什么特点?
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
过渡:为什么会形成这么复杂的气候?主要受了哪些因素的影响?
(以亚洲的几个城市{前述}为例,提示回忆上册学过的“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知识,引导学生总结出气候与位置的关系及气候与地形、地势的关系)
小结:影响亚洲气候的因素,除了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外,还有地势及其他因素,但主要的是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提问:在图中,非洲的饿气候分布有什么特点?分析主要的影响因素。
总结:赤道穿过非洲中部
以热带气候为主,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很广
影响因素:纬度位置,还有地势高低等
板书设计:
复杂的气候:
绘制热力环流过程图并说出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能够运用热力环流来分析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地理现象。
通过动手做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养成动手操作的能力,能够透过现象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养成探索自然、热爱科学的精神。
播放《军港之夜》歌曲,并且展示歌词:军港的夜啊静悄悄……海风你轻轻的吹,海浪你轻轻的摇……
1、温故知新:
2、观察热力环流的实验:
提供实验器材、展示实验。提问:玻璃缸内的烟是如何飘动的?为什么会这样飘动?
3、探究热力环流过程:
①引导学生分析图中若a、b、c三地受热均匀时,海拔高度越高气压越低,同一水平高度上气压相等。
③分析空气垂直运动导致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
④引导学生观察等压面的弯曲情况,得出等压面的弯曲规律。
⑤分析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差异形成的空气水平运动,指出空气在同一水平面上由高压处流向低压处。从而形成大气的热力环流。
4、揭开悬念:
再次播放《军港之夜》歌曲,并且展示歌词:军港的夜啊静悄悄……海风你轻轻的吹,海浪你轻轻的摇……
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判断歌词中的风向正确吗?
学生根据已学的知识进行讨论,绘制图示,教师进行点拨和总结。
讨论分析城市热岛环流的形成过程,并提问:大气污染的工业应该怎样布*?
课堂小结:
热力环流过程:太阳辐射→冷热不均(热力)→垂直运动→水平气压差→水平运动课后探究:
创设情境、制造问题:巴山夜雨是如何形成的?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城市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在上一节,教材把城市是作为一个点,从宏观上讲解城市的区位因素,而本节把城市作为一个区域,从微观上剖析城市的内部结构。重点在于分析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形成原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城市功能区类型并能够举例说明历史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对功能分区的影响。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要应用综合的观点、辩证的观点看问题,避免使所学知识公式化。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认识城市各功能区的分布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学会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城市各功能区的形成和变化,培养学生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树立实事求是的思想。
(2)通过认识城市,理解三大因素对城市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合理规划起重要的指导作用,从而进一步热爱自己生活的城市。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城市三种功能区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特点。
难点: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
高一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对城市有所了解,但对于城市功能分区了解很少,所以讲解时需要细致。对于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了解更少,讲解时应多提供一些合适的案例。
五、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讲解法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本知识,完成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城市图片。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四人一组,准备探究学习。
七、课时安排:1--2课时
1、课标要求: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2、课标分解:①什么是水资源?衡量水资源丰歉程度的标准是什么?②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的时空分布?③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各怎样影响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④水资源数量、质量如何对人类的生产活动产生影响⑤如何从开源、节流两个方面来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1、知识与技能
②运用图表说明我国和世界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
③说明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④了解水资源面临的问题和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①通过阅读有关资料和图片,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②通过案例分析和活动设计,培养学生思维方式,挖掘学生潜力,激发学生的求知精神。
③通过开展小组合作作业,倡导合作探究和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②增强学生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重点:认识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及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
难点: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1、按学习小组分6人一组,共10组。
2、预习教材内容,按课本的活动和案例要求,由小组集体讨论的方式,试得出答案。
用一张图片引入本节课的内容(没有水就不能“活”)
水资源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我们居住的星球有液态水的存在。水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那么什么是水资源呢?请同学阅读书本上的第一部分内容,然后谈谈你对水资源的理解。
学生回答:广义上的水资源是指水圈内的水量总体;狭义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问:这些淡水资源是不是全部能为人类所利用呢?
答:目前人类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教师总结:可见,陆地上的淡水资源本来就比较有限,加上这些淡水资源并不能全部为人类所开发利用,所以,“水的星球”实际上严重缺水。那么这些水资源是如何分布的呢?如何判断一个地方水资源的丰歉程度?请同学接着看第一部分的内容,稍后进行抢答。
(1)影响水资源数量的因素是径流量。(错,降水量和蒸发量)
(2)判断正误:衡量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水资源丰歉程度的指标:多年平均降水总量。(错,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3)判断正误:降水量大、水资源活跃的地区,水资源丰富;降水量少、水循环不活跃,水资源贫乏。(对)
(1)从大洲看,哪个大洲最多?哪个大洲次之?最少的是哪个大洲?
答:亚洲最多,南美洲次之,大洋洲最少
(2)各大洲按多年平均径流总量由多到少的是怎样排序的?
答:亚洲、南美洲、北美洲、非洲、欧洲、大洋洲
问:为什么非洲的降水量比南美洲多,而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却比南美洲少呢?
答:虽然非洲的降水量多,但非洲的蒸发量却比南美洲要大的多。
导出多年平均径流总量的公式: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多年平均降水量一多年平均蒸发量
答: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
答:夏秋降水多,水资源较丰富;冬春降水少,水资源较贫乏
答:受季风、地形条件的影响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1)影响水资源数量的因素:降水量和蒸发量
(2)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水资源的丰歉程度,通常用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多年平均降水量一多年平均蒸发量
a、降水量大、水循环活跃,水资源丰富;降水量少、水循环不活跃,水资源贫缺。
b、从世界范围看:按大洲说,亚洲最多(南极洲除外),南美洲次之,大洋洲最少;按国家说,巴西最多,俄罗斯次之,我国居第六。
c、从我国看:从地区分布上看,我国南方水多,北方水少;东部水多,西部水少。从时间分配上看,夏秋降水多,水资源较丰富;冬春降水少,水资源较贫乏。
承转:由于水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因此水资源对人类社会发展影响很大。它的数量跟质量会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由于水资源的分布存在地区差异,从而影响了地区经济的发展。
晋江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200~20xxmm,受季风气候的影响,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匀。径流量自西北山区向东南沿海递减,在经济相对欠发达的西部西北部流域中上游地区是多雨径流丰富区,水资源丰富,而在经济较发达、人口稠密的下游沿海地区降水径流少,水资源较贫乏。加上晋江工农业的发展对水的需求量的增加,导致晋江的水资源严重短缺,部分城镇(如陈埭)出现了严重的用水问题。由此可见,水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十分密切。
问:水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表现哪些方面呢?
