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储备和汇率(外汇储备与贸易顺差的背离)
时间:2024-01-17 18:09:48 | 分类: 基金问答 | 作者:admin| 点击: 59次
外汇储备与贸易顺差的背离
核心观点
过去三年,我国货物贸易顺差显著走阔,但外汇储备规模反而有所下降,市场热议贸易顺差都去哪了?从国际收支的角度,我国的货物贸易顺差很大一部分被服务贸易逆差和非储备金融账户逆差冲抵了;从外汇流动的角度,“权责发生制的贸易顺差→收付实现制的涉外收付款→银行代客结汇→央行结汇”的每一步都可能存在漏损,贸易顺差不一定形成实际收付款、企业不一定结汇、银行也不一定和央行结汇,从而“藏汇于民”。从估值效应的角度,外汇储备采用市值衡量,即使形成储备资产,过去一段时间也因为利率、汇率的变化导致外汇储备的市值变化,但这并不意味着“消失”。
从国际收支来看,货物贸易顺差被其他科目冲抵了
经常账户方面,我国依靠贸易货物形成大额顺差,又通过对外购买服务、对外支付要素收益(如工资、投资收益等)而支付出去,经常项目顺差规模显著低于货物贸易顺差。资本和金融账户方面,经常项目顺差又进一步被非储备性的金融账户逆差所冲抵。2020-2021年,其他投资大幅逆差(对应贸易信贷、外汇存款等“藏汇于民”手段);2022年,国内经济不确定性上升,直接投资差额由顺差转为逆差(对应外商直接投资FDI减少),证券投资大额逆差(对应国内股债市场的资金外流),都对货物贸易顺差形成进一步的冲抵。
从资金流动来看,货物贸易顺差沉淀到哪里?
第一,因为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差异,可能导致顺差不顺收,这部分多数被计入金融账户中的其他投资项或者净误差和遗漏项。第二,2012年,国家外汇管理*刊文表明我国实行多年的强制结售汇制度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企业和个人可自主保留外汇收入。若企业没有向银行结汇、或者银行没有向央行结汇,则不会形成外汇占款和对应的外汇储备,这部分外汇以其存在的形成多数被计入“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外汇收入以多种形式沉淀下来,并未转换为央行的储备资产。
从估值效应来看,海外市场波动也会影响外储规模
市值法计价下,外储还会受到海外市场波动的影响,使得结汇也不一定体现为外储规模上升,疫情以来海外债市与汇率大幅波动,强化了这一效应。根据前述假设和2020-2022年主要国家10年期国债收益率及兑美元汇率波动,我们估算近三年因市价重估引发的外储规模波动或在4~5千亿美元数量级,可以抵消数千亿美元级别的结汇影响。当然,结汇形成外储的时点、外储实际投资组合与假设间的差异都可能影响这一效应的大小,因此这个粗略估算不一定非常准确,但数量级仍有一定置信度。
贸易顺差去向测算
2020-2022年三季度我国通过货物贸易顺差共积累了1.6万亿美元外汇+通过直接投资净流入积累了0.35万亿美元外汇,合计的1.95万亿美元外汇流向了以下几个地方:(1)净支付服务贸易逆差0.32万亿美元;(2)净支付海外工资、投资收益等要素回报0.4万亿美元;(3)证券投资和金融衍生工具净流出0.13万亿美元;(4)以贸易信贷和外汇存款等其他投资形式“藏汇于民”0.47万亿美元;(5)净误差和遗漏项净流出0.37万亿美元。剩余的0.27万亿美元形成央行储备资产,但由于海外债市与汇率波动,估值效应大致产生了4-5千亿美元亏损,外汇储备市值反而有所降低。
风险提示:国际收支平衡表口径变化、结售汇制度变动。
正文
贸易顺差都去哪了?