答: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问: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如何对区域经济产生影响?
答:1、水资源的数量影响经济活动规模的大小。
2、水资源的质量也会影响一个地区经济活动的效益
在不同的时代,水资源的数量与质量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请同学阅读教材p67,图3.12“水资源利用的进步”回答:
(1)20xx多年前,罗马人用输水渠,引用地表水发展农业生产,农业生产靠近哪里发展?
答: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低下,农业沿河湖地区分布
(2)1870年美国大平原的移民利用哪些水体发展农业生产,生产规模有什么变化?农业生产分布向哪里发展?
答:采用地表水,生产规模变大;农业生产开始向有丰富地下水的地区分布
(3)20世纪50年代以来,海水淡化技术发展使人类生产活动的范围扩展到哪里?
答:水资源缺乏但又靠近海岸的地区
答:在科技较落后的时代,人类生产活动主要是靠近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拓展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人类生产在没有自然资源的地区同样得到发展。
教师总结:可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资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小。水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关系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但是随着工业的发展,水资源的污染情况越来越严重,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就有陈埭的“水污染”事件。课前曾布置同学去搜索相关的资料,接下来我们请部分小组来分享他们的成果。分析陈埭水资源问题及导致这种问题的原因。
教师总结:可见科技进步、工业发展的同时,虽然给人类带来了物质上的收获,但是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增加,过度利用和污染等加剧了水资源短缺。
承转: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扩大了。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水资源短缺形势越来越严峻,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呢?
探究一:解析***水资源利用的成功之处
1、***的自然环境适应发展农业吗?
答:不适合,只有小部分是地中海气候,其余多数为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干旱少雨,不适合于发展农业
答:1、开源:海水淡化;2、节流:采用喷灌与滴灌技术、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等
3、从***发展农业的奇迹中,对中国西北农业发展有何启示?
答:采用喷灌与滴灌技术,发展节水农业
探究二:解析咸海的忧虑
答:咸海的面积不断减少
答:有自然的原因也有人为的原因,但主要是人为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人类无节制的地灌溉,特别是从咸海的两大入湖河流——锡尔河和阿姆河中提水,导致咸海水量大减,湖面面积不断缩小。
答:使该地区大量动物灭绝,位于咸海湖滨的城镇出现饮水短缺问题,传统渔业衰落等问题。
探究三:我国华北平原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原因以及解决措施
原因:
1.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导致华北地区水资源紧张的主要原因。
2.人口增长过快,工农业发展迅速,加剧了水资源紧张程度。
解决措施:
1.加强对水资源的综合管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2、跨流域调水工程是解决华北地区水资源不足的根本途径。
3、大力发展节水农业,积极推广耐旱作物;改革灌溉技术,如实行管道输水、喷灌、滴灌。
探究四:调查陈埭水资源状况(题目由各小组讨论自行确定)
本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水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人类容易利用的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只是水资源的一部分,加上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使许多地方不同程度地缺水,制约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与人类活动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但科技进步又能对水资源的利用上又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如修建水库、海水淡化等,然而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的短缺,因此必须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途径主要是开源、节流。但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要根据各地方的实际来采取开源节流等相应措施,才能令水资源“以少变多”,促进水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小组合作性作业:陈埭水资源的调查报告
1、水资源的概念:
广义:包括水圈内的水量总体。
狭义:主要是指陆地淡水资源。
2、衡量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水资源的丰歉程度标志:多年平均径流量
1)大洲:最多亚洲,其次南美洲;最少大洋洲
2)国家:最多巴西,其次俄罗斯,我国居第六
3)我国水资源特点:
1、水资源的数量影响经济活动规模的大小。
3、在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影响。
1)在科学技术较落后的时代,人类主要靠近自然资源丰富地区发展。
2)随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发展不一定靠近自然资源丰富地区。
1、开源:
2、节流: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方式的转变。因此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还给学生,整节课以“问题、案例”组织教学内容,又以“抢答、分析、讨论等”活动组织、开展教学,“激活”地理教学,实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教学的过程中,比较重视在分析水资源案例的过程中分析方法的掌握,作业又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一份陈埭水资源的调查报告,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2、探究人口迁移的特点,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4、通过有关人口移动的讨论,学会全面地、客观地分析某一具体的人口迁移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人口迁移与人口移动两个概念的关系,明确不同地理概念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2、过剖析人口迁移的基本原因推力拉力作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各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使学生学会正确看待各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
3、在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团结协作,大胆表达、交流,发展学生学会合作、与人交往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人口迁移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看待生活。
2、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播放录象:我国民工流动、伊拉克战争难民移动引入本节课题
回答问题:
③短期旅行、农民秋收后到城市打工、去商店买东西是否是人口迁移
提示:人口迁移是指变更定居地时间为长期或永久,人口迁移≠人口流动③中的现象都是人口流动。
[活动参与]针对课本活动1判断是否为人口迁移?各组讨论,发言人回答
[承转]①②为国际人口迁移,③为国内人口迁移,引入人口迁移的分类
[活动参与]针对课本活动2判断哪些为国际人口迁移,哪些为国内人口迁移?当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各组讨论,发言人回答
[承转]人口迁移类型多种多样,引起人口迁移的原因是什么?引入下一问题: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学生阅读]课文第一、二段,回答问题:人口迁移的基本原因是什么?推力与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探究问题:①20世纪60-70年代美国的人口迁移方向?拉力和推力分别是什么?
②20世纪70年代后美国的人口迁移方向?拉力和推力分别是什么?
[讨论回答]20世纪60-70年代由于东北部老工业区环境恶化,西部和南部环境优美,新兴工业发达;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城市环境改善和老工业区经济的重建,出现了人口向老工业区和城市回流的现象。
[承转]从以上分析:引起美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自然环境生态因素。
[阅读回答]①自然环境因素中哪些是拉力,哪些是推力?
答案:拉力为气候温和,土壤肥沃,水源方便,地形平坦,资源丰富;
推力为环境恶化、自然灾害;由生态环境条件恶化而引起的移民称为“环境移民”或“生态移民”。三峡移民并不是环境移民,因为环境移民是被迫的,结果都是流离失所,背井离乡。举例:图瓦卢举国移民新西兰。
[承转]自然条件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是通过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来实现的。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阅读课本]回答:
答案:拉力为经济水平高,迁入率高。推力为经济落后,迁出率高
表现:城市化的推进,大型建设项目的布*,区域的大规模发展,交通运输
[展示资料]深圳-年轻的特区城市、三峡工程建设、西部大开发
提问:造成的人口迁移分别受哪个因素影响?
答案:城市化的推进、大型工程建设项目的布*、区域的大规模开发
[活动参与]学生阅读课本活动要求,看图分组讨论:
答案:方向:从内地向沿海,从农村向城市,从山区向平原——从经济发达区向经济欠发达地区。
原因:①我国人多地少,农村劳动力长期处于剩余。
[阅读提问]阅读课本材料:我国当代人口迁移、战争与巴尔干人口迁移
问题: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人口迁移与巴尔干地区的人口迁移分别是有什么因素引起的?
答案:国家政策、战争即**因素。
a科技人员出国留学b印巴分治c老张到深圳去和儿子一起居住(文化教育、宗教、家庭婚姻)
[活动参与]阅读课本活动要求,讨论回答:
①世界人口迁出国和迁入国有什么特征?(迁出国都是发展中国家,迁入国都是发达国家)
②造成这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发达国家经济发达,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剩余。主要受经济原因影响。)
③在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的人口迁移主要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经济因素)
[小结]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自然生态环境因素、经济因素、**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在以上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
[探究]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分别带来怎样的影响?讨论回答:
对人口增长和分布产生巨大影响;对人口结构产生影响;对经济、文化发展深远影响;同时对城市的环境、交通、住房等产生影响。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7澳大利亚》试题
8.7澳大利亚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下列岛屿,属于澳大利亚的是( )
A.加里曼丹岛B.新几内亚岛
C.苏门答腊岛D.塔斯马尼亚岛
【分析】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位于南半球,属于发达国家。
【解答】解:结合选项来看,四个岛屿中属于澳大利亚的是塔斯马尼亚岛,该岛屿位于澳大利亚大陆的东南部,主要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故选:D。
【点评】考查澳大利亚的领土组成,结合相关地图解答即可。
2.澳大利亚的生物保留着许多古老的种类,主要是因为( )
A.气候炎热,有大面积的沙漠和草地
B.长期孤立于南半球海洋上,自然条件单一
C.澳大利亚动物食物不足,进化缓慢
D.澳大利亚生物种类少
【分析】澳大利亚有很多古老的动植物.大约在两亿年前,澳大利亚就同其他大陆分离,孤立存在于南半球的海洋上,长期以来,由于自然条件比较单一,动物的演化很缓慢,至今还保存着许多古老的物种.那里没有高级的野生哺乳动物,只有低级的有袋类动物,如腹部有口袋以保存幼兽的大袋鼠、吃桉树叶生活的小袋熊,以及卵生的哺乳动物鸭嘴兽等,都是澳大利亚独有的动物.
【解答】解:澳大利亚长期独立存在于太平洋上,生存环境单一,生物进化缓慢,袋鼠、鸸鹋、鸭嘴兽、考拉等是澳大利亚特有的古老生物。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澳大利亚保留古老动物的原因,熟记课本知识点解答简单.
3.下列动物中属于澳大利亚所特有的是( )
A.大食蚁兽、美洲虎B.骆驼、斑马
C.袋鼠、鸸鹋D.狮子、大象
【分析】澳大利亚是大洋洲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唯一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它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由澳大利亚大陆和塔斯马尼亚岛等岛屿组成。澳洲大陆一直孤独地处于其他大陆之外,这块大陆上的其他动物几乎与外界没有任何的联系,多种因素造成了该地区动物的独特性,被称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解答】解:澳大利亚是南半球经济最发达的国家,被称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有许多特有生物,如树袋熊、袋鼠、鸸鹋、鸭嘴兽等,这些特有的生物,是在地球演化过程中保留下来的古老生物种类。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主要考查澳大利亚的独特动物,属于基础题,牢记即可。
4.澳大利亚发展养羊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有( )
①四面临海
②野生食肉动物少
③草原辽阔
④地下水资源丰富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分析】澳大利亚地势平坦、开阔、干旱、草原面积广,是发展畜牧业的重要前提条件,曾为英国殖民地,技术发达,是现代化的大牧场,澳大利亚的大自流盆地,提供了丰富的地下水,同时澳大利亚在几千万年前就与其他大陆分离,自然条件比较单一,使得动物的演化十分缓慢,没有大型野生食肉动物,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解答】解:澳大利亚发展养羊业的有利条件是:草原广阔、气候适宜;没有大型食肉动物;地下水资源丰富。四面临海和养羊业关系不大。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澳大利亚发展畜牧业的优势条件,结合所学知识点理解解答即可,要牢记。
5.澳大利亚森林大火频发的主要原因是( )
①大部分夏季持续高温干旱
②冬季寒冷少雨
③森林覆盖率高
④桉树含油脂高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分析】南回归线穿过澳大利亚的中部,受纬度因素的影响该国热带气候面积广,干旱面积广大;其气候分布特点是呈半环状分布。受海陆因素影响,从西到东降水量逐渐增多。
【解答】解:读图可知,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从2019年9月到2020年1月为澳大利亚的夏半年,大部分地区持续高温干旱;结合材料:澳大利亚森林覆盖率较低,但是78%的天然林为桉树,桉树树叶富含油脂,因此,澳大利亚森林大火频发。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澳大利亚森林大火频发的原因,结合澳大利亚的气候特点和题干中提供的信息解答即可。
6.20世纪7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的采矿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有所下降,其原因最可能是( )
A.矿产储量不足,品质不佳,开采难度大
B.矿产资源的开采效率和利用效率很低下
C.在资源开发过程中不注意生态环境保护
D.服务业发展迅速,成为了新的经济支柱
【分析】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唯一拥有整个大陆的国家。因有许多古老的动物,如袋鼠、鸸鹋、鸭嘴兽等,被称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又因为羊特别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澳大利亚铁矿、铝土矿、煤、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而且开采的矿石一半以上用于出口,被誉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解答】解:目前澳大利亚服务业发展迅速,采矿业和冶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有所下降,现在服务业是澳大利亚的经济支柱,故D叙述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澳大利亚的相关知识点,理解解答即可。
7.如图是澳大利亚的国徽,下列关于该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国徽上的两种特有动物是袋鼠和鸸鹋
B.悉尼是全国最大的工业城市和港口
C.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D.工业和农牧业是本国的经济支柱
【分析】澳大利亚是南半球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这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开发的历史悠久,经济发达。
【解答】解:澳大利亚国徽上的两种特有动物是袋鼠和鸸鹋,故A正确;
悉尼是全国最大的工业城市和港口,故B正确;
澳大利亚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故C正确;
澳大利亚的经济支柱是服务业,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澳大利亚的知识,在掌握该国人口分布特点、独特的动物以及经济支柱产业等知识基础上解答即可。
8.据统计,澳大利亚有植物约12000种,其中有约9000种是其他大洲没有的;有鸟类约650种,其中约450种是澳大利亚特有的。澳大利亚特有动植物种类繁多的主要原因是( )
①长期孤立于其它大陆,缺乏交流
②自然环境优越,适宜生物生存
③自然环境单一,生物进化缓慢
④人们的环保意识强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分析】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经济发达,是世界上唯一拥有整个大陆的国家。因有许多古老的动物,如袋鼠、鸸鹋、鸭嘴兽等,被称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又因为羊特别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澳大利亚铁矿、铝土矿、煤、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而且开采的矿石一半以上用于出口,被誉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解答】解:澳大利亚有很多古老的动植物。大约在两亿年前,澳大利亚就同其他大陆分离,孤立存在于南半球的海洋上,长期以来,由于自然条件比较单一,动物的演化很缓慢,至今还保存着许多古老的物种,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澳大利亚多古老动物的原因,结合课本知识解答即可。
9.在澳大利亚的国徽上有动物界的跳远名将( )
A.考拉B.鸸鹋C.琴鸟D.袋鼠
【分析】澳大利亚是南半球经济最发达的国家.被称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有许多特有生物,如袋鼠、鸸鹋、鸭嘴兽等,这些特有的生物,是在地球演化过程中保留下来的古老生物种类.