过去三年,出口再次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拉动力,出口金额保持高速增长,货物贸易顺差维持高位。根据国际收支平衡表,我国货物贸易差额由疫情前2019年四季度的1143.42亿美元增长到2022年三季度2007.33亿美元的峰值,2020-2022年累计积累了1.76万亿的货物贸易顺差。同时,受疫情影响,我国出境旅游和留学人数锐减,服务贸易逆差显著收窄,导致我国经常项目顺差显著走阔,但是2020-2022年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反而下降了888亿美元,市场热议庞大的货物贸易顺差去哪了?我们尝试从三个角度回答该问题。
从国际收支来看,货物贸易顺差被其他科目冲抵了
从国际收支的角度来看,货物贸易仅是国际收支的一部分,其他项目的逆差对货物贸易顺差形成了冲抵。本部分我们使用国际收支平衡表为研究工具,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流量表、采取权责发生制原则,对各种类别的国际货币收支和跨国资产变动进行统计。从结构来看,国际收支平衡表由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净误差和遗漏三部分构成,任何一部分的变化都可能对央行的储备资产形成影响。
经常账户:货物贸易顺差被服务贸易逆差和初次收入逆差冲抵
从经常账户来看,不仅仅包含货物贸易,还包括服务贸易、初次收入、以及二次收入:(1)货物贸易:以海关总署编制的国际货物贸易统计数据为基础,但可能因为存在未经我国海关的转口贸易、计价差异、汇率差异等而有所差距;(2)服务贸易:主要包括加工服务、运输、旅游等;(3)初次收入:雇员收入、投资收益等要素收入;(4)二次收入:转移支付和其他二次收入。
不难发现,2020年二季度以来,我国的货物贸易顺差较疫情前显著走阔,服务贸易逆差虽有收窄但维持逆差状态,初次收入逆差也有扩大,二次收入差额规模不大。也就是说,我国依靠贸易货物形成的大额顺差,又通过对外购买服务、对外支付要素收益(如工资、投资收益等)而支付出去,经常项目顺差规模低于货物贸易顺差,2020-2022年,我国共积累了0.98万亿美元的经常项目顺差(货物贸易顺差共积累了1.76万亿美元)。
资本和金融账户:主要被非储备性的金融账户逆差所冲抵
资本和金融账户主要有三大构成:
(1)资本账户:本国居民与外国居民之间的资本转移,差额常年在零值附近,影响不大;
(2)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衡量海内外非央行部门的国际资产所有权的增加或减少,一方面对应国内私人部门和商业银行在获得外汇之后的运用途径,另一方面对应海外机构对国内资产的投资,又进一步划分为直接投资、证券投资、金融衍生工具和其他投资;
(3)储备资产:衡量央行国际资产所有权的增加或减少,以外汇储备为主,且以当期的实际交易流量计量、不包含估值变化,可以看做国际资本流动的结果。
结果显示,2020年以来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多为逆差、且2022年以来逆差逐渐扩大,对货物贸易顺差形成进一步的冲抵。具体而言,2020-2021年,其他投资大幅逆差(对应贸易信贷、外汇存款等“藏汇于民”手段,下文进一步阐述);2022年,国内经济不确定性上升,直接投资差额由顺差转为逆差(对应外商直接投资FDI减少),证券投资大额逆差(对应国内股债市场的资金外流),都对货物贸易顺差形成进一步的冲抵。
此外,净误差和遗漏项目的持续逆差也是重要原因。一般认为我国的净误差与遗漏可能与经常项目收入高报(如企业高报出口低报进口等)或资本外逃(资本未按正规途径流出)有关,前者对应虚增外汇收入,后者对应境内外汇的隐匿流出,都意味着外汇净流入的消耗。
从资金流动来看,货物贸易差额沉淀到哪里?