【解答】解:世界上266种有袋哺乳动物中,有近一半是澳大利亚大陆独有的,像袋鼠、树袋熊和袋狸等。其中袋鼠善于跳跃,被称为动物界的跳远名将。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牢记即可.
10.澳大利亚的地势特点为( )
A.中间高、四周低
B.中间低、四周高
C.东西高、中部低、南北纵列分布
D.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分析】澳大利亚是大洋洲最大的国家,西北面与亚洲相邻,东濒太平洋,西临印度洋,南与南极大陆遥遥相望,是世界上唯一拥有整个大陆的国家。
【解答】解:澳大利亚地形分为三部分,呈南北纵列分布,西部是广阔低矮的高原;中部是大面积的平原;东部是自北向南纵贯的山地。地势总起来说:东西高,中部低。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澳大利亚的地形特点,牢记即可。
二.解答题(共5小题)
11.阅读澳大利亚地形分布图、澳大利亚主要农业带分布图、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澳大利亚以热带、亚热带为主,请根据图上信息写出一个判断依据 南回归线穿过澳大利亚的中部 。D点的经纬度为 40°S,150°E 。
(2)读图甲,澳大利亚地势特点是 东西高,中间低 。
(3)图丙中A地降水比B地 多 (多/少),原因是 A地位于暖湿气流的迎风坡 。
(4)澳大利亚的农业部门主要以 B 。(单选,填写字母)
A.种植桉树、养殖袋鼠为主
B.小麦种植和养羊业为主
C.开采煤、铁等矿产为主
D.葡萄、苹果等林果业为主
材料:葡萄是喜光喜热作物,葡萄产量和品质的90%~95%来源于光合作用。葡萄生长期间需要水分较多,夏季成熟季节昼夜温差较大,特别有利于葡萄含糖量的提升。
(5)图乙中C农业带是小麦和绵羊混合经营带,除此之外,该农业带还大力发展葡萄种植,结合图甲、图丙,请写出C农业带(C农业带主要分布于地中海气候区)发展葡萄种植的一条有利自然条件和一条不利自然条件。
有利自然条件 光照与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 ;不利自然条件: 平原面积少 。
【分析】(1)南回归线穿过澳大利亚的中部。经度度数向东变大为东经,经度度数向西变大为西经;纬度度数向北变大为北纬,纬度度数向南变大为南纬。
(2)澳大利亚地势特点是东西高,中间低。
(3)图丙中A地位于暖湿气流的迎风坡。
(4)澳大利亚的农业部门主要以麦种植和养羊业为主。
(5)图中C地区光照与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但该地区平原面积少。
【解答】解:(1)读图可得,南回归线穿过澳大利亚的中部,所以说澳大利亚以热带、亚热带为主。经度度数向东变大为东经,经度度数向西变大为西经;纬度度数向北变大为北纬,纬度度数向南变大为南纬。据图中经纬度的变化规律可得,D点的经纬度为40°S,150°E。
(2)读图甲可得,澳大利亚地势特点是东西高,中间低。澳大利亚地形分为三大部分,西部是低矮的高原,东部是大分水岭,中部是平原。
(3)图丙中A地降水比B地多,原因是A地位于暖湿气流的迎风坡。
(4)澳大利亚的农业部门主要以小麦种植和养羊业为主,该国家有“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之称。
(5)图乙中C农业带是小麦和绵羊混合经营带,除此之外,该农业带还大力发展葡萄种植,结合图甲、图丙可得,C农业带(C农业带主要分布于地中海气候区)发展葡萄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是:光照与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不利自然条件是:平原面积少。
故答案为:(1)南回归线穿过澳大利亚的中部;40°S,150°E;(2)东西高,中间低;(3)多;A地位于暖湿气流的迎风坡;(4)B;(5)光照与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平原面积少。
【点评】考查了澳大利亚的自然特征和农牧业的关系,认真阅读地图,综合分析解答即可,此题综合性较强。
1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图中的图例,判断该国的首都是 堪培拉 ,除首都外,你还能看到哪些地理事物? 澳大利亚西临印度洋;墨尔本位于首都的西南方向 。
(2)中国首都北京(东经116°,北纬39°)位于澳大利亚首都的 西北 方向。
(3)在1:150000000的世界政区图上量得中国首都北京到澳大利亚首都的直线距离为6厘米,则两地的实地距离是 9000 千米。
【分析】地图上的方向有不同的表示方式.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用指向标指示方向,指向标箭头的指向一般为北方;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用经纬网定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没有指向标与经纬网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
【解答】解:(1)观察图中的图例,可判断该国是澳大利亚,澳大利亚的首都是堪培拉,除首都外,我们还能看到澳大利亚西临印度洋,墨尔本位于首都的西南方向。
(2)从图中看出,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的经纬度是(东经149°,南纬35°)),与中国首都北京经纬度位置(东经116°,北纬39°)比较,北京位于堪培拉的西北方向。
(3)根据数字式比例尺1:150000000得知,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500千米,量得中国首都北京到澳大利亚首都的直线距离为6厘米,则两地的实地距离是1500×6=9000千米。
故答案为:(1)堪培拉;澳大利亚西临印度洋;墨尔本位于首都的西南方向;(2)西北;(3)9000。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地图的三要素及澳大利亚的相关知识,读图分析即可。