前文通过对国际收支平衡表对各类型的国际货币收支和跨国资产变动进行拆分,但国际收支平衡表采用权责发生制,且类别划分相对抽象。我们可以从一个更简单的角度来理解,从货物贸易顺差到最终形成外汇储备,需要经过“权责发生制的收入—实际的收付款—结汇”的过程,每一步都对应着一定的漏损,使得外汇储备与货物贸易顺差并不匹配,具体过程可见图表9、10。
第一,因为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差异,可能导致顺差不顺收,这部分多数被计入金融账户中的其他投资项或者净误差和遗漏项。货物贸易顺差可能因诸多原因而未发生实际收付款,最终导致顺差不顺收的情况,包括但不限于:
①海外进口商的赊账行为,计入“其他投资:贸易信贷”;
②境内企业出口收入在核定的规模内可以存放境外用于对外支付,计入“其他投资:存款与货币”;
③境内出口企业本身存在高报的可能性,并未形成实际收入,计入“净误差与遗漏”;
④少量对外无偿援助和捐赠物资出口会同步增加经常账户逆差。
第二,2012年,国家外汇管理*刊文表明我国实行多年的强制结售汇制度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企业和个人可自主保留外汇收入。若企业没有向银行结汇、或者银行没有向央行结汇,则不会形成外汇占款和对应的外汇储备,这部分外汇以其存在的形成多数被计入“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例如,若企业和银行直接将外汇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则形成“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直接投资”;若企业和银行直接将外汇投资于海外证券资产,则形成“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证券投资”;若企业将外汇直接以存款形式存放在境内商业银行,则形成“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其他投资(货币与存款)”。因此,银行涉外收入始终高于银行代客结汇,境内外汇存款和商业银行的海外资产也保持上升趋势,都与这些“藏汇于民”的手段相一致。
实例:货物贸易顺差赚取“外汇”的沉淀过程
假设一家企业A通过出口商品赚取了100美元外汇,企业会如何处置这项外汇?
情况一:顺差不顺收——贸易信贷。倘若国外买家并未按着100美元实际支付给该企业,而是以应收账款的形式存在于企业A的资产负债表里。国际收支平衡表记做“商品出口+100美元;非储备资产:其他资产(贸易信贷)-100美元”。这种情况体现这部分贸易顺差赚取的外汇,变成了私人部门的“外汇储备”,且外汇并未实际入境,导致顺差不顺收。
情况二:顺差不顺收——存放在海外银行。倘若国外买家支付给企业A100美元到A企业的海外银行。国际收支平衡表记做“商品出口+100美元;非储备资产:其他资产(货币与存款)-100美元”。这种情况体现这部分贸易顺差赚取的外汇,变成了私人部门的“外汇储备”,且外汇并未实际入境,导致顺差不顺收。
情况三:通过涉外收付款到境内银行,但未结汇。倘若国外买家支付给A企业100美元到A企业的境内银行,但是企业A并未与银行兑换成为人民币。国际收支平衡表记做“商品出口+100美元;非储备资产的金融账户-100美元”。此时这部分外汇是属于企业A的资产,企业A可以动用这部分资产进行自由配置,既可以进行直接投资或者证券投资,也可以直接存放在境内银行形成外汇存款,分别计入非储备资产的金融账户科目下的各个分项。这种情况之下,外汇发生了实际的涉外收付款,但又重新流出或者形成存款,此时只是实现非储备资产类别的转换,并没有影响到储备资产。
情况四:通过涉外收付款到境内银行,企业与银行结汇,但银行与央行未结汇。倘若国外买家支付给企业A100美元到A企业的境内银行,企业A与银行兑换成为人民币,但银行并未与央行结汇。国际收支平衡表记做“商品出口+100美元;非储备资产:其他资产(货币与存款)-100美元”。此时这部外汇属于银行的资产,银行可以动用这部分资产进行各类配置,形成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等。
情况五:通过涉外收付款到境内银行,企业与银行结汇,银行与央行结汇。倘若国外买家支付给企业A100美元到A企业的境内银行,企业A与银行兑换成为人民币,而且银行与央行结汇。央行收到100美元之后,外汇占款增加形成货币发行,另一边购买美债等资产形成外汇储备。国际收支平衡表记做“商品出口+100美元;储备资产:外汇储备-100美元”。
可以看出,只有在情况五之下,货物贸易最终会影响到央行的储备资产。其他情况之下,通过货物贸易赚取的“外汇”始终囤积在私人部门和银行部门,并未影响到储备资产,货物贸易顺差和央行外汇储备并不一一对应。