13.《指环王》讲述了一个霍比特男孩抵御住魔戒的诱惑,历经千辛万苦去往末日火山将其销毁的故事。导演选中新西兰作为电影主要拍摄地。如图为新西兰地形图和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请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导演作此决策的原因。
新西兰为地处① 太平 洋上的岛国,领土主要由② 北岛 和③ 南岛 等岛屿组成,首都④ 惠灵顿 。由于远离大陆,开发较晚,被誉为“纯净的国度”。这正符合故事中梦幻如仙境的中土世界的特点。
新西兰的气候类型较为单一,主要为⑤ 温带海洋 气候,气候特点是⑥ 全年温和湿润 。受气候影响,新西兰拥有广阔的、绿草如茵的牧场,在电影中导演将其演绎成了中土世界的世外桃源、霍比特男孩的故乡。
去往末日火山的途中艰辛无比:巨鹰飞过的雪峰、崎岖嶙峋的山地、两岸绝壁高耸的河流、平静却充满诡异的湖沼……导演在新西兰都为这些场景找到了理想的拍摄地。新西兰位于板块的⑦ 交界 地带,由于板块⑧ 挤压 (挤压/张裂),形成了高大的⑨ 南阿尔卑斯 山脉和多火山活动的特点;加之新西兰南部山地所处⑩ 纬度 较高,冰川广布,成就了冰与火完美结合。
【分析】(1)新西兰是一个四周被大洋包围的岛国,国土全部位于南半球。
(2)新西兰地处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火山集中分布在中部的山地。
(3)新西兰的能源主要有水能、地热能、风能等。
(4)新西兰首都惠灵顿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该城市位于沿海地区,降水充足,交通便利,利于对外交流;地形相对平坦,利于城市发展等。
【解答】解:读图可知,新西兰位于①太平洋西南部,领土由②北岛、③南岛及一些小岛组成,以库克海峡分隔。南岛邻近南极洲,北岛与斐济、汤加相望。首都④惠灵顿以及最大城市奥克兰均位于北岛。
读惠灵顿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可知,其季节与北半球季节相反,12月、1月、2月气温较高,为夏季;最高月平均气温低于20°C,夏季凉爽;6月、7月、8月气温较低,为冬季,最低月平均气温在10°C左右,冬季温和;各月降水比较均匀,为50~100毫米,比较湿润。结合气温和降水特点,可知其属于⑤温带海洋性气候,特点是⑥全年温和湿润,年温差小,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受该气候的影响,畜牧业发达。
新西兰位于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⑦交界地带,碰撞⑧挤压处形成了高大的⑨南阿尔卑斯山脉,多火山活动;南部山地所处⑩纬度较高,冰川广布,形成了冰与火的完美结合。
故答案为:
①太平;②北岛;③南岛;④惠灵顿;⑤温带海洋性;⑥全年温和湿润;⑦交界;⑧挤压;⑨南阿尔卑斯;⑩纬度。
【点评】考查了新西兰位置、气候及自然地理条件。认真作答即可。
14.读澳大利亚年等降水量线及牧羊带分布图(如图),完成下列问题。
(1)澳大利亚的降水分布特点 呈半环状分布 ,年降水量500毫米以上主要分布的牧羊带为 绵羊和小麦混合经营带 。
(2)澳大利亚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 东南沿海 地区,说出该地区人口、城市密集的一条主要自然原因 气候温暖湿润 。
(3)澳大利亚有袋鼠、金合欢树等特有动植物,被称为“ 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其古老动植物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独占一整块大陆,自然环境单一,生物进化缓慢 。
【分析】澳大利亚是大洋洲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唯一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它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由澳大利亚大陆和塔斯马尼亚岛等岛屿组成。澳大利亚农牧业发达,是世界上重要的羊毛、小麦和牛肉出口国,其农牧业生产的特点是高度商品化,机械化程度很高。
【解答】解:读图分析可知:
(1)澳大利亚的降水呈半环状分布,年降水量500毫米以上主要分布的牧羊带为绵羊和小麦混合经营带。
(2)澳大利亚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该地区人口、城市密集的主要原因是:气候温暖湿润,海运便利,经济发达。
(3)澳大利亚有袋鼠、金合欢树等特有动植物,被称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其古老动植物丰富的主要原因是独占一整块大陆,自然环境单一,生物进化缓慢。
故答案为:
(1)呈半环状分布;绵羊和小麦混合经营带;
(2)东南沿海;气候温暖湿润;
(3)世界活化石博物馆;独占一整块大陆,自然环境单一,生物进化缓慢。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澳大利亚的地理概况,掌握澳大利亚的农业发展特点等知识,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澳大利亚充分利用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发展养羊业,形成了三个不同的牧羊带。
材料二:绵羊品种繁多,不同品种的绵羊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其中,细毛羊喜欢温暖干燥的气候;肉用羊喜欢温暖湿润、全年温差不大的气候。
材料三:图左、图中、图右分别为澳大利亚的地形、气候和三大牧羊带分布图。
(1)读图右,与乙相比,甲牧羊带所在地区人口密度 大 (选填“大”或“小”),农牧场规模一般较 小 (选填“大”或“小”),以 肉用 (选填“肉用”或“细毛”)羊为主。
(2)澳大利亚某农场主计划从英国引种多汁牧草,宜选择 温带海洋性 气候区种植。
(3)结合图左和图中,试分析乙牧羊带的有利自然条件。(至少两点) 草原面积广阔;地形平坦开阔,适合大规模放牧;地下水丰富(饮水丰富);没有天敌(大型食肉动物)等 。
(4)观图左,澳大利亚煤铁主要分布在 沿海 (选填“沿海”或“内陆”)地区,这种分布特点的优势是 海陆运输便利,有利于矿产出口 。
【分析】澳大利亚位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由澳大利亚大陆和塔斯马尼亚岛等岛屿和海外领土组成。它东濒太平洋的珊瑚海和塔斯曼海,西、北、南三面临印度洋及其边缘海。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经济发达,是世界上唯一拥有整个大陆的国家,因有许多古老的动物,如袋鼠、鸸鹋、鸭嘴兽等,被称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又因为羊特别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澳大利亚铁矿、铝土矿、煤、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而且开采的矿石一半以上用于出口,被誉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据图中信息解答。
【解答】解:(1)读右图可得,与乙相比,甲牧羊带所在地区人口密度大(澳大利亚的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农牧场规模一般较小,以肉用羊为主(人口稠密,市场广阔)。
(2)澳大利亚某农场主计划从英国(英国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引种多汁牧草,宜选择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种植。
(3)根据图中分析可知;乙牧羊带的有利自然条件有草原面积广阔;地形平坦开阔,适合大规模放牧;中部有大自流盆地,地下水丰富(饮水丰富);没有天敌(大型食肉动物)。
(4)澳大利亚矿产资源丰富,图中可知,澳大利亚煤铁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这种分布特点的优势是海陆运输便利,有利于矿产出口。
故答案为:(1)大;小;肉用;(2)温带海洋性;(3)草原面积广阔;地形平坦开阔,适合大规模放牧;地下水丰富(饮水丰富);没有天敌(大型食肉动物)等;(4)沿海;海陆运输便利,有利于矿产出口。
【点评】本题考查澳大利亚的畜牧业分布特点及矿产资源分布特点等,结合所学知识点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其他精品教学资源请访问师梦圆官方网站:www.shimengyuan.com
克罗地亚旅游攻略(克罗地亚景点游玩攻略大全)✅ - 全球行
亚得里亚海是地中海的一个大海湾,位于意大利亚平宁半岛与巴尔干半岛之间,通过南端的奥特朗托(Otranto)海与爱奥尼亚海(IonianSea)相通。长约800公里,平均宽160公里,平均水深444米,最深处1,324米,面积131,050平方公里。
亚德里亚海岸,是指亚得里亚海的沿岸地区,海岸线长达5385公里,包括下列国家:意大利、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黑山、阿尔巴尼亚。主要港口有的里雅斯特(意大利)、威尼斯(意大利)、斯普利特(克罗地亚)、里耶卡(克罗地亚)、都拉斯(阿尔巴尼亚)等。
亚得里亚海岸气候类型海区属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天空晴朗,日照充足,高温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气旋活跃,阴雨日多,海域东岸降水量较多,个别迎风坡处降水量达4000毫米以上,背风坡和西岸降水较少。
亚得里亚海岸风光旖旎,有很多世界知名的旅游度假胜地,最著名的有:布里俄尼岛(克罗地亚)、杜布罗夫尼克(克罗地亚)、斯普利特(克罗地亚)、里耶卡(克罗地亚)、威尼斯(意大利)等。
南部飞地杜布罗夫尼克(Dubrovnik)地区,面积21.35km2。
杜布罗夫尼克,古名“拉古萨”。克罗地亚东南部港口城市,最大旅游中心和疗养胜地。位于风景绮丽、气候宜人的达尔马提亚海岸南部石灰岩半岛上。倚山傍海,林木茂盛,是具有中世纪风貌的古城。根据2001年的人口普查结果,城市拥有43,770名居民。建于7世纪。中世纪为杜布罗夫尼克城市共和国中心,在亚得里亚海和东西方贸易中起过重要的中转站的作用。1979年杜布罗夫尼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入世界遗产名录。
克罗地亚共和国位于欧洲南欧巴尔干地区,面积5.6万多平方公里,人口近600万,首都萨格勒布。
克罗地亚是前南斯拉夫联邦共和国的组成之一,前南斯拉夫领导人铁托就是克罗地亚人。1991年苏联解体、东欧巨变后,受北约支持的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率先宣布脱离南斯拉夫,导致南斯拉夫联邦共和国解体。
克罗地亚拥有前南斯拉夫联邦各共和国内最长的海岸线,沿着亚得里亚海有许多风景优美的海滩和城堡,是欧洲著名的度假胜地。沿海的杜布罗夫尼克等许多中世纪古堡城镇,也是许多影片的取景地,如著名的美剧《权力的游戏》中���君临城,就是在克罗地亚位于亚得里亚海沿岸著名城堡拍摄的。
克罗地亚是位于欧洲东南部的共和国,处于地中海及巴尔干半岛潘诺尼亚平原的交界处,国土总面积56594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778公里。
它的首都是萨格勒布,主要城市包括斯普利特,里耶卡,奥西耶克,扎达尔,斯拉沃尼亚布罗德,杜布罗夫尼克,普拉等,
心形岛位于克罗地亚扎达尔市南20公里,是世界上九个心形岛之一。任何人都想在拥有异国情调的地方享受一段假日时光。如果想让自己的度假之旅充满浪漫色彩,有什么能够比克罗地亚的心形岛更理想的所在,心形岛现已更名为“情人岛”。
扩展资料:
这个位于克罗地亚外海的爱情小岛是一个私人小岛,目前无人居住。岛主尤瑞斯科说,“我们一直都觉得它的形状很像一颗心但是自从小岛上了GoogleEarth地图后,全世界的人们都想来这里。有意思的是,岛主本人一直没发现这座岛屿的外形居然呈完美的心形,直到很多在网上看到心形岛照片的人请求到岛上一游,他才恍然大悟。
据悉,这座小岛是他们家族几代传下来的。岛主近来接到众多情侣要求,希望到岛上度假。如果有情侣想要前往度假,他非常欢迎,不过他也提醒情侣们,岛上什么都没有。
1、萨格勒布