海外市场波动也会影响外储规模
市值法计价下,外储还会受到海外市场波动的影响,使得结汇也不一定体现为外储规模上升,疫情以来海外债市与汇率大幅波动,强化了这一效应。除前述国际收支和外汇流动角度的原因外,由于央行公布的外储数据为市值法口径且主要投资于境外固定收益市场,疫情以来海外债市和汇率的大幅波动会给外储数据带来两方面影响:
1、海外债市收益率上行,带来投资组合净值浮亏,拖累外储规模;
2、美元若走强,非美市场资产在换算成美元计价时会发生汇兑浮亏,也会影响外储规模。
而自疫情以来,全球经济快速演绎“衰退→复苏→过热→滞胀”过程,以美联储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央行从大幅宽松转向快速收紧,海外债市与主要发达国家汇率大幅波动,强化了这一效应。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以美元计价的彭博巴克莱全球债券综合指数2020-2022年下跌近13%。
我们认为,2020-2022年,由于海外债市与汇率波动带来的外储规模变动,可能部分抵消了结汇带来的外储规模上升。我们将外储的投资组合简化为一个多币种债券组合,因此要粗略估算市值法下的外储规模波动,则需要知道其大致的久期及币种构成:
1、外储投资组合的久期没有公开数据,我们采用彭博巴克莱全球债券综合指数的久期(约6.7年)作为替代;
2、币种构成上,根据《国家外汇管理*2021年年报》,2017年我国外汇储备的币种构成中美元和非美货币分别占58%、42%,我们假设外储近期仍保持这一美元配置比例,非美币种则参照IMF公布的全球外储币种构成。
根据前述假设和2020-2022年主要国家10年期国债收益率及兑美元汇率波动,我们估算近三年因市价重估引发的外储规模波动或在4-5千亿美元数量级,可以抵消数千亿美元级别的结汇影响。当然,结汇形成外储的时点、外储实际投资组合与假设间的差异都可能影响这一效应的大小,因此这个粗略估算不一定非常准确,但数量级仍有一定置信度。
结论:因为2022年四季度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仅公布了初步数(不包含证券投资等明细项),我们以2020-2022年三季度的累计积累来看:
2020-2022年三季度我国通过货物贸易顺差共积累了1.6万亿美元外汇+通过直接投资净流入积累了0.35万亿美元外汇,合计的1.95万亿美元外汇流向了以下几个地方:
(1)净支付服务贸易逆差0.32万亿美元;
(2)净支付海外工资、投资收益等要素回报0.4万亿美元;
(3)证券投资和金融衍生工具净流出0.13万亿美元;
(4)以贸易信贷和外汇存款等其他投资形式“藏汇于民”0.47万亿美元;
(5)净误差和遗漏项隐匿净流出0.37万亿美元。
最终,剩余的0.27万亿美元形成了央行的储备资产,但由于海外债市与汇率波动,估值效应大致产生了4-5千亿美元量级的亏损,使得外汇储备市值反而有所降低。
总结来看,
第一,从国际收支的角度,国际收支涉及众多繁杂科目,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直接投资、证券投资等诸多类别都可能影响外汇收支,我国的货物贸易顺差很大一部分被服务贸易逆差和非储备金融账户逆差冲抵了;
第二,从外汇流动的角度,通过货物贸易顺差赚取的外汇要经历“权责发生制的贸易顺差→收付实现制的涉外收付款→银行代客结汇→央行结汇”的过程才能成为央行外汇储备,其中的每一步都可能存在漏损(贸易顺差不一定形成实际收付款、企业不一定结汇、银行也不一定和央行结汇),从而成为民间外汇储备,即所谓的“藏汇于民”。以上两个角度相互对应,赚取的外汇经过一系列流转之后,仅有一部分形成央行的外汇储备,计入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储备资产”科目。
第三,外汇储备采用市值衡量,即使形成储备资产,过去一段时间也因为利率、汇率的变化导致外汇储备的市值变化,但这并不意味着“消失”。
风险提示
1、国际收支平衡表口径变化。外汇*可能删除,合并或者修改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相关科目。
2、结售汇制度变动。国家结售汇制度更改,可能会影响藏汇于民的规模。
本文源自:券商研报精选
作者:华泰固收
外汇储备与汇率的关系?为什么说美元贬值中国要吃亏?来自
美国一直奉行的就是若美元策略,就是让美元一直贬值下去,因为比如说现在中国卖给美国一辆汽车,价值美元10万元,将来美元贬值了,美国还是还中国10万美元,但是购买力却大打折扣。因为中国为了经济的持续稳定的发展只能在汇率上咬紧美元,无奈之下只能继续持有更多的美国国债,如果现在抛售美国国债的话估计一场世界大战在所难免。所以,人民币一天不做全球硬通货,一天就得吃美国的亏,全球都在吃,心理平衡就好了,现在只能盼望美元崩溃的那一天赶紧到来。
外汇储备与汇率变动有关系吗?