萨格勒布是克罗地亚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世纪,是一个拥有丰厚历史底蕴的城市。城市分为上城区和下城区,上城区是充满历史韵味的老城区,游客可以走在鹅卵石街道上,参观古老的中世纪教堂、塔楼和宫殿。
科尔丘拉是著名的商人旅行家马可波罗的出生地,建在一个海角上,守卫着该岛与大陆之间的狭窄通道,是克罗地亚的一座古城。科尔丘拉拥有如诗如画的风景、古朴的小镇、丰富的历史和迷人的传统文化。这里拥有威尼斯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丰富多彩的市场和大量的旅游设施。岛上最受欢迎的活动是马可波罗节,这是一个为纪念这位历史上的探险家而举行的流行音乐庆祝活动。此外,科尔丘拉的美食也是最吸引人的地方,当地的主食羊肉、腌制的火腿和用橄榄油和欧芹烤制的新鲜海鲜都值得体验。
普拉,始建于公元前二世纪,是克罗地亚西部重要港市。几个世纪以来,普拉曾被不同的���府势力统治过,今天的普拉属于克罗地亚,这里有丰富的罗马古迹遗址和建筑,公园1世纪的罗马圆形剧场,是世界上最大和保存最完好的竞技场之一。其他重要的历史建筑包括老城门、拱门、修道院、拜占庭小教堂、威尼斯堡垒和城市主广场。
扎达尔是一座拥有3000年历史的古城,坐落在美丽的亚得里亚海的海岸线上。城市最受欢迎的景点有罗马论坛、圆形的圣多纳特教堂、12世纪的圣阿纳斯塔西亚大教堂、考古博物馆和欧洲最古老的扎达尔大学。
罗维尼坐落于亚得里亚海的伊斯特里安半岛上,是一个由20个岛屿组成的群岛,老城坐落在一个小半岛上。表面上看这里像是一个安静的渔村,但大量的历史遗迹、美丽的自然风景使其成为最受人欢迎的旅游胜地。老城的一些历史瑰宝包括七座中世纪的城门、12世纪的镇钟、巴尔比拱门和圣尤菲米亚大教堂。
斯普利特是克罗地亚第二大城市,被誉为“地中海之花”。古老的罗马建筑和橙色屋顶的房屋,与碧绿的大海和山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城市最著名的建筑是戴克里先的宫殿,这座罗马皇帝的宫殿建筑群建于公元298年至305年之间,它本身更像是一座小城市,由大理石走道和建筑组成的迷宫。宫殿内部还有许多引人注目的建筑,如圣杜耶大教堂、朱庇特神庙。
赫瓦尔是亚得里亚海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之一,赫瓦尔的主城赫瓦尔镇是一座迷人的城市,拥有13世纪的城墙、大理石石头街道、哥特式宫殿、教堂和一座气势恢宏的古堡。城镇广场是克罗地亚最大和最美丽的广场之一,周围有许多历史建筑,如17世纪的兵工厂和圣斯蒂芬大教堂。
杜布罗夫尼克古城被称为“亚得里亚海的珍珠”,是地中海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杜布罗夫尼克位于亚得里亚海边,7世纪时以海上贸易为生。老城区有许多历史建筑,如古老的防御墙,鹅卵石街道,宏伟的宫殿和教堂。这里也是《权力的游戏》君临城的取景点。
克罗地亚位于亚得利亚海东北岸,主要是克罗地亚人和塞尔维亚族人占据多数,语言主要以克罗地亚语和塞尔维亚语为主。克罗地亚是一个中等发达的国家,经济以第三产业为主,第二产业为副,旅游是克罗地亚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基础良好,产业发展水平高。
莫托文是克罗地亚伊斯特拉县的一个小镇,也是伊斯特里亚名声最大的一个内陆古镇。
莫托文起源于14世纪,当时威尼斯人为了巩固自己在这一地区的统治,于是决定在此修建一个要塞,现在城区的老城墙便是当年威尼斯人修建而成。
走近老城,透过城门就能看到许多画廊和商铺整齐的排列在街道两旁。
老城建筑以罗马风格和哥特风格为主,吸引了许多艺术家将自己的工作室开设在此。
每当阳光洒向半坡上的彩色小镇,云彩也被映照成橘黄色,显得更加温暖宁静。
沿着老城光滑的石板路行走,被时光打磨光滑的小道就像是一首赞歌,将人瞬间又拉回到那个久远的年代。
|tips:
主要景点有:圣斯蒂芬教堂、老城墙等
推荐:莫托文每年都会举办夏季电影节,这个电影节让莫托文成为克罗地亚游客最多的山顶城镇。
伊斯特拉半岛是克罗地亚松露的主产区,白松露主要产自莫托文森林,而莫托文地区的帕拉迪尼村更是被誉为松露之乡。
科尔丘拉是克罗地亚的一座古城,位于亚德里亚海科尔丘拉岛的东岸。建在一个海角上,守卫着该岛与大陆之间的狭窄通道。
这座历史悠久的小城被坚固的防御工事所环绕,城内的建筑以哥特式和文艺复兴式为主,街道用大理石铺设。
最巧妙的当属城内布*,采用鱼骨式布*,巧妙的将舒适与安全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据说在夏季,西部笔直的街道能够让夏季凉爽的季风贯穿全城,为小城带来一丝凉意。而老城东部的街道多曲折,可以有效减弱冬季寒冷季风的侵入。
老城依旧保留了16世纪威尼斯的风貌,面朝大海而建,来往的轮渡是岛上与外界联系的特殊方式。
这座静谧海岛的古老小城,最美是夕阳西下里海的尽头。在无尽的蓝色中,走入小镇尽头的鸡尾酒吧,爬上近70度陡峭的梯子,坐上露台,喝一杯酒家自调饮料:“safetysex”,感觉真正的度假游才刚刚开始。
这里距离斯普利特(Split)或杜布罗夫尼克(Dubrovnik)有一段距离,而且一些最方便的渡轮服务只能在夏季运行导致这里并不如布拉奇和赫瓦尔等岛屿一样游人如织,最适合喜欢清静的朋友来此。
|tips:
主要景点有:老城防御工事,大、小总督塔,海门塔,马可波罗博物馆等。
推荐:科尔丘拉的圣周庆典尤为盛大,届时市民都身着传统服饰,唱着中世纪的歌曲和赞美诗,再
萨格勒布,克罗地亚首都,是克罗地亚的**、经济、文化中心,又是也是全国最大城市、直辖市。萨格勒布位于亚得里亚海海岸和中欧的交通汇合处,属一座古老的中欧城市。几个世纪以来,一直是科学文化的中心,如今还成为了商业及工业的中心。萨格勒布位于海平面122m(400英尺),在克罗地亚西北部的梅德韦德尼察山南坡,境内有萨瓦河流过。在2011年的正式人口普查中,萨格勒布市人口是792,875人。连同萨格勒布县总人口达到了1,110,517,是克罗地亚唯一一个超过百万人口的大都市区。
萨格勒布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古罗马时代到现在),1094年在东部的卡普托尔主教教区内“萨格勒布”这个名称已始见于史籍。在1845年,扬科·卡毛夫成为萨格勒布的第一位市长。随着人口快速膨胀和城市扩张,萨格勒布成为了克罗地亚首都,从此开始闻名于世界。
萨格勒布在全国行政区划中有着十分特殊的地位(直辖市)。被管理细分为17个区域,大多是都位于低于海平面的萨瓦河山谷。萨格勒布是全国、西欧和地中海和东南部欧洲的的重要交通枢纽,萨格勒布还有通往其他国家的国际列车。市内有有轨电车,交通方便。
萨格勒布市目前还保留着早年发展起来的老式有轨电车。它是萨格勒布市的主要交通工具。
1、最大的煤矿:库兹巴斯。
库兹巴斯俄罗斯的煤炭生产基地。库兹涅茨克煤田的简称。在俄罗斯西西伯利亚东南部的克麦罗沃州境内的托木河流域。位于西西伯利亚东南部库兹涅茨克山同萨莱尔岭之间。
2、最大的铁矿:库尔斯克。
俄罗斯储量最大、富矿比重最高的铁矿区。产量亦居全国第一位。
3、最大的油田:第二巴库。
“第二巴库”为伏尔加—乌拉尔油气区旧称。俄罗斯次于西西伯利亚的第二大石油工业区。在伏尔加河中游同乌拉尔山脉之间。总面积70万平方公里。
答:英国全称是大不列颠和北爱尔兰联合王国,首都是伦敦。英国一直是郡主君主立宪制,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45年登基至今已是一个近百岁的女王了。是一个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十八、十九世纪全球到处侵略建立殖民地,全球有50多个殖民地,后来都成为了英联邦国家。英国本土是由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和北爱尔兰四部分组成的联邦制国家。其中英格兰的首府就是伦敦;威尔士的首府是加迪夫;苏格兰的首府是爱丁堡;北爱尔兰的首付是贝尔法斯特。垍頭條萊
小黄人大眼萌》是一部2015年的美国喜剧动画电影,该影片由凯尔·巴尔达、皮艾尔·柯芬执导,桑德拉·布洛克、皮艾尔·柯芬、史蒂夫·卡瑞尔配音,由照明娱乐公司和环球影业联合出品。该影片讲述了小黄人的历史以及他们要找到强大的新主人,并辅佐他完成作恶事业的故事,背景涉及到伦敦、纽约等几个大城市,该片于2015年9月13日以3D及IMAX3D格式在中国上映。
世界上最著名的四个石头城,分别是:南京石头城、帕米尔高原石头城、津巴布韦国、沙特石头城。
1、帕米尔高原石头城
石头城位于塔什库尔干县城边上,是中国城堡文化史上著名的石头城建筑。根据史料记载和考古结果,该石头城是公元初期塔吉克人的先民建立的“谒盘陀国”的都城。
如今虽然已经无法见识当年的雄壮,但仍可见到一些露出地面的城墙、炮台和居民住宅的遗迹轮廓。古城遗址在傍晚变幻未测的光影下显得更加苍凉。
石头城是六朝古都南京的一处六朝时期的著名遗迹,遗址位于现清凉山一带。南京的别称“石头城”就来自于此。
“鬼脸照镜子”是一个在历史上闻名的景点,因在城墙中部有一块突出墙体的椭圆形石壁,远看隐约可见耳目口鼻,酷似一副鬼脸,因此被称为“鬼脸”,现在“鬼脸”下的这面水塘”镜”的面积有1600多平方米。
早就听说津巴布韦的国名意思就是“石头城”,因为现在的津巴布韦还保留着几个世纪前被绍纳人遗弃的200多个城堡。大凡历史悠久的国家都会保留着几处废墟,让后来的人们追忆和凭吊祖先们的足迹。
大津巴布韦城就是世界著名的几大废墟之一,西方人怀疑非洲人的建造能力,否认非洲人有如此高的建造天赋,偏激地认为只有希腊人、罗马人才有能力建造出如此宏伟精美的人类工程,甚至有一度欧洲人认为大津巴布韦石头城是在某种神秘力量的协助下,或根本就是外星人的杰作。但是经过考古学家们长时间的研究,终于终结了种种流言,用C14考证出津巴布韦石头城确实是古代津巴布韦人的杰作。
石头城,又名迈达因萨利赫,位于沙特西北部欧拉区域内。石头城内分布着众多成片、形态各异的玫瑰色石山。公元前3000年,萨姆德人开始在此定居。
古人们凭借精湛的技艺在山中开凿出宫殿、客厅、墓穴和庙宇等,至今保存完好。200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现在,石头城已现成为***半岛和**地区最重要的历史考古遗迹之一。沙特**也将其作为该国最重要旅游资源予以保护和开发。
1、萨格勒布垍頭條萊
萨格勒布是克罗地亚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世纪,是一个拥有丰厚历史底蕴的城市。城市分为上城区和下城区,上城区是充满历史韵味的老城区,游客可以走在鹅卵石街道上,参观古老的中世纪教堂、塔楼和宫殿。
科尔丘拉是著名的商人旅行家马可波罗的出生地,建在一个海角上,守卫着该岛与大陆之间的狭窄通道,是克罗地亚的一座古城。科尔丘拉拥有如诗如画的风景、古朴的小镇、丰富的历史和迷人的传统文化。这里拥有威尼斯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丰富多彩的市场和大量的旅游设施。岛上最受欢迎的活动是马可波罗节,这是一个为纪念这位历史上的探险家而举行的流行音乐庆祝活动。此外,科尔丘拉的美食也是最吸引人的地方,当地的主食羊肉、腌制的火腿和用橄榄油和欧芹烤制的新鲜海鲜都值得体验。
普拉,始建于公元前二世纪,是克罗地亚西部重要港市。几个世纪以来,普拉曾被不同的**势力统治过,今天的普拉属于克罗地亚,这里有丰富的罗马古迹遗址和建筑,公园1世纪的罗马圆形剧场,是世界上最大和保存最完好的竞技场之一。其他重要的历史建筑包括老城门、拱门、修道院、拜占庭小教堂、威尼斯堡垒和城市主广场。
扎达尔是一座拥有3000年历史的古城,坐落在美丽的亚得里亚海的海岸线上。城市最受欢迎的景点有罗马论坛、圆形的圣多纳特教堂、12世纪的圣阿纳斯塔西亚大教堂、考古博物馆和欧洲最古老的扎达尔大学。條萊垍頭
罗维尼坐落于亚得里亚海的伊斯特里安半岛上,是一个由20个岛屿组成的群岛,老城坐落在一个小半岛上。表面上看这里像是一个安静的渔村,但大量的历史遗迹、美丽的自然风景使其成为最受人欢迎的旅游胜地。老城的一些历史瑰宝包括七座中世纪的城门、12世纪的镇钟、巴尔比拱门和圣尤菲米亚大教堂。條萊垍頭
斯普利特是克罗地亚第二大城市,被誉为“地中海之花”。古老的罗马建筑和橙色屋顶的房屋,与碧绿的大海和山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城市最著名的建筑是戴克里先的宫殿,这座罗马皇帝的宫殿建筑群建于公元298年至305年之间,它本身更像是一座小城市,由大理石走道和建筑组成的迷宫。宫殿内部还有许多引人注目的建筑,如圣杜耶大教堂、朱庇特神庙。
赫瓦尔是亚得里亚海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之一,赫瓦尔的主城赫瓦尔镇是一座迷人的城市,拥有13世纪的城墙、大理石石头街道、哥特式宫殿、教堂和一座气势恢宏的古堡。城镇广场是克罗地亚最大和最美丽的广场之一,周围有许多历史建筑,如17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