有关系,但不同程度和不同的力量下是不同的.人民币升值,国内商品出口竞争力下降,不利于出口,有利于进口,会使外汇储备下降.就中国而言,因为进出口顺差很大,人民币升值幅度不大的情况下,只是顺差额减宏塌知少蔽消而已,还不至于产生逆差,因此外衫戚汇储备还会增加,只是增加的速度与幅度会下降.如果升值幅度很大,则会出现逆差,那么外汇储备会下降.另外,人民币升值还会引起国际游资进入国内对人民币进投资,游资的进入会使外汇储备增加.
中国外汇储备及意义
聚
焦
热
点
中国外汇储备及意义
-东城华尔街热点分析-
什么是外汇储备
外汇储备又称为外汇存底,是一个国家货币当*持有并可以随时兑换外国货币的资产,主要以美元为主,当然,这与货币在世界货币市场的地位有关,现在我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趋于多样化,不过还是以美元为主。
外汇储备一般有两大部分构成,一是我国进出口交易顺差的积累,二是外国直接投资,另外还有少部分的贷款援助等。
外汇储备的用途
1.调节国际收支,保证对外支付
当国际收支出现暂时性逆差时,可以运用外汇储备予以弥补,而不必采取影响整个宏观经济的财政货币政策来调节。若国际收支逆差具有长期性和根本性时,外汇储备也可以起到一种缓冲作用,既可以为准备其它调节措施争取时间,也可减轻其它政策给整个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使经济发展得以平稳过渡。
2.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本币汇率
若市场在短期内波动而偏离**所希望的水平,尤其是受到非稳定性投机时,**就可买进和卖出外汇储备来调节汇率,使其朝**所希望的方向变化。如一国货币当*可在外汇市场上购买外汇来阻止汇率的过度上升,反之卖出外汇防止本币汇率的过度下跌。
3.提供信用保证
外汇储备可以作为一个国家向外借款和还本付息的重要保证。充足的外汇储备表明一国具有良好的偿债能力,在国际市场进行融资时,能够较为容易的甚至以较低的成本取得各类贷款。外汇储备是国际储备的一部分,所以其调节国际收支、维护本国汇率稳定等方面功能与国际储备是相同的。外汇储备从形式方面看,主要包括短期国债、长期国债、企业债券、黄金、股本证券等以外汇计价的资产。
4.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所引起的紧急支付
经济全球化大大增强了世界经济体之间的联系,同时也扩大了一国的经济金融风险。在国际经济金融危机四伏、市场动荡加剧的时代,拥有充足的外汇储备可舒缓国际经济金融危机对本国所产生的冲击,有效应付各种紧急国际支付。此外,若一国经济遭受地震、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的严重破坏、由于社会**动荡而引起资本外逃等突发事件,充足的外汇储备也可以通过进口物资等来应对各种风险和紧急突发事件,从而保障国内经济的稳定运行。
5.外汇储备还可用作宏观调控的工具
根据国内经济形势对外汇储备进行有效管理,当外部经济发生较大的变化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选择性的增加或减少外汇储备数量,或者调整外汇储备结构,从而在短期内维持利率和汇率稳定,保证本国货币政策的相对独立,这样央行就可以把握主动权,将外汇储备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一种重要手段,促进国内经济的健康发展。
【END】
东城华尔街---金融课堂
以融强产,创新发展
欢迎各位专家和我们一起探讨基建、地产融投资合作新模式
外汇储备增加为什么会导致汇率上升?
导致汇率升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种:
1、我国外汇储备增加,对外支付能力就越强,人们愿意手中保有人民币,这样直接导致人民币升值。
2、我国为了控制外汇储备量的恶性增长,通过升值人民币来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这也是为什么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原因。注意: 1、汇率是不断变化的,使用的时候请参考当日的价格。2、在银行兑换的时候也是按照当时的实时报价
外汇储备和汇率是怎么个关系啊??????、?
按道理简单来说,外汇储备增加了,外汇供应增多,外汇就便宜,相对人民币就来说就贬值。就好比菜市场的土豆供应量大了,价格自然就降下来了,原先1元/1斤,现在1元/2斤,土豆还是土豆,但钱好像比以前更值钱了。但是我国长久以来的外汇管制和汇率策略使得外汇储备和汇率之间没有体现出真正的线性关系并。目前我国外汇储备主要投资于海外高信用等级的**债券、国际金融组织债券、**机构债券和公司债券等金融资产,操作上始终坚持长期及战略发展的经营理念,民间外汇持有及使用并不普遍,这里边的问题很复杂哟。→更多详情请点击
汇率、外汇储备
目前还分现钞和现汇两种,就行M0和银行存款的区别。
这个领域比较出名的人是索罗斯,狙击了泰铢和英镑。
而外汇储备可以理解为存款,主要可以用了维持汇率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银行结售汇制度,所以最简单最安全的外汇买卖就是和大银行交易。
按照相关规定,银行在保留一定额度用于日常业务的外汇后,要将剩余的外汇卖给中央银行,外汇一旦被中央银行购买就成为国家的外汇储备。
当然,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购入外汇的同时,也向市场注入了一笔基础货币。
当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发行票据和出售国债等手段对冲。
外汇储备怎样来稳定本国货币汇率?求解答。详细。谢谢?
货币汇率是由该货币在市场上的供求状况决定,当本国货币供大于求时,该货币会贬值,反之则会升值.利用外汇储备,如果本国货币贬值时,在市场上用外汇储备收购本国货币,使其供应量下降,使本币汇率回复,如果本国货币升值,则可在市场上抛售本币,达到稳定汇率的目的.
外汇储备与汇率的关系-金投网 (手机金投网 m.cngold.org)
2015-08-10来源:金投外汇网0
金投外汇网讯,外汇储备是某国家拥有的某种国际通用货币的量(美元、日元、欧元等)。通常是用来购买国外商品或进行跨国交易的。那么,我们来了解下外汇储备与汇率的关系:
外汇储备与汇率的关系:
我国大量的外汇储备来源于两个途径:贸易项下以及资本项下。当存在大量贸易顺差和资本净流入时,就产生了外汇储备。汇率决定:汇率是两国货币的相对价格,是由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决定的。流行的汇率理论如:利率平价理论和购买力平价理论。关系:1)一国产生大量的外汇储备,意味着大量外汇流入中央银行,同时中央银行按照及时汇率发出相应的本国货币。在市场上,就会产生大量的本币需求(因为参与者预期未来他们需要本币进行结算),从而导致本币升值的压力。2)另外,大量外汇储备意味着大量的本币发行流入市场,那么市场上的流动性可能过剩(这也是我国现在存在的问题)。回收流动性的主要途径就是提高利率,而提高利率最终会导致本币升值。因为如果国内的利率上升并超过境外外币利率,资本逐利的特性会导致境外外汇的流入以获取高利息。这样市场上对本币的需求导致本币升值的压力。
另外一种解释:
外汇储备变多了,相当于本币购买力增强,而且本币需求增加,这样根据本币外币的供给需求曲线,可以得到本币升值的趋势。从货币政策来说,外汇储备变多,代表央行用大量本币购买了外国资产。从而使得市场上流动性过剩,这样提高了利率,不过对外可能是升值的,但是实际上可能对内是贬值的,因为大量本币供给,推高了物价指数。实际物价的上抵消了货币的供给。
免责声明:文章中操作建议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与本平台无关,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据此交易,风险自担。